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第25卷第5期

2008年5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Vol 125 No 15 

May 2008p 1360 

文章编号:1006-2858(2008) 05-0360-04

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孟大利1, 张 毅2, 李 宁1, 刘治国1, 李 铣1

(1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辽宁沈阳110016;  21重庆市药品检验所, 重庆401121)

摘要: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1) 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

色谱,HPLC 等分离手段对牛膝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理化反应以及NMR 、MS 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cyclo 2(2Tyr 2Leu ) , 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 [cyclo 2(2Leu 2Ile ) , 2]、杜鹃花酸(acid , 3) 、βacid , 4) 、正丁基-β-D -吡喃果糖苷(n 2butyl 22D 25) 。从牛膝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和2关键词:牛膝; 化学成分; 环二肽; 中图分类号:R 914:A

  1, 又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其味甘苦酸, 性平, 入肝、肾经[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能为:补肝肾, 强筋骨, 逐瘀通经, 引血下行。前期曾报到了牛膝中植物甾酮类、三萜皂苷类等化合物的研究[2-4]。作者利用反复硅胶吸附柱色谱, 继续从牛膝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NMR 、MS 等波谱手段, 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cyclo2(2Tyr 2Leu ) , 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 [cyclo2(2Leu 2Ile ) , 2]、杜鹃花酸(nonanedioic acid , 3) 、琥珀酸(succinic acid , 4) 、正丁基-β-D -吡

醚(沸程60~90℃, 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

2 提取分离

牛膝饮片经体积分数为70%乙醇回流提取

3次, 每次3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过的药液经大孔树脂脱糖后, 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洗脱, 洗脱液回收溶剂、浓缩, 浓缩得水溶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吸附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流分2(体积比100∶2) 经硅胶吸附柱色谱, 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30∶1部分得到化合物1, 体积比20∶1部分得到化合物2, 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体积比6∶1∶1部分得到化合物3; 流分9(体积比100∶9) 得到化合物4; 流分10(体积比100∶10) 经硅胶吸附柱色谱, 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1∶1洗脱, 得到化合物5。

β喃果糖苷(n 2butyl 22D 2fructopyranoside , 5) 。其

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TMS 内标, 瑞士Bruker 公司) ,MP -S3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针晶(MeOH ) , mp 29610~

29710℃, 茚三酮反应呈阴性,6mol ・L -1盐酸水解后对茚三酮反应呈阳性, 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肽类化合物。1H 2NMR (DMSO 2d 6,300MHz ) 中, δ8103(2H ,s ,2-N H ) 的质子信号, 结合13C 2NMR (DMSO 2d 6,75MHz ) 谱δ16715、16613的羰基碳信号, 推测分子中存在2个酰胺基团, 提示该化合

校正, 日本Yanaco 公司) , GC -MS 5050A 型质谱

仪(日本Shimadzu 公司) 。

牛膝药材购自沈阳市中药饮片厂, 由本校中药鉴定教研室许春泉高级工程师鉴定为牛膝(A chyranthes bi dentata Bl 1) 。

柱色谱硅胶(71~50μm , 青岛海洋化工厂) 。柱色谱试剂(分析纯, 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 石油

收稿日期:2007-05-28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051026) 。

作者简介:孟大利(1976-) , 男(汉族) , 辽宁阜新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教学与新药研发工作, T el . 024-23986475, E 2m ail mengdl @1631com 。

第5期孟大利等: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13

361

物可能是环二肽。1H 2NMR 谱中, δ6188(2H ,d , J =817Hz ,2′,6′-H ) 、6163(2H ,d , J =8171Hz , 3′,5′-H ) 为2个对二取代苯环上的质子信号, δ9121(1H ,s , —OH ) 为苯环上的羟基质子信号; 高场区给出δ3100(1H ,br 1d , J =1318Hz , Tyr -β′H ) 、2169(1H , br 1d , J =1318Hz , Tyr -β′H ) , 同时在1H 21H COSY 谱中可以观察到这2个质子间的偶合信号, 以及二者与δ4105(1H ,m , Tyr -α′H ) 氢信号的偶合关系, 指出分子中存在—CH 2—CH —基团; HMBC 谱中, δ2169与苯环上δ13113碳信号存在远程相关, 由此, 推断分子中存在一个酪氨酸结构片段。1H 2NMR 谱中, 高场区给出2个甲基质子信号δ0164(3H , d , J =610Hz , Leu -δ0163(, =611H ) 、

