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阜南县生态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扩大,对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现代农业推进项目、农业标准园示范项目等相继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阜南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传统农业现状。但是,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走出一条摆脱现状农业与生态发展需求的矛盾,使其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是摆在阜南农业发展方面的一个新的课题。对此,经过对传统农业不增产,现代农业欠生态这种“怪圈”的深度思考,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对阜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大胆的创伤,通过创新模式与理念,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阜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面对一个全县拥有132.3万农业人口,低洼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8%左右。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属蒙洪洼和行蓄洪区,长期受自然灾害频发的制约和影响,农业积弱,经济积贫,工业不强是阜南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面对困局,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快产业战略性调整作为突破口,明确提出:“工业主导、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三化”大文章,实现阜南农业总量增进、总体增强,全面推进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一)三产结构趋于合理

为全面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工业主导、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打破过去依赖一产的格局,一产的比率大幅降低,由2008年的42.6%调至2010年的38.7%,下降5个百分点,而二产则大幅提升,由2008年的21.15%调升至2010年的30.65%,上升近10个百分点,三产的比例由过去的农业占主导调至2012年的基本上

是三分天下,形成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合理的比例关系。

(二)农业结构间进一步优化

随着农业标准化的推进,示范化的引导,产业化的加强和现代农业项目的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总量进一步提速,标准进一步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4.35亿元、1.72亿元、8.72亿元和

1.42亿元,其中农业增长15%,林业却下降10.6%,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10%和3.7%,可见增长比例不高,幅度不大,速度不快。到2011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产业比例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达到39.56亿元、3.97亿元、23.85亿元和3.38亿元,比上年增长率分别达到70%、78.8%、85.4%和90.2%,可以看出,农业间结构的科学配臵,优化布局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种植业内部突出特点

就全县种植业而言,按照“粮食主导、蔬菜优先、多种经营、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宗作物常态化以求稳,蔬菜作物大棚化以求效,经济作物特色化以求活。近年来,我县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相继提出并实施“东柳西进、西椒东移、南稻北扩和南渔北牧”的发展战略,已形成“黄岗柳编”和“会龙辣椒”两大区域规模经济板块并具知名品牌。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7.6万亩,产量87.5万吨,其中大棚栽培达5万亩,已形成以会龙为中心的蔬菜绿色生产基地。同时,苗集萝卜、晚秋黄梨、柴集有机食品示范园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点正在辐射带动着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创新模式,突出生态理念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居的需求越来越显得密切和主要。阜南生态农业一直遵循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各自生产中探索出不少生态模式、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一)生态需求,林业优先

近年来,阜南紧紧抓住林业兴县这一主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家园,

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社会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阜南县现有林业面积72万亩,森林覆盖率26.4%,活立木蓄积240万/ m3,年产木材24万/ m3。年净增固碳量和放氧量均达万吨。一是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林业、水利部门的密切合作,完成淮河、洪河治理、绿化,完成内河陶子河、谷河、界南河等河道治理、绿化,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水动、人静、岸绿、鸟鸣”。二是加快绿色长廊建设,累计完成京九铁路,S328、S202省道以及主要县乡公路、重点河流等绿色长廊928.8公里。三是完成农田林网建设60万亩,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此外,还在林下经济发展上做好文章。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

我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菜间作、林下养殖等,特别是沿洪河、淮河的洪河桥等乡镇大力发展林药间作、林下种植的药材猫爪草,亩效益可达5000元左右,面积可达1000多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已发展到2.4万亩,产值达500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

林药间作模式——全县林药间作面积达到1200亩,产值达480多万元,主要种植区域包括洪河桥、龙王、柴集、新村、方集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为:猫爪草、芍药、桔梗等,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

林粮间作模式——全县林粮间作面积达到2万亩,主要种植区域包括地城、鹿城、公桥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为小麦、旱稻,亩年产效益2000元。

林菜间作模式——主要是利用幼龄丰产林种植菠菜、大蒜、莴苣、毛豆等,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春季树木无叶的时间增效创收,主要区域有王家坝、三塔、会龙、赵集等乡镇,面积达800多亩,年亩均效益7000元左右。

