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文化-理论资料收集

第一章企业文化导论

1.企业文化定义:是

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

2.企业文化的特征:

精神性特征;习惯性特征;稳定性特征;同化性特征;可塑性特征。

3.企业文化的内容:

指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为: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有机整体的核心。

4.企业文化形成及其

发展的动因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企业文化形成及发

展的影响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包含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关系;企业所隶属的行业和所生产品。

6.企业文化形成及发

展的具体方式:磨合方式和取舍原则。

7.企业文化的作用:

是管理、经营、竞争、扩张四个方面的作用。企业文化除了这四种基本作用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作用,如具有企业公关作用。

8.企业文化研究的方

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统一的方法,主要表现为调查与统计、对比与借鉴、抽象与塑造、案例研究等方法。其中,案例研究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来说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论往往是一系列关于经典案例研究的直接结果。

9.标志企业文化兴起

的四部著作:《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企业文化》、《寻求优势》。

10.7S管理框架:战

略、结构、制度、人员、技巧、作风和最高目标。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为硬管理要素,人员、技巧、作风和最高目标为软管理要素。

11.Z理论:Z理论的

中心思想就是要找到协调每一个人的努力以便产生最高劳动效率的途径。这一途径包括:增加信任;增加微妙性;增加亲密性。Z型模式就是能够增加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的企业管理模式,如IBM公司就是Z型模式的企业。

12.企业文化的五个要

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

13.文化网络的三个特

征:艺术加工性;歧义性;口头性。文化网络是企业内部消息传播的隐蔽的非正式渠道。

14.知识经济对企业文

化兴起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推动了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和经营;知识经济衍生了大量需要进行文化管理的行业;知识经济造就了大量需要进行文化管理的员工;知识经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消费需求;知识经济导致了无孔不入的文化经营环境。

第二章 企业文化内容

1.企业行为文化的具

体要素:企业行为文化是通过全体员工的企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具体要素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其中企业行为文化的显性要素,集中表现为企业交往礼仪,企业交往礼仪的内容是:行为礼仪规范、语言礼仪规范和仪表礼仪规范。

2.企业行为文化的显

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关系。显性要素是企业行为文化两个要素中的中心要素。在优质的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总是处于统一状态,在劣质的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总是处于矛盾状态。

3.企业物质文化的具

体要素:企业物质文化就是以企业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其具体要素为基础要素、产品要素和环境要素。基础要素是中心要素,分别由五个子要素构成: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以及企业吉祥物。产品要素分别由产品本身、产品包装和服务三个子要素构成。环境要素的子要素包括:整体环境、局部环境和工作用品。

4.企业精神文化的具

体要素:核心要素、引导要素、制约要素、习惯要素。核心要素在企业精神文化诸要素中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其子要素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引导要素的子要素为:典范榜样、英雄人物、故事传奇和历史传统。制约要素包含企业规范、企业制度、企业伦理三个子要素。习惯要素的子要素为企业习俗和企业信念。

5.企业精神文化诸具

体要素的关系:以核心要素和习惯要素为中心、以引导要素和制约要素为辅助的相互关系。

6.企业文化基本要素

之间的关系: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统一于企业价值观,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以精神文化为中心,并最终统一于企业价值观,以企业价值观为最终中心。

第三章 企业文化评价

1.企业文化性质相对

性的表现:相对于条件的相对性;相对于时间的相对性;相对于地点的相对性。

2.判断企业文化优劣

的两重标准: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1) 形式标准。形

式标准是优质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形式标准有:认同性、系统性、统一性、惟一性、稳定性、开放性。

(2) 内容标准。内

容标准是企业文化的充分条件。内容标准有效率性、道德性、公益性、创新性。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四个内容标准,综合概括为人性化标准。

3.企业以人为本的两

种对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以股东、员工和顾客为本。

4.企业以人为本的完

整含义: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手段。以人为目的,就是在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活动中,都必须把人看成是最终目的。以人为手段,就是在坚持以人为目的的基础上,也将人看成是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手段。

5.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应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

6.企业在实现以人为

本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坚持辩证的优化观:坚持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的统一,以人为目的构成了这一辩证关系的基础;坚持经济发展和伦理建设的统一,伦理建设构成了这一辩证关系的基础;坚持共性原则和个性原则的统一。

第四章 企业文化管理

1.企业管理理论的三

个发展阶段:

(1) 古典管理理

论。最初的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经典代表。

(2) 行为科学管理

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人性理论、激励理论和群体理论。其中人性理论包含了“社会人”假说的理论、“X—Y理论”和“超Y理论”。激励理论包含了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群体理论则包括四要素及八要素论、群体行为论、敏感性训练理论和群体动力论。

(3) 管理丛林时

代。西蒙所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是最能代表管理丛林时代的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包含:管理决策论;决策过程论;决策准则论,即满意准则和相关准则;技术决策论。

2.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诞生的逻辑必然性: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或者说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古典管理理论是最初的肯定阶段,重视对物的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否定阶段,以关于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丛林阶段的管理理论是对行为管理理论这一“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并重新以科学理论为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管理正是在管理丛林阶段管理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管理方式。

3.企业文化管理的限

制:企业文化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但不是企业管理的惟一形式。企业在推行文化管理时,必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用科学管理对其加以限制。

4.企业文化管理的定

义: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员工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企业文化管理的要义在于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企业文化管理包含三层含

义: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形成共同的优质企业价值观系统;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5.实现企业文化管理

的关键: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

6.企业文化管理方

式: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贯彻企业价值观系统。

7.提炼企业价值观系

统的基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关系;企业隶属的行业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

8.提炼企业价值观系

统的程序:确立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基础;企业状况、原有企业文化和员工意向的调查;实际的提炼过程;评估与修改工作。

9.贯彻企业价值观系

统的三种方式以及关系:以内在的方式,具体包含以引导的方式、激励的方式、关怀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即以目标牵引价值观、以英雄激发价值观、以表率带动价值观、以激励倡导价值导、以关怀培育价值观、以教育塑造价值观;以外在的方式,即用制度与规范的约束保证价值观;以氛围的方式,用氛围营造价值观。 以上三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第五章 企业文化经营

