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的泰国 | 地图会说话·东南亚系列02

泰国

当西方的殖民者几乎将世界瓜分光的时候,泰国竟奇迹般的一直保持着独立,不得不说泰国领导者拥有着高超的政治外交技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泰国还能将这左右逢源的平衡之术施展下去吗?

看似重要的地理位置,到底给泰国带来了啥

从地缘角度看,在中南半岛诸国中,泰国的地理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其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700万。中部的湄南河平原地势平坦、水量丰沛,适合发展工农业,是天然的“立国之资”;西部的山脉、东北部的干旱高原以及南部的泰国湾,又为湄南河平原这片国家源生地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单位,而其东南部延伸入马来半岛的狭长地带,在为东面的泰国湾提供屏障的同时,又得以将触角伸入印度洋,进而享受印度洋文明的辐射。

泰国地形示意图

地缘板块完整,地缘实力不俗,拥有海陆双重文明特质,这是泰国得以立足的资本。但仅就于此,还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最为重要的是,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板块的地缘中心。这种类似中原的位置,使泰国成为控制东南亚地区的关键所在,其地位可谓至关重要。

只是,对泰国而言,这种重要性却未必就是福音。

如果泰国本身足够强大,那它大可以凭借其中央地位东征西讨,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导的东南亚秩序。

但是,与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等其他地缘板块相比,湄南河平原在地缘实力上并无明显优势,而对印尼、菲律宾等远隔重洋的海岛(半岛)国家更是鞭长莫及。

这种类似于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地缘格局,决定了泰国不仅无力整合东南亚,反倒经常会沦为各方争霸的主战场,陷入四面受敌的尴尬境地。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中原地位,反倒给泰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魏国形势与泰国形势对比示意图

中心的位置和本身实力的缺乏,使维持各方势力的均势和平衡,成为泰国保全和壮大自身的重要手段,并深深嵌入泰国人的外交基因当中。

曾经被欧洲控制的世界

不过,虽然维持均势的政策千年未变,但是在践行的过程中,泰国人的视角和手法却是古今大有不同。

一样的政策,不一样的手段

在农耕时代,唯一有能力改变东南亚政治格局的中国重心在北方,对此地并不关注;而区域内各地缘势力半斤八两。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国力,以相对强硬的姿态施展纵横。换句话说,此时的泰国虽不足以决定中南半岛的政治秩序,但起码可以对秩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但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十九世纪大举入侵东南亚的英法两国,远非泰国、乃至区域内全部国家所能匹敌。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占领缅甸,法国则占据越南、老挝、柬埔寨,对泰国形成东西包夹之势。面对如此窘境,泰国别说再昂着头搞外交,连国家能否存续都成了问题。

此时的泰国,想靠武力保卫国家当然是痴人说梦。但祖宗传下来的均势平衡之术,却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论国力,英法本就是半斤八两;具体到中南半岛,两国也是一东一西,体量相当。既然两强势均力敌,夹缝之中的泰国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泰国身处英法两强中间,又是中南半岛地缘核心,他的归属,将直接决定谁将成为中南半岛的最后胜者。

1900年,列强在东南亚殖民状况示意图

可是,英法固然都想全领中南半岛,但谁也没有实力彻底压倒对方。在这种情况下,留着泰国这个中心地带缓冲国,无疑是避免两强正面冲突的最好方式。泰国瞅准这一点,左右逢源两头卖乖,最后竟神奇般的幸存下来,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均势平衡,已与古代时期大为不同。19世纪末的中南半岛政治平衡,是完全建立在英法两国的实力均衡基础上。泰国虽是仍是平衡的中心点,但它对这种平衡格局的形成已没有太大主观影响,而更多的只是一种顺势而为。

这种被动的地位,决定了泰国虽也能因此获益,但一旦外部环境改变,平衡被打破,它也无力阻止。

这种担忧在二战时终成现实。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从中国大举南下,英法殖民统治土崩瓦解,东南亚成为日本一家独大,维持泰国独立的均衡基础不复存在。