林下养菌模式——全县林菌间作面积达100多亩,产值达50多万元。主要包括赵集、洪河桥、鹿城等乡镇种植品种主要有鸡腿菇、金针菇、平菇

等,这种“上林下菌”的立体栽培模式,不仅实现了林农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而且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充分利用林地经营林业,发展林业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林下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南部低洼地区的养鱼和北部的林下养土鸡等。

(二)农业节能,统筹兼顾

节能降耗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主要做好节水、节肥、节药等工作。

节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当今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做好农业节水工作至关重要,全县农业年用水需6873.95万m3,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阜南县采取推广深耕、深松蓄水、带水播种、暗管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把农业年用水量控制在6599万m3,实现年节约农业用水725万m3。

节肥——全县年施肥量约15万吨,由于农民长期的施肥习惯已造成土壤普遍性含P偏高,不利于作物营养需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需求,更不适合生态农业发展,为此,采取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推广有机肥,施用配方肥等有效措施。目前,全县已推广配方肥200多万亩,把全县年农业常用施肥量控制在14.4万吨,年节肥6000吨。

节药——全县年农业用药量约110吨(折百含量)。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农药,把年农业用药量控制在100吨以内(折百含量)。主要采取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综合防治,推广普及粘虫板、诱虫灯、防虫网等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病虫害预报测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农药减量工程,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绿色植保。

(三)畜牧产业,长足发展

阜南是全省畜牧养殖大县,这里的百里淮堤天然牧场,特别是蒙洼行蓄洪区水草丰美,有“淮河两岸好风光,天然牧场放牛羊”的美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世代相袭的养殖传统,蒙洪洼地区占据着全县70%以上的渔业

资源和80%的水产养殖业,因此,造就了“淮河鱼”名吃和郜台板鸭的知名。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阜南县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趁势而上,全面做好“小动物,大产业”这篇文章。2011年全县猪、牛、羊、年饲养量分别为122.69万头、9.23万头、48.24万只、1094.41万只,生态养殖场、高床养羊户、池塘牧鸭、牧场养鹅等生态养殖不断涌现,全县规模生态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左右,产值占16%左右,虽然比例不高,但已初见生态养殖的良好势头。其中,不乏有可行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猪—沼—菜”模式

利用猪、牛排泄物、作物秸秆等进行沼气发酵,沼气用来照明、增温、取暖,沼液和沼渣返田,用来种植蔬菜,冬季或阴雨天用沼气等为蔬菜增温、补光,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有张寨鹏程养殖场、苏欣康养殖有限公司、永发信合养殖示范场、富民种猪场等养殖场,既实现了增收节支,又改善了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林—草—牧—渔”模式

在树林里种草、牧草养羊、羊粪喂鱼,采取高床养羊技术可不受草场限制,既可解决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减轻草场压力,促进草场植被恢复和生态良性循环,又可改善羊及圈舍的卫生条件,利于羊病防治,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羊产业的良性发展。采用这种模式的有鸿盛养殖场、许堂王子和养殖场等,效益十分明显。

“秸—牛—菌”模式

秸秆喂牛,牛粪生产食用菌。采用这种模式的有中岗民族犇鑫奶牛养殖场、柳沟泰达腾飞肉牛养殖场、中岗鑫和养殖场等。

三、典型引导,实现生态生产

(一)灿烂的柳编产业

黄岗柳编可谓是独竖一臶,久负盛名。已从80年代初的荒滩野坡的零星种植发展到今天的7万亩集中规模种植,经营方式也从当年的“编筐打篓、

养家糊口”一跃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出口创汇的老大,品牌上更是从当年的沿街挑卖而今荣获“中国把柳之乡”、“中国柳编之乡”,这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除了县委、县政府的一贯重视与扶持外,主要得益于生态环保的发展使其产品占领欧美市场,进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的柳编产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达7.8万人,年产值达12亿元,实现创汇1.18亿元。

