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控制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控制研究 摘要:从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强化国家食品安全科技的角度,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物链源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系统培训,食品安全意识差; 对家庭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缺乏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薄弱。并提出了安全控制建设性意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以责任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食品安全;新形势;安全控制建议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是否含有可能或潜在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的危害物,这些危害物主要集中在五方面:微生物危害;农药和杀虫剂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化学危害,包括生物毒素等;假冒食品[1]。近几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猪肉中含瘦肉精、地沟油、疯牛病、口蹄疫、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沃尔玛“五香驴肉”事件等等,已经造成国内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少数食品生产企业在利益面前丧失公得心,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不惜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2],制假贩假,致使食物中毒频发。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除与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外,还与食品安全诉求有关,而食品安全诉求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政府对人们食品安全的诉求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文件。200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9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1年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2年将食品安全首入地方绩效考核,2015年10月颁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1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1.1 食物链源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来我国投资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化工类和服装漂染类高污染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对前来投资企业环保要求不严,很多外资企业对环保设施投入不够,排入到环境中的“三废”达不到国家标准,甚至有的企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中。这些工业企业废料中含有大量的

二氧化硫、氟化物、二硫化碳、氯化氢、硫酸、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排入大气、土壤和水中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农用物资的滥用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另一主要原因。由于人口不断增多,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难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农业对自然生产条件依赖性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大,使得本来产量不高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化肥、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从2000年到2011年,化肥、农药、塑料薄膜使用量逐年增长,极大地污染食物链源的农业生态环境[3]。

1.2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系统培训,食品安全意识差

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由于食品严重短缺,人们关心的是会不会饥饿,有得吃就不错,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食品安不安全。由于交通不发达,食品加工技术落后,人类几乎是直接食用农产品,辅以少量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简单加工的食品,即主要是以粗加工、小作坊为主生产的食品。食品加工简单,种类少,产量小,销售范围小,贮存时间短,食品区域性比较明显。即使出现食物中毒现象,中毒人数少,影响范围小。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种类丰富,食品不再是以直接食用农产品为主,而是以精、深加工为主生产的食品。由于食品加工环节多,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再加上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大,交通发达,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中毒人数多,影响范围大。

1.3 对家庭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缺乏重视

从每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来看,家庭食物中毒情况严重,2014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占总报告起数50.6%,食物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27%,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85.5%[4]。而到目前为此,国家对家庭食品安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家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未体现。

1.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薄弱

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较多。目前与食品安全监管有相关责任的部门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行政、质量监督、进出口、海关等。各部门都制定有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而这些管理规定只有本部门能看到,其它部门很难看到,普通民众更难看到。这种做法造成企业在遇到行政执法之前不知道有这些政策,有些政策之间还可能会有冲突,普通民众监管企业无依据。

2 我国食品安全控制建议

2.1 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体系建设[5]

最有效降低风险的途径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中遵循预防性原则。要最大限度

地保持消费者的利益,最基本的就是把食品质量和安全建立在食品生产从种植(养殖)到消费的整个环节。这种从农业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运输者到销售者的链条称作“从农田到餐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都非常关键。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决策透明度的更高要求,更多的消费者协会也开始关注“从餐桌到农田”的信息追溯问题,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已引起普遍重视。

食品危害和品质的损失可能发生在食品链的不同环节,要一一找出这些危害是困难的,并且成本也非常昂贵。一种有机组织起来的、对食品链中的多个环节进行控制的预防性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食品质量与安全。对食品链上一些潜在的危害可以通过应用良好操作规范加以控制,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制造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等。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方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可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各个阶段,HACCP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个基本工具[6]。中国政府应加快按食品种类和生产行业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指南,生产企业则应加强HACCP管理体系的建设。

2.2 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监管[7]

从2006年至2014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来看,发生食物中毒最严重的是家庭,可见,在农村及社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但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监管职责来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区食品安全监管无人承担。就连最起码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也没有部门负责来做。目前在家庭出现的食物中毒大多是误食毒蘑菇、含龙葵素的马铃薯、含皂素及红细胞凝集素的菜豆、海洋浮游生物双鞭毛藻类的贝类、含高组胺鱼类、劣质酒、贮存不当的隔夜菜等,如加强对农村或社区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则完全可避免食物中毒。因此,政府部门尽快将农村或社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纳入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很有必要。

2.3 完善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控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食品安全评价的基础,是开展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的前提和依据,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在国际层面上规范了风险分析程序,并将其引入《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协定》,鼓励成员国认可国际风险评估结果。中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要与国际接轨,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与国际接轨,从中央一级的组织管理环节开始逐步渗透风险分析理念,并将其贯穿到“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链条中。

