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规划.doc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福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制定实施各级旅游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11~2015年。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 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建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加大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旅游局编制《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确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发展战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福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旅游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6亿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45亿人次,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08%、109%和70%;旅游总收入累计达5298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47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16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22%、129%和118%。

旅游景区建设取得成效。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宁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宁德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我省世界遗产数居全国前列。大力开发旅游精品,十大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全省A级景区达87家,比2005年增加59家。全省有1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森林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4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旅游交通条件持续改善。温福、福厦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多条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民航航线航班不断增加,厦门建成邮轮中心,开通邮轮航线。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极大改善了福建旅游可进入条件。

闽台旅游交流不断深化。积极争取两岸旅游政策先行先试,福建成为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首批省份,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航点,福建口岸成为省外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海峡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六届,闽台旅游交流合作走在全国前列。福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区域。

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省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为84.4%,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加强诚信旅游建设,旅游企业素质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有各类旅行社746家,11家营业额超亿元,5家进入全国百强;综合性旅游集团达4家。

二、机遇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逐渐减缓,世界经济有望恢复增长,旅游消费预期进入上升通道,有利于拓展境外客源市场。从国内看,旅游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旅游需求更加旺盛,有利于发展国内旅游、拓展省外客源市场。ECFA的全面实施,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为深化闽台旅游交流合作迎来新机遇。从我省看,发展海峡旅游上升为国家决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基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二章 优化发展布局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拓展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加强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山海联动、优势互补的“两带、四群、五重点”的全省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一、拓展两大旅游产业带

依托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干线,整合沿线旅游资源,突显各自特色,持续发展蓝色滨海旅游带和绿色生态旅游带。

蓝色滨海旅游带

以厦门为龙头,包括宁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依托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以及温福、福厦、厦深高速铁路,以海滨度假、都市观光、商务会展、宗教朝圣、温泉休闲等为主导功能,

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形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蓝色滨海旅游带。

绿色生态旅游带

以武夷山为龙头,包括南平、三明、龙岩以及宁德、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的部分县市。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景区公路建设,改善可进入条件,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大武夷旅游区,着力培育戴云山脉旅游区,促进山地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围绕古田会址,以原中央苏区县为重点,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构建四大旅游产业集群

依托福州、厦门、武夷山等旅游中心城市,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南翼、西北翼、西南翼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的旅游发展区域。

海峡西岸东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福州市为中心,涵盖莆田、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充分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围绕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温泉之都、莆田妈祖文化、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平潭旅游区等重点,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文化旅游。实施西联大武夷、南通厦漳泉、北拓长三角的战略,对接雁荡山等浙南旅游景区,带动我省东北翼旅游业发展,提升其在福建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海峡西岸东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厦门市为中心,涵盖漳州、泉州地区。围绕厦门鼓浪屿、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漳州滨海火山、东山岛等重点旅游资源,加快完善都市休闲、购物、商贸、会展等功能,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生态、主题公园、邮轮游艇、文化创意、高尔夫度假等复合型高新旅游产品。突出对台优势,深化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对接,加快闽台旅游产业深度对接,加强两岸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共同打造旅游品牌,构建闽台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对接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等粤东旅游景区,打造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海峡西岸西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武夷山市为中心,涵盖南平、三明地区。发挥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和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世界级品牌优势,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深化闽台“两山两水”合作,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依托日臻完善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对接三清山、龙虎山和江郎山等浙赣旅游景区,构建品牌统一、产品互补、营销联动的海峡西岸西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海峡西岸西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龙岩市为中心。依托福建土楼、古田会址、冠豸山等品牌建设,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和生态休闲,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积极探索旅游改革,实践多产业融合发展。对接红都瑞金等江西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峡西岸西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三、完善旅游中心城市功能

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武夷山3个一级旅游城市集散中心,力争培育福州、厦门成为中国最佳现代都市旅游目的地。福州市应着力增加通往国内外的航线航班,加快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扩大旅游集散范围,增强对闽东北及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厦门市应发挥经济特区和“小三通”优势,增加国际航线,加快建设邮轮母港,强化海峡旅游博览会等海峡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功能,建成两岸重要的旅游口岸城市和全国性旅游集散地。武夷山市应发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优势,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新机场建设,增加航线航班,完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对闽北、闽东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推进建设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南平7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泉州要发挥晋江机场的作用,增强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漳州要加强与潮汕地区的旅游合作,主动对接珠三角市场;莆田要增强妈祖文化的纽带作用,吸引更多台湾同胞来闽旅游;宁德要加强与温州等地的对接,建设海峡西岸新的旅游增长极;龙岩要拓展冠豸山机场的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客家文化中心和红色旅游基地;三明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重要的生态型旅游城市;南平要依托武夷山,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五大重点旅游增长区域发展

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加大重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大武夷、福建土楼、沿海动车沿线、平潭旅游区、东山生态旅游岛等五大重点旅游增长区域,形成旅游区域增长极,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

大武夷旅游区

包括武夷山、泰宁、邵武、顺昌、将乐、建宁等县市。大力推进武夷新区、泰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山地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建设,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核心支撑。深入挖掘武夷山古汉城、朱子文化等文化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桃源洞、玉华洞、宝山、佛子山、和平古镇等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要素,强化旅游服务,加强与江西、浙江重点旅游景区的对接,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福建土楼旅游区

包括漳州市南靖、华安和龙岩市永定三县。统一品牌、统一线路、统一营销,构建整体统一的福建土楼旅游区。完善景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品质,打造5A级旅游景区。结合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整合云水谣、虎伯寮、箭滩温泉等资源,差异性开发土楼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沿海动车沿线旅游区

包括沿海各市紧邻高铁沿线区域。发挥滨海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区位条件优越和立体交通发达的综合优势,以沿海动车线为纽带,突出海峡元素,打造一批都市旅游、海洋旅游精品。整合沿线旅游产品,提升太姥山、平潭、三坊七巷、湄洲岛、清源山、鼓浪屿、东山等旅游景区品质,打造一程多站式精品线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拓展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创造效益能力。依托便捷的沿海动车线,联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客源市场,打造我国东南沿海精品旅游线。

平潭旅游区

包括平潭综合实验区所辖陆地及相关海域。以坛南湾为主体,开发度假酒店群、度假海滩、游艇俱乐部等高端海滨度假产品,形成以海滨度假为主导,以海上运动、观光休闲等为支撑的海岛旅游产品体系。积极争取旅游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建设大型免税购物中心、游艇俱乐部、台湾精品购物街。借鉴台湾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更加开放的两岸旅游合作方式,开辟两岸联线旅游,打造富有特色的海峡两岸高端休闲养生度假区。 东山生态旅游岛

包括东山县所辖陆地及相关海域。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力开发海岛休闲、海上运动产品,加快绿色体育运动公园建设,推进高端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挖掘关帝文化的丰富内涵,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海岛旅游精品。发展联接厦门的海上游线,加强与南澳国际生态海岛的旅游合作。积极探索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打造海峡两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三章 加强品牌建设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实施项目带动和精品建设战略,全力打造海峡旅游系列品牌和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福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提升海峡旅游品牌

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以重点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景区为着力点,优化提升海峡旅游系列品牌,构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主体支撑。

温泉古都 有福之州

加强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等闽都文化资源挖掘,开发闽江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独特的都市温泉资源优势,以都市温泉、温泉小镇为主要开发形式,深度挖掘温泉养生文化内涵,提升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功能,打造“闽式温泉”旅游精品,着力打造“中国温泉之都”。

