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中国减盐项目的关键

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针对中国儿童和他们所在家庭的减盐工作获得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 (MRC)的资助。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儿童成为其所在家庭和社区的“低盐大使”,使他们在小的时候就培养出健康的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每日的盐摄入量约12-14克。至今仍没有关于儿童食盐摄入量的可靠数据,也没有任何现行策略减少儿童的食盐摄入。

系统之外增进公共健康时发生了思维上的重大转变。

项目的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所长武阳丰教授表示,“健康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系统——我们

必须在生活中的其它重要领域寻找新方法来解决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尽早为人们培养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则是改善健康的关键领域和理想平台。” 该研究在 He Feng 博士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欧胜预防医学研究所的带领下,涉及了国际顶尖减盐、慢性疾病专家之间的合作。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还包括“盐与健康世界行动” (WASH) 主席格雷

PE

乔治健康研究所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机构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Robyn Norton 教授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于10月22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高层人员出席了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对于乔治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成就,这也是双方长达8年的合作与友谊的结果。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Robyn Norton教授表示:“我们对这次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谅解备忘录感到非常激动。这不仅仅是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重要目标,也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作为一个全球性研究机构的重要目标。

Norton 教授也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份法律协议。

“签署这份谅解备忘录不仅仅会使签署双方受益,还会惠及中国人民和世界其它地区饱受慢性疾病困扰的人们。这也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工作的动力,我们都期望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最紧迫的健康问题。

这份谅解备忘录使乔治健康研究院可以申请政府基金,在中国拥有更广泛的学术、医务人员、政府和群众网络。符合资质的乔治员工将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术职称,这将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联系,并促进北京大学医学部员工与乔治广泛国际经验之间的互动。

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结束以后,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以显示双方的附属关系。

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百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签署仪式之后进行的是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健康论坛”。

厄姆·麦格雷戈教授,北京大学医

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的武阳丰教授和阎丽静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马军教授和王海俊教授,以及其他国内外专家。

该研究在今年9月份启动,预计分两个阶段,在山西省长治的7岁到11岁的学龄儿童及其家长中展开。该研究同时还考查当前儿童的食盐摄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可靠、高质量的方法,项目将在2014年夏天完成。

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与光华基金会为促进健康建立伙伴关系

今年春天,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在北京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促进中国百万人口健康的长远目标之一。

光华基金会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共卫生慈善组织之一,2010年位列“中国慈善基金榜”榜首。作为共青团中央的直属机构,光华基金会重点关注中国青少年和他们的健康。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Stephen MacMahon教授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党组书记任晋阳于5月29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我们希望双方的伙伴关系不仅可以惠及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和光华基金会,还可以惠及广大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和农村人口。”

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和光华基金会

新建立的合作关系将主要致力于四个方面公共健康研究的资金募集,这包括:农村健康,青少年健康,新型、价廉健康技术的开发,以及中国公共卫生人员的能力建设。

MRC 资助的这个项目是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探究针对学龄儿童的教育项目是否能够降低他们所在家庭的盐使用量。该项目利用现行的教育体系为儿童营造积极的健康变化,这表示我们在思考如何在卫生

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面向客座研究员、学者和学生有实力雄厚的访问学者项目,帮助他们获得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经验。今年,中心接收了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曹家荣与准备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全球健康理学硕士学位的 Matt Sebranek。 曹家荣从2011年12月便开始在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工作。他暂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儿科医学专业,用一年时间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所面对的健康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应对手段。

他在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两个重要项目,一个是在中国西藏进行的“简化心脑血管风险管理研究” (SimCard), 另一个是“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传播理念调查” (MedLife)。SimCard 在资源匮乏

的西藏进行,对当地的村医使用简

化的管理工具; MedLife 则是调查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医学生对预防性辅导的态度的。

家荣认为他在乔治的这段时间对他今后在中美两国儿科领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他表示,“从长远来说,我想成为一个临床儿科医生,经常接触儿童和青少年。但是,我对在研究领域继续发展也很有热情,并且希望可以花一些时间从事中国儿童群体相关的公共卫生研究。虽然中国成人慢性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也应该得到重视,但是中国的儿童群体所面临的从哮喘到肥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仍亟待解决。”Matt Sebranek 作为来自“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DGHI) 的

