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第一章 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第一节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

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全球化,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代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两者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区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三、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的含义

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 搭便车" 。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一、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1. 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及其贡献

(1)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主要是从所谓的“行政原则”和“政治—行政”二分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不能指出哪一条原则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是彼此却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为“行政谚语”。

(2)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另一方面的批判是与他所倡导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对传统行政学在事实与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所提出的批评,西蒙试图从行为主义出发,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研究行政学问题,构建一个全新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寻求新的概念工具是行为主义学派社会科学家的普遍主张,应用新的概念从事实际研究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与传统学者在方法论上的显著差异之一。

(3)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和对科学研究新方法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其著名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德怀特·沃尔多认为该书“代表着与行为主义相关联的观点和方法对公共行政学所做的直接而强有力的冲击”。 自从西蒙提出决策研究途径以来,公共行政学界已日渐正视决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主张用“公共政策”来取代“公共行政”,这种以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潮流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主流,以致衍生出公共政策这个新的公共管理学派,使政策管理成为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2. 沃尔多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及其公共行政思想

(1)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一种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这种二分法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使民选官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人员只是去执行政策来解决官僚制与民主制之间的冲突。他认为,传统的

公共行政实际上并不符合民主制的理想,尽管民主被视为合乎需要,但它并不是行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而且它也不赞同效率核心原则。 “政治—行政”二分法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试图解决价值问题。它认为政治体系要确立价值观并为行政设定目标。沃尔多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坦率,因为它忽视了行政学应该包括更多复杂现象的愿望,结果,公共行政就有“侵犯政策或政治领域”的危险。在沃尔多看来,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不是政治与行政是否应该分离的问题,而是行政应将其决定价值观和政策的功能扩大到何种程度的问题,然而,传统行政学家并没能为这个问题提供合适的答案。在他看来,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的领域甚或就是一个统一的领域。

(2)沃尔多也批评了传统行政学的组织范式。他不仅批评了传统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而且还指出传统行政学过分地强调了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在他看来,传统组织理论所规定的一般组织形式和组织过程很难适应具体情境或不断变化的环境。建立组织的目的不应是符合一般的原则,而应是能够解决问题,组织实际上所采取的形式和过程应该适合它所面对的具体情境。他还认为,传统的组织原则所依据的是一种将“客观事物自然秩序”的科学描述性概念同道德必然性概念结合在一起的规律概念。另外,沃尔多声称传统行政学忽视了组织的非理性的方面和非正式的方面。在他看来,韦伯的官僚制组织就是如此,韦伯过分地强调了官僚制组织的功能方面,忽视了组织的非正式方面和社会情感方面,并且把高于知识的职位奉为等级权威的基础。

(3)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在他看来,这种做法的最初目的是想要取代一种说教式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沃尔多认为效率概念本身就充满着道德含义,因为对“技术效率”的追求可以转变为对“社会效率”的追求。此外,沃尔多还宣称尽管效率本身不是价值,但是效率只有在自觉持有的价值观念框架内才是有用的概念。就是说,我们必须考虑效率的对象,因为我们不能假定有效地达到“任何”目的都是合乎需要的。

二、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 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 途径)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公共组织和私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1. 共同点: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2. 各有所长:P 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B 强调的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成一种以公管与私管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重视战略管理,关心过程,强调公,私的相似性,很少区别。

三、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

1. 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

2. 公共管理理论的性质

3. 公共管理学的主题和内容

(1)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

(2)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 )、非营利组织(NPO )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第三节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三种不同理解

1. 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2. 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

3. 将公共管理学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二、研究对象

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三、学科特征

1. 研究对象从政府行政机关(官僚机构)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

2. 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3. 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4. 大量涉及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集体行动的逻辑。

四、研究途径和方法

1. 研究途径

首先,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

其次,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

2. 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

(2)比较分析

(3)实验分析

(4)案例分析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奉行自由经济政策

2. 凯恩斯主义兴起与干预主义政策

3. 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新公共管理

4. 政府公共管理模式(3种)

三、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1. 背景

(1)市场经济的发展

(2)“入世”的冲击与要求

2. 挑战

(1)全球化、社会变迁与公共治理

(2)区域合作与政府间关系

(3)社会公正与社会政策

(4)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

(5)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6)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作业

1. 公共管理新范式有什么基本特征?

