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_王娜

2006年9月第20卷第9期经济与管理

EconomyandManagementSep.,2006Vol.20No.9

●发展论坛

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娜1,夏杰长2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要]针对中国现阶段就业形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税收对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的回归模型。在中

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对劳动要素征税会增加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可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促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增长。[关键词]劳动供给;劳动有效税率;税收政策[中图分类号]F81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9-0005-04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00 ̄2004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4.0%、失业问题成为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重4.3%、4.2%①,大问题之一。由于税收会改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因此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笔者将从劳动的供给方出发,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中国经济体制下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关于劳动要素征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的文献有很多,其中大多是关于征税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比较以及累进税的累进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国外学者方面,桑莫(Sandmo,1983)在递增的累进税率对劳动供给影响方面得出以下结论:当累进度提高而总收入不变时,个人面临的边际税率变高。替代效应会使每个人减少工作。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平均税率将下降,而高收入者的平均税率上升。收入效应会使穷人工作的更少(享受更多的闲暇),而富人则工作的更多。如果对富人的正效应大于对穷人的负收入效应和对所有人的负替代效应,那么经济中的劳动供给就一定会增加。伊珀里托(Ippolito,1985)认为,较高的累进度会刺激工人推迟退休并增加在工作期间享受额外闲暇。布里克(Break,1974)、阿特金森与斯蒂格利茨(Atkinson,

[收稿日期]2006-03-21

1980)以及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6)进行Stiglitz,

的经验研究中发现征收所得税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趋于相互抵消。特别地,如果使用对数形式的效用函数,这两种效应对劳动的影响可能为零(Atkinson,Stiglitz,1980)。而哈伯格(Harberger,1974)的税收归宿一般均衡模型中则得出所得税和一般劳动税是无法转嫁的,并且税负的不同将影响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国内学者方面,张素芝(2005)认为税收会从控制人口数量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来影响劳动的总供给量以及从影响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保障税方面来影响劳动者的供给结构。刘溶沧与马栓友(2002)在就劳动征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对劳动征税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劳动征税增加了劳动供给。

以上文献给出了对劳动征税与劳动供给的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分析,其中就中国的实际分析还很不足,尤其是税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方面,由于不同学者研究的背景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结论。因此,笔者将在刘溶沧与马栓友(2002)研究的基础上,只考虑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和就业②,通过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劳动税收模型来分析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税收对劳动的供

[作者简介]王娜(1981-),女,陕西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税收;夏杰长(1964-),男,湖南新

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实践。

经济与管理

JINGJIYUGUANLI

ECONOMYAND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月刊)2006年第9期

给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价格下降、闲暇价格上升,促使人们以闲暇代替工作;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了维持既定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而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税收对劳动供给者的总效应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不同劳动者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对比关系所决定的。通常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对高收入阶层而言,税收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对低收入阶层则相反。为了考察中国劳动征税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笔者应用劳动的有效税率来进行估算。劳动的有效税率=劳动税收/劳动收入(刘溶沧,马栓友,2002),其中劳动收入=劳动报酬+劳动税收,由此可以计算出城镇居民劳动的有效税率,其中劳动报酬笔者采用城镇职工工资总额,劳动税收采用针对城镇居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尽管不是税收,但是其征收也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对劳动的供给产生影响。此外,经济增长与就业也有着经验上的数量关系。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有三种解释:菲利普斯认为,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长期而言这种替代关系将消失(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理性预期学派则认

表1

税收、劳动报酬、GDP与失业关系

劳动报

酬(职工失业GDP指价格指工资总人数数(1985(1978数额)(亿(万人)年=100)年=100)元)2618.52951.13323.93939.24916.26656.48100.09080.09405.39296.59875.510656.211830.913161.114743.516900.2

377.9383.2352.2363.9420.1476.4519.6552.8576.8571575595681770800827271.3281.7307.6351.4398.8449.3496.5544.1592.2638.5684.1738.8794.2860.1941.81031.3

160.2165.2170.8181.7208.4258.6302.8327.9337.1334.4329.7331.0333.3330.6334.6347.7

为,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都

③不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并不存在)。所以,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变量。在数据处理中,为了剔除价格因素,通货膨胀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采用GDP指数(见表1)。