(二)闻名的绿色基地

会龙,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只因坚持科学引导,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如今有了众多的名片头衔,2001年获得全省第一个辣椒无公害产品。之后,皖西北最大的秋延辣椒生产基地,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等。去年,辣椒、毛豆、甜瓜分别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创建蔬菜绿色食品基地5万亩。如今,一个占地500亩的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已初步建成,采用现代园区的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措施到技术规程全面按照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又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生产路架设太阳能杀虫灯,棚门及入口应用防虫网,棚内用粘虫板,少用或基本不用农药,灌溉用地下水滴灌、微灌减少水质污染,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肥,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合肥料,增加有机质含量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同时,还统一做到产品检测和产品准出质量追溯制,正是广大的种植户每年的经营有了严格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生态发展的理念,才全面叫响会龙辣椒品牌。目前,会龙绿色基地及产品的影响已辐射赵集、王店、苗集、鹿城等乡镇,发展大棚蔬菜10万多亩。

(三)新兴的晚秋黄梨

晚秋黄梨以其果型大、品质优、耐储存、口感佳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在阜南县兴农果木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下运营,从苗期的栽培管理到产品的上市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生产过程全部实行生态化,施用土杂肥、有机肥、饼肥、生物肥等,果期采用套袋保护技术,防止暴晒与污染,提高

产品品质与安全。全县种植2000多亩,产品上市较市场每公斤高1元左右,亩产效益8000多元,果农效益十分明显。目前,正全力打造以阜东园艺场、鹿城、苗集、许堂等乡镇为中心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

四、注重实效,加快生态发展

纵观阜南生态农业,虽然取得了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发展积极的成效,探索了一些生态模式,涌现了一些生态亮点。但与大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仍显得脆弱,比率不高,比重不大,仍存在着部分农民认识不高,认识不够,视角不正,视角不新,工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相互矛盾,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互矛盾,经济落后与投入不足相互矛盾,发展需求与生态需求不够协调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妥善处理好、协调好制约生态发展的各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就地转化升值空间不大,是我县长期以来面临的现状和主要困惑,一定程度上加快工业发展,也是为农业提速、效益提高提供保障。但是,在上工业项目的同时,一定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上项目不论眉目,对不符合生态发展的项目坚决拿下,不能先上后治或边上边治,落到功在当代,祸害后代的沉重代价。

(二)努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阜南林业的发展虽然在“十五”期间县政府以林兴县富民战略的感召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来,随着对林业资源消化的与日俱增,以及现代道路交通建设的砍伐,林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林业是人类生态需求的第一防线,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绿化步伐,要借鉴先进园林城市的发展经验,创造条件多建几个园林公园。按照“远处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白天不见阳光,小雨不湿衣裳”的目标,提高公园、游园的品味,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不易,但要坚持这么做,切实把自己的家园改善好、建设好,打造乐居乐业生态美好家园!

(三)协调农业内部关系

近年来,受外来有害生物侵袭的危害,特别是水花生,内地沟河大部分被侵,且有水田向旱地迅速延伸的趋势,加快治理不容忽视。目前,全县拥有水面 15 万亩,可养水面 6.5 万亩,其中有不少水面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尤其像草河、清河、润河、谷河等内地河道杂草丛生,充塞河道,有的根本起不到抗旱排涝的作用,要协调水利、林业、渔业等相关部门加强治理,建立“水利搭台、林业着装、渔业唱戏”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好有效资源的最佳配臵,让水面流起来,岸上绿起来,鱼儿跃起来,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

(四)不可忽视的污染与错位

生态农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简单的、片面的理解为是农业部门的事,它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参与配合,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当前,我县农业生产者的素质相对不高,生产设施条件相对不完善,依然面临着农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农业污染普查来看,畜牧业、水产业主要是排放物的污染,其污染较轻,也易于控制,但来自种植业的污染则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作物秸秆丢弃与焚烧、农田薄膜的不可降解与回收,农药流失的危害等。对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普法力度,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一是要生产科学化,要研究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方法,探索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从养殖、加工、转化、综合利用等诸多方面为秸秆找出路,提高秸秆利用率,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运用以虫治虫、以菌制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土杂肥、有机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要推行健康的养殖方式,实行干法清粪,设立有机肥加工车间,对污水进行沼气处理,推广发酵床、高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污染。三是要转变观念,将农

