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陈忠实

  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提起陕西作家陈忠实,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他那张沟壑纵横、尽显沧桑的脸吧。   初次见陈忠实,还是1996年,在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次“双休日文学讲座”中,我们有了面对面的短暂接触。在那次讲座中,一上讲台,陈忠实穿一件褐色的夹克,典型的关中汉子打扮,朴素而整洁。一开讲,他地道的陕西土话,句句朴实,叫人打心眼儿里赞赏。   那次,陈忠实中肯地回顾评价了建国50年来陕西文学的创作状况,并阐发了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的“三个突破”,即发表关、思想关、艺术关。讲座结束后,我请陈忠实为我们办的学生刊物《绿萌》题词,他欣然写道:“独成一片绿阴”。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说句玩笑话,别人都乐自己不乐。听别人拿他打趣,他不反驳,不接应,只是咧嘴一笑。他的说话是典型的西北汉子风格,生活也简单沉静,一门心思地搞创作。      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陈忠实1942年出生在西安灞桥西蒋村。父亲希望让儿子离开乡村,到西安或别处去谋一份体面的职业。为了供给陈忠实和他的哥哥读书,父亲常常变卖粮食和树木,很是艰难。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回乡,时在1962年。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在乡村,几乎什么事情都难干,但只要你长着一根对文学产生兴趣的神经,文学却是可以干的。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编辑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的散文比诗好,建议先写散文,然后触类旁通。陈忠实受到启发,集中写散文,连发了七八篇。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1992年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来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赞,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名至实归,也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他的小说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他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越南文。而以陈忠实小说做学问的专家也不在少数。   陈忠实一再坦言,他与文学结缘并白头偕老,完全是一种兴趣。“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陈忠实如是说。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踏过泥泞五十秋      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一句“踏过泥泞”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   “我现在又回到塬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塬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塬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   这是他的生活,宁静,但不闲散,致力思考。《白鹿原》就是他在乡下写了四年,悠悠写成的。   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他信奉动静结合,动则坚持晨练,静则恬淡虚无,抱本宁神,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乱吼秦腔”。陈忠实喜爱吼秦腔,借此锻炼身体,活动气脉。而秦腔和秦人陈忠实,已经成为陕西的两大骄傲。      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   干脆不要写      对待名利,陈忠实直言不讳,在一定的场合和相关的文字话题中,他鼓励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国作家包括陕西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这些蔬菜叶子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扔了实在可惜。他不贪大鱼大肉,早上泡馍加稀饭,或馒头玉米粥。中午米饭,一素一荤加一汤。晚上面条,但必须喝酒,得加点花生米、酥胡豆之类的下酒菜。   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喜欢写字,但他有自己的原则。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住在一家宾馆,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道:“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就要他前一晚说的“睡觉睡到自然醒”,陈忠实显得有些踌躇。这句话虽然俗些,但细细一想,很有顺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意味在,也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在,在节奏紧张的经济社会,别有深意。陈忠实最后还是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供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主张挂在房间里。他说这句话适宜于在房间休息的旅客,而不宜亮在大庭广众面前。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   他们这一代作家特别是“城籍农裔”作家,有自己的历史境遇和人生态度,对待文学十分严肃慎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忠实与他笔下的人物是贴近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   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责任编辑:陈敏

