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学经典

1、 多循环病害和单循环病害在流行学方面有何特点?

根据病害的流行学特点不同,可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两类。

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单循环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一旦侵入成功,则当年的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此类病害在—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条件下会迅速死亡。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具有明显的由少到多,内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的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也不相同。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2、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对病植物进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 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 等等。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 ;(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3、怎样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

为了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作到安全、经济、高效,提倡合理使用农药。任何农药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即使是广涪谱药剂也不例外,因而要按照药利的有效防治范围与作用机制以及防治对象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部位的不同合理选用药剂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要科学地确定用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和间隔天数。提倡合理混用农药,作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费用。药剂使用不当,可使植物受到损害,这称为药害。长期连续使用单一杀剂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有时对某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对未曾接触过的其它杀菌剂也有抗药性,这称为交互抗药性,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相似的化合物间,往往会有交互抗药性。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轮换使用或混合使泪病原菌不易产生交互抗药性的杀菌剂,还要尽量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

植物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抗病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利用不同的标准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区分为主动抗病性和被动抗病性;根据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有无特异性相互作用,可区分为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根据抗病性的遗传方式,可区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根据抗病性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又可区分为抗接触(避病)、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失(耐病)和抗再侵染。

5、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那些? 植物被各类病原物侵染后,发生一系列具有共同特点的生理变化。植物细胞的细胞膜透性改变和电解质渗漏是侵染初期重要的生理病变,继而出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核酸和蛋白质、酚类物质、水分生理以及其它方面的变化。研究病植物的生理病变对了解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来源:a 病落叶b 头年被害枝条c 被病菌污染的冬芽d 昆虫等媒介(病毒、植原体)e 转主寄主类

2.林木叶果类病害

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育抗病品种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

(1)病落叶 (2)头年被害枝条(3)被病菌污染的冬芽(4)昆虫等媒介(5)转主寄主类

2、林木叶、果类病害的流行条件?

(1)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2)郁闭度大的比郁闭度小的重

(3)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芽和侵入

(4)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

3、林木叶、果类病害的防治措施?

(1)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成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地生长。

(2)清除病落叶,尽量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施放杀菌烟剂。

(4)植物检疫 (5)选育抗病品种

8、油茶煤污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发病规律:(1)越冬方式:以子囊壳或菌丝直接在病叶中越冬。

(2)昆虫(介壳虫、蚜虫、木虱等)危害严重是发病严重。

(3)与温度的关系:湿度大,则发病重。在平均温度13度,有雾湖或露水时病害蔓延较快。高海拔阴坡密闭的林分发病严重。

(4)两个发病高峰期:3-5月以及9-11月。

防治:(1)化学防治:利用杀虫剂防治昆虫(在介壳虫孵化时)

(2)营林措施:修枝,间伐透光。 (3)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与天敌真菌。

21、举例说明由植原体引起的3种林木病害的共同特征?

枣疯病、枫杨丛枝病、泡桐丛枝病。(1)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2)介体传播,防介体。

22、举例说明全寄生与半寄生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

(1)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吸取水、无机盐、有机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如菟丝子、列当、无根藤等。

特点: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皆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故俗称“水寄生”。

特点: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寄生物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生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

23、林木根部病害的传播方式?

(1)真菌菌丝在土壤中扩展蔓延而传播。 (2)随水流传播。 (3)病根和健根互相接触。

24、针叶树根白腐病的主要症状?

(1)在皮层和木质部只见产生白色薄纸状菌膜,木质部呈现海绵状腐朽;初期,腐朽部分表现为淡紫色,接着出现黑色斑块,斑块逐渐转呈白色,最后形成空洞。

(2)松类树种根部有流脂现象。

(3)病株地上部分表现为针叶转黄绿色或淡黄色,叶形短小,早落,然后逐渐枯萎衰亡。

(4)死亡根颈处有时可见病原菌的子实体。 (5)树冠稀疏,易风倒、风折。

25、苗木猝倒病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

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非侵染性:水分:圃地积水,覆地过厚,土表板结;温度不适:过高灼伤根颈。

侵染性:

镰孢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

腐霉菌: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瓜果腐霉。

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交链孢菌:绿色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防治措施:

(1)选好圃地:避开菌源;注意排水条件。(2)土壤消毒:杀灭或抑制病菌。

(3)合理施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4)细致整地:避免土壤板结。

(5)及时播种:过早,种子易腐;过晚,苗木出土后恰逢病菌侵染适期。

名词解释

1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10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22子囊果: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八个子囊孢子,23分生孢子梗束,有书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28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

29寄生性的专化: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或品种具有一定选择性的现象

30寄主范围:病原生物所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

31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

33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能力

34抗病性:林木抵抗病原物侵害的能力

42土壤寄居菌:只能在未腐烂的病株残体生活的真菌

土壤习居菌:除在病残体生存外,还可以在土壤中的其他有机物上腐生和繁殖的真菌或细菌

46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有一个或多个病程继代发生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连接 47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育史,指从一个包子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又回到同一种包子状态的过程

48病害的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

53潜伏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因种种原因受抑制而潜伏于树体内,当因种种原因造成树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时,潜伏状态的病菌开始活动,出现症状的现象

54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与菌丝相似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 其干扰强度超过了林木能够忍耐的程度, 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 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 生长发育失常或受害并引起林产品减产或贬值甚至林木死亡, 造成经济或生态上的损失.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寄主: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的植物

二病原(病原物或病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成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三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四生产活动: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病状类型及特点

1)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成为变色 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

2)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形状,林木上常见的有:半点,腐烂,溃疡

3)为念或枯萎: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颈部维管束组织坏死,是水分疏导受阻,地上部枝叶出现萎垂的现象

4)畸形: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一场胜仗,林木上常见的有:癌肿,从枝变形,疮痂

5)流质或流胶:针阔叶树北海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

病症类型:雾状物,粉状物,林状物,丝状物,索状物,散装无,马蹄状物,均为真菌,脓状物(细菌)

第二章

4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原因:引起林木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特征:a 成片发生,比较均匀b 不能够传染蔓延c 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5非侵染性病原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 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a 成片发生,比较均匀b 不能够传染蔓延c 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特点:a 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b 能够传染蔓延c 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6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a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为病原生物开辟侵入途径b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c 侵染性病害消弱了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第三章

7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真菌: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类型:a 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膈膜,高等真菌的菌丝

B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膈膜,低等真菌的菌丝

真菌营养体除典型的菌丝外还有以下类型:1原质体2 单细胞或具须的单细胞3 假菌丝

9菌丝组织体类型与功能

1)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a 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b 渡过不良环境

2) 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颗粒状物,萌发后直接产生菌丝体,或长出产生孢子的结构,是真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作用 a 抵抗不良环境特别对高温低温干燥等抵抗力强 b 贮存养分 c 条件适宜 ,萌发产生菌丝或产孢机构

3) 菌素(根状菌素):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装的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

4) 菌膜:真菌的菌丝体在病部表面形成的膜状物

11.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分别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1) 无性孢子的类型:

a 游动孢子:鞭毛菌 b孢囊孢子:接合菌 c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 d

厚垣孢子

(2)有性孢子的类型:

a 卵孢子:鞭毛菌 b 接合孢子:接合菌 c子囊孢子:子囊菌 d担孢子:担子菌

12.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同下) 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真菌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真菌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特点:(1)无性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产生多次,形成无性孢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有

很大作用。(2)有性繁殖在整个生活史中通常仅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真菌: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五个亚门

13.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一般形态:(1)细菌属原核生物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有极生鞭毛,一般没有荚膜,也不产生芽孢,格兰氏反应多为阴性(2)繁殖方式:裂殖(3)所有的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大多数的寄主范围都比较窄。

主要类型:(1)棒形杆菌属(2)野杆菌属(3)欧氏杆菌属(4)假单饱杆菌属(5)黄单胞杆菌属

14.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细菌病害一般表现为:斑点、畸形、腐烂、凋萎、溃疡

共同特点:病部溢出或内含菌液,细菌病害发病初期受侵处多呈水溃状,以后病斑周围也常是水溃状边

缘,细菌引起的软腐多数伴有恶臭。

15.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一般性状:

(1) 结构: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包被在蛋白质衣壳中组成,核酸在内、蛋白质衣壳在外称外壳

(2) 形态:基本形态为粒体,大多为球杆、线状、少数弹状、杆菌状、双联体状

(3) 寄生性:利用寄主细胞中的核糖体,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物,病毒的寄生活动是植物的代谢受到干扰

而发病。

诊断:(1)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2)控制传毒个体。(3)选育抗病毒品种。(4)施用抗病毒药物

第四章

16.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一.(1)掠夺寄主的营养物质

(2)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对寄主的生理有干扰或毒害作用

二.(1)分泌的各种酶降解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2)产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刺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形成肿瘤和丛枝等畸形症状

(3)病菌可产生毒素毒害寄主植物

17. 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1)按寄主植物对植物的抵抗性质分:抗病避病和耐病。

(2)按病原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分: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3)按抗性物质存在的时期分:预先存在抗性和诱导抗性

课件上分:免疫,高抗,中抗,抵抗。

第五章

18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病原物除自身近距离扩散传播外,远距离传播方式主要有:

(1)风力式传播 (2)雨水 (3)昆虫和其他动物 (4)人为传播

25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检疫对象:(1)松材线虫病(2)松饱诱病(3)冠瘿病(4)杨树花叶病毒病(5)落叶松枯梢病(6)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7)草坪草褐斑病

检疫原则:(1)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2)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

传播的危害(3)国内尚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害

检疫方法:(1)直接检疫(2)过筛检疫(3)比重检疫(4)染色检验(5)洗涤检验(6)浅盘或漏斗分离检验

(7)分离培养检验(8)萌芽检验(9)接种检验(10)血清学检验

27苗木猝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症状:a 种芽腐烂型b 茎叶腐烂型(首腐或顶腐)c 幼苗猝倒型d 苗木立枯型

病原:a 非侵染性b 侵染性: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发病规律: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来源,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病害的发展与下情况有关:a 前作感病b 雨天操作c 圃地粗糙d 肥料未腐熟e 播种不及时

防治方法:a 选好圃地b “清毒”圃地c 合理施肥d 细致整地e 及时播种f 药剂防治

29叶病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有哪些?

病落叶,先年被害枝条,转主寄主,昆虫等

30论述三种主要的白粉病害的病原类型及防治要点

黄栌白粉病

病原:钩丝白粉菌属

防治要点:(1)清除侵染来源(2)加强管理,提高树势,适当疏伐提倡混交林等(3)化学防治 苹果白粉病

病原:闭囊壳,分生孢子,子囊菌亚门的白叉丝单囊壳菌

防治要点:(1)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等(2)清除菌源: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等 (3)药剂防治

32林木炭疽类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无性阶段:半知菌亚门,盘长孢状刺盘孢

有性阶段:子囊菌亚门,围小丛壳菌

34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病状有哪些,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症状

外部: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萎蔫变黄,最后变成红褐色,而后全株迅速枯萎死亡,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 内部生理病变:形成层活动停止

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

病原:松材线虫,原虫动物们线虫纲

发病规律

1. 侵染循环“传播媒介,越冬,侵染过程

2. 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是温度是20-30°c 病害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3. 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2)防治媒介昆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防治(3)树干打乱注射和根部土壤处理防治线虫(4)寄主松树更新换种,减少寄主源

39与枝干,叶部病害相比,林木根部的病原物在传播上有何特点?

传播:主动传播,水流的传播,根部互相接触传播是重要传播方式

40根病害的防治及诊断?

诊断;(1)注意地上部的症状,同时挖根检验

1人工诱发试验,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特殊的分离方法(诱饵)

防治:(1)及早发现和诊断

(2)适地适树,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势

(3)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4)砍去病树并挖除病根,清除侵染来源

(5)生物防治

(6) 化学防治:用药液浇灌病根或将病根割除后再灌药液和药土

1、 多循环病害和单循环病害在流行学方面有何特点?

