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矿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作者:宋焕斌张云霞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1 概述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一直沿着经济(财富)、社会(人文)和生态(自然)三个主要方向去揭示其内涵与实质,即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理论框架。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是当代人类在陷入诸多矛盾而沉重反思后为摆脱困境的综合反应。从非持续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观念上的根本转变,而且是经济、社会和技术上的一次质的革命。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

  1.2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国际化新概念。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或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1980年发表的报告《世界自然保护战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推上了国际舞台,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至1993年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编写了《世界资源报告》,这是一份有关世界自然资源和全球环境状况和趋势的报告。1993年我国在北京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1994年3月我国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出发,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为了配合云南省政府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落实省委在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时提出的若干研究课题,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1997年12月联合28个省级学会和单位,主办召开了“云南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会上本文作者之一宋焕斌作了题为“云南省矿业绿色工程——论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会报告,提出了“矿业绿色工程”的一系列思想和发展对策,报告内容后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1]。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侯增谦、王安建、董树文、冯安生等在研究国际矿业发展的3种模式以及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和西部生态环境的特点后,也提出了“绿色矿业”的理念(中国矿业报,www.ctiin.com.cn)。

  2 矿产资源的属性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自身的属性,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属性,才有可能合理利用它们,并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自然性——矿产资源是在不同的地史时期,由各种各样的成矿作用形成的自然资源,人类只能通过努力去发现它们,而不可以用人力去创造它们。

  (2)可用性——即矿产资源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人类利用。这是矿产资源的根本属性。没有“可用性”就不能称其为资源。

  (3)难确定性——矿产资源绝大多数隐藏在地表之下,由于控制成矿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赋存时间、空间和质量、数量都难于确定。因此,在寻找和查明矿产资源时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且有较大的风险。

  (4)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强大的地质营力和漫长的地史过程,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成矿条件。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而言,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后,是不能再生的。

  (5)不均匀性——矿产资源是一种矿物集合体,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成矿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地球上各种矿物岩石的分布也很不均一,从而导致各种矿产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均匀。

  (6)共生性与伴生性——受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种类的矿产在空间上出现在一起,在时间上同时(共生)或先后(伴生)形成。这种现象在有色金属矿产中尤为突出,如铜和镍、铅和锌、铂和钯等等。

  (7)有限性——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它们总是有限的,迟早会被人类开发殆尽。所以,各种矿产资源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有些矿种甚至已经面临枯竭。当前,我国部分矿种的使用寿命已只有几十年甚至更短。

  (8)污染性——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会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在某种程度上,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还会产生污染。

  3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 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20世纪工业的高速发展,在竭力创造和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疯狂地破坏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任务,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总而言之,21世纪必须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矿业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长远规划,计划用矿,合理进行资源代际分配;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效用、永续利用资源;少扰动,无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把资源开发、资源消费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把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治理污染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1世纪矿产资源和矿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势态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并强调人们需求矿产资源权力的公平性,以及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的补偿性和全球矿业活动的共同性,这是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又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甚至是宇宙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矿业发展模式不应是再依赖过量消耗资源,损害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因此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必然的。对于矿业工作者来讲,要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南,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以先进技术为特征的、经济发展生态健康的新型矿山,建设无尾矿排放的环保型工厂,有效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

  3.2 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三个最基本的原则[2]。

  公平性原则是“发展度”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发展行为的发展程度,它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本质要求”,亦即表现出在原来基础上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响应。一方面强调本代人的公平,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和较好生活的愿望,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 强调世世代代公平利用有限的、稀缺的自然资源的权利,即代际间的纵向公平。

  共同性原则是“协调度”问题,即要考虑发展行为的协调程度,它检验发展行为偏离健康程度的状况。在模型中使用偏离角,表示实际行为必须小于或等于某个规定值,否则被判定发展的协调度非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达成共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谋求全球共同的配合协作和联合行动。

  持续性原则即“持续度”问题,即考虑发展行为的持续程度,代表在某一时段实际发展行为所形成的三维立方体(代表自然、经济、社会三者在特定发展阶段所提供的实际容量或实际承载能力),只有等于或小于它在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最大承载能力时,才能被判为持续度可行。它强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三者互为鼎足,缺一不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上是各自独立的,但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上又必须是共同起作用的,对于前者,任何一个“度”只要超出允许的范围, 均被认为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失误;而对于后者,只有当三者同时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才能承认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

  4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三点,一是计划用矿产,适度开发,均衡生产;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保护环境。显然,其实质就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涉及的三大问题。

