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长子李弘去世之谜

女皇武则天曾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子吗?自唐朝开始的史书上大多是这样认为的,这是真的吗?有人认为武则天并没有杀自己的儿子,而是另有原因,这可信吗?孝敬皇帝二十四岁就完成了他的人生路,留给了后人无法破解的谜团。

孝敬皇帝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子,武则天所生长子。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太子,数次受命监国。然而,年仅24岁的李弘却在上元二年(675年)跟随父母从幸洛璧宫时突然死去。李弘死后,谥孝敬皇帝,庙号义宗。李弘年纪轻轻,怎么会突然离世?

由于他与武则天的特殊关系,自唐以来人们一直疑窦丛生,把李弘之死与武则天连在了一起。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撰修的史书,如新旧《唐书》、《唐会要》等,均明言李弘是被其母亲武则天鸩杀的。一般人都相信这一观点,因为从武则天的一生来看,其滥杀无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旦母子关系破裂,残杀亲生儿子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采信这些史书观点者认为,李弘自小就得到良好教育,仁孝谦谨,对士大夫十分有礼貌,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得中外人心。高宗特别喜欢他,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办事能力。当高宗出幸东都时,下诏让他监国。当时关中发生饥荒,禁军中的一部分士兵在吃榆树皮,李弘见后,就悄悄地让家令寺送粮食给他们。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得病,遂让李弘“受诸司启事”,即接受批阅各个部门上奏的报告,实际上高宗想让李弘一点点接替自己的工作。高宗感到自己的身体不是很理想,一旦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太子要作好接位的准备。武则天见到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能力也越来越强,但问题是她自己渐渐迸发出要代李氏为皇的强烈欲望,李弘就成了妨碍她临朝称制的最大障碍,所以想了办法把李弘杀死。《旧唐书》卷116明确说:“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这种说法中唐时期很有市场,如李泌曾对唐肃宗说:“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后来的史书自然就全部采信了。

武则天要把李弘杀死的第二个原因是她与儿子之间矛盾重重,到了后来竟然是不可调和。义阳、宣城二公主因为与武则天发生了矛盾,被她关在掖庭内。两位公主是萧淑妃所生,武则天当然是不能相容的,两人被关到四十多岁还不让出嫁。李弘知道后对两位姐姐动了怜悯之心,奏请父母亲让她们下嫁。武则天大怒,马上将两位公主嫁给了当时在执勤的卫士。这件事使武则天对李弘产生了看法,从此李弘与武则天关系不和.并且失去了母亲的垂爱。李弘选妃也没有如自己的愿望,与母亲的武氏家族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李弘最初想选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位女孩子知书达理,人也长得极为端正漂亮,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李弘十分喜欢。不料这个女孩子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相中,明明知道李弘打算娶她,婚期也己定好,却粗暴地强奸了她,使李弘的婚事落空了。武氏家族对李弘如此污辱,这口气他无论如何是无法咽下的,对于他脸上露出的对武氏家族的仇恨,武则天绝不可能无动于衷。至于武则天到底是如何下手的,由于事情是秘密进行,史书记录十分简略,我们仅知是在酒中下了毒。李弘突然死去,“天下莫不痛之”。

李弘被他母亲武则天杀害,这个看上去不应该成为争论的问题近年来却被一些学者重新提了出来。他们在对《新唐书》、《全唐文》等书研究后,发现李弘有可能不是被杀害的。《新唐书》载有高宗的诏书说:“太子婴沈瘵,联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意思说太子李弘一直有“瘵”这种疾病,高宗本想待他病好了后传位给他。瘵就是结核病,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古代是很难治愈的,常常会致人于死地。李弘以太子身份监国时实际上已经得了这种病,由于他带病理政,以致太劳累了,加重了病菌的侵袭,最终病情恶化死在合璧宫。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新唐书》和《唐会要》是记录李弘被鸩最直接的史书,但这几本史书都编于五代及北宋,它们录入了许多唐人的观点。从中唐开始,当时的社会对武则天已经有了特殊的看法,人们是很难接受一个女人曾经篡夺政权当上皇帝这一事实,所以整个社会对武则天是抱着很深的成见,大家都在尽可能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女暴君。《新唐书》等书的记载有史料的来源,不会是凭空想像的,但必定会继承了唐人的观点并加入作者个人的好恶观念,因而并不能强有力地证明是武则天杀了李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比较实事求是,说:“《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又云:“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显然,李弘是被鸩杀的在唐代就有人说起了,但司马光认为这件事是有点说不明道不清。

