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自我检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7、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9、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

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1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 .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1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二、材料题(共4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6、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 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 óu ,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7、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9、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

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1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 .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1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二、材料题(共4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16、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 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 óu ,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相关内容

  • 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 历史必修3专题(一)检测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 ...

  •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二)
  •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过关题(二) (满分100 过关70 请按答题要求,规范回答非选择题) 学队: 姓名: 一.选择题(60分) 1. 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大背景是( ) A .频繁的兼并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新兴地主阶级的 ...

  • 谢俊娥(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 算 机 应 用 (本 科) 专 业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准考证号: 起止时间: 毕 业 论 文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谢俊娥 [1**********]4 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30日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 要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 ...

  • 儒家思想为何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 儒家思想为何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教授:曹家启 2013级岭南学院四班邱临风 将我国的思想文化,或者确切点说,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比作一条气势磅礴,滔滔奔流的大河应该是个比较恰当的比喻.我国幅员辽阔,民族复杂,人口众多,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不同的学说如百花竞放.然而在几千年的时光里,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却始终如 ...

  • 浅谈价值与人生价值及如何实现大学生价值
  • 浅说价值与人生价值及大学生自我价值的 实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潘欢 [摘要] 价值是哲学的范畴,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意义或效应关系.而人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作为客体的人对主体的意义所在.不同的客体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偏个人.轻精神.重现实.追时尚等特点.偏离 ...

  • 七年级上册检测题
  • 2010-2011学年中考系统复习检测题 历史试题(1) 1.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A A .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 掘金大健康产业
  • 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和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将获益.?? 被誉为"中国商标第一案 ...

  • 当代流行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 当代流行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摘要:当代的流行文化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强吸收知识快的青年而言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有必要来研究当代的流行文化对青年价值观树立的影响,从中剖析问题,找到对策,从而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观念来接受和 ...

  • 青年亚文化表现形式及青年教育
  • 青年亚文化表现形式及青年教育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亚文化随之兴起,其形式.规模和内容呈多样化和流行化趋势,并表现出对青年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对青年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青年亚文化概念与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入手,着重探讨青年亚文化发生与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鲜明时代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