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N-Q/E/SM A/0

质量环境安全 手册

Q/E/S MANUAL

编制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GB/T28001-2001

2011年11月1日发布 2011年11月1日实施

************有限公司 发布

0.1批准发布令 „„„„„„„„„„„„„„„„„„„„„„„„„„„„„ 3 0.2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 4 0.3质量环境安全手册说明 „„„„„„„„„„„„„„„„„„„„„„„„ 5 0.4公司概况 „„„„„„„„„„„„„„„„„„„„„„„„„„„„„„ 6 0.5过程流程图„„„„„„„„„„„„„„„„„„„„„„„„„„„„„„ 7 0.6组织机构 „„„„„„„„„„„„„„„„„„„„„„„„„„„„„„ 8 0.7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 13 1.0 范围 „„„„„„„„„„„„„„„„„„„„„„„„„„„„„„„ 15 2.0 引用标准 „„„„„„„„„„„„„„„„„„„„„„„„„„„„ „ 15 3.0 术语和定义 „„„„„„„„„„„„„„„„„„„„„„„„„„„„ 15 4.0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 „„„„ 16 4.1 总要求„„„„„„„„„„„„„„„„„„„„„„„„„„„„„„„ 16 4.2 文件要求„„„„„„„„„„„„„„„„„„„„„„„„„„„„„„ 16 4.2.1 总则„„„„„„„„„„„„„„„„„„„„„„„„„„„„„„„„ 16 4.2.2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 16 4.2.3 文件控制„„„„„„„„„„„„„„„„„„„„„„„„„„„„„„ 17 4.2.4 记录控制„„„„„„„„„„„„„„„„„„„„„„„„„„„„„„ 17 5.0 管理职责 „„„„„„„„„„„„„„„„„„„„„„„„„„„„„„ 18 5.1 管理承诺„„„„„„„„„„„„„„„„„„„„„„„„„„„„„„ 18 5.2 以顾客和相关方为关注焦点„„„„„„„„„„„„„„„„„„„„„„ 18 5.3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 18 5.4 策划„„„„„„„„„„„„„„„„„„„„„„„„„„„„„„„„ 19 5.4.1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19 5.4.2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19 5.4.3 环境因素„„„„„„„„„„„„„„„„„„„„„„„„„„„„„„ 19 5.4.4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20 5.4.5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0 5.4.6 管理方案„„„„„„„„„„„„„„„„„„„„„„„„„„„„„„ 20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21 5.5.1 职责和权限„„„„„„„„„„„„„„„„„„„„„„„„„„„„„ 21 5.5.2 管理者代表„„„„„„„„„„„„„„„„„„„„„„„„„„„„„ 21 5.5.3 信息沟通„„„„„„„„„„„„„„„„„„„„„„„„„„„„„„ 21 5.6 管理评审„„„„„„„„„„„„„„„„„„„„„„„„„„„„„„ 22 5.6.1 总则„„„„„„„„„„„„„„„„„„„„„„„„„„„„„„„„ 22 5.6.2 评审输入„„„„„„„„„„„„„„„„„„„„„„„„„„„„„„ 22 5.6.3 评审输出 „„„„„„„„„„„„„„„„„„„„„„„„„„„„„ 23 6.0 资源管理 „„„„„„„„„„„„„„„„„„„„„„„„„„ „„„ 24 6.1 资源提供„„„„„„„„„„„„„„„„„„„„„„„„„„„„„„ 24 6.2 人力资源„„„„„„„„„„„„„„„„„„„„„„„„„„„„„„ 24 6.3 基础设施„„„„„„„„„„„„„„„„„„„„„„„„„„„„„„ 25 6.4 工作环境„„„„„„„„„„„„„„„„„„„„„„„„„„„„„„ 25 7.0 产品实现 „„„„„ „„„„„„„„„„„„„„„„„„„„„„„„„ 26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6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26 7.3 设计和开发 „„„„„„„„„„„„„„„„„„„„„„„„„„„„„ 27 7.4 采购 „„„„„„„„„„„„„„„„„„„„„„„„„„„„„„„„ 28 7.5 研发和服务提供 „„„„„„„„„„„„„„„„„„„„„„„„„„„ 29 7.5.1 研发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29 7.5.2 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 29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 29 7.5.4 顾客财产„„„„„„„„„„„„„„„„„„„„„„„„„„„„„„ 30 7.5.5 产品防护„„„„„„„„„„„„„„„„„„„„„„„„„„„„„„ 30 7.7环境/安全运行控制 „„„„„„„„„„„„„„„„„„„„„„„„„„ 31 7.8应急准备和响应 „„„„„„„„„„„„„„„„„„„„„„„„„„„ 31 8.0 测量、分析和改进 „„„„ „„„„„„„„„„„„„„„„„„„„„„ 33 8.1 总则 „„„„„„„„„„„„„„„„„„„„„„„„„„„„„„„„ 33 8.2 监视和测量 „„„„„„„„„„„„„„„„„„„„„„„„„„„„„ 33 8.2.1顾客满意 „„„„„„„„„„„„„„„„„„„„„„„„„„„„„„ 33 8.2.2内部审核 „„„„„„„„„„„„„„„„„„„„„„„„„„„„„„ 34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34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35 8.2.5环境管理体系检查 „„„„„„„„„„„„„„„„„„„„„„„„„„ 35 8.2.6 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 „„„„„„„„„„„„„„„„„„„„„„„„„ 35 8.3 不合格品控制 „„„„„„„„„„„„„„„„„„„„„„„„„„„„ 36 8.4 数据分析 „„„„„„„„„„„„„„„„„„„„„„„„„„„„„„ 36 8.5 改进 „„„„„„„„„„„„„„„„„„„„„„„„„„„„„„„„ 37 8.5.1 持续改进 „„„„„„„„„„„„„„„„„„„„„„„„„„„„„„ 37 8.5.2 纠正和预防措施 „„„„„„„„„„„„„„„„„„„„„„„„„„„ 37 附录A 程序文件清单 „„„„„„„„„„„„„„„„„„„„„„„„„„„ 38 附录B 支持文件清单 „„„„„„„„„„„„„„„„„„„„„„„„„„„ 39

0.1 批准发布令

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满足客户要求,赢得公司信誉,依据ISO9001:2008标准、ISO14001:2004标准及GB/T28001-2001标准和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本手册阐述了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体系的结构和描述了相关过程,是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于统一管理全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和相关活动。

现将本手册予以发布,令全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严格按照《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规定贯彻实施。

为确保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得以有效建立、实施和保持,特任命副总经理***先生兼任管理者代表。

为确保员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员工选举的结果,同意管理部员工***女士为员工代表。

本手册于2011年11月1日发布,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此令

总经理:

2011年11月1日

0.2.1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0.2.1.1质量方针: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精益求精,服务更优。

质量方针内涵:质量方针表明公司对质量的追求、目标和对顾客的承诺,体现了顾客的期望与要求,就意味着公司所有员工必须向顾客提供适合或超过其期望的服务;科技创新是实现公司持续发展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必然途径;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

0.2.1.2环境方针:遵纪守法,强化环保意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绩效。

环境方针的内涵: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环境改善和污染预防,使我们的顾客、周边的社会公众和员工满意,使员工充分意识到他们对环境的责任,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督促供应商改进他们的行动,以符合公司的环保要求;向公众宣传我们的环境方针和取得的环境绩效;在追求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塑造公司绿色环保的形象。

0.2.1.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遵纪守法,强化安全意识,持续改进,全员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涵: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法律法规要求,也是企业对员工、对社会负责的表现。良好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是生产和服务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才能取得好的安全绩效,企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0.2.2 中长期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0.2.2.1质量目标: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满意度≥80。 0.2.2.2环境目标:环境危害事故为0;火灾为0。

0.2.2.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火灾为0,人身伤亡事故为0。

0.3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说明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是规定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它描述了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旨在实现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0.3.1 总则

本手册系根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和本公司的实际相结合编制而成。 0.3.2 编制和修订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手册管理的所有相关事宜均由管理部负责。未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手册提供给公司以外人员。手册持有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将手册交还管理部,办理核收登记。

0.3.3 发放

a) 管理部负责手册的发放,并分别按“受控”和“非受控”两类进行发放和标识。 b) “受控手册”发放对象是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同时进行必要的编号和发放登记。不允许私自复印,外借。

c) “非受控手册”对外分发时,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进行登记,并且该手册不受更改控制。

0.3.4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更改和换版

a)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更改由管理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通知单”由管理部保存。

b) 更改时由管理部负责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回收需要更改的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由更改人按批准的更改内容在二天内完成更改。更改后的手册及时发放原使用单位及使用人。

c) 由于打印原因造成的错字、漏字等差错,只要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可在换版或换页时纠正。当影响对内容的理解时,可用细实线将错误内容划去,使划去的内容仍能看清,然后在附近填写更改内容并由更改人签字,手册有较大更改时,可采用更改页的方法进行。

d) 当质量环境安全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手册内容更改过多或认为有必要换版时,由管理部申请换版。

0.3.5 手册的知识产权属于本公司,手册的持有人应对手册妥善保管,不得外借,遗失须写明原因,向管理部及管理者代表报告。

0.3.6 在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汇总意见,及时反馈到管理部;管理部协助最高领导层在管理评审时对手册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对手册予以修改、换版,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0.4 公司概况

烟台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系统集成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电力系统变电站安全区域监控系统、输变电设备综合工况在线监测系统和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是山东省和烟台市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启能电子成立于2011年9月13日,虽成立时间不久,但保持着高速并良好的发展趋势,公司现有员工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0%,并与山东大学通讯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烟台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等高校建立了高效的合作模式。产品涉及电网、发电、石油石化、电信等领域,目前有基于UWB的变电站安全区域监控自动化、输变电设备综合工况在线监测自动化和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信息化解决方案等3大主线10多种产品。

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双软企业,山东省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一级资质,标志着启能电子在科研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要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服务于能源管理行业。

今天的启能电子以“科技创新成就美好未来”为愿景,把科技与创新、安全与智能融入解决方案中,为客户创造价值,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地 址:烟台市芝罘区通世南路7号 电 话:0535-6116750

