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鉴赏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相关内容

  •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词
  •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探春慢 姜夔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

  • 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
  •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 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 ...

  • 「诗词鉴赏」雪月最相宜
  •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欢迎各位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投稿! 冬夜 寒雪 明月,白茫茫一片,犹如童话世界. 无题 唐-李商隐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 ...

  • [诗歌鉴赏之名句赏析]学案(教师版)
  • <诗歌鉴赏之名句赏析>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赏析诗歌名句的答题步骤与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方法解题,并规范地答题. 二.点击考纲 2012年江苏省<考试说明>规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 4. 鉴赏评价D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 ...

  • 李白.崔颢[黄鹤楼]诗案考辨
  • 第21卷第1期200年1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1.200 .1 �� ��� �� 李白崔颢黄鹤楼 姜 同 诗案考辨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5004) ��� ��� �摘要分析了李白崔颢黄鹤楼诗案本末认为肯定诗案的观点缺乏有力的依据质疑诗案的观�� 点值得重视提出否定诗 ...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________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了解高考考纲 2012年<考试大纲>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 ...

  •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 一.从二OO二年高考说起二OO二年高考题第17题诗词鉴赏题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目要求是: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 ...

  • 听爷爷讲故事
  • 2 西苕溪的传说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708班 潘怡悦 我的家乡在湖州市安吉县,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小县城.西苕溪沿着县城由东向西一直贯穿了整个县城,全县人民都是喝着西苕溪清澈的水长大的,听着西苕溪美丽的传说长大的. 爷爷告诉我,西苕溪,上游有南溪.西溪两源,西溪为正源. 西苕溪是太湖上游的重要支流, ...

  • 古诗[夜雨寄北]赏析
  •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悠久深厚的华夏文明润泽下,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学生学会鉴赏古诗是他们步入古典文学殿堂门槛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下面,笔者以李商隐的七绝<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