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死亡教育

  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是Picc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死亡教育的价值和现状   中国的文化是含蓄的,博大精深的,对于“死”的表达就有很多种:去世、过世、仙逝、驾鹤西游等等。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就是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死亡”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成人总是尽量避免向孩子提及。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死亡在人们眼中是一件未知的、恐怖的事情,我们讲不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又害怕幼儿弄不懂,于是往往避而不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死亡”的话题,比如亲人的离世、宠物的死亡等。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用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有关死亡的知识,使孩子坦然面对这一自然现象。这将有助于减少孩子面对死亡现象时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帮助人们理解死亡的本质,获取有关死亡的各种知识,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的意义,促使人们由死观生、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增进人们对生命的欣赏,激励人们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但是否应该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不同观念下的人们又存在争议。根据众多研究者的观点,死亡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许多国家的大、中、小学校中都开设“死亡教育”课,并进行相应的研究。而在我国的教育中,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甚至空白状态。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幼儿园的死亡教育的关键就是教育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学会更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如何以最合适的方法开展死亡教育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绘本中的死亡教育   绘本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幼儿通向阅读的一个窗口,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以绘本的方式向孩子呈现“死亡”这一话题是进行死亡教育的良好途径。翻开绘本,为孩子读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是成人和孩子探讨死亡的自然方式。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精心编排有计划地、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从而减少现实生活中面对死亡事件的紧张气氛。   日本作家佐野洋子的绘本《死了一百次的猫》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猫活了一百次,也死了一百次。每次它都拥有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国王的猫,有时是魔术师的猫,有时是小女孩的猫……每次它都会因为意外而死于非命,每次临死时它的主人都会哭,而它从没哭过。最后一次它终于做了自己的猫,自由自在地活着。它遇到自己喜欢的白猫,有了自己的家和可爱的孩子们。它很快乐,也很满足。孩子们慢慢长大,一个个都离开了它们。它和白猫相互依偎活到了很老很老。直到有一天,白猫在它的怀里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它第一次哭了,哭了很久很久,直到没有声息。这次它再也没有活过来。这个绘本用一个很好的方式告诉孩子:死并不神秘,也不可怕,所有人和生物最终都会死,所以活着的时候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好好爱身边的人。绘本写的是有关“死亡”的故事,读起来却并不让人悲伤。书中图文并茂,有趣却不失温情,用水彩强调画面的温馨而不是人们以往认为死亡的那种灰暗色调,整体给人充满安静、贴心的感觉,冲淡了离别的悲伤,这无疑对幼儿来说,生命就像一首暖暖的诗。   在《爷爷没有穿西装》绘本中,一开始就写到一个从小爱着小主人公的爷爷去世了。全书通过小布鲁诺的视角,描述爷爷的样子。对爷爷去哪里的追问,让读者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到失去亲人的哀伤与对生命价值的感悟。读到最后,布鲁诺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再也不回来了”,可和爷爷的美好回忆还留着,因此留着的人会更加珍惜生命。一个人死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但是死并不是永远的诀别,你与那个人在一起度过的日子、回忆会永远活在你心底里。这个故事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它不只是一本童书,也为所有失去亲人的大人带来了心灵的抚慰与震撼。   《再见了,艾玛奶奶》讲述了艾玛奶奶从获知身患绝症到去世的最后时光。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联起艾玛奶奶人生中最后一年的时光,她虽然病情日益恶化、面容日渐憔悴,但她始终乐观、坚强,她珍重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这最后的相处时光。它给大家传递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降临时并不痛苦”的人生主题。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的,这样的生命教育绘本,不仅孩子、每一个成人也值得读一读。虽然这样的绘本显得有点沉重,但勇敢地对孩子呈现这样的�L本也需要一种力量和智慧,也希望通过阅读能将孩子们从死亡的惧怕中释放出来,促使孩子们更加懂得活出生命的光彩。   由此可见,绘本是幼儿稚嫩的心灵与沉重话题之间连接的有效桥梁,是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很好地运用这个载体,以体现绘本的教育价值。

