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中,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借助课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审美蕴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教学质量

  

  语文美育是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中,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借助课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审美蕴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美育

  (一)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目的完成的一项包括德育、美育在内的系统工程。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无不包含着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语文知识教学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表现人的审美倾向,语言能力培养包括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都是要帮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掌握语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并通过观察、体验、想象、联想、分析、判断等的训练,促进学生审美觉悟的提高与审美智能的发展。

  (二)美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特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有的展示了宏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的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有的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奥秘。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法,更是各具个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美。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有的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如:《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有的篇章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美,如:《梅岭三章》、《我的老师》;而像《琵瑟行》、《口技》等,则更多地表现了艺术美。总的来说,语文课文都是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美范畴。这些作品形象生动,真实感人。一些议论文以其严密的逻辑和说服力,给人以深刻的理性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则表现了精湛的技术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了陶冶情感、发展智力、强化道德观念的作用。

  语文课的作品,还体现了美的各种形态。既包含朴素美和华彩美,又包含关悲剧美和喜剧美;还有婉约、温馨的阴柔美,雄伟、壮丽的阳刚美。它们作为感情的刺激物,激起人们情感上的滚滚波涛,或喜、或悲、或笑、或怒。语文教学就在这感情的激流中完成了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固有特点。

  二、美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语文美育可提高教学质量

  1、在审美愉悦中学习,使教学富有生气和活力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苦学、苦读,夜以继日。但也有学者主张在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中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说"乐"其实包含着某种审美愉悦。

  当老师从语文美育中找到了这一拨动学生心弦的窍门,他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的世界。这种情感的触发是兴趣的源泉。老师若能体验其情境,不失时机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就可以通过物我融合、怡情和认同,使审美主体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的艺术形象产生共鸣。

  语文教学纳入美育轨道,课堂就会注入生机,审美心理被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和老师教学的兴趣就不断增长,教学质量必将迅速提高。

  2、语文美育促进教改

  语文美育,充满了创造性。它不仅唤起学生兴趣,唤起他们求知、探索、解疑的欲望民,而且还通过审美实践,不断发现和创作出切合师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小桔灯》教学,将导读、讨论、绘画、表演融为一体,课前每个学生创作一张意境画,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桔灯,教室里五彩缤纷,充满了智慧和创造,接着导读、提问、讨论、教师小结。之后,学生表演,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它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语文美育对德育、智育有促进作用

  1、语文美育对德育的促进

  语文美育通过情感熏陶,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典范作用可以扣动学生心扉,使他们对英雄人物产生无比崇敬,从而将其作为仿效对象。优秀作品揭示生活本质,体现一定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反对强暴,热爱生活,在心灵上逐渐积淀人类道德精华,形成较为高尚、恒定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美育对德育的促进,可以使青年一代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2、语文美育对智育的促进

  语文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还有效地促进了智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形象思维的发展上,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宝库,还帮助人们深刻认识世界。《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形象地反映了其时的社会百态,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还可以学习到自然的、技术的和生活方面的博大地令人惊叹的知识。美育是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和谐发展。美育对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语文美育不仅可以强化与促进智育、德育的功能效应,还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理想、人生志趣与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摘 要: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中,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借助课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审美蕴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教学质量

  

  语文美育是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它深存于课文的内容与形式中,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极为活跃的因素。它借助课文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的审美蕴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美育

  (一)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目的完成的一项包括德育、美育在内的系统工程。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无不包含着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语文知识教学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表现人的审美倾向,语言能力培养包括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都是要帮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掌握语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并通过观察、体验、想象、联想、分析、判断等的训练,促进学生审美觉悟的提高与审美智能的发展。

  (二)美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特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有的展示了宏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的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有的揭示了人类生活的奥秘。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的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法,更是各具个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美。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有的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如:《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有的篇章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美,如:《梅岭三章》、《我的老师》;而像《琵瑟行》、《口技》等,则更多地表现了艺术美。总的来说,语文课文都是艺术创作,属于艺术美范畴。这些作品形象生动,真实感人。一些议论文以其严密的逻辑和说服力,给人以深刻的理性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则表现了精湛的技术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了陶冶情感、发展智力、强化道德观念的作用。

