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广阔天地新闻大有作为

  媒体圈里,“三贴近”、“下基层”、“与人民大众在一起”等话语,好像是司空见惯的口号、空话,其实不然。基层有鲜货、基层有猛料、基层出真知,关键是要看怎么策划、怎么操作、怎么总结。齐鲁晚报近期推出的“虎年第一报”《暖春》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春节前,中央宣传部和山东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实践‘三贴近一的通知,齐鲁晚报据此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并派出三路记者,从济南到全省各地,从企业到农村,从山东到北川,采写了大量鲜活的稿件,推出了大气厚重的《暖春》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

  《暖春》系列报道,是齐鲁晚报记者在基层广阔天地里的一番大“折腾”。在这次难忘的经历中,我们捕捉到了鲜活的新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策划:选准节点,兵分三路

  

  201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山东援川第二年,金融危机正在过去、新时代农民工成为热点。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齐鲁晚报选择了基层三个特殊的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

  《暖春》策划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家园》,派记者赴地震灾区,向读者讲述一个全新的北川;第二部分《新景气》,派记者深入全省各企业,给读者勾描复苏中的企业群像,第三部分《新气象》,派记者深入全省农村,感受新生代农民工的希望与困惑。准确、细致的策划,为报道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鲁晚报编辑部多次召集会议,针对策划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并据此遴选记者组成报道团队,奔赴各地展开采访。

  

  团队:初出茅庐,劲头十足

  

  赴川采访征集令公布后,齐鲁晚报记者们踊跃报名,纷纷表示愿意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过一个在基层战斗的春节。经遴选和筹备,齐鲁晚报组成了12人的北川春节报道团队,这也是省内甚至国内最大的震区春节报道团队。这个团队中,有10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有5人来自齐鲁晚报潍坊记者站,有2人刚从记者站来到总部工作,有2人来自泰安、聊城记者站,而且无一具有北川采访经历。大家虽然不很熟悉,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根绳。

  出发前,北川报道团制作了《北川报道团行动纪律》、《北川报道采写大纲》、《北川报道团电话表》等材料,建立了方便联络的QQ群。从纪律到服装,从业务到目标,经过“统一”之后,大家的精气神迅速提了上来,迫不及待地要求出发。

  除了北川报道团队,另两路探访山东企业和全省农民工的记者团队,也在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和地方新闻中心的调度下成立了。

  

  采访:分赴各地,探访“暖春”

  

  第一路记者,于2月10日出发飞赴成都,转道绵阳到达北川,与北川人民、山东援建队伍共度春节。

  北川是山东的“第141个县”,也是基层报道绕不开的话题。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八,12名记者在到达的当天便进入工地、羌寨、板房、帐篷里摸情况。在北川期间,大家与北川人民一起做腊肉、煮米酒、放鞭炮,与援建人员一起慰问孤儿、包饺子,与北川县长经大忠、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锦等倾心交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在北川、绵阳、成都,齐鲁晚报12名记者统一的服装,昂扬的斗志,忙碌的身影,强烈的责任感,给北川人民,给山东省援川指挥部,给媒体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齐鲁晚报的这些年轻记者们,虽然毕业于名校、生活在大城市,大都是独生子,却都敢于担当、敬业踏实,每个人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女记者刘爽来自青岛,高扩是招聘到报社不满一年的新记者,腊月三十,他们两人沿着一边是悬崖的崎岖山路,走进了一个在帐篷中过春节的村子,后来,几乎是跪在拥挤的车厢里,写出了精彩的报道。蔡旭超今年才22岁,也是招聘到报社不满一年的新记者,却第一个报名赴川,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跟北川一户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他们全家拍了不少照片,送给他们做纪念。女记者王媛甘当配角,很多精力都花在给文字稿配片上,却毫无怨言,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齐鲁晚报记者们在川采访的点点滴滴。女记者王倩来自齐鲁晚报泰安记者站,她大胆、泼辣、能吃苦,写稿竟然写到抱着电脑睡着了。王传胜来自齐鲁晚报聊城记者站,话不多却挺内秀,文笔非常好,他在采访末期接到了新的题目,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拿出了精彩的稿件。