好在此时日本的领土野心主要针对东亚大陆,中南半岛尚不在其重点经营范围,因此泰国并未亡国。但作为回报,它也不得不加入轴心国行列,成为满洲国一般的日本附庸。

二战结束,日本帝国彻底瓦解,泰国的独立主权得以恢复。此时的世界,已与战前大为不同。在美国的主导下,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主流,泰国作为独立国家实体的地位已不会动摇。但是,来自中国的红色影响,又使泰国统治集团感受到新的威胁。

虽然新中国一向尊重民族国家的主权,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受意识形态影响,错误的奉行输出革命的政策,整个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华人占一定比例的地区),都受到了中国红色意识形态输出的影响,并确实对部分当事国的内部现有政治格局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了一些国家的动荡。

成也地势,败也地势的无奈

在整个区域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泰国自然无法幸免。而且,泰国面临的形势,比印尼、马来等国更为严峻:

首先当然是华人因素。泰国华裔众多,随着中国势力的强势南下,泰华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

不过华人因素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泰国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使华人对泰国的认同感远高于马来、印尼等国家。凭着这一套文化体系,泰国有信心获得大部分泰华的支持。

但是,反过来,如果这套文化体系被摧毁,那泰国的自信就荡然无存了。而中国的输出革命,恰恰是以红色意识形态为依托,文化体系正是其攻击重点。而且更要命的是,东南亚各主要国家中,泰国的文化体系最为脆弱!最经不住打击!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还是泰国的地缘条件造成的。

之前我们已经说了,泰国是一个“中原之国”。这意味着,它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南部的北大年等南四府,向来就是马来族穆斯林的地盘;以清迈为中心的泰北,自古便受中华文明影响;聚集了大量华人移民;西部的山地,基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于湄南河平原的独特民族文化;而近代强势而来的西方文明,更是对泰国造成全方位影响。

泰国文化离心力最强的地区示意图(参考图)

按理说,多种外来文化的交融,有利于自身文明的进步,这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这种判断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自家的主体文化能吃的下他们。

对中国来说,这似乎不是问题——凭着自家的体量,甭管你谁来,咱都能把你给汉化了!

但泰国是一个小国,泰族文化也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弱小民族文化,而他面对的中华、伊斯兰、基督教,正好是世界三大主流文化。

由于彼此间距离较近,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进入泰国后,影响力仍有相当留存;基督教文明虽相隔万里,但却是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而来,更是强势至极!

世界三大主流文化齐聚于此,哪一个都不是小小的泰族文化应付的了的。换句话说,泰族无法用自己的主体民族文化将外来者吸纳,进而无法像古代汉族融合蛮夷那样,将境内其他民族融合入本族。

统一的文化体系,是保证国家稳定、维持国民对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思想基础。可泰国的这帮少数民族,泰族是吸又吸不了,赶又赶不走;甚至自己落后的泰族主体文化,反倒被这些更先进的文化体系冲击。无奈之下,泰国只能放弃以民族融合方式,打造统一文化体系的想法,另寻他招。

泰国的方法有二:

首先是大力发展佛教,用宗教文化代替民族文化,构建统一的思想体系。由于东亚地区自古就深受佛教影响,而佛教本身也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宗教,所以极适合泰国的国情。

应该说这种做法是基本成功的。华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虽不大认同泰族文化,但对佛教是绝无抵触的。除了19世纪末才并入泰国的南三府伊斯兰教地区外,泰国的其他地区,佛教都广为传播。

第二则是树立王室权威。通过强化国民对王室道统的尊崇,在世俗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认同体系。这也是泰王室能够继续延续的价值所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只是,宗教也好,王室道统也罢,都只是一种较为空泛的认同体系。相对于构建在共同生存空间、共同生产方式,甚至血缘关系上的民族文化体系,它在凝聚力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这使得它在面临其他意识形态体系冲击时,显得难以招架。