  4.1 计划用矿

  计划用矿,适度开发,要寻找这样一个资源耗竭率,即非再生资源的耗竭速率应低于发现可替代资源的速率。这种速率应是在运用市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发现可替代资源的基础上,规划与调控矿产资源的最佳耗竭率,使矿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从而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代际之间的公正,而不是随心所欲、放任开发。

  4.2 提高资源利用程度

  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程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2.1 优化“三率”

  “三率”是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三率”的优化一直困扰着科技工作者。要通过科技创新,利用现代化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千方百计提高开采回采率,降低采矿贫化率,提高选矿回收率。

  4.2.2 发展无废生产工艺

  无废工艺是一种生产产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原料资源—生产—消费—二次原料资源的循环中,原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综合利用,从而对环境的任何作用都不致破坏环境的正常功能。这一是阐明了物质流的闭合性,即无废生产工艺体系中,生产过程所排出的废物,以及产品消耗后所形成的废物,要返回工业生产中作为二次原料资源加以利用;二是强调了原料中的所有组分;三是认证了无废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无害性,即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废物,实现所谓的“清洁生产”。

  4.2.3 采用再资源化新技术

  当前,生产矿产品还不能完全避免废物的产生,过去积聚的废物和产品消费后变成的废物也大量存在。因此,如何使这些废物再资源化,并采用新技术提高其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日本采用焙烧法从废物中回收汞,干式法回收镍和镉,立式炉法回收铅,合金还原法回收铬,蒸发干固热解法回收氧化物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废物的利用率。根据最近的电视报道,国外已经开发出用塑料、废电视机和电器设备等废弃物提取汽油的技术。

  4.2.4 优化产品应用途径

  作为综合利用对象——矿产资源中的伴生有用组分和二次矿产资源中的有用组分,不能将它们仅仅当作低档次产品回收,而应尽可能使之成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予以利用。事实上,如果能在矿产综合利用中合理选择产品应用途径,往往会使副产品不“副”, 甚至有时会使所谓副产品的价值高于主产品的价值。

  4.3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初期,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业发展道路。时至今日,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更要吸取过去的教训,不能再走老路。

  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基础,已为实施“矿业绿色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进步已使得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成为可能。所以,在矿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虑,科学规划,及时评价, 开发与治理同时进行。对于已经发生破坏的矿山,要尽快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复垦。国内外成功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例不胜枚举。例如甘肃金川铜镍矿利用“膏体充填新技术”,基本实现了少污染和无尾矿;胶东三山岛黄金矿山,通过含氰污水治理与零排放、尾矿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态再造,建设成“花园式”矿山;广东云浮硫铁矿山、唐山地方铁矿山、山西中条山铜矿和孝义铝矿、云南可保煤矿等矿山均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矿山复垦工作[3]。

  5 矿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战略

  5.1 发展目标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持续、稳定、安全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要,同时不产生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可概括为以下诸方面。

  5.1.1 供给与需求平衡

  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需求的主要矿产有相应的探明储量。保持资源增长与资源消耗基本平衡,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5.1.2 管理与保护有效

  以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再利用为中心,不断提高单位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产出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矿产资源消耗水平。

  5.1.3 政策与法律健全

  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决策机制和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矿产资源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勘查工作及各项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5.1.4 环境与经济协调

  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代价。要通过开发前的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及矿山环境扰动量评价,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制定绿色矿业规划,实现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

  5.2 发展战略

  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是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减低环境代价为前提,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3个要点,也称为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这是可持续发展必须跨越的三大台阶。第一台阶是要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第二台阶是要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第三台阶是要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中国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矿业领域,应当坚持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集约型的资源产销战略、科技型的资源开发战略、协调型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友好型的环境保护战略。

  5.2.1 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

  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努力“开源”,从矿产资源的供应抓起;二是要加强队伍结构调整,把从事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区分开来,采取不同政策,分类指导;三是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组织制订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建立包括国家矿产品进出口政策、矿产资源保护政策、鼓励勘查和开发政策在内的矿产资源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环境的价格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四是要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战略、资源政策和资源规划。

  5.2.2 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一是要针对中国支柱性矿产资源地下开采比重大、贫矿多、难选、难冶矿多的特点,加强难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要加大矿业技术开发和科研投入,重点加强综合回收利用研究,最大限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大力开拓新兴非金属矿产品开发的研究,采用经济手段鼓励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化活动,以及开发矿产代用品的研究和应用,扩大原材料的来源;三是要从产业优化和改变消费方式入手,建立以提高每一单位资源产出效益为中心的节约型的社会消费体系和生产体系,使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保障。四是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严格限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五是要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制定工业发展的地区布局规划,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5.2.3 集约型的资源产销战略

