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9期

13

广东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分析

陈建酉,潘大建,李晨,范芝兰,陈雨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利用MicrosoftExcel、DPS、SPSS软件,对部分气候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广东地方稻种资源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并初步将品种分为7个类别。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东稻种资源;稻米品质;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9-0013-02

StudyonricequalityoflocalricegermplasminGuangdong

CHENJian-you,PANDa-jian,LIChen,FANZhi-lan,CHENYu

(RiceResearchInstitute,Guang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9ricequalitytraitsofGuangdonglocalricegermplasmwerestudiedbyusingthemultiple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clusteringanalysiswiththestatisticsoftwareMicrosoftExcel,DPS,SPSS.Andwedividedthevarietiesinto7categoriesinitially.Theresultsprovidedreferenceandbasisforexcavationandusingoutstandingriceresourcesresearchandproductionofhighqualityricebreeding.

Keywords:Guangdonglocalricegermplasm;ricequality;clusteringanalysis

稻米品质一般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几个方面,主要涉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粒形、粒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具体指标。稻米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基因所控制,但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性状也有较大影响,如地域、海拔、气候条件、土壤和水分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稻米品质的最终形成产生作用,了解各种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水稻的品质改良,加速优质稻米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10]。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胶稠度的变异幅度及系数均较大,分布较分散,平均值为41.251mm,变幅为24~99mm,变异系数为39.436;而总淀粉含量及加工品质性状相对比较稳定,品种间差异较小,总淀粉含量平均值为76.813%,变幅为70.3%~79.6%;糙米率平均值为79.578%,变幅为68.7%~87.8%;精米率平均值为71.67%,变幅为61.6%~76.91%。但总淀粉含量及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最大值均偏小,说明广东地方稻种资源胶稠度变异大,总淀粉含量高及上等碾米品质的品种偏少。

表1广东地方水稻品种品质分析结果

平均值

变幅

标准差

1材料与方法

以《中国稻作资源目录》[11]等资料,收集补充、录入、规范整理1680多份广东地方稻种资源中籼稻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及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相关资料信息,分别对部分广东地方稻种资源中的蛋白质含量(proteintcontent,PC,%)、赖氨酸含量(lysinecontent,LC,%)、糙米率(brownrice,BR,%)、精米率(milledrice,MR,%)、总淀粉含量(generalstarchcontent,GS,%)、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ANC,%)、支链淀粉含量(amy-lopectincontent,AMC,%)、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temperature,GTP,℃)和胶稠度(gelconsistency,GC,mm)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采用MicrosoftExcel、DPS、SPSS和GIS软件,对各性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充整理,分析稻种资源品质9项性状指数规律及其相关性,对部分生态因子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对1680份地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

变异系数

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糙米率(%)精米率(%)

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mm)9.9160.40079.57871.67076.81358.49426.8355.38541.2517.30~14.030.28~0.5768.70~87.8061.60~76.9170.30~79.6050.50~84.501.60~31.702.90~7.0024.00~99.001.0480.0441.4091.2691.0192.2182.0450.66116.26810.57110.9191.7701.7711.3263.7927.61912.27839.436

2.2广东省地方稻种资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及聚类分析2.2.1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1680份广东地方稻种的品质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2)可以看出,营养品质中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加工品质中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蒸煮和食用品质中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如果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会提高稻米的糊化温度及胶稠度,并且达到提高营养品质的目的,但却会降低稻谷的加工品质。

2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地方稻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对1680份地方稻种资源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描述

收稿日期:2010-08-1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A060207009,2010B060200026)

作者简介:陈建酉(1981-),男,助理研究员,E-mail:jianyouchen

@yahoo.com.cn

14

表2广东地方稻种资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性状

PC0.841**0.0120.032-0.705**0.059*-0.251**0.0110.017

LC-0.0240.007-0.697**0.019-0.207**-0.001-0.017

BRMRGSAMCANCGTP

LCBRMRGSAMCANCGTPGC

0.881**0.200**-0.097**0.151**-0.052*0.038

0.174**-0.159**0.203**-0.0350.002

0.118**0.145**0.0120.046

-0.961**0.183**0.324**

-0.184**-0.309**

0.037

注:“*”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表4同。

2.2.2部分生态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广东省县图集》[12]等材料,整理广东省88个市的海拔、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及年降雨量等部分生态因子数据。从统计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和年最高温度的变异幅度及系数均较小,而海拔高度及年最低温度的变异幅度及系数均较大,其中海拔高度的变幅1~250m,变异系数为

