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实验指导书(2008)

电路基础 实验指导书

天津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09. 1

目 录

实验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 1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 4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 6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 10 实验五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 13

实验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 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曲线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 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曲线所示。

3. 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特性如图1-1中c曲线。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 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 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别,如图1-1中d曲线。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

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维持恒定,不再随外加的反向电压升高而增大。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 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按图1-2接线,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2. 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按图1-3接线,R为限流电阻,测二极管D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25mA,正向压降可在0~0.75V之间取值。特别是在0.5~0.75 之间更应多取几个测量点。作反向特性实验时,只需将图1-3中的二极管D反接,且其反向电压可加到30V左右。

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3. 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只要将图1-3中的二极管换成稳压二极管,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 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二极管正向特性时,稳压电源输出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 应时刻注意电流表读数不得超过25mA,稳压源输出端切勿碰线短路。

2.进行不同实验时,应先估算电压和电流值,合理选择仪表的量程,勿使仪表超量程,仪表的极性亦不可接错。 六、思考题

1.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是什么?电阻器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有何区别? 2. 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

3. 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各实验结果数据, 分别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光滑的伏安特性曲线。(其中二极管和稳压管的正、反向特性均要求画在同一张图中,正、反向电压可取为不同的比例尺) 2.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被测各元件的特性。 3. 必要的误差分析。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1. 按图2-1电路接线,E1为+6V、+12V切换电源,取E1=+12V,E

2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

2.令E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E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图 2-1

3. 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E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 令E1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E1和E2侧), 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5. 将E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 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

1. 叠加原理中E1、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1或E2)置零(短接)?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3.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E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UOC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则内阻为

UOC

RO=

ISC (2) 伏安法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如图3-1所示。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 RO=tgφ=

ΔUΔI

=UOCISC

用伏安法,主要是测量开路电压及电流为额定值IN时的输出端电压值UN,则内阻为

U-UN

RO=OC

IN 若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图 3-1 图 3-2

(3) 半电压法

如图3-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 零示法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如图3-3所示。

图 3-3

零示法测量原理是用一低内阻的稳压电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较,当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将为“0”,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 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3-4(a)所示。

(a) (b)

图3-4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和R0。

按图3-4(a)电路接入稳压电源ES和恒流源IS及可变电阻箱RL,测定 UOC和R0。

2. 负载实验

按图3-4(a)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3. 验证戴维南定理

用一只1KΩ的电位器,将其阻值调整到等于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3-4(b)所示,仿照步骤“

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

4. 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又称入端电阻)的其它方法:将被测有源网络内的所有独立源置零(将电流源IS断开;去掉电压源,并在原电压端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档去测定负载RL开路后输出端两点间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i。

5.用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及其开路电压UOC,线路及数据表格自拟。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测量时,电流表量程的更换。

2. 步骤“4”中,电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源短接。

3. 用万用电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以免损坏万用电表,其次,欧姆档必须经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4. 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

六、预习思考题

1. 在求戴维南等效电路时,作短路实验,测ISC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可否直接作负载短路实验?请实验前对线路3-4(a)预先作好计算,以便调整实验线路及测量时可准确地选取电表的量程。

2. 说明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 并比较其优缺点。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步骤2和3,分别绘出曲线,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 根据步骤1、4、5各种方法测得的UOC与R0与预习时电路计算的结果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在图4-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取电路电流I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维持不变时,在不同信号频率的激励下,测出电阻R两端

U

电压U0之值,则I=0,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I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

R即为幅频特性,亦称电流谐振曲线,如图4-2所示。

图 4-1 图 4-2

1

2. 在f=f0=处(XL=XC),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

2πLC

该频率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I0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i=UR0=U0,UL0=UC0=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

UU

Q=L0=C0

ii

测定,UC0与UL0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上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 △f=fh-fl 再根据

Q=

f0fh-fl

求出Q值,式中f0为谐振频率,fh和fl是失谐时, 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的上、下频率点。

12

(=0.707)倍时

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三、实验设备

注:本实验的L=约30mH 四、实验内容

1. 按图4-3电路接线,取C=2200PF,R=510Ω,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为1V正弦信号,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交流毫伏表跨接在电阻R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0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0、UL0、UC0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记入表格中。

图 4-3

3. 在谐振点两侧,应先测出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及相对应的UR值,然后再逐点测出不同频率下UR值,记入表格中。

4.取C=6800PF,R=2.2KΩ,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变换频率测试时,应调整信号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1V输出不变。

2. 在测量UC0和UL0数值前,应及时改换毫伏表的量限,而且在测量UC0与UL0时毫伏表的“+”端接C与L的公共点,其接地端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1和N2。 3. 实验过程中交流毫伏表电源线采用两线插头。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电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1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多大的量限? 5.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 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i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 7. 谐振时,对应的UC0与UL0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两条幅频特性曲线。