11Leu -δ112) , m ,Leu H , C 2NMR (DMSO 2d 6, 75MHz ) 谱中δ16814、

16619的羰基碳信号, 推测分子中存在2个酰胺

基团, 进一步提示该化合物可能是环二肽。1H 21

H COSY 谱中, 高场区的质子信号δ0188(3H ,d , Leu -δ0185(3H , br 1s , Leu -δ1H ) 、2H ) 均与δ1185(1H , m ,Leu -γH ) 的质子信号发生偶合,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δ3174(1H ,br 1s ,Leu -αH ) 与1143(1H ,m ,Leu -βH ) 、1160(1H ,m ,Leu -βH ) 之间的偶合信号, 以及δ1143与δ1160之间的偕偶信号; 将该化合物的13C 2NMR 1相比较, 发现其与化合物1, 。1H 2190(6H , m -) 的2个甲基信号分别与, 11H , m , Ile -β′H ) 、1144(1H , m , Ile -γ′1144与1121(1H , 1H ) 的质子信号发生偶合, δm ,Ile -γ′1H ) 同碳质子间的偕偶也可以同时观察

δ0112(m -H ) 与0174(1H , m ,Leu -βH ) 间的偶合信号以及δ0112与3147(1H ,br 1s ,

Leu -αH ) 间的偶合信号, 由此可以推断, 分子中的另一个氨基酸片段为亮氨酸片段。根椐以上分析, 判断该化合物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其1H 2

13

NMR 、C 2NMR 谱数据与文献[5]报道的环(酪氨酸-亮氨酸) 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化合物1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cyclo2(2Tyr 2Leu ) ]。

化合物2:白色针晶(MeOH ) , mp 24610~24710℃, 茚三酮反应呈阴性,6mol ・L -1盐酸水

到, 此外, 还可以看到酰胺基团中δ8102的氨基

活泼质子与δ3168(1H ,br 1s , Ile -α′H ) 质子间的偶合, 由此可以推断, 分子中的另一个氨基酸片段为异亮氨酸片段。文献检索表明, 该化合物分子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片段的1H 2NMR 和13C 2NMR 分别与文献[6-7]报道中这2个片段的数据一致, 验证了上述推论。进一步文献检索, 一得自海洋真菌中的单体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与该化合物波谱数基本一致[8], 为同一结构的化合物。综合以上分析, 鉴定该化合物为环(亮氨酸-异亮氨酸) [cyclo 2(2Leu 2Ile ) ]。化合物1、2的1H 2NMR 、13

C 2NMR 谱数据见表1, 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

Compound 2

解后对茚三酮反应呈阳性, 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肽类化合物。1H 2NMR (DMSO 2d 6,300MHz ) 谱中, δ8114(1H ,s ) 、8102(1H ,s ) 的质子信号, 结合

Compound 1

Position Leucine CO NH

8103(1H ,s ) 3147(1H ,br 1s ) 0112,0174(1H ,m ) 1141(1H ,m )

0164(3H ,d , J =610Hz ) 0163(3H ,d , J =610Hz )

[***********]1416715

8103(1H ,s )

16613

T able 1 The 1H 2NMR and 13C 2NMR chemical shifts of compounds 1and 2(in DMSO 2d 6)

δH δC

Position Leucine CO NH

δH δC

16619

8114(1H ,s ) 3174(1H ,br 1s ) 1143,1162(1H ,m ) 1185(1H ,m ) 0188(3H ,d ) 0185(3H ,br 1s )