访问研究员,在2012年的5月到8月

加入了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Matt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州的拉克罗斯,现在正在杜克大学攻读全球健康理学硕士学位。在乔治, Matt 与曹家荣及其他研究人员一同进行中心的种子基金项目 MedLife 研究工作。

通过在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和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工作, Matt 发现了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团队中工作的重要性。

Matt 表示,“我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中工作无疑是有益的。我们在向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相信在解决全球健康和慢性疾病预防的重要问题时,这种团队合作和伙伴关系是关键。

国内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家在兵马俑的故乡陕西西安齐聚一堂,参加第四届慢性病预防与管理论坛暨健康政策圆桌会议。

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发言人就一系列主题进行了发言,从中国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最新数据到阿布扎比颇具独创性的健康数据跟踪系统和美国以社区为基础的行动计划。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主任阎丽静表示,“会议讨论就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三个工作重点达成了共识。

这三个重点是烟草控制、减盐和其它风险因素的防控,如高血压和肥胖”。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 Stephen MacMahon 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蓝睿明 (Michael O’Leary) 博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Michael Engelgau 博士、杜克大学

Eric Peterson 博士和中国卫生部的代表非常关注烟草控制,并呼吁实施更严格的烟草控制措施、开展更多社区教育以降低中国的慢性病发病率。

除了论坛和圆桌会议,与会代表还走访了“中国农村健康行动” (LifeSeeds) 项目村,亲自查看项目在当地的落实情况。会议召开的当周,在西安交通大学还开展了讲座、科研培训等当地能力建设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NHLBI) 和美国“联合健康集团”

(UnitedHealth Group)共同资助。

关于访问学者和实习机会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http://www.georgeinstitute.org.cn/our-work-china/china-international-center-chronic-disease-prevention/fellows 或者联系 CD-Center@ georgeinstitute.org.cn。

只有课本、教室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单调乏味的。这一次的中国农村健康行动无疑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立体生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近农村,我第一次直面慢性病在中国农村的发展情况,而我收获的也不仅仅是一次实践经验。收获之一:严谨是从事医务工作最重要的态度。

流行病学调查不比在临床实习,因为我们在调查现场看不到完整的临床表现,也看不到医院里的生死危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别人的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生活反映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上,我们的数据库里。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是我

们不曾经历过的,我们无法用主观的认识去判断,只能用客观的事实去感知,去记录。无数次的询问,甚至七拉八扯的话家常只为一个真实的答案。每天的问卷汇总、录入、质控都在追求一件事情——数据的准确性。不管工作再辛苦,每天晚上走廊里的总结小会都在向所有人传达着一个信息——请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数据准确了,我们才有可能分析出对的结果,如果失去了最初的严谨,那么我们费时费力正在做的这件事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实,不只流行病调查、医务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如此,如果不认真对待,不严谨地追求正确的结果,那么这件事的意义何在?从前我总是讶异临床医生、实验室老师怎么那么在意一个个细微的数字,现在我才懂得,只有严谨,才是对工作、对生命负责。

收获之二:令人钦佩的老师和一群真挚的朋友

如果说一次医疗活动难免会有一次意外,那么12天的现场调查就会有N次方个意外发生。我们的调查技巧可以在培训中得到加强,但面对调查中的意外,还好我们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不配合的调查者,不合格的召集人,不完美的调查环境,面对这些意外,老师们以往的经验派上了用场,他们化麻烦的意外为顺利的调查--同老年人的沟通技巧是态度温和,但要讲明利弊,严格要求调查对象的操作符合整个流程;同年轻人的沟通方法是简单明了地提问,却不能省掉任何一个问题;与召集人的沟通要做到提前联系,确认现场,保证召集人清楚调查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如果参与调查的人员都清楚明白此次调查的意义,会使调查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工作团队的默契配合与团结合作是调查工作顺利完成的一大法宝。除了明确的分工,及时的工作调整也是必要的。小组长的威力在工作分配上大大展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热情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来传递。这也是我们团队的最大特点——开开心心工作去,虽然累却满足地返回住处,每天晚饭桌上一番关于“工作业绩”的比拼更是热火朝天。直到工

作结束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时,我们才意识到这

次活动还带给我们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群真挚的朋友......收获之三:这次行动的真正意义——让改变发生!

