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文

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

中国历史的中的所谓“盛世”,主要有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

我将简述汉武帝时期 唐高祖时期 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这几个时期的货币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 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改革是对此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

1、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 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

2、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

3、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

明代“永宣之治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铜钱,后因数量不敷,改行纸币。1375年(洪武八年)设立钞局发行纸币,是为大明宝钞。大明宝钞由户部印制,地方不得印制。

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

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

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

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一是铸钱获暴利:在明朝,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16 000文,折合白银23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二是贩铅从中得到白银。当时湖南、湖北一带,盛产白铅,当地售价每担白铅可得白银2两,商人运到广东,卖给出海做生意的商人,每担可得白银6两;海船把白铅运送到日本,每担白铅可炼取白银18两;提炼剩下的白铅,再运送回国,每担白铅还可以卖白银6两:这样一算,每贩运一次白铅,可以净赚白银8两,利润率最高达到200%!在明朝的商品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流转的扩大,货币反映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朝初年,或明朝初年以前,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在市场交换中表现的是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货币在中间起着媒介作用,明朝两大商人集团代表了这些情况。

三)货币政策

一般认为,清朝的货币制度是一种银两与铜钱的双本位之,其基本点是银两与铜钱都作为法定货币而同时流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家财政收支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银两与铜钱是并重的,事实上清朝政府的政策导向基本上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这种重银倾向是很明显的。银两与铜钱的双本位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或标准就是银两与铜钱之间应该或者必然有一定的比价关系。通过史实可以看到:银、钱的比价是经常变动的,银贱钱贵成为普遍现象,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关键一点是“银则尽数其解,其钱充存留之用”。针对这种银、钱比价的波动现象,清政府实施了平抑钱价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加卯、添炉鼓铸,增加铜钱数量;严禁铜钱的私销、私铸;严禁囤积铜钱,加快钱文流通;倡导用银,以补钱文不足;加强钱文的交易管理。

应该说,在银贱钱贵的情势下,为恢复银、钱之间的正常比价,清政府平抑钱价的多是使煞费苦心的,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银、钱双本文制度本身

已蕴含着银、钱比价的波动不可避免的。银、钱比价的波动,其原因既可能在银的一方面,也可能在钱的一方面,也可能银、钱两个方面兼而有之。所以这些措施可能会在一时一地显现出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康乾盛世走向衰亡的原因和启示

几乎是同一个时间。西方社会爆发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迅速地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跃上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这段历史太值得后人警醒——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携手创造了康乾盛世得大好局面,然而正是这个大清帝国,在乾隆晚年以后即逐步走上了衰落的不归路,昔日的鼎盛就成为明日黄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距乾隆帝之死不过43年!国家盛衰的反差何以如此之大?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今天,当我们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面对一个更加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国际环境的时候,把康乾盛世放入一个世界性的范围来看,尤为发人深省,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探讨。

钱币与金融文化课程论

中国历史的中的所谓“盛世”,主要有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

我将简述汉武帝时期 唐高祖时期 明代“永宣之治”称盛与清代“康雍乾盛世”。这几个时期的货币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汉初的钱币制度多有变化,铜钱由民间自铸,十分混乱。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内容: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 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汉武帝改革币制的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这次改革是对此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

1、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 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

2、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

3、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

明代“永宣之治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铜钱,后因数量不敷,改行纸币。1375年(洪武八年)设立钞局发行纸币,是为大明宝钞。大明宝钞由户部印制,地方不得印制。

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明朝在统治中国的200多年时间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

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1贯,即使后来的

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

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一是铸钱获暴利:在明朝,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16 000文,折合白银23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的利润还会更高。二是贩铅从中得到白银。当时湖南、湖北一带,盛产白铅,当地售价每担白铅可得白银2两,商人运到广东,卖给出海做生意的商人,每担可得白银6两;海船把白铅运送到日本,每担白铅可炼取白银18两;提炼剩下的白铅,再运送回国,每担白铅还可以卖白银6两:这样一算,每贩运一次白铅,可以净赚白银8两,利润率最高达到200%!在明朝的商品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流转的扩大,货币反映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朝初年,或明朝初年以前,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在市场交换中表现的是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货币在中间起着媒介作用,明朝两大商人集团代表了这些情况。