联系人:王江洁

邮 箱:[email protected]

0.5 研发和服务过程流程图

中标、立项→项目方案→确定研发计划→开发→测试→设备制造(外包)→用户实施→客户服务

0.6.1 组织机构

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0.6.2 职责与权限

[1]总经理

a)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及其他规定,制定和颁布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b) 总经理对重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决策负责,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负责;在出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紧急情况时,组织本公司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和响应,降低损失和危害。

c)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和接口关系,负责管理人员的聘任及解聘。 d) 负责体系所需资源的配置;

e) 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工作。 [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按ISO9001:2008、ISO14001:2004 和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b)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管理体系所取得的业绩,并提出改进建议;

c) 在公司内部使员工意识到公司依存于顾客,及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 d) 负责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的沟通与联络。 [3] 副总经理

a) 协助总经理工作。

b) 对分管部门的质量环境安全工作绩效负责。 [4] 营销部

a) 负责研发和服务项目合同的洽谈和评审。 b) 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分析。 c) 负责顾客财产的管理。

d)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e)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5] 管理部

a) 负责体系文件及记录(档案)管理;

b) 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主管部门的沟通; c) 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 d) 负责办公物资的采购。 e) 负责劳保用品的管理。 f) 负责后勤管理。

g) 负责组织对公司相关活动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

h) 负责有关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综合管理; i) 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j)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k) 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的监控;

l) 负责安全和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及环境法规的合规性评价,组织安全和环境事故、事件的分析处理;

m) 组织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内部审核;

n) 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对影响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运行的信息及时向总经理汇报,并参与有关部门的分析处理;

o) 负责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6] 产品部

a) 负责产品研发从项目工作计划的制定到研发工作的组织实施等全过程的控制。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7] 品质保证部

a) 负责硬件产品质量的检验。 b) 负责硬件产品不合格的管理。 c) 负责监测设备的管理。

d)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8] 工程部

a) 负责项目现场的指导和服务;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9] 人力资源部

a) 负责人力资源调配及培训、考核;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0] 财务部

a) 负责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1]设计工程师

a) 熟悉产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b) 认真钻研业务,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成果。

c) 工作认真负责,确保设计的产品全面满足标准要求和客户要求。 [12]质检员

a) 熟悉产品图样、工艺规程,有关技术标准、检验规程、检验方法和相关程序文件,掌握检测器具的使用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验证,并认真填写相应检验记录。

b) 认真做好不合格品标识和记录,隔离存放,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不允许未经评审的不合格品流转。 [13]安全/环保员

a) 负责研发和服务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宣传、职业健康安全设施的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

b) 参加事故、事件及不符合的调查和处理,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c) 组织落实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4]内审员

a) 参加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严格遵守有关审核规程,有效地完成内审任务。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内审,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内审结果。 c) 对内审结果导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予以验证。 [15] 一般工作人员

a) 完成管理体系中规定的相关职责,保证自己的活动符合管理体系的方针。 b) 积极参与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c) 参与相关的培训,掌握工作技能,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实现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促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6]员工代表

a) 组织并确保员工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b)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c) 参与职业健康事务。

0.7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12

0.5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续1)

13

0.5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续2)

注:■负责部门;○配合部门。

14

1.0 范围

1.1 总则

为连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并同时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保护生态环境,根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策划、建立了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1.2 应用

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变电站自动巡检及安全区域监控系统、区域周界安全防护系统、输变电设备综合工况在线监测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带电巡视系统、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服务;系统集成和服务。包括GB/T19001-2008标、ISO14001:2004标准和GB/T28001-2001标准中的所有要求。

2.0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手册中引用而构成本手册的条文。本手册在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手册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dt ISO9000:2005) b)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dt ISO9001:2008) c)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dt ISO14001:2004) d) 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e) GB/T29011—2003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dt ISO19011:2002)

3.0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术语采用ISO9000:2005、ISO14001:2004 和GB/T28001-2001 中的术语和定义。

4.0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本公司按照ISO9001:2008、 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建立文

件化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

a)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进行管理体系的策划,开展初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评审,识别并确定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顺序和相互关系。

b) 本手册已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准则和方法; c) 总经理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以支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

d) 通过对过程按要求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检验和测量(适用时),获得足够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实现对过程的监控;

e) 公司定期客观地评价管理体系现状,通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顾客信息反馈和其他信息来源,对管理体系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及不足,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持续改进。

f) 本公司产品中核心产品电路板和系统终端的制造过程外包,按本手册7.4要求控制。

g) 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管理并实施和保持所有过程,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起到沟通意图和统一行动的作用。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包含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b) 程序文件;

c) 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

d) ISO9001:2008、 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和记录;

e) 支持性文件,包括:各种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标准、规范、定额、法律法规和相关记录等;

4.2.2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4.2.2.1 公司总经理组织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将策划结果形成《质量环境安全手册》,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管理见0.3章。 4.2.2.2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内容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见1.0章); b) 对程序文件的引用;

c) 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以及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4.2.3 文件控制

4.2.3.1 管理部编制《文件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4.2.3.2 控制文件管理的全过程,对文件的编制、审批、标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评审进行有效控制:

a) 为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用性,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授权人员批准后发布实施。

b) 文件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文件需修改时,对更改部分由原授权人员再次批准后发布实施。文件更改时,其版本号、修订号应相应更改。

c) 文件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发文登记工作,确保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具有关键作用的部门和场所,都可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d) 为使文件清晰易懂,字迹清楚,标识明确,便于识别和检索。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编写文件,并做好文件的归档、编目。

e) 公司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由相关职能部门交管理部,按收文处理,并做好标识。

f) 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对回收的作废文件应加注“作废”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g) 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应加注“存档” 标识,失效时,同时加注“作废”标识。

4.2.4 记录控制

4.2.4.1 管理部制定并执行《记录控制程序》,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1:2008、 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

4.2.4.2 《记录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b) 记录按规定标识、编目,以利归档、贮存和查阅。

c) 记录必须按要求填写,不得涂改,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字迹清晰,并具有可追溯性。

d) 记录的贮存环境应具备防潮、防火、防蛀等条件,避免变质、损坏或遗失。 e) 记录由产生的部门负责收集填写,按规定的保存期保存。 f) 记录保存期满,经部门领导审核后按规定处置。 4.2.5相关文件:

a) 《文件控制程序》 b) 《记录控制程序》

5.0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总经理对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作出承诺,通过以下职责的履行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为证实其承诺提供证据。

5.1.1 确保产品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满足顾客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通过会议、报告、文件等形式向公司相关人员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公司的重要性。 5.1.2 公司总经理制定并批准书面的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并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5.1.3 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执行本手册5.6的规定。

5.1.4 为每项质量环境安全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具体执行第6章“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

5.2以顾客和相关方为关注焦点

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活动围绕以顾客为中心展开,顾客满意是本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本公司最高管理者(公司总经理)保证做到:

a) 通过市场调查、预测以及与顾客和相关方的直接沟通、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切掌握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

b)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使得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思想体现在各项工作中(诸如资源提供、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持续改进等工作),从而达到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

5.3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5.3.1 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为满足和实现本公司的服务宗旨,制定了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公司总经理确保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a) 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适合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及环境影响,适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 对满足要求作出承诺; c) 对预防污染作出承诺;

d) 对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e)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框架; f)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g) 传达到所有为公司(如:合同方)或代表公司工作的人员,使其认识到各自的质量环境安全义务;

h) 环境和安全方针可为相关方和公众所获取;

i) 在管理评审时,应对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

5.3.2 根据上述要求,公司制定了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见0.2.1)。

5.4策划

5.4.1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5.4.1.1 公司依据质量环境安全方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建立了中长期质量环境安全目标,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是可测量的(见0.2.2),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其中环境目标还包括了对污染预防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5.4.1.2 公司根据上述目标制定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公司最高管理层将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部门,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在进行目标分解时,分解目标应与公司总目标协调一致,具有可操作性,并可测量。 5.4.1.3 在每次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进行评审。 5.4.1.4 相关文件

《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

5.4.2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公司总经理确保:

a) 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环境安全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应针对机构、职能、资源配置等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4.3 环境因素

5.4.3.1 管理部制定并实施《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程序》,对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5.4.3.2 确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5.4.3.3 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5.4.3.4 相关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程序》

5.4.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5.4.4.1管理部制定并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应包含: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4.4.2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5.4.4.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

a)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b)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和控制的风险。 c)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d)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e)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5.4.5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4.5.1 管理部制定并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识别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建立获得最新的法律法规的渠道,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确保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4.5.2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5.4.5.3 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5.4.5.4 相关文件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5.4.6 环境和安全管理方案

5.4.6.1 管理部组织公司各部门编制旨在实现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经单位负责人确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4.6.2 在每年的管理评审时,对上述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5.4.6.3 必要时应针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4.6.4 环境/安全管理方案应包括:

a) 依据的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

b) 具体方法或技术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c) 明确责任部门或人员及其职责和权限; d) 预算资金;

e) 明确完成的时间、进度等。

5.4.6.5 相关记录

环境/安全管理方案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总经理确保公司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充分的规定:

a) 本公司组织结构图0.6.1。

b) 对公司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质量、环境和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其作用、职责和权限见0.6.2。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均表明了其对职业健康安全持续改进的承诺。

c) 本公司结合ISO9001:2008、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见0.7)

d) 本公司通过培训、阅读文件等方式,让每位员工明白自己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以保证全体员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为质量环境安全的改善作出贡献。

5.5.2 管理者代表

公司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见0.1。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如下:

e) 确保按ISO9001:2008、ISO14001:2004 和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f)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管理体系所取得的业绩,并提出改进建议;

g) 在公司内部使员工意识到公司依存于顾客,及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 h) 负责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的沟通与联络。

5.5.3 信息沟通

5.5.3.1 总经理建立和实施《信息沟通控制程序》,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进行沟通,以及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沟通。

5.5.3.2 信息包括外部信息如:顾客要求、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抱怨和投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内部信息如:方针、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监视和测量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他记录、非正常信息及不符合信息、异常或突发信息、员工的建议等。