[***********]1816814

8102(1H ,s )

(to be continued )

αβγδ1δ2

Tyrosine CO NH

αβγδ1δ2

Isoleucine CO NH

362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Continued table 1

Compound 1

Compound 2

第25卷

Position

δH

4105(1H ,m )

3100,2169(1H ,dd , J 1=1318Hz ) 6188(2H ,d , J =817Hz ) 6163(2H ,d , J =817Hz )

δC

[***********]1261015615

Position

δH

3168(1H ,br 1s ) 1123(1H ,m ) 1144,1121(1H ,m ) 0190(3H ,m ) 0190(3H ,m )

δC

[***********]18

α′β′

2′,6′3′,5′1′4′OH

α′β′γ′1γ′2δ′

9

121(1H ,s )

1of compounds 1and 2

  3(MeOH -CHCl 3) , mp

10615℃, 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 示有羧基存在。13

C 2NMR 谱中仅给出4组碳信号, 其中δ17414为

θ=135°) 谱中, 高场区均羧基上的碳信号,DEPT (

为倒峰, 提示δ2414、2814、3317为3组亚甲基碳信号。将该化合物的EI 2MS 图谱在标准图谱库中进行检索, 与杜鹃花酸完全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杜鹃花酸(nonanedioic acid ) 。EI 2MS :m/z 152[M -2H 2O ]+、124[152-CO ]+、98[M -2COOH]+; McLafferty 重排裂解:m/z 60[M -C 7H 12O 2]+; 烯丙基型裂解:m/z 41[C 3H 5]+、55[C4H 7]+、69[C 5H 9]+、83[C 6H 11]+。1H 2NMR (DMSO 2d 6, 300MHz ) :δ11186(2H , br 1s , —COOH ) 、2118(4H , t , H -2, 8) 、1151(4H , m , H -3, 7) 、1128(6H , s , H -4, 5, 6) 。13C 2NMR (DMSO 2d 6, 75MHz ) :δ17414(C -1, 9) 、3317(C -2,8) 、2814(C -3,7) 、2414(C -4,5,6) 。

(3H ,t ,H -4) 、1130(2H ,m , H -3) 、1151(2H ,m ,

H -2) 、3168(2H ,m , H -1) 为正丁基脂肪链上质

子信号; δ4107、3198(各1H , d , J =1119Hz , H -) 为果糖端基质子信号; δ1′4188(1H , d , J =

) , 4151(1H , dd , J =918, 314Hz , 918Hz , H -3′

) , 4135(1H , d , J =314Hz , H -5′) , 4118、H -4′

) 为果糖上其他质子信号。4134(各1H ,br , H -6′

13

C 2NMR (75MHz , C 5D 5N ) :δ1412(C -4) 、1919(C -3) 、3217(C -2) 、6016(C -1) 为正丁基碳信

) 、) 、) 、号; δ6413(C -1′10112(C -2′7016(C -3′) 、) 、) 为β-7213(C -4′7113(C -5′6510(C -6′

D -吡喃果糖碳信号。将该化合物进行酸水解,

薄层法检出有果糖, 推测该化合物为正丁基-β-D -吡喃果糖苷。经与文献[9]对照, 数据基

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为正丁基-β-D -吡

β喃果糖苷(n 2butyl 22D 2fructopyranoside ) 。致谢:本实验的NMR 、EI 2MS 数据均由本校测试

中心李文、沙沂、宋爱华等代测。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

化合物4:无色针晶(MeOH -CHCl 3) , mp

187~189℃, 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 示有羧基存在。1H 2NMR (DMSO 2d 6,300MHz ) :δ2142(4H , s , —CH 2—) 、12118(2H , br 1s , —COOH ) ;

13

C 2NMR (DMSO 2d 6, 75MHz ) 谱中, δ2819和

技出版社,1985:417-420.