  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是Picc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死亡教育的价值和现状   中国的文化是含蓄的,博大精深的,对于“死”的表达就有很多种:去世、过世、仙逝、驾鹤西游等等。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法就是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死亡”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成人总是尽量避免向孩子提及。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死亡在人们眼中是一件未知的、恐怖的事情,我们讲不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又害怕幼儿弄不懂,于是往往避而不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死亡”的话题,比如亲人的离世、宠物的死亡等。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用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有关死亡的知识,使孩子坦然面对这一自然现象。这将有助于减少孩子面对死亡现象时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帮助人们理解死亡的本质,获取有关死亡的各种知识,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的意义,促使人们由死观生、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增进人们对生命的欣赏,激励人们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但是否应该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不同观念下的人们又存在争议。根据众多研究者的观点,死亡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许多国家的大、中、小学校中都开设“死亡教育”课,并进行相应的研究。而在我国的教育中,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甚至空白状态。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幼儿园的死亡教育的关键就是教育幼儿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学会更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如何以最合适的方法开展死亡教育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绘本中的死亡教育   绘本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幼儿通向阅读的一个窗口,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同时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以绘本的方式向孩子呈现“死亡”这一话题是进行死亡教育的良好途径。翻开绘本,为孩子读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是成人和孩子探讨死亡的自然方式。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精心编排有计划地、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从而减少现实生活中面对死亡事件的紧张气氛。   日本作家佐野洋子的绘本《死了一百次的猫》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猫活了一百次,也死了一百次。每次它都拥有不同的角色。有时是国王的猫,有时是魔术师的猫,有时是小女孩的猫……每次它都会因为意外而死于非命,每次临死时它的主人都会哭,而它从没哭过。最后一次它终于做了自己的猫,自由自在地活着。它遇到自己喜欢的白猫,有了自己的家和可爱的孩子们。它很快乐,也很满足。孩子们慢慢长大,一个个都离开了它们。它和白猫相互依偎活到了很老很老。直到有一天,白猫在它的怀里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它第一次哭了,哭了很久很久,直到没有声息。这次它再也没有活过来。这个绘本用一个很好的方式告诉孩子:死并不神秘,也不可怕,所有人和生物最终都会死,所以活着的时候要珍惜现有的生活,好好爱身边的人。绘本写的是有关“死亡”的故事,读起来却并不让人悲伤。书中图文并茂,有趣却不失温情,用水彩强调画面的温馨而不是人们以往认为死亡的那种灰暗色调,整体给人充满安静、贴心的感觉,冲淡了离别的悲伤,这无疑对幼儿来说,生命就像一首暖暖的诗。   在《爷爷没有穿西装》绘本中,一开始就写到一个从小爱着小主人公的爷爷去世了。全书通过小布鲁诺的视角,描述爷爷的样子。对爷爷去哪里的追问,让读者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到失去亲人的哀伤与对生命价值的感悟。读到最后,布鲁诺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再也不回来了”,可和爷爷的美好回忆还留着,因此留着的人会更加珍惜生命。一个人死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但是死并不是永远的诀别,你与那个人在一起度过的日子、回忆会永远活在你心底里。这个故事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它不只是一本童书,也为所有失去亲人的大人带来了心灵的抚慰与震撼。   《再见了,艾玛奶奶》讲述了艾玛奶奶从获知身患绝症到去世的最后时光。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联起艾玛奶奶人生中最后一年的时光,她虽然病情日益恶化、面容日渐憔悴,但她始终乐观、坚强,她珍重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这最后的相处时光。它给大家传递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降临时并不痛苦”的人生主题。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的,这样的生命教育绘本,不仅孩子、每一个成人也值得读一读。虽然这样的绘本显得有点沉重,但勇敢地对孩子呈现这样的�L本也需要一种力量和智慧,也希望通过阅读能将孩子们从死亡的惧怕中释放出来,促使孩子们更加懂得活出生命的光彩。   由此可见,绘本是幼儿稚嫩的心灵与沉重话题之间连接的有效桥梁,是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很好地运用这个载体,以体现绘本的教育价值。


相关内容

  • 生命伦理学导论
  • 生命伦理学导论 期末论文 专业:英语(师范方向) 年级及班级: 12级4班 学号: [1**********]8 姓名:黎俊秀 论转基因大米该不该商业种植 摘要:为了人体的营养,为了作物的高产,转基因作物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很多人却不知晓它们的存在或者觉得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吃饱 ...

  • 生命的追问
  • 作者:杨芷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8-0012-05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活出最好的自我?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生命教育缺乏应 ...

  • 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入 学 年 月_2011年9月 姓 名 韩录霞_ 学 号__[1**********]_ 专 业_ 护理 联 系 方 式_[1**********] 学 习 中 心__山西运城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 ...

  •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恶果
  •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恶果 --从我国的矿难说到中共抚顺市委. 抚顺市政府拒不执行中央十部委.省十三部委文件 (2010年6月22日) 原抚顺市艺术幼师第一任校长.高级讲师  姚国祥 为了提请中共中央.国务院尽快督促中共抚顺市委.抚顺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十部委.省十三部委有关 ...

  • 死亡诗社:何为好的教育
  • <死亡诗社> :何为好的教育 引子:1989年6月16日首映的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主要讲述了一群中学生在英语老师基廷反传统的教育影响下,反抗压抑和束缚他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做人的故事.故事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廷老师的被辞退为结局.影片 ...

  • 我国交通事故伤亡现状与控制对策_晏亦民
  • 第22卷第6期2005年12月 文章编号:1005-0523(2005) 05-0035-03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 ty Vol. 22 No. 6Dec. , 2005 我国交通事故伤亡现状与控制对策 晏亦民 (华东交通大 ...

  • 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报端,并呈现上升趋势.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和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包括爱惜生命教育与生命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合力共同推动开展,而学校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 ...

  • 妇女保健科工作制度
  • 妇女保健科工作制度 1.负责科内各专业组门诊的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拟定专业组业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执行规章制度. 3.协调疏通各专业组及各科室间工作.确保门诊工作正常运行. 4.定期检查门诊病历及处方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高病历及处方书写质量. 5.排好各专业组医师门诊班次,搞好专科门 ...

  • 期末安全教育教案
  • 期末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