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三大体腔)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

皮表面湿润光滑,可减少摩擦,利于内脏的运动。

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光镜下,其上一级神经元的末端膨大,形成扣状或球状勺与下一级效应器的接触点。电镜下,可分为突触前成分(为神经元终末膨大,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出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主要为突触后膜,其膜上有特定受体)

3、 肌节:指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包括1/2 I带+A带+1/2 I

带,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a) 肌节为两条相邻1/2 I带+A带

+1/2 I带组成。

b) 结构:细肌丝,一端附着于Z 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间,并与之平行,

末端游离。粗肌丝位于暗带。

c) 收缩时,A 带和肌丝长度不变,I 带和H 带变窄,甚至消失,肌节缩短。

4、 滤过屏障:指血液流经肾小体时,血液从血管球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腔所

需通过的结构,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构成,能限制不同大小分子物质的滤过。

5、 排卵: 垂体释放大量LH 使卵泡发生一系列变化,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

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从卵巢排出,该过程称排卵,约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

6、

7、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循环系统) 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内皮细胞较薄,利于物质交换。 尼氏体:存在于神经元胞质内和树突,在HE 染色切片中呈嗜碱性小块状

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以中央静脉为中轴,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围绕其呈放射状排列组成的多面棱柱体。 8、

9、 精液: 附属腺和生殖管道的分泌物以及精子共同组成精液。

10、 植入:指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不功能层的过程。植入开始于受精后的第

5~6天,持续到第11~12天完成。部位通常是子宫体部或底部,以后壁常见。

11、 胶原纤维:在三种纤维中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故有称白纤

维。在HE 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细不等,直径0.5—10um ,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织成网。

12、 小肠绒毛——小肠壁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可扩大吸收面积。

13、 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细胞连接,电镜观察由桥粒,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构成,在

心肌细胞间其机械连接和信息传递功能。

a) 位置:位于Z 线水平

b) 结构和功能:由相邻两个心肌纤维的分支处伸出的许多短突相互嵌合而

成,呈阶梯状,在连接的横位区域,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

作用;在连接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同步舒缩成为一功能整体。

14、 肾单位——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血管球

和肾小囊,是滤过原尿的部位;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由分别包括曲部和直部,肾小管的功能为重吸收原尿并具有分泌功能。 卵裂:受精卵从输卵管向子宫运行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称此过程为卵裂。卵15、

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由于卵裂速度很快,随着卵裂的进展,卵裂球逐渐变小。至第3天,形成一个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称桑椹胚。

16、 网织红细胞——指外周血中未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

染色,其胞质内出现蓝色细网,故称网织红细胞,该细胞的数量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状况。

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 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 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 称运动终板

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致密斑——远曲小管经过肾小体血管极时,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变得高而且密,称为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且能将该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

蜕膜: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根据蜕膜与胚泡的位置关系,通常将蜕膜分为17、 18、 19、 20、

三个部分:位居胚泡深面的部分称底蜕膜,覆盖在胚泡浅层的部分称包蜕膜,其余部位的蜕膜称壁蜕膜。底蜕膜未来参与胎盘的形成,包蜕膜和壁蜕膜则逐渐退化变薄。

21、 成纤维细胞: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椭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胞质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有合成分泌纤维和基质的作用。

22、

23、 三联体:在人和哺乳动物骨骼肌肌原纤维的I 带与A 带交界处,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 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卵泡。原始卵泡呈

球形,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与周围结缔组织之间有基膜。

血睾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胚盘:羊膜囊底部的外胚层和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紧密相贴,形似圆盘的结构

蛋白多糖:又称粘多糖,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糖胺多糖与蛋白质共价而成的聚合体。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

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单卵孪生: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胚胎,这种孪生儿的遗传基因完全一样,因此性别一致,相貌、体态和生理特征等极其相似。

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较厚,含有大量低分化的梭形或星形的基质细胞,网状纤维,血管和子宫腺。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肌原纤维:光镜下, 可见骨骼肌纤维肌浆内含大量细丝状结构, 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

即肌原纤维. 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是由许多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列而成, 每条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32、 原条:胚发育第3周,上胚层一端的细胞增殖,在其中央部分形成一条细

胞索,即原条。原条的出现决定了胚盘的中轴线与头、尾端,出现原条的一端为胚体尾端,另一端为胚体头端。原条中线形成的原沟将形成中胚层。

3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具有共同来源(幼单核细胞) 和共同功能(趋化性运动, 强烈吞噬)

