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自然辩证法

主题:第九周讨论主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这个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作为“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地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其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为社会所重视。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只做学问的人,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学应用的后果酒精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1.教育大众的责任。科学与社会紧密项链,科学家有责任捍卫科学的尊严,抵制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以正确的科学理念教育大众,使之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所在。

2.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科学对人类的社会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家应该对科学体制和社会政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呼吁建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3.推动人类进步的责任。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方面可以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方面可以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在政治文明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有哪些?(主要是科技的正面效应,可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变革层面进行分析)

答: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经济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

物质层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物质成果,物质文明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纵观历史我们很清晰就会看到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人类的物质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动机时代—原子能和计算机时代。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重要体现。

精神层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由此体现其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精神文明受到物质文明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在17世纪之前,神论和上帝论仍然占主流,但18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唯物主义思维形成了主流。

政治层面: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科技的发展则能使政治科学化,解决科学地政治决策、科学管理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政治决策机构、程序和方法,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科学计算成本和收益,尽量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2、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有哪些表现?

答:科学技术负面价值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及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

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上,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上。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损害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现代科技发展也造成对人的异化。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在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灵敏度等本能的东西正在弱化甚至丧失,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那样,“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4、科技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

答:我们承认今天还有一些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明天可以解决;如果明天它没有解

决,那么后天它可以解决;后天它还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它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是一种信念,因为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既有上层建筑的因素(比如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最根本人的创新因素。上层建筑和人的创新的因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上才能发展的,毕竟这一切都是经济结构决定的。而科学技术,只是一个催发剂,只是在加速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在,而促进社会的生产关系调整。而各个阶级的政治利益矛盾是不可以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只能通过政治的方式来处理。

1、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

科技不是价值中立的。价值中立的观点认为科学是客观的、纯粹的,没有人的主观意识,完全是客观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状态是完全不可能的。科技的研究主体是人,科学研究者本身由于知识、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约束,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客观,也会带有主观的因素与目的。所以说“科技是价值中立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科技研究有无禁区?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科技的研究也是有禁区的。转基因食品让很多人远离了饥饿,极大的造福了人类。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肥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于是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是否可以像食品一样改变某种基因,控制人的体重。但是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系数有多高,现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人体基因上面未免风险太大。相关的科学研究设置禁区是有必要的。

3、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

我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不能为了技术的超前而超前。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的。机器将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却让人类丧失了原始的生存技能。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让人们看的更多、走的更远,但是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少了那份面对面的亲切与坦诚。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试从某一案例入手,分析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哪些伦理问题?(如可选择克隆人、安乐死、器官移植、基因问题、网络交往、高智能犯罪、环保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现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二维码成本的低廉、传播便宜加之时尚,最近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二维码给网络病毒的传播和网络诈骗带来了新的途

径。

它改变了传统的交友方式,但是却让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坦诚相对。对待感情更加的顺便。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却让人对其产生精神依赖,对人的身体也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它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但是却让病毒、诈骗更加的便捷。

正如人无完人一样,高新科技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一种是技术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网”。

请思考以下问题:

(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

(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

答:技术的本质: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来把握技术的本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即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答: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烟花,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楼房也可以越建越高了,这样就减轻了地面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上下楼大多都是使用电梯,方便多了。还有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电话,电脑使我们的实现很多人脑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问。电话则方便我们的交流,特别是移动电话,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

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相对外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则国强大。而我们研究生作为国家乃至世界以后的科技研究人员,必须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为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答: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像一把双刃剑,既造福于人类,也带来了危害。放在历史长河中,技术的发展的确给予了人类诸多方便。但是,最先进的技术都是用于军事的,也就是用于杀人的技术。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科幻电影中的科技灾难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成也科技,败也科技。技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也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倒退,比如核子能量的发现,可以带给我们巨大的能量,但是一旦核泄漏,那就是灾难,即使上百年都将对环境、人类生活具有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注意使用技术。

1.何谓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例如鸟类是恐龙进化而来的,但是究竟是哪种恐龙进化而来的那就是科学问题。

2.何谓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研究时认为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洁明了的。从这个理念出发,猜想落体运动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从而为自由落体的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

3.请基于你的学科背景给出理由,捍卫或者反驳其中一种立场。

科学是始于问题。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立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法。科学观察是人们又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与理论思维方法不同,科学观察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第二是了解科技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第三是正确理解科学家。第四是正确理解科学事件。

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

科学不是道貌岸然的传教,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绝对的正确性。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因为人是地球生物,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通过感观获取信息,而后通过思维作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永远是与客观事实有差距的。

3、今天,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还存在吗?如果有,你认为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有无必要,如何实现?(关键词: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工作者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还存在,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有必要。科学与人文二者自产生以来,就是相互伴随、互相融合,构成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从理性、科学的反战和人类的生存三个角度来讲: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性精神所开出的两条向路,而科学与人文最终的融合也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回归;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源,始于人类的求知精神,科学的反战与人文的变更相互关联,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再到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4、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试举例说明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我认为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认为一因素时其决定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所以社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1)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界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或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

2.对于以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高级消费。

(2) 人还是生态系统中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人类在调控和协同进化是创造自己和社会历史,还要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

3.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1)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2) 2 0 0 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 ,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1) 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其核心是生态农业。

2) 社会制度层面,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13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

3) 思想观念层面 ,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不能重复发达国家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价值观上,破除那种认为工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是弱质农业,增产不增收的观念,发展生态农业。

1. 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辨证法》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逻辑,把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