[2]MEN G Da 2li ,L I Xian , WAN G Jin 2hui , et. al. A new

phytosterone from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J].Jour 2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 2005, 7(2) :181-184.

[3]孟大利, 李铣, 黄玖杰, 等. 牛膝中牛膝甾酮25位异

17317分别为亚甲基碳信号和羰基碳信号。与对

照品共薄层, 其斑点颜色、Rf 值完全相同, 并且混合熔点不下降。故鉴定该化合物为琥珀酸(suc 2cinic acid ) 。

化合物5:白色针晶(MeOH ) , mp 15210~15310℃。1H 2NMR (C 5D 5N , 300MHz ) :δ0178

构体构型的确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4) :266-268,271.

第5期孟大利等: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4) :55-57.

363

[4]孟大利, 李铣, 熊印华, 等. 中药牛膝中化学成分的研

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1) :27-30.

[5]李厚金, 林永成, 刘晓红, 等. 红树林内源真菌2524号

[8]L IN Y ong 2cheng , WU Xiong 2yu ,DEN G Zhi 2jun ,et al.

The metabolites of the mangrove fungus Verruculina enalia No. 2606from a salt lake in the Bahamas [J].Phytochemistry ,2002,59(4) :469-471.

[9]ZHAN G Cheng 2zhong , XU Xiu 2zhi ,L I Chong. Fructo 2

sides from Cynomorium songaricum [J ].Phytochem 2istry ,1996,41(3) :975-976.

的肽类成分(I )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1(1) :110-112.

[6]熊江, 周俊, 戴好富, 等. 多蕊商陆的化学成分[J].云

南植物研究,2002,24(3) :401-405.

[7]尹文清, 林永成, 周世宁, 等. 南海海洋真菌2516号中

的环肽成分[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

Isolation and identif from Achyra nt M EN 1, Y i 2I , L IU Zhi 2guo 1, L I Xian 1

(11Chi nese M ateria Medica , S henyang Pharm aceutical U niversity , S henyang  

110016, Chi na ;  21Chongqi ng Instit ute f or D rug Cont rol , Chongqi ng  401121, Chi 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the constituents of A chyranthese bi dentata Bl. and identify their structures. Methods Solvent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column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to isolate chemical con 2stituents. Spectroscopic analysis (NMR , EI 2MS ) was employed for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R 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cyclo2(2Tyr 2Leu ) (1) ,cyclo 2(2Leu 2Ile ) (2) ,nonanedioic acid (3) ,succinic acid (4) , n 2butyl 2β2D 2fructopyranoside (5) . Conclusions Compounds 1-3are firstly isolated from A chyranthes

bi dentata Bl. and the

13

C 2NMR data of compounds 1and 2are firstly assigned.

K ey w ords :A chyranthes bi dentata Bl. ; chemical constituent ; cyclic dipeptide ; organic acid

第25卷第5期

2008年5月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Vol 125 No 15 

May 2008p 1360 

文章编号:1006-2858(2008) 05-0360-04

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孟大利1, 张 毅2, 李 宁1, 刘治国1, 李 铣1

(11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辽宁沈阳110016;  21重庆市药品检验所, 重庆401121)

摘要: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1) 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

色谱,HPLC 等分离手段对牛膝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理化反应以及NMR 、MS 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cyclo 2(2Tyr 2Leu ) , 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 [cyclo 2(2Leu 2Ile ) , 2]、杜鹃花酸(acid , 3) 、βacid , 4) 、正丁基-β-D -吡喃果糖苷(n 2butyl 22D 25) 。从牛膝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和2关键词:牛膝; 化学成分; 环二肽; 中图分类号:R 914:A

  1, 又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其味甘苦酸, 性平, 入肝、肾经[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功能为:补肝肾, 强筋骨, 逐瘀通经, 引血下行。前期曾报到了牛膝中植物甾酮类、三萜皂苷类等化合物的研究[2-4]。作者利用反复硅胶吸附柱色谱, 继续从牛膝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NMR 、MS 等波谱手段, 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cyclo2(2Tyr 2Leu ) , 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 [cyclo2(2Leu 2Ile ) , 2]、杜鹃花酸(nonanedioic acid , 3) 、琥珀酸(succinic acid , 4) 、正丁基-β-D -吡