海上花园 温馨厦门

加快完善都市休闲、购物、商贸、会展等功能,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生态、主题公园、邮轮游艇、文化创意、高尔夫度假等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旅游产品,持续提升厦门旅游整体形象,建设中国最佳现代都市旅游目的地和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海上丝路 文化泉州

深度挖掘泉州古城“海丝”文化内涵,展现闽南文化以及惠女民俗、多元宗教、石雕工艺、陶瓷文化、茶文化等地方文化,重点开发清源山等特色鲜明的“海丝”文化系列旅游产品。通过节庆活动、文化演艺、商务会展等形式扩大宣传促销,并联合相关地区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泉州旅游品牌。 浪漫九曲 仙境武夷

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发展山林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严格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加强景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品牌宣传,扩大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武夷山品牌形象。

中国丹霞 灵秀泰宁

发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以海峡旅游(三明泰宁)产业园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大金湖、上清溪、寨下大峡谷、泰宁古城等景区,开发山林湖泊度假、丹霞地学科考、古城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完善景区交通、接待设施和服务体系,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东方古堡 福建土楼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优势,深入挖掘土楼文化内涵,注重永定、南靖、华安等地土楼旅游产品差异性开发。整合温泉、生态、田园、乡村等资源,丰富土楼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强化整体营销,形成发展合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精品。

妈祖故里 朝圣湄洲

丰富妈祖朝觐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办好妈祖文化旅游节,增强妈祖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扩大湄洲妈祖的海内外市场。促进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海滨休闲旅游精品,改善接待设施,完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筑景观改造,创建国家5A级景区。

胜利起点 光辉古田

以古田会址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等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发挥古田会议红色旅游品牌的示范效应,使之成为我省红色旅游龙头、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体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的精品。

地质奇观 亲水闽东

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山海川岛的资源优势和畲乡文化优势,整合太姥山、白水洋、白云山、鲤鱼溪、三都澳等旅游景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扩大闽东北亲水游知名度,培育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品牌。

滨海火山 日出东山

依托火山岛地质公园奇观和东山独特的海岛风光,加快开发漳州滨海旅游资源。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推进旅游房车营地等新型业态开发。通过打造东山国际旅游岛和火山岛旅游胜地,带动滨海度假、海岛观光、文化体验、温泉养生、休闲娱乐产品的综合发展,培育漳州滨海旅游品牌。

东海麒麟 神奇平潭

加强对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完善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生态海岛观光区。重点发展以坛南湾、海坛湾为主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以石碑洋、仙人井为主的海蚀地貌观光区,以君山、南寨山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区,以长江澳、山岐澳为主的海上运动旅游区。挖掘壳丘头遗址、军事遗迹、传统民居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旅游购物,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功能完善、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休闲胜地。

二、完善四大旅游精品

以四大精品旅游项目为抓手,丰富和完善福建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旅游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旅游精品

充分发挥生态优美、景观奇特以及森林覆盖率为全国第一的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推进武夷山、泰宁、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连城冠豸山、德化石牛山、政和佛子山、仙游九鲤湖(九龙谷)、清流九龙湖等绿色生态旅

游开发,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山地度假、科考探险、生态养生等旅游产品。

滨海旅游精品

充分发挥海岸线长、沙滩岛屿众多、气候适宜等优势,重点推进厦门湾、泉州湾、闽江口、三都澳、湄洲岛、平潭岛、东山岛等地的滨海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海上运动等旅游产品,加大海岛旅游开发力度。发挥厦门港口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完善邮轮旅游设施,打造邮轮母港;福州、泉州、平潭等地努力创造条件,建设邮轮停靠港。依托福州、厦门、泉州、平潭等地海洋资源和高端客源市场优势,积极发展游艇旅游,重点将厦门打造成为中国游艇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游艇帆船赛事基地。

文化旅游精品

实施《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祖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闽茶文化、瓷艺文化等八闽文化独特内涵,重点打造福建土楼、湄洲岛、泰宁古城、马尾船政、三坊七巷、武夷山古汉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安溪海峡茶博园、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基地、宁化客家始祖文化园等文化旅游精品,注重开发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俗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主题公园和演艺产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与开发,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鼓浪屿、闽南红砖建筑、闽浙赣廊桥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管理,处理好旅游发展、群众利益和文化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红色旅游精品

以古田会址为龙头,重点开发龙岩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数量丰富、内涵深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注重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精品。落实《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完善第一期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的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建设第二期的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专栏二:四个十大精品旅游项目

1.十大生态旅游精品:武夷山、泰宁、冝豸山、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州鼓山、厦门园博苑、漳州花博园、仙游九鲤湖(九龙谷)、德化石牛山。

2.十大滨海旅游精品:鼓浪屿风景旅游、平潭岛国际旅游、湄洲岛国际旅游度假区、惠安崇武滨海旅游、东山生态旅游岛、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嵛山海岛生态旅游、英雄三岛(大嶝、小嶝和角屿)旅游、三都澳海上渔城旅游、环马祖澳旅游。

3.十大文化旅游精品: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泉州清源山(海上丝绸之路)、湄州妈祖、宁化世界客家始祖文化园、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马尾船政文化、福州昙石山遗址、南安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福建茶文化。

4.十大红色旅游精品: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岩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漳州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闽浙赣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长汀红色“小上海”。

三、开发四大新兴旅游产品

温泉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温泉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文化特色挖掘,融合生态、高尔夫等资源,以温泉都市、温泉小镇、温泉度假区为主要开发形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重点打造福州温泉之都、厦门海湾温泉旅游区、泉州(安溪、永春、德化)生态温泉旅游区、三明(清流、大田)温泉旅游聚集区、漳州(云霄、漳浦、龙海)滨海温泉旅游区、龙岩(永定、连城)客家温泉旅游区、莆田(仙游、涵江)温泉休闲旅游区等温泉旅游精品。 乡村旅游产品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以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为开发形态,重点打造农家休闲度假、村寨文化体验、现代农村展示、生态农庄观光、旅游城镇游览、山林康体养身、民俗风情体验、红色旅游融合、滨海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精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会展旅游产品

依托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发达的经济基础、活跃的商务活动,不断完善相关设施,积极发展会展旅游。

康体旅游产品

依托我省体育产业资源,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观战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休闲旅游。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结合滨海、生态、温泉等资源,打造山水、生态康体旅游精品。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四章 健全旅游要素 延伸旅游产业链)

促进旅游要素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增加旅游供给,强化服务功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一、完善旅游交通运输

依托全省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省干线网,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形成全省旅游干线。结合全省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建设连接重点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按照二级路以上标准改造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对外交通干线,一般旅游景区基本达到三级路标准。加快旅游风景道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的旅游标识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公路旅游客运,壮大旅游客运公司,完善旅游配载系统,使公路交通成为我省近中程旅游交通的主体。

抓住高速铁路发展契机,提升铁路运输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区域旅游的通达条件。开辟福建与国内主要客源地的快速列车,为入闽游客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加强国际邮轮港口建设,重点打造厦门邮轮母港,建设福州邮轮专用码头,吸引世界知名邮轮公司开辟入闽旅游线,增辟两岸邮轮航线;开通福建至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的海上游览线;完善嵛山岛、三都澳、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等景区的旅游码头,改善水上客运条件;加强游艇游船码头建设,理顺水上旅游管理体制,积极发展游艇游船旅游。