5.5.3.3 信息沟通可采用口头交流、报表、报告、例会及各种媒体等形式。 5.5.3.4 公司通过选举产生员工代表

a) 员工代表应组织并确保员工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事务;员工应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

b) 在协商和沟通过程中,员工代表应将员工参与协商和沟通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

5.5.3.5 环境信息沟通

a) 顾客及相关方的意见、报告、要求等信息由各主管部门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并予以确认,形成文件,向相关方作出回应。

b) 鉴于本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不会对周围社区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本公司不对周边社区定期发布重要环境因素的相关信息。 5.5.3.6 相关文件: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公司总经理主持对管理体系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包括评价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管理部负责保持管理评审记录。

5.6.2 评审输入

5.6.2.1 管理部在每次管理评审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6.2.2 各部门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进行汇报(评审输入)。 评审输入包括:

a) 两次管理评审之间,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和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结果;

b) 各种反馈信息,包括顾客和相关方的意见、抱怨、投诉和建议等。 c) 两次管理评审之间的质量/环境/安全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情况; d)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e)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f)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g) 可能影响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与质量/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自身的变化情况,提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有关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改进的建议;

h) 其他相关汇报;

i) 公司总经理就企业经营方针的变化而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新的要求。

5.6.3 评审输出

5.6.3.1 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公司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评审输出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 b) 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c)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d) 与顾客/相关方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e) 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

f) 其他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5.6.3.2 管理部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至相应部门。 5.6.3.3 需采取整改/改进措施时,由责任部门按管理评审提出的有关要求实施,管理部负责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跟踪和验证。 5.6.4 相关记录

a) 管理评审计划 b) 管理评审报告 c) 评审资料

6.0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6.1.1 公司确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财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公司总经理确保提供必要的资源。 6.1.2 公司资源提供的目的是:

a) 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通过实现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来满足顾客/相关方要求,达到顾客/相关方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人力资源部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和与环境安全有关的人员实施管理,使其在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基础上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6.2.2.1 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岗位任职要求》,确定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和安全工作的人员及公司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为本公司或代表本公司工作)所必要的能力,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6.2.2.2 人力资源部通过任职考试、岗前考试/考核、日常及年度考核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能力考核,确定与质量、环境因素、危险源和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确保上岗员工具备相应的从业能力。

6.2.2.3 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环境安全和顾客意识,确保为本公司或代表本公司工作的人员都认识到:

a) 所从事的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与程序和符合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环境安全目标作出贡献。

b) 工作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及实际和潜在的环境/安全影响或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安全效益;

c) 在执行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6.2.2.4 培训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和风险,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安全影响的特殊岗位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

6.2.2.5 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和其他措施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6.2.2.6 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相关记录由人力资源部保持。 6.2.3 相关文件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岗位任职要求》

6.3 基础设施

6.3.1 管理部协助总经理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a) 办公及生产用的建筑物及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b) 过程设备(办公设备、计算机及其软件等)。

c) 支持性服务(运输、通讯、水电供应、信息系统等)。 6.3.2设施的提供

总经理根据使用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配置所需要的设施。

根据研发和服务发展的需要,管理部提报相关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相关部门实施。

6.3.3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 公司的相关设施由管理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专人实施管理,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b) 管理部建立和实施《计算机维护保养规程》,确保计算机设备得到良好维护。 6.3.4 相关记录

a) 设施登记表 b) 设施维修记录

6.4 工作环境

管理部应配合总经理确定并管理为实现研发和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这应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要求(如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发挥员工的潜能),为此应做到:

a) 配置适用的办公场所,并根据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 配置必要的通风、取暖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 工作现场保持干净、明亮、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标识整齐,通道畅通,保持良好的服务秩序。

7.0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产品部会同工程部策划和开发产品研发和服务所需的过程。

7.1.2 经策划后确定公司的服务实现过程包括:与顾客有关的过程、采购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研发和服务提供过程、产品检验过程等。为对这些过程进行控制,策划完成了本手册第7章及相关的程序文件。

7.1.3 必要时,产品部编制专门的“质量计划”,如:《项目方案》,对特定的产品设计开发和服务进行单独的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应公司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并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作为对本手册及相关程序的必要补充。 7.1.4 产品实现策划应确定:

a) 产品研发和服务过程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研发和服务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研发和服务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及服务验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产品研发和服务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营销部负责组织确定:

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d) 公司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1 在决定是否投标、提交标书及签订合同或合同的更改之前,营销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上述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后应确保:

a) 产品的要求得到规定,并已形成文件,口头形式的要求也已形成文件并得到顾客的同意。

b) 任何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要求已经得到解决。 c) 公司具有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

7.2.2.2 对产品要求确认评审后,由营销部负责与顾客签订合同。

7.2.2.3产品要求发生变更,营销部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更改,相关人员获悉已变更的要求。必要时,按原评审程序的规定,由营销部对变更内容组织评审。 7.2.2.4 评审记录由营销部负责整理保存。 7.2.3 顾客沟通

7.2.3.1 营销部实施与顾客的有效沟通。 7.2.3.2 需沟通的信息

a) 关于产品要求、服务条件等产品信息;

b) 顾客询问的问题,研发和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含合同的修订; c) 研发过程中和交付后,顾客反馈的信息,包括顾客抱怨。 7.2.4 相关记录

a) 产品要求评审表 b) 销售合同 c) 电话记录

7.3 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7.3.1.1产品部经理根据项目方案和技术分析的结果,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

a) 设计和开发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

7.3.1.2产品部经理对设计和开发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7.3.1.3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调整,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7.3.2.1产品部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 7.3.2.2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定要满足; c)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7.3.2.3产品部经理组织有关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对设计开发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作出澄清和解决,确保设计开发的输入满足建议书的要求。 7.3.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7.3.3.1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以能针对设计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以便于证明满足输入要求,为生产运作提供适当的信息。 7.3.3.2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能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如产品规范、验收规程等。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确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7.3.3.3项目负责人对输出文件进行审核,经产品部经理批准后,才能发放。 7.3.4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7.3.4.1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评审,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产品部经理批准,并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评审。

7.3.4.2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产品部应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7.3.5.1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 7.3.5.2产品部应保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6.1确认的目的是证明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通常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7.3.6.2产品部应保持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3.7.1设计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保障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设计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对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

7.3.7.2对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由产品部归档保存。 7.3.8 设计过程中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考虑

产品部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等有关问题,新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向长寿命、高效率、可再生利用发展;提倡采用无害化的工艺技术,并简化制造工艺,提倡采用无毒害的材料并减少其用量。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控制其电磁污染。 7.3.9 相关文件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7.4.1.1 营销部制定并组织实施《采购控制程序》,以确保采购/外包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7.4.1.2 根据供方及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公司对采购/外包产品的供方实施分类控制。

7.4.1.3 营销部根据《采购控制程序》中确定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准则,根据供方按公司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7.4.1.4 营销部保存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4.2采购信息

7.4.2.1 采购信息指采购计划、采购合同、订货单、外包协议等,营销部组织采购的具体实施。

7.4.2.2 物资采购文件应明确下列内容:

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供货时间及必要的质量环境安全的其他要求。

7.4.2.3 为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的充分与适宜,在与供方沟通前,采购文件应经部门经理审批。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1 本公司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为:由品质保证部实施验证,具体执行《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7.4.3.2当公司或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7.4.4 相关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7.5 研发和服务提供

7.5.1 研发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产品部会同工程部对设计和服务过程控制进行策划,制定相关的文件,并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和服务提供,确保以下方面得到控制:

a) 获得表述设计和服务的信息,如新产品开发技术协议等;

b) 设计过程执行《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服务过程执行《现场服务作业指导书》; c) 使用适宜的设备,如电脑和相关软件等; d)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检测仪器等; e) 实施监视和测量,具体执行8.2.4相关规定;

f) 设计文件经确认后方可投入生产;产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向客户交付,并由工程部按合同要求实施现场服务。

7.5.2 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1 当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时,公司应对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4.2.2 本公司现场服务过程即属于上述过程。对此类过程应进行确认,以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产品部在实施研发和服务前组织过程确认,确认包括以下方式:

a) 上述过程应符合下述b)、c)、d)、e)要求,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才可组织实施。 b) 所使用的设备经认可合格;

c) 过程操作人员经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

d) 按相关的技术协议、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进行操作; e) 对该过程实施监控,填写相应的作业记录并予以保持;

f) 过程的再确认:当上述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产品、材料、设施、人员、方法等),或过程运行满一年时,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应及时做出反应。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1 服务标识 A服务人员标识

研发和服务人员通过胸卡及公司工作服予以标识。服务过程中,通过研发和服务人员对各类资料的签认等相关资料予以体现。 B书面文件资料标识

a) 已完成的合同项目,相关资料归档保存,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b) 对处于办理过程中的文件资料,按照客户名称分类存放在专用文件夹中,并在文件夹正面和侧面标明客户名称;

c) 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应在“警示板”上注明;

d) 研发和服务状态通过在文件资料上签署的意见予以体现。 C电子文件资料标识

a) 按客户名称建立文件夹,按项目名称建立子文件夹,按研发和服务资料发生顺序建立、排列相关文档;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应在“电子警示板”上注明

b) 文件更改时,应在文件名称后加注数字序号(序号大者为最新版本),并同时将更改前的文件放入“作废”文件夹或予以删除。

c) 研发和服务状态通过在文件资料上签署的意见予以体现。 7.5.3.2 服务设施标识

公司本部设置标志牌,室内悬挂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组织机构图。 7.5.3.3 可追溯性要求的实现

所有研发和服务资料应有经办人员签名,当涉及到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时,可通过相关记录的签名追查到相应的服务人员的责任。

各部门对所要求填写的检查记录应清楚、完整,以便日后查询。 7.5.3.4 检验、检查状态的标识

对各项研发和服务,根据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结果,采取记录方式予以区别,对合格、不合格应在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记录中清楚写明,以便识别。

7.5.4 顾客财产

7.5.4.1 本公司顾客财产主要为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服务现场的相关设施等。 7.5.4.2 顾客财产的验证