的散布于全身的细胞系统. 包括: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 肝巨噬细胞, 交错突细胞, 小胶质细胞等。

赫令氏体: 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经部, 在轴突沿途和终末, 分泌颗粒常聚集车门感团, 使轴突呈珠状膨大, 于光镜下成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碱性团。。

胎盘:羊膜囊底部的外胚层和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紧密相贴,形似圆盘的结构。 蒲肯野细胞:是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胞质呈梨形,顶端发出2—3条粗的主树突伸向分子层,主树的分枝繁密。

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若干条较细的骨骼肌纤维。

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位于腺的低部 。

月经黄体:若排出卵未受精,黄体仅维持12—14天后退化。

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为胎儿的循环的重要通路。 连接复合体:各种细胞连接常可同时存在. 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在一起, 即可称为连接复合体.

贮脂细胞:窦周隙内有一种形态不规则的贮脂细胞,它们突起附于内皮细胞基低面和肝细胞表面,或伸入肝细胞之间。

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鼻侧, 圆盘状, 呈乳头状隆起, 中央略凹, 为视神经穿出处, 并有视网膜中央动, 静脉通过. 此处无感光细胞故又称生理盲点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胚期:从受精卵形成到第8周末为胚期。受精卵由单个细胞迅速而剧烈的增值分化,历经胚的不同阶段,发育为各器官、系统与外形都具雏形的胎儿。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 常见于呼吸道 女性生殖管道(如输卵管等) 等部位的上皮处. 电镜下可见其表面为细胞膜, 内为细胞质. 细胞质内有纵行微管, 其中周边为九组双连微管, 中央为两条双联微管. 纤毛根部为基体, 基体微管与纤毛微管相连. 纤毛可通过微管的滑动而定向滑动, 以推送细胞表面的物质.

克拉克细胞: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中的细胞为纤毛的克拉克细胞,这种细胞在小支气管即已出现,然后逐渐增多,细胞为柱状,游离面呈圆顶状凸向官腔,胞质染色浅,在电镜下,其顶部胞质内的分泌颗粒。

刷状缘: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胞腔面有刷状缘,电镜下可见刷状缘由大量较长的微绒毛整齐排列构成,使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明显扩大,刷状缘的胞膜中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ATP 酶与细胞的吸收功能有关。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脾脏白髓中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量T 细胞核少量巨噬细胞及交错突细胞等构成,此区是脾脏的胸腺依赖区,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是,该区T 细胞增殖,鞘叶增厚。

50、 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 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

功能单位. 一般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及动静脉吻合等几个部分组成。

51、

52、

53、 顶体:顶体是特殊的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如顶体素等,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柯蒂氏器(螺旋器):是基底膜上螺旋状走行的膨隆结构,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郎格汉斯细胞: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层,细胞具有树枝状突起,胞质内有特征性的

伯贝克颗粒。在HE 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郎格汉斯细胞能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然后细胞游走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流迁至淋巴结,将抗原提呈给T 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因此,郎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及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54、

55、

56、 肺泡孔:相邻肺泡之间彼此相通的小孔,一个肺泡可有一个或多个肺泡孔。与平衡肺泡间的气压即肺小叶间的侧支通气有关。 胎期:从第9周至出生开始为胎期。此期胎儿逐渐长大,各器官,系统继续发育成形,各种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 纹状缘:是光镜下看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的形态,在电镜下看它们是由密集而规则

排列的绒毛构成的,每个吸收细胞上有2000—3000根,在光镜下看就如同波纹状的边缘。

分子筛:以蛋白多糖复合体的立体构型为主体. 糖蛋白在基质中形成许多有微隙的结构, 称为分子筛. 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 小于起孔径的物质(如氧气 二氧化碳) 及营养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而大于其孔径的物质(如细菌) 不能通过.

