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增长方式与节约利用土地关系

  摘要:在对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节约利用与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给通过城市土地的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途径。

  关键词:土地开发;经济增长;土地集约利用

  1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基本特点

  1.1城市区域发展给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积蓄了动力

  作为社会经济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的经济综合体,尤其自身的综合体,同时对应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等多个综合要素的作用下而形成、发展,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演化机制。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经济城区经济的区域化演变规律。在这个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自然就产生了城市。城市是多种资源集聚而形成的一个空间整体,是当地区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以及金融等的结合点。城市在整个区域当中以当地的资源为基础而发展成为了一个区域的中心,反过来又通过城市经济的持续运行和高效发展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当地的格局布置与发展综合成为一个土地集约结合体。通过城市的土地节约利用必须研究土地发展方式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城市土地节约发展的发展规律与方式。

  1.2城市发展的区位性特征

  从当地的区域发展宏观角度来看,不同城市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优势而采用不同的土地节约形式。城市发展的区域特征注重的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内部布置,多种不同区域的土地包括有多个不同特点的土地节约利用方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把握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分布规律。

  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在区域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域空间之上的节约利用程度差别,城市区域和边缘区域节约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土地节约方式的采用。城区的高地价以及城市建筑的高密度直接造成了人们对城市周边郊区自然环境要求的提升以及郊区的低地价造成城市土地的最佳节约方式是中心城区必然高于城市边缘。且不同的城市空间内部形态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形态与分布都存在着些许差别,因此土地节约利用过程中必然关注区位问题。

  1.3潜力的无限性特征

  城市土地的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且整个系统属于一个目标驱动系统。利用目标是整个系统的驱动力,因此该系统应该围绕着土地的利用目标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所有相关关系都是以利益目标的追求而进行的。对于土地利用目标相同的城市,还可以利用目标实现途径、利用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差别。同时土地的利用还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意识性以及责任性等多种特点,是多种因素相互演进的结果,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

  2经济增长与节约土地之间的关系

  2.1节约土地利用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节约用地作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策略,土地的节约利用能够真正的实现单位用地的“投入—产出”效益的最优化。通过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和严格控制将在客观上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发生对应的改变。土地的节约利用中需要用到的刚性指标,诸如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工业项目的投资额度等,都对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对应的保障性作用。例如,一旦城市用地面积受到限制,企业的可用地面积将限制企业通过规模扩大来发展的模式,使得企业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方式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有效的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部分专家认为,土地的节约利用过程同时也是对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资源等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所以,在促进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加以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样就要求能够合理的处理好土地节约以及其他非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的合理处理。

  同时,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进程,当城市处于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发展因子以及发展节点也会不同。在经济高度发展时,城市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这时的技术将会代替土地。一旦土地因素完全实现市场配置,这个目标将会实现。

  2.2土地节约利用推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土地配置方式发展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应该对当前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改革,并积极的推进市场作为土地的整体配置基础。在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土地的拥有者通常不会将土地成本计入到生产成本当中,导致土地缺乏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市场的发展缺乏推动力。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土地的拥有者(企业)也不会愿意通过增加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存在着对应的体制问题而使得大部分的土地拥有者,诸如国有企业等在管理方式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他们没有意识、能力来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来提高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再次,土地划拨的无限期利用使得土地拥有者将土地作为了自身的“私有财产”,而这些现象对那些能够仅仅维持生存的企业显得相当严重。所以,大量存在的划拨土地是导致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只有通过推行全面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才能根本的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这对于提高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彻底性质的意义。

  2.3土地节约利用与规划需要准确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由于对当前土地的利用数据,诸如耕地的多少、建设用地的面积以及两者的变化量多少等都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但是,做好对应的土地节约利用需要一个准确而丰富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因此,在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程度来提高土地节约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效果。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覆盖面积的增加,建立一个能够实时获取、及时定位等信息获取、存储以及分析数据网络是土地节约利用的基础条件。这样,才能够给城市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一个精确的土地利用效率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60-62.

  [2]康鸳鸯,郭艳,杨传俊,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节约利用土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136-138.

  摘要:在对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节约利用与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给通过城市土地的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途径。

  关键词:土地开发;经济增长;土地集约利用

  1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基本特点

  1.1城市区域发展给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积蓄了动力

  作为社会经济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的经济综合体,尤其自身的综合体,同时对应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等多个综合要素的作用下而形成、发展,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演化机制。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经济城区经济的区域化演变规律。在这个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自然就产生了城市。城市是多种资源集聚而形成的一个空间整体,是当地区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以及金融等的结合点。城市在整个区域当中以当地的资源为基础而发展成为了一个区域的中心,反过来又通过城市经济的持续运行和高效发展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当地的格局布置与发展综合成为一个土地集约结合体。通过城市的土地节约利用必须研究土地发展方式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城市土地节约发展的发展规律与方式。

