俞平伯与朴社

俞平伯与朴社

余连祥

俞平伯最早编著的图书,通过胡适的关系,是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如俞平伯最早的新诗集、同时也是新文学史上第三本新诗集《冬夜》,影响极大的《红楼梦辨》,与朱自清合编的《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等。

朴社是商务印书馆的年轻编辑发起的,他们大都为文学研究会的骨干。《顾颉刚年谱》记录了朴社成立的经过。1923 年1 月初,郑振铎提议,大家替馆里工作,一月才拿百元左右,可是出一本书,馆里就可以赚几十万元。他建议大家集款办一个书店。大家都同意,最终决定每人每月从工资中提出10 元储存银行生息,集款到一定的数目时,便可出书了。当时约集10 人,有顾颉刚、郑振铎、王伯祥、叶圣陶、周予同、沈雁冰、胡愈之、谢六逸、陈达夫、常燕生。周予同

为此社起名曰“朴社”,因为他听了钱玄同的课,十分醉心于清代的“朴学”。

俞平伯不是朴社的发起人,但他不久就加入了,且非常热心朴社出版事宜。他刚从美国考察教育回国,经常往来于杭州、上海、北京之间,从1923年秋季起,任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朴社最早推出的是俞平伯主持的“霜枫小丛书”。

上海朴社的主要成员是作家或学者,只有陈乃乾经营“上海古本流通处”, 又办“来青阁” (书店) , 专做图书生意。印刷和发行主要由他管,但校编、装帧等就由作家或学者来做了。

俞平伯、叶圣陶等人都是爱书的“君子”。4本“霜枫小丛书”做得十分精心。请看俞平伯为在《文学》周报上为其他主编的“霜枫丛书”作的广告――

霜枫之一 浮生六记 沈复著 俞平伯点阅

作者是个习幕经商的人, 全凭真率的性情和天禀的文才,写成这部反映出身世和心灵的自传。俞平伯先后作序文两篇,就它的本质和艺术加以批评, 并钩稽书中事实, 编成年表,对于读者尤为便利。⋯⋯

霜枫之二 初日楼少作 严既澄著

月下微吟, 灯前浅醉, 如想在这境界中寻茜色芳年的残影, 大可读这本小

诗集。良金美玉, 灼烁明珠, 令人爱玩。

霜枫之三 髭须及其他 莫泊桑著 李青崖译

莫氏这六篇作品, 占有浓烈的肉的气息, 而文笔犀利,态度严正, 不落猥琐。此从法文原本译出。

霜枫之四 剑鞘 叶绍钧 俞平伯著

中含二人的论说美文小说札记书评等, 俱经抉择, 力扫浮滥, 作者的才性, 作品的风裁, 比较观之, 颇有兴趣。

这四本书中,最有争议的是严既澄的《初日楼少作》。诗人生于1900年,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就像满清遗老似的出版旧体诗词“少作”,令郑振铎感到“惊讶”。俞平伯执意要把为该书写的《跋》用手稿制版,也让王伯祥为难。对于俞平伯的“示美”举动,王伯祥在日记中评价其“终不脱名士气, 只能在此等屑碎处弄狡狯耳”。

不过俞平伯对《浮生六记》的校点,非常成功。俞平伯充分发挥其从乾嘉学派那里传承来的校勘功夫,又加点了新式标点,还会在报刊上评点介绍此书,很快让《浮生六记》风靡文坛。在朴社出版的62种图书中,《浮生六记》一版再版,发行量仅次于顾颉刚编的《古史辨》第一辑。目前《浮生六记》已有一百多种版本,但最经典的还是俞平伯校点的本子。

1923 年1 月朴社在上海发起成立,到1937 年12 月结束,前后历经15 年。学界一般把1924年9 月以前的朴社称为“上海朴社”,把1925 年在北平重组的朴社称为“北平朴社”。

顾颉刚在北京重组朴社时,俞平伯已在北京教书,自然成了“北平朴社”的骨干。

俞平伯为北京朴社做了两本影响很大的书。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最早于1908年发表在上海《国粹月报》上,影响并不大。1926年2月, 由朴社首次排印单行本, 俞平伯加了新式标点,并作序。此后, 该书才印行了十多种版本, 大行于世。俞平伯在《重印〈人间词话〉序》中阐述了对文艺批评的见解:“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