门管区: 相邻肝小叶之间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隐睾:睾丸未完全下降,停留在腹膜腔或腹股沟处。

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的肌组织不能收缩所致,使肺动脉和主动脉保持相通状态。

肌浆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相邻横小管之间,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可储存和释放钙离子,调节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

组织工程:是用细胞培养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旨在为器官缺损患者提供移植替代物。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内皮细胞为立方形,又叫高内皮微静脉,血液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过内皮细胞胞质由此进入淋巴组织,它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的重要部位。 嗜铬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的腺细胞,呈多边形,如用含铬盐的固定液固定标本,此类细胞的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嗜铬颗粒。嗜铬细胞又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巨核细胞:位于骨髓内,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分叶状,其胞质末端膨大脱落既成血小板。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嗜锇板层小体:在电镜下,II型肺泡胞质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较多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因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

泡心细胞:胰腺闰管的一端上皮细胞插入腺泡腔内, 称泡心细胞, 其为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染色浅淡.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脊索:是胚盘内较早出现的一个中胚层结构。在第3周初,胚盘尾侧正中线处的

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原条头端略膨大,称原结。原结处的细胞增殖,并在内、外胚层之间向头端迁移,形成一条索状结构,即称脊索。

70、

71、

72、

73、

74、

75、

76、 浅表肾单位:肾小体位于皮质浅层和中层,体积较小,髓袢较短,约占肾单位的 85%,在尿液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基膜:基膜是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辨认,电镜下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 足细胞: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核大染色浅,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参与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 肺泡隔:即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单卵孪生: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胚胎,这种孪生儿的遗传基因完全一样,因此性别一致,相貌、体态和生理特征等极其相似。 P 细胞(起搏细胞):较普通心肌纤维小,染色浅,呈梭形或多边形,有分支连接成网,胞质内细胞器和肌原纤维均较少,糖原较多,起搏细胞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APUD 细胞——即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这些细胞散在分布于机体内的某些器官内,

它们通过摄取胺前体经脱羧后产生并分泌胺和肽,在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和胰岛的内分泌细胞。

血管纹—血管纹主要分布在耳蜗内、脸部、腿部等皮肤处,体内如直肠、食管腔等处也有分布。它主要由边缘细胞、中间细胞以及基底细胞三种细胞成分,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它是特殊的复层上皮组织,内部含有毛细血管,而且由其可产生内淋巴。

T 小管(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

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组织中成群分布的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大越成熟,多为2到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PAS 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结合,形成紫红色产物。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向外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 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交换经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上皮及其基膜、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

滤过屏障——血管球内血液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

膀胱三角:为膀胱底面内面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口与尿道之间。由于该部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所以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膀胱三角区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的重点区域,有重要临床意义。

郎飞结——在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膜包绕轴突形成结间体,相邻两个结间体之间的部位狭窄,称郎飞结。这一部分的轴膜部分裸露。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组胚学屏障总结:

1. 血胸腺屏障——位于血液和胸腺皮质之间,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细胞间完整的

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等);胸腺

上皮基膜和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血胸腺屏障可阻挡血液内的抗原

物质、药物等,从而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

育。

1. 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交换经过的结构,包

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上皮及其基膜、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 膜及内皮。

2. 滤过屏障——血管球内血液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

足细胞裂孔膜。

3. 血睾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

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4. 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合体滋养层,细

胞滋养层和基膜,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三大体腔)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

皮表面湿润光滑,可减少摩擦,利于内脏的运动。

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光镜下,其上一级神经元的末端膨大,形成扣状或球状勺与下一级效应器的接触点。电镜下,可分为突触前成分(为神经元终末膨大,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出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主要为突触后膜,其膜上有特定受体)

3、 肌节:指相邻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包括1/2 I带+A带+1/2 I

带,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a) 肌节为两条相邻1/2 I带+A带

+1/2 I带组成。

b) 结构:细肌丝,一端附着于Z 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间,并与之平行,

末端游离。粗肌丝位于暗带。

c) 收缩时,A 带和肌丝长度不变,I 带和H 带变窄,甚至消失,肌节缩短。

4、 滤过屏障:指血液流经肾小体时,血液从血管球毛细血管到达肾小囊腔所

需通过的结构,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构成,能限制不同大小分子物质的滤过。

5、 排卵: 垂体释放大量LH 使卵泡发生一系列变化,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

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从卵巢排出,该过程称排卵,约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

6、

7、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循环系统) 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内皮细胞较薄,利于物质交换。 尼氏体:存在于神经元胞质内和树突,在HE 染色切片中呈嗜碱性小块状

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以中央静脉为中轴,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围绕其呈放射状排列组成的多面棱柱体。 8、

