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式英语影评

印式英语影评

大概是在十多年前偶然参加了一个天南海北的商务饭局,席间有一位年近六十的台湾人。当时围桌共饮的有海内外各地人士,且都是三三两两,只这位台湾老板是孤家寡人。酒过三巡人便起了兴,渐渐少了彬彬有礼的客套,多了些酒桌文化的热情张扬,加之地域各异,便多少有了点争强好胜的念头。几个回合各有胜场,唯独在这位台湾老板面前讨不了好去。老板里面粗人多,情急之下各种南腔北调纷纷出笼,加上几位海外人士的鸟语助阵,场面煞是好看。

不料此台商浑然不吝,对广东人说着生猛的粤语,转头就用浙江土话和浙江人调侃,这边接几句顺溜京片儿,那厢就用英语和德语告诉两国的大胡子稍安勿躁一个一个来。语言闪切零死角,雅俗圆融无折痕。不多时众人便次第败下阵来,而此老悠然有待发之余劲。用现在的话说,那应该就是把一干商界油子秒杀的只剩渣了。

我对能人异士向来好奇,此君功力更令我心生敬仰,便有意攀谈。老人家大概心情不错,又看我年幼稚气,便和我聊了起来。本来相谈甚欢,只到我由衷赞其语言功力深厚之时,他却突然静了一下,然后微微叹了口气,说自己没什么语言天分,现在能到如此境界。只不过是以前出来做生意,因为语言不好,被人屡次轻视讥笑,心伤甚重,遂矢志必雪此恨。我说那您这可是恶因福果了,他摇摇头说别人可能这么看,不过对我这只是一块不想揭起的伤疤。你还小,不懂。

没过多久我就懂了,那时我来到了一个大家庭,领导是湖南人,手底下湖南人居多,其中另有两个南方某省人经常在众人面前用家乡话高谈阔论,搞的大家面面相觑甚是无趣。终于有一次领导爆发了,斥道咱们人南北加起来有7个省市,只有你俩不懂什么叫尊重。

我的领导不知道怎么用电影去表现人对这种尊重的需要,但是印式英语显然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

从客观角度来看,莎希的生活是足以令人满意的,有着体面的生活,美满的家庭,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标准的有闲有钱。她像是生活在一方尘世的净土,远离了现实的残酷,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卖卖甜点,甚至生活的繁琐都能成为她内心甜蜜的源泉。

如果她能下定决心做到那一点点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委曲求全。

可惜她不能,不是因为她自身有着多么好强的心性,而是作为一个有着健全心灵的正常人,她难以在他人嘲笑自己的时候坦然面对,尤其是这种嘲笑来自于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她努力尝试过去忽略这些小事带给她的不良感受,可是这些伤害终究还是在心里扎根,并随着亲人不以为意的负面灌溉而生出散乱而尖利的刺来,时不时的让她迷失和疼痛。她浑然不知自己怎么会置身如此境地,丈夫的漠然,女儿的轻蔑,似乎他们完全意识不到他们的言行正在怎样的销蚀和戕害着她善良单纯的心灵。他们对于自己给她带来的痛苦毫不在意,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断地要求和打击,告诉她你不行,你不需要,你这样就可以了,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她还有一颗渴望欣赏和尊重的心,并且这颗心还在驱动她为此而不断的努力着。

女主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因为舍不得孩子而掉泪,女儿带着不解和好笑的表情说难道所有的告别都应该落泪么?女主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擦去了自己的眼泪。女儿的思想已经和拥抱异性的丈夫的一样洋派,他们已经不屑去懂得古典的深沉情感,也不具备去欣赏古典的审美能力,而

古典却默默的以自伤的方式去包容他们快餐式的浅薄,并甘愿为之放弃基本的理解诉求。而对家庭的爱和珍惜混合了屡次打击下产生的自卑,也会让这个善良的女人无言以对。

恶劣的环境让这根刺不断生长,健康的环境也会让拔刺的念头化为切实的行动。她犹豫着报了英语的速成班,本意只是想不再因为语言问题的困境,没想到最终却走上了一条开阔美好的升华之路,实现了对人、爱还有家庭的完整认知,做出了心智合一的坚定选择,并且由此完成了对人生境界的顺利登攀。