  依靠集约生产和集约经营,经济上实现规模效益。这是当前国际矿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我国矿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零散的小企业对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所以,要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业集团,性质上可以是国有的,也可以是股份制的,集体所有制的或者私有制的,但一定要形成综合实力。

  5.2.4 科技型的资源开发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应用现代设备,发展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新工艺,实行科学开采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深部资源和低质量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尾矿、废石、工农业和社会生活废弃物,加强二次资源的利用; 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和替代资源;积极开拓非传统矿产的新领域。

  5.2.5 协调型的区域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矿产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潜力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资源开发新格局,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交通运输紧张局面。

  5.2.6 友好型的环境保护战略

  友好型的环境保护战略就是要在生产、经营和消费过程中始终与环境保持友好,善待环境。按照矿山环境保护法规,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订矿山环境保护恢复计划,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制定和实施矿山资源开发环境补偿收费、复垦保证金政策。积极推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和矿产开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无害化。要将矿山环境保护纳入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当前,我国矿山复垦程度还较低,矿山生态恢复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 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具有时间上的长久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从宏观而言,以下三个方面决定了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6.1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使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地发展,必然要求矿业自身做到持续发展。只有矿业自身实现了持续发展,才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之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从石器时代到铜器、铁器时代,从木材的燃烧到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的利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伴随着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巨大飞跃。

  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波及效应,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安全运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依赖矿产开发供给。此外,30%的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取自地下水。更重要的是, 矿产开发业对其下游产品有着明显的增值效益,这种效应一般呈倍数增长,其增长率少则几倍,多则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世界上许多地区和城市的建立和繁荣都是从开发矿业起步的,以至于这些城市被称为“矿城”。如美国西部的发展与开发金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因矿业而新兴起来的城市很多,典型的例子有四川攀枝花、甘肃白银、以及大庆等开采石油建立起来的城市。 云南的个旧市是因开发锡矿发展起来的,东川市是由开发铜矿发展起来的,等等。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开发及其综合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对其实行可持续发展。

  6.2 被耗竭的矿产资源不可再生

  我们一再强调,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通过某些成矿作用形成的、在当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们开发利用的经济地质体。该地质体在自然资源分类中属于物质资源,是劳动的对象,而且是通过合理的勘察、 开发和加工过程,其自身被消耗而加入了矿产品中的不可再生的耗竭资源。由此决定矿业开发与其他产业有着不同的经济规律。其他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所消耗生产资料的补充而得以持续发展。但是,矿业即使补充了生产资料,它仍旧是从开发伊始即逐渐进入矿产资源的消亡,最终仍是不能持续生产。因此,对矿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将使得人类利用现代综合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珍惜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延长矿产资源的利用年限。

  6.3 解决我国矿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6.3.1 解决矿产资源危机问题

  20世纪初,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矿产资源,以满足工业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一个世纪工业的高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一些矿种已濒临耗尽,不少矿山因资源枯竭而被迫闭坑。据20世纪末有关资料统计[4],根据矿产的探明储量和预测潜在资源量,以及预测人类未来消耗资源的速度,全球许多矿种静态储量基础寿命已不足100年,其中金刚石、黄金、铅、锌和石油等矿种已经不足50年(表1)。尽管这种预测的依据是动态变量,从而影响预测的精确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矿产资源都将陆续被人类消耗殆尽。

  表1 全球矿产资源静态储量基础寿命年限

  矿种

  年限(年) 矿种年限(年)

  金刚石

  21 钼117

  黄金 31 镍125

  铅

  43 煤炭 228

  石油 45 铁242

  锌

  47 铝土矿250

  硫

  59 钴310

  萤石 64 锰462

  铜

  64 石墨 587

  天然气

  66 钾盐 611

  钨

  86 铬铁矿651

  锡

  86 菱镁矿657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几乎都已用量过半,如金矿已用掉70%,锡矿已用掉72%,铬矿已用掉76%,等等。表2列出了我国15种主要金属矿产的储量利用情况[5],其中序号越大的矿种已被利用的比例越高,即可利用部分越少。可见,资源危机是本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尤其是中国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矿产资源利用量尚未进入高峰期,并且中国的人口众多,尽管资源的总量不少,但由于巨大的“分母效应”,使得人均矿产资源占有率很低,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中国目前的消耗水平还很低,显然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求矿产资源的用量成倍乃至数倍地增长。

  表2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储量利用情况

  序号 矿种 已利用

  可利用暂难利用

  部分(%) 部分(%)

  部分(%)