根据以上数据,建立如下方程(由于数据在1990年、1991年和2002年发生异常,考虑建立虚拟变量D,使D=1(1990、1991年和2002年),其余年份D=0):

unemp=a0+a1×CPI+a2×GDP+a3×rate+a4D+ut

其中unemp是失业人数,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ate是城镇居民的劳动有效税率,ut为随机误差项。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异方差,每个变量都取了对数。估计结果如下:

unemp=-4.74-0.19CPI+1.69GDP-0.74rate+0.1D

-2.7

-1.91

6.28

-4.06

4.14

系数下方的值为t检验值,可以看出,系数均显著,且DW=1.83,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8,说明拟合的程度比较好。

三、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从以上方程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似乎很符合中国的现实状况,但是根据经济理论,经济的增长应该是能够扩大就业的。在这里要说明,估计结果呈现正相关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一定伴随着失业人数的增长。首先,当进入劳动大军的人数大于新增就业人数的时候,尽管经济增长,失业人数还是会增加。中国每年进入劳动大军的人数正在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十五”期间,中国年平均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而“九五”期间仅为600万人,“十五”期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比“九五”期间多出近1000万人④。其次,笔者在模型中所采用的失业人数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这只是中国真实失业中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以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等均没有包括其中,因此,尽管模型得出中国的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但这并不表示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中国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的结果。有文献认为在中国产生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一致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短期内使资本等要素“挤出”了劳动力,但在长期会促进就业的增长;二是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但这两个不是主导原因,并且认为可以用有效就业⑤理论解释经济增长和就业增

社会保劳动税收劳动收入

个人所

险基金(社会保险(劳动报

年份得税基金+个人酬+劳动

收入所得税)税收)

(亿元)

(亿元)(亿元)(亿元)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17.1221.1325.1131.4346.7472.67145.91193.19259.93338.65414.3660.49961211.11417.31737.1

146.75186.8225377.4526.174210061207.18145516192208.22644.53101.94048.74882.95780163.87207.93250.11408.83572.84814.671151.911400.371714.931957.652622.53304.94097.95259.86300.27517.12782.43159.03574.04348.05489.07471.19251.910480.411120.211254.212498.013961.115928.818420.921043.724417.3

注:数据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lss.gov.cn/index.htm)、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index.htm)、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www.chinatax.gov.cn/)、中经网(http://newibe.cei.gov.cn/index/index.asp)和《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数据汇总而成。以上数据均以不变价格计算。

ECONOMYANDMANAGEMENT

发展论坛王娜,夏杰长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长的不一致问题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失业的变动呈相反方向,消费价格指数越高,也就是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人数减少,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有替代关系。

城镇居民的劳动税率与失业也呈反相关的关系,这说明在中国税收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税率,减少了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劳动者为了维持既定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劳动供给。这个结论是从总体上得出的,但税收是从多角度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的。在对个人所得税的税负的社会学分析中得出,劳动力供给弹性与通常所称的企业稳定性是相互影响的。由于私人企业的劳动保障不如国有企业,所以,当个人所得税提高时,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对于所得税税负承担的份额较大。性别方面,由于男性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所以在所得税提高时,在改变劳动力供给的相关决策时,男性更加保守。在年龄方面,税收主要由40岁以上的工薪群体承担,因为其劳动力供给弹性明显弱于年龄在30岁以及30岁 ̄40岁的劳动者。还有一个便是工资水平,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供给弹性明显缺乏弹性⑦。而社会保障基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总和,与性别、年龄也有很大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仅靠提高劳动税率,要在公平税负的原则下合理地调整税收结构,以此来促进就业的增长。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促进就业,一是从经济发展入手,二是从税收政策入手。

1.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来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尽管模型得出了与实际经济理论相反的但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符的结论,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能否认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并能促进就业的增长。如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方面,要发展就业弹性高的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员虽然从2000年的27.5%上升到2004年的30.6%,增长了3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仍然很低,只有1/3,其就业人口比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近30个百分点,所以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

阔,潜力巨大⑧。在发展第三产业时要结合国情,应重点发展就业潜力大的行业,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就业机会。中国经济增长正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在政策引导上要选择能够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经济政策,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来配之以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也要使劳动密集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增长,增加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将简单劳动力转化成为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本。