在最后的致辞里,她依旧有些结巴,但是她的丈夫和儿都已经清楚的感受到了她的脱胎换骨,虽然她的笑容依然温柔含蓄,她的言行仍然友善得体,可是她最后按住丈夫的手后慢慢站起来时所散发出的勇气和对自己心声的表达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她成就了一个集对生活思虑之大成后更加动人的自己,她没有激烈的指摘和对抗,只是有感而发后嫣然一笑,却让曾经伤害过她的亲人由衷的开始了对自己深刻的反思。

重塑自身后的爱与宽容,如春风化雨,无可阻挡。

只有平等,才能看见。

这是我很喜欢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剧情、主题和表现。前不久我表达了对某神道影片及其观众的轻视,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疑问,说那你说说好的电影是什么。我想印式英语就很适合拿来当一个例子,虽然这部作品还远远达不到大师的水准,但是和依靠细节支撑,喜欢取奇用险的旁门左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印式英语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其结构上的严密和完整,看到其叙事的平衡,看到连续不断的戏点(专业的应该知道找出和编排戏点的难度,而这部剧戏点简直到处都是)是如何自然的积累直至最后的爆发,看到它怎么做到一段情节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段情节的开始,看到什么叫环环相扣却又清晰有序。看到它怎么通过事件去刻画人物而不是依靠台词的堆砌,同样又能看到台词是怎么样的恰到好处顺势点睛。看到它如何使你在故事中获得会心的感受和乐趣,而在需要释放和抒情的时候就到了气口,看到它如何在抒情时继续推进剧情(虽然这点做的并不是很有力),看到它如何不急不缓却又在着力点上的举重若轻,看到它所有的细节设置是如何若无其事的都起到了作用并且悄无声息的锦上添花,但是又绝对不会因为细节而引发感受的偏移、影响主线的突出。看到它如何实现了天衣无缝的表里互衬(对人渴望尊重的明线下涵盖着的对人生、女权、爱、友情、家庭、责任、理解还有一点小政治幽默等分暗线的含蓄表达)。看到它怎么从容的实现了女主心境变幻挣扎乃至回归的暗示。看到它如何不动声色的就实现了人性正负面的矛盾对抗,看到它如何把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深刻的轻视和刺伤不事夸张的放大并以此从容而有力的实现了从社会角度的切入。看到它怎么做到哀而不伤,喜而不烈的高超节制,看到它怎么给生活画了一副笔法简单却意蕴悠长的肖像。看到它怎么把好的东西拍的你一时看不出好来,就好像捧给你的不是炫目的玫瑰,而是玫瑰的香。

它绝不刺激你,只是触动你,在给你思考空间的同时也给你打下了坚实的思考基础。

好的东西,到底了,就是归真,如春风拂面,给你的不是炽烈,而是舒畅。是淡淡暖暖的触动你,让你感受到它的气息,却不会说,它就是这个样子。

就上所说举几个例子(上面说过的女主临别落泪那一场就不说了,这一场戏其实在叙事上的意义是不大的,它的作用就是形成女主和其反抗体的象征性对比)。

比如教师失恋的一场戏,让女主有机会表达了人和人之间平等对待从而互相理解的看法(我们看他不正常,但是他看我们也不正常,可是我们对于痛苦的感受是正常的)。而这场戏又和后面非洲哥们儿的坦诚自述有着一定的启下作用。

再看法国佬自制点心相送的戏,女主反应激烈的回应后掉头就走,被法国佬叫回,指其走反了方向。这场戏如果只是为了让女主接受法国佬的点心和好意,则完全可以换种方式去做,甚至在叙事上看来也是不必要的。那么不难看出这场戏的意义所在,就在于凸显了女主当时的心境其实还未平和(还在上升的过程中挣扎),而走向家庭的道路却又和实际方向是反的(暗示其对家庭的选择其实是放弃了当时自己的选择,是违背个人意志的,这一点又和其挣扎的状态相呼应),通过这个掉头,打断了女主的激烈,使得她恢复了平静,同时也引导她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既回归了家庭,也走对了自己的方向)。

