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行职责是应对责任风险的正确选择

分享到: 0

河北法制网

李文泉

依法应对责任风险,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基础上使执法者免受违法责任追究之累。预防行政执法过错的发生,就要依法履行职责,研究行政执法过错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针对性的采取对策,依法规避责任风险。

首先要依法自律,严格履职,杜绝因动机不正确或减少因不作为造成的行政执法过错。由于动机不正确形成的行政执法过错,属于典型的主观动因,因此,他既是依法应予责任追究的行政执法过错,也是通过端正执法动机可以杜绝发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这种动机不正确的类型,在现实中通常有:利益动因、情感动因、权力动因、责任动因和文化动因。这五种不正当利益动机,是发生行政执法过错的重要原因,只要自觉以德自律、严格依法自律,畏法敬德、耻于谋私,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原因导致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发生。行政不作为,是指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拒绝、放弃、推诿、拖延、疏忽以及其他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职责的行为。不作为的行政执法过错,是以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特征的,具体表现为:不履行法定职责、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不依法定时限履行法定职责、不便民服务、拒绝管理的行为、低效能行政执法行为、无故脱岗行为、在岗不尽责干私活行为、不协同配合行为、岗位外的职责惰怠行为等等。显然,避免此类行政执法违法行为的关键点是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只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这类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其次要提高素质,克服侥幸心理,避免因水平能力不高或因麻痹大意造成的行政执法过错。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状况,是决定行政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重要措施。提高素质,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首先是要培养强烈的法律意识,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信守法律。其次是要有与行政执法职责相适应的法律知识素质。再次是要有较强的行政执法能力。行政执法能力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行政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论知识等许多相关知识。预防事故有条经验叫“警惕安全、麻痹危险”,预防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发生,也应当借鉴这条经验。实践中,我们发生的许多低级错误,有许多没有不正当动机,也不是行政执法素质不高造成的,往往是因侥幸麻痹和疏忽大意造成的行政执法过失。因此,只要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认真履行职责,克服麻痹、松懈侥幸和疏忽大意,此类行政执法过错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同时,不擅自作主,避免因越权造成行为执法过错。这里讲的越权,指两种情形:一种是法律情形,不能行政越权,避免因越权造成行政执法过错。另一种是岗位职责情形,不擅自超越岗位职责范围。尤其应当由领导或上级决定的事项,不擅作主张越权决定。代行他人或领导职权,必须要有合法的授权和委托。不然就会干费力不讨好还违法的事情。

再次要保持行政理性,善于控制情绪,避免因激情失控造成行政执法过错。这种行政执法过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感情用事,面对不冷静的行政相对人,产生厌烦、恼怒的情绪,导致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感情用事,发生事实认定不准,证据采信偏差,适用法律有误,自由裁量偏颇等现象。另一个是激情违法,在暴躁、恼怒情绪的支配下,对相对人发生语言或肢体攻击行为,侵犯相对人的人格尊严或行动自由甚至身体伤害。学会在法律、法规、规章构成的规划系统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提高执法能力,规避责任风险。针对法律交叉、打架的情况,避免依法争权,努力依法履职,把好自己这一关,努力减少法律打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法律漏洞和盲区,学会用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为指导,去弥补法律漏洞,尤其不能乘机利用漏洞谋取私利;必要时,还可建议立法机关修补法律漏洞;针对法律规定粗疏、操作性差,给执法部门造成执法被动的情况,结合本单位执法实践经验,建立相对规范的执法制度,既能弥补法律规定粗疏、操作性差的缺陷,又能建立起本部门规范的执法制度,还能为本单位依法合理履行职责留下制度依据和执法记录。

在现阶段依法行政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有利执法的条件,依法规避责任风险呢?首先,要净化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的执法环境,纠正自己不依法办事的老习惯。其次,要研究当时社会环境不利于行政执法的种种情况和问题,提前拿出对策,预作应对准备,防止事到临头手足无措,或仓促处理造成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发生。再次,学会把法律规定与行政工作特别是与领导关心的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把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主动提前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来,避免领导在事先没有想到,临到眼前又着急解决问题,提出与依法行政不符的行政决策来,造成行政执法违法。还要对领导有时提出的某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决策,要多作补台工作,软化或者淡化违法成份,增强、强化合法因素,使违法因素隐形退出,减到最小;使合法因素逐次进入,增到最大,实现无阵痛的纠错,既维护法律权威,又维护政府及领导的形象。对领导作出的重大决策可能存在违法不当情形时,要敢于尽早尽快进言,并善于说服领导,及时提出修正性替代方案。

(作者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原巡视员,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分享到: 0

河北法制网

李文泉

依法应对责任风险,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基础上使执法者免受违法责任追究之累。预防行政执法过错的发生,就要依法履行职责,研究行政执法过错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针对性的采取对策,依法规避责任风险。