醚(沸程60~90℃, 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

2 提取分离

牛膝饮片经体积分数为70%乙醇回流提取

3次, 每次3h 。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过的药液经大孔树脂脱糖后, 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洗脱, 洗脱液回收溶剂、浓缩, 浓缩得水溶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吸附柱色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 流分2(体积比100∶2) 经硅胶吸附柱色谱, 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30∶1部分得到化合物1, 体积比20∶1部分得到化合物2, 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体积比6∶1∶1部分得到化合物3; 流分9(体积比100∶9) 得到化合物4; 流分10(体积比100∶10) 经硅胶吸附柱色谱, 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9∶1∶1洗脱, 得到化合物5。

β喃果糖苷(n 2butyl 22D 2fructopyranoside , 5) 。其

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

1 仪器与材料

ARX -300型核磁共振仪(TMS 内标, 瑞士Bruker 公司) ,MP -S3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白色针晶(MeOH ) , mp 29610~

29710℃, 茚三酮反应呈阴性,6mol ・L -1盐酸水解后对茚三酮反应呈阳性, 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肽类化合物。1H 2NMR (DMSO 2d 6,300MHz ) 中, δ8103(2H ,s ,2-N H ) 的质子信号, 结合13C 2NMR (DMSO 2d 6,75MHz ) 谱δ16715、16613的羰基碳信号, 推测分子中存在2个酰胺基团, 提示该化合

校正, 日本Yanaco 公司) , GC -MS 5050A 型质谱

仪(日本Shimadzu 公司) 。

牛膝药材购自沈阳市中药饮片厂, 由本校中药鉴定教研室许春泉高级工程师鉴定为牛膝(A chyranthes bi dentata Bl 1) 。

柱色谱硅胶(71~50μm , 青岛海洋化工厂) 。柱色谱试剂(分析纯, 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 石油

收稿日期:2007-05-28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051026) 。

作者简介:孟大利(1976-) , 男(汉族) , 辽宁阜新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的教学与新药研发工作, T el . 024-23986475, E 2m ail mengdl @1631com 。

第5期孟大利等: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13

361

物可能是环二肽。1H 2NMR 谱中, δ6188(2H ,d , J =817Hz ,2′,6′-H ) 、6163(2H ,d , J =8171Hz , 3′,5′-H ) 为2个对二取代苯环上的质子信号, δ9121(1H ,s , —OH ) 为苯环上的羟基质子信号; 高场区给出δ3100(1H ,br 1d , J =1318Hz , Tyr -β′H ) 、2169(1H , br 1d , J =1318Hz , Tyr -β′H ) , 同时在1H 21H COSY 谱中可以观察到这2个质子间的偶合信号, 以及二者与δ4105(1H ,m , Tyr -α′H ) 氢信号的偶合关系, 指出分子中存在—CH 2—CH —基团; HMBC 谱中, δ2169与苯环上δ13113碳信号存在远程相关, 由此, 推断分子中存在一个酪氨酸结构片段。1H 2NMR 谱中, 高场区给出2个甲基质子信号δ0164(3H , d , J =610Hz , Leu -δ0163(, =611H ) 、

