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苏区红色图书看苏区精神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央苏区红色图书在宣传求真务实、执政为民、争创第一、廉洁自律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苏区精神 中央苏区 图书出版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在党的领导下,苏区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苏维埃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反“围剿”战争这场变革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革命洪流中,自觉地将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过来,使之与无产阶级世界观融合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苏区特色的崭新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成为伟大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苏维埃革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即:求真务实、执政为民、争创第一、廉洁自律。   在中央苏区,党领导的苏区图书事业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的一大批注重联系中国革命实际高质量的图书,是我们党政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群众从苏区出版的红色图书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工农红军, 从而坚定革命信念,跟着共产党。红色图书在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宣传苏区精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革命运动和各项建设,是完全崭新的革命事业,是前人从未进行过的,具有开天辟地的性质。革命和建设迫切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苏区创建初期,在党内和红军中,有不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盲目照搬的态度,不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去学习和运用。针对这一状况,1930年5月苏区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并且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而在中国革命最大的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此,党和政府从根据地建设实际出发,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这些马列主义著作,不是深奥难懂的理论大部头书籍,而是一些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小册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部分,其中《三个国际》《为列宁主义化而斗争》《斯大林论列宁》等著作初版发行就达一万册以上。马列主义著作的出版,极大地提高了苏区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我们的干部更多地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更多地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就能够进行了胜利的十年土地革命斗争。”[1]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而战争的主要形式又是“围剿”和“反围剿”。弱小的红军如何战胜强大敌人的“围剿”成了苏区党和红军的一大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逐渐积累经验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给予总结和升华,并从根据地斗争实际出发,制定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2]为配合反“围剿”斗争的需要,苏区出版了《巷战战术草案》、《战术与战略》、《战术讲授录》、《论战术战略的时代性与我们红军目前对于战术战略的认识问题》等一批军事建设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从实际出发,研究了红军的战略战术,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是红军战略战术的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解决了在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情况下,怎样战胜强大敌人的这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因此,红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由于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援,红军才能“诱敌深入”,大量歼敌,取得反“围剿”的伟大胜利。然而,王明“教条主义”者在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时,完全抛弃了红军用鲜血和智慧得来的这些战略战术,造成了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到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红军的这些战略战术才得以重新恢复,红军和中国革命也才得以获得新的生机。      二、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为民宗旨观念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指出:“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3]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从被压迫者成了掌握政权的主人。经过土地革命,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分得了土地,废除了封建地租和债务,又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保障了工人的利益,使人民获得了经济上的利益。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对于人民的土地问题、劳动问题、教育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益问题,党和苏维埃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在解决生产方面问题,帮助群众组织起耕田队、换工队、犁牛站、耕牛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生活方面问题,全力帮助群众解决耕牛、资金、种子、粮食、住房、穿衣、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小孩上学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党和苏维埃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正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苏维埃教育法规》、《卫生法规》、《婚姻条例》等法制建设图书的出版,使苏区人民从掌握政权成为苏维埃的主人那天起,就用法律的形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革命斗争胜利成果,巩固和加强了工农民主专政。人民群众那么真心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就在于党和苏维埃政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无不是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是党和苏维埃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在。      三、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开拓精神      在苏区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4]并提出了苏区干部要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奋斗目标。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要完成好组织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决定于我们的干部。这是因为:第一,要依靠干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中心任务,要把党的中心任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首先要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第二,要依靠干部组织带领群众保证贯彻党的政策和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第三,要依靠干部的模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影响群众,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而我们干部的素质又是党的中心任务是否能够胜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此,党和苏维埃政府把加强干部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为配合干部素质教育,苏区出版了一批政策性、理论性、通俗性三者兼有的政治理论读物,如《宣传须知》《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苏维埃政权》、《乡苏维埃怎样工作》、《政治常识讲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军事知识问题》等。这些政治理论读物对于广大苏区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各科知识,以及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苏区各级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扩红工作以及支前参战、慰劳红军、推销公债、捐献军粮、优待红属、生产运动等工作中成为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动员和团结起千百万群众,创造了诸如苏区兴国模范县的“第一等工作”,得到苏区人民的拥护,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流传于苏区的兴国山歌以朴素真挚的语言,描述了苏区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的动人形象,唱出了工农群众对党的热爱和崇敬,这便是当时中央苏区干部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开拓创新,争创第一,正是苏区精神的突出体现。

