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繁星教案

一 繁 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并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3.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重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备受我们青睐。那么,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们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荣誉,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了解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巴金选集》。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在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读准字音

纳凉(nà) 静寂(jì) 悬着(xuán) ...

霎眼(shà) 模糊(mó) 梦幻(huàn) ...

萤火虫(yíng) 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

4.解释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模模糊糊,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霎眼:眨眼。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梦幻:梦境。

5.初步阅读课文后思考问题。

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紧紧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和美的享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

2.作者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繁星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先,作者表明对繁星的喜爱是一贯的;其次,也是作者观察渐深,认识渐丰的体现。“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得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把它们认得很熟了”,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渐细微深切。总而言之,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的群星,起到了烘托作用。

(二)品味语言

作者为了把自己仰望星天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体会下面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加以分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明确: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运用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我”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遐想。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板书设计

星第一部分(1):从前在家乡,最爱看繁星——

甜蜜、温馨

第二部分(2):在南京读书时,观星如交友——

亲密、投机

第三部分(3、4):海上观繁星睡在星空下——

惬意、信赖

指看巨人跑——

童趣、激情热追爱求自光然明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感动中国”给巴金的颁奖词,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明确:巴金老人在他的作品中以书纸为苍穹、以笔墨铺星图,告诉人们不要停止逐星的脚步,只有不停追逐,我们脚下的土地才有渐趋充实洁净的可能,我们心中的那颗光明之星才会升起。这是属于巴金的浪漫,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忱。

一 繁 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并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3.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重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备受我们青睐。那么,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们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荣誉,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了解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巴金选集》。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在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读准字音

纳凉(nà) 静寂(jì) 悬着(xuán) ...

霎眼(shà) 模糊(mó) 梦幻(huàn) ...

萤火虫(yíng) 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

4.解释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模模糊糊,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霎眼:眨眼。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梦幻:梦境。

5.初步阅读课文后思考问题。

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紧紧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和美的享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

2.作者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繁星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先,作者表明对繁星的喜爱是一贯的;其次,也是作者观察渐深,认识渐丰的体现。“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得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把它们认得很熟了”,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渐细微深切。总而言之,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的群星,起到了烘托作用。

(二)品味语言

作者为了把自己仰望星天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体会下面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加以分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明确: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运用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我”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遐想。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板书设计

星第一部分(1):从前在家乡,最爱看繁星——

甜蜜、温馨

第二部分(2):在南京读书时,观星如交友——

亲密、投机

第三部分(3、4):海上观繁星睡在星空下——

惬意、信赖

指看巨人跑——

童趣、激情热追爱求自光然明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感动中国”给巴金的颁奖词,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明确:巴金老人在他的作品中以书纸为苍穹、以笔墨铺星图,告诉人们不要停止逐星的脚步,只有不停追逐,我们脚下的土地才有渐趋充实洁净的可能,我们心中的那颗光明之星才会升起。这是属于巴金的浪漫,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忱。


相关内容

  • 2016-2017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计划
  •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 ...

  • 2016年秋季学期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9山海关教案1
  • 山海关 [教材分析] <山海关>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本文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本文选自峻青的抒情散文<雄关赋>.山海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胜,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 ...

  • 2015-2016人五年级海西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五年级海西家园 上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 姓名: 等级: 一.填空题:(30%) 1. 闽西八大干有武平的猪胆干.长汀的 .永定的菜干.连城的地瓜干.宁化的田 鼠干.清流的 .上杭的 .明溪的肉脯干. 2. 德化陶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著称于世, . 和 . ...

  • 2016年秋季学期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中华星教案6
  • 中华星 教学目标 1. 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敏锐""惯例""迄今为止""情不自禁"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3. 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爱科学.爱祖国的教育和 ...

  • 2016新人教版语文园地六教案一年级上册
  • 语文园地六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 4 个板块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 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 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 ...

  •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4课 西汉初立 教案
  • 第14课 西汉初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及削藩的经过.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 ...

  • 2016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2)9+日月明2教案
  • <日月明>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 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 2015-2016学年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 初中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 ...

  • 八年级体育课上册教案
  •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体育课上册教案(全共24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体育导学案 学校:红土学校 班级:八年级 教师:马尚祯 八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我, 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开展得有条有理,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期的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