11Leu -δ112) , m ,Leu H , C 2NMR (DMSO 2d 6, 75MHz ) 谱中δ16814、

16619的羰基碳信号, 推测分子中存在2个酰胺

基团, 进一步提示该化合物可能是环二肽。1H 21

H COSY 谱中, 高场区的质子信号δ0188(3H ,d , Leu -δ0185(3H , br 1s , Leu -δ1H ) 、2H ) 均与δ1185(1H , m ,Leu -γH ) 的质子信号发生偶合,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δ3174(1H ,br 1s ,Leu -αH ) 与1143(1H ,m ,Leu -βH ) 、1160(1H ,m ,Leu -βH ) 之间的偶合信号, 以及δ1143与δ1160之间的偕偶信号; 将该化合物的13C 2NMR 1相比较, 发现其与化合物1, 。1H 2190(6H , m -) 的2个甲基信号分别与, 11H , m , Ile -β′H ) 、1144(1H , m , Ile -γ′1144与1121(1H , 1H ) 的质子信号发生偶合, δm ,Ile -γ′1H ) 同碳质子间的偕偶也可以同时观察

δ0112(m -H ) 与0174(1H , m ,Leu -βH ) 间的偶合信号以及δ0112与3147(1H ,br 1s ,

Leu -αH ) 间的偶合信号, 由此可以推断, 分子中的另一个氨基酸片段为亮氨酸片段。根椐以上分析, 判断该化合物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其1H 2

13

NMR 、C 2NMR 谱数据与文献[5]报道的环(酪氨酸-亮氨酸) 对照基本一致, 故鉴定化合物1为环(酪氨酸-亮氨酸) [cyclo2(2Tyr 2Leu ) ]。

化合物2:白色针晶(MeOH ) , mp 24610~24710℃, 茚三酮反应呈阴性,6mol ・L -1盐酸水

到, 此外, 还可以看到酰胺基团中δ8102的氨基

活泼质子与δ3168(1H ,br 1s , Ile -α′H ) 质子间的偶合, 由此可以推断, 分子中的另一个氨基酸片段为异亮氨酸片段。文献检索表明, 该化合物分子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片段的1H 2NMR 和13C 2NMR 分别与文献[6-7]报道中这2个片段的数据一致, 验证了上述推论。进一步文献检索, 一得自海洋真菌中的单体化合物的波谱数据与该化合物波谱数基本一致[8], 为同一结构的化合物。综合以上分析, 鉴定该化合物为环(亮氨酸-异亮氨酸) [cyclo 2(2Leu 2Ile ) ]。化合物1、2的1H 2NMR 、13

C 2NMR 谱数据见表1, 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

Compound 2

解后对茚三酮反应呈阳性, 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肽类化合物。1H 2NMR (DMSO 2d 6,300MHz ) 谱中, δ8114(1H ,s ) 、8102(1H ,s ) 的质子信号, 结合

Compound 1

Position Leucine CO NH

8103(1H ,s ) 3147(1H ,br 1s ) 0112,0174(1H ,m ) 1141(1H ,m )

0164(3H ,d , J =610Hz ) 0163(3H ,d , J =610Hz )

[***********]1416715

8103(1H ,s )

16613

T able 1 The 1H 2NMR and 13C 2NMR chemical shifts of compounds 1and 2(in DMSO 2d 6)

δH δC

Position Leucine CO NH

δH δC

16619

8114(1H ,s ) 3174(1H ,br 1s ) 1143,1162(1H ,m ) 1185(1H ,m ) 0188(3H ,d ) 0185(3H ,br 1s )

[***********]1816814

8102(1H ,s )

(to be continued )

αβγδ1δ2

Tyrosine CO NH

αβγδ1δ2

Isoleucine CO NH

362   沈 阳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Continued table 1

Compound 1

Compound 2

第25卷

Position

δH

4105(1H ,m )

3100,2169(1H ,dd , J 1=1318Hz ) 6188(2H ,d , J =817Hz ) 6163(2H ,d , J =817Hz )

δC

[***********]1261015615

Position

δH

3168(1H ,br 1s ) 1123(1H ,m ) 1144,1121(1H ,m ) 0190(3H ,m ) 0190(3H ,m )

δC

[***********]18

α′β′

2′,6′3′,5′1′4′OH

α′β′γ′1γ′2δ′

9

121(1H ,s )