根据病害的流行学特点不同,可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两类。

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单循环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一旦侵入成功,则当年的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此类病害在—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条件下会迅速死亡。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具有明显的由少到多,内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的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也不相同。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2、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植物病害?

对病植物进行诊断的程序,应该是从症状入手,全面检查,仔细分析,下结论要留有余地。首先是仔细观察病植物的所有症状,寻找对诊断有关键性作用的症状特点,如有无病征? 是否大面积同时发生? 等等。其次是仔细分析,包括询问和查对资料在内,要掌握尽量多的病例特点,结合镜检、剖检等全面检查,自然界里变化万千,典型症状并不真是典型,例外的事是常有的。因此,诊断的程序一般包括:(1)症状的识别与描述;(2)调查询问病史与有关档案;(3)采样检查(镜俭与剖检等) ;(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法得出适当结论。

3、怎样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植物病害?

为了充分发挥药剂的效能,作到安全、经济、高效,提倡合理使用农药。任何农药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即使是广涪谱药剂也不例外,因而要按照药利的有效防治范围与作用机制以及防治对象的种类、发生规律和危害部位的不同合理选用药剂与剂型,做到对“症”下药。要科学地确定用药量、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和间隔天数。提倡合理混用农药,作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费用。药剂使用不当,可使植物受到损害,这称为药害。长期连续使用单一杀剂会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有时对某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病原菌,对未曾接触过的其它杀菌剂也有抗药性,这称为交互抗药性,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相似的化合物间,往往会有交互抗药性。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轮换使用或混合使泪病原菌不易产生交互抗药性的杀菌剂,还要尽量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用药量。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

植物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抗病性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利用不同的标准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寄主抗病的机制不同,可将抗病性区分为主动抗病性和被动抗病性;根据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有无特异性相互作用,可区分为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根据抗病性的遗传方式,可区分为主效基因抗病性和微效基因抗病性;根据抗病性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又可区分为抗接触(避病)、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失(耐病)和抗再侵染。

5、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那些? 植物被各类病原物侵染后,发生一系列具有共同特点的生理变化。植物细胞的细胞膜透性改变和电解质渗漏是侵染初期重要的生理病变,继而出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核酸和蛋白质、酚类物质、水分生理以及其它方面的变化。研究病植物的生理病变对了解寄主—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来源:a 病落叶b 头年被害枝条c 被病菌污染的冬芽d 昆虫等媒介(病毒、植原体)e 转主寄主类

2.林木叶果类病害

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育抗病品种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源?

(1)病落叶 (2)头年被害枝条(3)被病菌污染的冬芽(4)昆虫等媒介(5)转主寄主类

2、林木叶、果类病害的流行条件?

(1)一般纯林比混交林发病重(2)郁闭度大的比郁闭度小的重

(3)多雨高湿度有利于病菌孢子的传播、萌芽和侵入

(4)林木生长衰弱也常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

3、林木叶、果类病害的防治措施?

(1)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集中成片,结合营林措施,改善林地条件,促进林地生长。

(2)清除病落叶,尽量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在病菌孢子飞散侵染期间,喷洒杀菌剂或施放杀菌烟剂。

(4)植物检疫 (5)选育抗病品种

8、油茶煤污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发病规律:(1)越冬方式:以子囊壳或菌丝直接在病叶中越冬。

(2)昆虫(介壳虫、蚜虫、木虱等)危害严重是发病严重。

(3)与温度的关系:湿度大,则发病重。在平均温度13度,有雾湖或露水时病害蔓延较快。高海拔阴坡密闭的林分发病严重。

(4)两个发病高峰期:3-5月以及9-11月。

防治:(1)化学防治:利用杀虫剂防治昆虫(在介壳虫孵化时)

(2)营林措施:修枝,间伐透光。 (3)生物防治:天敌昆虫与天敌真菌。

21、举例说明由植原体引起的3种林木病害的共同特征?

枣疯病、枫杨丛枝病、泡桐丛枝病。(1)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2)介体传播,防介体。

22、举例说明全寄生与半寄生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

(1)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吸取水、无机盐、有机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如菟丝子、列当、无根藤等。

特点: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蜕变为吸根,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皆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并从中不断吸取各种营养物质。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故俗称“水寄生”。

特点: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寄生物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生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

23、林木根部病害的传播方式?

