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能力培养实践在阜师

“非专业能力”教学实践尝试与思考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周克明 提供

毋庸讳言,很多中职学生身上常有这样一些特征:文化基础差、课堂不配合、作业不愿做、言行欠文明、自控能力弱、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教育和培养中职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中,老师们时常倍感束手。为了更好地促成我们阜宁高等师范学校职校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的“非专业能力”特质,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帮助下和同行兄弟学校的支持下,我们阜高师党委书记刘毓航博士主编了“非专业能力培养”系列教材中的《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将之作为阜高校培养职校生“非专业能力”的实践试用教材。

“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以富有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有一定刺激性和挑战性等特征的活动为载体展开的,但其目的却是要将学生从虚拟世界、从学习不作为状态中拉入到现实课堂中来,逐渐实现他们个人兴趣、情感、意志、能力、知识等因素的积极整合,形成积极性人格,并将之迁移到其它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为探索和积累这一新课程的实践经验,2012年秋学期,阜高师以《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为教材,选择了四个非师范类班级——3个中职班(二年级)和1个大专班(四年级)——近200名学生为对象,尝试帮助他们培养和锻炼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开动脑筋、开拓求异等“非专业能力”。

一、“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活动项目

“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出示活动主题、简述活动目的。

第二步:讲明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活动主题如果过于出乎学生意料而易使学生对活动一筹莫展时,课任老师还要做出必要的暗示。但具体如何操作,则不可详加指导,得由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思维空间,避免因过于受课任老师思维的左右而影响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多样性、多向性、创造性发挥。

第三步:开展活动——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

课堂活动一般又要分为两个阶段:活动演练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寻求对策、采取措施来尝试活动,从而获取活动的思路;正式活动阶段,即在对活动主题理解和活动演练的基础上,正式开展活动,展示各组、各人的智慧、技巧、合作精神、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窘态。

第四步:活动反思、体验分享。即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成功与失败的体会,包括原因、方式、活动关键、注意事项、活动态度等等。

从四个步骤上看,非专业能力课堂侧重的不是理论上的说教,而是对活动过程的思考、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以及对活动体验的总结与分享。

《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课堂基本活动项目包括:穿越时空(将A4纸剪成超级大洞)、背摔、雷区取水、齐心协力、潮来潮涌、一碗水的容量、盲人投球、寸步难行、众志成城、撕纸、风中劲草、同舟共济、头脑风暴、三人四足、顶钉子、水果蹲、拥挤公交车、泰坦尼克号、松鼠森林、猜成语(三类)、接乒乓球(伯努利原理)、七彩连环炮、袋鼠跳、智力接力抢答、捆绑行动等等。

二、“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在我校初见成效

下列调查表是在建筑系实施“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的四个实验班共197名学生中所进行的关于“好课率”的两次调查比较。一次是在“非专业能力”课程开课之初调查的数据,一次是在“非专业能力”课程开课之后所调查的数据。

这两次所谓的“好课率”调查,并不是真要为寻找评价相关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依据而设计的,而单单是为了调查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而设计的。同样的班级、同样的人数、同样的调查表格,但先后调查的结果反差之大令人不敢相信。在同一学期中,每一学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印象前后反差怎么会如此之大?各学科上课的老师没有变换,老师们上课的风格也没有质上的根本变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使得学生们对各学科的评价由最初的高否定性主位变成后来的高肯定性评

价?哪一次的调查数据更真实?恐怕都不好说。那这两组不同期的调查数据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对各学科的学习也不感兴趣,一般同学都倦于上课,课堂上根本听不进去,对老师们的否定性评价“可能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厌恶心理吧?”,“反正好像大家觉得对学校的什么都不感兴趣似的”。而第二次再进行同样要求的调查时,“同学们的感受或心境不一样了”, 大家觉得“可以对不起自己,但不能对不起老师”,“老师们上的课可能很好,只是我们基础太差了,因而也就没怎么觉得出有多好,但也没怎么觉得不好”,“不管好不好,但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很辛苦,这不能否定”等等。 当被问起“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对老师的评价由否定变为肯定的?”时,被调查的学生一般都会先是一愣,随后迟疑地说起“最初是怎么评价的,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前后两次评价不同,原因也许与本学期新开的一门课有关系吧,叫《走出自我》”,“非专业能力课堂让我们更多的人懂得了尊重”,“老师的热心让我们自己不好意思不肯定他们的工作”,“初中时,我就不做作业了,现在每次做‘非专业能力’课堂作业时,老师带那么多笔,都发到我们手里了,还真不好意思不做作业”。 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实践的水平如何,也不管其他学科的同行是否已了解了该课程的实质,但“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实践已经对几个实验班的学生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学生们的情感发生了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变化。