1of compounds 1and 2

  3(MeOH -CHCl 3) , mp

10615℃, 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 示有羧基存在。13

C 2NMR 谱中仅给出4组碳信号, 其中δ17414为

θ=135°) 谱中, 高场区均羧基上的碳信号,DEPT (

为倒峰, 提示δ2414、2814、3317为3组亚甲基碳信号。将该化合物的EI 2MS 图谱在标准图谱库中进行检索, 与杜鹃花酸完全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杜鹃花酸(nonanedioic acid ) 。EI 2MS :m/z 152[M -2H 2O ]+、124[152-CO ]+、98[M -2COOH]+; McLafferty 重排裂解:m/z 60[M -C 7H 12O 2]+; 烯丙基型裂解:m/z 41[C 3H 5]+、55[C4H 7]+、69[C 5H 9]+、83[C 6H 11]+。1H 2NMR (DMSO 2d 6, 300MHz ) :δ11186(2H , br 1s , —COOH ) 、2118(4H , t , H -2, 8) 、1151(4H , m , H -3, 7) 、1128(6H , s , H -4, 5, 6) 。13C 2NMR (DMSO 2d 6, 75MHz ) :δ17414(C -1, 9) 、3317(C -2,8) 、2814(C -3,7) 、2414(C -4,5,6) 。

(3H ,t ,H -4) 、1130(2H ,m , H -3) 、1151(2H ,m ,

H -2) 、3168(2H ,m , H -1) 为正丁基脂肪链上质

子信号; δ4107、3198(各1H , d , J =1119Hz , H -) 为果糖端基质子信号; δ1′4188(1H , d , J =

) , 4151(1H , dd , J =918, 314Hz , 918Hz , H -3′

) , 4135(1H , d , J =314Hz , H -5′) , 4118、H -4′

) 为果糖上其他质子信号。4134(各1H ,br , H -6′

13

C 2NMR (75MHz , C 5D 5N ) :δ1412(C -4) 、1919(C -3) 、3217(C -2) 、6016(C -1) 为正丁基碳信

) 、) 、) 、号; δ6413(C -1′10112(C -2′7016(C -3′) 、) 、) 为β-7213(C -4′7113(C -5′6510(C -6′

D -吡喃果糖碳信号。将该化合物进行酸水解,

薄层法检出有果糖, 推测该化合物为正丁基-β-D -吡喃果糖苷。经与文献[9]对照, 数据基

本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为正丁基-β-D -吡

β喃果糖苷(n 2butyl 22D 2fructopyranoside ) 。致谢:本实验的NMR 、EI 2MS 数据均由本校测试

中心李文、沙沂、宋爱华等代测。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

化合物4:无色针晶(MeOH -CHCl 3) , mp

187~189℃, 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 示有羧基存在。1H 2NMR (DMSO 2d 6,300MHz ) :δ2142(4H , s , —CH 2—) 、12118(2H , br 1s , —COOH ) ;

13

C 2NMR (DMSO 2d 6, 75MHz ) 谱中, δ2819和

技出版社,1985:417-420.

[2]MEN G Da 2li ,L I Xian , WAN G Jin 2hui , et. al. A new

phytosterone from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J].Jour 2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 2005, 7(2) :181-184.

[3]孟大利, 李铣, 黄玖杰, 等. 牛膝中牛膝甾酮25位异

17317分别为亚甲基碳信号和羰基碳信号。与对

照品共薄层, 其斑点颜色、Rf 值完全相同, 并且混合熔点不下降。故鉴定该化合物为琥珀酸(suc 2cinic acid ) 。

化合物5:白色针晶(MeOH ) , mp 15210~15310℃。1H 2NMR (C 5D 5N , 300MHz ) :δ0178

构体构型的确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4,21(4) :266-268,271.

第5期孟大利等: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4) :55-57.

363

[4]孟大利, 李铣, 熊印华, 等. 中药牛膝中化学成分的研

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2,19(1) :27-30.