  语文课的作品,还体现了美的各种形态。既包含朴素美和华彩美,又包含关悲剧美和喜剧美;还有婉约、温馨的阴柔美,雄伟、壮丽的阳刚美。它们作为感情的刺激物,激起人们情感上的滚滚波涛,或喜、或悲、或笑、或怒。语文教学就在这感情的激流中完成了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固有特点。

  二、美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语文美育可提高教学质量

  1、在审美愉悦中学习,使教学富有生气和活力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苦学、苦读,夜以继日。但也有学者主张在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中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说"乐"其实包含着某种审美愉悦。

  当老师从语文美育中找到了这一拨动学生心弦的窍门,他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的世界。这种情感的触发是兴趣的源泉。老师若能体验其情境,不失时机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就可以通过物我融合、怡情和认同,使审美主体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的艺术形象产生共鸣。

  语文教学纳入美育轨道,课堂就会注入生机,审美心理被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和老师教学的兴趣就不断增长,教学质量必将迅速提高。

  2、语文美育促进教改

  语文美育,充满了创造性。它不仅唤起学生兴趣,唤起他们求知、探索、解疑的欲望民,而且还通过审美实践,不断发现和创作出切合师生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小桔灯》教学,将导读、讨论、绘画、表演融为一体,课前每个学生创作一张意境画,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桔灯,教室里五彩缤纷,充满了智慧和创造,接着导读、提问、讨论、教师小结。之后,学生表演,这样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它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语文美育对德育、智育有促进作用

  1、语文美育对德育的促进

  语文美育通过情感熏陶,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典范作用可以扣动学生心扉,使他们对英雄人物产生无比崇敬,从而将其作为仿效对象。优秀作品揭示生活本质,体现一定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反对强暴,热爱生活,在心灵上逐渐积淀人类道德精华,形成较为高尚、恒定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美育对德育的促进,可以使青年一代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2、语文美育对智育的促进

  语文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还有效地促进了智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形象思维的发展上,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宝库,还帮助人们深刻认识世界。《红楼梦》这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形象地反映了其时的社会百态,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高度的审美愉悦,还可以学习到自然的、技术的和生活方面的博大地令人惊叹的知识。美育是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和谐发展。美育对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语文美育不仅可以强化与促进智育、德育的功能效应,还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理想、人生志趣与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关内容

  •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经过,分析其背景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述中国恢 ...

  •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 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第1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 ...

  •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 授课题目: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课程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意义. 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

  •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第27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堂学案 [课标要求] ⑴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⑵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⑶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 ...

  • 形势与政策--专题三--国际形势之中美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计 复习 导入课题: 台海形势 → 中美关系. 专题三 国 际 形 势 --正确看待中美关系 2008年底至今,中美关系从一路高歌→风云突变→峰回路转,犹如过山车.悬疑剧. 一.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1.中美关系的开始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来华至 ...

  • 专题6对外开放闭关锁国
  • 专题六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中国人民素以友好交往.和平共处著称于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对外开放的保障.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闭关政策,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主题一 古代中国由 ...

  •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 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世界大国排行榜 • 美国 • 中国 • 日本 • 英国 • 欧盟 • 俄罗斯 与此同时,有55%的被调查者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超级大国 2009中国与大国之间的关系 •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主动进取, 对外工作成绩显著.我 ...

  • 2.[飘扬的五星红旗]
  • 2.<飘扬的五星红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而自豪. 行为与习惯:关注中国外交史中的公共事件,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依据史实阐明自己观念和看法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联合国 ...

  • 初二历史下
  • 历史教学设计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初 二 姓名 第 四 单元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三课,其教学内容以民族大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成功地解决了我国民族问题,成为我国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