当初走进医学院时的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还在心头回响。本以为流行病学调查是个无关乎性命只关乎科研、宏观调控的工具,但一次次的亲密接触却告诉我一切没那么简单。 高血压在教科书上无非是一个章节,三个课时的理论基础。它的发病率也只是图表上跳动的数字,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们每走进一个调查村看到的、听到的高血压患者的现状。看到老人们携带四五个药瓶的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老人甚至是中年人不知已患病,或者已患病却不治疗的情况。对于高血压及它可怕的诸多并发症他们并不了解,更不用谈预防措施。值得高兴的是,在村医进行健康教育,高危患者管理的调查村里,很多村民都对高血压及其预防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也更迫切地反映了一个问题慢性病尤其是中国农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我想,这也就是本次中国农村健康行动的一个意义所在——当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需要改变!改变饮食习惯,改变健康观念,从而改变生活质量!!我们去过的调查村并不算多,但24个村的村医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无论从学历还是医疗技术都相对较差,再加上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得农村的医疗环境越发恶劣。有的村落离乡镇很远,加上经济落后,村民们所面对医疗问题才是真正地“看病难,看病贵”。调查过程中,有的村民好奇地看着我们的“黑疙瘩”(电子血压仪),略带紧张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场景想想就令人心酸。作为医学生,我们白天奔忙在医院实习,晚上挑灯苦读,我们费尽心力的让自己优秀起来,当大家开始有了“少吃盐多锻炼,不抽烟不喝酒”的观念,并开始影响一家人甚至一代人时,我开始觉得自己在做的这件小事真的很伟大!返校的路上,一片片的田野,望不到边的金黄,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无论是作为临床医生还是预防卫生工作者,心系人民健康,怀抱祖国卫生事业,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我相信,这广阔天地,我们将大有作为!作者陈慧为长治医学院口腔医学0901班学生

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阎丽静教授晋升为中国乔治

健康研究所副所长。阎丽静教授同时兼任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副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医疗保健的经济分析和综合健康管理。阎教授将继续活跃于乔治健康研究所,带领、参与乔治的众多研究,并为增进乔治和政府、学界以及私营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的国际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2012年8月1日

阎丽静教授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题的主讲人于8月1日出席了“全球健康政策高峰会”(Global Health Policy Summit)成立大会。峰会在著名的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召开,由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全球医疗创新研究所 (Institute of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s) 主席达兹勋爵

(Lord Darzi of Denham)主持,聚集了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内的来自25个国家超过 250 名高级政府官员、学者和商界领袖等重要医疗卫生决策者。

2012年9月20日-22日

两名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出席了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第35届日本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 Danielle Millican 展示了一张海报,介绍代用盐的综合分析及其对血压影响。张京展示了一张海报介绍中国北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认识程度、治疗和控制。

英国卫生部常任秘书尤娜·奥布

2012年8月15日赖恩

(Una O’Brien CB)和英国驻华使馆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于今年8

月参观了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在北京的办事处。尤娜·奥布赖恩女士与乔治健康研究所的武阳丰教授、纪立农教授、阎丽静教授和张普洪教授会面并讨论了中国的慢性病负担,以及中英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的经验。她在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参观使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研究所的卫生系统研究工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特别是糖尿病相关的)工作,以及研究所是如何在资源匮乏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地转化干预措施的。

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China

Suite 1302, Tower B, Horizon Tower

No. 6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PR China

Telephone: +86 10 8280 0577

Fax: +86 10 8280 [email protected]

www.georgeinstitute.org.cn

2012年10月22日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共同主办“第三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健康论坛“。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 Robyn Norton 教授和武阳丰教授,中国卫生部的严俊女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马军教授和王海俊教授等国内外青少年健康专家讨论了当前和即将开展的研究,以确保中国儿童拥有一个健康未来 。

2012年7月5日

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衷心欢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