9、 精液: 附属腺和生殖管道的分泌物以及精子共同组成精液。

10、 植入:指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不功能层的过程。植入开始于受精后的第

5~6天,持续到第11~12天完成。部位通常是子宫体部或底部,以后壁常见。

11、 胶原纤维:在三种纤维中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故有称白纤

维。在HE 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粗细不等,直径0.5—10um ,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织成网。

12、 小肠绒毛——小肠壁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可扩大吸收面积。

13、 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细胞连接,电镜观察由桥粒,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构成,在

心肌细胞间其机械连接和信息传递功能。

a) 位置:位于Z 线水平

b) 结构和功能:由相邻两个心肌纤维的分支处伸出的许多短突相互嵌合而

成,呈阶梯状,在连接的横位区域,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

作用;在连接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同步舒缩成为一功能整体。

14、 肾单位——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血管球

和肾小囊,是滤过原尿的部位;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由分别包括曲部和直部,肾小管的功能为重吸收原尿并具有分泌功能。 卵裂:受精卵从输卵管向子宫运行中,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称此过程为卵裂。卵15、

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由于卵裂速度很快,随着卵裂的进展,卵裂球逐渐变小。至第3天,形成一个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称桑椹胚。

16、 网织红细胞——指外周血中未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

染色,其胞质内出现蓝色细网,故称网织红细胞,该细胞的数量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状况。

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 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 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 称运动终板

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致密斑——远曲小管经过肾小体血管极时,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变得高而且密,称为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且能将该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

蜕膜: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根据蜕膜与胚泡的位置关系,通常将蜕膜分为17、 18、 19、 20、

三个部分:位居胚泡深面的部分称底蜕膜,覆盖在胚泡浅层的部分称包蜕膜,其余部位的蜕膜称壁蜕膜。底蜕膜未来参与胎盘的形成,包蜕膜和壁蜕膜则逐渐退化变薄。

21、 成纤维细胞: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椭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胞质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成纤维细胞有合成分泌纤维和基质的作用。

22、

23、 三联体:在人和哺乳动物骨骼肌肌原纤维的I 带与A 带交界处,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 原始卵泡:位于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卵泡。原始卵泡呈

球形,由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和周围一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与周围结缔组织之间有基膜。

血睾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胚盘:羊膜囊底部的外胚层和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紧密相贴,形似圆盘的结构

蛋白多糖:又称粘多糖,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由糖胺多糖与蛋白质共价而成的聚合体。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

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

单卵孪生: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胚胎,这种孪生儿的遗传基因完全一样,因此性别一致,相貌、体态和生理特征等极其相似。

子宫内膜:由单层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固有层结缔组织较厚,含有大量低分化的梭形或星形的基质细胞,网状纤维,血管和子宫腺。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肌原纤维:光镜下, 可见骨骼肌纤维肌浆内含大量细丝状结构, 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

即肌原纤维. 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是由许多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列而成, 每条肌原纤维上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32、 原条:胚发育第3周,上胚层一端的细胞增殖,在其中央部分形成一条细

胞索,即原条。原条的出现决定了胚盘的中轴线与头、尾端,出现原条的一端为胚体尾端,另一端为胚体头端。原条中线形成的原沟将形成中胚层。

33、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具有共同来源(幼单核细胞) 和共同功能(趋化性运动, 强烈吞噬)

的散布于全身的细胞系统. 包括:巨噬细胞, 破骨细胞, 肝巨噬细胞, 交错突细胞, 小胶质细胞等。

赫令氏体: 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经部, 在轴突沿途和终末, 分泌颗粒常聚集车门感团, 使轴突呈珠状膨大, 于光镜下成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碱性团。。

胎盘:羊膜囊底部的外胚层和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紧密相贴,形似圆盘的结构。 蒲肯野细胞:是小脑皮质中最大的神经元。胞质呈梨形,顶端发出2—3条粗的主树突伸向分子层,主树的分枝繁密。

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若干条较细的骨骼肌纤维。

潘氏细胞::是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位于腺的低部 。

月经黄体:若排出卵未受精,黄体仅维持12—14天后退化。

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为胎儿的循环的重要通路。 连接复合体:各种细胞连接常可同时存在. 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在一起, 即可称为连接复合体.