2.利用税收政策来促进就业增长。通过以上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到,在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劳动要素征税时,其表现出的收入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税收政策可以促进就业。从对城镇居民的课税中来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最大,因此,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将对个人劳动供给决策起着关键作用,调整劳动有效税率主要应从个人所得税方面着手。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依据是根据1994年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来对劳动所得进行征收。其中,工薪所得、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三项性质基本相同,均为劳动所得,却分别使用三套不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其中,工薪累进税率多达九级。收入水平相同的人,税负却相差悬殊。笔者认为,要用税收手段来促进就业应从个人所得税的结构方面来调整,确立公平税负的原则,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适当减少累进税率的级次,简化税制,适当调高非劳动所得的税率和高收入者的税率。当然,鉴于税收的收入效应还是占主导作用,总体税率还是以适当提高为宜,但边际税率以及级次较低的税率即工薪阶层的税率也不能提得过高,以保证税负的公平。注释:

①2004年数据出自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②本文之所以使用城镇居民的数据是因为中国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只计算城镇人口,对劳动要素的征税统计也比较明确,相比之下,农村失业人数统计困难,而农业税数额较小并且逐渐取消,因此税收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

③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经济科1999年,第495页。学出版社,

④丁元竹主编:《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66页。

⑤有效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隐性失业人数。⑥⑧李俊锋,王代敬,宋小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ECONOMYAND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月刊)2006年第9期

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期。

⑦于洪:《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2004年4月。究》《,财经研究》,

[6]李俊锋,王代敬,宋小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

—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J].中国软科学,2005(,1).究——

[7]许文,王敏.税收与就业问题思考[J].税务研究,2003(,10).[8]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

1999.出版社,

[9]于洪.中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J].

财经研究,2004(,4).

[10]周振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9.

[11]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12]刘溶沧,马栓友.论税收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劳动、资

本和消费征税的效应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3]张素芝.从劳动的需求和供给看税收与就业的关系[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14]夏杰长,等.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Atkinson,A.and

Stiglitz,J

Lectures

the

on

the

Publicand

(1980),London:McGrawHill.Economics

[2]Break,G.'Relationship

vol.28,pp.182-196.

[3]Harberger,ArnoldC.'TheIncidenceoftheCorporation

Income

Tax.'In

Taxation

and

Welfare,ed.Arnold

Harberger.Boston:Little,Brown,1974c,pp.135-162.[4]Ippolito,R.'Incometaxpolicyandlifetimelaborsupply',

JournalofPublicEconomics(1985),vol.26,pp.327-347.[5]Stiglitz,J.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1986),New

W.W.Norton.York:

between

corporate

individualincometaxes',NationalTaxJournal(1974),

责任编辑:涵育

ThePositiveAnalysisoftheEffectonTaxtotheLaborSupplyofUrbanCitizens

WANGNa1,XIAJie-chang2

(1.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2.InstituteofFinanceandTrade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836,Cnina)Abstract:Thispaperaimsatthepresentemploymentsituation,appliestoeconometricmethodsandsetsuparegressivemodelofthetaxonChineseurbancitizens'laborsupply.Afteranalyzingthemodelitconcludesthat:WithChineseactualsituation,taximposedonworkforcewillincreasetheurbancitizens'laborsupply.Abettereconomicalenvironmentandataxpolicycanbebuiltuptomakeeconomicandemploymentincreasesynchronouslyandtoimproveemployment.Keywords:laborsupply;laborefficienttaxrate;taxpolicy

ECONOMYANDMANAGEMENT

2006年9月第20卷第9期经济与管理

EconomyandManagementSep.,2006Vol.20No.9

●发展论坛

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娜1,夏杰长2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摘要]针对中国现阶段就业形势,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税收对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的回归模型。在中

国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中,对劳动要素征税会增加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可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促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增长。[关键词]劳动供给;劳动有效税率;税收政策[中图分类号]F81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9-0005-04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00 ̄2004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6%、4.0%、失业问题成为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重4.3%、4.2%①,大问题之一。由于税收会改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决策,因此税收政策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笔者将从劳动的供给方出发,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中国经济体制下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关于劳动要素征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的文献有很多,其中大多是关于征税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比较以及累进税的累进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国外学者方面,桑莫(Sandmo,1983)在递增的累进税率对劳动供给影响方面得出以下结论:当累进度提高而总收入不变时,个人面临的边际税率变高。替代效应会使每个人减少工作。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平均税率将下降,而高收入者的平均税率上升。收入效应会使穷人工作的更少(享受更多的闲暇),而富人则工作的更多。如果对富人的正效应大于对穷人的负收入效应和对所有人的负替代效应,那么经济中的劳动供给就一定会增加。伊珀里托(Ippolito,1985)认为,较高的累进度会刺激工人推迟退休并增加在工作期间享受额外闲暇。布里克(Break,1974)、阿特金森与斯蒂格利茨(Atkinson,