由于中国的革命输出,在具体操作上是以当地华人为根基的。对于马来、印尼等国来说,他们可以借助本就较强的民族意识,将这场冲突界定为民族冲突;而这两国又是伊斯兰国家,宗教体系的排外性极强,这两者相加,足以抵御红色意识形态的影响。

轮到泰国就不行了。它本来就是个民族意识较弱的国家;而且佛教又是排他性极弱的宗教,再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共-产-主。。义思潮最为红火的时期,这种种因素,决定了一旦让红色意识形态泛滥,泰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首先,宗教和君主制都与红色意识形态不合,必将受到冲击——这意味着泰国的统治阶级将彻底洗牌。

如果宗教和君主制被推翻,维持国家认同的文化体系将不复存在。如果红色意识形态能重建统一的国民认同体系倒也罢了。如果不行,在缺乏统一民族文化体系的情况下,泰国各不同民族的自我民族意识必将复活。

综上所述,如果红色意识形态波及泰国,必然会对泰国政治和社会结构造成巨大冲击,并有可能引发国家内战和分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中国的输出革命,泰国遂重拾均势制衡政策,选择了亲附美国。

美国的超强实力和文明的先进性,确实能够帮助泰国有效抵御中国影响的冲击;而美国远在万里之外,不会直接威胁泰国主权;秉承现实主义原则的山姆大叔,也不会对泰国社会结构进行改造。基于此,亲美,符合泰国的利益。

对美国而言,泰国的亲附可谓至关重要。作为东南亚的地缘核心,泰国本身虽无主导区域局势之力,但一旦有强大外来势力进入,以此为根基,则完全有能力对东南亚片区实现全面掌控。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美泰结盟之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中国则在战略上陷入被动。最后,除了地缘关系最为紧密的越南之外,中国在其他地区的革命输出陆续失败,甚至最后连越南也反戈一击,中国在东南亚被全面孤立。

时至今日,美泰联盟依然是美国掌控东南亚局势的重要基石。甚至,在连与自己渊源最深的菲律宾,都已撤出军事力量的情况下,美国依然保留在泰国的军事基地,这足以证明泰国在美国东南亚战略布局中的中心位置。

只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通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中国已基本恢复大国实力,并仍在持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也彻底放弃了意识形态输出的错误做法,转而以经济为纽带,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积极拓展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中国的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对泰国的外交战略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的转变,发展中泰关系不仅不再有祸国之忧,还可从中获益——无论是现实中汹涌而至的中国游客、对泰国农产品的大量需求,还是规划中的中泰高铁,甚至传说中的克拉地峡运河,都对泰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泰高铁和克拉地峡运河(计划)位置示意图

但这并不能抵消泰国的疑虑。

毕竟,中国输出革命的年代并不久远,这段回忆绝对不会让泰国人觉得愉快;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中泰的地缘联系已经大大加强,而现代中国也一改古代之做法,转而积极扩展在东南亚的地缘影响力。

与中国的合作,固然能在经济上广泛受益,但政治上受中国的影响也会逐渐加深。甚至,由于地缘的关系,这种影响远比美国来的紧密且不可逆。这对注重主权独立的泰国,以及泰国掌权者而言,并不是他们所乐见的。

在这种矛盾心态主导下,泰国的选择,依然是千年不变的祖传法宝——均势平衡。只不过,其内涵与四十年前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从以前的联美制华;转变为两头讨好。具体到现实层面,则是泰国一方面依然保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允许美国驻军;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与中国的合作,从中获得经济好处。

对中国“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泰国

从泰国的角度出发,这种两头通吃无疑最符合其国家利益。而他也确实有这样左右逢源的本钱——东南亚地缘核心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无论中美,都必须争取其之支持,对其大操平衡之术也只能容忍。