2. 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模式?

3. 比较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4. 查阅资料:①蔡立辉. 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 政治学研究,2002(3). ②Barry Bozeman(ed.).Public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第一章 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第一节 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

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全球化,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代公共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两者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区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三、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含义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的含义

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如:甲购买了一块巧克力,他就获得了消费这块巧克力的权力,其他人就不能消费同一块巧克力了。与巧克力不同,国防使我们免受外敌的侵略,很显然,我们都享受国防提供的保护,并没有因为我享受保护而得你的保护减少,警察航标灯等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产品的消费权力机制出现失灵。对厂商而言,必须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否则,他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对于一个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购买行为,显示了他对于商品的偏好。由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就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权力,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 搭便车" 。消费者的这种行为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厂商很有可能得不到抵补生产成本的收益,在长期厂商不会提供这种物品,可见公共产品很难要求市场提供。

非竞争性的含义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如,甲多吃一块巧克力,生产者就必须多生产一块,而生产一块巧克力需要花费厂商一定数量的成本,从而减少用于生产其他商品的资源,也就是说对其他产量的生产形成竞争,但是公共产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如广播、电视、航标灯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如增加一些人听广播看电视并会影响电台的发射成本,汽车通过桥梁只要不是大拥挤,则它们就是非竞争性的。因为通过一辆汽车对桥造成的折旧很小,接近于零。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产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就能被发现,如在桥头设立收费站,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桥梁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既然每辆车花费厂商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一、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批评

1. 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及其贡献

(1)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主要是从所谓的“行政原则”和“政治—行政”二分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导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不能指出哪一条原则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虽然它们相互矛盾,但是彼此却可以并行不悖,所以这些“行政原则”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它们只能被称为“行政谚语”。

(2)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另一方面的批判是与他所倡导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对传统行政学在事实与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所提出的批评,西蒙试图从行为主义出发,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概念工具,研究行政学问题,构建一个全新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寻求新的概念工具是行为主义学派社会科学家的普遍主张,应用新的概念从事实际研究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与传统学者在方法论上的显著差异之一。

(3)西蒙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和对科学研究新方法的探究主要体现在其著名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中。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德怀特·沃尔多认为该书“代表着与行为主义相关联的观点和方法对公共行政学所做的直接而强有力的冲击”。 自从西蒙提出决策研究途径以来,公共行政学界已日渐正视决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主张用“公共政策”来取代“公共行政”,这种以公共政策为主导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潮流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主流,以致衍生出公共政策这个新的公共管理学派,使政策管理成为现代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2. 沃尔多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及其公共行政思想

(1)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一种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这种二分法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使民选官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人员只是去执行政策来解决官僚制与民主制之间的冲突。他认为,传统的

公共行政实际上并不符合民主制的理想,尽管民主被视为合乎需要,但它并不是行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而且它也不赞同效率核心原则。 “政治—行政”二分法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试图解决价值问题。它认为政治体系要确立价值观并为行政设定目标。沃尔多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坦率,因为它忽视了行政学应该包括更多复杂现象的愿望,结果,公共行政就有“侵犯政策或政治领域”的危险。在沃尔多看来,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不是政治与行政是否应该分离的问题,而是行政应将其决定价值观和政策的功能扩大到何种程度的问题,然而,传统行政学家并没能为这个问题提供合适的答案。在他看来,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的领域甚或就是一个统一的领域。

(2)沃尔多也批评了传统行政学的组织范式。他不仅批评了传统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而且还指出传统行政学过分地强调了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在他看来,传统组织理论所规定的一般组织形式和组织过程很难适应具体情境或不断变化的环境。建立组织的目的不应是符合一般的原则,而应是能够解决问题,组织实际上所采取的形式和过程应该适合它所面对的具体情境。他还认为,传统的组织原则所依据的是一种将“客观事物自然秩序”的科学描述性概念同道德必然性概念结合在一起的规律概念。另外,沃尔多声称传统行政学忽视了组织的非理性的方面和非正式的方面。在他看来,韦伯的官僚制组织就是如此,韦伯过分地强调了官僚制组织的功能方面,忽视了组织的非正式方面和社会情感方面,并且把高于知识的职位奉为等级权威的基础。