通常认为李弘与母亲交恶是由于李弘替二位公主讲了几句公道话,这也说不通。当时武则天确是一怒之下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卫士,但她与李弘的结怨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李弘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影响武则天的当政和夺权,其时的武则天早就大权在握,号称“二圣”。更何况从时间说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此事发生在咸亨二年,距离李弘死的时间约有四年,凭了武则天的个性,真要杀人,无论如何不可能等上四年的。李弘早已痨病缠身,死亡是早晚的事,武则天与其要冒风险去把他杀死,还不如静静地等他撒手离开人间。如此,说李弘是被武则天鸩死的是不能成立的。

司马光说李弘之死“其事难明”,直到今天,人们仍无法取得一致的看法,看来这的确是个难解的千年之谜。

女皇武则天曾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子吗?自唐朝开始的史书上大多是这样认为的,这是真的吗?有人认为武则天并没有杀自己的儿子,而是另有原因,这可信吗?孝敬皇帝二十四岁就完成了他的人生路,留给了后人无法破解的谜团。

孝敬皇帝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子,武则天所生长子。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太子,数次受命监国。然而,年仅24岁的李弘却在上元二年(675年)跟随父母从幸洛璧宫时突然死去。李弘死后,谥孝敬皇帝,庙号义宗。李弘年纪轻轻,怎么会突然离世?

由于他与武则天的特殊关系,自唐以来人们一直疑窦丛生,把李弘之死与武则天连在了一起。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撰修的史书,如新旧《唐书》、《唐会要》等,均明言李弘是被其母亲武则天鸩杀的。一般人都相信这一观点,因为从武则天的一生来看,其滥杀无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旦母子关系破裂,残杀亲生儿子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采信这些史书观点者认为,李弘自小就得到良好教育,仁孝谦谨,对士大夫十分有礼貌,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得中外人心。高宗特别喜欢他,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办事能力。当高宗出幸东都时,下诏让他监国。当时关中发生饥荒,禁军中的一部分士兵在吃榆树皮,李弘见后,就悄悄地让家令寺送粮食给他们。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得病,遂让李弘“受诸司启事”,即接受批阅各个部门上奏的报告,实际上高宗想让李弘一点点接替自己的工作。高宗感到自己的身体不是很理想,一旦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太子要作好接位的准备。武则天见到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能力也越来越强,但问题是她自己渐渐迸发出要代李氏为皇的强烈欲望,李弘就成了妨碍她临朝称制的最大障碍,所以想了办法把李弘杀死。《旧唐书》卷116明确说:“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这种说法中唐时期很有市场,如李泌曾对唐肃宗说:“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后来的史书自然就全部采信了。

武则天要把李弘杀死的第二个原因是她与儿子之间矛盾重重,到了后来竟然是不可调和。义阳、宣城二公主因为与武则天发生了矛盾,被她关在掖庭内。两位公主是萧淑妃所生,武则天当然是不能相容的,两人被关到四十多岁还不让出嫁。李弘知道后对两位姐姐动了怜悯之心,奏请父母亲让她们下嫁。武则天大怒,马上将两位公主嫁给了当时在执勤的卫士。这件事使武则天对李弘产生了看法,从此李弘与武则天关系不和.并且失去了母亲的垂爱。李弘选妃也没有如自己的愿望,与母亲的武氏家族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李弘最初想选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位女孩子知书达理,人也长得极为端正漂亮,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李弘十分喜欢。不料这个女孩子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相中,明明知道李弘打算娶她,婚期也己定好,却粗暴地强奸了她,使李弘的婚事落空了。武氏家族对李弘如此污辱,这口气他无论如何是无法咽下的,对于他脸上露出的对武氏家族的仇恨,武则天绝不可能无动于衷。至于武则天到底是如何下手的,由于事情是秘密进行,史书记录十分简略,我们仅知是在酒中下了毒。李弘突然死去,“天下莫不痛之”。