2.4 强化以责任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8]

全世界的食品安全管理者都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行动需要政府的政治承诺和坚实的法律支持,需要在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分担责任,

需要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技术发展规划。因为食品安全科学与技术是食品安全管理和交流的基础,是解决冲突的理论依据,是建立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相互信任机制的桥梁。政府在其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中应号召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为实现共同目标,确保在食品生产的多个环节采取完整有效的措施而共同努力,构建和重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在有条件的地区或产业开展食品安全控制一体化示范,积累经验,以便对食品安全管理法规、机构、政策进行回顾和改革。

3 结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要求我们队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尽管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但还需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魏益民, 吴永宁, 周乃元, 等. 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方向讨论[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 7(11) : 1- 3.

[2]焦超群.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03):70-73.

[3]徐雪, 宋洪远.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国家智库, 2015(21):80-84.

[4]马细兰.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与建议[J]. 南方农村, 2016,(3):45-49.

[5]刘为军.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23-24.

[6]FAO /WHO.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M].樊永祥, 陈君石, 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0.

[7]锁放.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完善[D]. 安徽大学, 2011.

[8]王海凤. 我国食品安全中政府规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控制研究 摘要:从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强化国家食品安全科技的角度,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物链源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系统培训,食品安全意识差; 对家庭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缺乏重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薄弱。并提出了安全控制建设性意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体系建设;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强化以责任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食品安全;新形势;安全控制建议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是否含有可能或潜在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的危害物,这些危害物主要集中在五方面:微生物危害;农药和杀虫剂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化学危害,包括生物毒素等;假冒食品[1]。近几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标、猪肉中含瘦肉精、地沟油、疯牛病、口蹄疫、新西兰恒天然肉毒杆菌、沃尔玛“五香驴肉”事件等等,已经造成国内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少数食品生产企业在利益面前丧失公得心,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润,不惜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2],制假贩假,致使食物中毒频发。食品安全信任恐慌除与食品安全事件有关外,还与食品安全诉求有关,而食品安全诉求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政府对人们食品安全的诉求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文件。200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9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1年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2年将食品安全首入地方绩效考核,2015年10月颁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1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1.1 食物链源头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来我国投资的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化工类和服装漂染类高污染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有关部门对前来投资企业环保要求不严,很多外资企业对环保设施投入不够,排入到环境中的“三废”达不到国家标准,甚至有的企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中。这些工业企业废料中含有大量的

二氧化硫、氟化物、二硫化碳、氯化氢、硫酸、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排入大气、土壤和水中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农用物资的滥用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另一主要原因。由于人口不断增多,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难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农业对自然生产条件依赖性强,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大,使得本来产量不高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化肥、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从2000年到2011年,化肥、农药、塑料薄膜使用量逐年增长,极大地污染食物链源的农业生态环境[3]。

1.2 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系统培训,食品安全意识差

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由于食品严重短缺,人们关心的是会不会饥饿,有得吃就不错,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食品安不安全。由于交通不发达,食品加工技术落后,人类几乎是直接食用农产品,辅以少量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简单加工的食品,即主要是以粗加工、小作坊为主生产的食品。食品加工简单,种类少,产量小,销售范围小,贮存时间短,食品区域性比较明显。即使出现食物中毒现象,中毒人数少,影响范围小。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种类丰富,食品不再是以直接食用农产品为主,而是以精、深加工为主生产的食品。由于食品加工环节多,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再加上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大,交通发达,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中毒人数多,影响范围大。

1.3 对家庭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村的食品安全缺乏重视

从每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来看,家庭食物中毒情况严重,2014年食物中毒报告起数占总报告起数50.6%,食物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27%,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死亡总人数85.5%[4]。而到目前为此,国家对家庭食品安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对家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未体现。

1.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交流薄弱

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较多。目前与食品安全监管有相关责任的部门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行政、质量监督、进出口、海关等。各部门都制定有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而这些管理规定只有本部门能看到,其它部门很难看到,普通民众更难看到。这种做法造成企业在遇到行政执法之前不知道有这些政策,有些政策之间还可能会有冲突,普通民众监管企业无依据。

2 我国食品安全控制建议

2.1 加强“从农田到餐桌”整体控制体系建设[5]