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工业污染治理,也要抓农业污染治理,既要建设城市文明也要建设乡村文明,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整合各方力量,点面结合,综合治理。要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认识,增强和提高建设生态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应该看到,阜南绝大部分的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现实,农村清洁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快,旧村庄改造、整治土地有待进一步推进,非法捕捞、采沙、建窑等破坏生态资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与生态发展不相适应的乱象需要加以整治。因此,生态农业改造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能只打小算盘,要综合考量,深谋远虑,要多业并举,多措并施,多方推进,多元融合,全力打造阜南农业发展新环境,经济发展新变化,农村发展新面貌。

(撰稿:阜南县农业委 丁超 钱大钧)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阜南县生态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扩大,对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现代农业推进项目、农业标准园示范项目等相继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阜南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传统农业现状。但是,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如何走出一条摆脱现状农业与生态发展需求的矛盾,使其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是摆在阜南农业发展方面的一个新的课题。对此,经过对传统农业不增产,现代农业欠生态这种“怪圈”的深度思考,积极探索、有益尝试、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对阜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进行大胆的创伤,通过创新模式与理念,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阜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面对一个全县拥有132.3万农业人口,低洼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8%左右。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属蒙洪洼和行蓄洪区,长期受自然灾害频发的制约和影响,农业积弱,经济积贫,工业不强是阜南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面对困局,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快产业战略性调整作为突破口,明确提出:“工业主导、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生态化“三化”大文章,实现阜南农业总量增进、总体增强,全面推进可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一)三产结构趋于合理

为全面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工业主导、双轮驱动、三产融合、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打破过去依赖一产的格局,一产的比率大幅降低,由2008年的42.6%调至2010年的38.7%,下降5个百分点,而二产则大幅提升,由2008年的21.15%调升至2010年的30.65%,上升近10个百分点,三产的比例由过去的农业占主导调至2012年的基本上

是三分天下,形成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合理的比例关系。

(二)农业结构间进一步优化

随着农业标准化的推进,示范化的引导,产业化的加强和现代农业项目的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总量进一步提速,标准进一步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林牧渔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县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4.35亿元、1.72亿元、8.72亿元和

1.42亿元,其中农业增长15%,林业却下降10.6%,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10%和3.7%,可见增长比例不高,幅度不大,速度不快。到2011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产业比例协调发展的快车道,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达到39.56亿元、3.97亿元、23.85亿元和3.38亿元,比上年增长率分别达到70%、78.8%、85.4%和90.2%,可以看出,农业间结构的科学配臵,优化布局以及强劲的发展势头将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种植业内部突出特点

就全县种植业而言,按照“粮食主导、蔬菜优先、多种经营、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宗作物常态化以求稳,蔬菜作物大棚化以求效,经济作物特色化以求活。近年来,我县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相继提出并实施“东柳西进、西椒东移、南稻北扩和南渔北牧”的发展战略,已形成“黄岗柳编”和“会龙辣椒”两大区域规模经济板块并具知名品牌。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7.6万亩,产量87.5万吨,其中大棚栽培达5万亩,已形成以会龙为中心的蔬菜绿色生产基地。同时,苗集萝卜、晚秋黄梨、柴集有机食品示范园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点正在辐射带动着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创新模式,突出生态理念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人居的需求越来越显得密切和主要。阜南生态农业一直遵循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各自生产中探索出不少生态模式、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一)生态需求,林业优先

近年来,阜南紧紧抓住林业兴县这一主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家园,

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社会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阜南县现有林业面积72万亩,森林覆盖率26.4%,活立木蓄积240万/ m3,年产木材24万/ m3。年净增固碳量和放氧量均达万吨。一是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林业、水利部门的密切合作,完成淮河、洪河治理、绿化,完成内河陶子河、谷河、界南河等河道治理、绿化,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水动、人静、岸绿、鸟鸣”。二是加快绿色长廊建设,累计完成京九铁路,S328、S202省道以及主要县乡公路、重点河流等绿色长廊928.8公里。三是完成农田林网建设60万亩,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