三、“非专业能力”课程实施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1、初始课要别开生面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非专业能力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如果在初始课时就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让学生觉得有不一样的特别感觉,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课程实施的失败。所以,非专业能力课程的初始课一定要别开生面,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初始课上安排“穿越时空”的活动任务:将一张A4纸剪裁成一个四周没有接口的超级大洞,让6个以上的人同时从该洞的一边穿越到该洞的另一边。

这一活动任务就具有很好的新颖性,别开生面。但由于学生的思维容易受A4纸外沿边框的影响而形成定势——以为洞再大也不会超过A4纸的四边周长,一个人都钻不过去,6个以上的人怎么钻?不少学生会因此而认为此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并放弃活动。因此,任课教师在下达任务、分发道具后,须再次说明这一任务“是可以完成的,而且还不止一种方法,就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并以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保持活动的兴趣。

2、初始课要易于理解

在课堂学习中,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活动程序一旦复杂、繁琐,他们的注意力就易流失而游离于学习。因此,要在课程开展之初就吸引住学生,初始课的活动任务还要易于理解。如上面所述的任务:将A4纸裁成一个四周没有接口的特大洞,让8—12个人同时钻过去,这一任务

的难点在于思维的突破。

初始课还可以安排拓展训练中已广为人知的“背摔”活动:每个接到任务的同学站到讲桌上,然后笔直地从桌上向后倒下,再安排8—10同学在该同学背后面对面排成两排、伸出双手、相互搭肩,以接住该同学、并绝对确保安全。对该活动的理解和操作是容易的,但对该活动始执行者的选择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如果任意指派始执行者,很可能在活动之初就会使课堂活动陷入僵局。该活动的难点在于始执行者对倒下后安全感的确认程度、或对自己恐惧心理的克服程度,因为“背摔”前始执行者往往恐惧心理很强。所以,要顺利完成这一活动任务,最好先从志愿者、胆大者开始,课任老师要予以鼓励、并参与安全防范,否则,活动任务便难于实现。

3、引导活泼学生率先参与

鼓励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特殊学生踊跃参与活动,这对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活动氛围能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如果调动得当,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用。这类个别能在班集体中能起到特殊作用的学生(如班长、副班长、学生班委、文体班委、或其他活泼学生等),如果不能将之有效地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则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活动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实现课堂活动的预期目标,课任老师极有必要提前了解这样的一些特殊学生,并提前与之做好沟通和动员工作,对其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将予以表扬、奖励,对不易配合者、或甚至可能扰乱活动秩序者则要予以适度警告。

4、助教模式促进学生参与

引进助教模式,一是出于课堂纪律的维持,二是出于部分活动的安全考虑,三是协助课任老师分发活动道具、指导学生活动,是实现“非专业能力”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

由于中职学生课堂纪律整体较差,课堂活动不易组织,课堂上稍不留神各种出人意表、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甚至不安全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所以,为提高整体课堂效率,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就必须引进助教模式,对可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提醒,尤其对个别极不配合的学生进行强制入轨,即使个别人对课堂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助教可以不厌其烦使其做不成与课堂无关的个人活动(如对玩游戏、睡觉或随便讲话等进行制止),使其不得不无奈终止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的行为。

5、奖罚留影结合刺激学生参与

小物什刺激,如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一个小奖品——印有“‘非专业能力’课堂积极分子”的笔记本;课程全部结束时,对活动中一直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促进和管理作用的个别学生则可颁发印有“课堂活动优秀奖”精装笔记本;对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可随机地发几个泡泡(可吹成气球)、一两个糖果、一支签字笔、一个小橘子等等。当然,小物什奖励并不是人人都有,只是为活动增加一点的情调而已,不能因此而冲淡活动本身的目的。

还可对学生采取随堂积分考核的办法来刺激学生参与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课堂考核满分,其他组、个人课堂考核积分则依次递减。有些活动还可以引进一些“惩罚”措施, 如在活动中被淘汰者、或不成功者要表演一个几分钟的小节目,或说个笑话,或唱首短歌,或朗诵一首诗词,或跳一支舞,或走一段模特步,实在没招的学生撑几个俯卧撑也行,以增加活动的情趣。这些措施的采取,都要事先作好说明和要求,并让每个人做好被罚节目的思考与准备,不使活动中途出现“冷场”。

