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

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社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之重要一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政府的社会性职能、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会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在城市社会的基层——社区。本文就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入手,分析问题当前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提出加强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建设 城市管理 矛盾 对策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化代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正进入一个全面进行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新时代。学习型社区、服务型社区、文化型社区、生态型社区、数字型社区、安全型社区将成为这个时代社区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有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生活的人群以共同利益、文化和社区意识为纽带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聚集一定规模的人口是城市社区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在我国,一般来说,城市社区是指街道和相对独立的居民区(如孤立的新村),在农村社区是指乡镇和相对独立的自然村(如山村、民族村)。社区主要包括地域、人口、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组织和社会心理等要素,

社区具有区域性、共生性、聚集性、多样性的特征。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是执政的基石。 社区是城市文明的另一种表述。社区可以看作一个故事、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示、一个整体分散存在的空间。社区的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二)社区建设的内容

社区建设是指通过城市社区的各种组织的建设,面向本社区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的系列活动。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包括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间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2. 社区内涵建设。包括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社区卫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3. 社区外延建设。包括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可以想见未来我们生活的社区将处处显示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社区建设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社区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反映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保、卫生、福利、安全等多种功能,对城市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在城市积极推行社区发展被逐渐认为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社区的发展也逐渐走向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社区发展既作为一种目标,又作为一种途径和方法。在不能利用市场化方式处理各种

矛盾和问题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政府行政管理难以包揽的区域范围,逐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机制和力量。

二、当前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突出矛盾

(一)城市管理中社区建设体制不畅

1. 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社区委)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社居委实际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它在职能上是和街道相对应设置的,在经济上和管理上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的履新其民主自治功能。

2. 社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但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社区事务管理机构,对社区事务实行全面监督,指导,导致社区组织区牵头开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卫生,服务,治安等工作,而职能部门仅是参与,协助,本来是社区去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却变成了职能部门来检查监督社区的工作。

3.社区配套的建设法规缺乏。近几年来,国家,省,市的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建设的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监督约束机制,使社区很难依法开展工作。

(二)社区资源整合难度大

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工作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工作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

(三)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建设居民参与不足

1. 动员式执行性参与是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所谓动员式执行性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劝诱、说服下参与(执行)社区管理机构业已形成决定的事项,比如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开会听取居委会或街道有关本社区工作的通报、部署等。这种参与既不能对社区事务开展的具体项目进行决策,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因而属于执行性参与。哪里的居委会组织得力,哪里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频度就高,反之就低。当居民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或希望解决有关社区问题时,首选途径是向有关主管职能部门提出诉求,其次是利用私人关系,通过居委会这一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比例较低,这说明,居民在社区权力运作上的发言权是很少的。

2. 非政治性参与是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内容。 所谓非政治性是指从参与内容上讲,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多与政治不沾边或关系不大。就社区居委会而言,政治性参与主要是指选举居委会和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前者主要是由居民代表或户代表投票选举,且三年一次,参与规模不大,广泛性不足;后者也并非全体居民都能参加,那些在单位登记为选民的居民,则不参加本社区的选举。

3. 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是目前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被动式执行性参与的直接后果是居民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受被动式执行性参与形式的支配,能否有机会参与正式社区事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了社区管理机构的邀请。受到邀请最多的当然是受社区工作人员赏识的所谓“社区积极分子”,其次是居民代表,普通居民则很少能有机会参与较正式的社区事务。从居民来讲,由于参与事项极少涉及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因而居民对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缺乏足够的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由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缺乏一套详细规范、作性强的程序或规定作支撑,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参与的机制很不完善,反过来又影响了居民的参与率。

提倡社区建设的初衷,就是为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使城乡基层管理重心下移,在城市中由街道社区承接因政府职能转变和“单位制”解体而还原社会的社会职能和管理职能,逐步达到“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改革目标。社区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但绝不能偏离党和政府的领导。只有在理顺基层管理机构的内部关系、提