[5]李厚金, 林永成, 刘晓红, 等. 红树林内源真菌2524号

[8]L IN Y ong 2cheng , WU Xiong 2yu ,DEN G Zhi 2jun ,et al.

The metabolites of the mangrove fungus Verruculina enalia No. 2606from a salt lake in the Bahamas [J].Phytochemistry ,2002,59(4) :469-471.

[9]ZHAN G Cheng 2zhong , XU Xiu 2zhi ,L I Chong. Fructo 2

sides from Cynomorium songaricum [J ].Phytochem 2istry ,1996,41(3) :975-976.

的肽类成分(I )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41(1) :110-112.

[6]熊江, 周俊, 戴好富, 等. 多蕊商陆的化学成分[J].云

南植物研究,2002,24(3) :401-405.

[7]尹文清, 林永成, 周世宁, 等. 南海海洋真菌2516号中

的环肽成分[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

Isolation and identif from Achyra nt M EN 1, Y i 2I , L IU Zhi 2guo 1, L I Xian 1

(11Chi nese M ateria Medica , S henyang Pharm aceutical U niversity , S henyang  

110016, Chi na ;  21Chongqi ng Instit ute f or D rug Cont rol , Chongqi ng  401121, Chi 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the constituents of A chyranthese bi dentata Bl. and identify their structures. Methods Solvent extraction together with column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to isolate chemical con 2stituents. Spectroscopic analysis (NMR , EI 2MS ) was employed for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R 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cyclo2(2Tyr 2Leu ) (1) ,cyclo 2(2Leu 2Ile ) (2) ,nonanedioic acid (3) ,succinic acid (4) , n 2butyl 2β2D 2fructopyranoside (5) . Conclusions Compounds 1-3are firstly isolated from A chyranthes

bi dentata Bl. and the

13

C 2NMR data of compounds 1and 2are firstly assigned.

K ey w ords :A chyranthes bi dentata Bl. ; chemical constituent ; cyclic dipeptide ; organic acid


相关内容

  • 中药质量标准---经典资料
  •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32 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布的中药材标准,亦为该地区中药鉴定的依据.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一.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生药学重点最全
  •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称为药物.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生药拉丁名组成:来自动植物学名的词/词组+药用部位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 ...

  •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 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方法 摘 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是中药制剂生产的关键步骤, 它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的质量.疗效和产量.结合中药制剂的特性, 推广应用低耗高效.可操作性的提取提纯方法是近年来的中药领域热门研究课题.本文对近年来中药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可操作性强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 ...

  • 郁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08年第11卷第2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江苏新医学院编.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S].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1963:29. ・81・ 出版社,1985:418. [3]唐・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1]彭百承. 砂烫法炮制牛膝[J].中 ...

  •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 要求掌握的内容 1.中药鉴定的依据 2.《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中药材鉴别有关的规定 3.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4.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2.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 3.中药材采收 4.中药材产地加工 5.中药的贮藏 6.中药的显微测量 7. ...

  •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大合集
  • 选择: 1.*中国药典规定观察药材的荧光适用的紫外灯波长为--365nm 2.*下面哪项不是天麻的特征--断面角质样半透明,形成层环明显,气味微苦 3.胡黄连来源于--玄参科 4.*除哪项外,均为黄柏的显微鉴别特征--油室 5.*薄壁细胞内含钟乳体的药材是--穿心莲 6.辛夷的药用部位是--花蕾 7 ...

  • 牛膝的化学成分研究
  • [关键词] 牛膝:皂苷类:甾酮类:化学成分 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等作用.近年其化学成分与作用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报告如下. 1 化学成分 1.1 皂苷类 牛膝中含有多种皂 ...

  •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
  •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大纲要求 第一节 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1 2.部颁药品标准 二.地方药品标准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 1.主要的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 ...

  • 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 Strait Phar m aceutical Journal V o l 18N o . 2 2006 .大蓟[. ].ch inen sis M ax i m . ]C irsium japon icum D c 石蒜[.车前L yco ris radiata (L . H er . ) H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