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②--董永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诗人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史官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也有相关记载,董永传说广泛流传于我国的江苏、山东、湖北等地,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元至顺《镇江志》云:汉董永墓在丹阳延陵,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坟。明万历年间青阳腔唱本《槐荫记》中说:“董永原籍为丹阳县人”。清光绪《丹阳县志》则曰:丹阳延陵南有望仙桥、董永墓。……有座石拱桥,名叫望仙桥,桥的石板上有深深的脚印。

图为传说中的望仙桥

延陵位于丹阳西南部,因春秋时为吴国延陵季子的封地而得名。相传古时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被其孝行感动,私自下凡在槐荫树下与之结为夫妇,助其织锦还债。玉帝得知,将七仙女捉回。七仙女在天上产子,设法送到人间由董永抚养。逐渐长大的小董永盼母心切,在“望仙桥”上跪了七七四十九天,硬是把石桥板跪出了一对深深的小膝印,但还是未见到母亲,后来在异人鬼谷子的指点下,母子终于相见。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织锦记》、《槐荫记》为蓝本、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唱遍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各国,“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该传说的有关资料有: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元至顺《镇江志》、明嘉靖顾觉宇唱本《织锦记》、明万历年间青阳腔唱本《槐荫记》、清光绪《丹阳县志》、清末上海槐山房刊本弹词《董永卖身张七姐下凡织锦槐荫记》、黄梅戏《天仙配》、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梅子与丁郎》等。2002年国家邮政总局又在江苏丹阳举行了“董永传说”特种邮票首发活动。

目前与董永传说的相关遗迹有:望仙桥、清乾隆三十七年十月立的《重修望仙桥记》石碑、延陵镇董家村、司徒镇董阁庄村。

董永传说是由汉代真实的孝子故事演化而来,带有孝文化的教化意义和爱情色彩,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演绎出了孝心感天、下凡结缘、天地同心、母爱子、子盼母的传奇特征,其神奇幻想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情感,歌颂了中华民族忠孝、纯朴、同情、善良等传统美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董永传说中的“卖身葬父”还被列为我国的二十四孝之中。其行孝故事被奉为典范,传统的《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讲述了我国历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遭遇、不同环境下的行孝故事。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儒家认为“孝”是百行之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之一,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的孝道内容,而且在口耳相传中,由口头文学向书本、向戏剧、向影视拓展,突出反映了民间文学的强劲生命力,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对我国民间文学的“行孝”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孝子传》,此后三国诗人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史官干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也有相关记载,董永传说广泛流传于我国的江苏、山东、湖北等地,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元至顺《镇江志》云:汉董永墓在丹阳延陵,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亦名董坟。明万历年间青阳腔唱本《槐荫记》中说:“董永原籍为丹阳县人”。清光绪《丹阳县志》则曰:丹阳延陵南有望仙桥、董永墓。……有座石拱桥,名叫望仙桥,桥的石板上有深深的脚印。

图为传说中的望仙桥

延陵位于丹阳西南部,因春秋时为吴国延陵季子的封地而得名。相传古时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被其孝行感动,私自下凡在槐荫树下与之结为夫妇,助其织锦还债。玉帝得知,将七仙女捉回。七仙女在天上产子,设法送到人间由董永抚养。逐渐长大的小董永盼母心切,在“望仙桥”上跪了七七四十九天,硬是把石桥板跪出了一对深深的小膝印,但还是未见到母亲,后来在异人鬼谷子的指点下,母子终于相见。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织锦记》、《槐荫记》为蓝本、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唱遍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各国,“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该传说的有关资料有: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元至顺《镇江志》、明嘉靖顾觉宇唱本《织锦记》、明万历年间青阳腔唱本《槐荫记》、清光绪《丹阳县志》、清末上海槐山房刊本弹词《董永卖身张七姐下凡织锦槐荫记》、黄梅戏《天仙配》、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梅子与丁郎》等。2002年国家邮政总局又在江苏丹阳举行了“董永传说”特种邮票首发活动。