还有女主在上课的路途上有多次的镜头表现,但是中途有一次,女主在纱丽外套了一件西装,这种暗示手法是很明显的,看看女主当时的心情环境背景不难分析,就不多说了(后来女主又依然穿着民族服装)。

巴基斯坦哥们儿对中国女学员的猛烈追求及其细节,很有意思(还有这哥们儿就英语发表的对美国的简短吐槽)。

过海关时大概是一美籍工作人员问她不懂英语干嘛还要到美国来,而另一印度籍员工则一句话解围(很生活化的一出对话,但是又侧面应和了人与人应相互理解的主题)。

单词may的应用,从课堂到下课后的那场戏(细节是怎样对主题和人物内心变化起推动作用的)。

从头到尾的主线线索:语言,和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的主题的暗面应和(语言其实是一种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学员班的学生和女主家庭最后的统一都是因为语言而实现的,而人们应该努力去寻找和搭建这座桥梁,而不是不顾对方、自说自话)。

最后忍不住习惯性的说几句似乎不关乎电影的问题。

这些年来,韩国和印度的电影质量实现了怎样的飞跃,相信至少关心亚洲电影的人都有所了解。如果说西方始终是高举战略性的普世价值旗帜,那么印度现在已经在社会意义路线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韩国的片子工于叙事、煽情和猎奇的混合,还真谈不上多大气度)。从爱的死后报告、三个傻瓜、我的神啊到现在这部印式英语,可以看出其对社会性问题表达的日益精进。而反观国产电影,我们的电影人可以说基本已经丧失了切入社会的能力和奉献社会的热忱(2012年也就搜索在这方面努了一把力),抛开那些拍低俗恐怖片喜剧片的逐利现象,剩下的大多数还在热衷于宏大叙事、深重意义,而小部分则是一个劲儿的想要去表达自我,夹带私货。总之是都想给观众上政治课。说实话,三个傻瓜这种电影不能拍么?印式英语这种不能拍么?我想应该不是,而是国内的电影人压根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积累,也严重缺乏从社会现象中看到重大问题的眼光,更没有几个人具备将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说难听点就是志大才疏,想名利双收,却不肯真下苦功。不是没有那个技术,而是压根就不具备那种格局和眼界,狭隘的心胸导致了满屏幕的螺

蛳壳里做道场,所以电影院里基本就是恐怖片装神弄鬼、恶搞片装疯卖傻、文艺片装模作样,古装片装腔作势。根本看不见虎啸龙吟、万马奔腾的开阔气象,甚至多数连基本功都不过关,影片里的漏洞比刷碗的钢丝球还多。动不动还把责任推给广电,用广电来给自己开免责声明,连点道义承担都没有,这真是很让人看不上的行为。一个个天最大你老二的,什么时候你们也拍出一部类似三个傻瓜、印式英语这样的电影,看看广电会不会对你严防死守?

只怕你们这些满脑子想输出价值观的政治哲人王电影人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只会拿广电来垫背。

想想真枉观众给你们捧这么多场,广电保护了你们这么多年。

印式英语影评

大概是在十多年前偶然参加了一个天南海北的商务饭局,席间有一位年近六十的台湾人。当时围桌共饮的有海内外各地人士,且都是三三两两,只这位台湾老板是孤家寡人。酒过三巡人便起了兴,渐渐少了彬彬有礼的客套,多了些酒桌文化的热情张扬,加之地域各异,便多少有了点争强好胜的念头。几个回合各有胜场,唯独在这位台湾老板面前讨不了好去。老板里面粗人多,情急之下各种南腔北调纷纷出笼,加上几位海外人士的鸟语助阵,场面煞是好看。

不料此台商浑然不吝,对广东人说着生猛的粤语,转头就用浙江土话和浙江人调侃,这边接几句顺溜京片儿,那厢就用英语和德语告诉两国的大胡子稍安勿躁一个一个来。语言闪切零死角,雅俗圆融无折痕。不多时众人便次第败下阵来,而此老悠然有待发之余劲。用现在的话说,那应该就是把一干商界油子秒杀的只剩渣了。

