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本教育著作徐梅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关爱后进生

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徐梅

尽管我是带着儿时的梦想走上教师舞台的,但冷酷的现实很快让我感到倦怠。尤其是面对后进生,我黔驴技穷,筋疲力竭,一度动摇。有时,优秀教师的事迹也让我感动;有时,名师专家的报告也令我振奋。但是,真正让我顿悟、清醒的,是有一天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对于后进生费加,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从一位后进生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令人欣慰。

我开始自我反省:以前总戴着副黑色墨镜去看后进生,从心里讨厌他们;批评、惩罚总想到他们,吝啬表扬与鼓励;从没关注过他们的内心,所以后进生要么躲在角落,一声不响,要么以过激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回想起那些渴求老师关爱的目光,自己也觉得心痛与懊悔。作为教育者,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尽可能多地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后进生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也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在校园愉快地生活学习、享受进步的快乐、收获成长,释放青春光彩。

我着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摘掉墨镜,走近蹲下去看后进生。

一、倾注爱心,建立感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德者,师之帅也”。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教师热爱学生,那他会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

孩子。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有爱心、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的爱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一节课老师爱的目光从来没有沐浴过他们,老师的身影从没在他们的身边停留过,老师魔力般的爱语从来没有光顾过他们。当老师把自己博大的爱无私的撒向那些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时,这些所谓的后进生又从哪里去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呢?因此,对后进生的爱是点燃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星星之火,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也能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他们就会自觉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到那时,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那样: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与后进生建立感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在心理上有亲切感,信任感。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有个学生上课时,从来都不听讲,也不参与课堂活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期末前,我们到外校参加技能操作考试,他在最后一个考,抽到题后,他像无头的苍蝇,不知该怎么准备。其实我一直在关注他,看他对待这次考试的态度。我主动上去帮他把每题的操作要点、程序讲了一遍,轮到他考试了,我拍拍他的肩膀,以鼓励的眼光看着他:“相信你,你会行的。”那次考试之后,每次看到我,他都很主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这学期我又上他们班的课,课堂上,我发现原来的那个“他”不见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他,仿佛脱胎换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同学互动。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我们无私的、真挚的爱倾注给后进生,让他们沐浴阳光,感受温暖。

二、真心尊重,增强信心。

教育也是一种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因为学习差,在学校后进生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教师的嫌弃;在家里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感情上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爱与老师、同学唱反调,习惯于“破罐子破摔”式的自暴自弃。怎样看待后进生,把他们看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在平时教学中不自觉地对他们冷眼相看,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有偏见,会使他们在人格上有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课堂上有意对他们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让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回答有困难时给予引导性的提示,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微小的进步,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依赖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心中,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增强信心。

台湾著名的阿伦老师,面对经常恐吓、殴打其他同学的“叛乱分子”,在谈心时告诉叛乱分子:“我一直认为你是非常聪明的学生,只是你都用在坏的事情上面。你有很多的优点,譬如领导能力就很强。只要你肯做,未来应该是很优秀的人。”之后在班级的“魔力点子”的排练工作中宣布:“所有的事情以叛乱分子说了算。”在叛乱分子的领导下,比赛顺利获得“魔力点子奖”,叛乱分子的人气迅速提升,在班干部选举中,获选班长。相信叛乱分子会以实际行动摘掉他的代称。

三、因势利导,点燃希望。

即使是后进生,身上也有长处。王金战老师说过,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差生,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差生就会慢慢变好了。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 因而,我时常注意观察,发现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给后进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样会点燃他们进步的希望。我班有一名同学,文化课成绩差,但体育成绩突出,在每学期的运动会上,他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于是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让同学在这一方面向他学习,也让同学们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后进生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从而产生赶上先进的勇气。有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异,父亲忙于做生意,无闲管他,他经常逃学,上网吧,打电子游戏,不做作业,成绩和纪

律都比较差,但在学校艺术节上他表演的小品大获成功。我抓住这个契机鼓励他:我相信只要你对待学习就像对待这次艺术节那样认真,学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逐步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如,当后进生偶然得到表扬,他会长久地将之铭记在心,并努力朝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不但如此,还会因为老师的肯定而消除自卑心理,变得信任老师,和老师之间消除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听进老师的劝告,取得更多的进步。他就会看到自己的希望,也会产生追赶的勇气和力量。老师就要及时发现这个闪光点加以因势利导,扩大他的这种希望,在他追赶的路上,给予一臂之力。