产品部/工程部对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现场设施等进行必要的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顾客沟通。技术资料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控制,项目结束后交还顾客。

7.5.4.3 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应注意防止损坏或丢失。对于顾客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设计图样、管理或商业机密以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应进行保密控制。未经顾客同意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

7.5.4.4 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产品部/工程部应向顾客报告,并做好记录。

7.5.5 产品防护

7.5.5.1电子文档的防护

a) 产品部必须对技术服务成果进行及时备份,以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正确、一致;

b) 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电子文件等的病毒预防、检测和杀毒工作,做好防盗版工作,加强保密意识,保护公司知识产权;

c) 产品部定期进行归档,管理部做好归档结果的保存、防护、登记、管理,并建立项目档案,确保归档资料的安全;

d) 电脑硬件、软件存储设备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卸、启用。 7.5.5.2书面文档的防护

执行《记录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7.5.5.3 营销部按照《采购合同》中的要求,监督设备供方做好发货过程的防护。 7.5.5.4 工程部按合同和系统运行手册的要求,做好用户现场技术服务过程中的防护。 7.5.6相关记录

a) 验收记录

b) 调试记录

c) 服务过程确认报告 d) 顾客财产登记台帐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6.1 为确保产品和环境绩效/安全绩效符合确定的要求,品质保证部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7.6.2 品质保证部建立了以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且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7.6.3 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

a) 测量装置按规定的周期或在使用前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校准单位进行校准。当不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 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表明其检定或校准状态;

c)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有关技术资料的规定;

d) 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应保持完好; e) 防止监视和测量设备因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定位失效;

f)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g)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应对该设备和任何收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品质保证部负责保持校准和验证的相关记录。 7.6.4 相关记录

a)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台帐 b) 检定、校准记录

7.7 环境/安全运行控制

7.7.1 根据公司的环境/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有关的运行,确保他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7.7.2 建立、实施并保持以下控制程序(见7.7.7),以控制因缺乏成文程序可能导致偏离环境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并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7.7.3

营销部建立、实施并保持《相关方管理程序》,以控制公司使用的产品、设备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

7.7.4 管理部组织各部门建立、实施并保持《工作设计控制程序》,各部门在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7.7.5 公司自有的所有新建、改建项目,均应按规定设计环保设施和安全卫生设施,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管理部应监督相关部门严格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三同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7.8 应急准备和响应

7.8.1 管理部负责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

7.8.2 管理部应根据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7.8.3 相关部门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

7.8.4 管理部应每年组织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7.8.5 可行时,管理部应每年组织对上述程序进行演练。 7.8.6 相关文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8.0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公司对顾客满意情况、内部审核、过程和产品及环境状况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持续改进等过程进行策划,作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同时通过相关数据的记录、收集和分析及适当统计技术的应用,提出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证实产品的符合性、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本公司适用的统计技术包括: a) 数据收集采用调查表法; b) 不合格项分析采用排列图法; c) 不合格原因分析采用因果图法;

各部门应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选用上述统计技术或其他适用的统计技术。

8.2 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8.2.1.1 营销部负责监控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8.2.1.2营销部应关注并记录顾客以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日常反馈的信息,各种媒体的报告及行业研究信息,每月整理分析。

8.2.1.3对公司的主要顾客,营销部应每年向顾客发送《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定量调查顾客对公司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形成分析报告。

a)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的发放范围应覆盖本公司销售额的60%以上,回收率不低于80%。

b) 调查表按质量(0.3)、价格(0.05)、交货期(0.15)、服务态度(0.1)、服务效果(0.1)及其他方面(0.3)分项调查顾客的满意程度,每个单项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100)、满意(80)、一般(60)、不满意(40)、非常不满意(20)设定满意度分值,该顾客的满意度为上述单项满意度的加权值。总的顾客满意度为所有顾客满意度的平均值。

8.2.1.4相关记录

a) 顾客反馈分析

b)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c) 顾客满意分析报告

8.2.2 内部审核

8.2.2.1 管理部制订并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策划的安排、ISO9001:2008标准、ISO14001:2004标准和GB/T28001标准要求以及公司所确定的管理体系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8.2.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应:

a) 确定体系是否有效地满足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b) 评审以往审核的结果。

8.2.2.3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审的总体策划,并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内审的具体策划,并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管理部负责内审的组织、协调工作。

8.2.2.4 审核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重要性和风险评价结果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方案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8.2.2.5 内审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公司聘任,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8.2.2.6 审核组根据策划结果实施审核,作相应的审核记录,编制审核报告,保持相关记录,并将审核结果通知受审核方。

8.2.2.7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责任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经审核员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管理部负责验证该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

8.2.2.8 管理部和内审组长对内审结果汇总分析后,将结果向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汇报。 8.2.2.9 相关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1 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管理部组织对四大过程(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

8.2.3.2 各部门依据手册相关要素、程序文件和支持文件每月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专项工作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予以记录。

8.2.3.3 管理部每季度组织评定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及部门分解目标、环境/安全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

8.2.3.4 各部门依据手册相关要素、程序文件和支持文件每月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专项工作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予以记录。

8.2.3.5 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及纠正措施。 8.2.3.6 相关记录

a) 目标考核及分析报告 b) 整改通知单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1品质保证部会同产品部、工程部制定并组织执行《产品检验控制程序》,对产品(硬件)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8.2.4.2 产品部按照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和相关标准,组织对软件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配合工程部进行现场的调试、验收。

8.2.4.3 品质保证部/产品部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检验记录应由经公司授权的质检员签字。

8.2.4.4 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2.4.5 相关文件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8.2.5 环境管理体系检查

8.2.5.1 管理部制定和实施《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并将监测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8.2.5.2 品质保证部确保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的维护,相关记录予以保持。

8.2.5.3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管理部建立和保持《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每年组织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并保持评价结果的记录。 8.2.5.4 相关文件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8.2.6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

8.2.6.1 管理部制定和实施《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

8.2.6.2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包括:

a) 适合公司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b)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

c)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d)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绩效的历史证据;

e) 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的结果,以便于后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 8.2.6.3 品质保证部确保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的维护,相关记录予以保持。 8.2.6.4 相关文件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 品质保证部会同产品部、工程部制定并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控制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可行时)和处置,包括不合格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8.3.2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做出标识,必要时隔离存放,并做好记录。

8.3.3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处置形式: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不合格物资的处置型式可包括:退货、让步接收等。

8.3.5 经返工后,应重新检验,以证实符合要求。

8.3.6 不合格评审部门负责保持不合格的性质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

8.3.7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相关部门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3.8 相关文件:

《不合格控制程序》

8.4 数据分析

8.4.1通过应用统计技术,收集、整理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8.4.2 数据分析的内容包括:

a) 顾客满意程度;

b)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 过程、产品的特性及趋势,以及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 供方的有关信息;

e)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的结果。

8.4.3 管理部统筹管理全公司的数据分析,协调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活动,并对汇总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8.5改进

8.5.1 持续改进

本公司通过建立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确定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开展内外部审核、进行数据分析、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8.5.2.1 管理部制定并实施《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事故、事件调查处理与统计控制程序》,以消除质量、环境、安全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严重性和(或)伴随的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8.5.2.2 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职业健康安全安全事故、事件及不符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8.5.2.3 通过以下过程输出的信息识别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及其严重程度:

a) 过程、产品质量出现严重不合格或较大波动时;

b) 相关方对产品质量投诉(抱怨)或满意度明显降低时; c) 内审、外审发现不合格或不良倾向时;

d) 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或趋向恶化时; e) 发生环境或安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或趋势时;

f) 其他不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目标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或趋势。 8.5.2.4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 8.5.2.5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

8.5.2.6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或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8.5.2.7 对制定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风险评价。

8.5.2.8 实施所制定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或重复发生。 8.5.2.9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8.5.2.10 评审/确认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8.5.2.11 实施和记录因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 8.5.2.12 相关文件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调查处理与统计控制程序》