继续完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武夷山机场、泉州晋江机场和冠豸山机场的基础设施,加大航班密度,提高航空运力,增辟通往国内主要旅游地和日本、韩国等地的航线、航班,争取开通欧美等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航线或旅游包机。争取国家支持,新增对台旅游直航点。

二、加快旅游饭店建设

完善旅游饭店布局。以市场为导向,适度增加旅游饭店总量。重点提升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接待能力,做到全省各县(市)均有四星级饭店,设区市均有五星级饭店。

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加快高星级饭店建设,大力发展经济型饭店、家庭旅馆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住宿设施,高、中、低档星级饭店的比例大致为35∶45∶20。注重发展多功能的度假型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精品特色酒店,推进新技术在旅游饭店的应用,大力发展低碳酒店、智能酒店。

打造旅游饭店品牌。引进国际著名饭店管理公司,提高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饭店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组建若干大型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公司。对星级饭店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饭店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三、全面提升旅游景区

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按照A级景区标准,完善景区主入口、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无障碍通道、通讯、安全警示救援等设施,完善景区标识系统,推广使用环保型车船。实施旅游景区提升工程,两年内使A级景区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标识系统有根本改观。加快推进鼓浪屿、武夷山度假区、福州鼓山、平潭海坛风景区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景观整治和服务设施改造提升。

提升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推进智能景区建设,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健全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机制,促进景区服务的明显提升。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广A级旅游景区标准,将各类旅游景区纳入标准化管理系列,引导旅游景区规范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加强A级景区复核,对A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

四、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餐饮

注重发展传统饮食精品,展示独特的食品制作工艺,开发以闽菜为代表的福建特色美食系列,打造“福建美食”品牌。旅游饭店餐饮业要走多样化经营、多层次消费的道路,进一步扩大服务面。提高社会餐饮业服务水平,保证卫生质量,完善娱乐功能。扶持发展沙县小吃文化城等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餐饮项目。

五、积极发展旅游购物

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提升福建传统特色商品的制造加工水平,提高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能力,推出一批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商品,打造福建旅游商品品牌,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建立旅游购物企业的评级和推荐制度,规范旅游购物经营活动,营造诚信、便捷的旅游购物环境。重点培育厦门大嶝台湾小商品免税市场、武夷山茶博园、福州寿山石工艺品市场、德化陶瓷商品市场、安溪中国茶都、仙游红木雕艺一条街、晋江休闲运动服饰商品市场、惠安石雕商品市场、南安工艺石材商品市场、莆田工艺美术城等旅游商品市场。

六、着力发展旅游文化演艺与娱乐业

加强文化演艺业、娱乐业、体育与旅游业的结合,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和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引入高科技手段,丰富旅游娱乐项目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娱乐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观赏性,形成印象大红袍、龙岩志高动漫娱乐园等一批有福建特色的旅游文化娱乐品牌。

七、打造多功能旅游综合体

结合各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以旅游休闲功能为导向,着力打造融合娱乐、休闲、运动、会议、度假、体验、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在内的旅游综合体。发挥温泉资源富集优势,打造温泉休闲类旅游综合体;发展滨海旅游项目集群,打造平潭、东山等滨海度假类旅游综合体。积极引入大型旅游集团和优质营运团队主导开发,确保旅游综合体的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收益。

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

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旅游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艇游船、新型旅游交通工具、各类旅游用品、宾馆饭店专用产品等。重点支持厦门、宁德、漳州等地发展游艇制造业,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游艇制造基地、游艇及零配件交易集散地。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五章 创新营销推广 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按照“市场细分化、手段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合作区域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注重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营销的有机结合,形成有重点、多渠道、全方位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

一、强化“海峡旅游”品牌宣传推广

明确“海峡旅游”品牌的内涵、支撑产品和主体市场,统一“海峡旅游”品牌主题形象定位,构建层次分明的旅游品牌体系。加大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客源市场主要媒体的宣传投放力度,创新旅游电视宣传形态,强化“海峡旅游”品牌整体形象的传播,不断扩大“海峡旅游”品牌影响力。

二、策划推介旅游精品线路

抓住沿海高铁全线贯通和省内空中航线加密的机遇,与铁路、航空等部门联手,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分类

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

制定旅游营销战略。实施新技术营销,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开辟新型营销渠道;实施联动营销,组成旅游营销联合体,建立联合营销机制,形成营销合力;实施差异化营销,针对客源市场的消费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提升营销实效。

拓展旅游宣传渠道。继续办好《海峡旅游杂志》、中国旅游报《海峡旅游》专刊、海峡都市报《海峡旅游周刊》等平面媒体;积极策划“海峡旅游”主题营销、事件营销活动;持续推动“海峡旅游宣传栏”进驻星级饭店、机场、车站工作。

精心组织旅游节庆。打造旅游节庆品牌,做到一市一节庆,月月有活动。重点办好海峡旅游博览会、武夷山国际旅游节、湄州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展会。加强旅游节庆的市场化运作,扩大招商招展力度,创新展会形式及内容,做到展销合一。

加强旅游业界合作。加强与旅游央企和国际知名旅游集团合作,支持我省旅游企业在重点客源市场构建营销网络,依托国家旅游局驻外机构在境外开展促销,拓宽海峡旅游宣传渠道。

五、推动跨省区域合作

加强与海西旅游区4省23市的合作,重点打造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合作区、闽浙赣生态旅游合作区、闽粤赣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带、闽浙山海畲乡旅游合作带和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旅游协作,共同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黄金旅游带。加大与中部城市群、环渤海地区等旅游协作。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六章 加强两岸合作 打造环海峡旅游圈)

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深化闽台旅游合作,做大做强“海峡旅游”品牌,加强两岸旅游线路互联、客源互送、信息互享,推动福建成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政策的先行先试区域、海峡两岸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加快构建环海峡旅游圈。

一、着力闽台旅游合作先行先试

积极争取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政策,探索有利于扩大闽台旅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扩大闽台旅游互动,提升两岸旅游整体竞争力。积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湄洲岛、平潭等地对台码头,提升旅游功能,完善便利通关条件,充分发挥厦门和福州作为两岸直航点和“小三通”的优势,全力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使我省成为大陆对台旅游先行先试示范区和两岸旅游合作重要基地。

建立闽台旅游互动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旅游景区和线路对接,深化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鼓浪屿菽庄花园与台湾林本源园邸、漳州火山岛与澎湖列岛等旅游景区合作,推动闽台乡村旅游合作。以闽台旅游行业协会为龙头,制订旅游合作规范,在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品质保障、应急处置、企业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广泛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加强闽台旅游院校合作,办好海峡旅游学院,共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加强闽台旅游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深化两岸旅游合作的课题。

扩大福建旅游入岛宣传,完善福建海峡旅游(台湾)网,争取在台设立“福建„海峡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联合制作旅游宣传品。加强福建旅游在台整合营销,强化台湾媒体、展会对福建旅游的宣传,扩大福建旅游对台湾公众的宣传覆盖面。

联合举办旅游节庆展会。重点办好海峡旅游博览会、武夷山国际旅游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关帝文化旅游节、陈靖姑文化旅游节、保生大帝文化旅游节、中国海峡客家欢乐节、郑成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将海峡旅游博览会打造成为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

二、深化两岸四地旅游合作

按照闽港八大合作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举措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领域,促进闽港澳旅游业共同发展。加强与港澳旅游机构、旅游企业的合作,健全旅游合作机制,联合举办旅游节庆,联手推介闽港澳旅游产品。吸引港澳投资商来闽投资旅游。