睿明博士和高级卫生顾问裴雷博士

(Dr. Mukundan Pillay)在7月共同到访研究所在北京的办事处。这次会面是今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第四届慢病预防论坛暨健康政策圆桌会议的后续讨论,使我们有机会探讨双方的兴趣和专长,以及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式。

2012年10月29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院于2012年10

月29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了“电子健康和慢性病控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上进行主题发言的专家包括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 Stephen MacMahon 教授,阎丽静教授,和 David Peiris 博士,以及其他来自学术界、政府 和产业界的专家,发言的内容涉及健康领域的各种创新技术。

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针对中国儿童和他们所在家庭的减盐工作获得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 (MRC)的资助。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儿童成为其所在家庭和社区的“低盐大使”,使他们在小的时候就培养出健康的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每日的盐摄入量约12-14克。至今仍没有关于儿童食盐摄入量的可靠数据,也没有任何现行策略减少儿童的食盐摄入。

系统之外增进公共健康时发生了思维上的重大转变。

项目的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所长武阳丰教授表示,“健康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系统——我们

必须在生活中的其它重要领域寻找新方法来解决健康问题,我们需要尽早为人们培养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教育则是改善健康的关键领域和理想平台。” 该研究在 He Feng 博士和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欧胜预防医学研究所的带领下,涉及了国际顶尖减盐、慢性疾病专家之间的合作。该项目的研究人员还包括“盐与健康世界行动” (WASH) 主席格雷

PE

乔治健康研究所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机构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Robyn Norton 教授与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于10月22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高层人员出席了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对于乔治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成就,这也是双方长达8年的合作与友谊的结果。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Robyn Norton教授表示:“我们对这次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谅解备忘录感到非常激动。这不仅仅是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重要目标,也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作为一个全球性研究机构的重要目标。

Norton 教授也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份法律协议。

“签署这份谅解备忘录不仅仅会使签署双方受益,还会惠及中国人民和世界其它地区饱受慢性疾病困扰的人们。这也是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工作的动力,我们都期望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最紧迫的健康问题。

这份谅解备忘录使乔治健康研究院可以申请政府基金,在中国拥有更广泛的学术、医务人员、政府和群众网络。符合资质的乔治员工将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术职称,这将进一步推动双方的联系,并促进北京大学医学部员工与乔治广泛国际经验之间的互动。

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结束以后,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以显示双方的附属关系。

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百年校庆活动的一部分。签署仪式之后进行的是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健康论坛”。

厄姆·麦格雷戈教授,北京大学医

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的武阳丰教授和阎丽静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马军教授和王海俊教授,以及其他国内外专家。

该研究在今年9月份启动,预计分两个阶段,在山西省长治的7岁到11岁的学龄儿童及其家长中展开。该研究同时还考查当前儿童的食盐摄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可靠、高质量的方法,项目将在2014年夏天完成。

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与光华基金会为促进健康建立伙伴关系

今年春天,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在北京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促进中国百万人口健康的长远目标之一。

光华基金会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共卫生慈善组织之一,2010年位列“中国慈善基金榜”榜首。作为共青团中央的直属机构,光华基金会重点关注中国青少年和他们的健康。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Stephen MacMahon教授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党组书记任晋阳于5月29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我们希望双方的伙伴关系不仅可以惠及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和光华基金会,还可以惠及广大中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和农村人口。”

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和光华基金会

新建立的合作关系将主要致力于四个方面公共健康研究的资金募集,这包括:农村健康,青少年健康,新型、价廉健康技术的开发,以及中国公共卫生人员的能力建设。

MRC 资助的这个项目是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探究针对学龄儿童的教育项目是否能够降低他们所在家庭的盐使用量。该项目利用现行的教育体系为儿童营造积极的健康变化,这表示我们在思考如何在卫生

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面向客座研究员、学者和学生有实力雄厚的访问学者项目,帮助他们获得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经验。今年,中心接收了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曹家荣与准备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全球健康理学硕士学位的 Matt Sebranek。 曹家荣从2011年12月便开始在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工作。他暂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儿科医学专业,用一年时间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所面对的健康问题和这些问题的应对手段。