(1)真菌菌丝在土壤中扩展蔓延而传播。 (2)随水流传播。 (3)病根和健根互相接触。

24、针叶树根白腐病的主要症状?

(1)在皮层和木质部只见产生白色薄纸状菌膜,木质部呈现海绵状腐朽;初期,腐朽部分表现为淡紫色,接着出现黑色斑块,斑块逐渐转呈白色,最后形成空洞。

(2)松类树种根部有流脂现象。

(3)病株地上部分表现为针叶转黄绿色或淡黄色,叶形短小,早落,然后逐渐枯萎衰亡。

(4)死亡根颈处有时可见病原菌的子实体。 (5)树冠稀疏,易风倒、风折。

25、苗木猝倒病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

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非侵染性:水分:圃地积水,覆地过厚,土表板结;温度不适:过高灼伤根颈。

侵染性:

镰孢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尖镰孢。

腐霉菌: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瓜果腐霉。

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交链孢菌:绿色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防治措施:

(1)选好圃地:避开菌源;注意排水条件。(2)土壤消毒:杀灭或抑制病菌。

(3)合理施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4)细致整地:避免土壤板结。

(5)及时播种:过早,种子易腐;过晚,苗木出土后恰逢病菌侵染适期。

名词解释

1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10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22子囊果: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八个子囊孢子,23分生孢子梗束,有书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28寄生性: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

29寄生性的专化: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或品种具有一定选择性的现象

30寄主范围:病原生物所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

31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

33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能力

34抗病性:林木抵抗病原物侵害的能力

42土壤寄居菌:只能在未腐烂的病株残体生活的真菌

土壤习居菌:除在病残体生存外,还可以在土壤中的其他有机物上腐生和繁殖的真菌或细菌

46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有一个或多个病程继代发生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连接 47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育史,指从一个包子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又回到同一种包子状态的过程

48病害的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

53潜伏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因种种原因受抑制而潜伏于树体内,当因种种原因造成树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时,潜伏状态的病菌开始活动,出现症状的现象

54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与菌丝相似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 其干扰强度超过了林木能够忍耐的程度, 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 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 生长发育失常或受害并引起林产品减产或贬值甚至林木死亡, 造成经济或生态上的损失.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一寄主: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的植物

二病原(病原物或病菌):直接导致寄主发病的因素叫病原。其中生物性病原成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三诱因: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四生产活动: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病状类型及特点

1)变色:林木感病后,由于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或破坏而使叶片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成为变色 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

2)坏死: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种形状,林木上常见的有:半点,腐烂,溃疡

3)为念或枯萎:病原物侵入林木后,根部或颈部维管束组织坏死,是水分疏导受阻,地上部枝叶出现萎垂的现象

4)畸形:林木局部组织受病原物激素类物质的刺激作用而表现的一场胜仗,林木上常见的有:癌肿,从枝变形,疮痂

5)流质或流胶:针阔叶树北海后,树干或枝条流出树脂或胶液

病症类型:雾状物,粉状物,林状物,丝状物,索状物,散装无,马蹄状物,均为真菌,脓状物(细菌)

第二章

4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原因:引起林木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特征:a 成片发生,比较均匀b 不能够传染蔓延c 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5非侵染性病原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 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a 成片发生,比较均匀b 不能够传染蔓延c 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特点:a 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b 能够传染蔓延c 在病部可见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6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a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为病原生物开辟侵入途径b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c 侵染性病害消弱了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第三章

7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真菌:真菌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类型:a 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膈膜,高等真菌的菌丝

B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膈膜,低等真菌的菌丝

真菌营养体除典型的菌丝外还有以下类型:1原质体2 单细胞或具须的单细胞3 假菌丝

9菌丝组织体类型与功能

1)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a 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b 渡过不良环境

2) 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颗粒状物,萌发后直接产生菌丝体,或长出产生孢子的结构,是真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作用 a 抵抗不良环境特别对高温低温干燥等抵抗力强 b 贮存养分 c 条件适宜 ,萌发产生菌丝或产孢机构