  齐鲁晚报潍坊记者站副站长刘炳文带领潍坊记者站的4位同志深入工地、板房区、帐篷,重点采访潍坊援建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支队伍干起活来特别拼命。每天采访的情况,大家都及时写成草稿,以防素材“变冷”。采访后期,大家连续两个晚上通宵写稿,并通过QQ群展开讨论,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一个周的深入采访,2月19日,12名赴北川记者满载而归。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七,各单位上班的第一天,齐鲁晚报推出了总共11个整版的《新家园》北川系列报道。2月22日,齐鲁晚报《今日潍坊》又推出8个版的《川潍一家亲》北川春节特别报道,着重关注潍坊援建者对北川的突出贡献,提升了齐鲁晚报《今日潍坊》在当地的竞争力。

  《新家园》北川系列报道选择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跨度,有层次、有深度地描绘了震后第二个年头北川的春节,描绘了山东人民援建北川的巨大贡献,描绘了北川的跨越式发展,描绘了鲁川人民的深厚感情,描绘了一幅“北川画卷”。

  第二路6名记者,假期中赶赴济南、青岛、烟台、滨州、淄博等地,深入复苏中的企业,看他们为赶订单而忙碌,为上新项目而奔走,为招揽人才而焦虑,推出了《新景气》系列6个整版的报道。刊发的《青岛港虎年发威》、《沂源山区小城冬日蝶变》、《魏桥人的暖春生活》等报道,以平实的视角,倾听了企业员工的肺腑之言,还原了真实的经济生态,见证了经济回暖的可喜局面。

  第三路记者深入全省农村,描绘新时代农民工的期望。春节期间,齐鲁晚报发挥独特优势,在全省调动了13名驻站记者,聚焦特殊的新群体。2月20日推出的《新气象》系列报道,刊发了《菜农的儿子不想再种菜》、《家电下乡年卖百万》等13篇稿件,倾听了新时代农民工的声音,记录了他们的渴望,分享了他们的梦想。

  

  效果:鼓舞民心,各界赞誉

  

  《暖春》系列报道,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选择了基层三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深入采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一,温暖人心,鼓舞干劲。《暖春》系列报道采集了三个亮点上的新闻:山东对口援助的北川、金融危机后的山东企业、回家过年的农民工。选点的准确,不仅来自齐鲁晚报编辑记者们优秀的新闻业务素质,更来自对国情的准确判断、对民情的深切关怀,来自一份有责任的报纸的追求。齐鲁晚报的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宣传了国家的大

政方针,更让这三个群体以及更多的群体,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注和关爱,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因而受到了各界赞誉。

  第二,宣传山东,展示形象。齐鲁晚报12名记者受到了北川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对齐鲁晚报记者牺牲假期进行采访表示钦佩,纷纷邀请记者到家中吃团圆饭,主动为记者介绍准确翔实的情况,甚至开车为记者带路。齐鲁晚报记者们不怕吃苦、纪律严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进一步宣传了山东,进一步巩固了川鲁人民的感情,进一步展示了山东新闻界在四川以及全国的形象。

  第三,擦亮品牌,凸显实力。节后上班第一天的齐鲁晚报,稿件新鲜而厚重,在山东是唯一的,在全国也不多见。这份报纸凝聚了编辑记者们整个假期的辛勤劳动,它让读者感到,订阅齐鲁晚报物有所值。这样的策划和报道,擦亮了齐鲁晚报的品牌,凸显了齐鲁晚报的竞争力。

  

  收获:深入基层,“挖”到启示

  

  《暖春》系列报道扎根基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深入基层必有斩获,由此产生了三大启示。

  首先,基层是新闻线索不竭的源泉。记者们经常会感觉到好线索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线索少之又少。但是,在北川震区,在全省各地,记者们与群众一起忙年,一起过年,近距离接触,“挖”到了大量光彩夺目的“珍珠”,写出了大量鲜活的稿件。