三、打造海峡旅游共同市场

整合两岸四地旅游资源,策划设计一批“海峡之旅”精品线路,争取纳入国家旅游局宣传推介计划;积极推动香港(澳门)—台湾—厦门邮轮航线开通,实现两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推动环海峡旅游圈发展。

鼓励闽台两地旅行社组织港澳游客和外国游客经“小三通”到闽台两地旅游,携手开拓国际客源市场。继续开展“百万游客海峡行”活动,加强与两岸旅游业界、航空界的合作,联手台湾旅游机构联合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与各省市旅游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逐步增加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旅游。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鼓励发展民营旅游企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发展,进一步深化旅游业的改革开放。

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市、县要积极探索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通过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深化土楼旅游区合作联盟,推动大武夷旅游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利共赢。

以政府为主导,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按照规范标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便利惠民、服务优质的要求,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大建设力度。注重建设旅游风景道、

无障碍通道、旅游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善广播、视频监控、消防等安全设施;合理布局、按需配置旅游厕所、垃圾桶等卫生设施,加强旅游厕所管理;完善观光厅、休憩椅等游憩服务设施;按规范要求,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识、导游标识、公共服务符号标识等系统。

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要交通节点,以及城市中心广场等旅游者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完善自驾车服务系统。重点建设漳州、泉州、三明、龙岩、武夷山等自驾车旅游基地,完善道路标识与旅游标识,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网络,完善自驾车旅游咨询、维修、安全救助等服务功能。

完善配套服务。推进通讯、金融、卫生、医疗、物流等旅游服务配套建设,为旅游者提供各类便利服务。推进城市公园、公共运动场馆、公共海滩、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休闲公车以及红色景区的免费开放。推动出台面向老人、儿童、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的旅游优惠政策。建设旅游公益服务站点,组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

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完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健全假日旅游协调机制,强化假日旅游预报、旅游警示信息发布和旅游价格信息发布等制度。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旅游公共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公布自然灾害、旅游安全、旅游价格、接待能力、重大事件、旅游气象等信息。推进旅游统计基础建设,完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加快建设旅游统计信息库,加强旅游指标体系的统计调查。

三、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完善景区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严格安全标准,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政府相关部门定期联合开展旅游安全检查,进行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旅游与气象部门合作,提升旅游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应对突发危机事件能力。实施《福建省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建立健全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警系统。推动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景区与医疗机构、公安、消防、交通等单位的救援合作机制,提高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强化旅游者安全教育,提高游客避险意识、逃生技能和危机事故处理能力。强化旅游保险意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四、大力发展智能旅游

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以海峡旅游网上超市、12301呼叫中心、海峡旅游卡“三个一”工程为先导,积极发展在线旅游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提升旅游电子商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发展智能旅游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导游、电子门票、移动支付、多点通信等,全面提升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支持各地建设智能旅游应用平台,提升旅游管理智能化水平。依托企业建设智能旅游实验室。推进智能旅游在公共服务、目的地营销等领域的应用。

五、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

成立旅游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推进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发展水平;推行旅行社等级标准、服务标准,推进旅游经营活动标准化、规范化。推行《福建省旅行社服务质量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实施《福建省乡村旅游接待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和《福建土楼旅游服务系列标准》。加大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开展各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及相关试点项目建设。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品牌建设,开展旅游名牌评价。

六、加强诚信旅游建设

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强化行业自律,形成“企业为主体、多方配合、共铸诚信”的格局。继续实行《旅行社诚信公示榜》,开展旅行社质量信誉等级评定,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引导旅游企业合法经营。

以旅游诚信网络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加强价格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旅游评价与监督机制,建立鼓励旅游企业诚信经营的奖励机制。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发布季度调查报告,引导市场消费选择,督促旅游服务质量改进和提高。

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督力度,对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治理,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依法严惩不法企业和从业人员。树立一批守法经营、规范服务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典型。

七、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实施《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旅游人才培养重大工程,争取五年内培养600名旅游职业经理人、8千名旅游管理专才和5万名旅游技术能手,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导游管理激励机制和服务监督机制,通过行业评比等方式,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积极引进旅游战略管理、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酒店高级管理、中高级导游等专业人才。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九章 加强组织协调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省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旅游观念,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和整合,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督促专项规划实施和旅游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实施“六大旅游工程”

强化省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年度旅游设施和景区建设提升方案,实施A级景区提升、滨海旅游开发、星级酒店提升、温泉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富民、文化旅游创新等六大旅游工程,切实增加旅游有效供给,促进我省旅游产品升级。

三、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计划”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以保障旅游者权益为宗旨,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导游等为重点对象,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善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估体系,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四、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旅游景区开发、酒店建设等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制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加强环境敏感区实景演艺活动的管理。积极创建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支持旅游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旅游经营单位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三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的单位GDP用水用电量降低20%。大力倡导低碳环保、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

五、强化政策支持

对列入本规划的重大旅游项目参照省重点项目,在用地、用林、用海等方面予以保证。对现有重大旅游项目在原址增资扩建所需的扩建用地部分,参照工业企业原址增资扩建用地政策,按照“专业评估、集体研究、结果公示”的原则协议出让。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3A级以上(含3A级)旅游景区重大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实现旅游酒店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各级政府要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加大“海峡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扶持开辟通往国内外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航班。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

六、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规划实施年度进展,以适当方式向社会通报。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主要指标调整需报请省政府批准。

附件:1.福建省“十二五”重点旅游项目一览表

2.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景点分布图

3.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功能布局图

4.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旅游品牌图

5.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产品体系图

6.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客源市场图

7.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交通规划图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福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制定实施各级旅游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11~2015年。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 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建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加大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旅游局编制《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确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发展战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福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旅游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6亿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45亿人次,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08%、109%和70%;旅游总收入累计达5298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47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16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22%、129%和118%。

旅游景区建设取得成效。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宁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宁德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我省世界遗产数居全国前列。大力开发旅游精品,十大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全省A级景区达87家,比2005年增加59家。全省有1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森林公园、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4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旅游交通条件持续改善。温福、福厦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多条高速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民航航线航班不断增加,厦门建成邮轮中心,开通邮轮航线。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极大改善了福建旅游可进入条件。

闽台旅游交流不断深化。积极争取两岸旅游政策先行先试,福建成为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首批省份,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航点,福建口岸成为省外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海峡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六届,闽台旅游交流合作走在全国前列。福建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区域。

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提升。2009年全省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为84.4%,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加强诚信旅游建设,旅游企业素质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有各类旅行社746家,11家营业额超亿元,5家进入全国百强;综合性旅游集团达4家。

二、机遇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逐渐减缓,世界经济有望恢复增长,旅游消费预期进入上升通道,有利于拓展境外客源市场。从国内看,旅游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旅游需求更加旺盛,有利于发展国内旅游、拓展省外客源市场。ECFA的全面实施,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为深化闽台旅游交流合作迎来新机遇。从我省看,发展海峡旅游上升为国家决策,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基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二章 优化发展布局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拓展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加强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山海联动、优势互补的“两带、四群、五重点”的全省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一、拓展两大旅游产业带

依托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干线,整合沿线旅游资源,突显各自特色,持续发展蓝色滨海旅游带和绿色生态旅游带。