为了激发学生对“非专业能力”课堂活动的兴趣,对活动的过程要进行必要的剪影,活动结束后,将电子照片传输给相应的班级或学生,帮助他们留下持久的兴奋和回忆、并对后续的活动或其它学科的活动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对完善“非专业能力”课程的思考

1、对“非专业能力”课程课务安排、教学场地的思考

普通教室,一般能容入60人左右的桌椅。但普通教室很多时候不适合“非专业能力”课程的活动项目;而且,在普通教室上课,“非专业能力”课堂的活跃氛围会干扰邻近教室其它学科的教学。所以“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宜安排在相对独立、室内面积较大一些、室内桌椅便于移动和重组的大教室或会议室。

目前,我校对相应班级“非专业能力”课务的安排是每周一节课,45分钟,课务安排分散,尤其是在室外进行课程活动时,中职学生的散漫性格更使每一节课的45分钟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学生觉得刚刚才有活动的热情却就下课了。

一些兄弟学校在开展“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时实行各班轮流集中排课、上课场地相对独立、设备器材道具完备、使“非专业能力”课堂自成独立模块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2、对纠正学生关于“非专业能力”课堂活动认识片面化的思考

虽然,多数学生最后都能积极地投入到“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有一小部分“老成”学生认为这一课程的活动项目太“小儿科”了,是幼儿园小朋友的玩意,并因此在课堂上很消极。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这种类似认识,课任老师务必要做好调研工作,摸清其想法,并与之做好积极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使其认识到“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使“非专业能力”项目活动整体目的受到消极干扰。

3、对“非专业能力”课程学科类别的思考

我校教务部门在排课时,将“非专业能力”课程归纳在“政治”学科里。这样进行学科类别概念的界定,恐怕是欠妥的。否则,学生一看课堂表,便没觉得该课程有什么新鲜感,很多学生相反长期以来对政治学科所形成的观念认识——抽象——会在一开始便会消极影响到对该学科的有效开展。同时,该学科在课堂上的项目活动与传统政治课内容之间似乎也并不是紧密衔接在一起的,这也会给学生以“风马牛不相及”之感。

4、对活动主体构成的思考

我校实施“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的四个实验班的大致情况分别为:三个中专班,二年级,每班约60人,其中(1)班、(2)班的男女生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男生构成,班级中分别只有1名、3名女生,(3)班男女生比例差不多为3:2;还有一个为大专班,四年级,有20人,其中女生3人。

从一学期的课程活动效果来看,大专班明显比中专班更容易搞好活动;男女生比例接近的班比清一色为男生的班更容易搞好活动,而且,清一色的男生班级在活动中更容易节外生枝,并使课堂活动陷于暂时停顿;人数适中(40人左右)的班比人数明显偏多的班更容易搞好活动。

一些兄弟学校采取多班级合并活动、男生多的班与女生多的班合并活动,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抑制男生的不良品性、提高活动效率是极有裨益的,自然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备课中对活动细节、效果的思考

“非专业能力”教学不同一般课堂教学,每一次的课堂项目活动都可能是独立的模块。为了保证每一次“非专业能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主导者要进行充分的活动器具准备、活动程序的思考;有时还要预先找些学生演示一下,看看效果;有时要针对先期的班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中有欠缺的环节或形式作适当而必要的调整。即在上课前,课任老师就要获取一定的该课程项目活动的实战经验。不仅如此,任课老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节外生枝的意外做法有必要的应对心理准备,否则,任课老师便可能时常产生挫折感受、失败感,并继而失去继续探究“非专业能力”教学的信心和勇气。

“非专业能力”教学实践尝试与思考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周克明 提供

毋庸讳言,很多中职学生身上常有这样一些特征:文化基础差、课堂不配合、作业不愿做、言行欠文明、自控能力弱、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教育和培养中职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中,老师们时常倍感束手。为了更好地促成我们阜宁高等师范学校职校生的成长,培养他们的“非专业能力”特质,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帮助下和同行兄弟学校的支持下,我们阜高师党委书记刘毓航博士主编了“非专业能力培养”系列教材中的《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将之作为阜高校培养职校生“非专业能力”的实践试用教材。