他在中心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两个重要项目,一个是在中国西藏进行的“简化心脑血管风险管理研究” (SimCard), 另一个是“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传播理念调查” (MedLife)。SimCard 在资源匮乏

的西藏进行,对当地的村医使用简

化的管理工具; MedLife 则是调查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医学生对预防性辅导的态度的。

家荣认为他在乔治的这段时间对他今后在中美两国儿科领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他表示,“从长远来说,我想成为一个临床儿科医生,经常接触儿童和青少年。但是,我对在研究领域继续发展也很有热情,并且希望可以花一些时间从事中国儿童群体相关的公共卫生研究。虽然中国成人慢性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也应该得到重视,但是中国的儿童群体所面临的从哮喘到肥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仍亟待解决。”Matt Sebranek 作为来自“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DGHI) 的

访问研究员,在2012年的5月到8月

加入了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Matt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州的拉克罗斯,现在正在杜克大学攻读全球健康理学硕士学位。在乔治, Matt 与曹家荣及其他研究人员一同进行中心的种子基金项目 MedLife 研究工作。

通过在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和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工作, Matt 发现了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团队中工作的重要性。

Matt 表示,“我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中工作无疑是有益的。我们在向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相信在解决全球健康和慢性疾病预防的重要问题时,这种团队合作和伙伴关系是关键。

国内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家在兵马俑的故乡陕西西安齐聚一堂,参加第四届慢性病预防与管理论坛暨健康政策圆桌会议。

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发言人就一系列主题进行了发言,从中国的死亡和疾病负担最新数据到阿布扎比颇具独创性的健康数据跟踪系统和美国以社区为基础的行动计划。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主任阎丽静表示,“会议讨论就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三个工作重点达成了共识。

这三个重点是烟草控制、减盐和其它风险因素的防控,如高血压和肥胖”。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 Stephen MacMahon 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蓝睿明 (Michael O’Leary) 博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Michael Engelgau 博士、杜克大学

Eric Peterson 博士和中国卫生部的代表非常关注烟草控制,并呼吁实施更严格的烟草控制措施、开展更多社区教育以降低中国的慢性病发病率。

除了论坛和圆桌会议,与会代表还走访了“中国农村健康行动” (LifeSeeds) 项目村,亲自查看项目在当地的落实情况。会议召开的当周,在西安交通大学还开展了讲座、科研培训等当地能力建设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 (NHLBI) 和美国“联合健康集团”

(UnitedHealth Group)共同资助。

关于访问学者和实习机会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http://www.georgeinstitute.org.cn/our-work-china/china-international-center-chronic-disease-prevention/fellows 或者联系 CD-Center@ georgeinstitute.org.cn。

只有课本、教室的大学生活无疑是单调乏味的。这一次的中国农村健康行动无疑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立体生动。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近农村,我第一次直面慢性病在中国农村的发展情况,而我收获的也不仅仅是一次实践经验。收获之一:严谨是从事医务工作最重要的态度。

流行病学调查不比在临床实习,因为我们在调查现场看不到完整的临床表现,也看不到医院里的生死危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别人的生活。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生活反映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上,我们的数据库里。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是我

们不曾经历过的,我们无法用主观的认识去判断,只能用客观的事实去感知,去记录。无数次的询问,甚至七拉八扯的话家常只为一个真实的答案。每天的问卷汇总、录入、质控都在追求一件事情——数据的准确性。不管工作再辛苦,每天晚上走廊里的总结小会都在向所有人传达着一个信息——请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数据准确了,我们才有可能分析出对的结果,如果失去了最初的严谨,那么我们费时费力正在做的这件事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实,不只流行病调查、医务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如此,如果不认真对待,不严谨地追求正确的结果,那么这件事的意义何在?从前我总是讶异临床医生、实验室老师怎么那么在意一个个细微的数字,现在我才懂得,只有严谨,才是对工作、对生命负责。