附录B 支持文件清单

*******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QN-Q/E/SM A/0

质量环境安全 手册

Q/E/S MANUAL

编制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

GB/T28001-2001

2011年11月1日发布 2011年11月1日实施

************有限公司 发布

0.1批准发布令 „„„„„„„„„„„„„„„„„„„„„„„„„„„„„ 3 0.2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 4 0.3质量环境安全手册说明 „„„„„„„„„„„„„„„„„„„„„„„„ 5 0.4公司概况 „„„„„„„„„„„„„„„„„„„„„„„„„„„„„„ 6 0.5过程流程图„„„„„„„„„„„„„„„„„„„„„„„„„„„„„„ 7 0.6组织机构 „„„„„„„„„„„„„„„„„„„„„„„„„„„„„„ 8 0.7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 13 1.0 范围 „„„„„„„„„„„„„„„„„„„„„„„„„„„„„„„ 15 2.0 引用标准 „„„„„„„„„„„„„„„„„„„„„„„„„„„„ „ 15 3.0 术语和定义 „„„„„„„„„„„„„„„„„„„„„„„„„„„„ 15 4.0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 „„„„ 16 4.1 总要求„„„„„„„„„„„„„„„„„„„„„„„„„„„„„„„ 16 4.2 文件要求„„„„„„„„„„„„„„„„„„„„„„„„„„„„„„ 16 4.2.1 总则„„„„„„„„„„„„„„„„„„„„„„„„„„„„„„„„ 16 4.2.2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 16 4.2.3 文件控制„„„„„„„„„„„„„„„„„„„„„„„„„„„„„„ 17 4.2.4 记录控制„„„„„„„„„„„„„„„„„„„„„„„„„„„„„„ 17 5.0 管理职责 „„„„„„„„„„„„„„„„„„„„„„„„„„„„„„ 18 5.1 管理承诺„„„„„„„„„„„„„„„„„„„„„„„„„„„„„„ 18 5.2 以顾客和相关方为关注焦点„„„„„„„„„„„„„„„„„„„„„„ 18 5.3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 18 5.4 策划„„„„„„„„„„„„„„„„„„„„„„„„„„„„„„„„ 19 5.4.1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19 5.4.2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19 5.4.3 环境因素„„„„„„„„„„„„„„„„„„„„„„„„„„„„„„ 19 5.4.4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20 5.4.5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0 5.4.6 管理方案„„„„„„„„„„„„„„„„„„„„„„„„„„„„„„ 20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21 5.5.1 职责和权限„„„„„„„„„„„„„„„„„„„„„„„„„„„„„ 21 5.5.2 管理者代表„„„„„„„„„„„„„„„„„„„„„„„„„„„„„ 21 5.5.3 信息沟通„„„„„„„„„„„„„„„„„„„„„„„„„„„„„„ 21 5.6 管理评审„„„„„„„„„„„„„„„„„„„„„„„„„„„„„„ 22 5.6.1 总则„„„„„„„„„„„„„„„„„„„„„„„„„„„„„„„„ 22 5.6.2 评审输入„„„„„„„„„„„„„„„„„„„„„„„„„„„„„„ 22 5.6.3 评审输出 „„„„„„„„„„„„„„„„„„„„„„„„„„„„„ 23 6.0 资源管理 „„„„„„„„„„„„„„„„„„„„„„„„„„ „„„ 24 6.1 资源提供„„„„„„„„„„„„„„„„„„„„„„„„„„„„„„ 24 6.2 人力资源„„„„„„„„„„„„„„„„„„„„„„„„„„„„„„ 24 6.3 基础设施„„„„„„„„„„„„„„„„„„„„„„„„„„„„„„ 25 6.4 工作环境„„„„„„„„„„„„„„„„„„„„„„„„„„„„„„ 25 7.0 产品实现 „„„„„ „„„„„„„„„„„„„„„„„„„„„„„„„ 26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6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26 7.3 设计和开发 „„„„„„„„„„„„„„„„„„„„„„„„„„„„„ 27 7.4 采购 „„„„„„„„„„„„„„„„„„„„„„„„„„„„„„„„ 28 7.5 研发和服务提供 „„„„„„„„„„„„„„„„„„„„„„„„„„„ 29 7.5.1 研发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 29 7.5.2 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 29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 29 7.5.4 顾客财产„„„„„„„„„„„„„„„„„„„„„„„„„„„„„„ 30 7.5.5 产品防护„„„„„„„„„„„„„„„„„„„„„„„„„„„„„„ 30 7.7环境/安全运行控制 „„„„„„„„„„„„„„„„„„„„„„„„„„ 31 7.8应急准备和响应 „„„„„„„„„„„„„„„„„„„„„„„„„„„ 31 8.0 测量、分析和改进 „„„„ „„„„„„„„„„„„„„„„„„„„„„ 33 8.1 总则 „„„„„„„„„„„„„„„„„„„„„„„„„„„„„„„„ 33 8.2 监视和测量 „„„„„„„„„„„„„„„„„„„„„„„„„„„„„ 33 8.2.1顾客满意 „„„„„„„„„„„„„„„„„„„„„„„„„„„„„„ 33 8.2.2内部审核 „„„„„„„„„„„„„„„„„„„„„„„„„„„„„„ 34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34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35 8.2.5环境管理体系检查 „„„„„„„„„„„„„„„„„„„„„„„„„„ 35 8.2.6 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 „„„„„„„„„„„„„„„„„„„„„„„„„ 35 8.3 不合格品控制 „„„„„„„„„„„„„„„„„„„„„„„„„„„„ 36 8.4 数据分析 „„„„„„„„„„„„„„„„„„„„„„„„„„„„„„ 36 8.5 改进 „„„„„„„„„„„„„„„„„„„„„„„„„„„„„„„„ 37 8.5.1 持续改进 „„„„„„„„„„„„„„„„„„„„„„„„„„„„„„ 37 8.5.2 纠正和预防措施 „„„„„„„„„„„„„„„„„„„„„„„„„„„ 37 附录A 程序文件清单 „„„„„„„„„„„„„„„„„„„„„„„„„„„ 38 附录B 支持文件清单 „„„„„„„„„„„„„„„„„„„„„„„„„„„ 39

0.1 批准发布令

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满足客户要求,赢得公司信誉,依据ISO9001:2008标准、ISO14001:2004标准及GB/T28001-2001标准和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制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本手册阐述了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体系的结构和描述了相关过程,是公司质量环境安全活动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于统一管理全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和相关活动。

现将本手册予以发布,令全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严格按照《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规定贯彻实施。

为确保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得以有效建立、实施和保持,特任命副总经理***先生兼任管理者代表。

为确保员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根据员工选举的结果,同意管理部员工***女士为员工代表。

本手册于2011年11月1日发布,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此令

总经理:

2011年11月1日

0.2.1 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0.2.1.1质量方针: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精益求精,服务更优。

质量方针内涵:质量方针表明公司对质量的追求、目标和对顾客的承诺,体现了顾客的期望与要求,就意味着公司所有员工必须向顾客提供适合或超过其期望的服务;科技创新是实现公司持续发展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必然途径;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

0.2.1.2环境方针:遵纪守法,强化环保意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绩效。

环境方针的内涵: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致力于环境改善和污染预防,使我们的顾客、周边的社会公众和员工满意,使员工充分意识到他们对环境的责任,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督促供应商改进他们的行动,以符合公司的环保要求;向公众宣传我们的环境方针和取得的环境绩效;在追求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塑造公司绿色环保的形象。

0.2.1.3职业健康安全方针:遵纪守法,强化安全意识,持续改进,全员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涵: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法律法规要求,也是企业对员工、对社会负责的表现。良好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是生产和服务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才能取得好的安全绩效,企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0.2.2 中长期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0.2.2.1质量目标: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满意度≥80。 0.2.2.2环境目标:环境危害事故为0;火灾为0。

0.2.2.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火灾为0,人身伤亡事故为0。

0.3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说明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是规定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文件,它描述了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旨在实现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0.3.1 总则

本手册系根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和本公司的实际相结合编制而成。 0.3.2 编制和修订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手册管理的所有相关事宜均由管理部负责。未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手册提供给公司以外人员。手册持有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将手册交还管理部,办理核收登记。

0.3.3 发放

a) 管理部负责手册的发放,并分别按“受控”和“非受控”两类进行发放和标识。 b) “受控手册”发放对象是公司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同时进行必要的编号和发放登记。不允许私自复印,外借。

c) “非受控手册”对外分发时,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进行登记,并且该手册不受更改控制。

0.3.4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更改和换版

a)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更改由管理部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通知单”由管理部保存。

b) 更改时由管理部负责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回收需要更改的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由更改人按批准的更改内容在二天内完成更改。更改后的手册及时发放原使用单位及使用人。

c) 由于打印原因造成的错字、漏字等差错,只要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可在换版或换页时纠正。当影响对内容的理解时,可用细实线将错误内容划去,使划去的内容仍能看清,然后在附近填写更改内容并由更改人签字,手册有较大更改时,可采用更改页的方法进行。

d) 当质量环境安全体系发生较大的变化,手册内容更改过多或认为有必要换版时,由管理部申请换版。

0.3.5 手册的知识产权属于本公司,手册的持有人应对手册妥善保管,不得外借,遗失须写明原因,向管理部及管理者代表报告。

0.3.6 在手册使用期间,如有修改建议,各部门负责人应汇总意见,及时反馈到管理部;管理部协助最高领导层在管理评审时对手册的适用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应对手册予以修改、换版,具体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0.4 公司概况

烟台启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系统集成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电力系统变电站安全区域监控系统、输变电设备综合工况在线监测系统和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是山东省和烟台市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启能电子成立于2011年9月13日,虽成立时间不久,但保持着高速并良好的发展趋势,公司现有员工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0%,并与山东大学通讯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讯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烟台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等高校建立了高效的合作模式。产品涉及电网、发电、石油石化、电信等领域,目前有基于UWB的变电站安全区域监控自动化、输变电设备综合工况在线监测自动化和基于RFID的电力设备信息化解决方案等3大主线10多种产品。

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双软企业,山东省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一级资质,标志着启能电子在科研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要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用户,服务于能源管理行业。

今天的启能电子以“科技创新成就美好未来”为愿景,把科技与创新、安全与智能融入解决方案中,为客户创造价值,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地 址:烟台市芝罘区通世南路7号 电 话:0535-6116750

联系人:王江洁

邮 箱:[email protected]

0.5 研发和服务过程流程图

中标、立项→项目方案→确定研发计划→开发→测试→设备制造(外包)→用户实施→客户服务

0.6.1 组织机构

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0.6.2 职责与权限

[1]总经理

a)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及其他规定,制定和颁布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b) 总经理对重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决策负责,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负责;在出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紧急情况时,组织本公司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和响应,降低损失和危害。

c)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和接口关系,负责管理人员的聘任及解聘。 d) 负责体系所需资源的配置;

e) 负责管理评审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工作。 [2] 管理者代表

a) 确保按ISO9001:2008、ISO14001:2004 和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b)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管理体系所取得的业绩,并提出改进建议;

c) 在公司内部使员工意识到公司依存于顾客,及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 d) 负责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的沟通与联络。 [3] 副总经理

a) 协助总经理工作。

b) 对分管部门的质量环境安全工作绩效负责。 [4] 营销部

a) 负责研发和服务项目合同的洽谈和评审。 b) 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和分析。 c) 负责顾客财产的管理。

d)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e)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5] 管理部

a) 负责体系文件及记录(档案)管理;

b) 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主管部门的沟通; c) 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 d) 负责办公物资的采购。 e) 负责劳保用品的管理。 f) 负责后勤管理。

g) 负责组织对公司相关活动环境因素的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源;

h) 负责有关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综合管理; i) 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j)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k) 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的监控;

l) 负责安全和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及环境法规的合规性评价,组织安全和环境事故、事件的分析处理;

m) 组织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内部审核;

n) 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对影响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运行的信息及时向总经理汇报,并参与有关部门的分析处理;

o) 负责组织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6] 产品部

a) 负责产品研发从项目工作计划的制定到研发工作的组织实施等全过程的控制。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7] 品质保证部

a) 负责硬件产品质量的检验。 b) 负责硬件产品不合格的管理。 c) 负责监测设备的管理。

d)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8] 工程部

a) 负责项目现场的指导和服务;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9] 人力资源部

a) 负责人力资源调配及培训、考核;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0] 财务部

a) 负责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b)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控制;

c) 负责促进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1]设计工程师

a) 熟悉产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b) 认真钻研业务,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技术成果。

c) 工作认真负责,确保设计的产品全面满足标准要求和客户要求。 [12]质检员

a) 熟悉产品图样、工艺规程,有关技术标准、检验规程、检验方法和相关程序文件,掌握检测器具的使用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验证,并认真填写相应检验记录。

b) 认真做好不合格品标识和记录,隔离存放,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不允许未经评审的不合格品流转。 [13]安全/环保员

a) 负责研发和服务过程中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宣传、职业健康安全设施的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

b) 参加事故、事件及不符合的调查和处理,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c) 组织落实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4]内审员

a) 参加培训,取得内审员资格,严格遵守有关审核规程,有效地完成内审任务。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内审,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内审结果。 c) 对内审结果导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予以验证。 [15] 一般工作人员

a) 完成管理体系中规定的相关职责,保证自己的活动符合管理体系的方针。 b) 积极参与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c) 参与相关的培训,掌握工作技能,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实现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促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 [16]员工代表

a) 组织并确保员工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b)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c) 参与职业健康事务。