“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以富有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有一定刺激性和挑战性等特征的活动为载体展开的,但其目的却是要将学生从虚拟世界、从学习不作为状态中拉入到现实课堂中来,逐渐实现他们个人兴趣、情感、意志、能力、知识等因素的积极整合,形成积极性人格,并将之迁移到其它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为探索和积累这一新课程的实践经验,2012年秋学期,阜高师以《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为教材,选择了四个非师范类班级——3个中职班(二年级)和1个大专班(四年级)——近200名学生为对象,尝试帮助他们培养和锻炼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开动脑筋、开拓求异等“非专业能力”。

一、“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活动项目

“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出示活动主题、简述活动目的。

第二步:讲明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活动主题如果过于出乎学生意料而易使学生对活动一筹莫展时,课任老师还要做出必要的暗示。但具体如何操作,则不可详加指导,得由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思维空间,避免因过于受课任老师思维的左右而影响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多样性、多向性、创造性发挥。

第三步:开展活动——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

课堂活动一般又要分为两个阶段:活动演练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寻求对策、采取措施来尝试活动,从而获取活动的思路;正式活动阶段,即在对活动主题理解和活动演练的基础上,正式开展活动,展示各组、各人的智慧、技巧、合作精神、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窘态。

第四步:活动反思、体验分享。即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成功与失败的体会,包括原因、方式、活动关键、注意事项、活动态度等等。

从四个步骤上看,非专业能力课堂侧重的不是理论上的说教,而是对活动过程的思考、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以及对活动体验的总结与分享。

《走出自我——情感能力培养与训练》课堂基本活动项目包括:穿越时空(将A4纸剪成超级大洞)、背摔、雷区取水、齐心协力、潮来潮涌、一碗水的容量、盲人投球、寸步难行、众志成城、撕纸、风中劲草、同舟共济、头脑风暴、三人四足、顶钉子、水果蹲、拥挤公交车、泰坦尼克号、松鼠森林、猜成语(三类)、接乒乓球(伯努利原理)、七彩连环炮、袋鼠跳、智力接力抢答、捆绑行动等等。

二、“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在我校初见成效

下列调查表是在建筑系实施“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的四个实验班共197名学生中所进行的关于“好课率”的两次调查比较。一次是在“非专业能力”课程开课之初调查的数据,一次是在“非专业能力”课程开课之后所调查的数据。

这两次所谓的“好课率”调查,并不是真要为寻找评价相关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依据而设计的,而单单是为了调查学生的情感变化情况而设计的。同样的班级、同样的人数、同样的调查表格,但先后调查的结果反差之大令人不敢相信。在同一学期中,每一学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印象前后反差怎么会如此之大?各学科上课的老师没有变换,老师们上课的风格也没有质上的根本变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使得学生们对各学科的评价由最初的高否定性主位变成后来的高肯定性评

价?哪一次的调查数据更真实?恐怕都不好说。那这两组不同期的调查数据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对各学科的学习也不感兴趣,一般同学都倦于上课,课堂上根本听不进去,对老师们的否定性评价“可能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厌恶心理吧?”,“反正好像大家觉得对学校的什么都不感兴趣似的”。而第二次再进行同样要求的调查时,“同学们的感受或心境不一样了”, 大家觉得“可以对不起自己,但不能对不起老师”,“老师们上的课可能很好,只是我们基础太差了,因而也就没怎么觉得出有多好,但也没怎么觉得不好”,“不管好不好,但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很辛苦,这不能否定”等等。 当被问起“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对老师的评价由否定变为肯定的?”时,被调查的学生一般都会先是一愣,随后迟疑地说起“最初是怎么评价的,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前后两次评价不同,原因也许与本学期新开的一门课有关系吧,叫《走出自我》”,“非专业能力课堂让我们更多的人懂得了尊重”,“老师的热心让我们自己不好意思不肯定他们的工作”,“初中时,我就不做作业了,现在每次做‘非专业能力’课堂作业时,老师带那么多笔,都发到我们手里了,还真不好意思不做作业”。 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实践的水平如何,也不管其他学科的同行是否已了解了该课程的实质,但“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实践已经对几个实验班的学生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学生们的情感发生了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变化。

三、“非专业能力”课程实施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1、初始课要别开生面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非专业能力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如果在初始课时就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让学生觉得有不一样的特别感觉,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课程实施的失败。所以,非专业能力课程的初始课一定要别开生面,要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初始课上安排“穿越时空”的活动任务:将一张A4纸剪裁成一个四周没有接口的超级大洞,让6个以上的人同时从该洞的一边穿越到该洞的另一边。