此外,还在林下经济发展上做好文章。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子。

我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菜间作、林下养殖等,特别是沿洪河、淮河的洪河桥等乡镇大力发展林药间作、林下种植的药材猫爪草,亩效益可达5000元左右,面积可达1000多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已发展到2.4万亩,产值达500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

林药间作模式——全县林药间作面积达到1200亩,产值达480多万元,主要种植区域包括洪河桥、龙王、柴集、新村、方集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为:猫爪草、芍药、桔梗等,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

林粮间作模式——全县林粮间作面积达到2万亩,主要种植区域包括地城、鹿城、公桥等乡镇,主要种植品种为小麦、旱稻,亩年产效益2000元。

林菜间作模式——主要是利用幼龄丰产林种植菠菜、大蒜、莴苣、毛豆等,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春季树木无叶的时间增效创收,主要区域有王家坝、三塔、会龙、赵集等乡镇,面积达800多亩,年亩均效益7000元左右。

林下养菌模式——全县林菌间作面积达100多亩,产值达50多万元。主要包括赵集、洪河桥、鹿城等乡镇种植品种主要有鸡腿菇、金针菇、平菇

等,这种“上林下菌”的立体栽培模式,不仅实现了林农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而且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充分利用林地经营林业,发展林业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林下养殖模式——主要集中在南部低洼地区的养鱼和北部的林下养土鸡等。

(二)农业节能,统筹兼顾

节能降耗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主要做好节水、节肥、节药等工作。

节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当今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做好农业节水工作至关重要,全县农业年用水需6873.95万m3,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阜南县采取推广深耕、深松蓄水、带水播种、暗管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把农业年用水量控制在6599万m3,实现年节约农业用水725万m3。

节肥——全县年施肥量约15万吨,由于农民长期的施肥习惯已造成土壤普遍性含P偏高,不利于作物营养需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需求,更不适合生态农业发展,为此,采取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推广有机肥,施用配方肥等有效措施。目前,全县已推广配方肥200多万亩,把全县年农业常用施肥量控制在14.4万吨,年节肥6000吨。

节药——全县年农业用药量约110吨(折百含量)。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农药,把年农业用药量控制在100吨以内(折百含量)。主要采取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综合防治,推广普及粘虫板、诱虫灯、防虫网等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病虫害预报测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农药减量工程,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绿色植保。

(三)畜牧产业,长足发展

阜南是全省畜牧养殖大县,这里的百里淮堤天然牧场,特别是蒙洼行蓄洪区水草丰美,有“淮河两岸好风光,天然牧场放牛羊”的美誉!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世代相袭的养殖传统,蒙洪洼地区占据着全县70%以上的渔业

资源和80%的水产养殖业,因此,造就了“淮河鱼”名吃和郜台板鸭的知名。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阜南县抓住机遇,因势利导,趁势而上,全面做好“小动物,大产业”这篇文章。2011年全县猪、牛、羊、年饲养量分别为122.69万头、9.23万头、48.24万只、1094.41万只,生态养殖场、高床养羊户、池塘牧鸭、牧场养鹅等生态养殖不断涌现,全县规模生态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左右,产值占16%左右,虽然比例不高,但已初见生态养殖的良好势头。其中,不乏有可行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猪—沼—菜”模式

利用猪、牛排泄物、作物秸秆等进行沼气发酵,沼气用来照明、增温、取暖,沼液和沼渣返田,用来种植蔬菜,冬季或阴雨天用沼气等为蔬菜增温、补光,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有张寨鹏程养殖场、苏欣康养殖有限公司、永发信合养殖示范场、富民种猪场等养殖场,既实现了增收节支,又改善了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林—草—牧—渔”模式