1.企业文化经营的定

义: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企业文化经营属于企业当代经营方式之一,超越了传统经营。科特勒提出销售观念发展的五个阶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科特勒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

2.企业文化经营的重

要基础: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3.企业文化经营应首

先使企业文化对接顾客文化需求的理由:

(1) 从文化管理和

文化经营的关系看,企业文化经营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

(2) 从实用需求和

文化需求的关系看,目标市场顾客的需要主要包含了实用需要和文化需求,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

(3) 从传统经营和

当代经营的关系看,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商品,使顾客将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精神文化需要。

4.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的主要内容:企业面对的特定文化群体的顾客;特定文化群体顾客的具体文化需求。

5.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的基本原则:以顾客为中心;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6.产品的文化经营:

产品本身的文化经营,产品本身必须符合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必须符合顾客的文化需求;产品包装的文化经营,必须(同上);服务的文化经营,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并将服务与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

需求结合起来。服务的文化经营,在当代经营中往往成为促进产品销售的核心因素。

7.品牌的定义:品牌

是企业名称、标志、吉祥物、主导产品等外显要素和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内在要素的有机整合。外显要素是内在要素的表现形式,内在要素是外显要素的核心和灵魂。

8.对品牌进行文化定

位: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1) 内容定位,包

括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自身特征、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

(2) 形式定位,从

企业的名称和标志来看,要遵循可识别要求、抽象性要求;从企业的吉祥物来看,应遵循形象化要求和亲和性要求。

9.通过品牌实现营销

的具体途径:通过品牌来实现更好的销售;通过品牌来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通过品牌增加产品的含金量。

10.广告媒体的文化选

择:立足于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立足于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

11.广告内容的设计要

求:广告内容设计应体现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尤其要体现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价值观;应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应遵循共性原则,即广告内容必须精练、明确,有个性。

12.广告形式的设计要

求:体现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特别是要体现产品特征,并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应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应遵循共性原则,即广告形式设计必须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

13.广告营销的当代意

义:经营方式的转变突出了广告推广的地位;经营区域的变化突出了广告推广的地位。

第六章 企业文化竞争

1.企业(文化)竞争:

指参与竞争的各方企业,通过扩大自己在市场中(凭借文化)力量对比的优势战胜对手的一种方式。企业竞争必须是参与各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即是相互关联,并存在利害关系的企业。

2.企业竞争的道德含

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本质上是调节资源的有效手段,因而是合乎道德的经济行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必要途径,市场竞争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途径。

3.企业文化竞争与企

业文化管理及企业文化经营的关系:

(1)企业管理文化和

经营文化大致包含了企业竞争文化,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2)企业管理文化和

经营文化与企业竞争文化仍然存在着差异之处。其一,无论是企业管理文化还是企业经营文化,除了能够增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其二,从企业竞争文化来看,企业文化竞争虽然大致包含在企业管理文化和企业经营文化之

中,但是,一旦作为一种单独的企业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时,就要深入企业文化竞争的本质,考察企业如何更好地增强文化竞争力、更有效地进行文化竞争。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具有整体性特征;企业文化竞争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灵魂。

6.企业文化竞争的限

制(正确对待企业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不能代替其他方式的企业竞争。 不能无限夸大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也具有某种限制。表现在:不能忽视依靠资本实力的竞争;不能忽视依靠科学技术的竞争;不能忽视其他任何方式的竞争。

7.企业培育具有竞争

力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伦理精神、个性特色和恒久动力。其中,培养企业文化的伦理精神,主要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培养企业的个性特色,主要培养企业的个性意识。企业文化的恒久动力来自企业的变革意识,培养企业文化的恒久动力,主要是培养企业的变革意识。

8.如何全面培养企业

文化的责任意识?

正确理解企业的责任意

识,必须立足一个基础、坚持两种责任。即立足于企业基本价值观,以企业基本价值观作为企业责任意识的基础。坚持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责任,坚持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

从企业责任意识

的责任对象出发,企业主要应该培养四个方面的责任意识:面对社会大众的责任;面对股东的责任;面对员工的责任;面对顾客的责任。

从企业责任意识

的表现层次出发,企业主要应该培养三个层次的责任意识:最低层次的责任意识;较高层次的责任意识;最高层次的责任意识。

9.企业责任意识提高

企业竞争力。从长期出发,责任意识更强的企业虽然因责任意识“付出”更多,但是,它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企业竞争在强下的舆论监督下,其企业力必须依赖企业的责任意识。

10.企业责任意识培育

出著名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往往被看成是企业竞争力的风向标。任何一个著名的品牌,支撑它的最后根基都是伦理精神。

11.如何培养企业文化

的个性意识?

企业的个性意识是企业

文化具有个性特色的基础。

(1) 自觉提炼个性

意识。企业必须坚持个性特色的客观基础,主动自觉地提炼个性意识。

(2) 融入企业伦理

精神。企业文化的个性意识必须融入伦理精神,与企业的责任意识结合起来。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必须融入企业伦理精神,与企业责任意识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12.如何培养企业文化

的变革意识?

(1)明确变革的

必然性。要充分认识到变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2)坚持变革的

科学性。企业文化的稳定与变革属于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优质的企业文化既不能没有变革,也不能没有稳定。其次,优质的企业文化总是变革和稳定相互交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变革,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质企业文化的变革总是基于继承的变革,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变革也总是基于继承的变革。

13.企业内部团队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内容:加强每一个员工工作态度的文化建设;加强所有员工协作精神的文化建设;加强整个企业效率意识的文化建设。

14.企业内部团队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目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更强的团队性、和谐性;表现出更强的效率性。

15.企业内部团队文化

竞争力的建设方式:树立和贯彻崇高目标;树立和贯彻务实精神;崇高目标和务实精神的统一。

16.企业外部形象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形象,就是企业在社会大众,尤其是顾客心中的综合性的品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文化竞争力建设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也是CIS系统的三个子系统。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即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核心部分,也是导入了CIS系统的原动力,行为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系统的动态表现,而视觉识别系统则是理念识别系统的静态表现。

17.企业外部形象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两个目标:一个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具有知名度;另一个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具有美誉度。

18.企业外部形象文化

竞争力的建设方式:

(1)提高企业知名度

的途径:包含广告宣传;新闻报道;公共关系活动;促销活动;公益活动。

(2)提高企业美誉度

的途径: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管理;在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同时,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经营。

19.企业创新文化竞争

力的建设目标:企业创新就是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不断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打破静态均衡状态,引起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全新组合。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引进新的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的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20.企业创新文化竞争

力的建设方式:确立创新意识;确立学习意识;确立宽容意识。

第七章 企业文化扩张

1.企业扩张的定义:

是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或连锁经营,实现跳跃式的发展。企业发展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自我积累的方式,一种是企业扩张的方式。资本扩张构成了企业扩张的本质内容。

2.企业文化扩张:是

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扩张的手段,运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扩张。

3.企业文化扩张是当

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

(1)资本配置的全球

背景。当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其中包含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是资源配置活动。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

(2)脱颖而出的企业

扩张。当代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的经济活动,直接导致了通过资本扩张实现企业扩张的企业发展方式。具体说来,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配置,从而导致了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一方面,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使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重组,使证券市场上的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另一方面,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使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合资、合作、并购、连锁经营等形式进行资本重组,使要素市场上的资本流向优质企业,从而使优质企业可能通过要素市场实现资本扩张,并且进一步实现企业扩张。由此出发,企业扩张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4.企业文化是企业扩

张的文化保证:

(1)不可避免的文化

冲突。企业扩张,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结果都会使不同的企业重新组合在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使重新组合在一起的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冲突。

(2)企业文化的解决

途径。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归根到底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才能解决。企业文化属于深入到企业员工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企业在重组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加以解决。只有通过不同企业文化自身的磨合与协调来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重组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因此,企业的文化扩张是企业扩张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是企业扩张取得成功的文化保证。

5.建设强势企业文化

基础的内容:

(1)建设优质文化。

建设优质文化是建设强势企业文化基础的第一步。必须立足于优质企业文化的标准,采用正确的优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式。其中,采用正确的优质企业文化方式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形成优质企业管理文化,以作为优质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在企业文化经营过程中形成优质的企业经营文化,以作为优质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二。

(2)创建优质企业。

创建优质企业,必须立足于优质企业的应有职责,采用正确的创建途径。创造优质企业的正确途径,就是有效地将优质的企业文化真正贯彻到全体或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心中。

(3)推广企业形象。

推广企业形象,即包含正面推广企业形象,也包含竞争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强势特征的最为主要的展示途径,并不是正面推广企业形象,而是与其他企业的实际竞争。

6.强势企业文化的提

升建设内容:

(1)高度自律的领袖

意识。

(2)百折不挠的扩张

精神。

(3)海纳百川的开放

胸襟。

7.企业文化扩张的三

种方式: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

8.互补式企业文化扩

张:以扩张企业文化略占主导地位的扩张企业文化和被扩张企业文化之间的平等融合。这是一种弱势企业文化扩张。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互补式企业扩张。互补式企业扩张,就是以扩张企业略占主导地位的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

9.互补式企业文化扩

张的形式:互补特征决定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平等融合”的形式。其中,扩张企业文化具有微弱的优势地位;被扩张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的平等地位。

10.改造性企业文化扩

张的主要表现:扩张企业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改造被扩张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之从整体上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一致。这种企业文化的扩张形式带有明显的“兼并”形式,因此,这是一种强势企业文化扩张。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改造性企业扩张,采用收购兼并。

11.改造性企业文化扩

张的形式:兼并。但并不排斥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也属于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优质企业文化的改造有两种情况:一是将被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改造成类似于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最终达到了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二是仅仅改造被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使其与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保留被扩张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最终达到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于劣质企业文化的改造则是彻底的改造,分两个层次:一是输入和贯彻扩张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二是形成体现扩张企业价值观体系的企业文化氛围。

12.一体化企业文化扩

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十分明显,扩张企业文化纯粹利用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扩张,通过自己的文化与其他企业的资本联合,建构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高度一致的新兴企业。这是一种超强的企业文化扩张,其基础在于一体化的企业扩

张。一体化企业扩张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体化”。一般来说,扩张企业属于典型的优质企业。

13.一体化企业文化扩

张的形式:复制。一体化企业扩张的“一体化”特征,决定了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复制”形式。正确理解“复制”所考虑的两个方面:一是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必须高度一致,复制意味着整个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复制,和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全面复制;二是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不能机械一致。新办企业在坚持“复制”的基本原则下,应适当考虑新办企业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适当采纳新办企业所在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某些因素。实践证明,一体化的企业文化扩张形式,是当代企业非常有效的扩张模式。

第八章 企业文化融合

1.民族文化的定义:

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民族群体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民族行为文化、民族物质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三个子文化。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价值观系统。

2.民族文化界定的原

则:绝对性原则;相对性原则。

3.民族文化与企业文

化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民族文化是企业

文化的共同性基础。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共同性基础,因而对企业文化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

(2)企业文化具有超

越民族文化共同性的特殊内容。

4.中西文化的互补特

征:伦理性特征与科学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是以孝和忠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科学精神始终是古代希腊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整体性特征与个体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特征,是中国民族文化提倡孝与忠的自然结果,西方民族文化的个体特征与古希腊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模糊性特征和清晰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的模糊性特征与伦理性特征密切相关。西方民族文化的清晰性特征,直接导源于西方民族文化的科学性特征。

5.中西企业文化的互

补融合:

(1)人治精神与法治

精神的互补融合。

1)中国企业文化中的人治精神是中国民族文化伦理性特征的直接结果。中国企业治理的人治精神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其一,企业治理中尤其得视人情关系;二是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和主观情感常常超越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导致整个管理具有主观随意的特点。

2)西方企业文化中的

法治精神是西方民族文化科学性特征的直接结果,其表现是:企业治理尤其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的严肃性和不可动摇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其二,管理者只能依据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进行

有章可循的管理,整个管理具有客观教条的特点。

3)人治精神和法治精

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补充。做到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互补融合:将法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将人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以法治精神为基础的升华精神。