3) 菌素(根状菌素):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装的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

4) 菌膜:真菌的菌丝体在病部表面形成的膜状物

11.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分别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1) 无性孢子的类型:

a 游动孢子:鞭毛菌 b孢囊孢子:接合菌 c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 d

厚垣孢子

(2)有性孢子的类型:

a 卵孢子:鞭毛菌 b 接合孢子:接合菌 c子囊孢子:子囊菌 d担孢子:担子菌

12.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同下) 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真菌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真菌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特点:(1)无性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产生多次,形成无性孢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有

很大作用。(2)有性繁殖在整个生活史中通常仅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真菌: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五个亚门

13.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一般形态:(1)细菌属原核生物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有极生鞭毛,一般没有荚膜,也不产生芽孢,格兰氏反应多为阴性(2)繁殖方式:裂殖(3)所有的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大多数的寄主范围都比较窄。

主要类型:(1)棒形杆菌属(2)野杆菌属(3)欧氏杆菌属(4)假单饱杆菌属(5)黄单胞杆菌属

14.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细菌病害一般表现为:斑点、畸形、腐烂、凋萎、溃疡

共同特点:病部溢出或内含菌液,细菌病害发病初期受侵处多呈水溃状,以后病斑周围也常是水溃状边

缘,细菌引起的软腐多数伴有恶臭。

15.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一般性状:

(1) 结构: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包被在蛋白质衣壳中组成,核酸在内、蛋白质衣壳在外称外壳

(2) 形态:基本形态为粒体,大多为球杆、线状、少数弹状、杆菌状、双联体状

(3) 寄生性:利用寄主细胞中的核糖体,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物,病毒的寄生活动是植物的代谢受到干扰

而发病。

诊断:(1)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2)控制传毒个体。(3)选育抗病毒品种。(4)施用抗病毒药物

第四章

16.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一.(1)掠夺寄主的营养物质

(2)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对寄主的生理有干扰或毒害作用

二.(1)分泌的各种酶降解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2)产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刺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形成肿瘤和丛枝等畸形症状

(3)病菌可产生毒素毒害寄主植物

17. 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1)按寄主植物对植物的抵抗性质分:抗病避病和耐病。

(2)按病原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分: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3)按抗性物质存在的时期分:预先存在抗性和诱导抗性

课件上分:免疫,高抗,中抗,抵抗。

第五章

18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病原物除自身近距离扩散传播外,远距离传播方式主要有:

(1)风力式传播 (2)雨水 (3)昆虫和其他动物 (4)人为传播

25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检疫对象:(1)松材线虫病(2)松饱诱病(3)冠瘿病(4)杨树花叶病毒病(5)落叶松枯梢病(6)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7)草坪草褐斑病

检疫原则:(1)危害严重传入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病害(2)随种苗原木,加工产品或包装物

传播的危害(3)国内尚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害

检疫方法:(1)直接检疫(2)过筛检疫(3)比重检疫(4)染色检验(5)洗涤检验(6)浅盘或漏斗分离检验

(7)分离培养检验(8)萌芽检验(9)接种检验(10)血清学检验

27苗木猝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症状:a 种芽腐烂型b 茎叶腐烂型(首腐或顶腐)c 幼苗猝倒型d 苗木立枯型

病原:a 非侵染性b 侵染性: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发病规律: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来源,病原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再侵染,病害的发展与下情况有关:a 前作感病b 雨天操作c 圃地粗糙d 肥料未腐熟e 播种不及时

防治方法:a 选好圃地b “清毒”圃地c 合理施肥d 细致整地e 及时播种f 药剂防治

29叶病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有哪些?