在树林里种草、牧草养羊、羊粪喂鱼,采取高床养羊技术可不受草场限制,既可解决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减轻草场压力,促进草场植被恢复和生态良性循环,又可改善羊及圈舍的卫生条件,利于羊病防治,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羊产业的良性发展。采用这种模式的有鸿盛养殖场、许堂王子和养殖场等,效益十分明显。

“秸—牛—菌”模式

秸秆喂牛,牛粪生产食用菌。采用这种模式的有中岗民族犇鑫奶牛养殖场、柳沟泰达腾飞肉牛养殖场、中岗鑫和养殖场等。

三、典型引导,实现生态生产

(一)灿烂的柳编产业

黄岗柳编可谓是独竖一臶,久负盛名。已从80年代初的荒滩野坡的零星种植发展到今天的7万亩集中规模种植,经营方式也从当年的“编筐打篓、

养家糊口”一跃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出口创汇的老大,品牌上更是从当年的沿街挑卖而今荣获“中国把柳之乡”、“中国柳编之乡”,这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除了县委、县政府的一贯重视与扶持外,主要得益于生态环保的发展使其产品占领欧美市场,进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的柳编产业100多家,从业人员达7.8万人,年产值达12亿元,实现创汇1.18亿元。

(二)闻名的绿色基地

会龙,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只因坚持科学引导,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如今有了众多的名片头衔,2001年获得全省第一个辣椒无公害产品。之后,皖西北最大的秋延辣椒生产基地,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等。去年,辣椒、毛豆、甜瓜分别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创建蔬菜绿色食品基地5万亩。如今,一个占地500亩的国家级蔬菜标准示范园已初步建成,采用现代园区的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措施到技术规程全面按照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进行生产经营,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又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生产路架设太阳能杀虫灯,棚门及入口应用防虫网,棚内用粘虫板,少用或基本不用农药,灌溉用地下水滴灌、微灌减少水质污染,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肥,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合肥料,增加有机质含量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同时,还统一做到产品检测和产品准出质量追溯制,正是广大的种植户每年的经营有了严格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生态发展的理念,才全面叫响会龙辣椒品牌。目前,会龙绿色基地及产品的影响已辐射赵集、王店、苗集、鹿城等乡镇,发展大棚蔬菜10万多亩。

(三)新兴的晚秋黄梨

晚秋黄梨以其果型大、品质优、耐储存、口感佳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在阜南县兴农果木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下运营,从苗期的栽培管理到产品的上市销售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生产过程全部实行生态化,施用土杂肥、有机肥、饼肥、生物肥等,果期采用套袋保护技术,防止暴晒与污染,提高

产品品质与安全。全县种植2000多亩,产品上市较市场每公斤高1元左右,亩产效益8000多元,果农效益十分明显。目前,正全力打造以阜东园艺场、鹿城、苗集、许堂等乡镇为中心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

四、注重实效,加快生态发展

纵观阜南生态农业,虽然取得了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发展积极的成效,探索了一些生态模式,涌现了一些生态亮点。但与大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仍显得脆弱,比率不高,比重不大,仍存在着部分农民认识不高,认识不够,视角不正,视角不新,工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相互矛盾,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互矛盾,经济落后与投入不足相互矛盾,发展需求与生态需求不够协调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妥善处理好、协调好制约生态发展的各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就地转化升值空间不大,是我县长期以来面临的现状和主要困惑,一定程度上加快工业发展,也是为农业提速、效益提高提供保障。但是,在上工业项目的同时,一定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只上项目不论眉目,对不符合生态发展的项目坚决拿下,不能先上后治或边上边治,落到功在当代,祸害后代的沉重代价。

(二)努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阜南林业的发展虽然在“十五”期间县政府以林兴县富民战略的感召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年来,随着对林业资源消化的与日俱增,以及现代道路交通建设的砍伐,林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林业是人类生态需求的第一防线,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绿化步伐,要借鉴先进园林城市的发展经验,创造条件多建几个园林公园。按照“远处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白天不见阳光,小雨不湿衣裳”的目标,提高公园、游园的品味,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不易,但要坚持这么做,切实把自己的家园改善好、建设好,打造乐居乐业生态美好家园!