(2)团队意识与个体

意识的互补融合。

1)中国企业文化的团

队意识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个体服从整体,二是集体主义的管理倾向。

2)西方民族文化的个

体性要求,个体的价值与地位高于整体的价值与地位。其个体意识表现为:一是整体服务个体;二是个体主义的管理倾向。

3)团体意识与个体意

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补充。企业中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相互补充的性质说明,优质的企业文化必须将个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有机融合起来。具体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以团体意识为主,当企业作为整体,团体与个体员工发生矛盾时,应该以整体的利益为主,使个体意识让位于团体意识。其次,在以团体意识为主的前提下,应该将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二者能够相互补充,相互统一,。

(3)情景管理与科学

管理的互补融合。

1)中国企业文化中的

情景管理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模糊性特征的直接结果,并且与中国企业文化中的人治精神直接相连。情景管理的方式是:反对严格死板地固守某种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倡导根据具体场合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倡导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西方民族文化的清

晰性特征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的情况,科学管理就是将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纳入以科学方式制定的制度与程序之中,从而使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行为和经营方式都按照清晰的制度与程序进行实施。

3)情景管理和科学管

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前者强调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管理,具有高度灵活的特点,后者强调一般情况共同对待的管理,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两者互补融合,即把科学管理当一种基本管理,情景管理作为提升管理。即应该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统一。

6.中国企业文化国际

化的原则:

(1)以现实文化为起

点。这一原则要求中国的企业文化在走向国际时,必须从中国现实社会存在的企业文化出发。

(2)以民族特色为基

础。包含的三个理由:其一,客观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企业都不能离开自己的民族文化去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其二,从主观上看,中国企业文化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进行企业文化的互补融合,并在互补融合中走向国际化,最终仍然是为了完

善和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其三,从增强企业文化竞争力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增强中国企业文化在国际企业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3)以经济效益为目

标。

(4)以美好生活为归

宿。

第九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公关

1.企业公关的构成要

素: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中介。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公关中介。企业为了达到公关目的,其信息传播方式主要包含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方式。

2.企业文化的公关地

位:企业文化是企业公关的最重要中介。企业公关活动所传播的本质内容就是企业文化。

(1) 在企业公关活

动中,企业公关的中介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意义。内容之一是传播工具,即传播的物质载体,它们自身往往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企业所特有的文化。企业公关中介的内容之二就是传播工具所载有的传播信息。这些传播信息就是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信息。

(2) 企业文化是企

业公关的最重要中介。从企业文化方面看,企业文化形成及其发展的具体方式 ,其实就是企业公关活动本身。企业文化形成及其发展的具体方式是“磨合”试,而磨合就是沟通与协调,在企业与环境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正是企业公关活动。

从企业公关方面看,企业公关作为一种企业公关主体向企业公关客体传播信息的活动,其传播的一切信息都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信息。

3.企业文化的“四种类

型说”: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迪尔和肯尼迪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

(1) 强人文化。形

成于高风险、反馈快的企业,企业崇尚敢于承担风险、勇于竞争的个人英雄。

(2) 努力工作,尽情

享受的文化。形成于风险小、反馈快的企业,如房地产经纪人、计算机、汽车批发、大众消费行业的企业。

(3) 赌注文化。形

成于风险大、反馈慢的企业,企业崇尚敢于冒险、深思熟虑、坚忍不拔的企业精神。

(4) 过程文化。过

程文化形成于风险小、反馈慢的企业。企业崇尚有条有理、认真细致的工作。

4.企业文化类型对应

的公关形式:

(1)强人文化要求员

工坚强、乐观,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同事之间互不干涉。

(2)努力工作,尽情

享乐的文化要求员工对人友好,善于交际,易示亲近。

(3)赌注文化要求员

工具有远大志向,理性成熟,同事之间视为良师益友。

(5) 过程文化要求

员工遵纪守时,谨慎周到。

5.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内部公关的目标: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调。

6.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内部公关的方式:收集企业内部关系的信息,包含企业人员状况、企业评价状况、人际关系信息、企业员工期望;制定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方案;实施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方案;评估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活动。在评估企业内部公关活动中,其方式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评估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其二,评估人员对文化公关对象进行调查的方式;其三,评估人员收集分析各种相关资料的方式。

7.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外部公关的目标:企业外部的沟通与信任。企业的外部环境,具体包含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8.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外部公关的方式:

(1)收集企业外部关

系的信息,包括外部公众构成;企业外部形象;相关经营信息;外部公众需求。

(2)制定企业外部文

化公关方案;

(3)实施企业外部文

化公关方案;

(4)评估企业外部文

化公关活动。评估企业外部公关活动的方式,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评估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其二,评估人员对文化公关对象进行调查的方式;其三,评估人员收集分析各种相关资料的方式。

第一章企业文化导论

1.企业文化定义:是

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

2.企业文化的特征:

精神性特征;习惯性特征;稳定性特征;同化性特征;可塑性特征。

3.企业文化的内容:

指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为: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有机整体的核心。

4.企业文化形成及其

发展的动因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企业文化形成及发

展的影响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包含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关系;企业所隶属的行业和所生产品。

6.企业文化形成及发

展的具体方式:磨合方式和取舍原则。

7.企业文化的作用:

是管理、经营、竞争、扩张四个方面的作用。企业文化除了这四种基本作用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作用,如具有企业公关作用。

8.企业文化研究的方

法: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统一的方法,主要表现为调查与统计、对比与借鉴、抽象与塑造、案例研究等方法。其中,案例研究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来说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论往往是一系列关于经典案例研究的直接结果。

9.标志企业文化兴起

的四部著作:《日本企业管理艺术》、《Z理论》、《企业文化》、《寻求优势》。

10.7S管理框架:战

略、结构、制度、人员、技巧、作风和最高目标。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为硬管理要素,人员、技巧、作风和最高目标为软管理要素。

11.Z理论:Z理论的

中心思想就是要找到协调每一个人的努力以便产生最高劳动效率的途径。这一途径包括:增加信任;增加微妙性;增加亲密性。Z型模式就是能够增加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的企业管理模式,如IBM公司就是Z型模式的企业。

12.企业文化的五个要

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

13.文化网络的三个特

征:艺术加工性;歧义性;口头性。文化网络是企业内部消息传播的隐蔽的非正式渠道。

14.知识经济对企业文

化兴起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推动了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和经营;知识经济衍生了大量需要进行文化管理的行业;知识经济造就了大量需要进行文化管理的员工;知识经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消费需求;知识经济导致了无孔不入的文化经营环境。

