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行]李白唐诗鉴赏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

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

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

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涬同科!

李白诗鉴赏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

李白的这首诗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

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传说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诗人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定六龙存在,当然,羲和驱日也就更荒诞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又岂能够与之同升共落?“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如同人之徘徊,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借提问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增强语气的肯定。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并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题旨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

“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也是借发问引起读者注意。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是羲和那样的神吗?读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来了:“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肯定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表示讥讽: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仅仅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

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 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

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呢?从《日出入行》中,我们可以理解诗人对这个主导意象的偏爱。

——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日出入行》“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因为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

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这种自反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避免了空泛的抒情,没有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融。诗中多次借用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将“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

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

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

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涬同科!

李白诗鉴赏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

李白的这首诗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

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传说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诗人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定六龙存在,当然,羲和驱日也就更荒诞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又岂能够与之同升共落?“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如同人之徘徊,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借提问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增强语气的肯定。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并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题旨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

“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也是借发问引起读者注意。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是羲和那样的神吗?读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来了:“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肯定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表示讥讽: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仅仅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

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 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

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呢?从《日出入行》中,我们可以理解诗人对这个主导意象的偏爱。

——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日出入行》“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因为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

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这种自反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避免了空泛的抒情,没有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融。诗中多次借用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将“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


相关内容

  •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李白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 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 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云飞. 李白诗鉴赏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 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 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 ...

  • 古诗校本教材
  • 一年级校本古诗教材 <咏 基本信息 : 作品名称 咏鹅 创作年代 初唐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作者 骆宾王 鹅> 简介:<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 "鹅! 鹅! 鹅! "写出鹅的声响美, 又通过"曲 项 ...

  • 唐诗鉴赏(下)
  • 唐诗鉴赏(下) 郭鹏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院长/教授 (三)杜甫及其<秋兴八首>(选其一) 1. 杜甫简介 盛唐的又一个代表就是唐诗鉴赏的杜甫,杜甫是"众体兼备".元稹给杜甫写的<墓志铭>里面说杜甫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每一种体裁,特别是唐朝 ...

  • 李白唐诗鉴赏
  • 李白唐诗鉴赏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作品介绍] <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于李白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作者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全诗写景.叙事 ...

  • [示金陵子]李白唐诗鉴赏
  • 示金陵子 李白 金陵城东谁家子, 窃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 随人直度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 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 携手林泉处处行. 李白诗鉴赏 金陵子,即是金陵妓.李白遊金陵时,倾心于金陵子,因此写作这首缠绵而富情致的诗,赠给她,并寄托了自己的心愿.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共 ...

  • 唐诗鉴赏辞典 子夜吴歌 李白
  • 唐诗鉴赏辞典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三.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 ...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李白[静夜思]别解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这首<静夜思>早已流传甚广 ,到了今天,就连牙牙学语的幼儿都能说"床前明月光"了.可以说,任何唐诗选本都少不得这首诗,当然也是当今语文课本的必读篇目.对这首诗歌的鉴赏,或谓赏析.欣赏.译释等文章盛行,堪称百花争艳 ...

  • 璀璨的文学艺术
  • 我多想带上装满梦的行囊 牵一只骆驼去那风沙弥漫的远方 我多想沿着遥远又遥远的古道 寻找我梦中的大漠敦煌穿过祁连山的六月飞雪走进炎风吹沙的大漠 我寻一把先人遗留在那里的石斧 看它是否还能劈出四千多年的火光追赶丝绸之路落下的夕阳 跋涉在曾经鼓角争鸣的河西走廊 我想找到三苗人留下的陶器 让它盛满历史的冷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