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他说《人间词话》“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吾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又说:“自来诗话虽多,能兼此二妙者寥寥;此《人间词话》之真价也。虽只薄薄的三十页,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因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另一本书便是俞平伯校点(明)张岱的《陶庵梦忆》。为了做好此书,俞平伯于1926年10月专程拜访周作人,请他为《陶庵梦忆》作序。同年12月,俞平伯完成校点,并作《重刊〈陶庵梦忆〉跋》。该书于1927年4月出版,十分畅销。

主持“霜枫小丛书”时,俞平伯就想为新文学创作树立可资借鉴的范本。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和《陶庵梦忆》的确为现代小品文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范本。“语丝派”和“论语派”的小品散文,都深受明清灵性小品的影响。

有名士派头的俞平伯,自然讲究图书装帧。“霜枫小丛书”中的《髭须》和《剑鞘》,装帧设计之美,受得唐弢、姜德明等推崇。

不过俞平伯为北平朴社做的最为“示美”的图书是诗集《忆》。

《忆》的封面是请孙福熙设计,灰底上的白点犹如一朵朵飘舞的雪花。插图是请丰子恺画的18幅彩色漫画。朱自清1924年8月14日日记中载:“丰寄《忆》画及《踪迹》封面来,均极优美,余三复之。他信亦写得甚真。”不过此书编好后,俞平伯想请章廷谦(川岛)拿到北新书局出版,却搁置了一年。最终朴社出版时已是1925年12月。

《忆》出版后,周作人专门撰文介绍此书的装帧。全书由俞平伯手书并石印、用连史纸以及丰子恺的彩色漫画,被周作人称为三个优点。由两束紫色的丝线束书,周作人认为倒像“女学生的日记本”了,不如直接用线装。

顾颉刚,在王伯祥看来,跟俞平伯一样是书生,其雄心勃勃经营“北平朴社”,经济效益并不好。反而是上海的叶圣陶、茅盾(沈雁冰)等,全力支持章锡琛开办开明书店,图书的版税较为可观。俞平伯大概也觉察到了,他的《杂拌儿》、《燕知草》等,也通过叶圣陶交开明书店出版了。不过《杂拌儿》、《燕知草》等,不如长线经典图书《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畅销,自然版税收入不多。

俞平伯与朴社

余连祥

俞平伯最早编著的图书,通过胡适的关系,是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如俞平伯最早的新诗集、同时也是新文学史上第三本新诗集《冬夜》,影响极大的《红楼梦辨》,与朱自清合编的《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等。

朴社是商务印书馆的年轻编辑发起的,他们大都为文学研究会的骨干。《顾颉刚年谱》记录了朴社成立的经过。1923 年1 月初,郑振铎提议,大家替馆里工作,一月才拿百元左右,可是出一本书,馆里就可以赚几十万元。他建议大家集款办一个书店。大家都同意,最终决定每人每月从工资中提出10 元储存银行生息,集款到一定的数目时,便可出书了。当时约集10 人,有顾颉刚、郑振铎、王伯祥、叶圣陶、周予同、沈雁冰、胡愈之、谢六逸、陈达夫、常燕生。周予同

为此社起名曰“朴社”,因为他听了钱玄同的课,十分醉心于清代的“朴学”。

俞平伯不是朴社的发起人,但他不久就加入了,且非常热心朴社出版事宜。他刚从美国考察教育回国,经常往来于杭州、上海、北京之间,从1923年秋季起,任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朴社最早推出的是俞平伯主持的“霜枫小丛书”。

上海朴社的主要成员是作家或学者,只有陈乃乾经营“上海古本流通处”, 又办“来青阁” (书店) , 专做图书生意。印刷和发行主要由他管,但校编、装帧等就由作家或学者来做了。

俞平伯、叶圣陶等人都是爱书的“君子”。4本“霜枫小丛书”做得十分精心。请看俞平伯为在《文学》周报上为其他主编的“霜枫丛书”作的广告――

霜枫之一 浮生六记 沈复著 俞平伯点阅

作者是个习幕经商的人, 全凭真率的性情和天禀的文才,写成这部反映出身世和心灵的自传。俞平伯先后作序文两篇,就它的本质和艺术加以批评, 并钩稽书中事实, 编成年表,对于读者尤为便利。⋯⋯