第二章 企业文化内容

1.企业行为文化的具

体要素:企业行为文化是通过全体员工的企业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具体要素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其中企业行为文化的显性要素,集中表现为企业交往礼仪,企业交往礼仪的内容是:行为礼仪规范、语言礼仪规范和仪表礼仪规范。

2.企业行为文化的显

性要素和隐性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关系。显性要素是企业行为文化两个要素中的中心要素。在优质的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总是处于统一状态,在劣质的企业行为文化中,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总是处于矛盾状态。

3.企业物质文化的具

体要素:企业物质文化就是以企业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其具体要素为基础要素、产品要素和环境要素。基础要素是中心要素,分别由五个子要素构成: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标准色以及企业吉祥物。产品要素分别由产品本身、产品包装和服务三个子要素构成。环境要素的子要素包括:整体环境、局部环境和工作用品。

4.企业精神文化的具

体要素:核心要素、引导要素、制约要素、习惯要素。核心要素在企业精神文化诸要素中居于中心地位,起着支配作用,其子要素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引导要素的子要素为:典范榜样、英雄人物、故事传奇和历史传统。制约要素包含企业规范、企业制度、企业伦理三个子要素。习惯要素的子要素为企业习俗和企业信念。

5.企业精神文化诸具

体要素的关系:以核心要素和习惯要素为中心、以引导要素和制约要素为辅助的相互关系。

6.企业文化基本要素

之间的关系: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统一于企业价值观,全部企业文化统一于企业精神文化,以精神文化为中心,并最终统一于企业价值观,以企业价值观为最终中心。

第三章 企业文化评价

1.企业文化性质相对

性的表现:相对于条件的相对性;相对于时间的相对性;相对于地点的相对性。

2.判断企业文化优劣

的两重标准: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1) 形式标准。形

式标准是优质企业文化的必要条件。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形式标准有:认同性、系统性、统一性、惟一性、稳定性、开放性。

(2) 内容标准。内

容标准是企业文化的充分条件。内容标准有效率性、道德性、公益性、创新性。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四个内容标准,综合概括为人性化标准。

3.企业以人为本的两

种对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以股东、员工和顾客为本。

4.企业以人为本的完

整含义: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手段。以人为目的,就是在人类的一切思想和活动中,都必须把人看成是最终目的。以人为手段,就是在坚持以人为目的的基础上,也将人看成是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手段。

5.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应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

6.企业在实现以人为

本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坚持辩证的优化观:坚持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手段的统一,以人为目的构成了这一辩证关系的基础;坚持经济发展和伦理建设的统一,伦理建设构成了这一辩证关系的基础;坚持共性原则和个性原则的统一。

第四章 企业文化管理

1.企业管理理论的三

个发展阶段:

(1) 古典管理理

论。最初的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管理职能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经典代表。

(2) 行为科学管理

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人性理论、激励理论和群体理论。其中人性理论包含了“社会人”假说的理论、“X—Y理论”和“超Y理论”。激励理论包含了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群体理论则包括四要素及八要素论、群体行为论、敏感性训练理论和群体动力论。

(3) 管理丛林时

代。西蒙所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是最能代表管理丛林时代的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主要包含:管理决策论;决策过程论;决策准则论,即满意准则和相关准则;技术决策论。

2.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诞生的逻辑必然性: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合乎逻辑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或者说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古典管理理论是最初的肯定阶段,重视对物的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否定阶段,以关于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丛林阶段的管理理论是对行为管理理论这一“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并重新以科学理论为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文化管理正是在管理丛林阶段管理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管理方式。

3.企业文化管理的限

制:企业文化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但不是企业管理的惟一形式。企业在推行文化管理时,必须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用科学管理对其加以限制。

4.企业文化管理的定

义: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企业员工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企业文化管理的要义在于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企业文化管理包含三层含

义: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形成共同的优质企业价值观系统;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5.实现企业文化管理

的关键:提炼和贯彻优质的企业价值观系统。

6.企业文化管理方

式: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贯彻企业价值观系统。

7.提炼企业价值观系

统的基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关系;企业隶属的行业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

8.提炼企业价值观系

统的程序:确立提炼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基础;企业状况、原有企业文化和员工意向的调查;实际的提炼过程;评估与修改工作。

9.贯彻企业价值观系

统的三种方式以及关系:以内在的方式,具体包含以引导的方式、激励的方式、关怀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即以目标牵引价值观、以英雄激发价值观、以表率带动价值观、以激励倡导价值导、以关怀培育价值观、以教育塑造价值观;以外在的方式,即用制度与规范的约束保证价值观;以氛围的方式,用氛围营造价值观。 以上三种方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第五章 企业文化经营

1.企业文化经营的定

义:将企业文化贯穿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企业文化经营属于企业当代经营方式之一,超越了传统经营。科特勒提出销售观念发展的五个阶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科特勒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社会营销观念。

2.企业文化经营的重

要基础: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3.企业文化经营应首

先使企业文化对接顾客文化需求的理由:

(1) 从文化管理和

文化经营的关系看,企业文化经营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

(2) 从实用需求和

文化需求的关系看,目标市场顾客的需要主要包含了实用需要和文化需求,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

(3) 从传统经营和

当代经营的关系看,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商品,使顾客将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向精神文化需要。

4.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的主要内容:企业面对的特定文化群体的顾客;特定文化群体顾客的具体文化需求。

5.对接顾客文化需求

的基本原则:以顾客为中心;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6.产品的文化经营:

产品本身的文化经营,产品本身必须符合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必须符合顾客的文化需求;产品包装的文化经营,必须(同上);服务的文化经营,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并将服务与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

需求结合起来。服务的文化经营,在当代经营中往往成为促进产品销售的核心因素。

7.品牌的定义:品牌

是企业名称、标志、吉祥物、主导产品等外显要素和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等内在要素的有机整合。外显要素是内在要素的表现形式,内在要素是外显要素的核心和灵魂。

8.对品牌进行文化定

位: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1) 内容定位,包

括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自身特征、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