0.7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

12

0.5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续1)

13

0.5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续2)

注:■负责部门;○配合部门。

14

1.0 范围

1.1 总则

为连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并同时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保护生态环境,根据GB/T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策划、建立了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1.2 应用

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变电站自动巡检及安全区域监控系统、区域周界安全防护系统、输变电设备综合工况在线监测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带电巡视系统、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设计开发和服务;系统集成和服务。包括GB/T19001-2008标、ISO14001:2004标准和GB/T28001-2001标准中的所有要求。

2.0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手册中引用而构成本手册的条文。本手册在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手册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T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dt ISO9000:2005) b)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dt ISO9001:2008) c)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dt ISO14001:2004) d) 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e) GB/T29011—2003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dt ISO19011:2002)

3.0 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术语采用ISO9000:2005、ISO14001:2004 和GB/T28001-2001 中的术语和定义。

4.0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本公司按照ISO9001:2008、 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建立文

件化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

a)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进行管理体系的策划,开展初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评审,识别并确定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顺序和相互关系。

b) 本手册已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准则和方法; c) 总经理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以支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

d) 通过对过程按要求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检验和测量(适用时),获得足够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实现对过程的监控;

e) 公司定期客观地评价管理体系现状,通过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顾客信息反馈和其他信息来源,对管理体系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及不足,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持续改进。

f) 本公司产品中核心产品电路板和系统终端的制造过程外包,按本手册7.4要求控制。

g) 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管理并实施和保持所有过程,确保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起到沟通意图和统一行动的作用。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包含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b) 程序文件;

c) 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

d) ISO9001:2008、 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和记录;

e) 支持性文件,包括:各种控制程序、作业指导书、标准、规范、定额、法律法规和相关记录等;

4.2.2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

4.2.2.1 公司总经理组织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将策划结果形成《质量环境安全手册》,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管理见0.3章。 4.2.2.2 质量环境安全手册的内容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见1.0章); b) 对程序文件的引用;

c) 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识别以及过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4.2.3 文件控制

4.2.3.1 管理部编制《文件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4.2.3.2 控制文件管理的全过程,对文件的编制、审批、标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评审进行有效控制:

a) 为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用性,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授权人员批准后发布实施。

b) 文件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文件需修改时,对更改部分由原授权人员再次批准后发布实施。文件更改时,其版本号、修订号应相应更改。

c) 文件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发文登记工作,确保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具有关键作用的部门和场所,都可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d) 为使文件清晰易懂,字迹清楚,标识明确,便于识别和检索。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编写文件,并做好文件的归档、编目。

e) 公司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由相关职能部门交管理部,按收文处理,并做好标识。

f) 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对回收的作废文件应加注“作废”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g) 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应加注“存档” 标识,失效时,同时加注“作废”标识。

4.2.4 记录控制

4.2.4.1 管理部制定并执行《记录控制程序》,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符合本公司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1:2008、 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

4.2.4.2 《记录控制程序》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a)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b) 记录按规定标识、编目,以利归档、贮存和查阅。

c) 记录必须按要求填写,不得涂改,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字迹清晰,并具有可追溯性。

d) 记录的贮存环境应具备防潮、防火、防蛀等条件,避免变质、损坏或遗失。 e) 记录由产生的部门负责收集填写,按规定的保存期保存。 f) 记录保存期满,经部门领导审核后按规定处置。 4.2.5相关文件:

a) 《文件控制程序》 b) 《记录控制程序》

5.0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总经理对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作出承诺,通过以下职责的履行和相关活动的开展为证实其承诺提供证据。

5.1.1 确保产品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满足顾客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通过会议、报告、文件等形式向公司相关人员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公司的重要性。 5.1.2 公司总经理制定并批准书面的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并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5.1.3 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执行本手册5.6的规定。

5.1.4 为每项质量环境安全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具体执行第6章“资源管理”的有关规定。

5.2以顾客和相关方为关注焦点

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安全活动围绕以顾客为中心展开,顾客满意是本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本公司最高管理者(公司总经理)保证做到:

a) 通过市场调查、预测以及与顾客和相关方的直接沟通、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切掌握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

b)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使得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思想体现在各项工作中(诸如资源提供、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持续改进等工作),从而达到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

5.3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5.3.1 本公司的服务宗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为满足和实现本公司的服务宗旨,制定了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公司总经理确保质量环境安全方针:

a) 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适合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及环境影响,适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 对满足要求作出承诺; c) 对预防污染作出承诺;

d) 对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e)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框架; f)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g) 传达到所有为公司(如:合同方)或代表公司工作的人员,使其认识到各自的质量环境安全义务;

h) 环境和安全方针可为相关方和公众所获取;

i) 在管理评审时,应对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

5.3.2 根据上述要求,公司制定了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见0.2.1)。

5.4策划

5.4.1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5.4.1.1 公司依据质量环境安全方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重要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建立了中长期质量环境安全目标,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是可测量的(见0.2.2),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其中环境目标还包括了对污染预防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5.4.1.2 公司根据上述目标制定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公司最高管理层将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分解到各部门,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在进行目标分解时,分解目标应与公司总目标协调一致,具有可操作性,并可测量。 5.4.1.3 在每次管理评审时,对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进行评审。 5.4.1.4 相关文件

《年度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

5.4.2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公司总经理确保:

a) 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环境安全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应针对机构、职能、资源配置等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4.3 环境因素

5.4.3.1 管理部制定并实施《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程序》,对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5.4.3.2 确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5.4.3.3 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5.4.3.4 相关文件

《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程序》

5.4.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5.4.4.1管理部制定并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应包含: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4.4.2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5.4.4.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

a)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b)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来消除和控制的风险。 c)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d)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e)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5.4.5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4.5.1 管理部制定并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识别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建立获得最新的法律法规的渠道,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确保公司范围内所有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5.4.5.2 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5.4.5.3 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5.4.5.4 相关文件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

5.4.6 环境和安全管理方案

5.4.6.1 管理部组织公司各部门编制旨在实现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经单位负责人确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4.6.2 在每年的管理评审时,对上述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5.4.6.3 必要时应针对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4.6.4 环境/安全管理方案应包括:

a) 依据的环境/安全目标和指标;

b) 具体方法或技术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c) 明确责任部门或人员及其职责和权限; d) 预算资金;

e) 明确完成的时间、进度等。

5.4.6.5 相关记录

环境/安全管理方案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总经理确保公司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充分的规定:

a) 本公司组织结构图0.6.1。

b) 对公司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质量、环境和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其作用、职责和权限见0.6.2。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均表明了其对职业健康安全持续改进的承诺。

c) 本公司结合ISO9001:2008、ISO1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见0.7)

d) 本公司通过培训、阅读文件等方式,让每位员工明白自己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及与其他部门(岗位)的关系,以保证全体员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为质量环境安全的改善作出贡献。

5.5.2 管理者代表

公司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见0.1。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如下:

e) 确保按ISO9001:2008、ISO14001:2004 和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f)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的完成情况,管理体系所取得的业绩,并提出改进建议;

g) 在公司内部使员工意识到公司依存于顾客,及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 h) 负责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的沟通与联络。

5.5.3 信息沟通

5.5.3.1 总经理建立和实施《信息沟通控制程序》,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进行沟通,以及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沟通。

5.5.3.2 信息包括外部信息如:顾客要求、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抱怨和投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内部信息如:方针、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监视和测量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他记录、非正常信息及不符合信息、异常或突发信息、员工的建议等。

5.5.3.3 信息沟通可采用口头交流、报表、报告、例会及各种媒体等形式。 5.5.3.4 公司通过选举产生员工代表

a) 员工代表应组织并确保员工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参与职业健康事务;员工应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

b) 在协商和沟通过程中,员工代表应将员工参与协商和沟通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

5.5.3.5 环境信息沟通

a) 顾客及相关方的意见、报告、要求等信息由各主管部门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并予以确认,形成文件,向相关方作出回应。

b) 鉴于本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不会对周围社区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本公司不对周边社区定期发布重要环境因素的相关信息。 5.5.3.6 相关文件: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公司总经理主持对管理体系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包括评价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质量环境安全目标。 管理部负责保持管理评审记录。