我对能人异士向来好奇,此君功力更令我心生敬仰,便有意攀谈。老人家大概心情不错,又看我年幼稚气,便和我聊了起来。本来相谈甚欢,只到我由衷赞其语言功力深厚之时,他却突然静了一下,然后微微叹了口气,说自己没什么语言天分,现在能到如此境界。只不过是以前出来做生意,因为语言不好,被人屡次轻视讥笑,心伤甚重,遂矢志必雪此恨。我说那您这可是恶因福果了,他摇摇头说别人可能这么看,不过对我这只是一块不想揭起的伤疤。你还小,不懂。

没过多久我就懂了,那时我来到了一个大家庭,领导是湖南人,手底下湖南人居多,其中另有两个南方某省人经常在众人面前用家乡话高谈阔论,搞的大家面面相觑甚是无趣。终于有一次领导爆发了,斥道咱们人南北加起来有7个省市,只有你俩不懂什么叫尊重。

我的领导不知道怎么用电影去表现人对这种尊重的需要,但是印式英语显然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

从客观角度来看,莎希的生活是足以令人满意的,有着体面的生活,美满的家庭,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标准的有闲有钱。她像是生活在一方尘世的净土,远离了现实的残酷,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卖卖甜点,甚至生活的繁琐都能成为她内心甜蜜的源泉。

如果她能下定决心做到那一点点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委曲求全。

可惜她不能,不是因为她自身有着多么好强的心性,而是作为一个有着健全心灵的正常人,她难以在他人嘲笑自己的时候坦然面对,尤其是这种嘲笑来自于自己最为亲近的人。她努力尝试过去忽略这些小事带给她的不良感受,可是这些伤害终究还是在心里扎根,并随着亲人不以为意的负面灌溉而生出散乱而尖利的刺来,时不时的让她迷失和疼痛。她浑然不知自己怎么会置身如此境地,丈夫的漠然,女儿的轻蔑,似乎他们完全意识不到他们的言行正在怎样的销蚀和戕害着她善良单纯的心灵。他们对于自己给她带来的痛苦毫不在意,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断地要求和打击,告诉她你不行,你不需要,你这样就可以了,他们似乎都忘记了她还有一颗渴望欣赏和尊重的心,并且这颗心还在驱动她为此而不断的努力着。

女主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因为舍不得孩子而掉泪,女儿带着不解和好笑的表情说难道所有的告别都应该落泪么?女主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的擦去了自己的眼泪。女儿的思想已经和拥抱异性的丈夫的一样洋派,他们已经不屑去懂得古典的深沉情感,也不具备去欣赏古典的审美能力,而

古典却默默的以自伤的方式去包容他们快餐式的浅薄,并甘愿为之放弃基本的理解诉求。而对家庭的爱和珍惜混合了屡次打击下产生的自卑,也会让这个善良的女人无言以对。

恶劣的环境让这根刺不断生长,健康的环境也会让拔刺的念头化为切实的行动。她犹豫着报了英语的速成班,本意只是想不再因为语言问题的困境,没想到最终却走上了一条开阔美好的升华之路,实现了对人、爱还有家庭的完整认知,做出了心智合一的坚定选择,并且由此完成了对人生境界的顺利登攀。

在最后的致辞里,她依旧有些结巴,但是她的丈夫和儿都已经清楚的感受到了她的脱胎换骨,虽然她的笑容依然温柔含蓄,她的言行仍然友善得体,可是她最后按住丈夫的手后慢慢站起来时所散发出的勇气和对自己心声的表达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她成就了一个集对生活思虑之大成后更加动人的自己,她没有激烈的指摘和对抗,只是有感而发后嫣然一笑,却让曾经伤害过她的亲人由衷的开始了对自己深刻的反思。