最有效降低风险的途径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中遵循预防性原则。要最大限度

地保持消费者的利益,最基本的就是把食品质量和安全建立在食品生产从种植(养殖)到消费的整个环节。这种从农业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运输者到销售者的链条称作“从农田到餐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中都非常关键。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决策透明度的更高要求,更多的消费者协会也开始关注“从餐桌到农田”的信息追溯问题,食品安全溯源技术已引起普遍重视。

食品危害和品质的损失可能发生在食品链的不同环节,要一一找出这些危害是困难的,并且成本也非常昂贵。一种有机组织起来的、对食品链中的多个环节进行控制的预防性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食品质量与安全。对食品链上一些潜在的危害可以通过应用良好操作规范加以控制,如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制造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等。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方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可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处理的各个阶段,HACCP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个基本工具[6]。中国政府应加快按食品种类和生产行业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指南,生产企业则应加强HACCP管理体系的建设。

2.2 完善食品监管制度,加强家庭食品安全监管[7]

从2006年至2014年全国食物中毒情况来看,发生食物中毒最严重的是家庭,可见,在农村及社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但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监管职责来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区食品安全监管无人承担。就连最起码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也没有部门负责来做。目前在家庭出现的食物中毒大多是误食毒蘑菇、含龙葵素的马铃薯、含皂素及红细胞凝集素的菜豆、海洋浮游生物双鞭毛藻类的贝类、含高组胺鱼类、劣质酒、贮存不当的隔夜菜等,如加强对农村或社区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则完全可避免食物中毒。因此,政府部门尽快将农村或社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纳入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很有必要。

2.3 完善以风险分析为核心的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控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食品安全评价的基础,是开展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的前提和依据,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理论体系之一。在国际层面上规范了风险分析程序,并将其引入《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协定》,鼓励成员国认可国际风险评估结果。中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要与国际接轨,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上与国际接轨,从中央一级的组织管理环节开始逐步渗透风险分析理念,并将其贯穿到“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链条中。

2.4 强化以责任人为主体的管理理念[8]

全世界的食品安全管理者都认识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行动需要政府的政治承诺和坚实的法律支持,需要在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分担责任,

需要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技术发展规划。因为食品安全科学与技术是食品安全管理和交流的基础,是解决冲突的理论依据,是建立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相互信任机制的桥梁。政府在其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中应号召所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为实现共同目标,确保在食品生产的多个环节采取完整有效的措施而共同努力,构建和重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在有条件的地区或产业开展食品安全控制一体化示范,积累经验,以便对食品安全管理法规、机构、政策进行回顾和改革。

3 结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要求我们队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赖于更加系统的控制模式来解决。尽管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但还需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魏益民, 吴永宁, 周乃元, 等. 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方向讨论[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 7(11) : 1- 3.

[2]焦超群.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03):70-73.

[3]徐雪, 宋洪远.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国家智库, 2015(21):80-84.

[4]马细兰.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与建议[J]. 南方农村, 2016,(3):45-49.

[5]刘为军. 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23-24.

[6]FAO /WHO.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用指南[M].樊永祥, 陈君石, 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0.

[7]锁放.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完善[D]. 安徽大学, 2011.

[8]王海凤. 我国食品安全中政府规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相关内容

  • 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 2012年第2期 CHINAPLANTPROTECTION2012,Vol.32.No. 2 """# """# 植物检疫 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王福祥,冯晓东,刘 1 1 摘要:主要阐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 ...

  • 亚太地区军费开支对我国安全形势的影响透析
  • [摘要]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军事形势一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而随着刚刚从九年伊战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亚太地区,让原本复杂的亚太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本文通过统计亚太地区15个主要国家2002-2011年期间的军费开支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进而分析这些国家军费开支背后的战略动态,以透析其对我 ...

  • 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海洋权益
  • 维护国家主权,确保海洋权益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 ...

  • 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 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必须积极实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 ...

  •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海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论文题目: 摘要: 正文: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 ...

  •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军事安全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中国的军事安全问题 摘要:2014年4月15日,国家主席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 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 国内外现实状况提出了注重军事安全问题,军事安全是作为传统国家安全领域 ...

  • 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 [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六年八月 前 言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 ...

  • 中国石油资源的形势与政策
  • 形势与政策 [内容摘要]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之一.我国目前的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资源的安全问题正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分析石油资源当前所面临的状态,并提出对应的策略,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石油资源 当前形势 应对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石油资源的消费量也 ...

  •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及重意义
  • 煤矿安全现状及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莫凤依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基础的国家,每年煤炭消耗占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2013年我国煤矿生产原煤量约为37亿吨,全年煤炭消耗量达到36.1亿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各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相对落后的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