四、放宽胸怀,耐心等待

不同的花儿,有着不同的花期,大地的仁慈与伟大正是承载着这种等待与包容。美国优秀教师罗杰斯提到,“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法国作家贝多有这样一段轶事:在他九岁那年冬天,他在爷爷那里过圣诞节。在他爷爷的农场里,一棵无花果树似乎已经死了,树皮已经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萎了,稍碰一下,树枝“嘎巴”一声折断。于是贝多对爷爷说:“树早死了,把它砍了吧。”可爷爷不答应,爷爷说:“也许它的确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后,可能还会萌芽的。请记住,冬天里不要砍树。”果然,第二年春天,这棵看似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居然重萌新芽,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和其他树没有差别了。其树如此,那人何尝不是这样?其实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看似没有希望的学生中,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往往可能因为我们教育管理方法简单或者不当,使他们产生了某种逆反心理,离他们越远,对他们关心得越少,他们给我们的希望就越渺茫。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耐心,再耐心些;宽容,再宽容些;鼓励,再鼓励些;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让我们永远不做“冬天里砍树”的傻事。

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并不吝鼓励和赞扬,唤起“后进生”的自信和自尊,并激发他改造自己、努力上进的意愿和潜能。相信“后进生”,相信他们会有转变与进步,给予期待,并放宽胸怀,耐心等待。相信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时,他们一定会春意盎然。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关爱后进生

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徐梅

尽管我是带着儿时的梦想走上教师舞台的,但冷酷的现实很快让我感到倦怠。尤其是面对后进生,我黔驴技穷,筋疲力竭,一度动摇。有时,优秀教师的事迹也让我感动;有时,名师专家的报告也令我振奋。但是,真正让我顿悟、清醒的,是有一天看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对于后进生费加,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从一位后进生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令人欣慰。

我开始自我反省:以前总戴着副黑色墨镜去看后进生,从心里讨厌他们;批评、惩罚总想到他们,吝啬表扬与鼓励;从没关注过他们的内心,所以后进生要么躲在角落,一声不响,要么以过激的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回想起那些渴求老师关爱的目光,自己也觉得心痛与懊悔。作为教育者,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去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尽可能多地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后进生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也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在校园愉快地生活学习、享受进步的快乐、收获成长,释放青春光彩。

我着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摘掉墨镜,走近蹲下去看后进生。

一、倾注爱心,建立感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德者,师之帅也”。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教师热爱学生,那他会是一名好教师;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意味着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忧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一个

孩子。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有爱心、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

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的爱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一节课老师爱的目光从来没有沐浴过他们,老师的身影从没在他们的身边停留过,老师魔力般的爱语从来没有光顾过他们。当老师把自己博大的爱无私的撒向那些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时,这些所谓的后进生又从哪里去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呢?因此,对后进生的爱是点燃学生课堂学习热情的星星之火,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也能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他们就会自觉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到那时,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那样: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与后进生建立感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在心理上有亲切感,信任感。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有个学生上课时,从来都不听讲,也不参与课堂活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期末前,我们到外校参加技能操作考试,他在最后一个考,抽到题后,他像无头的苍蝇,不知该怎么准备。其实我一直在关注他,看他对待这次考试的态度。我主动上去帮他把每题的操作要点、程序讲了一遍,轮到他考试了,我拍拍他的肩膀,以鼓励的眼光看着他:“相信你,你会行的。”那次考试之后,每次看到我,他都很主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这学期我又上他们班的课,课堂上,我发现原来的那个“他”不见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他,仿佛脱胎换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同学互动。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我们无私的、真挚的爱倾注给后进生,让他们沐浴阳光,感受温暖。

二、真心尊重,增强信心。

教育也是一种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因为学习差,在学校后进生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教师的嫌弃;在家里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感情上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爱与老师、同学唱反调,习惯于“破罐子破摔”式的自暴自弃。怎样看待后进生,把他们看成什么样的人,对他们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在平时教学中不自觉地对他们冷眼相看,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有偏见,会使他们在人格上有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课堂上有意对他们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让他们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回答有困难时给予引导性的提示,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教师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微小的进步,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依赖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心中,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增强信心。

台湾著名的阿伦老师,面对经常恐吓、殴打其他同学的“叛乱分子”,在谈心时告诉叛乱分子:“我一直认为你是非常聪明的学生,只是你都用在坏的事情上面。你有很多的优点,譬如领导能力就很强。只要你肯做,未来应该是很优秀的人。”之后在班级的“魔力点子”的排练工作中宣布:“所有的事情以叛乱分子说了算。”在叛乱分子的领导下,比赛顺利获得“魔力点子奖”,叛乱分子的人气迅速提升,在班干部选举中,获选班长。相信叛乱分子会以实际行动摘掉他的代称。

三、因势利导,点燃希望。

即使是后进生,身上也有长处。王金战老师说过,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差生,让一个差生变好,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差生就会慢慢变好了。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 因而,我时常注意观察,发现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给后进生创造闪光的机会,这样会点燃他们进步的希望。我班有一名同学,文化课成绩差,但体育成绩突出,在每学期的运动会上,他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于是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让同学在这一方面向他学习,也让同学们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后进生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从而产生赶上先进的勇气。有一个学生,他父母离异,父亲忙于做生意,无闲管他,他经常逃学,上网吧,打电子游戏,不做作业,成绩和纪