蓝色滨海旅游带

以厦门为龙头,包括宁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依托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以及温福、福厦、厦深高速铁路,以海滨度假、都市观光、商务会展、宗教朝圣、温泉休闲等为主导功能,

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形成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蓝色滨海旅游带。

绿色生态旅游带

以武夷山为龙头,包括南平、三明、龙岩以及宁德、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的部分县市。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景区公路建设,改善可进入条件,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大武夷旅游区,着力培育戴云山脉旅游区,促进山地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围绕古田会址,以原中央苏区县为重点,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二、构建四大旅游产业集群

依托福州、厦门、武夷山等旅游中心城市,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南翼、西北翼、西南翼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鲜明、合作密切的旅游发展区域。

海峡西岸东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福州市为中心,涵盖莆田、宁德、平潭综合实验区。充分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围绕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温泉之都、莆田妈祖文化、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平潭旅游区等重点,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文化旅游。实施西联大武夷、南通厦漳泉、北拓长三角的战略,对接雁荡山等浙南旅游景区,带动我省东北翼旅游业发展,提升其在福建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海峡西岸东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厦门市为中心,涵盖漳州、泉州地区。围绕厦门鼓浪屿、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漳州滨海火山、东山岛等重点旅游资源,加快完善都市休闲、购物、商贸、会展等功能,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生态、主题公园、邮轮游艇、文化创意、高尔夫度假等复合型高新旅游产品。突出对台优势,深化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对接,加快闽台旅游产业深度对接,加强两岸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共同打造旅游品牌,构建闽台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对接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等粤东旅游景区,打造海峡西岸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海峡西岸西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武夷山市为中心,涵盖南平、三明地区。发挥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和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世界级品牌优势,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深化闽台“两山两水”合作,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依托日臻完善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对接三清山、龙虎山和江郎山等浙赣旅游景区,构建品牌统一、产品互补、营销联动的海峡西岸西北翼旅游产业集群。

海峡西岸西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以龙岩市为中心。依托福建土楼、古田会址、冠豸山等品牌建设,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和生态休闲,打造红色旅游基地。积极探索旅游改革,实践多产业融合发展。对接红都瑞金等江西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峡西岸西南翼旅游产业集群。

三、完善旅游中心城市功能

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武夷山3个一级旅游城市集散中心,力争培育福州、厦门成为中国最佳现代都市旅游目的地。福州市应着力增加通往国内外的航线航班,加快提升交通枢纽功能,扩大旅游集散范围,增强对闽东北及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厦门市应发挥经济特区和“小三通”优势,增加国际航线,加快建设邮轮母港,强化海峡旅游博览会等海峡旅游交流合作的平台功能,建成两岸重要的旅游口岸城市和全国性旅游集散地。武夷山市应发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优势,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新机场建设,增加航线航班,完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对闽北、闽东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推进建设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南平7个二级旅游集散中心。泉州要发挥晋江机场的作用,增强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漳州要加强与潮汕地区的旅游合作,主动对接珠三角市场;莆田要增强妈祖文化的纽带作用,吸引更多台湾同胞来闽旅游;宁德要加强与温州等地的对接,建设海峡西岸新的旅游增长极;龙岩要拓展冠豸山机场的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客家文化中心和红色旅游基地;三明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设重要的生态型旅游城市;南平要依托武夷山,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推进五大重点旅游增长区域发展

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加大重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大武夷、福建土楼、沿海动车沿线、平潭旅游区、东山生态旅游岛等五大重点旅游增长区域,形成旅游区域增长极,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

大武夷旅游区

包括武夷山、泰宁、邵武、顺昌、将乐、建宁等县市。大力推进武夷新区、泰宁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山地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建设,构建大武夷旅游区的核心支撑。深入挖掘武夷山古汉城、朱子文化等文化资源内涵,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桃源洞、玉华洞、宝山、佛子山、和平古镇等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要素,强化旅游服务,加强与江西、浙江重点旅游景区的对接,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福建土楼旅游区

包括漳州市南靖、华安和龙岩市永定三县。统一品牌、统一线路、统一营销,构建整体统一的福建土楼旅游区。完善景区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服务品质,打造5A级旅游景区。结合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整合云水谣、虎伯寮、箭滩温泉等资源,差异性开发土楼旅游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沿海动车沿线旅游区

包括沿海各市紧邻高铁沿线区域。发挥滨海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区位条件优越和立体交通发达的综合优势,以沿海动车线为纽带,突出海峡元素,打造一批都市旅游、海洋旅游精品。整合沿线旅游产品,提升太姥山、平潭、三坊七巷、湄洲岛、清源山、鼓浪屿、东山等旅游景区品质,打造一程多站式精品线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拓展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创造效益能力。依托便捷的沿海动车线,联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客源市场,打造我国东南沿海精品旅游线。

平潭旅游区

包括平潭综合实验区所辖陆地及相关海域。以坛南湾为主体,开发度假酒店群、度假海滩、游艇俱乐部等高端海滨度假产品,形成以海滨度假为主导,以海上运动、观光休闲等为支撑的海岛旅游产品体系。积极争取旅游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建设大型免税购物中心、游艇俱乐部、台湾精品购物街。借鉴台湾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更加开放的两岸旅游合作方式,开辟两岸联线旅游,打造富有特色的海峡两岸高端休闲养生度假区。 东山生态旅游岛

包括东山县所辖陆地及相关海域。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着力开发海岛休闲、海上运动产品,加快绿色体育运动公园建设,推进高端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挖掘关帝文化的丰富内涵,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海岛旅游精品。发展联接厦门的海上游线,加强与南澳国际生态海岛的旅游合作。积极探索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打造海峡两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三章 加强品牌建设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实施项目带动和精品建设战略,全力打造海峡旅游系列品牌和旅游产品体系,全面提升福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提升海峡旅游品牌

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以重点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景区为着力点,优化提升海峡旅游系列品牌,构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主体支撑。

温泉古都 有福之州

加强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等闽都文化资源挖掘,开发闽江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独特的都市温泉资源优势,以都市温泉、温泉小镇为主要开发形式,深度挖掘温泉养生文化内涵,提升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功能,打造“闽式温泉”旅游精品,着力打造“中国温泉之都”。

海上花园 温馨厦门

加快完善都市休闲、购物、商贸、会展等功能,积极开发滨海度假、海洋生态、主题公园、邮轮游艇、文化创意、高尔夫度假等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新旅游产品,持续提升厦门旅游整体形象,建设中国最佳现代都市旅游目的地和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海上丝路 文化泉州

深度挖掘泉州古城“海丝”文化内涵,展现闽南文化以及惠女民俗、多元宗教、石雕工艺、陶瓷文化、茶文化等地方文化,重点开发清源山等特色鲜明的“海丝”文化系列旅游产品。通过节庆活动、文化演艺、商务会展等形式扩大宣传促销,并联合相关地区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泉州旅游品牌。 浪漫九曲 仙境武夷

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发展山林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旅游,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严格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加强景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品牌宣传,扩大国内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武夷山品牌形象。

中国丹霞 灵秀泰宁

发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以海峡旅游(三明泰宁)产业园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大金湖、上清溪、寨下大峡谷、泰宁古城等景区,开发山林湖泊度假、丹霞地学科考、古城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完善景区交通、接待设施和服务体系,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建设国内外知名的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东方古堡 福建土楼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优势,深入挖掘土楼文化内涵,注重永定、南靖、华安等地土楼旅游产品差异性开发。整合温泉、生态、田园、乡村等资源,丰富土楼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强化整体营销,形成发展合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精品。