(2) 形式定位,从

企业的名称和标志来看,要遵循可识别要求、抽象性要求;从企业的吉祥物来看,应遵循形象化要求和亲和性要求。

9.通过品牌实现营销

的具体途径:通过品牌来实现更好的销售;通过品牌来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通过品牌增加产品的含金量。

10.广告媒体的文化选

择:立足于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立足于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

11.广告内容的设计要

求:广告内容设计应体现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尤其要体现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价值观;应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应遵循共性原则,即广告内容必须精练、明确,有个性。

12.广告形式的设计要

求:体现企业文化和产品特征,特别是要体现产品特征,并以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应体现目标市场顾客的文化需求;应遵循共性原则,即广告形式设计必须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

13.广告营销的当代意

义:经营方式的转变突出了广告推广的地位;经营区域的变化突出了广告推广的地位。

第六章 企业文化竞争

1.企业(文化)竞争:

指参与竞争的各方企业,通过扩大自己在市场中(凭借文化)力量对比的优势战胜对手的一种方式。企业竞争必须是参与各方企业之间的竞争。即是相互关联,并存在利害关系的企业。

2.企业竞争的道德含

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本质上是调节资源的有效手段,因而是合乎道德的经济行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必要途径,市场竞争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途径。

3.企业文化竞争与企

业文化管理及企业文化经营的关系:

(1)企业管理文化和

经营文化大致包含了企业竞争文化,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致性;

(2)企业管理文化和

经营文化与企业竞争文化仍然存在着差异之处。其一,无论是企业管理文化还是企业经营文化,除了能够增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其二,从企业竞争文化来看,企业文化竞争虽然大致包含在企业管理文化和企业经营文化之

中,但是,一旦作为一种单独的企业文化现象进行讨论时,就要深入企业文化竞争的本质,考察企业如何更好地增强文化竞争力、更有效地进行文化竞争。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具有整体性特征;企业文化竞争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构成了企业文化的灵魂。

6.企业文化竞争的限

制(正确对待企业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不能代替其他方式的企业竞争。 不能无限夸大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也具有某种限制。表现在:不能忽视依靠资本实力的竞争;不能忽视依靠科学技术的竞争;不能忽视其他任何方式的竞争。

7.企业培育具有竞争

力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伦理精神、个性特色和恒久动力。其中,培养企业文化的伦理精神,主要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培养企业的个性特色,主要培养企业的个性意识。企业文化的恒久动力来自企业的变革意识,培养企业文化的恒久动力,主要是培养企业的变革意识。

8.如何全面培养企业

文化的责任意识?

正确理解企业的责任意

识,必须立足一个基础、坚持两种责任。即立足于企业基本价值观,以企业基本价值观作为企业责任意识的基础。坚持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责任,坚持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

从企业责任意识

的责任对象出发,企业主要应该培养四个方面的责任意识:面对社会大众的责任;面对股东的责任;面对员工的责任;面对顾客的责任。

从企业责任意识

的表现层次出发,企业主要应该培养三个层次的责任意识:最低层次的责任意识;较高层次的责任意识;最高层次的责任意识。

9.企业责任意识提高

企业竞争力。从长期出发,责任意识更强的企业虽然因责任意识“付出”更多,但是,它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企业竞争在强下的舆论监督下,其企业力必须依赖企业的责任意识。

10.企业责任意识培育

出著名品牌。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往往被看成是企业竞争力的风向标。任何一个著名的品牌,支撑它的最后根基都是伦理精神。

11.如何培养企业文化

的个性意识?

企业的个性意识是企业

文化具有个性特色的基础。

(1) 自觉提炼个性

意识。企业必须坚持个性特色的客观基础,主动自觉地提炼个性意识。

(2) 融入企业伦理

精神。企业文化的个性意识必须融入伦理精神,与企业的责任意识结合起来。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文化,必须融入企业伦理精神,与企业责任意识相结合的企业文化。

12.如何培养企业文化

的变革意识?

(1)明确变革的

必然性。要充分认识到变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2)坚持变革的

科学性。企业文化的稳定与变革属于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优质的企业文化既不能没有变革,也不能没有稳定。其次,优质的企业文化总是变革和稳定相互交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变革,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优质企业文化的变革总是基于继承的变革,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的变革也总是基于继承的变革。

13.企业内部团队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内容:加强每一个员工工作态度的文化建设;加强所有员工协作精神的文化建设;加强整个企业效率意识的文化建设。

14.企业内部团队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目标: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出更强的团队性、和谐性;表现出更强的效率性。

15.企业内部团队文化

竞争力的建设方式:树立和贯彻崇高目标;树立和贯彻务实精神;崇高目标和务实精神的统一。

16.企业外部形象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形象,就是企业在社会大众,尤其是顾客心中的综合性的品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文化竞争力建设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也是CIS系统的三个子系统。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即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核心部分,也是导入了CIS系统的原动力,行为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系统的动态表现,而视觉识别系统则是理念识别系统的静态表现。

17.企业外部形象文化

竞争力建设的两个目标:一个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具有知名度;另一个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具有美誉度。

18.企业外部形象文化

竞争力的建设方式:

(1)提高企业知名度

的途径:包含广告宣传;新闻报道;公共关系活动;促销活动;公益活动。

(2)提高企业美誉度

的途径: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管理;在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同时,进行优质的企业文化经营。

19.企业创新文化竞争

力的建设目标:企业创新就是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不断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打破静态均衡状态,引起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全新组合。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引进新的产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的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20.企业创新文化竞争

力的建设方式:确立创新意识;确立学习意识;确立宽容意识。

第七章 企业文化扩张

1.企业扩张的定义:

是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或连锁经营,实现跳跃式的发展。企业发展具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自我积累的方式,一种是企业扩张的方式。资本扩张构成了企业扩张的本质内容。

2.企业文化扩张:是

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扩张的手段,运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扩张。

3.企业文化扩张是当

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式:

(1)资本配置的全球

背景。当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其中包含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就是资源配置活动。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