重塑自身后的爱与宽容,如春风化雨,无可阻挡。

只有平等,才能看见。

这是我很喜欢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剧情、主题和表现。前不久我表达了对某神道影片及其观众的轻视,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疑问,说那你说说好的电影是什么。我想印式英语就很适合拿来当一个例子,虽然这部作品还远远达不到大师的水准,但是和依靠细节支撑,喜欢取奇用险的旁门左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印式英语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其结构上的严密和完整,看到其叙事的平衡,看到连续不断的戏点(专业的应该知道找出和编排戏点的难度,而这部剧戏点简直到处都是)是如何自然的积累直至最后的爆发,看到它怎么做到一段情节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段情节的开始,看到什么叫环环相扣却又清晰有序。看到它怎么通过事件去刻画人物而不是依靠台词的堆砌,同样又能看到台词是怎么样的恰到好处顺势点睛。看到它如何使你在故事中获得会心的感受和乐趣,而在需要释放和抒情的时候就到了气口,看到它如何在抒情时继续推进剧情(虽然这点做的并不是很有力),看到它如何不急不缓却又在着力点上的举重若轻,看到它所有的细节设置是如何若无其事的都起到了作用并且悄无声息的锦上添花,但是又绝对不会因为细节而引发感受的偏移、影响主线的突出。看到它如何实现了天衣无缝的表里互衬(对人渴望尊重的明线下涵盖着的对人生、女权、爱、友情、家庭、责任、理解还有一点小政治幽默等分暗线的含蓄表达)。看到它怎么从容的实现了女主心境变幻挣扎乃至回归的暗示。看到它如何不动声色的就实现了人性正负面的矛盾对抗,看到它如何把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深刻的轻视和刺伤不事夸张的放大并以此从容而有力的实现了从社会角度的切入。看到它怎么做到哀而不伤,喜而不烈的高超节制,看到它怎么给生活画了一副笔法简单却意蕴悠长的肖像。看到它怎么把好的东西拍的你一时看不出好来,就好像捧给你的不是炫目的玫瑰,而是玫瑰的香。

它绝不刺激你,只是触动你,在给你思考空间的同时也给你打下了坚实的思考基础。

好的东西,到底了,就是归真,如春风拂面,给你的不是炽烈,而是舒畅。是淡淡暖暖的触动你,让你感受到它的气息,却不会说,它就是这个样子。

就上所说举几个例子(上面说过的女主临别落泪那一场就不说了,这一场戏其实在叙事上的意义是不大的,它的作用就是形成女主和其反抗体的象征性对比)。

比如教师失恋的一场戏,让女主有机会表达了人和人之间平等对待从而互相理解的看法(我们看他不正常,但是他看我们也不正常,可是我们对于痛苦的感受是正常的)。而这场戏又和后面非洲哥们儿的坦诚自述有着一定的启下作用。

再看法国佬自制点心相送的戏,女主反应激烈的回应后掉头就走,被法国佬叫回,指其走反了方向。这场戏如果只是为了让女主接受法国佬的点心和好意,则完全可以换种方式去做,甚至在叙事上看来也是不必要的。那么不难看出这场戏的意义所在,就在于凸显了女主当时的心境其实还未平和(还在上升的过程中挣扎),而走向家庭的道路却又和实际方向是反的(暗示其对家庭的选择其实是放弃了当时自己的选择,是违背个人意志的,这一点又和其挣扎的状态相呼应),通过这个掉头,打断了女主的激烈,使得她恢复了平静,同时也引导她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既回归了家庭,也走对了自己的方向)。

还有女主在上课的路途上有多次的镜头表现,但是中途有一次,女主在纱丽外套了一件西装,这种暗示手法是很明显的,看看女主当时的心情环境背景不难分析,就不多说了(后来女主又依然穿着民族服装)。

巴基斯坦哥们儿对中国女学员的猛烈追求及其细节,很有意思(还有这哥们儿就英语发表的对美国的简短吐槽)。

过海关时大概是一美籍工作人员问她不懂英语干嘛还要到美国来,而另一印度籍员工则一句话解围(很生活化的一出对话,但是又侧面应和了人与人应相互理解的主题)。

单词may的应用,从课堂到下课后的那场戏(细节是怎样对主题和人物内心变化起推动作用的)。

从头到尾的主线线索:语言,和人与人之间应平等相待的主题的暗面应和(语言其实是一种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学员班的学生和女主家庭最后的统一都是因为语言而实现的,而人们应该努力去寻找和搭建这座桥梁,而不是不顾对方、自说自话)。