这一活动任务就具有很好的新颖性,别开生面。但由于学生的思维容易受A4纸外沿边框的影响而形成定势——以为洞再大也不会超过A4纸的四边周长,一个人都钻不过去,6个以上的人怎么钻?不少学生会因此而认为此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并放弃活动。因此,任课教师在下达任务、分发道具后,须再次说明这一任务“是可以完成的,而且还不止一种方法,就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并以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保持活动的兴趣。

2、初始课要易于理解

在课堂学习中,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活动程序一旦复杂、繁琐,他们的注意力就易流失而游离于学习。因此,要在课程开展之初就吸引住学生,初始课的活动任务还要易于理解。如上面所述的任务:将A4纸裁成一个四周没有接口的特大洞,让8—12个人同时钻过去,这一任务

的难点在于思维的突破。

初始课还可以安排拓展训练中已广为人知的“背摔”活动:每个接到任务的同学站到讲桌上,然后笔直地从桌上向后倒下,再安排8—10同学在该同学背后面对面排成两排、伸出双手、相互搭肩,以接住该同学、并绝对确保安全。对该活动的理解和操作是容易的,但对该活动始执行者的选择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如果任意指派始执行者,很可能在活动之初就会使课堂活动陷入僵局。该活动的难点在于始执行者对倒下后安全感的确认程度、或对自己恐惧心理的克服程度,因为“背摔”前始执行者往往恐惧心理很强。所以,要顺利完成这一活动任务,最好先从志愿者、胆大者开始,课任老师要予以鼓励、并参与安全防范,否则,活动任务便难于实现。

3、引导活泼学生率先参与

鼓励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特殊学生踊跃参与活动,这对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活动氛围能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如果调动得当,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用。这类个别能在班集体中能起到特殊作用的学生(如班长、副班长、学生班委、文体班委、或其他活泼学生等),如果不能将之有效地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则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活动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实现课堂活动的预期目标,课任老师极有必要提前了解这样的一些特殊学生,并提前与之做好沟通和动员工作,对其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将予以表扬、奖励,对不易配合者、或甚至可能扰乱活动秩序者则要予以适度警告。

4、助教模式促进学生参与

引进助教模式,一是出于课堂纪律的维持,二是出于部分活动的安全考虑,三是协助课任老师分发活动道具、指导学生活动,是实现“非专业能力”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

由于中职学生课堂纪律整体较差,课堂活动不易组织,课堂上稍不留神各种出人意表、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甚至不安全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所以,为提高整体课堂效率,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就必须引进助教模式,对可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提醒,尤其对个别极不配合的学生进行强制入轨,即使个别人对课堂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助教可以不厌其烦使其做不成与课堂无关的个人活动(如对玩游戏、睡觉或随便讲话等进行制止),使其不得不无奈终止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的行为。

5、奖罚留影结合刺激学生参与

小物什刺激,如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一个小奖品——印有“‘非专业能力’课堂积极分子”的笔记本;课程全部结束时,对活动中一直能起到积极的带头、促进和管理作用的个别学生则可颁发印有“课堂活动优秀奖”精装笔记本;对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可随机地发几个泡泡(可吹成气球)、一两个糖果、一支签字笔、一个小橘子等等。当然,小物什奖励并不是人人都有,只是为活动增加一点的情调而已,不能因此而冲淡活动本身的目的。

还可对学生采取随堂积分考核的办法来刺激学生参与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课堂考核满分,其他组、个人课堂考核积分则依次递减。有些活动还可以引进一些“惩罚”措施, 如在活动中被淘汰者、或不成功者要表演一个几分钟的小节目,或说个笑话,或唱首短歌,或朗诵一首诗词,或跳一支舞,或走一段模特步,实在没招的学生撑几个俯卧撑也行,以增加活动的情趣。这些措施的采取,都要事先作好说明和要求,并让每个人做好被罚节目的思考与准备,不使活动中途出现“冷场”。

为了激发学生对“非专业能力”课堂活动的兴趣,对活动的过程要进行必要的剪影,活动结束后,将电子照片传输给相应的班级或学生,帮助他们留下持久的兴奋和回忆、并对后续的活动或其它学科的活动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对完善“非专业能力”课程的思考

1、对“非专业能力”课程课务安排、教学场地的思考

普通教室,一般能容入60人左右的桌椅。但普通教室很多时候不适合“非专业能力”课程的活动项目;而且,在普通教室上课,“非专业能力”课堂的活跃氛围会干扰邻近教室其它学科的教学。所以“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宜安排在相对独立、室内面积较大一些、室内桌椅便于移动和重组的大教室或会议室。