  1.2城市发展的区位性特征

  从当地的区域发展宏观角度来看,不同城市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优势而采用不同的土地节约形式。城市发展的区域特征注重的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内部布置,多种不同区域的土地包括有多个不同特点的土地节约利用方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把握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分布规律。

  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在区域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域空间之上的节约利用程度差别,城市区域和边缘区域节约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土地节约方式的采用。城区的高地价以及城市建筑的高密度直接造成了人们对城市周边郊区自然环境要求的提升以及郊区的低地价造成城市土地的最佳节约方式是中心城区必然高于城市边缘。且不同的城市空间内部形态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形态与分布都存在着些许差别,因此土地节约利用过程中必然关注区位问题。

  1.3潜力的无限性特征

  城市土地的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且整个系统属于一个目标驱动系统。利用目标是整个系统的驱动力,因此该系统应该围绕着土地的利用目标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所有相关关系都是以利益目标的追求而进行的。对于土地利用目标相同的城市,还可以利用目标实现途径、利用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差别。同时土地的利用还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意识性以及责任性等多种特点,是多种因素相互演进的结果,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

  2经济增长与节约土地之间的关系

  2.1节约土地利用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节约用地作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策略,土地的节约利用能够真正的实现单位用地的“投入—产出”效益的最优化。通过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和严格控制将在客观上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发生对应的改变。土地的节约利用中需要用到的刚性指标,诸如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工业项目的投资额度等,都对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对应的保障性作用。例如,一旦城市用地面积受到限制,企业的可用地面积将限制企业通过规模扩大来发展的模式,使得企业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方式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有效的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部分专家认为,土地的节约利用过程同时也是对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资源等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所以,在促进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加以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样就要求能够合理的处理好土地节约以及其他非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的合理处理。

  同时,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进程,当城市处于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发展因子以及发展节点也会不同。在经济高度发展时,城市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这时的技术将会代替土地。一旦土地因素完全实现市场配置,这个目标将会实现。

  2.2土地节约利用推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土地配置方式发展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应该对当前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改革,并积极的推进市场作为土地的整体配置基础。在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土地的拥有者通常不会将土地成本计入到生产成本当中,导致土地缺乏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市场的发展缺乏推动力。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土地的拥有者(企业)也不会愿意通过增加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存在着对应的体制问题而使得大部分的土地拥有者,诸如国有企业等在管理方式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他们没有意识、能力来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来提高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再次,土地划拨的无限期利用使得土地拥有者将土地作为了自身的“私有财产”,而这些现象对那些能够仅仅维持生存的企业显得相当严重。所以,大量存在的划拨土地是导致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只有通过推行全面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才能根本的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这对于提高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彻底性质的意义。

  2.3土地节约利用与规划需要准确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由于对当前土地的利用数据,诸如耕地的多少、建设用地的面积以及两者的变化量多少等都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但是,做好对应的土地节约利用需要一个准确而丰富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因此,在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程度来提高土地节约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效果。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覆盖面积的增加,建立一个能够实时获取、及时定位等信息获取、存储以及分析数据网络是土地节约利用的基础条件。这样,才能够给城市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一个精确的土地利用效率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60-62.

  [2]康鸳鸯,郭艳,杨传俊,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节约利用土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136-138.


相关内容

  •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 编者按 < 人民日报 >( 2012年09月25日   22 版) 9月23日至24日,国土资源部与人民日报社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办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论坛. 这次论坛主旨是,共同研究节约大战略的深刻内涵,推进资源 ...

  • 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 作者:冷淑莲冷崇总 价格月刊 2008年02期 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充裕的资源作后盾和良好的环境作保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从2000年的99215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然而,我国经济社会 ...

  • 论增强节俭意识
  • 论增强节俭意识 作者:王伟 内容提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我国经济总量增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大大改善了,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还不算高,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节俭意识,在全党全国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大 ...

  • 树立资源忧患意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 树立资源忧患意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写在第43个世界地球日 广西日报 2012-04-22 ■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 肖建刚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 肖建刚 今天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43年前的今天,一个美国学生发起的保护地球活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时至今日,保护 ...

  • 耕地与建设用地矛盾分析
  • 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分析与探讨--以陕西省为例 摘 要:本文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获取和整理相关数据,研究该省的区域概况,区域各类建设用地扩展情况,区域耕地减少情况,以及各类影响因素,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耕地和建设用地矛盾的措施,分析探讨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的 ...

  •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

  • 我国的基本国策的界定及其基本情况
  • 2009-10-19 13:31:32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99次 评论:0条 1我国基本国策的界定及其基本情况 1.1判定我国基本国策的实然和应然标准 基本国策到底是什么政策?这是一个从未在任何国家级公文里得到定义的概念 ,也是一个在许多场合都被随口授予的概念.因此,基本国策在民 ...

  •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难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核心突破] 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抄到课本上)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 )企业:依 ...

  •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 怎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换角度: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对人类有何影响?对策?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1)必须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