  1铝土矿 17

  73 10

  2铁矿40

  43 17

  3银矿43

  55 2

  4稀土矿 43

  12 45

  5钼矿50

  41 9

  6锰矿52

  29 19

  7铜矿54

  29 17

  8铅矿54

  35 11

  9锌矿56

  37 7

   铂族

  10

  金属矿 57

  4

  39

  11

  钨矿63

  28 9

  12

  镍矿63

  17 20

  13

  金矿70

  28 2

  14

  锡矿72

  17 11

  15

  铬矿76

  12 12

  针对这样的问题,矿业可持续发展将要采取措施,缓解资源危机问题,最终通过合理利用和科技创新,有效解决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问题。

  6.3.2 解决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迄今仍然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方面,矿产资源是宝贵的有限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又正在大量地浪费它们。此外,还造成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6.3.2.1 矿产资源在探、采、选、冶过程中的浪费问题

  许多矿产往往需要经过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等环节才能从矿石变为有用的产品,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失一部分资源。勘查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的认识程度、技术设备以及勘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还很难做到矿产不漏网, 尤其是前些年我国地质勘查的投入不足,勘查规模萎缩以及勘查程度降低,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在采、选、冶过程中,资源的损失是巨大的。

  6.3.2.2 矿业造成的环境问题

  矿山从勘查到采矿、选冶和加工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副面影响。露天采矿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尘土污染,爆破和机械动力设备不仅产生噪音,而且惊吓周围的生物、破坏生态平衡。井下采矿则常引起地面塌陷,排放大量的有害矿井水。采矿除了引起植被破坏、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变动等直接生态环境问题外,还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间接灾害。选矿厂不仅排放大量含重金属离子和化学药剂的有害废水,而且丢弃巨量的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如采煤和选煤均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这些废弃物既占压大量土地,又是环境的污染源。

  可见,矿业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如以级别来评价各个生产部门对生态施加影响的强度,那么在采矿、化学和石油加工、冶金、燃料能源、建筑、造纸和运输等行业中,采矿业的影响强度居于首位。然而,矿业不能再走以往“先开发后治理”、以环境为代价的原始资本积累老路,而必须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之路,实施“矿业绿色工程”是必然的选择。

  6.3.2.3 矿业秩序方面的问题

  当前,中国在矿业秩序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乡镇、集体和个体矿业得到迅速发展,这类矿山全国共有20多万个,它们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小矿山装备落后,缺乏技术,采选作业指标不明确,探、采、选、冶、 销都带有盲目性。乡镇小矿山常常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采富弃贫,采选回收率很低,通常达不到30%,即70%以上的资源都被浪费了。此外,很多小矿山安全没有保障,事故频发。所以,整顿矿业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资源国有意识、矿产不可再生意识和环保意识等。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调查原因,寻找方法,探索途径,采取措施,解决以上所述的诸多矿业问题,使得矿业自身良性发展并与整个社会相协调。

  综上所说,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除了对矿业自身发展的意义外,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介绍:宋焕斌,红河学院工学博士,教授(云南 蒙自 661100);  张云霞,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

作者:宋焕斌张云霞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1 概述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一直沿着经济(财富)、社会(人文)和生态(自然)三个主要方向去揭示其内涵与实质,即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理论框架。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是当代人类在陷入诸多矛盾而沉重反思后为摆脱困境的综合反应。从非持续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观念上的根本转变,而且是经济、社会和技术上的一次质的革命。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

  1.2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国际化新概念。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或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1980年发表的报告《世界自然保护战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推上了国际舞台,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及《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1992至1993年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编写了《世界资源报告》,这是一份有关世界自然资源和全球环境状况和趋势的报告。1993年我国在北京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1994年3月我国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出发,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为了配合云南省政府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落实省委在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时提出的若干研究课题,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1997年12月联合28个省级学会和单位,主办召开了“云南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会上本文作者之一宋焕斌作了题为“云南省矿业绿色工程——论云南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会报告,提出了“矿业绿色工程”的一系列思想和发展对策,报告内容后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1]。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侯增谦、王安建、董树文、冯安生等在研究国际矿业发展的3种模式以及我国的矿产资源形势和西部生态环境的特点后,也提出了“绿色矿业”的理念(中国矿业报,www.ctiin.com.cn)。

  2 矿产资源的属性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自身的属性,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属性,才有可能合理利用它们,并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自然性——矿产资源是在不同的地史时期,由各种各样的成矿作用形成的自然资源,人类只能通过努力去发现它们,而不可以用人力去创造它们。

  (2)可用性——即矿产资源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人类利用。这是矿产资源的根本属性。没有“可用性”就不能称其为资源。