[收稿日期]2006-03-21

1980)以及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6)进行Stiglitz,

的经验研究中发现征收所得税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趋于相互抵消。特别地,如果使用对数形式的效用函数,这两种效应对劳动的影响可能为零(Atkinson,Stiglitz,1980)。而哈伯格(Harberger,1974)的税收归宿一般均衡模型中则得出所得税和一般劳动税是无法转嫁的,并且税负的不同将影响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国内学者方面,张素芝(2005)认为税收会从控制人口数量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来影响劳动的总供给量以及从影响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保障税方面来影响劳动者的供给结构。刘溶沧与马栓友(2002)在就劳动征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对劳动征税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对劳动征税增加了劳动供给。

以上文献给出了对劳动征税与劳动供给的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分析,其中就中国的实际分析还很不足,尤其是税收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系方面,由于不同学者研究的背景不同而带来不同的结论。因此,笔者将在刘溶沧与马栓友(2002)研究的基础上,只考虑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和就业②,通过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劳动税收模型来分析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税收对劳动的供

[作者简介]王娜(1981-),女,陕西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税收;夏杰长(1964-),男,湖南新

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实践。

经济与管理

JINGJIYUGUANLI

ECONOMYAND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月刊)2006年第9期

给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种。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价格下降、闲暇价格上升,促使人们以闲暇代替工作;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了维持既定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而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税收对劳动供给者的总效应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不同劳动者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对比关系所决定的。通常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对高收入阶层而言,税收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对低收入阶层则相反。为了考察中国劳动征税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笔者应用劳动的有效税率来进行估算。劳动的有效税率=劳动税收/劳动收入(刘溶沧,马栓友,2002),其中劳动收入=劳动报酬+劳动税收,由此可以计算出城镇居民劳动的有效税率,其中劳动报酬笔者采用城镇职工工资总额,劳动税收采用针对城镇居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尽管不是税收,但是其征收也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对劳动的供给产生影响。此外,经济增长与就业也有着经验上的数量关系。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有三种解释:菲利普斯认为,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长期而言这种替代关系将消失(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一条垂线);理性预期学派则认

表1

税收、劳动报酬、GDP与失业关系

劳动报

酬(职工失业GDP指价格指工资总人数数(1985(1978数额)(亿(万人)年=100)年=100)元)2618.52951.13323.93939.24916.26656.48100.09080.09405.39296.59875.510656.211830.913161.114743.516900.2

377.9383.2352.2363.9420.1476.4519.6552.8576.8571575595681770800827271.3281.7307.6351.4398.8449.3496.5544.1592.2638.5684.1738.8794.2860.1941.81031.3

160.2165.2170.8181.7208.4258.6302.8327.9337.1334.4329.7331.0333.3330.6334.6347.7

为,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都

③不存在替代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并不存在)。所以,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变量。在数据处理中,为了剔除价格因素,通货膨胀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采用GDP指数(见表1)。

根据以上数据,建立如下方程(由于数据在1990年、1991年和2002年发生异常,考虑建立虚拟变量D,使D=1(1990、1991年和2002年),其余年份D=0):

unemp=a0+a1×CPI+a2×GDP+a3×rate+a4D+ut

其中unemp是失业人数,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ate是城镇居民的劳动有效税率,ut为随机误差项。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异方差,每个变量都取了对数。估计结果如下:

unemp=-4.74-0.19CPI+1.69GDP-0.74rate+0.1D

-2.7

-1.91

6.28

-4.06

4.14

系数下方的值为t检验值,可以看出,系数均显著,且DW=1.83,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98,说明拟合的程度比较好。

三、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从以上方程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似乎很符合中国的现实状况,但是根据经济理论,经济的增长应该是能够扩大就业的。在这里要说明,估计结果呈现正相关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一定伴随着失业人数的增长。首先,当进入劳动大军的人数大于新增就业人数的时候,尽管经济增长,失业人数还是会增加。中国每年进入劳动大军的人数正在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十五”期间,中国年平均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而“九五”期间仅为600万人,“十五”期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比“九五”期间多出近1000万人④。其次,笔者在模型中所采用的失业人数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这只是中国真实失业中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以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等均没有包括其中,因此,尽管模型得出中国的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但这并不表示一种因果关系,而是中国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的结果。有文献认为在中国产生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一致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短期内使资本等要素“挤出”了劳动力,但在长期会促进就业的增长;二是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但这两个不是主导原因,并且认为可以用有效就业⑤理论解释经济增长和就业增