表3部分生态因子统计分析结果

生态因子海拔高度(m)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年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年最低温度(℃)年降雨量(mm)

平均

变幅

标准差

变异系数

117.92%,部分较高的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粤北稻作区。

利用SPSS软件对稻种的9个品质性状及生态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结果(表4)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与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淀粉含量与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1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随着地区海拔高度的提高、年平均温度及1月平均温度的降低,稻种资源的直链淀粉含量将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将提高;随着最低温度、年降雨量的降低,精米率得到提高;随着最高温度的提高,稻种的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降低,而总淀粉含量会提高。

2.2.3地方稻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对1680个广东地方

44.6821.3828.1838.1212.40-1.971733.661.00~250.0018.70~25.5021.80~29.3036.00~42.007.20~16.00-7.30~3.401389~239952.691.120.861.121.972.75246.03117.925.223.042.9315.89139.7614.20

表4部分生态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生态因子海拔

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年降雨量

PC-0.0440.089-0.108-0.221*0.0040.0780.144

LC0.029-0.092-0.019-0.100-0.191-0.0070.065

BR0.0290.114-0.0230.0820.0990.098-0.016

MR0.131-0.079-0.1170.025-0.050-0.304**-0.259**

GS-0.1530.0200.0770.250*0.231*-0.037-0.166

ANC-0.225*0.240*0.0890.1670.320**-0.0180.043

AMC0.193*-0.227*-0.078-0.138-0.246*0.024-0.066

GTP-0.109-0.024-0.076-0.260*-0.0390.214*0.151

GC0.107-0.122-0.065-0.075-0.0730.0620.105

稻种资源的9个营养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数据标准化后计算品种间的欧氏距离,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可以把品种分为7类,各类别的品质性状见表5,第1、第6类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胶稠度较高,是营养品质及蒸煮品质较好的两类;第2、第5类的特点是支链淀粉含量最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第3、第4、第7类的前8项指标均比较接近,特点是胶稠度较低,蒸煮品质差。

表5聚类形成的7大类群的主要性状特征性

Ⅰ11.090.4578.870.575.9981.892.546.1598.59

Ⅱ9.830.3979.871.7976.9557.627.885.2485.19

Ⅲ9.960.479.2771.4476.6758.6626.515.4330.34

Ⅳ9.910.479.7171.7676.9858.5526.945.3848.32

Ⅴ9.690.3979.6271.7576.9657.8527.655.4869

Ⅵ10.830.4378.6270.6176.6480.125.376.2771.06

Ⅶ9.960.479.9571.9976.8358.4426.935.3235.56

3结论与讨论

总的看来,广东地方稻种资源中,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差异较小,而直链淀粉含量等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差异较大,是影响地方稻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提高直链淀粉含量会降低稻米的糊化温度及胶稠度,并且降低了营养品质,反之

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糙米率(%)精米率(%)

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mm)

却会降低稻谷的加工品质。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增加了优质食用品质水稻品种的选育难度,因此在选择地方稻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9期

15

优质稻新品种五山丝苗的选育及利用

黄道强,周少川,李

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

510640)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

要:五山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晚造达国

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1.44%,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10年南方稻区早籼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天优998增产4.21%,增产极显著。应用五山丝苗已育成新品种(系)丰秀丝苗、五山华占。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五山丝苗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9-0015-02

五山丝苗是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1-4]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早造参加国家华南早籼区试,2011年早造复试。五山丝苗衍生系谱为青六矮1号→丰青矮→丰矮占1号→丰八占→五丰占2→五山油占→五山丝苗,应用五山丝苗已选育出新品种(系)丰秀丝苗、五山华占(图

母本茉莉丝苗是以茉莉新占和丰丝占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品种,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100%、100%、96.8%,病圃鉴定穗颈瘟为2级,叶瘟为2级;中感白叶枯病(5级)。广东省商品粮定级晚造特二级至一级,2005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父本五山油占是以(广青占/丰八占)为母本,五丰占2号为父本育成的早中晚兼用优质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高抗稻瘟病,中