妈祖故里 朝圣湄洲

丰富妈祖朝觐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办好妈祖文化旅游节,增强妈祖文化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扩大湄洲妈祖的海内外市场。促进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海滨休闲旅游精品,改善接待设施,完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筑景观改造,创建国家5A级景区。

胜利起点 光辉古田

以古田会址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等相结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发挥古田会议红色旅游品牌的示范效应,使之成为我省红色旅游龙头、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体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的精品。

地质奇观 亲水闽东

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山海川岛的资源优势和畲乡文化优势,整合太姥山、白水洋、白云山、鲤鱼溪、三都澳等旅游景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扩大闽东北亲水游知名度,培育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品牌。

滨海火山 日出东山

依托火山岛地质公园奇观和东山独特的海岛风光,加快开发漳州滨海旅游资源。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推进旅游房车营地等新型业态开发。通过打造东山国际旅游岛和火山岛旅游胜地,带动滨海度假、海岛观光、文化体验、温泉养生、休闲娱乐产品的综合发展,培育漳州滨海旅游品牌。

东海麒麟 神奇平潭

加强对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完善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生态海岛观光区。重点发展以坛南湾、海坛湾为主的滨海旅游度假区,以石碑洋、仙人井为主的海蚀地貌观光区,以君山、南寨山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区,以长江澳、山岐澳为主的海上运动旅游区。挖掘壳丘头遗址、军事遗迹、传统民居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旅游购物,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功能完善、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休闲胜地。

二、完善四大旅游精品

以四大精品旅游项目为抓手,丰富和完善福建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旅游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旅游精品

充分发挥生态优美、景观奇特以及森林覆盖率为全国第一的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推进武夷山、泰宁、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连城冠豸山、德化石牛山、政和佛子山、仙游九鲤湖(九龙谷)、清流九龙湖等绿色生态旅

游开发,大力发展森林休闲、山地度假、科考探险、生态养生等旅游产品。

滨海旅游精品

充分发挥海岸线长、沙滩岛屿众多、气候适宜等优势,重点推进厦门湾、泉州湾、闽江口、三都澳、湄洲岛、平潭岛、东山岛等地的滨海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海上运动等旅游产品,加大海岛旅游开发力度。发挥厦门港口优势、经济优势,加快完善邮轮旅游设施,打造邮轮母港;福州、泉州、平潭等地努力创造条件,建设邮轮停靠港。依托福州、厦门、泉州、平潭等地海洋资源和高端客源市场优势,积极发展游艇旅游,重点将厦门打造成为中国游艇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游艇帆船赛事基地。

文化旅游精品

实施《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祖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闽茶文化、瓷艺文化等八闽文化独特内涵,重点打造福建土楼、湄洲岛、泰宁古城、马尾船政、三坊七巷、武夷山古汉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安溪海峡茶博园、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基地、宁化客家始祖文化园等文化旅游精品,注重开发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俗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主题公园和演艺产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与开发,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鼓浪屿、闽南红砖建筑、闽浙赣廊桥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管理,处理好旅游发展、群众利益和文化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止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红色旅游精品

以古田会址为龙头,重点开发龙岩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数量丰富、内涵深厚的红色旅游资源,注重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精品。落实《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完善第一期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的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快建设第二期的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专栏二:四个十大精品旅游项目

1.十大生态旅游精品:武夷山、泰宁、冝豸山、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州鼓山、厦门园博苑、漳州花博园、仙游九鲤湖(九龙谷)、德化石牛山。

2.十大滨海旅游精品:鼓浪屿风景旅游、平潭岛国际旅游、湄洲岛国际旅游度假区、惠安崇武滨海旅游、东山生态旅游岛、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嵛山海岛生态旅游、英雄三岛(大嶝、小嶝和角屿)旅游、三都澳海上渔城旅游、环马祖澳旅游。

3.十大文化旅游精品: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泉州清源山(海上丝绸之路)、湄州妈祖、宁化世界客家始祖文化园、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马尾船政文化、福州昙石山遗址、南安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福建茶文化。

4.十大红色旅游精品: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岩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三明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漳州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闽东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旧址、闽浙赣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长汀红色“小上海”。

三、开发四大新兴旅游产品

温泉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温泉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文化特色挖掘,融合生态、高尔夫等资源,以温泉都市、温泉小镇、温泉度假区为主要开发形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重点打造福州温泉之都、厦门海湾温泉旅游区、泉州(安溪、永春、德化)生态温泉旅游区、三明(清流、大田)温泉旅游聚集区、漳州(云霄、漳浦、龙海)滨海温泉旅游区、龙岩(永定、连城)客家温泉旅游区、莆田(仙游、涵江)温泉休闲旅游区等温泉旅游精品。 乡村旅游产品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景区,以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乡渔村为开发形态,重点打造农家休闲度假、村寨文化体验、现代农村展示、生态农庄观光、旅游城镇游览、山林康体养身、民俗风情体验、红色旅游融合、滨海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精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会展旅游产品

依托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发达的经济基础、活跃的商务活动,不断完善相关设施,积极发展会展旅游。

康体旅游产品

依托我省体育产业资源,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观战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休闲旅游。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结合滨海、生态、温泉等资源,打造山水、生态康体旅游精品。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四章 健全旅游要素 延伸旅游产业链)

促进旅游要素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增加旅游供给,强化服务功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一、完善旅游交通运输

依托全省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省干线网,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形成全省旅游干线。结合全省旅游空间布局,加快建设连接重点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按照二级路以上标准改造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对外交通干线,一般旅游景区基本达到三级路标准。加快旅游风景道建设,完善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的旅游标识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公路旅游客运,壮大旅游客运公司,完善旅游配载系统,使公路交通成为我省近中程旅游交通的主体。

抓住高速铁路发展契机,提升铁路运输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区域旅游的通达条件。开辟福建与国内主要客源地的快速列车,为入闽游客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加强国际邮轮港口建设,重点打造厦门邮轮母港,建设福州邮轮专用码头,吸引世界知名邮轮公司开辟入闽旅游线,增辟两岸邮轮航线;开通福建至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的海上游览线;完善嵛山岛、三都澳、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等景区的旅游码头,改善水上客运条件;加强游艇游船码头建设,理顺水上旅游管理体制,积极发展游艇游船旅游。

继续完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武夷山机场、泉州晋江机场和冠豸山机场的基础设施,加大航班密度,提高航空运力,增辟通往国内主要旅游地和日本、韩国等地的航线、航班,争取开通欧美等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航线或旅游包机。争取国家支持,新增对台旅游直航点。

二、加快旅游饭店建设

完善旅游饭店布局。以市场为导向,适度增加旅游饭店总量。重点提升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的接待能力,做到全省各县(市)均有四星级饭店,设区市均有五星级饭店。

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加快高星级饭店建设,大力发展经济型饭店、家庭旅馆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住宿设施,高、中、低档星级饭店的比例大致为35∶45∶20。注重发展多功能的度假型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精品特色酒店,推进新技术在旅游饭店的应用,大力发展低碳酒店、智能酒店。

打造旅游饭店品牌。引进国际著名饭店管理公司,提高旅游饭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饭店连锁化和集团化发展,组建若干大型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公司。对星级饭店实行动态管理,提高饭店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三、全面提升旅游景区

