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万能公式

高考诗词鉴赏的专用术语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二、

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

、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

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

偶,对比,双关,对仗)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5、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6、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 、层次分明

四、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诗歌鉴赏中——渲染与烘托、衬托的区别

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例如王昌龄的《少年行》,前两句就描写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烘托常常是用情感色彩浓烈场景来实现的,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写就有烘托作用。再如杜甫用特定的景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地一沙鸥。”来烘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个方面,顾名思义,就是说衬托与被衬托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用美好的景物写快乐和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衬托、陪衬、烘托;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欢乐和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反衬。例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就是反衬的名句。再如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目的就是反衬如今饱尝愁苦又有苦难吐的心情。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诗歌表达方式”鉴赏教案 2

复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抒情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1.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

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

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4)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三、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诗句)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机关报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诗

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切细腻,生动感人。

(3)本诗运用的是怎样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词,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1)“常闻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杜鹃。它在晚上活动,发出叫声的特点。

(2)“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表达了乡情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

(3)说明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生动,深

高考诗词鉴赏的专用术语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二、

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

、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三、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

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

偶,对比,双关,对仗)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5、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6、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 、层次分明

四、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诗歌鉴赏中——渲染与烘托、衬托的区别

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例如王昌龄的《少年行》,前两句就描写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烘托常常是用情感色彩浓烈场景来实现的,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写就有烘托作用。再如杜甫用特定的景色“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天地一沙鸥。”来烘托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个方面,顾名思义,就是说衬托与被衬托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用美好的景物写快乐和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衬托、陪衬、烘托;用凄苦的景物来写欢乐和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就叫反衬。例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就是反衬的名句。再如辛弃疾的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阙写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目的就是反衬如今饱尝愁苦又有苦难吐的心情。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诗歌表达方式”鉴赏教案 2

复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抒情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重点介绍

1.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

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

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3)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4)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三、例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诗句)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机关报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诗

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切细腻,生动感人。

(3)本诗运用的是怎样的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词,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故山:故乡

(1)“常闻杜宇”中“杜宇”指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答:杜鹃。它在晚上活动,发出叫声的特点。

(2)“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表达了乡情及功业无成的悲凉之情。

(3)说明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作用

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情景交融使感情的表达更加生动,深


相关内容

  • 万能答题公式
  •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 (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 ...

  •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炼字型
  •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炼字型 2009-12-22 15:47:41 来源:天利网友评论0条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歌赏析术语梳理 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金牌备考:高考语文130分夺分方案 3.解 ...

  • 2017高考英语无耻得分法 万能变态得分公式技巧
  • 2017年高考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最好能了解高考英语无耻得分法,在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争取多得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提高英语分数,高三网小编整理了<2017高考英语无耻得分法 万能变态得分公式技巧>,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12017高考英语单选题无耻得分法 1.题眼法&q ...

  •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角度 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修 辞 手 法 结合全诗作简要赏 析. 2.诗的第X 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1.这首诗的细节描句作简要简要析. 描 写 手 法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 ...

  • 高考英语作文开头和结尾万能句
  • 高考英语作文开头和结尾万能句 高考英语作文开头万能句 1.开头万能公式一:名人名言 有人问了,"我没有记住名言,怎么办?尤其是英语名言?",很好办:编! 原理: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创造出来的,包括我们欣赏的文章也是,所以尽管编,但是一定要听起来很有道理呦!而且没准将来我们就是名 ...

  • 高考文综答题万能公式,保你文综200 !(上)
  • 相信不少学文科的同学可能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文综要怎样才能拿高分.不少同学觉得文综不难可就是每次考试分数都拿不到高分,每次都在及格边缘徘徊.但实际上考试的内容,自己大多数都记住的,考试时试卷上也写得满满的,可最后查成绩时却不尽人意,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们都知道文科的主观性较强,试卷是否整洁,卷面 ...

  • 高考文综之历史答题万能公式
  • 高考文综之历史答题万能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 历史背景 =(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

  • 高考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公式 文档
  • 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一.熟记以下句型 want to do sth help sb with sth Help sb do sth ask sb to do sth forget to do sth take sb to sp stop doing sth get/Tell sb to do sth ...

  • 2016小升初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 2016小升初语文万能答题公式总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