1)。丰秀丝苗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五山华占2010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现将五山丝苗的培育过程和优良农艺性状,以及衍生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报道如下。

1

1.1

选育过程

杂交亲本的来源

母本、父本均为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新品种。

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5.5%~97.62%、92.3%~100%、94.3%~98.55%,病圃鉴定穗瘟1.67级,叶瘟2.17~2.33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1.2选育经过

收稿日期:2011-03-21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21F7);国家跨越计划项目(2008-29,2003-9);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7GB2E000242);农业部“948”项目(2006-G-1);广东省重大专项(A20102,2002A2010207);广东省水稻产业化推进专项(2007A020400003)

作者简介:黄道强(1966-),男,研究员,E-mail:[email protected]通讯作者:周少川(1962-),男,研究员,E-mail:[email protected]

2002年早造在本所以茉莉丝苗为母本、以五山油占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2002年晚造F1代,种植12株,全部收取种子。2003年早造F2代,种植1000株左右群体,入选7株。2003年晚造F3代,每个株系种植85株左右,田间编号3778区,表现株型好,穗大,熟色、结实好,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入选1株。2004年早造F4代,种植85株左右,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入选2株。

→→→→→→→→→→→→→→→→→→→→→→→→→→→→→→→→→→→→→→→→→→→→→→→

种资源进行利用时,适宜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品种。

品质性状及部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地区海拔高度的提高、年平均温度及1月平均温度的降低,稻种资源的直链淀粉含量将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将提高。多数研究认为,水稻结实期温度越高,碱解值越低,糊化温度越高;反之,糊化温度降低。本研究显示当地区年最高温度>36℃时,糊化温度呈下降趋势,与年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聚类分析表明,地方稻种资源整体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较高;7个类型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较高(按ANC>26.51%)和较低(ANC<5.37%)水平,说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达国标的材料少。在利用地方稻种资源进行水稻育种工作中,应重点选择胶稠度高、直链淀粉适中的材料,容易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3][4][5][6][7]

[8]

[9][10][11][12]

[1][2]

程方民,刘正辉,张嵩午.稻米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条件评价及我国地域分布规律[J].生态学报,2002,22(5):636-642.刘加富,杨忠义,曹永生,等.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Ⅱ.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营养品质[J].西南农业学报,

2006,19(2):185-191.

刘建.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6):550-554.

左清凡.多环境下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8-15.

李小湘.环境对早稻资源米质影响的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1(4):16-17.

扬化龙,杨泽敏,卢碧林.生态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1(6):14-16.

杨忠义,刘加富,曹永生,等.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Ⅲ.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外观品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3):13-15.

杨忠义,曹永生,苏艳,等.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Ⅳ.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加工品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23-26.

应存山主编.中国稻种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曾亚文,申时全,杨忠义,等.云南稻种资源的煮食味品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5(10):410-413.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编.中国稻作资源目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6,1992.

广东省测绘局.广东省县图集[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82.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9期

13

广东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分析

陈建酉,潘大建,李晨,范芝兰,陈雨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利用MicrosoftExcel、DPS、SPSS软件,对部分气候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广东地方稻种资源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并初步将品种分为7个类别。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东稻种资源;稻米品质;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9-0013-02

StudyonricequalityoflocalricegermplasminGuangdong

CHENJian-you,PANDa-jian,LIChen,FANZhi-lan,CHENYu

(RiceResearchInstitute,Guang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9ricequalitytraitsofGuangdonglocalricegermplasmwerestudiedbyusingthemultiple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clusteringanalysiswiththestatisticsoftwareMicrosoftExcel,DPS,SPSS.Andwedividedthevarietiesinto7categoriesinitially.Theresultsprovidedreferenceandbasisforexcavationandusingoutstandingriceresourcesresearchandproductionofhighqualityricebreeding.