  其次,深入基层是记者成长的必由之路。齐鲁晚报近年招进了大量“80后”、“85后”记者,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缺少磨炼和历练。深入基层,使他们深入了解了国情、省情、乡情、村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种积累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北川是新闻富矿,满眼的线索让他们非常兴奋。他们更需要相对独立地进行辨别、提炼主题、快速成稿,由此得到了全面锻炼。稿件见报前后,对比各自的作品,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挖”到的“宝贝”到底质量如何?由此有了一次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结束采访后,大家没有喊苦喊累,反而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

  最后,深入基层是报纸壮大的根本“法宝”。通过组织春节民生报道,齐鲁晚报解决了往年出现过的“搞荒”问题。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大家发现,稿子质高量大,不得不忍痛割爱。优中选优的结果是,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增强了报纸的竞争力。

  由此,我们更加体会到:“媒体的使命是与人民大众在一起”,媒体只有履行社会责任,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这些话,其实一点也不空。

  媒体圈里,“三贴近”、“下基层”、“与人民大众在一起”等话语,好像是司空见惯的口号、空话,其实不然。基层有鲜货、基层有猛料、基层出真知,关键是要看怎么策划、怎么操作、怎么总结。齐鲁晚报近期推出的“虎年第一报”《暖春》系列报道,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证。

  春节前,中央宣传部和山东省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实践‘三贴近一的通知,齐鲁晚报据此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并派出三路记者,从济南到全省各地,从企业到农村,从山东到北川,采写了大量鲜活的稿件,推出了大气厚重的《暖春》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

  《暖春》系列报道,是齐鲁晚报记者在基层广阔天地里的一番大“折腾”。在这次难忘的经历中,我们捕捉到了鲜活的新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策划:选准节点,兵分三路

  

  2010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山东援川第二年,金融危机正在过去、新时代农民工成为热点。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齐鲁晚报选择了基层三个特殊的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

  《暖春》策划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新家园》,派记者赴地震灾区,向读者讲述一个全新的北川;第二部分《新景气》,派记者深入全省各企业,给读者勾描复苏中的企业群像,第三部分《新气象》,派记者深入全省农村,感受新生代农民工的希望与困惑。准确、细致的策划,为报道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鲁晚报编辑部多次召集会议,针对策划方案进行任务分解,并据此遴选记者组成报道团队,奔赴各地展开采访。

  

  团队:初出茅庐,劲头十足

  

  赴川采访征集令公布后,齐鲁晚报记者们踊跃报名,纷纷表示愿意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过一个在基层战斗的春节。经遴选和筹备,齐鲁晚报组成了12人的北川春节报道团队,这也是省内甚至国内最大的震区春节报道团队。这个团队中,有10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有5人来自齐鲁晚报潍坊记者站,有2人刚从记者站来到总部工作,有2人来自泰安、聊城记者站,而且无一具有北川采访经历。大家虽然不很熟悉,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根绳。

  出发前,北川报道团制作了《北川报道团行动纪律》、《北川报道采写大纲》、《北川报道团电话表》等材料,建立了方便联络的QQ群。从纪律到服装,从业务到目标,经过“统一”之后,大家的精气神迅速提了上来,迫不及待地要求出发。

  除了北川报道团队,另两路探访山东企业和全省农民工的记者团队,也在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和地方新闻中心的调度下成立了。

  

  采访:分赴各地,探访“暖春”

  