贮脂细胞:窦周隙内有一种形态不规则的贮脂细胞,它们突起附于内皮细胞基低面和肝细胞表面,或伸入肝细胞之间。

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鼻侧, 圆盘状, 呈乳头状隆起, 中央略凹, 为视神经穿出处, 并有视网膜中央动, 静脉通过. 此处无感光细胞故又称生理盲点

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有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胚期:从受精卵形成到第8周末为胚期。受精卵由单个细胞迅速而剧烈的增值分化,历经胚的不同阶段,发育为各器官、系统与外形都具雏形的胎儿。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 常见于呼吸道 女性生殖管道(如输卵管等) 等部位的上皮处. 电镜下可见其表面为细胞膜, 内为细胞质. 细胞质内有纵行微管, 其中周边为九组双连微管, 中央为两条双联微管. 纤毛根部为基体, 基体微管与纤毛微管相连. 纤毛可通过微管的滑动而定向滑动, 以推送细胞表面的物质.

克拉克细胞: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中的细胞为纤毛的克拉克细胞,这种细胞在小支气管即已出现,然后逐渐增多,细胞为柱状,游离面呈圆顶状凸向官腔,胞质染色浅,在电镜下,其顶部胞质内的分泌颗粒。

刷状缘: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胞腔面有刷状缘,电镜下可见刷状缘由大量较长的微绒毛整齐排列构成,使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明显扩大,刷状缘的胞膜中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ATP 酶与细胞的吸收功能有关。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脾脏白髓中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量T 细胞核少量巨噬细胞及交错突细胞等构成,此区是脾脏的胸腺依赖区,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是,该区T 细胞增殖,鞘叶增厚。

50、 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 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

功能单位. 一般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及动静脉吻合等几个部分组成。

51、

52、

53、 顶体:顶体是特殊的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如顶体素等,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柯蒂氏器(螺旋器):是基底膜上螺旋状走行的膨隆结构,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郎格汉斯细胞:散在分布于表皮棘层,细胞具有树枝状突起,胞质内有特征性的

伯贝克颗粒。在HE 染色切片上细胞呈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郎格汉斯细胞能捕获皮-肤中的抗原物质,处理后形成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然后细胞游走进入毛细淋巴管,随淋巴流迁至淋巴结,将抗原提呈给T 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因此,郎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视癌变细胞及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54、

55、

56、 肺泡孔:相邻肺泡之间彼此相通的小孔,一个肺泡可有一个或多个肺泡孔。与平衡肺泡间的气压即肺小叶间的侧支通气有关。 胎期:从第9周至出生开始为胎期。此期胎儿逐渐长大,各器官,系统继续发育成形,各种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 纹状缘:是光镜下看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的形态,在电镜下看它们是由密集而规则

排列的绒毛构成的,每个吸收细胞上有2000—3000根,在光镜下看就如同波纹状的边缘。

分子筛:以蛋白多糖复合体的立体构型为主体. 糖蛋白在基质中形成许多有微隙的结构, 称为分子筛. 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 小于起孔径的物质(如氧气 二氧化碳) 及营养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而大于其孔径的物质(如细菌) 不能通过.

门管区: 相邻肝小叶之间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

隐睾:睾丸未完全下降,停留在腹膜腔或腹股沟处。

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的肌组织不能收缩所致,使肺动脉和主动脉保持相通状态。

肌浆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相邻横小管之间,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可储存和释放钙离子,调节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

组织工程:是用细胞培养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旨在为器官缺损患者提供移植替代物。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内皮细胞为立方形,又叫高内皮微静脉,血液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过内皮细胞胞质由此进入淋巴组织,它是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的重要部位。 嗜铬细胞:为肾上腺髓质的腺细胞,呈多边形,如用含铬盐的固定液固定标本,此类细胞的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嗜铬颗粒。嗜铬细胞又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巨核细胞:位于骨髓内,细胞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分叶状,其胞质末端膨大脱落既成血小板。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嗜锇板层小体:在电镜下,II型肺泡胞质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较多高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因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

泡心细胞:胰腺闰管的一端上皮细胞插入腺泡腔内, 称泡心细胞, 其为扁平或立方形细胞, 染色浅淡.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脊索:是胚盘内较早出现的一个中胚层结构。在第3周初,胚盘尾侧正中线处的

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原条头端略膨大,称原结。原结处的细胞增殖,并在内、外胚层之间向头端迁移,形成一条索状结构,即称脊索。