但容忍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对积极扩展地缘影响力,谋求建立东亚新秩序的中国而言,美泰军事同盟是绝对无法接受的。虽然现下无力改变,但从长远来看,将美军挤出泰国,是中国必行之举。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直截了当的手法便是武力。但以中美国家体量、相互关系以及当代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几乎不可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何况,除了武力,中国还有更好的武器——经济。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泰国要想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与中国合作无疑是最佳道路。而中美与泰国地缘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对泰国经济的影响力,是美国无论如何无法匹敌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国不出现重大经济危机,泰国几乎别无选择,只能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而这种融合达到一定程度,泰国也就丧失了在中美间左右逢源的资本。届时,美军基地被请出泰国也就水到渠成。

也许,操弄惯了纵横术的泰国,在主观上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但是,进入工业时代后,外部大国的进入,使泰国基本失去了影响秩序形成的能力。尽管均势制衡仍在继续,但这种政略从根本上讲,不过是一种被动的跟随调整,是在无力掌控大势之下的机变之术而已。如果大势改变,用术之环境不再,泰国也无可奈何,最终只能随波逐流了。

地图制作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我是羊皮鼠

泰国

当西方的殖民者几乎将世界瓜分光的时候,泰国竟奇迹般的一直保持着独立,不得不说泰国领导者拥有着高超的政治外交技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泰国还能将这左右逢源的平衡之术施展下去吗?

看似重要的地理位置,到底给泰国带来了啥

从地缘角度看,在中南半岛诸国中,泰国的地理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其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人口6700万。中部的湄南河平原地势平坦、水量丰沛,适合发展工农业,是天然的“立国之资”;西部的山脉、东北部的干旱高原以及南部的泰国湾,又为湄南河平原这片国家源生地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单位,而其东南部延伸入马来半岛的狭长地带,在为东面的泰国湾提供屏障的同时,又得以将触角伸入印度洋,进而享受印度洋文明的辐射。

泰国地形示意图

地缘板块完整,地缘实力不俗,拥有海陆双重文明特质,这是泰国得以立足的资本。但仅就于此,还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最为重要的是,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板块的地缘中心。这种类似中原的位置,使泰国成为控制东南亚地区的关键所在,其地位可谓至关重要。

只是,对泰国而言,这种重要性却未必就是福音。

如果泰国本身足够强大,那它大可以凭借其中央地位东征西讨,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导的东南亚秩序。

但是,与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等其他地缘板块相比,湄南河平原在地缘实力上并无明显优势,而对印尼、菲律宾等远隔重洋的海岛(半岛)国家更是鞭长莫及。

这种类似于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地缘格局,决定了泰国不仅无力整合东南亚,反倒经常会沦为各方争霸的主战场,陷入四面受敌的尴尬境地。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中原地位,反倒给泰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魏国形势与泰国形势对比示意图

中心的位置和本身实力的缺乏,使维持各方势力的均势和平衡,成为泰国保全和壮大自身的重要手段,并深深嵌入泰国人的外交基因当中。

曾经被欧洲控制的世界

不过,虽然维持均势的政策千年未变,但是在践行的过程中,泰国人的视角和手法却是古今大有不同。

一样的政策,不一样的手段

在农耕时代,唯一有能力改变东南亚政治格局的中国重心在北方,对此地并不关注;而区域内各地缘势力半斤八两。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国力,以相对强硬的姿态施展纵横。换句话说,此时的泰国虽不足以决定中南半岛的政治秩序,但起码可以对秩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但工业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十九世纪大举入侵东南亚的英法两国,远非泰国、乃至区域内全部国家所能匹敌。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占领缅甸,法国则占据越南、老挝、柬埔寨,对泰国形成东西包夹之势。面对如此窘境,泰国别说再昂着头搞外交,连国家能否存续都成了问题。

此时的泰国,想靠武力保卫国家当然是痴人说梦。但祖宗传下来的均势平衡之术,却又一次派上了用场——论国力,英法本就是半斤八两;具体到中南半岛,两国也是一东一西,体量相当。既然两强势均力敌,夹缝之中的泰国也就有了生存空间。