高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更好地开展社区建设其他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社区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以上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矛盾,经过深入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一)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创建文明社区,给城市的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1. 致力于加强全民性教育。要把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作为开展文明社区建活动第一要务。要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覆盖到全区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员,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着力从人的基本行为习惯抓起,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制度和氛围,让学习、学习、再学习及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等理念,成为每个市民的内在要求和生活工作的迫切需要,促进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2. 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强管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基础工作。要把文明城区创建的要求落实到人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要在提高城市执法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建立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区绿化等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寻求突破。要在美化人居环境上做文章,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管理要以依法治理为依托,采取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综合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等办法。要充分发挥镇、处、社区的职能作用和全社会参与的监督管理作用。

3. 推进全方位创建。要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实行分类指导,通过抓重点、打基础、创特色、树典型,切实抓好社区党建、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医疗、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加强和推进社区文明创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社区文明创建的硬件环境,树立社区文明建设新形象。

(二)加强城市管理,推进社区建设

1. 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2. 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

3. 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

4.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工作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工作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工作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强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中的居民参与

1.居民利益社区化。当居民感到社区与他的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居民利益社区化就是要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社区建设本身就是居民利益社区化的重要表征。

2. 社区自治制度化。居民参与的最佳路径依赖当然是居民自治,而居民自治又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因此,推进社区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化行政管理,“管”好居民,而是为了加强社区自治,培养居民的自组织能力,使居民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加强社区自治就必须使社区自治制度化,加

强法制建设,尽快制定省级社区居委会选举办法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等,使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有法可依。另外推行区务公开,社区事务的处理应在阳光下进行,决策情况、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都要及时向居民公布,便于居民民主监督。

3.居民参与组织化。组织化参与是指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而不只是个体参与社区活动。城市居民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散”,由于工作单位不一样,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彼此却大都不认识。人文环境的陌生弱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冲动。所以必须设法提高居民的自组织能力,使居民之间熟悉起来,增强其社区归属感。

4.社区服务专业化。多数人认为,城市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的拓展,居民参与也应重点参与社区服务。事实上,社区建设的方向应当是通过社区自治,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营造融洽、和谐的社区氛围。居民参与应当围绕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以决策性、监督性参与为主。社区服务则应以专业化为背景,逐步向市场化推进。比如打扫卫生,可以交由专业清洁公司来做,维护社区治安,则是公安部门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是社区居民承担的责任。以“献爱心”为主旨的互助性、服务性活动,则应由专业的社区工作者来组织和协助。比如建立居民参与服务站,由社区工作者登记居民可以提供的帮助类型和时间,记录寻求帮助的居民的需要,从中安排、协调等。 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两者相互相承,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建设新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社区建设是一个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建设好这一系统工程, 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切实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研究

【内容摘要】社区建设不仅是当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之重要一环。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区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政府的社会性职能、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会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在城市社会的基层——社区。本文就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入手,分析问题当前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提出加强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社区建设 城市管理 矛盾 对策

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化代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正进入一个全面进行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新时代。学习型社区、服务型社区、文化型社区、生态型社区、数字型社区、安全型社区将成为这个时代社区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有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生活的人群以共同利益、文化和社区意识为纽带而形成的生活共同体。聚集一定规模的人口是城市社区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在我国,一般来说,城市社区是指街道和相对独立的居民区(如孤立的新村),在农村社区是指乡镇和相对独立的自然村(如山村、民族村)。社区主要包括地域、人口、公共基础设施,社会组织和社会心理等要素,

社区具有区域性、共生性、聚集性、多样性的特征。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是执政的基石。 社区是城市文明的另一种表述。社区可以看作一个故事、一个反映人群关系的图示、一个整体分散存在的空间。社区的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服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二)社区建设的内容

社区建设是指通过城市社区的各种组织的建设,面向本社区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的系列活动。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包括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成立居民自治组织,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间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2. 社区内涵建设。包括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社区卫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