三)货币政策

一般认为,清朝的货币制度是一种银两与铜钱的双本位之,其基本点是银两与铜钱都作为法定货币而同时流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家财政收支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银两与铜钱是并重的,事实上清朝政府的政策导向基本上是“用银为本,用钱为末”,这种重银倾向是很明显的。银两与铜钱的双本位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或标准就是银两与铜钱之间应该或者必然有一定的比价关系。通过史实可以看到:银、钱的比价是经常变动的,银贱钱贵成为普遍现象,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关键一点是“银则尽数其解,其钱充存留之用”。针对这种银、钱比价的波动现象,清政府实施了平抑钱价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加卯、添炉鼓铸,增加铜钱数量;严禁铜钱的私销、私铸;严禁囤积铜钱,加快钱文流通;倡导用银,以补钱文不足;加强钱文的交易管理。

应该说,在银贱钱贵的情势下,为恢复银、钱之间的正常比价,清政府平抑钱价的多是使煞费苦心的,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银、钱双本文制度本身

已蕴含着银、钱比价的波动不可避免的。银、钱比价的波动,其原因既可能在银的一方面,也可能在钱的一方面,也可能银、钱两个方面兼而有之。所以这些措施可能会在一时一地显现出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康乾盛世走向衰亡的原因和启示

几乎是同一个时间。西方社会爆发了一系列改天换地的伟大革命,迅速地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跃上了世界文明进程的制高点。

在变化了的世界面前,康雍乾三代英明君主却表现出惊人的麻木和极度的愚昧: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囿于传统、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这段历史太值得后人警醒——康雍乾三代君主,英明有为,携手创造了康乾盛世得大好局面,然而正是这个大清帝国,在乾隆晚年以后即逐步走上了衰落的不归路,昔日的鼎盛就成为明日黄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距乾隆帝之死不过43年!国家盛衰的反差何以如此之大?面对世界范围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大转折,却茫然无知,毫无准备,甚至采取错误的对策,把门关上,最终导致中国的长期落后。今天,当我们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面对一个更加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国际环境的时候,把康乾盛世放入一个世界性的范围来看,尤为发人深省,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探讨。


相关内容

  • 钱币博物馆在央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初探
  • 央行文化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央行职责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金融文化为特色,以信用文化为灵魂,充分体现央行特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组织文化.钱币文化是央行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因素.钱币博物馆是央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其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教育方面. 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钱币博物馆与央行文 ...

  • 美丽资产艺术品基金-募集说明书
  • 美丽资产艺术品基金 招募说明书 基金管理人:诚筑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基金托管人: 2016年8月 目录: 一.基金概况........................................................................................ ...

  • 典藏百年银行的流金岁月
  • 入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的大厅,人们仿佛穿越了一条时空隧道,一下子来到了100多年前蜚声中外的十里洋场.一把古朴的老算盘,一张泛黄的旧纸币,一个斑驳的储蓄罐,不断向观众诉说着金融鼎盛的流金岁月和历史变迁的信息. 追忆百年银行沧桑 银行博物馆的历史馆是展览的主要部分,分上海近代银行业的崛起.国民党政府&qu ...

  • 浅谈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_方洁
  • 2006年第7期 青海金融 !钱币研究 浅谈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 ●方 (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货币产生得早.浩如烟海.千姿 洁 青海西宁 810008 ) 百态的货币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中璀璨的明星,也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有力见证.本文以时代为顺序,以钱币为主线, ...

  • 北宋和南宋青铜钱币对比分析研究
  • 第2I卷第l期2009年2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OFCONSERVATlONANDARCHAEOLOGY V01.21.No.1Feb.2009 文章编号:1005-1538(2009)01-0050一09 北宋和南宋青铜钱币对比分析研究 赵作勇1,王纪洁2,张晓梅1 (1.北京大 ...

  • 现在的金融房地产=古代钱币大全的投资
  •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 ...

  • 历史的见证
  • 鲜虞-中山国金银贝 河北钱币博物馆藏品众多,其中,以在石家庄市灵寿县和平山县出土的战国时期古中山国金贝和银贝最为珍贵,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鲜虞-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在今河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古国.春秋时期叫做鲜虞国,在今正定县一带.公元前507年,鲜虞国举兵伐晋,领土扩大,次年改 ...

  •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 ...

  •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 中国货币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谈中国货币史,有太多的东西可说了,因为中国货币史长达五千年之久,可谓博大精深啊,要是面面俱到的话,完全可以写一本书了,我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我就谈谈一些自己的感想吧. 自从学习货币金融学这门课程以来,感触很深,接触了一些以前没听说过的东西,例如:纳斯达克.前美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