(2)脱颖而出的企业

扩张。当代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的经济活动,直接导致了通过资本扩张实现企业扩张的企业发展方式。具体说来,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本配置,从而导致了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一方面,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使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重组,使证券市场上的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另一方面,资本的广泛流动性使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合资、合作、并购、连锁经营等形式进行资本重组,使要素市场上的资本流向优质企业,从而使优质企业可能通过要素市场实现资本扩张,并且进一步实现企业扩张。由此出发,企业扩张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4.企业文化是企业扩

张的文化保证:

(1)不可避免的文化

冲突。企业扩张,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结果都会使不同的企业重新组合在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使重新组合在一起的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冲突。

(2)企业文化的解决

途径。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归根到底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才能解决。企业文化属于深入到企业员工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企业在重组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不能仅仅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来加以解决。只有通过不同企业文化自身的磨合与协调来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重组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因此,企业的文化扩张是企业扩张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是企业扩张取得成功的文化保证。

5.建设强势企业文化

基础的内容:

(1)建设优质文化。

建设优质文化是建设强势企业文化基础的第一步。必须立足于优质企业文化的标准,采用正确的优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式。其中,采用正确的优质企业文化方式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形成优质企业管理文化,以作为优质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一;在企业文化经营过程中形成优质的企业经营文化,以作为优质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之二。

(2)创建优质企业。

创建优质企业,必须立足于优质企业的应有职责,采用正确的创建途径。创造优质企业的正确途径,就是有效地将优质的企业文化真正贯彻到全体或大多数企业员工的心中。

(3)推广企业形象。

推广企业形象,即包含正面推广企业形象,也包含竞争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强势特征的最为主要的展示途径,并不是正面推广企业形象,而是与其他企业的实际竞争。

6.强势企业文化的提

升建设内容:

(1)高度自律的领袖

意识。

(2)百折不挠的扩张

精神。

(3)海纳百川的开放

胸襟。

7.企业文化扩张的三

种方式: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

8.互补式企业文化扩

张:以扩张企业文化略占主导地位的扩张企业文化和被扩张企业文化之间的平等融合。这是一种弱势企业文化扩张。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互补式企业扩张。互补式企业扩张,就是以扩张企业略占主导地位的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

9.互补式企业文化扩

张的形式:互补特征决定互补式企业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平等融合”的形式。其中,扩张企业文化具有微弱的优势地位;被扩张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的平等地位。

10.改造性企业文化扩

张的主要表现:扩张企业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改造被扩张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之从整体上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一致。这种企业文化的扩张形式带有明显的“兼并”形式,因此,这是一种强势企业文化扩张。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的基础是改造性企业扩张,采用收购兼并。

11.改造性企业文化扩

张的形式:兼并。但并不排斥改造性企业文化扩张也属于扩张企业与被扩张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优质企业文化的改造有两种情况:一是将被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改造成类似于扩张企业的优质企业文化,最终达到了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二是仅仅改造被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使其与扩张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保留被扩张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最终达到不同优质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于劣质企业文化的改造则是彻底的改造,分两个层次:一是输入和贯彻扩张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二是形成体现扩张企业价值观体系的企业文化氛围。

12.一体化企业文化扩

张:指的是扩张企业文化的强势特征十分明显,扩张企业文化纯粹利用自己的企业文化进行扩张,通过自己的文化与其他企业的资本联合,建构与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高度一致的新兴企业。这是一种超强的企业文化扩张,其基础在于一体化的企业扩

张。一体化企业扩张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体化”。一般来说,扩张企业属于典型的优质企业。

13.一体化企业文化扩

张的形式:复制。一体化企业扩张的“一体化”特征,决定了一体化企业文化扩张所具有的“复制”形式。正确理解“复制”所考虑的两个方面:一是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必须高度一致,复制意味着整个企业价值观系统的复制,和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全面复制;二是新办企业文化与扩张企业文化不能机械一致。新办企业在坚持“复制”的基本原则下,应适当考虑新办企业所在地域的文化背景,适当采纳新办企业所在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某些因素。实践证明,一体化的企业文化扩张形式,是当代企业非常有效的扩张模式。

第八章 企业文化融合

1.民族文化的定义:

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为模式,以及民族群体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民族行为文化、民族物质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三个子文化。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价值观系统。

2.民族文化界定的原

则:绝对性原则;相对性原则。

3.民族文化与企业文

化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民族文化是企业

文化的共同性基础。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共同性基础,因而对企业文化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

(2)企业文化具有超

越民族文化共同性的特殊内容。

4.中西文化的互补特

征:伦理性特征与科学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是以孝和忠为核心的伦理文化,科学精神始终是古代希腊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整体性特征与个体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特征,是中国民族文化提倡孝与忠的自然结果,西方民族文化的个体特征与古希腊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模糊性特征和清晰性特征,中国民族文化的模糊性特征与伦理性特征密切相关。西方民族文化的清晰性特征,直接导源于西方民族文化的科学性特征。

5.中西企业文化的互

补融合:

(1)人治精神与法治

精神的互补融合。

1)中国企业文化中的人治精神是中国民族文化伦理性特征的直接结果。中国企业治理的人治精神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其一,企业治理中尤其得视人情关系;二是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和主观情感常常超越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导致整个管理具有主观随意的特点。

2)西方企业文化中的

法治精神是西方民族文化科学性特征的直接结果,其表现是:企业治理尤其重视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的严肃性和不可动摇性,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其二,管理者只能依据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进行

有章可循的管理,整个管理具有客观教条的特点。

3)人治精神和法治精

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补充。做到人治精神与法治精神的互补融合:将法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将人治精神作为企业治理中以法治精神为基础的升华精神。

(2)团队意识与个体

意识的互补融合。

1)中国企业文化的团

队意识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个体服从整体,二是集体主义的管理倾向。

2)西方民族文化的个

体性要求,个体的价值与地位高于整体的价值与地位。其个体意识表现为:一是整体服务个体;二是个体主义的管理倾向。

3)团体意识与个体意

识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二者既相互差别,又相互补充。企业中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相互补充的性质说明,优质的企业文化必须将个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有机融合起来。具体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以团体意识为主,当企业作为整体,团体与个体员工发生矛盾时,应该以整体的利益为主,使个体意识让位于团体意识。其次,在以团体意识为主的前提下,应该将团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二者能够相互补充,相互统一,。