2. 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 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影响。 3. 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4.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实验五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测绘图形。 二、原理说明

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对时间常数τ较大的电路,可用慢扫描长余辉示波器观察光点移动的轨迹。然而能用一般的双踪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令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方波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影响和直流电源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 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b) 零输入响应 (a) RC一阶电路 (c) 零状态响应

图 5-1

图5-1(a)所示电路,用示波器测得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5-1(b)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 uc=Ee/=Ee/

-t

RC

-t

τ

当t=τ时,Uc(τ)=0.368E。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E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5-1(c)所示。

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一个简单的RC串联电路,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

T

满足τ=RC«时(T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端作为响应输出,如图5-2(a)所示。

2

这就构成了一个微分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a) 微分电路 (b) 积分电路

图5-2

若将图5-2(a)中的R与C位置调换一下,即由 C 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

T

择满足τ=RC»条件时,如图5-2(b)所示即构成积分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

2

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从输出波形来看,上述两个电路均起着波形变换的作用,请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与记录。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板的结构如图5-3所示,认清R、C元件的布局及其标称值,各开关的通断位置等等。

1. 选择动态线路板上R、C元件,令 (1) R=10KΩ, C=1000PF

组成如图5-1(a)所示的RC充放电电路,E为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取Um=3V,f=1KHz的方波电压信号,并通过两根同轴电缆线,将激励源u和响应uc的信号分别连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口YA和YB,这时可在示波器的屏幕上观察到激励与响应的变化规律,求测时间常数τ,并描绘u及uc波形。

少量改变电容值或电阻值,定性观察对响应的影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令R=10KΩ,C=3300PF,观察并描绘响应波形,继续增大 C之值,定性观察对

响应的影响。

2. 选择动态板上R、C元件,组成如图5-2(a)所示微分电路,令C=3300PF,R=30KΩ。 在同样的方波激励信号(Um=3V,f=1KHz)作用下,观测并描绘激励与响应的波形。 增减R之值,定性观察对响应的影响,并作记录。当R增至∞时,输入输出波形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示波器的辉度不要过亮。

2.调节仪器旋钮时,动作不要过猛。

3.调节示波器时,要注意触发开关和电平调节旋钮的配合使用,以使显示的波形稳定。

4.作定量测定时,“t/div”和“v/div”的微调旋钮应旋至“校准”位置。 5.为防止外界干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要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六、预习思考题

1. 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激励信号?

2. 已知RC一阶电路R=10KΩ,C=0.1μf,试计算时间常数τ,并根据τ值的物理意义,拟定测定τ的方案。

3. 何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它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它们在方波序列脉冲的激励下,其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规律如何?这两种电路有何功用?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在方格纸上绘出RC一阶电路充放电时uc的变化曲线,由曲线测得τ值,并与参数值的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归纳、总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形成条件,阐明波形变换的特征。

3. 心得体会及其他。

电路基础 实验指导书

天津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09. 1

目 录

实验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 1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 4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 6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 10 实验五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 13

实验一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 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中a曲线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2. 一般的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 其灯丝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白炽灯的电流越大,其温度越高,阻值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的阻值可相差几倍至十几倍,所以它的伏安特性如图1-1中b曲线所示。

3. 一般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其特性如图1-1中c曲线。正向压降很小(一般的锗管约为0.2~0.3V,硅管约为0.5~0.7V),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的升高而急骤上升,而反向电压从零一直增加到十多至几十伏时,其反向电流增加很小,粗略地可视为零。可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反向电压加得过高,超过管子的极限值,则会导致管子击穿损坏。

4. 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二极管, 其正向特性与普通二极管类似,但其反向特性较特别,如图1-1中d曲线。在反向电压开始增加时,其反向电流几乎为零,但当反向电压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称为管子的稳压值,有各种不同稳压值的稳压管)电流将

突然增加,以后它的端电压将维持恒定,不再随外加的反向电压升高而增大。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 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

按图1-2接线,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记下相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2. 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按图1-3接线,R为限流电阻,测二极管D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25mA,正向压降可在0~0.75V之间取值。特别是在0.5~0.75 之间更应多取几个测量点。作反向特性实验时,只需将图1-3中的二极管D反接,且其反向电压可加到30V左右。

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3. 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只要将图1-3中的二极管换成稳压二极管,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 正向特性实验数据

反向特性实验数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二极管正向特性时,稳压电源输出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 应时刻注意电流表读数不得超过25mA,稳压源输出端切勿碰线短路。

2.进行不同实验时,应先估算电压和电流值,合理选择仪表的量程,勿使仪表超量程,仪表的极性亦不可接错。 六、思考题

1.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是什么?电阻器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有何区别? 2. 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