(3)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在他看来,这种做法的最初目的是想要取代一种说教式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沃尔多认为效率概念本身就充满着道德含义,因为对“技术效率”的追求可以转变为对“社会效率”的追求。此外,沃尔多还宣称尽管效率本身不是价值,但是效率只有在自觉持有的价值观念框架内才是有用的概念。就是说,我们必须考虑效率的对象,因为我们不能假定有效地达到“任何”目的都是合乎需要的。

二、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 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 途径)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公共组织和私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1. 共同点: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2. 各有所长:P 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B 强调的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成一种以公管与私管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重视战略管理,关心过程,强调公,私的相似性,很少区别。

三、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

1. 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

2. 公共管理理论的性质

3. 公共管理学的主题和内容

(1)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

(2)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 )、非营利组织(NPO )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公共政治管理、公共(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第三节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三种不同理解

1. 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2. 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

3. 将公共管理学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二、研究对象

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三、学科特征

1. 研究对象从政府行政机关(官僚机构)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

2. 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3. 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4. 大量涉及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集体行动的逻辑。

四、研究途径和方法

1. 研究途径

首先,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

其次,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

2. 研究方法

(1)系统分析

(2)比较分析

(3)实验分析

(4)案例分析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主要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奉行自由经济政策

2. 凯恩斯主义兴起与干预主义政策

3. 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新公共管理

4. 政府公共管理模式(3种)

三、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1. 背景

(1)市场经济的发展

(2)“入世”的冲击与要求

2. 挑战

(1)全球化、社会变迁与公共治理

(2)区域合作与政府间关系

(3)社会公正与社会政策

(4)政府创新与绩效管理

(5)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6)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作业

1. 公共管理新范式有什么基本特征?

2. 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模式?

3. 比较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4. 查阅资料:①蔡立辉. 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 政治学研究,2002(3). ②Barry Bozeman(ed.).Public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相关内容

  • 文化产业管理
  •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简况 在全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正式开始推进.2004年,我们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确定了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方向,并从2003级开始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方向课程群.同时,分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 ...

  • 行政管理与案例分析论文
  • <行政管理与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与案例分析> 结 课 论 文学校: 学校: 中国地质大学题目: 题目: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问题的研究 姓名: 姓名: 班级: 班级: 学号: 学号: 教师: 教师: 马 强173071 [1**********] 蒲 明 强二零一零 年 一月 研究的背 ...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春季招生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春季招生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专业层次:专升本 招生批次:2015年春季招生 专业分制:83学分 学制(年):2.5-6 所属分类:管理类 相关标签:公共事业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本专业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 ...

  • 电气工程导论lunwen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 ...

  •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指南[基础篇]
  •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指南--基础篇 一.参考书目 (一)050301新闻学 1.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6新闻传播史论 ④916新闻传播业务 2.初试书目: 636新闻传播史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 ...

  • 教育经济与管理书目
  • 教育经济与管理文献选读参考数目 教育经济方向 资料室存书: 1. 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 2. 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 3. 集体选择经济学 4. 产权的经济分析 5. 集体行动的逻辑 6. 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第二辑) 7.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8. 制度变革的 ...

  •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类专业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交通设备.物 ...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升本春季招生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升本春季招生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专业层次:专升本 招生批次:2015年春季招生 专业分制:83学分 学制(年):2.5-6 所属分类:师范语言类 相关标签:体育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 ...

  • 日语专业导论 2
  • 日语专业导论大作业 外国语学院 日语 专业 学生姓名: 司家琪 班级学号: 日语151-18 专业导论 通过对日语专业导论的学习,我总结了一下个人的收获. 一,日本概况 日本是我国的邻国,有着"日出之国"的称号,因为古代中国认为日本是第一个看到日出的国家,唐玄宗时,张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