Keywords:Guangdonglocalricegermplasm;ricequality;clusteringanalysis

稻米品质一般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几个方面,主要涉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粒形、粒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具体指标。稻米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基因所控制,但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性状也有较大影响,如地域、海拔、气候条件、土壤和水分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稻米品质的最终形成产生作用,了解各种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水稻的品质改良,加速优质稻米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10]。性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胶稠度的变异幅度及系数均较大,分布较分散,平均值为41.251mm,变幅为24~99mm,变异系数为39.436;而总淀粉含量及加工品质性状相对比较稳定,品种间差异较小,总淀粉含量平均值为76.813%,变幅为70.3%~79.6%;糙米率平均值为79.578%,变幅为68.7%~87.8%;精米率平均值为71.67%,变幅为61.6%~76.91%。但总淀粉含量及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最大值均偏小,说明广东地方稻种资源胶稠度变异大,总淀粉含量高及上等碾米品质的品种偏少。

表1广东地方水稻品种品质分析结果

平均值

变幅

标准差

1材料与方法

以《中国稻作资源目录》[11]等资料,收集补充、录入、规范整理1680多份广东地方稻种资源中籼稻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及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相关资料信息,分别对部分广东地方稻种资源中的蛋白质含量(proteintcontent,PC,%)、赖氨酸含量(lysinecontent,LC,%)、糙米率(brownrice,BR,%)、精米率(milledrice,MR,%)、总淀粉含量(generalstarchcontent,GS,%)、直链淀粉含量(amylosecontent,ANC,%)、支链淀粉含量(amy-lopectincontent,AMC,%)、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temperature,GTP,℃)和胶稠度(gelconsistency,GC,mm)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主要采用MicrosoftExcel、DPS、SPSS和GIS软件,对各性状的数据信息进行补充整理,分析稻种资源品质9项性状指数规律及其相关性,对部分生态因子与品质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对1680份地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

变异系数

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糙米率(%)精米率(%)

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mm)9.9160.40079.57871.67076.81358.49426.8355.38541.2517.30~14.030.28~0.5768.70~87.8061.60~76.9170.30~79.6050.50~84.501.60~31.702.90~7.0024.00~99.001.0480.0441.4091.2691.0192.2182.0450.66116.26810.57110.9191.7701.7711.3263.7927.61912.27839.436

2.2广东省地方稻种资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及聚类分析2.2.1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1680份广东地方稻种的品质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2)可以看出,营养品质中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加工品质中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蒸煮和食用品质中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如果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会提高稻米的糊化温度及胶稠度,并且达到提高营养品质的目的,但却会降低稻谷的加工品质。

2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地方稻种的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对1680份地方稻种资源的9个品质性状进行描述

收稿日期:2010-08-1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A060207009,2010B060200026)

作者简介:陈建酉(1981-),男,助理研究员,E-mail:jianyouchen

@yahoo.com.cn

14

表2广东地方稻种资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性状

PC0.841**0.0120.032-0.705**0.059*-0.251**0.0110.017

LC-0.0240.007-0.697**0.019-0.207**-0.001-0.017

BRMRGSAMCANCGTP

LCBRMRGSAMCANCGTPGC

0.881**0.200**-0.097**0.151**-0.052*0.038

0.174**-0.159**0.203**-0.0350.002

0.118**0.145**0.0120.046

-0.961**0.183**0.324**

-0.184**-0.309**

0.037

注:“*”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表4同。

2.2.2部分生态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广东省县图集》[12]等材料,整理广东省88个市的海拔、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及年降雨量等部分生态因子数据。从统计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和年最高温度的变异幅度及系数均较小,而海拔高度及年最低温度的变异幅度及系数均较大,其中海拔高度的变幅1~250m,变异系数为

表3部分生态因子统计分析结果

生态因子海拔高度(m)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年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年最低温度(℃)年降雨量(mm)

平均

变幅

标准差

变异系数

117.92%,部分较高的海拔地区主要集中在粤北稻作区。

利用SPSS软件对稻种的9个品质性状及生态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从结果(表4)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与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最低温度、年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淀粉含量与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1月平均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随着地区海拔高度的提高、年平均温度及1月平均温度的降低,稻种资源的直链淀粉含量将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将提高;随着最低温度、年降雨量的降低,精米率得到提高;随着最高温度的提高,稻种的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降低,而总淀粉含量会提高。

2.2.3地方稻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对1680个广东地方

44.6821.3828.1838.1212.40-1.971733.661.00~250.0018.70~25.5021.80~29.3036.00~42.007.20~16.00-7.30~3.401389~239952.691.120.861.121.972.75246.03117.925.223.042.9315.89139.7614.20

表4部分生态因子跟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生态因子海拔

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1月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年降雨量