  第一路记者,于2月10日出发飞赴成都,转道绵阳到达北川,与北川人民、山东援建队伍共度春节。

  北川是山东的“第141个县”,也是基层报道绕不开的话题。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八,12名记者在到达的当天便进入工地、羌寨、板房、帐篷里摸情况。在北川期间,大家与北川人民一起做腊肉、煮米酒、放鞭炮,与援建人员一起慰问孤儿、包饺子,与北川县长经大忠、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锦等倾心交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在北川、绵阳、成都,齐鲁晚报12名记者统一的服装,昂扬的斗志,忙碌的身影,强烈的责任感,给北川人民,给山东省援川指挥部,给媒体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齐鲁晚报的这些年轻记者们,虽然毕业于名校、生活在大城市,大都是独生子,却都敢于担当、敬业踏实,每个人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女记者刘爽来自青岛,高扩是招聘到报社不满一年的新记者,腊月三十,他们两人沿着一边是悬崖的崎岖山路,走进了一个在帐篷中过春节的村子,后来,几乎是跪在拥挤的车厢里,写出了精彩的报道。蔡旭超今年才22岁,也是招聘到报社不满一年的新记者,却第一个报名赴川,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跟北川一户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他们全家拍了不少照片,送给他们做纪念。女记者王媛甘当配角,很多精力都花在给文字稿配片上,却毫无怨言,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齐鲁晚报记者们在川采访的点点滴滴。女记者王倩来自齐鲁晚报泰安记者站,她大胆、泼辣、能吃苦,写稿竟然写到抱着电脑睡着了。王传胜来自齐鲁晚报聊城记者站,话不多却挺内秀,文笔非常好,他在采访末期接到了新的题目,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拿出了精彩的稿件。

  齐鲁晚报潍坊记者站副站长刘炳文带领潍坊记者站的4位同志深入工地、板房区、帐篷,重点采访潍坊援建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这支队伍干起活来特别拼命。每天采访的情况,大家都及时写成草稿,以防素材“变冷”。采访后期,大家连续两个晚上通宵写稿,并通过QQ群展开讨论,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一个周的深入采访,2月19日,12名赴北川记者满载而归。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七,各单位上班的第一天,齐鲁晚报推出了总共11个整版的《新家园》北川系列报道。2月22日,齐鲁晚报《今日潍坊》又推出8个版的《川潍一家亲》北川春节特别报道,着重关注潍坊援建者对北川的突出贡献,提升了齐鲁晚报《今日潍坊》在当地的竞争力。

  《新家园》北川系列报道选择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时间跨度,有层次、有深度地描绘了震后第二个年头北川的春节,描绘了山东人民援建北川的巨大贡献,描绘了北川的跨越式发展,描绘了鲁川人民的深厚感情,描绘了一幅“北川画卷”。

  第二路6名记者,假期中赶赴济南、青岛、烟台、滨州、淄博等地,深入复苏中的企业,看他们为赶订单而忙碌,为上新项目而奔走,为招揽人才而焦虑,推出了《新景气》系列6个整版的报道。刊发的《青岛港虎年发威》、《沂源山区小城冬日蝶变》、《魏桥人的暖春生活》等报道,以平实的视角,倾听了企业员工的肺腑之言,还原了真实的经济生态,见证了经济回暖的可喜局面。

  第三路记者深入全省农村,描绘新时代农民工的期望。春节期间,齐鲁晚报发挥独特优势,在全省调动了13名驻站记者,聚焦特殊的新群体。2月20日推出的《新气象》系列报道,刊发了《菜农的儿子不想再种菜》、《家电下乡年卖百万》等13篇稿件,倾听了新时代农民工的声音,记录了他们的渴望,分享了他们的梦想。

  

  效果:鼓舞民心,各界赞誉

  

  《暖春》系列报道,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选择了基层三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深入采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一,温暖人心,鼓舞干劲。《暖春》系列报道采集了三个亮点上的新闻:山东对口援助的北川、金融危机后的山东企业、回家过年的农民工。选点的准确,不仅来自齐鲁晚报编辑记者们优秀的新闻业务素质,更来自对国情的准确判断、对民情的深切关怀,来自一份有责任的报纸的追求。齐鲁晚报的记者们在采访过程中宣传了国家的大

政方针,更让这三个群体以及更多的群体,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注和关爱,稳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因而受到了各界赞誉。

  第二,宣传山东,展示形象。齐鲁晚报12名记者受到了北川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对齐鲁晚报记者牺牲假期进行采访表示钦佩,纷纷邀请记者到家中吃团圆饭,主动为记者介绍准确翔实的情况,甚至开车为记者带路。齐鲁晚报记者们不怕吃苦、纪律严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进一步宣传了山东,进一步巩固了川鲁人民的感情,进一步展示了山东新闻界在四川以及全国的形象。

