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记阅读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庐山记

〔清〕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②舣(yǐ):船靠岸叫舣。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③振钥:用钥匙开锁,指打开文会堂的门。顿:住下。④湖壖(ruán):湖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后,循贯道溪              循:顺着

B.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          且:将要

C.未抵秀峰寺里所                所:左右

D.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旋:返回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体现庐山“有娱逸之观”的一组是

①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②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

③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④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⑤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

⑥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环水,而那水因为是河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是显得清逸动人。

B.作者是因为有事渡过鄱阳湖,顺道上了庐山,有了庐山之游,在山上逗留了数日,晚上住宿在文会堂、秀峰寺等地。

C.庐山云蒸雾绕,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极目远眺彭泽,大朵的云遮天蔽日,滚滚而来,让作者叹为观止。

D.作者的庐山之游,既想饱览庐山奇异的自然景观,也想趁机观赏李白的读书堂和王羲之的墨池等人文景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3分)

译文:

②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4分)

译文: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6处)(3分)

《易》曰:“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诚哉斯言,不可以不深察也。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若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矣。                                 《贞观政要》

阅读答案:

【答案】

1.C

2.B

3.C

4.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

②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5.伏惟陛下欲善之志 / 不减于昔时 / 闻过必改 / 少亏于曩日 / 若以当今之无事 / 行畴昔之恭俭 / 则尽善尽美矣

【解析】

1.

试题分析:“旋”在句子中作副词用,应译为“随即”“不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是说江湖之水与海水的区别;②是交代文会堂院落之中的植物状况;⑤不是景观,而是人物行为。

考点: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第3段中的文字“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可知C项中“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的表述有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寻”“当”(2)“诡变”“贻”“好事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参考译文:《易经》上说:“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样,自身平安,国家也就可以保住了。”这话很对,不可不去深刻理解。想来陛下向善之志不减当年,而闻过必改的精神却有点不如往日。如果在今天平安无事的情况下,还像过去那样谦恭节俭,那就尽善尽美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庐山记

〔清〕敬恽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舣星子②,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③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④,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踏乱石寻瀑布源,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

【注】①宫亭:宫亭湖,彭蠡湖(鄱阳湖)的别称。②舣(yǐ):船靠岸叫舣。星子:县名,在鄱阳湖西北岸,庐山之南。③振钥:用钥匙开锁,指打开文会堂的门。顿:住下。④湖壖(ruán):湖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后,循贯道溪              循:顺着

B.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          且:将要

C.未抵秀峰寺里所                所:左右

D.旋至寺,观右军墨池            旋:返回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体现庐山“有娱逸之观”的一组是

①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

②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

③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

④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

⑤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

⑥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庐山三面环水,而那水因为是河水、湖水,不同于海水,所以庐山不像靠海的山岭那样雄壮深沉,而是显得清逸动人。

B.作者是因为有事渡过鄱阳湖,顺道上了庐山,有了庐山之游,在山上逗留了数日,晚上住宿在文会堂、秀峰寺等地。

C.庐山云蒸雾绕,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极目远眺彭泽,大朵的云遮天蔽日,滚滚而来,让作者叹为观止。

D.作者的庐山之游,既想饱览庐山奇异的自然景观,也想趁机观赏李白的读书堂和王羲之的墨池等人文景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西行,寻至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3分)

译文:

②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贻后之好事者焉。(4分)

译文: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6处)(3分)

《易》曰:“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诚哉斯言,不可以不深察也。伏惟陛下欲善之志不减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若以当今之无事行畴昔之恭俭则尽善尽美矣。                                 《贞观政要》

阅读答案:

【答案】

1.C

2.B

3.C

4.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

②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5.伏惟陛下欲善之志 / 不减于昔时 / 闻过必改 / 少亏于曩日 / 若以当今之无事 / 行畴昔之恭俭 / 则尽善尽美矣

【解析】

1.

试题分析:“旋”在句子中作副词用,应译为“随即”“不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是说江湖之水与海水的区别;②是交代文会堂院落之中的植物状况;⑤不是景观,而是人物行为。

考点: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第3段中的文字“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可知C项中“尤其是作者在登上五老峰后”的表述有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寻”“当”(2)“诡变”“贻”“好事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参考译文:《易经》上说:“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这样,自身平安,国家也就可以保住了。”这话很对,不可不去深刻理解。想来陛下向善之志不减当年,而闻过必改的精神却有点不如往日。如果在今天平安无事的情况下,还像过去那样谦恭节俭,那就尽善尽美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不久到了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相关内容

  • 庐山捡石记阅读答案
  • 庐山捡石记 佚名 下着雨,我在庐山,淅淅沥沥的声音,染绿了树,染绿了路旁的草地.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我在山间行走,弯腰拾起一块石头. 走近庐山,面对夏禹观洪留胜迹,司马迁至记山名,秦皇汉武皆登过的庐山,我来的时间太短.一条条小径还来不及相识,那是舒展的试卷,我有无数的话想询问这古山,这天地间的灵物, ...

  • [庐山捡石记]阅读答案
  • 庐山捡石记 佚名 下着雨,我在庐山,淅淅沥沥的声音,染绿了树,染绿了路旁的草地.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我在山间行走,弯腰拾起一块石头. 走近庐山,面对夏禹观洪留胜迹,司马迁至记山名,秦皇汉武皆登过的庐山,我来的时间太短.一条条小径还来不及相识,那是舒展的试卷,我有无数的话想询问这古山,这天地间的灵物, ...

  • 张大千的晚年岁月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大千的晚年岁月 杨继仁 清晨,张大千准备开始泼彩,这幅画就是他开笔月余的<庐山图>. 产生画这幅画的想法,或者说答应画这幅画,是在他刚度过八十三岁寿辰后. 夏初,一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巨商李海天专程飞到台北,登门拜望张大干,道出了自己的来意:&quo ...

  • 庐山的云雾阅读答案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 庐山多云多雾.在山上,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走在山道上,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像巨 ...

  • 游太和山日记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回答1~6题.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 ...

  •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阅读答案
  •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创立的,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后又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地质力学认为结构要素 ...

  • 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
  • 3.庐山的云雾(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 ...

  • 甘肃社会科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 ...

  • 诗歌比较鉴赏专题
  •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题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考题来看,考查这种题型的省市很多,2013年的安徽卷,2015年的湖南卷,而2014年是考此类题最多的一年,有五个省市考到此题型,分别是全国新课标2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天津卷.这种题型与一般诗歌鉴赏题相比,学生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