PC-0.0440.089-0.108-0.221*0.0040.0780.144

LC0.029-0.092-0.019-0.100-0.191-0.0070.065

BR0.0290.114-0.0230.0820.0990.098-0.016

MR0.131-0.079-0.1170.025-0.050-0.304**-0.259**

GS-0.1530.0200.0770.250*0.231*-0.037-0.166

ANC-0.225*0.240*0.0890.1670.320**-0.0180.043

AMC0.193*-0.227*-0.078-0.138-0.246*0.024-0.066

GTP-0.109-0.024-0.076-0.260*-0.0390.214*0.151

GC0.107-0.122-0.065-0.075-0.0730.0620.105

稻种资源的9个营养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数据标准化后计算品种间的欧氏距离,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可以把品种分为7类,各类别的品质性状见表5,第1、第6类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胶稠度较高,是营养品质及蒸煮品质较好的两类;第2、第5类的特点是支链淀粉含量最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第3、第4、第7类的前8项指标均比较接近,特点是胶稠度较低,蒸煮品质差。

表5聚类形成的7大类群的主要性状特征性

Ⅰ11.090.4578.870.575.9981.892.546.1598.59

Ⅱ9.830.3979.871.7976.9557.627.885.2485.19

Ⅲ9.960.479.2771.4476.6758.6626.515.4330.34

Ⅳ9.910.479.7171.7676.9858.5526.945.3848.32

Ⅴ9.690.3979.6271.7576.9657.8527.655.4869

Ⅵ10.830.4378.6270.6176.6480.125.376.2771.06

Ⅶ9.960.479.9571.9976.8358.4426.935.3235.56

3结论与讨论

总的看来,广东地方稻种资源中,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差异较小,而直链淀粉含量等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差异较大,是影响地方稻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提高直链淀粉含量会降低稻米的糊化温度及胶稠度,并且降低了营养品质,反之

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糙米率(%)精米率(%)

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mm)

却会降低稻谷的加工品质。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增加了优质食用品质水稻品种的选育难度,因此在选择地方稻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9期

15

优质稻新品种五山丝苗的选育及利用

黄道强,周少川,李

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

510640)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

要:五山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晚造达国

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1.44%,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10年南方稻区早籼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天优998增产4.21%,增产极显著。应用五山丝苗已育成新品种(系)丰秀丝苗、五山华占。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五山丝苗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9-0015-02

五山丝苗是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1-4]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早造参加国家华南早籼区试,2011年早造复试。五山丝苗衍生系谱为青六矮1号→丰青矮→丰矮占1号→丰八占→五丰占2→五山油占→五山丝苗,应用五山丝苗已选育出新品种(系)丰秀丝苗、五山华占(图

母本茉莉丝苗是以茉莉新占和丰丝占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品种,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100%、100%、96.8%,病圃鉴定穗颈瘟为2级,叶瘟为2级;中感白叶枯病(5级)。广东省商品粮定级晚造特二级至一级,2005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父本五山油占是以(广青占/丰八占)为母本,五丰占2号为父本育成的早中晚兼用优质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外观品质为晚造特二级。高抗稻瘟病,中

1)。丰秀丝苗2010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五山华占2010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试。现将五山丝苗的培育过程和优良农艺性状,以及衍生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报道如下。

1

1.1

选育过程

杂交亲本的来源

母本、父本均为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新品种。

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5.5%~97.62%、92.3%~100%、94.3%~98.55%,病圃鉴定穗瘟1.67级,叶瘟2.17~2.33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1.2选育经过

收稿日期:2011-03-21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21F7);国家跨越计划项目(2008-29,2003-9);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7GB2E000242);农业部“948”项目(2006-G-1);广东省重大专项(A20102,2002A2010207);广东省水稻产业化推进专项(2007A020400003)

作者简介:黄道强(1966-),男,研究员,E-mail:[email protected]通讯作者:周少川(1962-),男,研究员,E-mail:[email protected]

2002年早造在本所以茉莉丝苗为母本、以五山油占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2002年晚造F1代,种植12株,全部收取种子。2003年早造F2代,种植1000株左右群体,入选7株。2003年晚造F3代,每个株系种植85株左右,田间编号3778区,表现株型好,穗大,熟色、结实好,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入选1株。2004年早造F4代,种植85株左右,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入选2株。