收获之二:令人钦佩的老师和一群真挚的朋友

如果说一次医疗活动难免会有一次意外,那么12天的现场调查就会有N次方个意外发生。我们的调查技巧可以在培训中得到加强,但面对调查中的意外,还好我们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不配合的调查者,不合格的召集人,不完美的调查环境,面对这些意外,老师们以往的经验派上了用场,他们化麻烦的意外为顺利的调查--同老年人的沟通技巧是态度温和,但要讲明利弊,严格要求调查对象的操作符合整个流程;同年轻人的沟通方法是简单明了地提问,却不能省掉任何一个问题;与召集人的沟通要做到提前联系,确认现场,保证召集人清楚调查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如果参与调查的人员都清楚明白此次调查的意义,会使调查效率大大提高。当然,工作团队的默契配合与团结合作是调查工作顺利完成的一大法宝。除了明确的分工,及时的工作调整也是必要的。小组长的威力在工作分配上大大展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热情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来传递。这也是我们团队的最大特点——开开心心工作去,虽然累却满足地返回住处,每天晚饭桌上一番关于“工作业绩”的比拼更是热火朝天。直到工

作结束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时,我们才意识到这

次活动还带给我们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群真挚的朋友......收获之三:这次行动的真正意义——让改变发生!

当初走进医学院时的那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还在心头回响。本以为流行病学调查是个无关乎性命只关乎科研、宏观调控的工具,但一次次的亲密接触却告诉我一切没那么简单。 高血压在教科书上无非是一个章节,三个课时的理论基础。它的发病率也只是图表上跳动的数字,但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们每走进一个调查村看到的、听到的高血压患者的现状。看到老人们携带四五个药瓶的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老人甚至是中年人不知已患病,或者已患病却不治疗的情况。对于高血压及它可怕的诸多并发症他们并不了解,更不用谈预防措施。值得高兴的是,在村医进行健康教育,高危患者管理的调查村里,很多村民都对高血压及其预防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也更迫切地反映了一个问题慢性病尤其是中国农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我想,这也就是本次中国农村健康行动的一个意义所在——当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需要改变!改变饮食习惯,改变健康观念,从而改变生活质量!!我们去过的调查村并不算多,但24个村的村医大多都是中老年人,无论从学历还是医疗技术都相对较差,再加上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得农村的医疗环境越发恶劣。有的村落离乡镇很远,加上经济落后,村民们所面对医疗问题才是真正地“看病难,看病贵”。调查过程中,有的村民好奇地看着我们的“黑疙瘩”(电子血压仪),略带紧张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这场景想想就令人心酸。作为医学生,我们白天奔忙在医院实习,晚上挑灯苦读,我们费尽心力的让自己优秀起来,当大家开始有了“少吃盐多锻炼,不抽烟不喝酒”的观念,并开始影响一家人甚至一代人时,我开始觉得自己在做的这件小事真的很伟大!返校的路上,一片片的田野,望不到边的金黄,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无论是作为临床医生还是预防卫生工作者,心系人民健康,怀抱祖国卫生事业,勤奋努力,脚踏实地,我相信,这广阔天地,我们将大有作为!作者陈慧为长治医学院口腔医学0901班学生

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阎丽静教授晋升为中国乔治

健康研究所副所长。阎丽静教授同时兼任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副教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医疗保健的经济分析和综合健康管理。阎教授将继续活跃于乔治健康研究所,带领、参与乔治的众多研究,并为增进乔治和政府、学界以及私营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的国际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2012年8月1日

阎丽静教授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专题的主讲人于8月1日出席了“全球健康政策高峰会”(Global Health Policy Summit)成立大会。峰会在著名的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召开,由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全球医疗创新研究所 (Institute of Global Health Innovations) 主席达兹勋爵

(Lord Darzi of Denham)主持,聚集了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内的来自25个国家超过 250 名高级政府官员、学者和商界领袖等重要医疗卫生决策者。

2012年9月20日-22日

两名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出席了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第35届日本高血压学会科学年会 Danielle Millican 展示了一张海报,介绍代用盐的综合分析及其对血压影响。张京展示了一张海报介绍中国北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认识程度、治疗和控制。