     四、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央革命政权。在苏区,各级干部都掌握着党和苏维埃政府一定的权力。但是,他们不是高踞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而是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为政清廉,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没有一点特殊,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苏区出版的《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财政条例》、《财务规范》、《薄记学》、《粮秣经理教程》等经济建设图书中可以看到,由于新生的红色政权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由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遗毒和党政机关内官僚主义的影响,我们党和苏维埃政府始终注重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对党内存在或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把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廉洁放在党的自身建设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突出地位。从1932年初到1934年秋,我们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期间由毛泽东等署名发出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制订了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具体办法和标准,使当时的反腐败斗争有法可依。同时还在苏区建立了一整套与当时斗争环境和斗争需要相适应的对苏区各级干部进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和法制监督等有效监督机制,大力提倡精简、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对少数贪污浪费严重的腐败分子和害群之马,应坚决予以严惩,从而促使苏区干部崇高廉洁,自觉反对腐败,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当时的反腐败斗争从中央到省、县、区、乡都普遍地展开,取得了重大成绩,对保证革命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央苏区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巩固工农民主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历史证明,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苏维埃工作人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官员。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历久弥新的不朽丰碑。苏区红色图书紧密结合土地革命战争实际,铸造了苏区军民宏大的革命理想、坚强的马列信念,是苏区千百万军民光辉战斗历程的真实记录。更重要的是它留下的苏区精神,为我们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先进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1.   [2]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25.   [3]厦门大学法律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6.   责任编辑 梅 宏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央苏区红色图书在宣传求真务实、执政为民、争创第一、廉洁自律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苏区精神 中央苏区 图书出版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中央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中心区域。在党的领导下,苏区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苏维埃工作人员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和反“围剿”战争这场变革旧世界、建设新社会的革命洪流中,自觉地将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过来,使之与无产阶级世界观融合一起,从而形成了独具苏区特色的崭新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成为伟大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具有苏维埃革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即:求真务实、执政为民、争创第一、廉洁自律。   在中央苏区,党领导的苏区图书事业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的一大批注重联系中国革命实际高质量的图书,是我们党政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群众从苏区出版的红色图书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工农红军, 从而坚定革命信念,跟着共产党。红色图书在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宣传苏区精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反对“本本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革命运动和各项建设,是完全崭新的革命事业,是前人从未进行过的,具有开天辟地的性质。革命和建设迫切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苏区创建初期,在党内和红军中,有不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盲目照搬的态度,不是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去学习和运用。针对这一状况,1930年5月苏区出版的毛泽东著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并且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一次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而在中国革命最大的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此,党和政府从根据地建设实际出发,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这些马列主义著作,不是深奥难懂的理论大部头书籍,而是一些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小册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部分,其中《三个国际》《为列宁主义化而斗争》《斯大林论列宁》等著作初版发行就达一万册以上。马列主义著作的出版,极大地提高了苏区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我们的干部更多地领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更多地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党就能够进行了胜利的十年土地革命斗争。”[1]   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而战争的主要形式又是“围剿”和“反围剿”。弱小的红军如何战胜强大敌人的“围剿”成了苏区党和红军的一大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逐渐积累经验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给予总结和升华,并从根据地斗争实际出发,制定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2]为配合反“围剿”斗争的需要,苏区出版了《巷战战术草案》、《战术与战略》、《战术讲授录》、《论战术战略的时代性与我们红军目前对于战术战略的认识问题》等一批军事建设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从实际出发,研究了红军的战略战术,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是红军战略战术的总结。红军的战略战术解决了在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情况下,怎样战胜强大敌人的这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因此,红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由于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援,红军才能“诱敌深入”,大量歼敌,取得反“围剿”的伟大胜利。然而,王明“教条主义”者在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时,完全抛弃了红军用鲜血和智慧得来的这些战略战术,造成了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到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红军的这些战略战术才得以重新恢复,红军和中国革命也才得以获得新的生机。      二、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为民宗旨观念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指出:“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3]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从被压迫者成了掌握政权的主人。经过土地革命,人民群众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分得了土地,废除了封建地租和债务,又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保障了工人的利益,使人民获得了经济上的利益。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对于人民的土地问题、劳动问题、教育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益问题,党和苏维埃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在解决生产方面问题,帮助群众组织起耕田队、换工队、犁牛站、耕牛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等,生活方面问题,全力帮助群众解决耕牛、资金、种子、粮食、住房、穿衣、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小孩上学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党和苏维埃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正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苏维埃教育法规》、《卫生法规》、《婚姻条例》等法制建设图书的出版,使苏区人民从掌握政权成为苏维埃的主人那天起,就用法律的形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革命斗争胜利成果,巩固和加强了工农民主专政。人民群众那么真心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就在于党和苏维埃政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无不是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是党和苏维埃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在。      三、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开拓精神      在苏区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4]并提出了苏区干部要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奋斗目标。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要完成好组织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决定于我们的干部。这是因为:第一,要依靠干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中心任务,要把党的中心任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首先要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第二,要依靠干部组织带领群众保证贯彻党的政策和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第三,要依靠干部的模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影响群众,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而我们干部的素质又是党的中心任务是否能够胜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此,党和苏维埃政府把加强干部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为配合干部素质教育,苏区出版了一批政策性、理论性、通俗性三者兼有的政治理论读物,如《宣传须知》《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苏维埃政权》、《乡苏维埃怎样工作》、《政治常识讲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军事知识问题》等。这些政治理论读物对于广大苏区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各科知识,以及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由于苏区各级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扩红工作以及支前参战、慰劳红军、推销公债、捐献军粮、优待红属、生产运动等工作中成为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动员和团结起千百万群众,创造了诸如苏区兴国模范县的“第一等工作”,得到苏区人民的拥护,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流传于苏区的兴国山歌以朴素真挚的语言,描述了苏区干部作为人民公仆的动人形象,唱出了工农群众对党的热爱和崇敬,这便是当时中央苏区干部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开拓创新,争创第一,正是苏区精神的突出体现。