泰国身处英法两强中间,又是中南半岛地缘核心,他的归属,将直接决定谁将成为中南半岛的最后胜者。

1900年,列强在东南亚殖民状况示意图

可是,英法固然都想全领中南半岛,但谁也没有实力彻底压倒对方。在这种情况下,留着泰国这个中心地带缓冲国,无疑是避免两强正面冲突的最好方式。泰国瞅准这一点,左右逢源两头卖乖,最后竟神奇般的幸存下来,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的国家。

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均势平衡,已与古代时期大为不同。19世纪末的中南半岛政治平衡,是完全建立在英法两国的实力均衡基础上。泰国虽是仍是平衡的中心点,但它对这种平衡格局的形成已没有太大主观影响,而更多的只是一种顺势而为。

这种被动的地位,决定了泰国虽也能因此获益,但一旦外部环境改变,平衡被打破,它也无力阻止。

这种担忧在二战时终成现实。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从中国大举南下,英法殖民统治土崩瓦解,东南亚成为日本一家独大,维持泰国独立的均衡基础不复存在。

好在此时日本的领土野心主要针对东亚大陆,中南半岛尚不在其重点经营范围,因此泰国并未亡国。但作为回报,它也不得不加入轴心国行列,成为满洲国一般的日本附庸。

二战结束,日本帝国彻底瓦解,泰国的独立主权得以恢复。此时的世界,已与战前大为不同。在美国的主导下,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主流,泰国作为独立国家实体的地位已不会动摇。但是,来自中国的红色影响,又使泰国统治集团感受到新的威胁。

虽然新中国一向尊重民族国家的主权,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受意识形态影响,错误的奉行输出革命的政策,整个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华人占一定比例的地区),都受到了中国红色意识形态输出的影响,并确实对部分当事国的内部现有政治格局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了一些国家的动荡。

成也地势,败也地势的无奈

在整个区域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泰国自然无法幸免。而且,泰国面临的形势,比印尼、马来等国更为严峻:

首先当然是华人因素。泰国华裔众多,随着中国势力的强势南下,泰华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

不过华人因素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泰国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使华人对泰国的认同感远高于马来、印尼等国家。凭着这一套文化体系,泰国有信心获得大部分泰华的支持。

但是,反过来,如果这套文化体系被摧毁,那泰国的自信就荡然无存了。而中国的输出革命,恰恰是以红色意识形态为依托,文化体系正是其攻击重点。而且更要命的是,东南亚各主要国家中,泰国的文化体系最为脆弱!最经不住打击!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还是泰国的地缘条件造成的。

之前我们已经说了,泰国是一个“中原之国”。这意味着,它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南部的北大年等南四府,向来就是马来族穆斯林的地盘;以清迈为中心的泰北,自古便受中华文明影响;聚集了大量华人移民;西部的山地,基于地理条件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于湄南河平原的独特民族文化;而近代强势而来的西方文明,更是对泰国造成全方位影响。

泰国文化离心力最强的地区示意图(参考图)

按理说,多种外来文化的交融,有利于自身文明的进步,这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不一定是坏事。但是这种判断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自家的主体文化能吃的下他们。

对中国来说,这似乎不是问题——凭着自家的体量,甭管你谁来,咱都能把你给汉化了!

但泰国是一个小国,泰族文化也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弱小民族文化,而他面对的中华、伊斯兰、基督教,正好是世界三大主流文化。

由于彼此间距离较近,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进入泰国后,影响力仍有相当留存;基督教文明虽相隔万里,但却是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而来,更是强势至极!