(3)情景管理与科学

管理的互补融合。

1)中国企业文化中的

情景管理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模糊性特征的直接结果,并且与中国企业文化中的人治精神直接相连。情景管理的方式是:反对严格死板地固守某种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倡导根据具体场合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倡导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2)西方民族文化的清

晰性特征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的情况,科学管理就是将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纳入以科学方式制定的制度与程序之中,从而使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行为和经营方式都按照清晰的制度与程序进行实施。

3)情景管理和科学管

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前者强调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管理,具有高度灵活的特点,后者强调一般情况共同对待的管理,具有固定不变的特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两者互补融合,即把科学管理当一种基本管理,情景管理作为提升管理。即应该坚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情景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统一。

6.中国企业文化国际

化的原则:

(1)以现实文化为起

点。这一原则要求中国的企业文化在走向国际时,必须从中国现实社会存在的企业文化出发。

(2)以民族特色为基

础。包含的三个理由:其一,客观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企业都不能离开自己的民族文化去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其二,从主观上看,中国企业文化与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民族进行企业文化的互补融合,并在互补融合中走向国际化,最终仍然是为了完

善和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其三,从增强企业文化竞争力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增强中国企业文化在国际企业竞争中的竞争优势。

(3)以经济效益为目

标。

(4)以美好生活为归

宿。

第九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公关

1.企业公关的构成要

素: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中介。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公关中介。企业为了达到公关目的,其信息传播方式主要包含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方式。

2.企业文化的公关地

位:企业文化是企业公关的最重要中介。企业公关活动所传播的本质内容就是企业文化。

(1) 在企业公关活

动中,企业公关的中介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意义。内容之一是传播工具,即传播的物质载体,它们自身往往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企业所特有的文化。企业公关中介的内容之二就是传播工具所载有的传播信息。这些传播信息就是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信息。

(2) 企业文化是企

业公关的最重要中介。从企业文化方面看,企业文化形成及其发展的具体方式 ,其实就是企业公关活动本身。企业文化形成及其发展的具体方式是“磨合”试,而磨合就是沟通与协调,在企业与环境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正是企业公关活动。

从企业公关方面看,企业公关作为一种企业公关主体向企业公关客体传播信息的活动,其传播的一切信息都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信息。

3.企业文化的“四种类

型说”: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迪尔和肯尼迪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

(1) 强人文化。形

成于高风险、反馈快的企业,企业崇尚敢于承担风险、勇于竞争的个人英雄。

(2) 努力工作,尽情

享受的文化。形成于风险小、反馈快的企业,如房地产经纪人、计算机、汽车批发、大众消费行业的企业。

(3) 赌注文化。形

成于风险大、反馈慢的企业,企业崇尚敢于冒险、深思熟虑、坚忍不拔的企业精神。

(4) 过程文化。过

程文化形成于风险小、反馈慢的企业。企业崇尚有条有理、认真细致的工作。

4.企业文化类型对应

的公关形式:

(1)强人文化要求员

工坚强、乐观,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同事之间互不干涉。

(2)努力工作,尽情

享乐的文化要求员工对人友好,善于交际,易示亲近。

(3)赌注文化要求员

工具有远大志向,理性成熟,同事之间视为良师益友。

(5) 过程文化要求

员工遵纪守时,谨慎周到。

5.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内部公关的目标:企业内部的沟通与协调。

6.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内部公关的方式:收集企业内部关系的信息,包含企业人员状况、企业评价状况、人际关系信息、企业员工期望;制定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方案;实施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方案;评估企业内部文化公关活动。在评估企业内部公关活动中,其方式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评估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其二,评估人员对文化公关对象进行调查的方式;其三,评估人员收集分析各种相关资料的方式。

7.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外部公关的目标:企业外部的沟通与信任。企业的外部环境,具体包含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8.企业文化用于企业

外部公关的方式:

(1)收集企业外部关

系的信息,包括外部公众构成;企业外部形象;相关经营信息;外部公众需求。

(2)制定企业外部文

化公关方案;

(3)实施企业外部文

化公关方案;

(4)评估企业外部文

化公关活动。评估企业外部公关活动的方式,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评估人员进行直接观察的方式;其二,评估人员对文化公关对象进行调查的方式;其三,评估人员收集分析各种相关资料的方式。


相关内容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 一.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7 ...

  • 大学生自考校园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
  • 大学生自考校园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主题 为了传承和弘扬我省"自考校园文化"的教育理念,促进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健康发展,同时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自考校园文化之中,形成对教职工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学院有学风促进作用的氛围,我单位决定于xx年4-5月组 ...

  • 自考[现代管理学]小抄精典版49
  • 自考<现代管理学>小抄精典版49关闭-关闭-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三亿文库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亿万文档,必有所需 首页考试资料幻灯片工程技术公务员考试小学教学中学教学大学教学外语资料自考<现代管理学>小抄精典版49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 ...

  • 有2010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 2010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

  • 2015新版自考企业管理咨询重点
  • 第一章 咨询原理 咨询界定 1.咨询理由 a..管理问题 b.认识能力: 外部诊断的情况:(1)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经营管理较大失误或隐患(2)时间问题(3)人员问题 c.管理策略 2.咨询概念 a.管理咨询:是指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配合有关人员,实地调查,科学方法找问题,分析原因, 提出建议, ...

  • 05963绩效管理复习资料(江苏自考)
  • 第一章 绩效管理概述 选择题 1.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一般可以分为 员工个人 团队 组织 绩效 2. 绩效的性质分为,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3. 坎贝尔认为员工的绩效有三个主要的决定因素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技能动机 4. 卡迪.多宾斯.沃德曼提出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应分为 系统因素 个人因 ...

  • 企业管理概论(00144)自考复习资料
  • 企业管理概论(00144)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 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企业的类型: A: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①公有制企业.②非公有制企业 B:按企业所属行业分:①农业企业.②工 ...

  • 全国2013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 ...

  • 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复习资料
  • 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复习资料 第一章市场调查概述 1.市场的定义:市场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 2.市场的基本关系就是商品供求关系,基本活动则是商品交换(商品买卖)活动. 3.市场调查的定义:对那些可以用来解决特定营销问题的信息所进行的设计.收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4.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