3. 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各实验结果数据, 分别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光滑的伏安特性曲线。(其中二极管和稳压管的正、反向特性均要求画在同一张图中,正、反向电压可取为不同的比例尺) 2.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被测各元件的特性。 3. 必要的误差分析。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1. 按图2-1电路接线,E1为+6V、+12V切换电源,取E1=+12V,E

2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调至+6V。

2.令E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E1侧,开关S2投向短路侧),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图 2-1

3. 令E2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开关S1投向短路侧,开关S2投向E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

4. 令E1和E2共同作用时(开关S1和S2分别投向E1和E2侧), 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 5. 将E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 及数据表格中“+、-”号的记录。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

1. 叠加原理中E1、E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1或E2)置零(短接)?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3.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压源来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E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UOC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则内阻为

UOC

RO=

ISC (2) 伏安法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如图3-1所示。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 RO=tgφ=

ΔUΔI

=UOCISC

用伏安法,主要是测量开路电压及电流为额定值IN时的输出端电压值UN,则内阻为

U-UN

RO=OC

IN 若二端网络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

图 3-1 图 3-2

(3) 半电压法

如图3-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 零示法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如图3-3所示。

图 3-3

零示法测量原理是用一低内阻的稳压电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较,当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将为“0”,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 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3-4(a)所示。

(a) (b)

图3-4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和R0。

按图3-4(a)电路接入稳压电源ES和恒流源IS及可变电阻箱RL,测定 UOC和R0。

2. 负载实验

按图3-4(a)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3. 验证戴维南定理

用一只1KΩ的电位器,将其阻值调整到等于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3-4(b)所示,仿照步骤“

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

4. 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又称入端电阻)的其它方法:将被测有源网络内的所有独立源置零(将电流源IS断开;去掉电压源,并在原电压端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档去测定负载RL开路后输出端两点间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i。

5.用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及其开路电压UOC,线路及数据表格自拟。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测量时,电流表量程的更换。

2. 步骤“4”中,电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源短接。

3. 用万用电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以免损坏万用电表,其次,欧姆档必须经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4. 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

六、预习思考题

1. 在求戴维南等效电路时,作短路实验,测ISC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可否直接作负载短路实验?请实验前对线路3-4(a)预先作好计算,以便调整实验线路及测量时可准确地选取电表的量程。

2. 说明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 并比较其优缺点。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步骤2和3,分别绘出曲线,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 根据步骤1、4、5各种方法测得的UOC与R0与预习时电路计算的结果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在图4-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的频率f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变。取电路电流I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i维持不变时,在不同信号频率的激励下,测出电阻R两端

U

电压U0之值,则I=0,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I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

R即为幅频特性,亦称电流谐振曲线,如图4-2所示。

图 4-1 图 4-2

1

2. 在f=f0=处(XL=XC),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

2πLC

该频率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I0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i=UR0=U0,UL0=UC0=QUi,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

UU

Q=L0=C0

ii

测定,UC0与UL0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上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 △f=fh-fl 再根据

Q=

f0fh-fl

求出Q值,式中f0为谐振频率,fh和fl是失谐时, 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的上、下频率点。

12

(=0.707)倍时

Q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三、实验设备

注:本实验的L=约30mH 四、实验内容

1. 按图4-3电路接线,取C=2200PF,R=510Ω,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为1V正弦信号,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交流毫伏表跨接在电阻R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0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0、UL0、UC0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记入表格中。

图 4-3

3. 在谐振点两侧,应先测出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及相对应的UR值,然后再逐点测出不同频率下UR值,记入表格中。

4.取C=6800PF,R=2.2KΩ,重复步骤2,3的测量过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变换频率测试时,应调整信号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1V输出不变。

2. 在测量UC0和UL0数值前,应及时改换毫伏表的量限,而且在测量UC0与UL0时毫伏表的“+”端接C与L的公共点,其接地端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1和N2。 3. 实验过程中交流毫伏表电源线采用两线插头。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电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 如果信号源给出1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多大的量限? 5.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 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0与输入电压Ui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 7. 谐振时,对应的UC0与UL0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两条幅频特性曲线。

2. 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 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影响。 3. 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4.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实验五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测绘图形。 二、原理说明

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对时间常数τ较大的电路,可用慢扫描长余辉示波器观察光点移动的轨迹。然而能用一般的双踪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令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方波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影响和直流电源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 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

(b) 零输入响应 (a) RC一阶电路 (c) 零状态响应

图 5-1

图5-1(a)所示电路,用示波器测得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5-1(b)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 uc=Ee/=Ee/

-t

RC

-t

τ

当t=τ时,Uc(τ)=0.368E。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长到0.632E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5-1(c)所示。

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一个简单的RC串联电路,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当

T

满足τ=RC«时(T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端作为响应输出,如图5-2(a)所示。

2

这就构成了一个微分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a) 微分电路 (b) 积分电路

图5-2

若将图5-2(a)中的R与C位置调换一下,即由 C 端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参数的选