社会保劳动税收劳动收入

个人所

险基金(社会保险(劳动报

年份得税基金+个人酬+劳动

收入所得税)税收)

(亿元)

(亿元)(亿元)(亿元)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17.1221.1325.1131.4346.7472.67145.91193.19259.93338.65414.3660.49961211.11417.31737.1

146.75186.8225377.4526.174210061207.18145516192208.22644.53101.94048.74882.95780163.87207.93250.11408.83572.84814.671151.911400.371714.931957.652622.53304.94097.95259.86300.27517.12782.43159.03574.04348.05489.07471.19251.910480.411120.211254.212498.013961.115928.818420.921043.724417.3

注:数据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lss.gov.cn/index.htm)、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index.htm)、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www.chinatax.gov.cn/)、中经网(http://newibe.cei.gov.cn/index/index.asp)和《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数据汇总而成。以上数据均以不变价格计算。

ECONOMYANDMANAGEMENT

发展论坛王娜,夏杰长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长的不一致问题⑥。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失业的变动呈相反方向,消费价格指数越高,也就是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人数减少,说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有替代关系。

城镇居民的劳动税率与失业也呈反相关的关系,这说明在中国税收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税率,减少了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劳动者为了维持既定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劳动供给。这个结论是从总体上得出的,但税收是从多角度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的。在对个人所得税的税负的社会学分析中得出,劳动力供给弹性与通常所称的企业稳定性是相互影响的。由于私人企业的劳动保障不如国有企业,所以,当个人所得税提高时,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对于所得税税负承担的份额较大。性别方面,由于男性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所以在所得税提高时,在改变劳动力供给的相关决策时,男性更加保守。在年龄方面,税收主要由40岁以上的工薪群体承担,因为其劳动力供给弹性明显弱于年龄在30岁以及30岁 ̄40岁的劳动者。还有一个便是工资水平,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收入群体的劳动力供给弹性明显缺乏弹性⑦。而社会保障基金是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总和,与性别、年龄也有很大关系。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仅靠提高劳动税率,要在公平税负的原则下合理地调整税收结构,以此来促进就业的增长。

四、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促进就业,一是从经济发展入手,二是从税收政策入手。

1.通过创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来使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尽管模型得出了与实际经济理论相反的但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符的结论,但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能否认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并能促进就业的增长。如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方面,要发展就业弹性高的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员虽然从2000年的27.5%上升到2004年的30.6%,增长了3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仍然很低,只有1/3,其就业人口比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近30个百分点,所以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

阔,潜力巨大⑧。在发展第三产业时要结合国情,应重点发展就业潜力大的行业,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就业机会。中国经济增长正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在政策引导上要选择能够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经济政策,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来配之以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也要使劳动密集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增长,增加人员技能和素质培训,将简单劳动力转化成为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人力资本。

2.利用税收政策来促进就业增长。通过以上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到,在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劳动要素征税时,其表现出的收入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税收政策可以促进就业。从对城镇居民的课税中来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最大,因此,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将对个人劳动供给决策起着关键作用,调整劳动有效税率主要应从个人所得税方面着手。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依据是根据1994年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来对劳动所得进行征收。其中,工薪所得、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三项性质基本相同,均为劳动所得,却分别使用三套不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其中,工薪累进税率多达九级。收入水平相同的人,税负却相差悬殊。笔者认为,要用税收手段来促进就业应从个人所得税的结构方面来调整,确立公平税负的原则,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适当减少累进税率的级次,简化税制,适当调高非劳动所得的税率和高收入者的税率。当然,鉴于税收的收入效应还是占主导作用,总体税率还是以适当提高为宜,但边际税率以及级次较低的税率即工薪阶层的税率也不能提得过高,以保证税负的公平。注释:

①2004年数据出自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②本文之所以使用城镇居民的数据是因为中国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只计算城镇人口,对劳动要素的征税统计也比较明确,相比之下,农村失业人数统计困难,而农业税数额较小并且逐渐取消,因此税收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

③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经济科1999年,第495页。学出版社,

④丁元竹主编:《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66页。

⑤有效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隐性失业人数。⑥⑧李俊锋,王代敬,宋小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ECONOMYAND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月刊)2006年第9期

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期。

⑦于洪:《我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2004年4月。究》《,财经研究》,

[6]李俊锋,王代敬,宋小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

—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J].中国软科学,2005(,1).究——

[7]许文,王敏.税收与就业问题思考[J].税务研究,2003(,10).[8]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

1999.出版社,

[9]于洪.中国个人所得税税负归宿与劳动力供给的研究[J].