最后忍不住习惯性的说几句似乎不关乎电影的问题。

这些年来,韩国和印度的电影质量实现了怎样的飞跃,相信至少关心亚洲电影的人都有所了解。如果说西方始终是高举战略性的普世价值旗帜,那么印度现在已经在社会意义路线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韩国的片子工于叙事、煽情和猎奇的混合,还真谈不上多大气度)。从爱的死后报告、三个傻瓜、我的神啊到现在这部印式英语,可以看出其对社会性问题表达的日益精进。而反观国产电影,我们的电影人可以说基本已经丧失了切入社会的能力和奉献社会的热忱(2012年也就搜索在这方面努了一把力),抛开那些拍低俗恐怖片喜剧片的逐利现象,剩下的大多数还在热衷于宏大叙事、深重意义,而小部分则是一个劲儿的想要去表达自我,夹带私货。总之是都想给观众上政治课。说实话,三个傻瓜这种电影不能拍么?印式英语这种不能拍么?我想应该不是,而是国内的电影人压根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积累,也严重缺乏从社会现象中看到重大问题的眼光,更没有几个人具备将其表现出来的能力。说难听点就是志大才疏,想名利双收,却不肯真下苦功。不是没有那个技术,而是压根就不具备那种格局和眼界,狭隘的心胸导致了满屏幕的螺

蛳壳里做道场,所以电影院里基本就是恐怖片装神弄鬼、恶搞片装疯卖傻、文艺片装模作样,古装片装腔作势。根本看不见虎啸龙吟、万马奔腾的开阔气象,甚至多数连基本功都不过关,影片里的漏洞比刷碗的钢丝球还多。动不动还把责任推给广电,用广电来给自己开免责声明,连点道义承担都没有,这真是很让人看不上的行为。一个个天最大你老二的,什么时候你们也拍出一部类似三个傻瓜、印式英语这样的电影,看看广电会不会对你严防死守?

只怕你们这些满脑子想输出价值观的政治哲人王电影人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只会拿广电来垫背。

想想真枉观众给你们捧这么多场,广电保护了你们这么多年。


相关内容

  • [中国合伙人]电影影评
  •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评报告 青春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出现让整个空洞的夏天夹杂着更多的智慧和领悟.电影中描述了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3个年轻人的创业史和中国本土化的机遇.当奇迹发生在别人身上时,这仅仅是个故事,我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启发?当奇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这就 ...

  • 疯狂外星人影评影评
  • <超能陆战队>影评 周五那天,我看了同学们好评的<超能陆战队>看完后我颇受感染. 这部电影以3D动画的形式出演,里面主人公"宏"是一位刚到青春期的14岁小男孩,他是一位科学狂爱者,聪明伶俐,会发明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机器人,这部电影就是围绕着主人公宏以及他后 ...

  • 英语写作影评作业格式.doc
  • The Princess Diaries 2: Royal Engagement 2004 - G - 113 Mins. Director: _____________________ Producer: _____________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_____ ...

  • 哈姆雷特影评 英语
  • Reaction of Hamlet when I first watch "Hamlet",I am shocked by the words, especially the character's monologues.It is not only the inner wor ...

  • 喜福会英语影评
  • A review on The Joy Luck Club This movie is The Joy Luck Club. The movie tells about the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immigrant mothers and their America ...

  • 2015艺考题目
  •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艺考考题 初试: 一.文艺常识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不低于500字. 1:评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 <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的异同. 3:评析<雷雨>繁漪的人物形象. 4. 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说改编成 ...

  • 律政俏佳人英语影评
  • Legally Blonde This is a movie about beautiful Elle Woods who has blond hair get dumped by her boyfriend as she is not serious enough to get married w ...

  • [中国合伙人]影评
  •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个好友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 中国合伙人(2张)20世纪80年代,三个怀有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在高等学府燕京大学的校园内相遇,从此展开了他们长达三十年的友谊和梦想征途.出生于留学世家的孟晓骏 ...

  • [人工智能]英语影评
  • 看着昏暗的光影中David和她的妈妈安然睡去,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或许我们更该从伦理与道德的角度去欣赏这部电影,而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因为我觉得里面的很多技术是实现不了的,至少我们现有的知识远远不够.不过仍然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必然,或者说已经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它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挑战已经不容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