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己所欲,勿施于人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适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会引起相斥和反感。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也许,两个人之间的外在距离稍稍大于他们的内在距离,能使他们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力达到最佳效果。形式应当稍稍落后于内容。   ……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   中外圣哲都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大致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即使在一个家庭的内部,夫妇间改造对方趣味的斗争也是屡见不鲜的。   事情的这一个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视。人们似乎认为,以己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出发点是害人,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怎样算是替他人着想,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在一种人看来,这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个别性,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不随意搅扰别人,不使他人为难。在另一种人看来,这意味着乐于助人,频频向人表示关心,一种异乎寻常的热心肠。两者的差异源于个性和观念的不同,他们要求于他人的东西也同样是不同的。   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适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会引起相斥和反感。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也许,两个人之间的外在距离稍稍大于他们的内在距离,能使他们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力达到最佳效果。形式应当稍稍落后于内容。   ……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健全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靠的是尊重,而不是爱。道理很简单:你只能爱少数的人,但你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   中外圣哲都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大致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即使在一个家庭的内部,夫妇间改造对方趣味的斗争也是屡见不鲜的。   事情的这一个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视。人们似乎认为,以己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出发点是害人,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歹徒。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怎样算是替他人着想,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在一种人看来,这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个别性,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不随意搅扰别人,不使他人为难。在另一种人看来,这意味着乐于助人,频频向人表示关心,一种异乎寻常的热心肠。两者的差异源于个性和观念的不同,他们要求于他人的东西也同样是不同的。   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相关内容

  • 2017年新材料作文题目1
  • 2017年新材料作文题目1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泥人和木人在河边玩,木人调皮的向泥人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地逃走,没命地喊着:"杀人啦,救命呀!"木人生气地说:"你这个人很难相处啊,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地喊杀人.救命呀?没意思!"两 ...

  •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
  • 语文期末复习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 隐秘 凝成 喧腾 一瞬间 啜泣 纳罕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碌 擎天撼地 迸溅 伫立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缀连 倔强 洗濯 玷污 诅咒 冉冉 雏形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慧心 嬉戏 闲适 禀告 厄运 ...

  •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
  • 有很多人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是中华文化复苏,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世纪.理由是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东方的思维则是综合的.西方重视科学技术,忽略了整体联系,导致环境恶化:而东方讲天人合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西方的物质生活很丰富,精神生活却日渐贫乏,需要东方的智慧去添补不足等等. 这样的观点大 ...

  • [精品]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点灯的心的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 第一课:读书修身 1.图书是教育之母,读书是教育之母 2.<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学生实用学习方法><发现母亲><走进心灵><爱心与教育><爱的教育>&l ...

  • 己所欲,"慎"施于人
  • 己所欲,"慎"施于人 标签: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西方伦理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经典教义,同时也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法则,比如康德的三条道德命令中的第一条‚除非我的行为准则成为一个普遍规则,否则我不应该做这个行为‛,就被赋予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在现实中 ...

  • 人教历史七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02
  •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 ...

  • 学会换位思考作文范文
  • 换位思考 一位著名的歌手,当她才出道的时候,上台的第一句等方面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上台的第一句却变成了"谢谢大家,你们来了",这看似简简单单地几个字的变化,却反映了她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正因为她的换位思考,正因为她换从以自身的角度转至从观众的角度考 ...

  • 孔子孟子名言
  • 孔子孟子名言 孔子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 ...

  • 爱情名言名句大全
  • 常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常相知。——曹禺 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关于爱情的经典爱情名言席慕容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关于爱情的经典爱情名言张爱玲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