霜枫之二 初日楼少作 严既澄著

月下微吟, 灯前浅醉, 如想在这境界中寻茜色芳年的残影, 大可读这本小

诗集。良金美玉, 灼烁明珠, 令人爱玩。

霜枫之三 髭须及其他 莫泊桑著 李青崖译

莫氏这六篇作品, 占有浓烈的肉的气息, 而文笔犀利,态度严正, 不落猥琐。此从法文原本译出。

霜枫之四 剑鞘 叶绍钧 俞平伯著

中含二人的论说美文小说札记书评等, 俱经抉择, 力扫浮滥, 作者的才性, 作品的风裁, 比较观之, 颇有兴趣。

这四本书中,最有争议的是严既澄的《初日楼少作》。诗人生于1900年,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就像满清遗老似的出版旧体诗词“少作”,令郑振铎感到“惊讶”。俞平伯执意要把为该书写的《跋》用手稿制版,也让王伯祥为难。对于俞平伯的“示美”举动,王伯祥在日记中评价其“终不脱名士气, 只能在此等屑碎处弄狡狯耳”。

不过俞平伯对《浮生六记》的校点,非常成功。俞平伯充分发挥其从乾嘉学派那里传承来的校勘功夫,又加点了新式标点,还会在报刊上评点介绍此书,很快让《浮生六记》风靡文坛。在朴社出版的62种图书中,《浮生六记》一版再版,发行量仅次于顾颉刚编的《古史辨》第一辑。目前《浮生六记》已有一百多种版本,但最经典的还是俞平伯校点的本子。

1923 年1 月朴社在上海发起成立,到1937 年12 月结束,前后历经15 年。学界一般把1924年9 月以前的朴社称为“上海朴社”,把1925 年在北平重组的朴社称为“北平朴社”。

顾颉刚在北京重组朴社时,俞平伯已在北京教书,自然成了“北平朴社”的骨干。

俞平伯为北京朴社做了两本影响很大的书。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最早于1908年发表在上海《国粹月报》上,影响并不大。1926年2月, 由朴社首次排印单行本, 俞平伯加了新式标点,并作序。此后, 该书才印行了十多种版本, 大行于世。俞平伯在《重印〈人间词话〉序》中阐述了对文艺批评的见解:“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

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他说《人间词话》“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吾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又说:“自来诗话虽多,能兼此二妙者寥寥;此《人间词话》之真价也。虽只薄薄的三十页,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因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

另一本书便是俞平伯校点(明)张岱的《陶庵梦忆》。为了做好此书,俞平伯于1926年10月专程拜访周作人,请他为《陶庵梦忆》作序。同年12月,俞平伯完成校点,并作《重刊〈陶庵梦忆〉跋》。该书于1927年4月出版,十分畅销。

主持“霜枫小丛书”时,俞平伯就想为新文学创作树立可资借鉴的范本。俞平伯校点的《浮生六记》和《陶庵梦忆》的确为现代小品文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范本。“语丝派”和“论语派”的小品散文,都深受明清灵性小品的影响。

有名士派头的俞平伯,自然讲究图书装帧。“霜枫小丛书”中的《髭须》和《剑鞘》,装帧设计之美,受得唐弢、姜德明等推崇。

不过俞平伯为北平朴社做的最为“示美”的图书是诗集《忆》。

《忆》的封面是请孙福熙设计,灰底上的白点犹如一朵朵飘舞的雪花。插图是请丰子恺画的18幅彩色漫画。朱自清1924年8月14日日记中载:“丰寄《忆》画及《踪迹》封面来,均极优美,余三复之。他信亦写得甚真。”不过此书编好后,俞平伯想请章廷谦(川岛)拿到北新书局出版,却搁置了一年。最终朴社出版时已是1925年12月。

《忆》出版后,周作人专门撰文介绍此书的装帧。全书由俞平伯手书并石印、用连史纸以及丰子恺的彩色漫画,被周作人称为三个优点。由两束紫色的丝线束书,周作人认为倒像“女学生的日记本”了,不如直接用线装。

顾颉刚,在王伯祥看来,跟俞平伯一样是书生,其雄心勃勃经营“北平朴社”,经济效益并不好。反而是上海的叶圣陶、茅盾(沈雁冰)等,全力支持章锡琛开办开明书店,图书的版税较为可观。俞平伯大概也觉察到了,他的《杂拌儿》、《燕知草》等,也通过叶圣陶交开明书店出版了。不过《杂拌儿》、《燕知草》等,不如长线经典图书《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畅销,自然版税收入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