目前,我校对相应班级“非专业能力”课务的安排是每周一节课,45分钟,课务安排分散,尤其是在室外进行课程活动时,中职学生的散漫性格更使每一节课的45分钟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学生觉得刚刚才有活动的热情却就下课了。

一些兄弟学校在开展“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时实行各班轮流集中排课、上课场地相对独立、设备器材道具完备、使“非专业能力”课堂自成独立模块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2、对纠正学生关于“非专业能力”课堂活动认识片面化的思考

虽然,多数学生最后都能积极地投入到“非专业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有一小部分“老成”学生认为这一课程的活动项目太“小儿科”了,是幼儿园小朋友的玩意,并因此在课堂上很消极。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这种类似认识,课任老师务必要做好调研工作,摸清其想法,并与之做好积极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使其认识到“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使“非专业能力”项目活动整体目的受到消极干扰。

3、对“非专业能力”课程学科类别的思考

我校教务部门在排课时,将“非专业能力”课程归纳在“政治”学科里。这样进行学科类别概念的界定,恐怕是欠妥的。否则,学生一看课堂表,便没觉得该课程有什么新鲜感,很多学生相反长期以来对政治学科所形成的观念认识——抽象——会在一开始便会消极影响到对该学科的有效开展。同时,该学科在课堂上的项目活动与传统政治课内容之间似乎也并不是紧密衔接在一起的,这也会给学生以“风马牛不相及”之感。

4、对活动主体构成的思考

我校实施“非专业能力”课程教学的四个实验班的大致情况分别为:三个中专班,二年级,每班约60人,其中(1)班、(2)班的男女生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男生构成,班级中分别只有1名、3名女生,(3)班男女生比例差不多为3:2;还有一个为大专班,四年级,有20人,其中女生3人。

从一学期的课程活动效果来看,大专班明显比中专班更容易搞好活动;男女生比例接近的班比清一色为男生的班更容易搞好活动,而且,清一色的男生班级在活动中更容易节外生枝,并使课堂活动陷于暂时停顿;人数适中(40人左右)的班比人数明显偏多的班更容易搞好活动。

一些兄弟学校采取多班级合并活动、男生多的班与女生多的班合并活动,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抑制男生的不良品性、提高活动效率是极有裨益的,自然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备课中对活动细节、效果的思考

“非专业能力”教学不同一般课堂教学,每一次的课堂项目活动都可能是独立的模块。为了保证每一次“非专业能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主导者要进行充分的活动器具准备、活动程序的思考;有时还要预先找些学生演示一下,看看效果;有时要针对先期的班级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活动中有欠缺的环节或形式作适当而必要的调整。即在上课前,课任老师就要获取一定的该课程项目活动的实战经验。不仅如此,任课老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节外生枝的意外做法有必要的应对心理准备,否则,任课老师便可能时常产生挫折感受、失败感,并继而失去继续探究“非专业能力”教学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内容

  • 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理念_实践与困惑
  • 第1期[总第25期]2015年2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rnalofGraduateEducationJou No.1 ,201Feb.5 ()16600405532015018209--- 文章编号: 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理念.实践与困惑 吴 蔚a,何昌清b,古继宝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公共事务学 ...

  •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 教学现状分析与提高措施) 学 生 刘鹏 指导教师 专 业 公共管理 层 次 高起专 批 次 101 学 号 W[1**********]0 学习中心 沧州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单位 沧州市供电公司 2012年 4 ...

  • 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
  • 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4期79 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档案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 ---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 谢永宪王巧玲孙爱萍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系北京100191) [摘要]高校.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京联合 ...

  •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修改稿)
  •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 教[2010] 号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 ...

  • 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探索
  • 2015-12-08 □田彩云 随着国内酒店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在国内投资的加大,人才供不应求成为困扰酒店业的难题.酒店业不仅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一线员工,也特别需要懂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创新实践了酒店管理本科教 ...

  • 军民融合国防特色专业创新建设研究
  • [摘要]以电子科技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创新建设为例,重点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培养模式.专业培养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专业创新建设的措施.针对本专业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策划:教学改革 [ ...

  •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52号)的精神,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 ...

  •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黄颖辉 摘要:讨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目的,目标,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根据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合理确定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方向,业务范围和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依据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专业建设概况 本专业于2008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获教育部备案.2008年秋学期招收了第一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164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普通本科专业在校生551名.经过3年建设,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教科研.办 ...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剖析
  •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2012-11-15 一. 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专业发展前景 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