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柴静的认识

柴静我最喜欢的以为年轻记者,她的所有采访我几乎都有看过,特别是最近新出的那本看见,读后感慨万千。下面是木子作家对柴静的认识。

之前遇到与柴姑娘相熟的读库出版人老六,问他对柴姑娘的看法,他说,柴姑娘是那种从县城野蛮生长起来的年轻人。陪着台湾电影人吴念真走了几个城市的译林出版社的编辑则说了这么个故事,在北京的吴念真见面会,柴静坐在第一排安静地听。结束以后,吴老先生说,第一排的那个姑娘眼睛里有内容,定是个人物。

我和柴姑娘一样成长于县城,为了离开拼尽全力,初到大城市,茫然又无助,却又必须告诉自己,今后,只能靠你自己了。在大学新闻专业的第一堂课,老师问我们,你想做哪方面的记者?我举手说,国际新闻。那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巴以冲突硝烟弥漫的现场。

这么多年过去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未息,我的新闻理想却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偶尔想起刚刚看到“新闻与传播学院”这几个字时的豪情与懵懂,只能安慰自己说,在当下的中国,记者大概并不是一个能实现梦想的职业。看到媒体人的担当与坚守,我会感同身受。脑海中的另一个声音却是,大势如此,又能怎样?

可柴姑娘的《看见》却给了我胸口重重一击,她不说自己的梦想,却用10年,400页,23万字,让我了解,经历和记录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这23万字,既是她海绵般吸收能量,不间断野蛮成长的记录,也真真是本极好的新闻采访教材。她说:“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是的,这本书里,没有背景、没有华丽、没有渲染,就只有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那样的平台上,遇到的种种牵绊与限制只会更多,她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看见

迷雾中的中国。这样的坚守,让人羡慕,让人心疼。

这让我想起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我的世纪》,在那本书里,从1900年到1999年,每年只是一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历史,虽是虚构,却震撼人心。

柴静我最喜欢的以为年轻记者,她的所有采访我几乎都有看过,特别是最近新出的那本看见,读后感慨万千。下面是木子作家对柴静的认识。

之前遇到与柴姑娘相熟的读库出版人老六,问他对柴姑娘的看法,他说,柴姑娘是那种从县城野蛮生长起来的年轻人。陪着台湾电影人吴念真走了几个城市的译林出版社的编辑则说了这么个故事,在北京的吴念真见面会,柴静坐在第一排安静地听。结束以后,吴老先生说,第一排的那个姑娘眼睛里有内容,定是个人物。

我和柴姑娘一样成长于县城,为了离开拼尽全力,初到大城市,茫然又无助,却又必须告诉自己,今后,只能靠你自己了。在大学新闻专业的第一堂课,老师问我们,你想做哪方面的记者?我举手说,国际新闻。那时候,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巴以冲突硝烟弥漫的现场。

这么多年过去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未息,我的新闻理想却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偶尔想起刚刚看到“新闻与传播学院”这几个字时的豪情与懵懂,只能安慰自己说,在当下的中国,记者大概并不是一个能实现梦想的职业。看到媒体人的担当与坚守,我会感同身受。脑海中的另一个声音却是,大势如此,又能怎样?

可柴姑娘的《看见》却给了我胸口重重一击,她不说自己的梦想,却用10年,400页,23万字,让我了解,经历和记录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这23万字,既是她海绵般吸收能量,不间断野蛮成长的记录,也真真是本极好的新闻采访教材。她说:“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是的,这本书里,没有背景、没有华丽、没有渲染,就只有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那样的平台上,遇到的种种牵绊与限制只会更多,她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看见

迷雾中的中国。这样的坚守,让人羡慕,让人心疼。

这让我想起20世纪最后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我的世纪》,在那本书里,从1900年到1999年,每年只是一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讲述自己所经历的历史,虽是虚构,却震撼人心。


相关内容

  •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复习
  • 高二政治 学案 5.2.1认识的根本任务 预习导学 一.心中有数 1.重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2.难点: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觉与假象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什么是感性认识 是什么 什么是理性认识 根本任务 为什么 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 从认识的作用来看: ...

  •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
  • 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及要点: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特点.形式.关系? 答: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2.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或客观物质世界).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特点 1.主体的特征 ...

  • 马克思-2-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 ...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5年9月)
  •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 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 A.怀疑论 ( ) B.不可知论 ( ) C.唯灵论 ( ) D.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直观反映论 (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 ...

  • 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
  • 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 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其中,"生动的直观"就是指感性认识,"抽象的思维" ...

  • 认识论基本原理
  • 认识论(大题最多的一章) 6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论的反映论:一条是"从感觉.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论的先验论. 62.唯物论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的 ...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摘 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反作用,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本文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论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二者紧密结合才能 ...

  •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中心论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基本构架(1):实践--认识--实践 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 ...

  • 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 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 相反, 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 规律性的理论认识, 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随着实践的发展 和水平的提高, 理论的指导作用愈益明显, 它往往走在实 ...

  • 英语词汇量测试量表
  • 英语词汇量测试量表 [本测试摘自新东方雅思国际学习中心相关教材版权归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本量表是新东方英语能力测评体系的一部分,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词汇量.词汇量测试共100道题,分为 6个级别 词汇量的计算方法: Level 1答对的题目数×180 + Level 2答对的题目数×280 + 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