病落叶,先年被害枝条,转主寄主,昆虫等

30论述三种主要的白粉病害的病原类型及防治要点

黄栌白粉病

病原:钩丝白粉菌属

防治要点:(1)清除侵染来源(2)加强管理,提高树势,适当疏伐提倡混交林等(3)化学防治 苹果白粉病

病原:闭囊壳,分生孢子,子囊菌亚门的白叉丝单囊壳菌

防治要点:(1)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等(2)清除菌源: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等 (3)药剂防治

32林木炭疽类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无性阶段:半知菌亚门,盘长孢状刺盘孢

有性阶段:子囊菌亚门,围小丛壳菌

34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病状有哪些,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症状

外部: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萎蔫变黄,最后变成红褐色,而后全株迅速枯萎死亡,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 内部生理病变:形成层活动停止

木质部:往往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

病原:松材线虫,原虫动物们线虫纲

发病规律

1. 侵染循环“传播媒介,越冬,侵染过程

2. 高温干旱对病害有利,最是温度是20-30°c 病害多发生在7-9月,土壤缺水加速病害发展

3. 不同品种抗病性不同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2)防治媒介昆虫: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防治(3)树干打乱注射和根部土壤处理防治线虫(4)寄主松树更新换种,减少寄主源

39与枝干,叶部病害相比,林木根部的病原物在传播上有何特点?

传播:主动传播,水流的传播,根部互相接触传播是重要传播方式

40根病害的防治及诊断?

诊断;(1)注意地上部的症状,同时挖根检验

1人工诱发试验,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特殊的分离方法(诱饵)

防治:(1)及早发现和诊断

(2)适地适树,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势

(3)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4)砍去病树并挖除病根,清除侵染来源

(5)生物防治

(6) 化学防治:用药液浇灌病根或将病根割除后再灌药液和药土


相关内容

  •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最新版)
  •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 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 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 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 实习方法与内容: A. ...

  • 林木病理模拟题
  • 林木病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个,共14分) 1.林木病害:由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引起林木生理机能.解剖结构和外部形态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改变,使它的生长.发育或生存受到影响,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过程. 2.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有不适宜的物 ...

  • 麻辣女兵经典对白
  • 1.我汤小米,永远不会认输. 2.汤小米,米汤的汤,米汤的米. 3.不管在任何时候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放弃的理由. 4.谁让我过愚人节,我就让谁过清明节! 5.工作上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家里面再小的事都是大事. 6.连长:鸡肉炒鸡蛋,菜名是什么啊?女兵:报告连长,这道菜叫母女重逢. 7.自从得了神经病精神 ...

  • 与森林相关的词汇及对照英文翻译
  • 森林 forest 2006年6月13日16:45 出处:FanE 『翻译中国』 词汇由:tradoser 提供 森林 forest 原始林 virgin forest 次生林 secondary forest 天然林 natural forest 人工林 forest plantation, ma ...

  • 植物营养元素循环研究方法
  • 植物营养元素循环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植物营养元素的种类,植物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方法,及样本营养元素含 量的一般测定方法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今后营养元素循环规律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 植物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循环 研究方法 1植物营养元素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必需元 ...

  • 杨树――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物种
  • 植物学通报 2006, 23 (3): 286 ̄293.专题介绍. 杨树--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物种 张勇1 张守攻2 齐力旺2 陈小强1 陈瑞阳1 宋文芹1* (1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 300071) (2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北京 100091) 摘要 林木植物是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 同行评议分组目录及说明 (试行)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4-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 同行评议分组目录及说明(试行) 一.信息与工程科学 1.电子学与信息系统1 包括:信息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检测与估计,传感技术及其系统,探测和成象技术等. 2.电子学 ...

  • (10)古哲学对中医的消极作用
  • 王律修 著 内容提要:气.阴阳.五行学说以自然万物为认识对象,实际只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用想象物质和物质运动解释世界和生命,它们是中国的自然哲学.两千多年来,中医误把自然哲学当基础医学,满足于医学对象的思辨解释,忽视基础医学研究.所以古哲学对中医有消极作用. 关键词:中医,气,阴阳,五行,检验 气阴阳 ...

  • 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与国际共识(一)
  • 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驱动下,产生了持续的交互影响,创造出延续性的关联状态.文化景观即是这一状态的表征与载体.不同类型的文化景观,依托所处的自然环境,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文化景观遗产的提出和相关保护理论的进步,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重大发展.在这一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