英国卫生部常任秘书尤娜·奥布

2012年8月15日赖恩

(Una O’Brien CB)和英国驻华使馆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于今年8

月参观了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在北京的办事处。尤娜·奥布赖恩女士与乔治健康研究所的武阳丰教授、纪立农教授、阎丽静教授和张普洪教授会面并讨论了中国的慢性病负担,以及中英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的经验。她在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的参观使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研究所的卫生系统研究工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特别是糖尿病相关的)工作,以及研究所是如何在资源匮乏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地转化干预措施的。

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China

Suite 1302, Tower B, Horizon Tower

No. 6 Zhichu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PR China

Telephone: +86 10 8280 0577

Fax: +86 10 8280 [email protected]

www.georgeinstitute.org.cn

2012年10月22日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共同主办“第三届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健康论坛“。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 Robyn Norton 教授和武阳丰教授,中国卫生部的严俊女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马军教授和王海俊教授等国内外青少年健康专家讨论了当前和即将开展的研究,以确保中国儿童拥有一个健康未来 。

2012年7月5日

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衷心欢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

睿明博士和高级卫生顾问裴雷博士

(Dr. Mukundan Pillay)在7月共同到访研究所在北京的办事处。这次会面是今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第四届慢病预防论坛暨健康政策圆桌会议的后续讨论,使我们有机会探讨双方的兴趣和专长,以及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式。

2012年10月29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院于2012年10

月29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了“电子健康和慢性病控制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上进行主题发言的专家包括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 Stephen MacMahon 教授,阎丽静教授,和 David Peiris 博士,以及其他来自学术界、政府 和产业界的专家,发言的内容涉及健康领域的各种创新技术。


相关内容

  • 基于儿童视角国际视野的教育自觉
  • 基于儿童视角国际视野的教育自觉--专访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张萍局长 [ 作者:<济南教育>编辑部记者 郑尔春 来源:<创新教育>2012.5刊发 人气:354 评论:0 推荐等级:★★★★★ 录入者:jiaokeshi jiaokeshi 创建时间:2013-11-18] 关键 ...

  • 慈善活动企业邀请函3
  • 儿基函字﹝10﹞号 2012年"中国儿童慈善系列活动" 邀请函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是1981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在首次全国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被评为5A级基金会.现任理事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同志.31年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业务主管单位全国妇 ...

  • 2岁是儿童贫血分水岭
  • 6~24个月的中国城市儿童中,贫血率高达30%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 < 健康时报 >( 2011年11月28日   第 01 版) 新闻背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在京召开"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发布了"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

  • 发达国家儿童如何度过发展关键期
  • 描画童年     资料图片 前不久,<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颁布,"小学化"和"收费高"等学前教育存在的"顽症"再一次被关注. 作为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国家人力资本发展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 清远地区0_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评估_张小新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6月第22卷第6期 CJCHCJUNE2014,Vol22,No.6 596 3 讨 论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剖宫产对儿童身心.智力发育是否造成影响一直是医学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非自然分娩方式,剖宫产对母婴来说并非绝对安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可能存在 ...

  •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_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
  • 980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公示.⑥职业 病防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并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配发齐全,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得上岗操作.⑧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履行.⑨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有关责任人必须定期对 ...

  • 校园市场综合邮政开发营销策划书
  • ⅩⅩ校园市场综合开发营销策划书 一.市场分析 (一)优势 经过近几年来对校园市场的开拓,邮政取得的社会效应显著,树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巩固了与院校合作的基础,培育了一定的用邮消费群体.使用邮政业务产品,逐步成为帮助校方.学生解决困难的有效方式.同时,邮政营销队伍得到锻炼,营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二 ...

  • 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
  • 摘要:由于社区儿童户外活动不被家长和社会重视,很多社区儿童活动场地及其单调.而且活动场地的设计没有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求,也没有设计理念和规范可依.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游戏设施 体能 景观设计 户外活动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处于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 ...

  • 儿童才艺大赛策划方案
  • 篇一:<梦想宝贝>少儿才艺大赛策划方案 xx 电视台 <梦想宝贝> 少儿才艺大赛策划 方案 一.大赛宗旨 本次大赛将通过少 年儿童的才艺展示,激发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将快乐.健康.和谐的宝贝形象展现在观众面 前,鼓励他们快乐生活.茁壮成长,使广大观众感受青春的活力和纯真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