T

择满足τ=RC»条件时,如图5-2(b)所示即构成积分电路,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

2

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积分成正比。

从输出波形来看,上述两个电路均起着波形变换的作用,请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与记录。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板的结构如图5-3所示,认清R、C元件的布局及其标称值,各开关的通断位置等等。

1. 选择动态线路板上R、C元件,令 (1) R=10KΩ, C=1000PF

组成如图5-1(a)所示的RC充放电电路,E为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取Um=3V,f=1KHz的方波电压信号,并通过两根同轴电缆线,将激励源u和响应uc的信号分别连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口YA和YB,这时可在示波器的屏幕上观察到激励与响应的变化规律,求测时间常数τ,并描绘u及uc波形。

少量改变电容值或电阻值,定性观察对响应的影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令R=10KΩ,C=3300PF,观察并描绘响应波形,继续增大 C之值,定性观察对

响应的影响。

2. 选择动态板上R、C元件,组成如图5-2(a)所示微分电路,令C=3300PF,R=30KΩ。 在同样的方波激励信号(Um=3V,f=1KHz)作用下,观测并描绘激励与响应的波形。 增减R之值,定性观察对响应的影响,并作记录。当R增至∞时,输入输出波形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示波器的辉度不要过亮。

2.调节仪器旋钮时,动作不要过猛。

3.调节示波器时,要注意触发开关和电平调节旋钮的配合使用,以使显示的波形稳定。

4.作定量测定时,“t/div”和“v/div”的微调旋钮应旋至“校准”位置。 5.为防止外界干扰,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要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六、预习思考题

1. 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的激励信号?

2. 已知RC一阶电路R=10KΩ,C=0.1μf,试计算时间常数τ,并根据τ值的物理意义,拟定测定τ的方案。

3. 何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它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它们在方波序列脉冲的激励下,其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规律如何?这两种电路有何功用?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在方格纸上绘出RC一阶电路充放电时uc的变化曲线,由曲线测得τ值,并与参数值的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根据实验观测结果,归纳、总结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的形成条件,阐明波形变换的特征。

3. 心得体会及其他。


相关内容

  • 声速测量实验仪的改进
  • 第31卷 第10期2011年10月 HYSICSEXPERIMENTATION P 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櫶 物 理 实 验 Vol.31No.10 ,ct.2011 O 声速测量实验仪的改进 朱方玺,曹伟然 ()临沂大学理学院 ...

  • 电装实习报告8
  •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邮电学 电 装 实 习 报 告 书 系部名称 : 学生姓名 : 专业名称 : 班 时 级 : 间 : 通信工程 何永康(13) 通信工程 通工 0612 2008 年 3 月 10 日至 2008 年 3 月 21 日 实验一: 实验一:焊接练习 实习内容: 一. 实习内 ...

  •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毕业设计
  • 2008级应用电子技术 毕业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设计 姓名及 学号 学院 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 2008级3班 指导教师 老师 2011年05月1日 题目:单相电压型全桥逆变电路设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整流技术的发展概况 ...................... ...

  • 中考备考方案(语文英语物理化学)
  • 目录 教学方案 1 1 3 5 6 7 2008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数学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英语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物理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2008年化学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教学方案 2008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导方案 一.理清复习思路,三大阶段任务分步完成 1.感悟与积累阶段 ...

  • 乐曲演奏电路
  • 指导教师: 日 期: <EDA 技术与VHDL 语言设计> 课程设计 题 目: EDA技术及其应用 --乐曲演奏电路 姓 名: 陈 院 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电信092 学 号: 910706220 指导教师: 余尤好 2011年 12 月 EDA 技 ...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 目: 响应时间测试仪 课 程: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学 号: 120010121 姓 名: 刘海飞 指导教师: 年漪蓓.刘伟 完成日期: 总 目 录 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设计图纸 第 一 部 分 ...

  • 电子信息类毕业论文参考资料
  • 电子信息类毕业论文参考材料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 正确.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 毕业设计的题目通常由学校的教师或毕业实习的工程师提出,由学生自愿选择.毕业设计应该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环绕生产实际.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工作进程能在3-4个内完成的课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与教师讨论,经专 ...

  • 水位控制器设计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水位控制器的设计 姓 名: 学 号: 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任务与要求„„„„„„„„„„„„„„„„„„„„„„„ 第二章 设计方案„„„„„„„„„„„„„„„„„„„„„„„„„„ 第三章 设计原理与电路„„„„„„„„„„„„„„„„„„„ ...

  • 毕业论文 非平衡电桥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非平衡电桥特性的讨论 学 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学生姓名 *** 学 号 0****** 指导教师 *** 职称 副教授 论文字数 5667 完成日期 2011 年 * 月 ** 日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学院: 中文摘要 非平衡电桥特性的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