  第三,擦亮品牌,凸显实力。节后上班第一天的齐鲁晚报,稿件新鲜而厚重,在山东是唯一的,在全国也不多见。这份报纸凝聚了编辑记者们整个假期的辛勤劳动,它让读者感到,订阅齐鲁晚报物有所值。这样的策划和报道,擦亮了齐鲁晚报的品牌,凸显了齐鲁晚报的竞争力。

  

  收获:深入基层,“挖”到启示

  

  《暖春》系列报道扎根基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深入基层必有斩获,由此产生了三大启示。

  首先,基层是新闻线索不竭的源泉。记者们经常会感觉到好线索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线索少之又少。但是,在北川震区,在全省各地,记者们与群众一起忙年,一起过年,近距离接触,“挖”到了大量光彩夺目的“珍珠”,写出了大量鲜活的稿件。

  其次,深入基层是记者成长的必由之路。齐鲁晚报近年招进了大量“80后”、“85后”记者,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缺少磨炼和历练。深入基层,使他们深入了解了国情、省情、乡情、村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种积累对他们来说非常宝贵。北川是新闻富矿,满眼的线索让他们非常兴奋。他们更需要相对独立地进行辨别、提炼主题、快速成稿,由此得到了全面锻炼。稿件见报前后,对比各自的作品,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挖”到的“宝贝”到底质量如何?由此有了一次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结束采访后,大家没有喊苦喊累,反而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

  最后,深入基层是报纸壮大的根本“法宝”。通过组织春节民生报道,齐鲁晚报解决了往年出现过的“搞荒”问题。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大家发现,稿子质高量大,不得不忍痛割爱。优中选优的结果是,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增强了报纸的竞争力。

  由此,我们更加体会到:“媒体的使命是与人民大众在一起”,媒体只有履行社会责任,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这些话,其实一点也不空。


相关内容

  • 大学生村干部代表发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大学生村官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代表xx市xx级大学生村干部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的战略决策,是充实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方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到基层一线锻炼提高的机会,更是给大学生提供了 ...

  • 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三大基本功
  • 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三大基本功 作为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树立良好的"村官"形象,扎根基层,是我们每个选聘生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基层民主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文化的繁 ...

  • 走基层的"光与影"
  • o-商ANCH-UA.NBO编索j面磊@ 紧g]_前沿理论 透析传播实践 . 走基层的"光与影 郎立斐 (厦门广电集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新闻界特别是广播电视系统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正在改变电视新闻的理念和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针对采访习惯.新闻理念.新闻伦理 ...

  •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去
  • 作为大学毕业生,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实现自我价值来看,农村都是最理想的人生战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底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统计,到2008年年底,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11万人,比2008年多52万人.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 ...

  • 2011年广州二模语文
  • 2011年广州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二模)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咆哮 苞米 水疱 刨根问底 B.犄角 畸形 绮丽 风光旖旎 C.凋敝 麻痹 裨益 刚愎自用 D.放肆 嗜好 伺 ...

  • 市委宣传部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 2011年,登封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市委的领导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指导下,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为工作出发点,按照“精神状态好、作用发挥好、服务大局好、关系协调好、宣传效果好”的工作思路,以聚民心、 ...

  • 村官三年述职报告
  • 陈丽君,女,汉族,1987年1月出生,仙游县菜溪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20xx年8月被福建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赖店镇留仙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两年来,在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关怀和严格要求下,在镇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以及村两委干部热心帮助下,我立足本职,虚心学习,务实工作,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件实事,尽 ...

  • 市委宣传部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 xx年,xx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市委的领导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指导下,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为工作出发点,按照“精神状态好、作用发挥好、服务大局好、关系协调好、宣传效果好”的工作思路,以聚民心、集民 ...

  • 竞聘省妇联农村副部长演讲
  •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党组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今年××周岁,××××年从大学毕业,怀着对妇女事业的满腔热爱来到省妇联工作,先后在(--工作经验).回顾××年来的工作经历,我由衷地说,是妇联把我从一名单纯的大学生培养为成熟的国家干部;是妇联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