  (3)难确定性——矿产资源绝大多数隐藏在地表之下,由于控制成矿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赋存时间、空间和质量、数量都难于确定。因此,在寻找和查明矿产资源时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而且有较大的风险。

  (4)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强大的地质营力和漫长的地史过程,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成矿条件。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而言,矿产资源被开采利用后,是不能再生的。

  (5)不均匀性——矿产资源是一种矿物集合体,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成矿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地球上各种矿物岩石的分布也很不均一,从而导致各种矿产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均匀。

  (6)共生性与伴生性——受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种类的矿产在空间上出现在一起,在时间上同时(共生)或先后(伴生)形成。这种现象在有色金属矿产中尤为突出,如铜和镍、铅和锌、铂和钯等等。

  (7)有限性——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它们总是有限的,迟早会被人类开发殆尽。所以,各种矿产资源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有些矿种甚至已经面临枯竭。当前,我国部分矿种的使用寿命已只有几十年甚至更短。

  (8)污染性——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会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在某种程度上,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还会产生污染。

  3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 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20世纪工业的高速发展,在竭力创造和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疯狂地破坏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的任务,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总而言之,21世纪必须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矿业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长远规划,计划用矿,合理进行资源代际分配;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效用、永续利用资源;少扰动,无污染,保护自然环境。

  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把资源开发、资源消费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把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治理污染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1世纪矿产资源和矿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势态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并强调人们需求矿产资源权力的公平性,以及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矿产资源承载能力的补偿性和全球矿业活动的共同性,这是因为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又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甚至是宇宙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矿业发展模式不应是再依赖过量消耗资源,损害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因此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必然的。对于矿业工作者来讲,要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南,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以先进技术为特征的、经济发展生态健康的新型矿山,建设无尾矿排放的环保型工厂,有效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

  3.2 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三个最基本的原则[2]。

  公平性原则是“发展度”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发展行为的发展程度,它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本质要求”,亦即表现出在原来基础上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响应。一方面强调本代人的公平,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和较好生活的愿望,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 强调世世代代公平利用有限的、稀缺的自然资源的权利,即代际间的纵向公平。

  共同性原则是“协调度”问题,即要考虑发展行为的协调程度,它检验发展行为偏离健康程度的状况。在模型中使用偏离角,表示实际行为必须小于或等于某个规定值,否则被判定发展的协调度非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达成共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谋求全球共同的配合协作和联合行动。

  持续性原则即“持续度”问题,即考虑发展行为的持续程度,代表在某一时段实际发展行为所形成的三维立方体(代表自然、经济、社会三者在特定发展阶段所提供的实际容量或实际承载能力),只有等于或小于它在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最大承载能力时,才能被判为持续度可行。它强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三者互为鼎足,缺一不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上是各自独立的,但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上又必须是共同起作用的,对于前者,任何一个“度”只要超出允许的范围, 均被认为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失误;而对于后者,只有当三者同时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才能承认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

  4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三点,一是计划用矿产,适度开发,均衡生产;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保护环境。显然,其实质就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涉及的三大问题。

  4.1 计划用矿

  计划用矿,适度开发,要寻找这样一个资源耗竭率,即非再生资源的耗竭速率应低于发现可替代资源的速率。这种速率应是在运用市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发现可替代资源的基础上,规划与调控矿产资源的最佳耗竭率,使矿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从而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代际之间的公正,而不是随心所欲、放任开发。

  4.2 提高资源利用程度

  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程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2.1 优化“三率”

  “三率”是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三率”的优化一直困扰着科技工作者。要通过科技创新,利用现代化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千方百计提高开采回采率,降低采矿贫化率,提高选矿回收率。

  4.2.2 发展无废生产工艺

  无废工艺是一种生产产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原料资源—生产—消费—二次原料资源的循环中,原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综合利用,从而对环境的任何作用都不致破坏环境的正常功能。这一是阐明了物质流的闭合性,即无废生产工艺体系中,生产过程所排出的废物,以及产品消耗后所形成的废物,要返回工业生产中作为二次原料资源加以利用;二是强调了原料中的所有组分;三是认证了无废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无害性,即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环境的废物,实现所谓的“清洁生产”。

  4.2.3 采用再资源化新技术

  当前,生产矿产品还不能完全避免废物的产生,过去积聚的废物和产品消费后变成的废物也大量存在。因此,如何使这些废物再资源化,并采用新技术提高其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日本采用焙烧法从废物中回收汞,干式法回收镍和镉,立式炉法回收铅,合金还原法回收铬,蒸发干固热解法回收氧化物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废物的利用率。根据最近的电视报道,国外已经开发出用塑料、废电视机和电器设备等废弃物提取汽油的技术。