5.6.2 评审输入

5.6.2.1 管理部在每次管理评审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6.2.2 各部门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进行汇报(评审输入)。 评审输入包括:

a) 两次管理评审之间,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和环境管理体系合规性评价结果;

b) 各种反馈信息,包括顾客和相关方的意见、抱怨、投诉和建议等。 c) 两次管理评审之间的质量/环境/安全绩效和产品的符合性情况; d)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e)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f)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

g) 可能影响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外界环境的变化、与质量/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自身的变化情况,提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有关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改进的建议;

h) 其他相关汇报;

i) 公司总经理就企业经营方针的变化而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新的要求。

5.6.3 评审输出

5.6.3.1 在经过充分讨论之后,公司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评审输出包括:

a)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 b) 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c)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d) 与顾客/相关方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e) 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

f) 其他与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5.6.3.2 管理部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至相应部门。 5.6.3.3 需采取整改/改进措施时,由责任部门按管理评审提出的有关要求实施,管理部负责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跟踪和验证。 5.6.4 相关记录

a) 管理评审计划 b) 管理评审报告 c) 评审资料

6.0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6.1.1 公司确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财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公司总经理确保提供必要的资源。 6.1.2 公司资源提供的目的是:

a) 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 通过实现质量环境安全方针、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来满足顾客/相关方要求,达到顾客/相关方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人力资源部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和与环境安全有关的人员实施管理,使其在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基础上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6.2.2.1 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岗位任职要求》,确定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和安全工作的人员及公司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为本公司或代表本公司工作)所必要的能力,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6.2.2.2 人力资源部通过任职考试、岗前考试/考核、日常及年度考核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能力考核,确定与质量、环境因素、危险源和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确保上岗员工具备相应的从业能力。

6.2.2.3 通过教育、培训和其他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增强质量环境安全和顾客意识,确保为本公司或代表本公司工作的人员都认识到:

a) 所从事的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与程序和符合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环境安全目标作出贡献。

b) 工作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及实际和潜在的环境/安全影响或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安全效益;

c) 在执行质量环境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6.2.2.4 培训应考虑不同层次的职责、能力、文化程度和风险,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安全影响的特殊岗位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考核。

6.2.2.5 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和其他措施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6.2.2.6 员工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相关记录由人力资源部保持。 6.2.3 相关文件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岗位任职要求》

6.3 基础设施

6.3.1 管理部协助总经理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a) 办公及生产用的建筑物及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b) 过程设备(办公设备、计算机及其软件等)。

c) 支持性服务(运输、通讯、水电供应、信息系统等)。 6.3.2设施的提供

总经理根据使用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配置所需要的设施。

根据研发和服务发展的需要,管理部提报相关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相关部门实施。

6.3.3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 公司的相关设施由管理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专人实施管理,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b) 管理部建立和实施《计算机维护保养规程》,确保计算机设备得到良好维护。 6.3.4 相关记录

a) 设施登记表 b) 设施维修记录

6.4 工作环境

管理部应配合总经理确定并管理为实现研发和服务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这应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要求(如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发挥员工的潜能),为此应做到:

a) 配置适用的办公场所,并根据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 配置必要的通风、取暖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 工作现场保持干净、明亮、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标识整齐,通道畅通,保持良好的服务秩序。

7.0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产品部会同工程部策划和开发产品研发和服务所需的过程。

7.1.2 经策划后确定公司的服务实现过程包括:与顾客有关的过程、采购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研发和服务提供过程、产品检验过程等。为对这些过程进行控制,策划完成了本手册第7章及相关的程序文件。

7.1.3 必要时,产品部编制专门的“质量计划”,如:《项目方案》,对特定的产品设计开发和服务进行单独的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应公司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并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作为对本手册及相关程序的必要补充。 7.1.4 产品实现策划应确定:

a) 产品研发和服务过程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产品研发和服务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 产品研发和服务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及服务验收准则。

d) 为实现过程及产品研发和服务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营销部负责组织确定:

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 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 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d) 公司认为必要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7.2.2.1 在决定是否投标、提交标书及签订合同或合同的更改之前,营销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上述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后应确保:

a) 产品的要求得到规定,并已形成文件,口头形式的要求也已形成文件并得到顾客的同意。

b) 任何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要求已经得到解决。 c) 公司具有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

7.2.2.2 对产品要求确认评审后,由营销部负责与顾客签订合同。

7.2.2.3产品要求发生变更,营销部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更改,相关人员获悉已变更的要求。必要时,按原评审程序的规定,由营销部对变更内容组织评审。 7.2.2.4 评审记录由营销部负责整理保存。 7.2.3 顾客沟通

7.2.3.1 营销部实施与顾客的有效沟通。 7.2.3.2 需沟通的信息

a) 关于产品要求、服务条件等产品信息;

b) 顾客询问的问题,研发和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含合同的修订; c) 研发过程中和交付后,顾客反馈的信息,包括顾客抱怨。 7.2.4 相关记录

a) 产品要求评审表 b) 销售合同 c) 电话记录

7.3 设计和开发

7.3.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7.3.1.1产品部经理根据项目方案和技术分析的结果,确定项目负责人,将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转化为《设计开发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

a) 设计和开发阶段;

b) 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 各阶段人员职责和权限;

7.3.1.2产品部经理对设计和开发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7.3.1.3设计开发策划的输出文件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调整,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7.3.2.1产品部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 7.3.2.2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要求;

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对国家强制性标准一定要满足; c) 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7.3.2.3产品部经理组织有关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对设计开发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作出澄清和解决,确保设计开发的输入满足建议书的要求。 7.3.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7.3.3.1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以能针对设计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以便于证明满足输入要求,为生产运作提供适当的信息。 7.3.3.2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

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 能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

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如产品规范、验收规程等。 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确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

7.3.3.3项目负责人对输出文件进行审核,经产品部经理批准后,才能发放。 7.3.4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7.3.4.1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评审,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产品部经理批准,并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进行评审。

7.3.4.2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产品部应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3.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7.3.5.1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 7.3.5.2产品部应保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

7.3.6.1确认的目的是证明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通常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7.3.6.2产品部应保持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7.3.7.1设计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保障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设计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对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

7.3.7.2对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由产品部归档保存。 7.3.8 设计过程中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考虑

产品部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员工健康安全等有关问题,新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向长寿命、高效率、可再生利用发展;提倡采用无害化的工艺技术,并简化制造工艺,提倡采用无毒害的材料并减少其用量。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控制其电磁污染。 7.3.9 相关文件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7.4.1.1 营销部制定并组织实施《采购控制程序》,以确保采购/外包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7.4.1.2 根据供方及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公司对采购/外包产品的供方实施分类控制。

7.4.1.3 营销部根据《采购控制程序》中确定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准则,根据供方按公司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7.4.1.4 营销部保存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7.4.2采购信息

7.4.2.1 采购信息指采购计划、采购合同、订货单、外包协议等,营销部组织采购的具体实施。

7.4.2.2 物资采购文件应明确下列内容:

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等级、数量、供货时间及必要的质量环境安全的其他要求。

7.4.2.3 为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的充分与适宜,在与供方沟通前,采购文件应经部门经理审批。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1 本公司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为:由品质保证部实施验证,具体执行《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7.4.3.2当公司或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7.4.4 相关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7.5 研发和服务提供

7.5.1 研发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产品部会同工程部对设计和服务过程控制进行策划,制定相关的文件,并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和服务提供,确保以下方面得到控制:

a) 获得表述设计和服务的信息,如新产品开发技术协议等;

b) 设计过程执行《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服务过程执行《现场服务作业指导书》; c) 使用适宜的设备,如电脑和相关软件等; d)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如检测仪器等; e) 实施监视和测量,具体执行8.2.4相关规定;

f) 设计文件经确认后方可投入生产;产品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向客户交付,并由工程部按合同要求实施现场服务。

7.5.2 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1 当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时,公司应对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4.2.2 本公司现场服务过程即属于上述过程。对此类过程应进行确认,以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产品部在实施研发和服务前组织过程确认,确认包括以下方式:

a) 上述过程应符合下述b)、c)、d)、e)要求,经工程部经理批准后才可组织实施。 b) 所使用的设备经认可合格;

c) 过程操作人员经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

d) 按相关的技术协议、程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进行操作; e) 对该过程实施监控,填写相应的作业记录并予以保持;

f) 过程的再确认:当上述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产品、材料、设施、人员、方法等),或过程运行满一年时,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应及时做出反应。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1 服务标识 A服务人员标识

研发和服务人员通过胸卡及公司工作服予以标识。服务过程中,通过研发和服务人员对各类资料的签认等相关资料予以体现。 B书面文件资料标识

a) 已完成的合同项目,相关资料归档保存,执行《记录控制程序》;

b) 对处于办理过程中的文件资料,按照客户名称分类存放在专用文件夹中,并在文件夹正面和侧面标明客户名称;

c) 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应在“警示板”上注明;

d) 研发和服务状态通过在文件资料上签署的意见予以体现。 C电子文件资料标识

a) 按客户名称建立文件夹,按项目名称建立子文件夹,按研发和服务资料发生顺序建立、排列相关文档;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应在“电子警示板”上注明

b) 文件更改时,应在文件名称后加注数字序号(序号大者为最新版本),并同时将更改前的文件放入“作废”文件夹或予以删除。

c) 研发和服务状态通过在文件资料上签署的意见予以体现。 7.5.3.2 服务设施标识

公司本部设置标志牌,室内悬挂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组织机构图。 7.5.3.3 可追溯性要求的实现

所有研发和服务资料应有经办人员签名,当涉及到服务工作的质量问题时,可通过相关记录的签名追查到相应的服务人员的责任。

各部门对所要求填写的检查记录应清楚、完整,以便日后查询。 7.5.3.4 检验、检查状态的标识

对各项研发和服务,根据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结果,采取记录方式予以区别,对合格、不合格应在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记录中清楚写明,以便识别。

7.5.4 顾客财产

7.5.4.1 本公司顾客财产主要为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和服务现场的相关设施等。 7.5.4.2 顾客财产的验证

产品部/工程部对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现场设施等进行必要的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顾客沟通。技术资料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控制,项目结束后交还顾客。

7.5.4.3 顾客提供的技术资料,应注意防止损坏或丢失。对于顾客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设计图样、管理或商业机密以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应进行保密控制。未经顾客同意不得擅自挪作它用或处理。

7.5.4.4 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产品部/工程部应向顾客报告,并做好记录。