目前与董永传说的相关遗迹有:望仙桥、清乾隆三十七年十月立的《重修望仙桥记》石碑、延陵镇董家村、司徒镇董阁庄村。

董永传说是由汉代真实的孝子故事演化而来,带有孝文化的教化意义和爱情色彩,它以口头文学的形式,演绎出了孝心感天、下凡结缘、天地同心、母爱子、子盼母的传奇特征,其神奇幻想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情感,歌颂了中华民族忠孝、纯朴、同情、善良等传统美德,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董永传说中的“卖身葬父”还被列为我国的二十四孝之中。其行孝故事被奉为典范,传统的《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讲述了我国历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遭遇、不同环境下的行孝故事。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又称《二十四孝图》。儒家认为“孝”是百行之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之一,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的孝道内容,而且在口耳相传中,由口头文学向书本、向戏剧、向影视拓展,突出反映了民间文学的强劲生命力,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对我国民间文学的“行孝”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内容

  • 烟标上的四大民间传说
  • ①上世纪五十年代,地方国营新湘烟厂出品的"鹊桥"烟标.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黑龙江富锦卷烟厂出品的"仙草"烟标. ③上世纪80年代,贵州黄平卷烟厂出品的"梁祝"烟标. 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福昌烟公司出品的"孟姜女"烟标 ...

  • 京杭大运河简介
  • 京杭大运河简介 是灌溉水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至爱情的原生地.长城是一尊精神的雕塑,而大运河则是一派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是普通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的滋润.大运河显示出来的宽厚.责任.爱和奉献的美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深情地称大运河为母亲河.这透明.悠长而灵性的生命 ...

  • 明清伊斯兰教在运河沿岸的传播
  • 郑自海 明代是中国伊斯兰教传播最迅速 最广泛的关键时间.元末,朱元璋起义于"回回窝",宋元被贬至豫南淮西的色目人,已经形成一庞大的群体后裔,扩散至凤阳.定远.寿县.怀远.临淮,与开封,郑州穆斯林连成一片.朱元璋重视起用回回人参军,有三点优势:1.回回人文化素质高,人品好:2.回回 ...

  • 里下河平原(里下河地区)
  • 里下河地区 同义词 里下河平原一般指里下河地区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即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主要有东台 ...

  • 史上最强的99个免费景点大全
  • 99个免费景点: 1.上海博物馆(中国著名博物馆,上海黄浦) 2.上海美术馆(1933年的跑马厅,上海黄浦) 3.召稼楼(历史文化风貌区.城隍故里,上海闵行) 4.孔庙(风雅的教化之乡,上海嘉定) 5. 刘海粟美术馆(新兴现代美术馆,上海长宁) 6.佘山国家森里公园东西佘山景区(远东第一天主教堂&q ...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3 Ⅰ-3 4 Ⅰ-4 5 Ⅰ-5 6 Ⅰ-6 7 Ⅰ-7 8 Ⅰ-8 9 Ⅰ-9 10 Ⅰ-10 布洛陀 广西 ...

  • 旧产业建筑改造调查报告
  • 旧产业建筑改造 --以镇江西津渡为例研究调查报告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镇江在内的中国许多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留下大量的旧工业建筑,现实中绝大多数被夷为平地,这样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浪费,而且人为地割断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一般旧工业建筑都为废弃的工业厂房,建筑历史时 ...

  • 南洞庭湖湿地景区导游词
  • 南洞庭湖湿地景区导游词 南洞庭湖湿地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你们来到风光秀美的南洞庭.今天的行程是这样为您安排的我们将乘船游览南洞庭中的七星洲,登凌云塔,观赏万顷芦苇,洞庭神树,体验洞庭渔村风情,品尝洞庭全鱼席和 洞庭湖是1亿年前的地层断裂塌陷而成的,现有面积3999平方千米, ...

  • 518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