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习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完成1~2题。

D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D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012年10月12日早,天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3~4题。

C3.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削弱了太阳辐射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4.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5~6题。

D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A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A7.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读右图,完成8-9题。

C8.甲、乙两时刻相比,①点处最大气压差接近

A.0百帕 B.2百帕 C.4百帕 D.6百帕

D9.乙图所示时刻的①②③④地点 中,风力比甲图明显加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0~11题。 B10.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B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2~13题。

D12.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13.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 读右图,回答14~15题。

B14.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在气压带丁控制下会形成干热的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C15.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6~17题。

C16.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17.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1.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

) D.③⑥ ) D.丁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回答2—3题

2 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为

A6时---1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3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季节变化不同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读下图,判断回答4--7题。

4.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温度:b>c>d>a B.气压:a>c>b>d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5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

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温、减湿 6.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

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①为 A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2010·宁夏模拟)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7~9题。

7.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8.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9.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2011·重庆模拟)读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11.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 d为下沉气流 12.若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 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 6--20千米处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陆地到海洋的图形是

14.下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回答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

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A.18时—次日7时 B.7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15.读某地工业区、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住宅区的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白天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 D.山谷风的影响

16.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和海陆气温变化特征。据图回答

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7.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应是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二、综合题:

18.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19.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

。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20.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冬/夏)季,并简述判断理由。

(2)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填气压中心名称),该气压中心的成因是________,被其切断的是________(填气压带名称)。

(3)此时甲地盛行________风,并在图上画出。说出此季节莱阳的气候特征。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练习题 参考答案

1.D 2.D 第1题,图中①~④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第2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量,不增加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3.C 4.D 第3题,浓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第5题,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 5.D 6.A 第5题, 7.A 8.C 9.D

10.B 11.B 第10题,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11题,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故选B。

12.D 13.B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气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所以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此季节位置南移至南纬30°以南,故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此日北半球正处于冬季。第13题,①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流性质为暖湿。

14.B 15.C 第14题,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气压带丁控制形成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第15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

16.C 17.D 第16题,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18. (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19.答案: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略 (5)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20.解析:第(1)题,根据该纬线上不同经度的气压变化可以看出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了高压中心,则可以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洲高压,在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因此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第(3)题,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风。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高温少雨。 答案:(1)冬 亚欧大陆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压中心。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莱阳:寒冷干燥。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完成1~2题。

D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D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012年10月12日早,天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3~4题。

C3.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削弱了太阳辐射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4.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5~6题。

D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A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A7.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读右图,完成8-9题。

C8.甲、乙两时刻相比,①点处最大气压差接近

A.0百帕 B.2百帕 C.4百帕 D.6百帕

D9.乙图所示时刻的①②③④地点 中,风力比甲图明显加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0~11题。 B10.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B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2~13题。

D12.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13.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 读右图,回答14~15题。

B14.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 )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在气压带丁控制下会形成干热的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C15.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中,丁地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6~17题。

C16.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17.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1.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

) D.③⑥ ) D.丁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回答2—3题

2 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为

A6时---18时 B18时---次日6时 C8时---16时 D16时---次日8时 3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季节变化不同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读下图,判断回答4--7题。

4.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温度:b>c>d>a B.气压:a>c>b>d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5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

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温、减湿 6.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

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①为 A

C.白天的陆风

D.夜晚的陆风 (2010·宁夏模拟)构建模式图(图2),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7~9题。

7.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8.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9.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2011·重庆模拟)读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11.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 d为下沉气流 12.若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 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D.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 6--20千米处 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陆地到海洋的图形是

14.下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回答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

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A.18时—次日7时 B.7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15.读某地工业区、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24小时连续生产钢铁、化肥等产品,住宅区的居民发现大气污染白天比夜间严重,主要原因是:

A.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B.逆温层的出现 C.海陆风的影响 D.山谷风的影响

16.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和海陆气温变化特征。据图回答

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7.在热力环流图中,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应是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二、综合题:

18.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 ℃。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19.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 (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

。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环境绿地的意义。

20.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冬/夏)季,并简述判断理由。

(2)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填气压中心名称),该气压中心的成因是________,被其切断的是________(填气压带名称)。

(3)此时甲地盛行________风,并在图上画出。说出此季节莱阳的气候特征。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练习题 参考答案

1.D 2.D 第1题,图中①~④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第2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量,不增加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3.C 4.D 第3题,浓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第5题,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 5.D 6.A 第5题, 7.A 8.C 9.D

10.B 11.B 第10题,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该气压带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11题,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故选B。

12.D 13.B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气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所以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此季节位置南移至南纬30°以南,故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即此日北半球正处于冬季。第13题,①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流性质为暖湿。

14.B 15.C 第14题,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燥,气压带丁控制形成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第15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冬季盛行干燥的西北风。

16.C 17.D 第16题,图中的③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

18. (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加强了保温效果。

(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19.答案:

(1)热岛 由郊区吹向市区 (2)A

(3)大于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略 (5)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20.解析:第(1)题,根据该纬线上不同经度的气压变化可以看出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了高压中心,则可以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洲高压,在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因此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第(3)题,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风。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高温少雨。 答案:(1)冬 亚欧大陆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压中心。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莱阳:寒冷干燥。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说课稿
  •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本节课属于新课.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练习反馈这四个环节来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分析 从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 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 节内 ...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 四上科学学案 1 我们的食物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我们常吃的食物,有的来自动物 ,如 牛 .羊 等:有的来自 植物 ,如小麦 .苹果 等:还有的来自 微生物 ,如蘑菇 等.食物虽 然多种多样,但都直接或见接地来自 大自然 . 2.像豆角.花生油等是 植物 性食物. 猪肉 . 鱼 . 鸡肉 ...

  • 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后习题答案
  • 化学<化学与生活>课后习题答案 1.1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物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去讨论. 2.可从每天吃的主食(面食.大米.玉米等)和水果中列举. 3.纤维素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可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降低胆固 ...

  • 自然地理学课后重点考点习题答案
  •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球 第二章 地壳 岩石: 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组成的圈层. 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常 ...

  • 洁净煤燃烧技术总复习题(重庆大学)
  • 2017年洁净煤燃烧技术总复习题 第一章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1.超临界锅炉的工作原理. 答:应选用直流锅炉.直流锅炉是由许多管子并联,然后再用联箱串联而成,它可以适用于任何压力,通常在工质压力大于18MPa 的情况,且是超临界参数锅炉位移可采用的工质流动方式. 原理:工质依靠给水泵的压头 ...

  • 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完整版
  •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完整版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①说教材.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 时安排. ②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③说学法 ...

  •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2
  • 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2 9.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10.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11.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 1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14.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16.任一坡面上太 ...

  •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 [课标分析] 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解读: 1."运用图表说明"--体现了课标对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和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能力的要求. 2. "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 3.本条& ...

  •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习题2
  •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习题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时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的单位是 ,读作 . 2.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若加 热的时间相同, 温度升高的度数较大:若要使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度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