财经研究,2004(,4).

[10]周振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9.

[11]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12]刘溶沧,马栓友.论税收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劳动、资

本和消费征税的效应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1).[13]张素芝.从劳动的需求和供给看税收与就业的关系[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14]夏杰长,等.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Atkinson,A.and

Stiglitz,J

Lectures

the

on

the

Publicand

(1980),London:McGrawHill.Economics

[2]Break,G.'Relationship

vol.28,pp.182-196.

[3]Harberger,ArnoldC.'TheIncidenceoftheCorporation

Income

Tax.'In

Taxation

and

Welfare,ed.Arnold

Harberger.Boston:Little,Brown,1974c,pp.135-162.[4]Ippolito,R.'Incometaxpolicyandlifetimelaborsupply',

JournalofPublicEconomics(1985),vol.26,pp.327-347.[5]Stiglitz,J.EconomicsofthePublicSector(1986),New

W.W.Norton.York:

between

corporate

individualincometaxes',NationalTaxJournal(1974),

责任编辑:涵育

ThePositiveAnalysisoftheEffectonTaxtotheLaborSupplyofUrbanCitizens

WANGNa1,XIAJie-chang2

(1.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

2.InstituteofFinanceandTrade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836,Cnina)Abstract:Thispaperaimsatthepresentemploymentsituation,appliestoeconometricmethodsandsetsuparegressivemodelofthetaxonChineseurbancitizens'laborsupply.Afteranalyzingthemodelitconcludesthat:WithChineseactualsituation,taximposedonworkforcewillincreasetheurbancitizens'laborsupply.Abettereconomicalenvironmentandataxpolicycanbebuiltuptomakeeconomicandemploymentincreasesynchronouslyandtoimproveemployment.Keywords:laborsupply;laborefficienttaxrate;taxpolicy

ECONOMYANDMANAGEMENT


相关内容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2008.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马 斌 张富饶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个因素--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并就它们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 ...

  • 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_郑影
  •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2014(上) PublicEconomicsandPolicyStudies 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郑影 内容提要:基于当前国内外对于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的研究现状,本文对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并通过探究其影响因素,提出一系列为促进纳税遵从行为应采取的税收政 ...

  •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 2010·11总第402期 doi:10.3969/j.issn.1006-2025.2010.11.13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黄海峰刘毅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北京市要加快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更好地建设成现代化服务型城市,应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 ...

  • 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_朱铭来
  •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November 2011,Vol. 4No. 11 ·医疗保障· 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朱铭来 * 尚颖 天津300071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 [摘 要]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国外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基本经济 ...

  • 美国遗产税理论研究综览
  • 美国遗产税理论研究综览 禹 奎(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财政系,北京100872) [摘要]美国遗产税理论研究包括遗产税的公平和效率分析以及遗产税对纳税人的有关经济行为选择的影响.由于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立足点.从不同角度出发,选择的分析方法和前提条件不同,作为分析对象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方法和样本选择也各有差 ...

  •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的均衡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而消费需求又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要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首先必须了解消费需求的决定,而消费需求是由消费函数来描述的.同时,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相互对应的,知道其中一个便可 ...

  • 房价上涨的需求驱动和涟漪效应
  • 作者:李永友 经济学 2014年06期 房地产业曾一度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重要推动力,直到今天,在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平均保持在25%以上.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大规模城市建设提供了财政支持.然而房地产过度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土地财政和以土地为担保的 ...

  • 我国能源税收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
  • ◆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我国能源税收政策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比较不同能源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能源税率提高的情形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收入.GDP以及就业都发 ...

  •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述评_马草原
  • 2014年第2期总第172期 2014年3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omparativeEconomic&SocialSystemsNo.2,2014Mar.2014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述评 马草原 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内容提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