首先要依法自律,严格履职,杜绝因动机不正确或减少因不作为造成的行政执法过错。由于动机不正确形成的行政执法过错,属于典型的主观动因,因此,他既是依法应予责任追究的行政执法过错,也是通过端正执法动机可以杜绝发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这种动机不正确的类型,在现实中通常有:利益动因、情感动因、权力动因、责任动因和文化动因。这五种不正当利益动机,是发生行政执法过错的重要原因,只要自觉以德自律、严格依法自律,畏法敬德、耻于谋私,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原因导致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发生。行政不作为,是指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拒绝、放弃、推诿、拖延、疏忽以及其他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职责的行为。不作为的行政执法过错,是以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特征的,具体表现为:不履行法定职责、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不依法定时限履行法定职责、不便民服务、拒绝管理的行为、低效能行政执法行为、无故脱岗行为、在岗不尽责干私活行为、不协同配合行为、岗位外的职责惰怠行为等等。显然,避免此类行政执法违法行为的关键点是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只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这类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其次要提高素质,克服侥幸心理,避免因水平能力不高或因麻痹大意造成的行政执法过错。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状况,是决定行政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重要措施。提高素质,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首先是要培养强烈的法律意识,尊重法律,崇尚法律,信守法律。其次是要有与行政执法职责相适应的法律知识素质。再次是要有较强的行政执法能力。行政执法能力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行政知识、专业知识和方法论知识等许多相关知识。预防事故有条经验叫“警惕安全、麻痹危险”,预防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发生,也应当借鉴这条经验。实践中,我们发生的许多低级错误,有许多没有不正当动机,也不是行政执法素质不高造成的,往往是因侥幸麻痹和疏忽大意造成的行政执法过失。因此,只要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认真履行职责,克服麻痹、松懈侥幸和疏忽大意,此类行政执法过错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同时,不擅自作主,避免因越权造成行为执法过错。这里讲的越权,指两种情形:一种是法律情形,不能行政越权,避免因越权造成行政执法过错。另一种是岗位职责情形,不擅自超越岗位职责范围。尤其应当由领导或上级决定的事项,不擅作主张越权决定。代行他人或领导职权,必须要有合法的授权和委托。不然就会干费力不讨好还违法的事情。

再次要保持行政理性,善于控制情绪,避免因激情失控造成行政执法过错。这种行政执法过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感情用事,面对不冷静的行政相对人,产生厌烦、恼怒的情绪,导致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感情用事,发生事实认定不准,证据采信偏差,适用法律有误,自由裁量偏颇等现象。另一个是激情违法,在暴躁、恼怒情绪的支配下,对相对人发生语言或肢体攻击行为,侵犯相对人的人格尊严或行动自由甚至身体伤害。学会在法律、法规、规章构成的规划系统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提高执法能力,规避责任风险。针对法律交叉、打架的情况,避免依法争权,努力依法履职,把好自己这一关,努力减少法律打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法律漏洞和盲区,学会用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为指导,去弥补法律漏洞,尤其不能乘机利用漏洞谋取私利;必要时,还可建议立法机关修补法律漏洞;针对法律规定粗疏、操作性差,给执法部门造成执法被动的情况,结合本单位执法实践经验,建立相对规范的执法制度,既能弥补法律规定粗疏、操作性差的缺陷,又能建立起本部门规范的执法制度,还能为本单位依法合理履行职责留下制度依据和执法记录。

在现阶段依法行政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有利执法的条件,依法规避责任风险呢?首先,要净化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的执法环境,纠正自己不依法办事的老习惯。其次,要研究当时社会环境不利于行政执法的种种情况和问题,提前拿出对策,预作应对准备,防止事到临头手足无措,或仓促处理造成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发生。再次,学会把法律规定与行政工作特别是与领导关心的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把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主动提前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来,避免领导在事先没有想到,临到眼前又着急解决问题,提出与依法行政不符的行政决策来,造成行政执法违法。还要对领导有时提出的某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决策,要多作补台工作,软化或者淡化违法成份,增强、强化合法因素,使违法因素隐形退出,减到最小;使合法因素逐次进入,增到最大,实现无阵痛的纠错,既维护法律权威,又维护政府及领导的形象。对领导作出的重大决策可能存在违法不当情形时,要敢于尽早尽快进言,并善于说服领导,及时提出修正性替代方案。

(作者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原巡视员,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关内容

  •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12月31 ...

  • 2015年安全员继续教育考题
  • 2015年安全员继续教育考题 1.生产经营单位的()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A.人事主管 B.职工代表 C.安全主管 D.工会 2.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的部门 ...

  • 旅游法规题库有答案
  • 旅游法规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 A )履行旅游安全监管职责. A .法律.法规 B .规章制度 C.地方性法规D .部门规章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建立(B )应对机制. A .旅游风险B .旅游突发事件C .旅游投诉处理D .旅游抱怨 ...

  • 员工资格考试合规风险管理知识模拟试题
  • 员工资格考试合规风险管理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 1.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2.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3.全省农村信用 ...

  • 05章 企业内部控制 -调整后
  • 第五章 企业内部控制 考点分析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形式.企业和业务层面控制(比如汇率风险.研发控制.组织架构控制.业务外包以及投资决策等).内部控制评价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企业风险管理. 内容框架 (1)内控规范体系框架 (2)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3)内部控制评价 ...

  •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第一号--组织结构 企业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应遵守的四大原则: 1.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确保决策.执行及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互相分离,形成制衡. 2. 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 ...

  • 论会计负责人的会计职责
  • 会计负责人的会计责任 [内容提要]:新<会计法>突出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从方面对单位负责人违反<会计法>的行为规定了惩戒措施,使单位负责人权利和责任更加明确.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认真学好<会计法> ...

  • 审计准则解读
  • 新<审计准则>解读 2010年9月1日,审计署8号令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国家审计准则进一步细化了审计流程.统一了审计标准.规范了审计行为. 一.<审计准则>概说 < ...

  • 反洗钱培训试题
  • 反洗钱试题 (提示: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何时起施行?(C) A.2006年10月1日 B.2006年10月31日 C.2007年1月1日 D.2007年1月31日 2.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是哪个?(D) A.最高检 B.公安部 C.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