世界三大主流文化齐聚于此,哪一个都不是小小的泰族文化应付的了的。换句话说,泰族无法用自己的主体民族文化将外来者吸纳,进而无法像古代汉族融合蛮夷那样,将境内其他民族融合入本族。

统一的文化体系,是保证国家稳定、维持国民对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思想基础。可泰国的这帮少数民族,泰族是吸又吸不了,赶又赶不走;甚至自己落后的泰族主体文化,反倒被这些更先进的文化体系冲击。无奈之下,泰国只能放弃以民族融合方式,打造统一文化体系的想法,另寻他招。

泰国的方法有二:

首先是大力发展佛教,用宗教文化代替民族文化,构建统一的思想体系。由于东亚地区自古就深受佛教影响,而佛教本身也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宗教,所以极适合泰国的国情。

应该说这种做法是基本成功的。华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虽不大认同泰族文化,但对佛教是绝无抵触的。除了19世纪末才并入泰国的南三府伊斯兰教地区外,泰国的其他地区,佛教都广为传播。

第二则是树立王室权威。通过强化国民对王室道统的尊崇,在世俗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认同体系。这也是泰王室能够继续延续的价值所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只是,宗教也好,王室道统也罢,都只是一种较为空泛的认同体系。相对于构建在共同生存空间、共同生产方式,甚至血缘关系上的民族文化体系,它在凝聚力方面存在天然的缺陷,这使得它在面临其他意识形态体系冲击时,显得难以招架。

由于中国的革命输出,在具体操作上是以当地华人为根基的。对于马来、印尼等国来说,他们可以借助本就较强的民族意识,将这场冲突界定为民族冲突;而这两国又是伊斯兰国家,宗教体系的排外性极强,这两者相加,足以抵御红色意识形态的影响。

轮到泰国就不行了。它本来就是个民族意识较弱的国家;而且佛教又是排他性极弱的宗教,再加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共-产-主。。义思潮最为红火的时期,这种种因素,决定了一旦让红色意识形态泛滥,泰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首先,宗教和君主制都与红色意识形态不合,必将受到冲击——这意味着泰国的统治阶级将彻底洗牌。

如果宗教和君主制被推翻,维持国家认同的文化体系将不复存在。如果红色意识形态能重建统一的国民认同体系倒也罢了。如果不行,在缺乏统一民族文化体系的情况下,泰国各不同民族的自我民族意识必将复活。

综上所述,如果红色意识形态波及泰国,必然会对泰国政治和社会结构造成巨大冲击,并有可能引发国家内战和分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中国的输出革命,泰国遂重拾均势制衡政策,选择了亲附美国。

美国的超强实力和文明的先进性,确实能够帮助泰国有效抵御中国影响的冲击;而美国远在万里之外,不会直接威胁泰国主权;秉承现实主义原则的山姆大叔,也不会对泰国社会结构进行改造。基于此,亲美,符合泰国的利益。

对美国而言,泰国的亲附可谓至关重要。作为东南亚的地缘核心,泰国本身虽无主导区域局势之力,但一旦有强大外来势力进入,以此为根基,则完全有能力对东南亚片区实现全面掌控。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美泰结盟之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中国则在战略上陷入被动。最后,除了地缘关系最为紧密的越南之外,中国在其他地区的革命输出陆续失败,甚至最后连越南也反戈一击,中国在东南亚被全面孤立。

时至今日,美泰联盟依然是美国掌控东南亚局势的重要基石。甚至,在连与自己渊源最深的菲律宾,都已撤出军事力量的情况下,美国依然保留在泰国的军事基地,这足以证明泰国在美国东南亚战略布局中的中心位置。

只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通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中国已基本恢复大国实力,并仍在持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也彻底放弃了意识形态输出的错误做法,转而以经济为纽带,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积极拓展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中国的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对泰国的外交战略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的转变,发展中泰关系不仅不再有祸国之忧,还可从中获益——无论是现实中汹涌而至的中国游客、对泰国农产品的大量需求,还是规划中的中泰高铁,甚至传说中的克拉地峡运河,都对泰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泰高铁和克拉地峡运河(计划)位置示意图

但这并不能抵消泰国的疑虑。

毕竟,中国输出革命的年代并不久远,这段回忆绝对不会让泰国人觉得愉快;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中泰的地缘联系已经大大加强,而现代中国也一改古代之做法,转而积极扩展在东南亚的地缘影响力。