70、

71、

72、

73、

74、

75、

76、 浅表肾单位:肾小体位于皮质浅层和中层,体积较小,髓袢较短,约占肾单位的 85%,在尿液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基膜:基膜是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在光镜下一般难以辨认,电镜下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 足细胞:即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核大染色浅,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参与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 肺泡隔:即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单卵孪生: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胚胎,这种孪生儿的遗传基因完全一样,因此性别一致,相貌、体态和生理特征等极其相似。 P 细胞(起搏细胞):较普通心肌纤维小,染色浅,呈梭形或多边形,有分支连接成网,胞质内细胞器和肌原纤维均较少,糖原较多,起搏细胞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APUD 细胞——即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这些细胞散在分布于机体内的某些器官内,

它们通过摄取胺前体经脱羧后产生并分泌胺和肽,在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和胰岛的内分泌细胞。

血管纹—血管纹主要分布在耳蜗内、脸部、腿部等皮肤处,体内如直肠、食管腔等处也有分布。它主要由边缘细胞、中间细胞以及基底细胞三种细胞成分,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它是特殊的复层上皮组织,内部含有毛细血管,而且由其可产生内淋巴。

T 小管(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

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软骨组织中成群分布的软骨细胞,越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越大越成熟,多为2到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它们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 PAS 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后者再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结合,形成紫红色产物。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向外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为中央乳糜管。 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交换经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上皮及其基膜、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

滤过屏障——血管球内血液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

膀胱三角:为膀胱底面内面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口与尿道之间。由于该部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所以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膀胱三角区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的重点区域,有重要临床意义。

郎飞结——在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膜包绕轴突形成结间体,相邻两个结间体之间的部位狭窄,称郎飞结。这一部分的轴膜部分裸露。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组胚学屏障总结:

1. 血胸腺屏障——位于血液和胸腺皮质之间,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细胞间完整的

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等);胸腺

上皮基膜和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血胸腺屏障可阻挡血液内的抗原

物质、药物等,从而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

育。

1. 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交换经过的结构,包

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上皮及其基膜、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 膜及内皮。

2. 滤过屏障——血管球内血液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

足细胞裂孔膜。

3. 血睾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

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

4. 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合体滋养层,细

胞滋养层和基膜,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相关内容

  •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以及叙述思考题
  •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1. 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2.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3.H-E 染色:也叫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料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4.tissue:即组织.由形态 ...

  •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30分,考试题有10个,从这30道里面出) 1. 月经周期 2.黄体 3.血-胸腺屏障 4. 桑葚胚 5. 肺小叶 6.分子筛 7. 赫令体 8. 获能 9. 血- 睾屏障 10.胎膜 . 11.嗜酸性 12.闰盘 13. 呼吸膜 1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5. ...

  • 2007年下学期[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考试试题
  • 2007年下学期<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考试试题 (出卷人 黄爱华) 请于十二月一日前将答案发邮件到b [email protected] 姓名 得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25分) 1.溶 酶 体: 2.血脑屏障: 3.腹股沟韧带: 4.静 脉 角: 5.蛛网 ...

  •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
  • HE 染色体: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细胞内的不同组织结构对染料的酸碱亲和力的不同所产生的颜色差异. 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计量单位:1mm = 1000 µm :1µm = 1000 nm 分辨率:区别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人眼分辨率 0.2 mm :光镜(LM )分辨率 ...

  •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
  • 绪论 1. 独立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椅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队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 医学试题精选 第一章和第二章 名词解释: 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指上皮组织 , 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HE 染色 嗜酸性和嗜碱性:易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分别称嗜碱性和嗜酸性. 中性 腺 内分泌腺:有的腺没经过导管,分泌物(为激素)释入血液, ...

  • 生理01绪论答案
  • 工程生理学绪论 练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 ● ● human 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human 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gross anatomy大体解剖学:用肉眼观察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的科学.如观察运动系统.内脏系统.脉管系统.感官系统. ...

  •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 发育生物学试题库 (发育生物学教学组) 目 录: 第一章 章节知识点与重点 .............................................. 1 第二章 发育生物学试题总汇 ............................................ 6 第三 ...

  • 动物学复习资料
  •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 1. 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 2. 身体微小 3. 单细胞动物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 包囊特殊的适应性 (二)生理及生殖特性 1.有多种营养方式 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