→→→→→→→→→→→→→→→→→→→→→→→→→→→→→→→→→→→→→→→→→→→→→→→

种资源进行利用时,适宜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中等的品种。

品质性状及部分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地区海拔高度的提高、年平均温度及1月平均温度的降低,稻种资源的直链淀粉含量将降低,而支链淀粉含量将提高。多数研究认为,水稻结实期温度越高,碱解值越低,糊化温度越高;反之,糊化温度降低。本研究显示当地区年最高温度>36℃时,糊化温度呈下降趋势,与年最高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聚类分析表明,地方稻种资源整体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较高;7个类型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较高(按ANC>26.51%)和较低(ANC<5.37%)水平,说明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达国标的材料少。在利用地方稻种资源进行水稻育种工作中,应重点选择胶稠度高、直链淀粉适中的材料,容易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3][4][5][6][7]

[8]

[9][10][11][12]

[1][2]

程方民,刘正辉,张嵩午.稻米品质形成的气候生态条件评价及我国地域分布规律[J].生态学报,2002,22(5):636-642.刘加富,杨忠义,曹永生,等.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Ⅱ.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营养品质[J].西南农业学报,

2006,19(2):185-191.

刘建.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6):550-554.

左清凡.多环境下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8-15.

李小湘.环境对早稻资源米质影响的比较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1(4):16-17.

扬化龙,杨泽敏,卢碧林.生态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1(6):14-16.

杨忠义,刘加富,曹永生,等.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Ⅲ.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外观品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3):13-15.

杨忠义,曹永生,苏艳,等.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Ⅳ.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加工品质[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23-26.

应存山主编.中国稻种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曾亚文,申时全,杨忠义,等.云南稻种资源的煮食味品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5(10):410-413.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编.中国稻作资源目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6,1992.

广东省测绘局.广东省县图集[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82.


相关内容

  •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
  • 大米行业研究报告 一.世界稻谷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 2 1.世界稻谷生产与分布 ................................................... ...

  • 最新中国大米市场调研
  • 国内大米市场(含品牌大米市场)调研 一.概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稻谷生产国,1998年稻谷总产量为1.93亿 吨, 约占世界总量的 34.4%.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费国, 年消费大米达1.l7亿吨, 人均98公斤.大米养活了60%以上的中国人口.粮食市场放开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经过十多年的摔打和磨 ...

  • 粳稻收获时期与食味品质性状相关关系研究
  • 粳稻收获时期与食味品质性状相关关系研究 吴振宇 (天津农学院 农学系) 1 前言 米饭是我国的主食细粮之一,每天食而不厌的米饭,其味道从何而来?稻米的食味是人实际食用米饭时,对其好吃或不好吃所给予的一种评价.所以,对于食味的解析,最基本的评价方法主要还是采取基于人之感觉的品尝鉴定试验法.虽然人与人之 ...

  • 转基因水稻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 转基因水稻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以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改良水稻性状所进行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的淀粉含量.产率.垩白粒率.粒形.株型等性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转基因 水稻 品质改良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mproving transgeni ...

  • 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 五常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武洪涛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8期 摘要:五常市坐落于黑龙江省南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0年水稻面积12.06万hm 2.总产量12.5亿kg ,单产达到10364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15%以上,水稻种植面积和 ...

  •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 摘要:文章结合实际从品种选择及合理栽培.产地环境.肥料和农药使用四个环境着手,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稻米,并经专门机构认定,简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病虫害防治. 1 品种选择 1.1 水稻良种的选择 一是要具有优良种性,包括高产.抗病虫.抗逆.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等特性:二是要种子优良,具有本品种 ...

  • 新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 新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新型杂交水稻在2008年经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于2012年入选我国超级杂交稻,新型杂交水稻具有稳产.米质优秀.生育期适中.食味好.高产等优势,新型杂交水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已经成为了当家品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一种全新的杂交稻新组合 ...

  •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摘 要]农作物的产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因为,充足的食物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满足自己对食物的欲望一定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能够填饱肚子,那么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发展经济.科技,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的国家,粮食的产量更为重要.因此,我国非 ...

  • 水稻香味的研究进展_吴娟
  •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14) 47 水稻香味的研究进展 吴 娟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摘 要:香味是水稻的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水稻香味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综述了水稻香味的鉴定 方法.化学成分.香味遗传.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