  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提起陕西作家陈忠实,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他那张沟壑纵横、尽显沧桑的脸吧。   初次见陈忠实,还是1996年,在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次“双休日文学讲座”中,我们有了面对面的短暂接触。在那次讲座中,一上讲台,陈忠实穿一件褐色的夹克,典型的关中汉子打扮,朴素而整洁。一开讲,他地道的陕西土话,句句朴实,叫人打心眼儿里赞赏。   那次,陈忠实中肯地回顾评价了建国50年来陕西文学的创作状况,并阐发了文学创作过程中如何实现自身的“三个突破”,即发表关、思想关、艺术关。讲座结束后,我请陈忠实为我们办的学生刊物《绿萌》题词,他欣然写道:“独成一片绿阴”。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说句玩笑话,别人都乐自己不乐。听别人拿他打趣,他不反驳,不接应,只是咧嘴一笑。他的说话是典型的西北汉子风格,生活也简单沉静,一门心思地搞创作。      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陈忠实1942年出生在西安灞桥西蒋村。父亲希望让儿子离开乡村,到西安或别处去谋一份体面的职业。为了供给陈忠实和他的哥哥读书,父亲常常变卖粮食和树木,很是艰难。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回乡,时在1962年。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在乡村,几乎什么事情都难干,但只要你长着一根对文学产生兴趣的神经,文学却是可以干的。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编辑先生写来一封信,说他的散文比诗好,建议先写散文,然后触类旁通。陈忠实受到启发,集中写散文,连发了七八篇。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1992年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来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赞,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名至实归,也是对他最好的评价。   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他的小说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他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越南文。而以陈忠实小说做学问的专家也不在少数。   陈忠实一再坦言,他与文学结缘并白头偕老,完全是一种兴趣。“在锻炼自己承受痛苦的心理能力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成就我的艺术理想,也成就我的人生理想。”陈忠实如是说。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踏过泥泞五十秋      陈忠实是一个从中国社会最底层奋斗出来的作家,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踏过泥泞五十秋”。一句“踏过泥泞”概括了他几十年深刻的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   “我现在又回到塬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我站在我村与邻村之间空旷的台地上,看‘三九’的雨淋湿了的塬坡和河川,绿莹莹的麦苗和褐黑色的柔软的荒草,从我身旁匆匆驰过的农用拖拉机和放学的娃娃。粘连在这条路上倚靠着塬坡的我,获得的是宁静。”   这是他的生活,宁静,但不闲散,致力思考。《白鹿原》就是他在乡下写了四年,悠悠写成的。   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他信奉动静结合,动则坚持晨练,静则恬淡虚无,抱本宁神,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乱吼秦腔”。陈忠实喜爱吼秦腔,借此锻炼身体,活动气脉。而秦腔和秦人陈忠实,已经成为陕西的两大骄傲。      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   干脆不要写      对待名利,陈忠实直言不讳,在一定的场合和相关的文字话题中,他鼓励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国作家包括陕西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这些蔬菜叶子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扔了实在可惜。他不贪大鱼大肉,早上泡馍加稀饭,或馒头玉米粥。中午米饭,一素一荤加一汤。晚上面条,但必须喝酒,得加点花生米、酥胡豆之类的下酒菜。   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喜欢写字,但他有自己的原则。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住在一家宾馆,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道:“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就要他前一晚说的“睡觉睡到自然醒”,陈忠实显得有些踌躇。这句话虽然俗些,但细细一想,很有顺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意味在,也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在,在节奏紧张的经济社会,别有深意。陈忠实最后还是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供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主张挂在房间里。他说这句话适宜于在房间休息的旅客,而不宜亮在大庭广众面前。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   他们这一代作家特别是“城籍农裔”作家,有自己的历史境遇和人生态度,对待文学十分严肃慎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忠实与他笔下的人物是贴近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   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责任编辑:陈敏


相关内容

  • 陈忠实:乡居得静五谷养人阅读答案
  • 陈忠实:乡居得静五谷养人胡忠伟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的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 ...

  • 请带着思想去远行
  • 看过一则故事时间久了,已不能按"原版"文字叙述了,好像是说印第安老人流传下来一个行走习惯,当走一段路程,不是很长,也并不累,但是总要适可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凝思停歇一会.曾经有位年轻人与一位印第安老人同行,很好奇的问道:"看您行走并不累,为什么要停下来呢?" ...

  • [朗读者]中的陕西作家让全中国人落泪
  • <朗读者>并非只是想为人们读几篇美文,而是透过朗诵文本引领人们重新进入一个有意义.有温度.有情感的世界,让他们"遇见"不一样的美好,沐浴沁人心脾的文化甘霖,从而使内心变得宁静一些.纯粹一些.脱俗一些. 路遥.陈忠实(中).贾平凹 <朗读者>在第五.六.八期 ...

  • 老村与老屋
  • 老村与老屋 王兆胜 ①每个从山村走向都市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如梦如幻的村庄记忆,也有一个关于"老屋"的深深的情结.因为它们不仅仅包裹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青年时光,还成为我们这些远走天涯的游子生命的根系. ②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村庄,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愧疚涌上心头.原来记忆中的村庄 ...

  • 高考语文模拟卷
  • 2014年广州龙文教育升学考模拟试题 高中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 ) A. 诚挚./耸峙. 佝偻./抖擞. 卷.轴/卷.土重来 B.挑剔./孝悌. 妖娆./缭绕. 铜臭./臭. ...

  • 做自己的忠实朋友
  • 做自己的忠实朋友 2009-01-21 17:26:32修改 | 删除 | 转自 sjb870418 | 被1人转藏 小贴士:测试: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1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 ...

  • 浅析翻译目的论
  • 本文由csq3011贡献 pdf1. 2008 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Jul.2008 第 28 卷第一期 总第 51 期 浅析翻译目的论 汤玉洁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 ...

  • 动静皆风云体育明星茶故事
  • 或许是由于体育多动的特性,而希望在茶身上找到一份宁静:也或许只是因为饮酒是运动员的大忌,简单地希望找一个可以替代的放松剂:因此,茶成了许多体育明星的至爱. 本刊为此搜集了几位体育明星的茶故事. 陈忠和:品茗帷幄发奇想 来自龙海的陈忠和是家乡的忠实茶瘾,功夫茶成了他的"注册商标". ...

  • 关于'两次吃面感受'的材料下水作文:生活的好滋味是品出来的磁于
  • 2017年语文月刊AB卷二套题隆重上市,欢迎团购!! 模拟试题满天飞,咋整?语文月刊二套题,必做!(详情戳这里)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个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急匆匆地到早餐店吃面,但从未感觉出面有什么特别的滋味.有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再去吃面,在悠闲的用餐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