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按照A级景区标准,完善景区主入口、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无障碍通道、通讯、安全警示救援等设施,完善景区标识系统,推广使用环保型车船。实施旅游景区提升工程,两年内使A级景区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标识系统有根本改观。加快推进鼓浪屿、武夷山度假区、福州鼓山、平潭海坛风景区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景观整治和服务设施改造提升。

提升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推进智能景区建设,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健全游客对景区的评价机制,促进景区服务的明显提升。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广A级旅游景区标准,将各类旅游景区纳入标准化管理系列,引导旅游景区规范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加强A级景区复核,对A级景区实行动态管理。

四、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餐饮

注重发展传统饮食精品,展示独特的食品制作工艺,开发以闽菜为代表的福建特色美食系列,打造“福建美食”品牌。旅游饭店餐饮业要走多样化经营、多层次消费的道路,进一步扩大服务面。提高社会餐饮业服务水平,保证卫生质量,完善娱乐功能。扶持发展沙县小吃文化城等一批有特色的旅游餐饮项目。

五、积极发展旅游购物

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提升福建传统特色商品的制造加工水平,提高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能力,推出一批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商品,打造福建旅游商品品牌,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建立旅游购物企业的评级和推荐制度,规范旅游购物经营活动,营造诚信、便捷的旅游购物环境。重点培育厦门大嶝台湾小商品免税市场、武夷山茶博园、福州寿山石工艺品市场、德化陶瓷商品市场、安溪中国茶都、仙游红木雕艺一条街、晋江休闲运动服饰商品市场、惠安石雕商品市场、南安工艺石材商品市场、莆田工艺美术城等旅游商品市场。

六、着力发展旅游文化演艺与娱乐业

加强文化演艺业、娱乐业、体育与旅游业的结合,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和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引入高科技手段,丰富旅游娱乐项目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娱乐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观赏性,形成印象大红袍、龙岩志高动漫娱乐园等一批有福建特色的旅游文化娱乐品牌。

七、打造多功能旅游综合体

结合各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以旅游休闲功能为导向,着力打造融合娱乐、休闲、运动、会议、度假、体验、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在内的旅游综合体。发挥温泉资源富集优势,打造温泉休闲类旅游综合体;发展滨海旅游项目集群,打造平潭、东山等滨海度假类旅游综合体。积极引入大型旅游集团和优质营运团队主导开发,确保旅游综合体的高品质服务和高水平收益。

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

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旅游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游艇游船、新型旅游交通工具、各类旅游用品、宾馆饭店专用产品等。重点支持厦门、宁德、漳州等地发展游艇制造业,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游艇制造基地、游艇及零配件交易集散地。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五章 创新营销推广 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按照“市场细分化、手段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合作区域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注重旅游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营销的有机结合,形成有重点、多渠道、全方位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

一、强化“海峡旅游”品牌宣传推广

明确“海峡旅游”品牌的内涵、支撑产品和主体市场,统一“海峡旅游”品牌主题形象定位,构建层次分明的旅游品牌体系。加大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客源市场主要媒体的宣传投放力度,创新旅游电视宣传形态,强化“海峡旅游”品牌整体形象的传播,不断扩大“海峡旅游”品牌影响力。

二、策划推介旅游精品线路

抓住沿海高铁全线贯通和省内空中航线加密的机遇,与铁路、航空等部门联手,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分类

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

制定旅游营销战略。实施新技术营销,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开辟新型营销渠道;实施联动营销,组成旅游营销联合体,建立联合营销机制,形成营销合力;实施差异化营销,针对客源市场的消费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提升营销实效。

拓展旅游宣传渠道。继续办好《海峡旅游杂志》、中国旅游报《海峡旅游》专刊、海峡都市报《海峡旅游周刊》等平面媒体;积极策划“海峡旅游”主题营销、事件营销活动;持续推动“海峡旅游宣传栏”进驻星级饭店、机场、车站工作。

精心组织旅游节庆。打造旅游节庆品牌,做到一市一节庆,月月有活动。重点办好海峡旅游博览会、武夷山国际旅游节、湄州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展会。加强旅游节庆的市场化运作,扩大招商招展力度,创新展会形式及内容,做到展销合一。

加强旅游业界合作。加强与旅游央企和国际知名旅游集团合作,支持我省旅游企业在重点客源市场构建营销网络,依托国家旅游局驻外机构在境外开展促销,拓宽海峡旅游宣传渠道。

五、推动跨省区域合作

加强与海西旅游区4省23市的合作,重点打造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合作区、闽浙赣生态旅游合作区、闽粤赣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带、闽浙山海畲乡旅游合作带和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旅游协作,共同打造我国东南沿海黄金旅游带。加大与中部城市群、环渤海地区等旅游协作。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六章 加强两岸合作 打造环海峡旅游圈)

发挥闽台“五缘”优势,深化闽台旅游合作,做大做强“海峡旅游”品牌,加强两岸旅游线路互联、客源互送、信息互享,推动福建成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政策的先行先试区域、海峡两岸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加快构建环海峡旅游圈。

一、着力闽台旅游合作先行先试

积极争取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政策,探索有利于扩大闽台旅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扩大闽台旅游互动,提升两岸旅游整体竞争力。积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湄洲岛、平潭等地对台码头,提升旅游功能,完善便利通关条件,充分发挥厦门和福州作为两岸直航点和“小三通”的优势,全力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使我省成为大陆对台旅游先行先试示范区和两岸旅游合作重要基地。

建立闽台旅游互动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旅游景区和线路对接,深化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鼓浪屿菽庄花园与台湾林本源园邸、漳州火山岛与澎湖列岛等旅游景区合作,推动闽台乡村旅游合作。以闽台旅游行业协会为龙头,制订旅游合作规范,在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品质保障、应急处置、企业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广泛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加强闽台旅游院校合作,办好海峡旅游学院,共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加强闽台旅游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深化两岸旅游合作的课题。

扩大福建旅游入岛宣传,完善福建海峡旅游(台湾)网,争取在台设立“福建„海峡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联合制作旅游宣传品。加强福建旅游在台整合营销,强化台湾媒体、展会对福建旅游的宣传,扩大福建旅游对台湾公众的宣传覆盖面。

联合举办旅游节庆展会。重点办好海峡旅游博览会、武夷山国际旅游节、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关帝文化旅游节、陈靖姑文化旅游节、保生大帝文化旅游节、中国海峡客家欢乐节、郑成功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将海峡旅游博览会打造成为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

二、深化两岸四地旅游合作

按照闽港八大合作平台和闽澳四项合作举措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旅游合作领域,促进闽港澳旅游业共同发展。加强与港澳旅游机构、旅游企业的合作,健全旅游合作机制,联合举办旅游节庆,联手推介闽港澳旅游产品。吸引港澳投资商来闽投资旅游。

三、打造海峡旅游共同市场

整合两岸四地旅游资源,策划设计一批“海峡之旅”精品线路,争取纳入国家旅游局宣传推介计划;积极推动香港(澳门)—台湾—厦门邮轮航线开通,实现两岸四地“一程多站”旅游,推动环海峡旅游圈发展。

鼓励闽台两地旅行社组织港澳游客和外国游客经“小三通”到闽台两地旅游,携手开拓国际客源市场。继续开展“百万游客海峡行”活动,加强与两岸旅游业界、航空界的合作,联手台湾旅游机构联合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与各省市旅游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逐步增加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旅游。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鼓励发展民营旅游企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发展,进一步深化旅游业的改革开放。

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市、县要积极探索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通过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深化土楼旅游区合作联盟,推动大武夷旅游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互利共赢。