(三)协调农业内部关系

近年来,受外来有害生物侵袭的危害,特别是水花生,内地沟河大部分被侵,且有水田向旱地迅速延伸的趋势,加快治理不容忽视。目前,全县拥有水面 15 万亩,可养水面 6.5 万亩,其中有不少水面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尤其像草河、清河、润河、谷河等内地河道杂草丛生,充塞河道,有的根本起不到抗旱排涝的作用,要协调水利、林业、渔业等相关部门加强治理,建立“水利搭台、林业着装、渔业唱戏”互动平台,充分发挥好有效资源的最佳配臵,让水面流起来,岸上绿起来,鱼儿跃起来,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

(四)不可忽视的污染与错位

生态农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简单的、片面的理解为是农业部门的事,它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参与配合,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建设。当前,我县农业生产者的素质相对不高,生产设施条件相对不完善,依然面临着农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从农业污染普查来看,畜牧业、水产业主要是排放物的污染,其污染较轻,也易于控制,但来自种植业的污染则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作物秸秆丢弃与焚烧、农田薄膜的不可降解与回收,农药流失的危害等。对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强普法力度,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一是要生产科学化,要研究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方法,探索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从养殖、加工、转化、综合利用等诸多方面为秸秆找出路,提高秸秆利用率,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运用以虫治虫、以菌制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土杂肥、有机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要推行健康的养殖方式,实行干法清粪,设立有机肥加工车间,对污水进行沼气处理,推广发酵床、高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污染。三是要转变观念,将农

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工业污染治理,也要抓农业污染治理,既要建设城市文明也要建设乡村文明,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整合各方力量,点面结合,综合治理。要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认识,增强和提高建设生态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应该看到,阜南绝大部分的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的现实,农村清洁工程、改水改厕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快,旧村庄改造、整治土地有待进一步推进,非法捕捞、采沙、建窑等破坏生态资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与生态发展不相适应的乱象需要加以整治。因此,生态农业改造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能只打小算盘,要综合考量,深谋远虑,要多业并举,多措并施,多方推进,多元融合,全力打造阜南农业发展新环境,经济发展新变化,农村发展新面貌。

(撰稿:阜南县农业委 丁超 钱大钧)


相关内容

  •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1.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构成的区域系统的演变过程中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的,为什么?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举例说明.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 ...

  • 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 摘要:已有的三次技术革命,在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人类正急迫等待和呼唤以提高人的生命力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绿色技术是提高人的生命力的技术统称.绿色发展以绿色技术为基础,聚焦于提高人的生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人类在物质财富 ...

  •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

  • 地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 论文题目:关于地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文献综述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 学位层次 硕士研究生 学生姓名 潘 雪 丽 学生学号 [1**********]9 任课教师 来仪教授 关于地区扶贫开发模式创新的文献综述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潘雪丽 [1**********]9 摘 要:随 ...

  •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gri.Sci.2009,37(34):17106-17109责任编辑常俊香责任校对傅真治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肖忠海 (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工业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针对循环经济理论已受到政 ...

  • [行业动态]我国旅游发展启动"全民 全域"模式
  •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6日在2016年全国旅游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向"全域旅游"转变(什么是"全域旅游"?),是由全民旅游特征决定的.过去30多年间的旅游业发展基本以建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为主."这些 ...

  • 探讨:"5 2"生活模式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如何发展?
  •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仍存阻碍.如何解决产品的特色.品质.数量.销售.投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系列问题? 乡村旅游产业存在 ...

  • 年1月商业经济与管理
  • 第1期总第171期 2006年1月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 BUSINESSECONOMICSANDADMINISTRATION No11Vol1171Jan.2006 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集群化. 融合化和生态化 陈 柳() 摘 要:律..融合化和生态化的内在涵义及其相互关联性,以期对. 关 ...

  • 全域旅游 大有可为20160505
  • 全域旅游 大有可为 全域旅游的概念在社会上逐渐引起注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域旅游?为什么要推进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需要我们一起认真探索. 一.何谓"全域旅游" 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