李弘被他母亲武则天杀害,这个看上去不应该成为争论的问题近年来却被一些学者重新提了出来。他们在对《新唐书》、《全唐文》等书研究后,发现李弘有可能不是被杀害的。《新唐书》载有高宗的诏书说:“太子婴沈瘵,联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意思说太子李弘一直有“瘵”这种疾病,高宗本想待他病好了后传位给他。瘵就是结核病,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古代是很难治愈的,常常会致人于死地。李弘以太子身份监国时实际上已经得了这种病,由于他带病理政,以致太劳累了,加重了病菌的侵袭,最终病情恶化死在合璧宫。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新唐书》和《唐会要》是记录李弘被鸩最直接的史书,但这几本史书都编于五代及北宋,它们录入了许多唐人的观点。从中唐开始,当时的社会对武则天已经有了特殊的看法,人们是很难接受一个女人曾经篡夺政权当上皇帝这一事实,所以整个社会对武则天是抱着很深的成见,大家都在尽可能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女暴君。《新唐书》等书的记载有史料的来源,不会是凭空想像的,但必定会继承了唐人的观点并加入作者个人的好恶观念,因而并不能强有力地证明是武则天杀了李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比较实事求是,说:“《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又云:“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显然,李弘是被鸩杀的在唐代就有人说起了,但司马光认为这件事是有点说不明道不清。

通常认为李弘与母亲交恶是由于李弘替二位公主讲了几句公道话,这也说不通。当时武则天确是一怒之下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卫士,但她与李弘的结怨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李弘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影响武则天的当政和夺权,其时的武则天早就大权在握,号称“二圣”。更何况从时间说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此事发生在咸亨二年,距离李弘死的时间约有四年,凭了武则天的个性,真要杀人,无论如何不可能等上四年的。李弘早已痨病缠身,死亡是早晚的事,武则天与其要冒风险去把他杀死,还不如静静地等他撒手离开人间。如此,说李弘是被武则天鸩死的是不能成立的。

司马光说李弘之死“其事难明”,直到今天,人们仍无法取得一致的看法,看来这的确是个难解的千年之谜。


相关内容

  •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 唐朝皇帝列表 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 李世民(599年-6 ...

  • 唐朝皇后列表及简介
  • 唐高祖李渊--1.太穆窦皇后 唐高祖窦皇后(约569年-约613年),谥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据说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太穆皇后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 ...

  • 李宏是怎么死的 他真的是被亲妈武则天毒死的吗
  • 李宏时候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长子,在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其母亲是备受宠爱的武则天,李宏小的时候就被封为了代王,仅仅过了一年,就直接被封为皇太子.但遗憾的是,他去世的非常早,那么李宏是怎么死的呢?下面随AK娱乐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宏是怎么死的 李宏的结局 李宏此人性格非常的好,他 ...

  • 中国历代有多少个皇帝
  • 中国历代有多少个皇帝.总统 在我国,自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一九一二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一千一百三十二年.在这时间,到底有过多少个皇帝?<中国历代皇帝传略>的作者李文邦.周亚非向读者介绍以下几个数字: 封建王朝皇帝 ...

  • 唐德宗李适的简介 唐德宗之后的皇帝
  • 李适(kuò)是唐代宗李豫长子,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对唐朝边疆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 李适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唐朝最繁荣的时候.可以说,他有一个美好的少年时光.不幸地是,就在李适14岁的十一月,爆发了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紧接着唐玄宗逃到四川,李适不得不随之逃亡.就在 ...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是从自主性上来说,其他坐过皇帝宝座的小女皇也有,但现在一般的观点都把武则天作为唯一的女皇来看待,因为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的傀儡. 漫漫皇后路 出身贫寒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都城长安.他的父亲虽然在唐朝是贵族,但 ...

  •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说李世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 为什么说李世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李世民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第十一章 李恒昌 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题记 [作为修身治国齐天下的一代 明君,李世民为何在面对自己的儿女时,一个劲地挠头,拿不出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办法?唐初总共发生两次谋反事件,为何他的一儿一 ...

  •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
  • 中国历史名人排行榜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有言:"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惟有非常倜傥之人称焉."有的人生前显赫,死后默默无闻:有的人生前无名,死后流芳百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惟我中华,湍湍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兴亡多少事,情也悠悠,思也悠悠,不尽长江万古流.历史的天空群星灿 ...

  • 中华相国录(170)唐朝丞相柳奭
  • 柳奭(shì)(?-659年),字子邵,一字子燕,蒲州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唐朝宰相.外戚,北周左仆射柳庆曾孙,高宗首任妻子王皇后的舅父. 柳奭出身于河东柳氏,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他曾建议王皇后收养李忠为子,后因皇后失宠,请辞相位,罢为吏部尚书. 王皇后被废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