  4.2.4 优化产品应用途径

  作为综合利用对象——矿产资源中的伴生有用组分和二次矿产资源中的有用组分,不能将它们仅仅当作低档次产品回收,而应尽可能使之成为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予以利用。事实上,如果能在矿产综合利用中合理选择产品应用途径,往往会使副产品不“副”, 甚至有时会使所谓副产品的价值高于主产品的价值。

  4.3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初期,过度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业发展道路。时至今日,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更要吸取过去的教训,不能再走老路。

  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基础,已为实施“矿业绿色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进步已使得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成为可能。所以,在矿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以考虑,科学规划,及时评价, 开发与治理同时进行。对于已经发生破坏的矿山,要尽快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复垦。国内外成功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例不胜枚举。例如甘肃金川铜镍矿利用“膏体充填新技术”,基本实现了少污染和无尾矿;胶东三山岛黄金矿山,通过含氰污水治理与零排放、尾矿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态再造,建设成“花园式”矿山;广东云浮硫铁矿山、唐山地方铁矿山、山西中条山铜矿和孝义铝矿、云南可保煤矿等矿山均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矿山复垦工作[3]。

  5 矿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战略

  5.1 发展目标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持续、稳定、安全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要,同时不产生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可概括为以下诸方面。

  5.1.1 供给与需求平衡

  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需求的主要矿产有相应的探明储量。保持资源增长与资源消耗基本平衡,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5.1.2 管理与保护有效

  以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再利用为中心,不断提高单位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产出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矿产资源消耗水平。

  5.1.3 政策与法律健全

  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决策机制和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矿产资源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勘查工作及各项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5.1.4 环境与经济协调

  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利用的环境污染,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代价。要通过开发前的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及矿山环境扰动量评价,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制定绿色矿业规划,实现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

  5.2 发展战略

  矿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是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减低环境代价为前提,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3个要点,也称为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这是可持续发展必须跨越的三大台阶。第一台阶是要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第二台阶是要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第三台阶是要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中国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矿业领域,应当坚持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集约型的资源产销战略、科技型的资源开发战略、协调型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友好型的环境保护战略。

  5.2.1 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

  开放型的资源供给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努力“开源”,从矿产资源的供应抓起;二是要加强队伍结构调整,把从事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区分开来,采取不同政策,分类指导;三是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组织制订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建立包括国家矿产品进出口政策、矿产资源保护政策、鼓励勘查和开发政策在内的矿产资源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环境的价格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四是要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和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开发战略、资源政策和资源规划。

  5.2.2 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一是要针对中国支柱性矿产资源地下开采比重大、贫矿多、难选、难冶矿多的特点,加强难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要加大矿业技术开发和科研投入,重点加强综合回收利用研究,最大限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大力开拓新兴非金属矿产品开发的研究,采用经济手段鼓励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资源化活动,以及开发矿产代用品的研究和应用,扩大原材料的来源;三是要从产业优化和改变消费方式入手,建立以提高每一单位资源产出效益为中心的节约型的社会消费体系和生产体系,使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保障。四是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严格限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五是要合理布局工业生产力,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制定工业发展的地区布局规划,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5.2.3 集约型的资源产销战略

  依靠集约生产和集约经营,经济上实现规模效益。这是当前国际矿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我国矿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零散的小企业对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所以,要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业集团,性质上可以是国有的,也可以是股份制的,集体所有制的或者私有制的,但一定要形成综合实力。

  5.2.4 科技型的资源开发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应用现代设备,发展采矿、选矿、冶炼和加工新工艺,实行科学开采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深部资源和低质量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尾矿、废石、工农业和社会生活废弃物,加强二次资源的利用; 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和替代资源;积极开拓非传统矿产的新领域。

  5.2.5 协调型的区域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矿产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潜力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资源开发新格局,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交通运输紧张局面。

  5.2.6 友好型的环境保护战略

  友好型的环境保护战略就是要在生产、经营和消费过程中始终与环境保持友好,善待环境。按照矿山环境保护法规,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订矿山环境保护恢复计划,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制定和实施矿山资源开发环境补偿收费、复垦保证金政策。积极推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和矿产开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无害化。要将矿山环境保护纳入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当前,我国矿山复垦程度还较低,矿山生态恢复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6 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具有时间上的长久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从宏观而言,以下三个方面决定了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6.1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类实施可持续发展,使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地发展,必然要求矿业自身做到持续发展。只有矿业自身实现了持续发展,才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之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从石器时代到铜器、铁器时代,从木材的燃烧到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的利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伴随着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的巨大飞跃。