3. 社区外延建设。包括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社区关系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可以想见未来我们生活的社区将处处显示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社区建设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社区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反映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位,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保、卫生、福利、安全等多种功能,对城市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在城市积极推行社区发展被逐渐认为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社区的发展也逐渐走向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社区发展既作为一种目标,又作为一种途径和方法。在不能利用市场化方式处理各种

矛盾和问题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政府行政管理难以包揽的区域范围,逐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机制和力量。

二、当前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突出矛盾

(一)城市管理中社区建设体制不畅

1. 基层社区的功能定位不准。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社区委)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社居委实际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它在职能上是和街道相对应设置的,在经济上和管理上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的履新其民主自治功能。

2. 社区内条块分离,职责不清。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但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社区事务管理机构,对社区事务实行全面监督,指导,导致社区组织区牵头开展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卫生,服务,治安等工作,而职能部门仅是参与,协助,本来是社区去督促,检查职能部门的工作,却变成了职能部门来检查监督社区的工作。

3.社区配套的建设法规缺乏。近几年来,国家,省,市的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建设的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监督约束机制,使社区很难依法开展工作。

(二)社区资源整合难度大

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工作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工作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

(三)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建设居民参与不足

1. 动员式执行性参与是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形式。所谓动员式执行性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劝诱、说服下参与(执行)社区管理机构业已形成决定的事项,比如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开会听取居委会或街道有关本社区工作的通报、部署等。这种参与既不能对社区事务开展的具体项目进行决策,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因而属于执行性参与。哪里的居委会组织得力,哪里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频度就高,反之就低。当居民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或希望解决有关社区问题时,首选途径是向有关主管职能部门提出诉求,其次是利用私人关系,通过居委会这一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比例较低,这说明,居民在社区权力运作上的发言权是很少的。

2. 非政治性参与是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的主要内容。 所谓非政治性是指从参与内容上讲,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多与政治不沾边或关系不大。就社区居委会而言,政治性参与主要是指选举居委会和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前者主要是由居民代表或户代表投票选举,且三年一次,参与规模不大,广泛性不足;后者也并非全体居民都能参加,那些在单位登记为选民的居民,则不参加本社区的选举。

3. 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是目前社区居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被动式执行性参与的直接后果是居民参与率低、参与机制不完善。受被动式执行性参与形式的支配,能否有机会参与正式社区事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得到了社区管理机构的邀请。受到邀请最多的当然是受社区工作人员赏识的所谓“社区积极分子”,其次是居民代表,普通居民则很少能有机会参与较正式的社区事务。从居民来讲,由于参与事项极少涉及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因而居民对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缺乏足够的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由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缺乏一套详细规范、作性强的程序或规定作支撑,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参与的机制很不完善,反过来又影响了居民的参与率。

提倡社区建设的初衷,就是为适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体制,使城乡基层管理重心下移,在城市中由街道社区承接因政府职能转变和“单位制”解体而还原社会的社会职能和管理职能,逐步达到“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改革目标。社区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但绝不能偏离党和政府的领导。只有在理顺基层管理机构的内部关系、提

高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纲举目张,更好地开展社区建设其他方面的工作。

三、加强社区建设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以上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矛盾,经过深入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一)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创建文明社区,给城市的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1. 致力于加强全民性教育。要把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作为开展文明社区建活动第一要务。要把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把公民思想道德教育覆盖到全区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员,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着力从人的基本行为习惯抓起,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制度和氛围,让学习、学习、再学习及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等理念,成为每个市民的内在要求和生活工作的迫切需要,促进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2. 实施全过程管理。加强管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基础工作。要把文明城区创建的要求落实到人们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要在提高城市执法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建立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区绿化等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寻求突破。要在美化人居环境上做文章,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管理要以依法治理为依托,采取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综合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等办法。要充分发挥镇、处、社区的职能作用和全社会参与的监督管理作用。

