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测试卷(三)答案

古文观止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召公谏厉王止谤

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用眼睛示意;消除;比;堵塞;违背;宣告;多久

2.B

3.C

4.①所以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 ②这是增加财物、器用、衣食的治国方法。

5.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节奏感。论述了统治者在下达命令之前应该多方位听取意见让百姓参与议政的观点。

敬姜论劳逸

1.正;犯;侍奉;大概;称王;没有人;通“举”,谋划;警戒;给„„做衣裳;记住

2. ①发生过失就有刑罚,这是古来的制度。

②我希望你早晚鼓励我。

3. 劳逸;淫心舍力

宋人及楚人平

1. 赞扬;登;交换;劈开;虽然这样;通“钳”;喂马;灾难;怜悯;拱手礼;通“返”,返回;搭房子

2. ①我看你是个君子,所以对你告知实情。

②凭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臣子,难道堂堂出国可以没有吗?

3. 战争的艰难和残酷;出自不同人物之口。

郑伯克段于鄢

1. 称呼;应该

2.①鄙薄段而更鄙薄郑伯。

②慢慢地追赶逃跑的贼人,才是爱亲人的方法。

3. 《春秋榖梁传》;《左传》、《公羊传》

有子之言似夫子

1. 闻;失去官职;本来;到

2.C

3.D

4.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5.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6. ①我从老师那里听到(如何对待失去官位的话)。

②夫子在中都时制定制度。

古文观止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召公谏厉王止谤

1.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用眼睛示意;消除;比;堵塞;违背;宣告;多久

2.B

3.C

4.①所以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理民众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讲出意见。 ②这是增加财物、器用、衣食的治国方法。

5.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节奏感。论述了统治者在下达命令之前应该多方位听取意见让百姓参与议政的观点。

敬姜论劳逸

1.正;犯;侍奉;大概;称王;没有人;通“举”,谋划;警戒;给„„做衣裳;记住

2. ①发生过失就有刑罚,这是古来的制度。

②我希望你早晚鼓励我。

3. 劳逸;淫心舍力

宋人及楚人平

1. 赞扬;登;交换;劈开;虽然这样;通“钳”;喂马;灾难;怜悯;拱手礼;通“返”,返回;搭房子

2. ①我看你是个君子,所以对你告知实情。

②凭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臣子,难道堂堂出国可以没有吗?

3. 战争的艰难和残酷;出自不同人物之口。

郑伯克段于鄢

1. 称呼;应该

2.①鄙薄段而更鄙薄郑伯。

②慢慢地追赶逃跑的贼人,才是爱亲人的方法。

3. 《春秋榖梁传》;《左传》、《公羊传》

有子之言似夫子

1. 闻;失去官职;本来;到

2.C

3.D

4.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5.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6. ①我从老师那里听到(如何对待失去官位的话)。

②夫子在中都时制定制度。


相关内容

  • 古文观止新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与韩荆州书(节录)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①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 [古文观止]·唐文·送石处士序)阅读答案附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泸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马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 ...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1.本试题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不计分. 2.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 央浼měi 拾掇duō 朔风sù 得鱼忘筌quán B. 傩送nuó 陨首yǔn 提防tí 数 ...

  • 怎样写好文章? 背诵[古文观止]吧
  •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10-09-03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教师职称评审现场,一位清瘦的年轻教师把<醉翁亭记>的前半部分朗诵一遍后,围绕"乐&q ...

  • 普及的"经典"--简说[古文观止]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I 简介l 要籍 普及的" 经典" - - 简 古文 > 说< 观止 ◎ 王英志 < 古文观止 自 熙三十四 1 5刊 来, >康 年( 9) 行以 已三百 6 余年, 它似一条长 流 汩 水, 汩流淌, 蜿蜒曲 ...

  • 至其谁为偶丽居宗,葩华是撷--[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教材比较
  • 至其谁为偶丽居宗,葩华是撷 --<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教材比较 从<文选>开端以来,民国<国文百八课>与清代<古文观止>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选文方式进行编排的影响深远的语文教材,二者在选文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点表现在都力求选入文质兼美的 ...

  • 学而时习,博古通今--[古文观止]读后感
  • 学而时习,博古通今 --<古文观止>学习心得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 ...

  • 关于古文观止的读书演讲稿
  • 关于古文观止的读书演讲稿 关于读书,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顾炎武也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我也觉得读书就如同一个科学家去读当代文学作品,一个诗人去读某个考古学家的记录一样,读是因为喜欢,读是源于兴趣,有一句话说的好:" ...

  • 读古文观止有感
  • 读古文观止有感 读古文观止有感 我与<古文观止>这套书,极是有缘.幼时,我如旁的女童一般,入睡前惯爱拉着父亲讲故事,结果父亲总给我讲些两国打仗的故事,听得我精神头十足,连梦里都是铁马金戈.风云变幻.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拿的这本"故事书"便是<古文观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