     四、廉洁奉公的自律意识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央革命政权。在苏区,各级干部都掌握着党和苏维埃政府一定的权力。但是,他们不是高踞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而是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为政清廉,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没有一点特殊,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苏区出版的《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财政条例》、《财务规范》、《薄记学》、《粮秣经理教程》等经济建设图书中可以看到,由于新生的红色政权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由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遗毒和党政机关内官僚主义的影响,我们党和苏维埃政府始终注重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对党内存在或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把发扬优良作风,保持廉洁放在党的自身建设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突出地位。从1932年初到1934年秋,我们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反腐倡廉运动,期间由毛泽东等署名发出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制订了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具体办法和标准,使当时的反腐败斗争有法可依。同时还在苏区建立了一整套与当时斗争环境和斗争需要相适应的对苏区各级干部进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和法制监督等有效监督机制,大力提倡精简、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对少数贪污浪费严重的腐败分子和害群之马,应坚决予以严惩,从而促使苏区干部崇高廉洁,自觉反对腐败,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当时的反腐败斗争从中央到省、县、区、乡都普遍地展开,取得了重大成绩,对保证革命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央苏区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巩固工农民主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历史证明,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苏维埃工作人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官员。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历久弥新的不朽丰碑。苏区红色图书紧密结合土地革命战争实际,铸造了苏区军民宏大的革命理想、坚强的马列信念,是苏区千百万军民光辉战斗历程的真实记录。更重要的是它留下的苏区精神,为我们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先进文化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1.   [2]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25.   [3]厦门大学法律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6.   责任编辑 梅 宏


相关内容

  • 古田会议后的中央苏区红军图书宣传
  • [摘要]古田会议奠定了红军宣传工作基础.中央苏区红军按古田会议决议要求,编印了一批革命书籍,居当时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红军之首.红军图书在宣传贯彻古田会议决议以及在建设红军中,充分发挥着"宣传队"作用. [关键词]古田会议中央苏区红军图书宣传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 ...

  • 人大评议工作汇报
  • 人大评议工作汇报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我局被确定为2012年度人大代表评议的政府工作部门,这既是对文广工作的监督,也是对我局的极大关注和支持. 2010年5月,政府机构改革中将原县教育文化局的文化管理职责和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全部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XX县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XX县新闻出版[版权 ...

  •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
  •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 . 旅游景区项目建议书 .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红港旅游景区项目 1.2 责任单位概况 责任单位: 1.3 拟建地点 1.4 建设内容与规模 1.5 建设年限 2012年至2015年,共三年. 1.6 投资概算 本项目总投资32000万人民币.其 ...

  • 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 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在提出群众路线之初,对群众路线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并不是很明确.但是,随着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中共对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认识逐步清晰明了,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在革命中要一心一意地依靠群众.关 ...

  • 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党的建设_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_卢大有
  • 弘扬苏区精神 卢大有 加强党的建设 梁发明 ---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魏烈刚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 深入研究借鉴中央苏区机关党的建设经验,做好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的机关党建工2015年10月13日至14日,由江西省直作, <紫光阁>机关工委.江西省委党史研 ...

  • 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
  • 2013年复旦大学暑假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 --赣南苏区支教行 项目介绍: 1.项目缘由 穿越革命硝烟,触摸历史脉搏,追溯新中国之源,探索共和国之根,这就是赣南苏区.赣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 ...

  • 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内涵及其启示
  • [摘 要]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星火燎原,坚定信念: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第一等方面.这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其政治素养,最终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苏区干部好作风 内涵 启示 对苏区 ...

  • 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 于都-长征出发地 摘要: 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 ...

  • 暑期实践活动计划
  •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两课”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既是大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接受教育的最佳途径,也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理想途径。 众所周知,许多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