律都比较差,但在学校艺术节上他表演的小品大获成功。我抓住这个契机鼓励他:我相信只要你对待学习就像对待这次艺术节那样认真,学习一定会进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逐步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又如,当后进生偶然得到表扬,他会长久地将之铭记在心,并努力朝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不但如此,还会因为老师的肯定而消除自卑心理,变得信任老师,和老师之间消除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听进老师的劝告,取得更多的进步。他就会看到自己的希望,也会产生追赶的勇气和力量。老师就要及时发现这个闪光点加以因势利导,扩大他的这种希望,在他追赶的路上,给予一臂之力。

四、放宽胸怀,耐心等待

不同的花儿,有着不同的花期,大地的仁慈与伟大正是承载着这种等待与包容。美国优秀教师罗杰斯提到,“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法国作家贝多有这样一段轶事:在他九岁那年冬天,他在爷爷那里过圣诞节。在他爷爷的农场里,一棵无花果树似乎已经死了,树皮已经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萎了,稍碰一下,树枝“嘎巴”一声折断。于是贝多对爷爷说:“树早死了,把它砍了吧。”可爷爷不答应,爷爷说:“也许它的确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后,可能还会萌芽的。请记住,冬天里不要砍树。”果然,第二年春天,这棵看似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居然重萌新芽,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和其他树没有差别了。其树如此,那人何尝不是这样?其实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看似没有希望的学生中,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往往可能因为我们教育管理方法简单或者不当,使他们产生了某种逆反心理,离他们越远,对他们关心得越少,他们给我们的希望就越渺茫。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耐心,再耐心些;宽容,再宽容些;鼓励,再鼓励些;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让我们永远不做“冬天里砍树”的傻事。

善于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并不吝鼓励和赞扬,唤起“后进生”的自信和自尊,并激发他改造自己、努力上进的意愿和潜能。相信“后进生”,相信他们会有转变与进步,给予期待,并放宽胸怀,耐心等待。相信冬天过去,春天到来时,他们一定会春意盎然。


相关内容

  • 吕敬人-谈书籍装帧设计
  • 吕敬人-谈书籍装帧设计 2011-02-21 11:14:57来自: 张艾米(做快乐勇敢坚定勤奋的小青年) 吕敬人书籍设计欣赏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4727303/ 吕敬人简介 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现 ...

  •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之马克·吐温及其代表作
  • 北京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之马克·吐温及其代表作 北京三支一扶:2014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经常中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问题例如:文学常识,很多考生对此一筹莫展,接下来中公教育为参加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有关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马克·吐温及其代表作>.三支 ...

  • 大学的读书计划
  • 大学的读书计划--给大学生们推荐几本值得读一读的书 大学的读书计划 一.哲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罗素<西方哲学史>.吴光远<听大师讲哲学>.十五讲系列丛书,包括<哲学素养十五讲>.<美学十五讲>等.<新西方美学史> 二.宗 ...

  •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样的诗句,掩卷而思,是一幅极其凄美的画面.我们今天的一切情感,古人都已经感 受到了,也都替我们描绘出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这本略显古奥的<诗经>. 2. <楚辞 ...

  • 俞敏洪: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 名家
  • 点击上方 "中国教育新闻网"订阅我们 做人要有正确的渴望带动生命前行 我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心有一种渴望,希望明天能比今天更好,希望明年能比今年更好,希望之后的五年能比现在的五年更好. 因为有了更好的渴望,人生自然会被引领着前行.当然,你心里的渴望到底是什么,要 ...

  • 青年人的两年阅读计划
  • 杨恒均:青年人的两年阅读计划 我不反对向大家推荐好书,但充当青年导师给人开书单,还做成什么阅读计划,实非我的风格.怎奈上次微博上说漏了嘴,大骂现在的四年大学文科教育是浪费学子的青春,还不如有系统地阅读我推荐给大家的书,这之后,一直被年轻网友"追杀"不放,非要我开一份阅读名单不可. ...

  • [尼采的心灵咒语]读后感
  • <尼采的心灵咒语>读后感 一本明心见性的好书 --<尼采的心灵咒语>>读后感 陈文明 最近,我偶然从厅资料室借阅了<尼采的心灵咒语>,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有看.最近,利用闲暇时间翻阅了两遍,感觉这是一本好读易懂.语言鲜活.明心见性的好书,让我受益匪浅.这里谈一 ...

  • 我读了一本又污又萌的AR小黄书,然后成了老司机
  • 喏,就是上面这本.书名是<明明白白我的性>,是一本又"萌"又会"动'的性知识科普绘本.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说起性,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让我来猜猜~ 羞耻 不可描述 色情流氓 恶心变态 马赛克 待补充-- 是的,这些词基本都是负面的,是因为我国文化的影 ...

  • 热爱读书2012.11
  • 热 爱 读 书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研究证明:孩子自发地爱书的时间极短,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这正是小学阶段,这说明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对文字单纯的好奇和喜爱,不能从唾手可得的书籍中得到启发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其他许多东西所吸引,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