以政府为主导,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按照规范标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便利惠民、服务优质的要求,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大建设力度。注重建设旅游风景道、

无障碍通道、旅游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善广播、视频监控、消防等安全设施;合理布局、按需配置旅游厕所、垃圾桶等卫生设施,加强旅游厕所管理;完善观光厅、休憩椅等游憩服务设施;按规范要求,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识、导游标识、公共服务符号标识等系统。

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要交通节点,以及城市中心广场等旅游者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完善自驾车服务系统。重点建设漳州、泉州、三明、龙岩、武夷山等自驾车旅游基地,完善道路标识与旅游标识,建立旅游安全救援网络,完善自驾车旅游咨询、维修、安全救助等服务功能。

完善配套服务。推进通讯、金融、卫生、医疗、物流等旅游服务配套建设,为旅游者提供各类便利服务。推进城市公园、公共运动场馆、公共海滩、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城市休闲公车以及红色景区的免费开放。推动出台面向老人、儿童、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的旅游优惠政策。建设旅游公益服务站点,组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

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完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健全假日旅游协调机制,强化假日旅游预报、旅游警示信息发布和旅游价格信息发布等制度。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旅游公共信息发布力度,及时公布自然灾害、旅游安全、旅游价格、接待能力、重大事件、旅游气象等信息。推进旅游统计基础建设,完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加快建设旅游统计信息库,加强旅游指标体系的统计调查。

三、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完善景区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严格安全标准,落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政府相关部门定期联合开展旅游安全检查,进行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加强旅游与气象部门合作,提升旅游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应对突发危机事件能力。实施《福建省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建立健全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警系统。推动建立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景区与医疗机构、公安、消防、交通等单位的救援合作机制,提高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强化旅游者安全教育,提高游客避险意识、逃生技能和危机事故处理能力。强化旅游保险意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四、大力发展智能旅游

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以海峡旅游网上超市、12301呼叫中心、海峡旅游卡“三个一”工程为先导,积极发展在线旅游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提升旅游电子商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发展智能旅游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导游、电子门票、移动支付、多点通信等,全面提升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支持各地建设智能旅游应用平台,提升旅游管理智能化水平。依托企业建设智能旅游实验室。推进智能旅游在公共服务、目的地营销等领域的应用。

五、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

成立旅游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推进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发展水平;推行旅行社等级标准、服务标准,推进旅游经营活动标准化、规范化。推行《福建省旅行社服务质量信用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实施《福建省乡村旅游接待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和《福建土楼旅游服务系列标准》。加大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开展各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及相关试点项目建设。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旅游品牌建设,开展旅游名牌评价。

六、加强诚信旅游建设

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强化行业自律,形成“企业为主体、多方配合、共铸诚信”的格局。继续实行《旅行社诚信公示榜》,开展旅行社质量信誉等级评定,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引导旅游企业合法经营。

以旅游诚信网络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加强价格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旅游评价与监督机制,建立鼓励旅游企业诚信经营的奖励机制。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全省游客满意度调查,发布季度调查报告,引导市场消费选择,督促旅游服务质量改进和提高。

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督力度,对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治理,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依法严惩不法企业和从业人员。树立一批守法经营、规范服务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典型。

七、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旅游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实施《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旅游人才培养重大工程,争取五年内培养600名旅游职业经理人、8千名旅游管理专才和5万名旅游技术能手,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导游管理激励机制和服务监督机制,通过行业评比等方式,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积极引进旅游战略管理、旅游策划规划设计、酒店高级管理、中高级导游等专业人才。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九章 加强组织协调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省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旅游观念,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和整合,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督促专项规划实施和旅游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实施“六大旅游工程”

强化省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年度旅游设施和景区建设提升方案,实施A级景区提升、滨海旅游开发、星级酒店提升、温泉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富民、文化旅游创新等六大旅游工程,切实增加旅游有效供给,促进我省旅游产品升级。

三、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计划”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以保障旅游者权益为宗旨,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导游等为重点对象,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善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加快完善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估体系,确保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四、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旅游景区开发、酒店建设等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制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加强环境敏感区实景演艺活动的管理。积极创建低碳旅游示范城市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支持旅游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旅游经营单位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实施节能减排工程,三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的单位GDP用水用电量降低20%。大力倡导低碳环保、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

五、强化政策支持

对列入本规划的重大旅游项目参照省重点项目,在用地、用林、用海等方面予以保证。对现有重大旅游项目在原址增资扩建所需的扩建用地部分,参照工业企业原址增资扩建用地政策,按照“专业评估、集体研究、结果公示”的原则协议出让。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3A级以上(含3A级)旅游景区重大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实现旅游酒店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各级政府要加大旅游专项资金投入,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加大“海峡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扶持开辟通往国内外主要旅游城市的航线、航班。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

六、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规划实施年度进展,以适当方式向社会通报。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主要指标调整需报请省政府批准。

附件:1.福建省“十二五”重点旅游项目一览表

2.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景点分布图

3.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功能布局图

4.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旅游品牌图

5.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产品体系图

6.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客源市场图

7.福建省“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交通规划图


相关内容

  • Esdzzu年度工作总结(549个文件
  •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年度工作总结(549个文件 56MB) |----壮大统一中国产权市场发展路径探究-中国产权市场 ...

  • (新)福建专科学校排名(DOC)
  • 福建专科学校排名(DOC) 福建专科学校排名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城市 层次 1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 泉州市 专科 2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 南平市 专科 3 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 宁德市 专科 4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 福州市 专科 5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 ...

  • 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析doc
  • 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析 李 强 (福建工程学院 福州 350108)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州大学城8所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福州大学城: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G252 On ...

  • 2014年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方案大全
  • 2014年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方案大全 [内容简介] 智地网[商业地产营销策划招商销售方案与商业地产培训视频大全]内容包括:商业地产投资.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商业地产策划.商业地产招商.商业地产销售.商业地产广告文案.商业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方案流程.商业地产项目选址定位及业态 ...

  • 福建省劳动合同的管理规定(DOC格式)范本
  • 福建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 (1996年7月18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规范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 ...

  •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题库
  •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信息 丨 医学基础知识 丨 公共基础知识 丨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面试 丨 临床医学知识 丨 护理基础知识 丨 药学基础知识 丨 中医基础知识 丨 卫生职称考试资料 丨 执业资格考试资料 丨 其他 添加文档 1 全国医疗卫生招聘信息: doc  2014年敦化市医院招聘 2页 doc   ...

  • 福师 高起点 语文
  • 福建师范大学入学测试机考 高起点 语文 模拟题 1.阅读下面带"像","好像"的句子,选出全是比喻句子的一项___ (1)各种想法在他脑子里像火花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2)人需要真理,就象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 (3)这几分钟的动摇好像使他更坚定了 ...

  • 专题.地理分界线第3页,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
  • 延伸: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 本文还提供的<专题.地理分界线 第3页>和初中地理第一册有关中国地形地势分界线整理版doc文本文档,由139文本吧(www.1398.org)收集自网络. 重要地理分界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 ...

  • 某企业战略规划书(DOC24)模仿就可以学会书写战略规划书
  • 某企业战略规划书 模仿就可以学会书写<战略规划书> 第一部分 战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环境分析 某作为国内外重要的轴承生产供应商,必需对国外和国内轴承行业的现状和走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才能做好战略策划. 一.全球轴承行业环境及其变动趋势对某的影响 1.某产品在国际市场中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