与中国的合作,固然能在经济上广泛受益,但政治上受中国的影响也会逐渐加深。甚至,由于地缘的关系,这种影响远比美国来的紧密且不可逆。这对注重主权独立的泰国,以及泰国掌权者而言,并不是他们所乐见的。

在这种矛盾心态主导下,泰国的选择,依然是千年不变的祖传法宝——均势平衡。只不过,其内涵与四十年前相比,发生了些许变化:从以前的联美制华;转变为两头讨好。具体到现实层面,则是泰国一方面依然保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允许美国驻军;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与中国的合作,从中获得经济好处。

对中国“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的泰国

从泰国的角度出发,这种两头通吃无疑最符合其国家利益。而他也确实有这样左右逢源的本钱——东南亚地缘核心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无论中美,都必须争取其之支持,对其大操平衡之术也只能容忍。

但容忍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对积极扩展地缘影响力,谋求建立东亚新秩序的中国而言,美泰军事同盟是绝对无法接受的。虽然现下无力改变,但从长远来看,将美军挤出泰国,是中国必行之举。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直截了当的手法便是武力。但以中美国家体量、相互关系以及当代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几乎不可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何况,除了武力,中国还有更好的武器——经济。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泰国要想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与中国合作无疑是最佳道路。而中美与泰国地缘关系的不同,决定了中国对泰国经济的影响力,是美国无论如何无法匹敌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国不出现重大经济危机,泰国几乎别无选择,只能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而这种融合达到一定程度,泰国也就丧失了在中美间左右逢源的资本。届时,美军基地被请出泰国也就水到渠成。

也许,操弄惯了纵横术的泰国,在主观上并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但是,进入工业时代后,外部大国的进入,使泰国基本失去了影响秩序形成的能力。尽管均势制衡仍在继续,但这种政略从根本上讲,不过是一种被动的跟随调整,是在无力掌控大势之下的机变之术而已。如果大势改变,用术之环境不再,泰国也无可奈何,最终只能随波逐流了。

地图制作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我是羊皮鼠


相关内容

  • 印度之二:罗马与印度,孟买,印度文化圈
  • 中文=恒河,印度梵语=Ganga(河流女神),英文=Ganges.两大流域.粉色:梵语=Bramhaputra(梵天之子,梵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藏文=雅鲁藏布江.黄色:Ganges.两流域汇合形成宽度350 公里的世界最大三角洲. 两千年前印度与欧洲的贸易图:公元1 世纪罗马帝国<厄立特 ...

  •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5
  •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学案设计初稿 李世梅.杨远珍.何佩琼.卜虹艳. 第一节 日 本 (何佩琼.沈澄.杨远珍) 知识点一:日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国土组成 自主学: 1.日本位于亚洲的岸,与中国隔海相望.请在右图中填注日本海.东海.太平洋.中国. 2.日本领土由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 ...

  • 东南亚橡胶生产状况
  • 东南亚国家橡胶生产状况 打开世界地图,橡胶生产区域图,东南亚国家独占鳌头.它们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区域,其中泰国在橡胶产量上已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橡胶王国".而云南西双版纳的橡胶也占有一席之地.云南,与东南亚产胶国似乎也在上演着一场"争霸赛". 1 橡胶的 ...

  • 东南亚教学设计
  • 东南亚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 ...

  • 初中一年级地理
  • 学科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研究 (1一2章 45分钟完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90º纬线 C.30º纬线 B.60º伟线 D.0º纬线 2.地球仪上,0º纬线与0º经线相比: A.正好相等 线的2倍 C.0º纬线稍长 D.0º经线稍长 3 ...

  •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

  •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案4
  •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 ...

  • 高三学法指导
  •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第一轮 复习 (2014年8月---2015年1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务必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 ...

  • 七年级下地理学案上
  •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警示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 低:河流多发源于山地高原,呈放射入海洋:复杂多样.季风显著 大陆性分布广 学生展示:请说出有关七大洲知识及最大的大洲. 预习检查:亚洲包括哪几个地区.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