7.5.5 产品防护

7.5.5.1电子文档的防护

a) 产品部必须对技术服务成果进行及时备份,以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确保技术资料的完整、正确、一致;

b) 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电子文件等的病毒预防、检测和杀毒工作,做好防盗版工作,加强保密意识,保护公司知识产权;

c) 产品部定期进行归档,管理部做好归档结果的保存、防护、登记、管理,并建立项目档案,确保归档资料的安全;

d) 电脑硬件、软件存储设备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卸、启用。 7.5.5.2书面文档的防护

执行《记录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7.5.5.3 营销部按照《采购合同》中的要求,监督设备供方做好发货过程的防护。 7.5.5.4 工程部按合同和系统运行手册的要求,做好用户现场技术服务过程中的防护。 7.5.6相关记录

a) 验收记录

b) 调试记录

c) 服务过程确认报告 d) 顾客财产登记台帐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6.1 为确保产品和环境绩效/安全绩效符合确定的要求,品质保证部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7.6.2 品质保证部建立了以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且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7.6.3 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

a) 测量装置按规定的周期或在使用前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校准单位进行校准。当不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

b) 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表明其检定或校准状态;

c)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有关技术资料的规定;

d) 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应保持完好; e) 防止监视和测量设备因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定位失效;

f)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g)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应对该设备和任何收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品质保证部负责保持校准和验证的相关记录。 7.6.4 相关记录

a)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台帐 b) 检定、校准记录

7.7 环境/安全运行控制

7.7.1 根据公司的环境/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有关的运行,确保他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7.7.2 建立、实施并保持以下控制程序(见7.7.7),以控制因缺乏成文程序可能导致偏离环境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并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7.7.3

营销部建立、实施并保持《相关方管理程序》,以控制公司使用的产品、设备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

7.7.4 管理部组织各部门建立、实施并保持《工作设计控制程序》,各部门在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7.7.5 公司自有的所有新建、改建项目,均应按规定设计环保设施和安全卫生设施,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管理部应监督相关部门严格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三同时”验收合格,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7.8 应急准备和响应

7.8.1 管理部负责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

7.8.2 管理部应根据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7.8.3 相关部门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伴随的有害环境影响/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

7.8.4 管理部应每年组织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7.8.5 可行时,管理部应每年组织对上述程序进行演练。 7.8.6 相关文件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8.0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公司对顾客满意情况、内部审核、过程和产品及环境状况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持续改进等过程进行策划,作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同时通过相关数据的记录、收集和分析及适当统计技术的应用,提出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证实产品的符合性、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本公司适用的统计技术包括: a) 数据收集采用调查表法; b) 不合格项分析采用排列图法; c) 不合格原因分析采用因果图法;

各部门应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选用上述统计技术或其他适用的统计技术。

8.2 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8.2.1.1 营销部负责监控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8.2.1.2营销部应关注并记录顾客以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日常反馈的信息,各种媒体的报告及行业研究信息,每月整理分析。

8.2.1.3对公司的主要顾客,营销部应每年向顾客发送《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定量调查顾客对公司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调查结果形成分析报告。

a)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的发放范围应覆盖本公司销售额的60%以上,回收率不低于80%。

b) 调查表按质量(0.3)、价格(0.05)、交货期(0.15)、服务态度(0.1)、服务效果(0.1)及其他方面(0.3)分项调查顾客的满意程度,每个单项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100)、满意(80)、一般(60)、不满意(40)、非常不满意(20)设定满意度分值,该顾客的满意度为上述单项满意度的加权值。总的顾客满意度为所有顾客满意度的平均值。

8.2.1.4相关记录

a) 顾客反馈分析

b)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c) 顾客满意分析报告

8.2.2 内部审核

8.2.2.1 管理部制订并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间隔不超过12个月,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策划的安排、ISO9001:2008标准、ISO14001:2004标准和GB/T28001标准要求以及公司所确定的管理体系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8.2.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应:

a) 确定体系是否有效地满足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b) 评审以往审核的结果。

8.2.2.3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审的总体策划,并任命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内审的具体策划,并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管理部负责内审的组织、协调工作。

8.2.2.4 审核策划时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重要性和风险评价结果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方案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8.2.2.5 内审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公司聘任,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8.2.2.6 审核组根据策划结果实施审核,作相应的审核记录,编制审核报告,保持相关记录,并将审核结果通知受审核方。

8.2.2.7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责任部门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经审核员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实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管理部负责验证该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

8.2.2.8 管理部和内审组长对内审结果汇总分析后,将结果向管理者代表和总经理汇报。 8.2.2.9 相关文件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1 为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管理部组织对四大过程(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

8.2.3.2 各部门依据手册相关要素、程序文件和支持文件每月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专项工作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予以记录。

8.2.3.3 管理部每季度组织评定质量环境安全目标及部门分解目标、环境/安全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

8.2.3.4 各部门依据手册相关要素、程序文件和支持文件每月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专项工作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予以记录。

8.2.3.5 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及纠正措施。 8.2.3.6 相关记录

a) 目标考核及分析报告 b) 整改通知单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1品质保证部会同产品部、工程部制定并组织执行《产品检验控制程序》,对产品(硬件)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8.2.4.2 产品部按照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和相关标准,组织对软件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配合工程部进行现场的调试、验收。

8.2.4.3 品质保证部/产品部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检验记录应由经公司授权的质检员签字。

8.2.4.4 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2.4.5 相关文件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8.2.5 环境管理体系检查

8.2.5.1 管理部制定和实施《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并将监测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8.2.5.2 品质保证部确保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的维护,相关记录予以保持。

8.2.5.3 为了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管理部建立和保持《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每年组织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并保持评价结果的记录。 8.2.5.4 相关文件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8.2.6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

8.2.6.1 管理部制定和实施《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

8.2.6.2 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视和测量包括:

a) 适合公司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b)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

c) 主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d)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绩效的历史证据;

e) 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的结果,以便于后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 8.2.6.3 品质保证部确保所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的维护,相关记录予以保持。 8.2.6.4 相关文件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 品质保证部会同产品部、工程部制定并实施《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控制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可行时)和处置,包括不合格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8.3.2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做出标识,必要时隔离存放,并做好记录。

8.3.3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处置形式: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不合格物资的处置型式可包括:退货、让步接收等。

8.3.5 经返工后,应重新检验,以证实符合要求。

8.3.6 不合格评审部门负责保持不合格的性质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

8.3.7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相关部门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3.8 相关文件:

《不合格控制程序》

8.4 数据分析

8.4.1通过应用统计技术,收集、整理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8.4.2 数据分析的内容包括:

a) 顾客满意程度;

b)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 过程、产品的特性及趋势,以及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 供方的有关信息;

e) 环境/安全监测和测量的结果。

8.4.3 管理部统筹管理全公司的数据分析,协调各部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活动,并对汇总后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8.5改进

8.5.1 持续改进

本公司通过建立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确定质量环境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开展内外部审核、进行数据分析、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8.5.2.1 管理部制定并实施《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事故、事件调查处理与统计控制程序》,以消除质量、环境、安全不合格/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再发生。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严重性和(或)伴随的环境影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8.5.2.2 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职业健康安全安全事故、事件及不符合进行调查和处理。

8.5.2.3 通过以下过程输出的信息识别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及其严重程度:

a) 过程、产品质量出现严重不合格或较大波动时;

b) 相关方对产品质量投诉(抱怨)或满意度明显降低时; c) 内审、外审发现不合格或不良倾向时;

d) 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或趋向恶化时; e) 发生环境或安全的事故、事件、不符合或趋势时;

f) 其他不符合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目标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或趋势。 8.5.2.4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 8.5.2.5 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

8.5.2.6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或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8.5.2.7 对制定的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风险评价。

8.5.2.8 实施所制定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或重复发生。 8.5.2.9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8.5.2.10 评审/确认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8.5.2.11 实施和记录因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 8.5.2.12 相关文件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事故、事件调查处理与统计控制程序》

附录B 支持文件清单


相关内容

  • 质量环境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1)
  • 陕西红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Q/HH-A-01-2012 质量和食品安全 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HH 2012-01 发布日期:2012.06.05 实施日期:2012.06.10 受控状态:受 控 0.1 目 录 0.2 修改记录 0.3企业概况 陕西红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以1995年创建的大荔红汇食 ...

  • 大量品质管理书籍和资料,品管人员必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 年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过关必做 1500 题.pdf 21 世纪车间主任工作手册(添加书签).pdf 35 钢显 ...

  • 食品行业质量管理手册
  • 目 录 1 引言 .............................................................. 3 1.1 公司介绍 .................................................... 3 1.2 手册说明 ... ...

  • 质量安全卫生管理手册
  • XXXXXX公司 质 量 手 册(根据ISO/9000:2008标准) 第A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实施日期: 批 准: 颁 布 令 1.为规范本公司各项质量安全卫生管理活动,切实提高和稳定公司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确保公司质量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符合法律法规及安全卫生标准:不断满足顾客的需 ...

  •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
  • 文件编号 SYDJ-HSE-01 AQ/T9006-2010 第 01 章 页 次 1/2 页数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 版 本 章节号 管理手册目录 序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题 目 章节号 封面 01 02 03 04 05 06 1.0 2.0 3.0 4.0 ...

  • 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 广东德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文 件 编 号 : FSQM-01 版 次/修改次: A/0 发 布 日 期 : 201 5 年 4 月 1 日 第 1 页 共 33 页 质 量 和 食 品 安 全 管 理 手 册 编 审 批 制: 核: 准: 发 布 日 期 : 2015 年 4 ...

  • 1.食品安全手册
  • 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手册 文件编号: KMS120006-00 (依据GB/T22000-2006 idt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 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织的要求 ISO/TS 22002-1 前提方案) 编制: 受控状态: 审核: 分 发 号: 批准: 日 期: 目 录 目 录 . ...

  • 一体化手册
  • 科一(福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依据GB/T19001-2008.GB/T24001-2004及GB/T28001-2011标准编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一体化管理手册 文件编号:KY/QEH-SC-01 版 本 号:1.0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 ...

  • 煤矿工程师手册
  • <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2010年度重大选题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9出版 编委会主任:赵铁锤 主 编:袁亮 书 号:ISBN:978-7-5020-3521 开 本:16开精装 上中下3册 定 :780 现:620元 内容简介 <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是在国家安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