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方案3

小河中学2011—2012学年度新课改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现结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新课改实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把实验作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博取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恩纳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生成,不断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机制。

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

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5、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三、实施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

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师资培训

1、培训原则和要求

初中新课程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得到有效的和学科培训。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每位老师首轮培训不少于60学时。

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

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课程结构,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3、培训公式和评价

培训坚持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对所有培训教师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和下一学年聘用的重要依据。

五、课程设置

1、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初中阶段设置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制度、师资、内容、评价等系统管理措施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的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利用我校外语优势进行。

六、学生评价

1、体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力。

3、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心得体会、手工作品、录像),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

4、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在评价方法中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调查、访谈、作业、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激励性的评语等质性评价公式评价学生,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5、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学制度,每学年一次,毕业前总评。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老师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别给出A、B、C、D四个等第,总计有18种结果,对18种结果加权分析后,再参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最终得出综合型评价等第。该等第将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七、课程管理

1.组织建构

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 与管理机制。学校设立课程开发和选修指导委员会。学校委员会要提交课程设置的建议,送校长批准,才能执行。确定课程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初中三年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教师要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认真实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学生及其家长应有机会了解、参与评价学校课程,并提出改进建议,配合学校和教师完成课程改革任务。

2.成绩管理

初中生水平评价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评估包括学业考试和学业考查。

各考试科目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合理创造留有一定空间。

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使用统一的学籍管理号,便于学生学习记录和查询。教务处应当每学期保存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学业考查等级以及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或班主任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学生形成 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3.设立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长担负组织、协调、联络和沟通本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对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行全 管理;设立学科组长会员制,对本组课程教学的组织、备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等负责,同时还要负责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校本 活动。

4.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各方面

发展的精神。提倡合作式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使 知识与培养能力齐全,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促进学生富有广泛 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保证初中课程的实施,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合理有效使用机动教室、专用教室、阅览室、实验室、信息中心等资源,网络资源和外教资源;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要特别重视开发本校教师的智慧潜能。

九、保障机制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形成积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新课程顺利推广的必要基础和保障。教务处和教科室担负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要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实际,积极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要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评价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等。

2.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3.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通过橱窗、宣传板、家长会、新闻媒体等,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获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环境。

小河中学2011—2012学年度新课改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现结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新课改实验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把实验作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博取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恩纳管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发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生成,不断更新数字化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机制。

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要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

学评价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5、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三、实施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

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师资培训

1、培训原则和要求

初中新课程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得到有效的和学科培训。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每位老师首轮培训不少于60学时。

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

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课程结构,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3、培训公式和评价

培训坚持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对所有培训教师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和下一学年聘用的重要依据。

五、课程设置

1、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初中阶段设置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制度、师资、内容、评价等系统管理措施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的正常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利用我校外语优势进行。

六、学生评价

1、体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力。

3、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如作业、论文、心得体会、手工作品、录像),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

4、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在评价方法中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调查、访谈、作业、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激励性的评语等质性评价公式评价学生,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5、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学制度,每学年一次,毕业前总评。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老师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别给出A、B、C、D四个等第,总计有18种结果,对18种结果加权分析后,再参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最终得出综合型评价等第。该等第将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七、课程管理

1.组织建构

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 与管理机制。学校设立课程开发和选修指导委员会。学校委员会要提交课程设置的建议,送校长批准,才能执行。确定课程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初中三年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教师要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认真实施,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学生及其家长应有机会了解、参与评价学校课程,并提出改进建议,配合学校和教师完成课程改革任务。

2.成绩管理

初中生水平评价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评估包括学业考试和学业考查。

各考试科目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合理创造留有一定空间。

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使用统一的学籍管理号,便于学生学习记录和查询。教务处应当每学期保存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学业考查等级以及其他评价结果(如学校或班主任推荐性评语、特长、成长记录袋等),将学生形成 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3.设立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长担负组织、协调、联络和沟通本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对全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行全 管理;设立学科组长会员制,对本组课程教学的组织、备课、教师的教学安排等负责,同时还要负责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校本 活动。

4.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切实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各方面

发展的精神。提倡合作式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应当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使 知识与培养能力齐全,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意识与方法;促进学生富有广泛 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5.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保证初中课程的实施,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合理有效使用机动教室、专用教室、阅览室、实验室、信息中心等资源,网络资源和外教资源;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要特别重视开发本校教师的智慧潜能。

九、保障机制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形成积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新课程顺利推广的必要基础和保障。教务处和教科室担负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要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实际,积极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要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评价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等。

2.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3.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利用各种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通过橱窗、宣传板、家长会、新闻媒体等,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获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环境。


相关内容

  • 2016学校课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2016年上半年课题小结 本课题的实施已经到了攻艰阶段了,课题的实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推动本课题的实施,让学校课改工作开展起来有方向,有着力点,现就各学校针对本课题实施的现状及课题组深入课堂调研的情况进行小结,对下一步学校实施本课题提一些建议,具体如 ...

  • 闽南课改参观考察报告
  • 闽南课改参观考察报告 一.考察概况 3月3日-3月8日我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在市局黄二华副局长的带领下,来到我省首批课改实验区厦门等市县考察,考察团前后考察参观了厦门市.泉州市.南安市等三市,对三市部份中小学实施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进行广泛的学习和交流.考察团分中小两组进行活动,我们小学组共参观厦门 ...

  • 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小学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历时两年多, 从新课标的培训到实施, 我们亲身经历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 回顾两年来的课改实践, 我们有许多成功的喜悦, 也有许多困难和困惑.现就农村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较 ...

  • 正确处理课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正确处理课改形式与课改内容的关系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课改工作实施的过程就是课改形式向课改内容过渡相融的过程,正确处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课改实施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课改实际谈一谈. 一.课改实施的第一阶段:以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体验调查问卷
  • 刘磊的硕士论文<"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4)压缩改写而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编制"'新课改'中教师体验调查问卷",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展示"新课改"中教师压力的状况,归纳"新课改" ...

  • 幼儿园二期课改工作计划
  • 在走进二期课改的近几年来,我园全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二期课改的洪流中,努力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我们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老师、家长、孩子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是,新课程的实施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全新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感到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跟不 ...

  • 课改实施方案
  • 课改实施方案 岳池县顾县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顾县小学课改小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根据省.市.县有关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

  • 课改先进学校经验材料
  • 课 改 先 进 经 验 材 料 宋河镇白佛学校 2013.6.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两年来我们学校以课改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 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了 ...

  • 辛庄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 辛庄小学课改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以教育科研引路,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逐步调整课程设置,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努力完善课程结构,扎扎实实推进课程改革.在新学 ...

  • 白螺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 白螺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展开,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方式已凸显出了它的弊端,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新课程改革活动的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彻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切实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工作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