  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波及效应,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安全运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依赖矿产开发供给。此外,30%的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取自地下水。更重要的是, 矿产开发业对其下游产品有着明显的增值效益,这种效应一般呈倍数增长,其增长率少则几倍,多则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世界上许多地区和城市的建立和繁荣都是从开发矿业起步的,以至于这些城市被称为“矿城”。如美国西部的发展与开发金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内因矿业而新兴起来的城市很多,典型的例子有四川攀枝花、甘肃白银、以及大庆等开采石油建立起来的城市。 云南的个旧市是因开发锡矿发展起来的,东川市是由开发铜矿发展起来的,等等。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开发及其综合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对其实行可持续发展。

  6.2 被耗竭的矿产资源不可再生

  我们一再强调,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通过某些成矿作用形成的、在当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们开发利用的经济地质体。该地质体在自然资源分类中属于物质资源,是劳动的对象,而且是通过合理的勘察、 开发和加工过程,其自身被消耗而加入了矿产品中的不可再生的耗竭资源。由此决定矿业开发与其他产业有着不同的经济规律。其他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所消耗生产资料的补充而得以持续发展。但是,矿业即使补充了生产资料,它仍旧是从开发伊始即逐渐进入矿产资源的消亡,最终仍是不能持续生产。因此,对矿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将使得人类利用现代综合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珍惜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延长矿产资源的利用年限。

  6.3 解决我国矿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6.3.1 解决矿产资源危机问题

  20世纪初,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矿产资源,以满足工业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一个世纪工业的高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一些矿种已濒临耗尽,不少矿山因资源枯竭而被迫闭坑。据20世纪末有关资料统计[4],根据矿产的探明储量和预测潜在资源量,以及预测人类未来消耗资源的速度,全球许多矿种静态储量基础寿命已不足100年,其中金刚石、黄金、铅、锌和石油等矿种已经不足50年(表1)。尽管这种预测的依据是动态变量,从而影响预测的精确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矿产资源都将陆续被人类消耗殆尽。

  表1 全球矿产资源静态储量基础寿命年限

  矿种

  年限(年) 矿种年限(年)

  金刚石

  21 钼117

  黄金 31 镍125

  铅

  43 煤炭 228

  石油 45 铁242

  锌

  47 铝土矿250

  硫

  59 钴310

  萤石 64 锰462

  铜

  64 石墨 587

  天然气

  66 钾盐 611

  钨

  86 铬铁矿651

  锡

  86 菱镁矿657

  我国主要金属矿产几乎都已用量过半,如金矿已用掉70%,锡矿已用掉72%,铬矿已用掉76%,等等。表2列出了我国15种主要金属矿产的储量利用情况[5],其中序号越大的矿种已被利用的比例越高,即可利用部分越少。可见,资源危机是本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尤其是中国处于工业发展初期,矿产资源利用量尚未进入高峰期,并且中国的人口众多,尽管资源的总量不少,但由于巨大的“分母效应”,使得人均矿产资源占有率很低,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中国目前的消耗水平还很低,显然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求矿产资源的用量成倍乃至数倍地增长。

  表2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储量利用情况

  序号 矿种 已利用

  可利用暂难利用

  部分(%) 部分(%)

  部分(%)

  1铝土矿 17

  73 10

  2铁矿40

  43 17

  3银矿43

  55 2

  4稀土矿 43

  12 45

  5钼矿50

  41 9

  6锰矿52

  29 19

  7铜矿54

  29 17

  8铅矿54

  35 11

  9锌矿56

  37 7

   铂族

  10

  金属矿 57

  4

  39

  11

  钨矿63

  28 9

  12

  镍矿63

  17 20

  13

  金矿70

  28 2

  14

  锡矿72

  17 11

  15

  铬矿76

  12 12

  针对这样的问题,矿业可持续发展将要采取措施,缓解资源危机问题,最终通过合理利用和科技创新,有效解决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问题。

  6.3.2 解决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迄今仍然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方面,矿产资源是宝贵的有限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又正在大量地浪费它们。此外,还造成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6.3.2.1 矿产资源在探、采、选、冶过程中的浪费问题

  许多矿产往往需要经过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等环节才能从矿石变为有用的产品,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失一部分资源。勘查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的认识程度、技术设备以及勘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还很难做到矿产不漏网, 尤其是前些年我国地质勘查的投入不足,勘查规模萎缩以及勘查程度降低,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在采、选、冶过程中,资源的损失是巨大的。