3. 推进全方位创建。要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实行分类指导,通过抓重点、打基础、创特色、树典型,切实抓好社区党建、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医疗、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加强和推进社区文明创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社区文明创建的硬件环境,树立社区文明建设新形象。

(二)加强城市管理,推进社区建设

1. 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2. 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

3. 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

4.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工作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工作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工作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三)加强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中的居民参与

1.居民利益社区化。当居民感到社区与他的利益息息相关,参与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时,自然就会萌生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与期望。居民利益社区化就是要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居民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参与社区事务的愿望。社区建设本身就是居民利益社区化的重要表征。

2. 社区自治制度化。居民参与的最佳路径依赖当然是居民自治,而居民自治又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因此,推进社区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强化行政管理,“管”好居民,而是为了加强社区自治,培养居民的自组织能力,使居民真正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加强社区自治就必须使社区自治制度化,加

强法制建设,尽快制定省级社区居委会选举办法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等,使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有法可依。另外推行区务公开,社区事务的处理应在阳光下进行,决策情况、实施情况、存在问题等都要及时向居民公布,便于居民民主监督。

3.居民参与组织化。组织化参与是指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而不只是个体参与社区活动。城市居民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散”,由于工作单位不一样,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彼此却大都不认识。人文环境的陌生弱化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冲动。所以必须设法提高居民的自组织能力,使居民之间熟悉起来,增强其社区归属感。

4.社区服务专业化。多数人认为,城市社区建设是社区服务的拓展,居民参与也应重点参与社区服务。事实上,社区建设的方向应当是通过社区自治,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营造融洽、和谐的社区氛围。居民参与应当围绕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以决策性、监督性参与为主。社区服务则应以专业化为背景,逐步向市场化推进。比如打扫卫生,可以交由专业清洁公司来做,维护社区治安,则是公安部门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不是社区居民承担的责任。以“献爱心”为主旨的互助性、服务性活动,则应由专业的社区工作者来组织和协助。比如建立居民参与服务站,由社区工作者登记居民可以提供的帮助类型和时间,记录寻求帮助的居民的需要,从中安排、协调等。 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两者相互相承,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建设新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社区建设是一个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建设好这一系统工程, 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切实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相关内容

  •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城市社区是组成我国地域结构基本要素,因此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建设是保障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为保障社会长治久安,针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制定一系列解决措施.本文将从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存在 ...

  • 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治理架构探析
  • 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治理架构探析 2015-09-14 09:35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 作者: 黄维民(本文作者为西京学院教授.原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城市的社会管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单位人"逐渐转变 ...

  • 浅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涵及其关系
  •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见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 ...

  • [法律法规]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
  • [阅读全文] (1994年11月30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11月30日公布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和勘测管理 第三章 建设用地和建>管理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第五章 市>公用设施管理 第六章 城市绿化和风景 ...

  •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江苏建筑2011年第6期(总第145期)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夏正兴 (无锡市建设局,江苏无锡 [摘 要] 214131)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及特点,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的做法及经验,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理念及方式,值得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借鉴 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类城市 ...

  • 市政学.城市社会管理
  •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城市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等城市社会管理是城市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城市社会管理各方面的含义.内容.机构.基本制度和意义,把握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推进城市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和 ...

  • 调研:关于南丰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 关于南丰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城市,推进我县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县政协课题调研组采取走出去到周边县市参观学习,深入基层调研,召开相关座谈会,专题向县政 ...

  • 22北京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 市规划委研究室 2012年第 专题报告 13期(总第22期) 2012年8月13日 北京市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7.21暴雨灾害发生后,人们在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标准不高的同时,灾害应急条件下,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局部失灵,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系统设计不周全,现场应对措施不得力等问题也成为人们指责的焦点 ...

  • 国外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 总第99期城市问题2001年第1期 国外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冷熙亮 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在促进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给以资助,社会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0的运作方式[1].政府每年要制定社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并把社区拟办的事情公布于众,征求居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务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