  6.3.2.2 矿业造成的环境问题

  矿山从勘查到采矿、选冶和加工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副面影响。露天采矿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和尘土污染,爆破和机械动力设备不仅产生噪音,而且惊吓周围的生物、破坏生态平衡。井下采矿则常引起地面塌陷,排放大量的有害矿井水。采矿除了引起植被破坏、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变动等直接生态环境问题外,还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间接灾害。选矿厂不仅排放大量含重金属离子和化学药剂的有害废水,而且丢弃巨量的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如采煤和选煤均要排放大量的煤矸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这些废弃物既占压大量土地,又是环境的污染源。

  可见,矿业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大的。如以级别来评价各个生产部门对生态施加影响的强度,那么在采矿、化学和石油加工、冶金、燃料能源、建筑、造纸和运输等行业中,采矿业的影响强度居于首位。然而,矿业不能再走以往“先开发后治理”、以环境为代价的原始资本积累老路,而必须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发展之路,实施“矿业绿色工程”是必然的选择。

  6.3.2.3 矿业秩序方面的问题

  当前,中国在矿业秩序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乡镇、集体和个体矿业得到迅速发展,这类矿山全国共有20多万个,它们对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些小矿山装备落后,缺乏技术,采选作业指标不明确,探、采、选、冶、 销都带有盲目性。乡镇小矿山常常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而采富弃贫,采选回收率很低,通常达不到30%,即70%以上的资源都被浪费了。此外,很多小矿山安全没有保障,事故频发。所以,整顿矿业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的资源国有意识、矿产不可再生意识和环保意识等。

  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调查原因,寻找方法,探索途径,采取措施,解决以上所述的诸多矿业问题,使得矿业自身良性发展并与整个社会相协调。

  综上所说,实施矿业可持续发展除了对矿业自身发展的意义外,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介绍:宋焕斌,红河学院工学博士,教授(云南 蒙自 661100);  张云霞,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93)


相关内容

  • 我国矿业系统工程的应用及发展
  • 我国矿业系统工程的应用及发展 [摘 要] 系统工程是一门研制计算机.导弹和宇航船等等大工程的综合性的学科,然而矿业系统工程就是其诸多工程的 一个分支学科.本文简略地介绍矿业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同时对矿业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矿业系统工程 应用与现状 发 ...

  •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
  • 矿业权价值与价格内涵浅议 王彦令 (河南地源矿业权评估有限公司,郑州 450007) 内容摘要:矿产资源资产是要素资产,不同于无形资产,矿业权资产与矿产资源资产的区别在于所有权人保留的收益权能的价值.根据资产资本价值理论,其估价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现行的矿业权评估方法中,成本法评估 ...

  • 公司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年终总结
  • 2009年,是陕北矿业公司“强一进一”战略目标实施的起步年,也是公司广大干部凝心聚力、奋力拚搏,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一年。一年来,在公司党政的领导下,在集团公司党群部的指导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中心,以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为目标, ...

  • 论中国矿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 中国矿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高文博,苏洁,唐夏丽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1302班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矿产行业逐渐成为占据上风的产业,从矿产资源开采至今,矿产仍只增不减,种种矿物含量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尽管如此还是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就暴露出我国矿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后发展的方 ...

  • 2013年公司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总结
  • xx年,是xx矿业公司“强一进一”战略目标实施的起步年,也是公司广大干部凝心聚力、奋力拚搏,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一年。一年来,在公司党政的领导下,在集团公司党群部的指导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企业工作中心,以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为目标,扎实 ...

  • [采矿学]参考文献
  • <采矿学>参考文献 (徐永圻主编. 采矿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1. 徐永圻. 煤矿开采学(修订本).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宝明,陈炎光,徐永圻. 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徐永圻. 中国采煤方法图 ...

  • EVA最大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 [摘要]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财务目标制定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高低.因为在EVA最大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属于同一个利益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利益形成互惠,既减少了代理成本,又缩小了外部财务流失.本文以EVA相关理论阐述EVA最大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

  • 矿产经济管理
  • 1.矿产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可定义为赋存于地壳内或地壳上天然产出的固态.气态.液态物质的富集物,从中经济开采和提取矿产品,目前是可行的,它包括所有无生命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天然产出的无机或有机物质. 2.矿产资源经济区: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根据社会经济规律,对资源.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 ...

  • 矿业工程软件与技术
  • 1. 数字矿山的概念.内容.框架? 答:概念:"数字化矿山"(Digital Mine)或简化/简称为"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一个"硅质矿山",是数字矿区和数字煤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矿山的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