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3.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 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 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 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 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 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4. 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是一群走在科研前列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研究的是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是正确的,避免我们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自然辩证法能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科学技术问题,这对我们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我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主题:第九周讨论主题: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在当今这个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作为“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地作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科学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其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为社会所重视。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只做学问的人,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学应用的后果酒精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1.教育大众的责任。科学与社会紧密项链,科学家有责任捍卫科学的尊严,抵制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以正确的科学理念教育大众,使之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所在。

2.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科学对人类的社会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家应该对科学体制和社会政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呼吁建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3.推动人类进步的责任。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方面可以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方面可以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在政治文明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有哪些?(主要是科技的正面效应,可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变革层面进行分析)

答: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经济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

物质层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物质成果,物质文明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纵观历史我们很清晰就会看到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人类的物质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动机时代—原子能和计算机时代。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重要体现。

精神层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由此体现其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精神文明受到物质文明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在17世纪之前,神论和上帝论仍然占主流,但18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唯物主义思维形成了主流。

政治层面: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科技的发展则能使政治科学化,解决科学地政治决策、科学管理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政治决策机构、程序和方法,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科学计算成本和收益,尽量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2、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有哪些表现?

答:科学技术负面价值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及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

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上,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上。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损害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现代科技发展也造成对人的异化。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在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灵敏度等本能的东西正在弱化甚至丧失,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那样,“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4、科技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

答:我们承认今天还有一些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明天可以解决;如果明天它没有解

决,那么后天它可以解决;后天它还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它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是一种信念,因为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既有上层建筑的因素(比如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最根本人的创新因素。上层建筑和人的创新的因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上才能发展的,毕竟这一切都是经济结构决定的。而科学技术,只是一个催发剂,只是在加速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在,而促进社会的生产关系调整。而各个阶级的政治利益矛盾是不可以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只能通过政治的方式来处理。

1、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

科技不是价值中立的。价值中立的观点认为科学是客观的、纯粹的,没有人的主观意识,完全是客观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状态是完全不可能的。科技的研究主体是人,科学研究者本身由于知识、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约束,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客观,也会带有主观的因素与目的。所以说“科技是价值中立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科技研究有无禁区?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科技的研究也是有禁区的。转基因食品让很多人远离了饥饿,极大的造福了人类。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肥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于是有科学家开始研究是否可以像食品一样改变某种基因,控制人的体重。但是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系数有多高,现在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现在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人体基因上面未免风险太大。相关的科学研究设置禁区是有必要的。

3、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

我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不能为了技术的超前而超前。事物的发展都是两面的。机器将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却让人类丧失了原始的生存技能。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让人们看的更多、走的更远,但是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少了那份面对面的亲切与坦诚。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4、试从某一案例入手,分析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哪些伦理问题?(如可选择克隆人、安乐死、器官移植、基因问题、网络交往、高智能犯罪、环保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现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二维码成本的低廉、传播便宜加之时尚,最近发展势头极其迅猛。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二维码给网络病毒的传播和网络诈骗带来了新的途

径。

它改变了传统的交友方式,但是却让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坦诚相对。对待感情更加的顺便。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却让人对其产生精神依赖,对人的身体也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它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但是却让病毒、诈骗更加的便捷。

正如人无完人一样,高新科技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一种是技术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网”。

请思考以下问题:

(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

(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1)你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理由是什么?

答:技术的本质:技术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来把握技术的本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即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

(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答: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烟花,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

(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楼房也可以越建越高了,这样就减轻了地面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上下楼大多都是使用电梯,方便多了。还有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电话,电脑使我们的实现很多人脑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问。电话则方便我们的交流,特别是移动电话,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

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相对外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则国强大。而我们研究生作为国家乃至世界以后的科技研究人员,必须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为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答: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像一把双刃剑,既造福于人类,也带来了危害。放在历史长河中,技术的发展的确给予了人类诸多方便。但是,最先进的技术都是用于军事的,也就是用于杀人的技术。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科幻电影中的科技灾难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成也科技,败也科技。技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也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倒退,比如核子能量的发现,可以带给我们巨大的能量,但是一旦核泄漏,那就是灾难,即使上百年都将对环境、人类生活具有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注意使用技术。

1.何谓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例如鸟类是恐龙进化而来的,但是究竟是哪种恐龙进化而来的那就是科学问题。

2.何谓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思维形式,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作出的假定性解释。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可能方案。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研究时认为自然界是简单的,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简洁明了的。从这个理念出发,猜想落体运动也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

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从而为自由落体的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科学假说。

3.请基于你的学科背景给出理由,捍卫或者反驳其中一种立场。

科学是始于问题。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立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法。科学观察是人们又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与理论思维方法不同,科学观察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首先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第二是了解科技发展史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第三是正确理解科学家。第四是正确理解科学事件。

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

科学不是道貌岸然的传教,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绝对的正确性。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因为人是地球生物,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通过感观获取信息,而后通过思维作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永远是与客观事实有差距的。

3、今天,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还存在吗?如果有,你认为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有无必要,如何实现?(关键词: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工作者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还存在,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通有必要。科学与人文二者自产生以来,就是相互伴随、互相融合,构成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从理性、科学的反战和人类的生存三个角度来讲: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性精神所开出的两条向路,而科学与人文最终的融合也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回归;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源,始于人类的求知精神,科学的反战与人文的变更相互关联,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再到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4、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试举例说明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我认为社会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制度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认为一因素时其决定性作用的,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所以社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

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1)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界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或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人首先依赖于自然 。马克思说:人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

2.对于以上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高级消费。

(2) 人还是生态系统中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人类在调控和协同进化是创造自己和社会历史,还要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

3.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1)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2) 2 0 0 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 ,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1) 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其核心是生态农业。

2) 社会制度层面,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13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

3) 思想观念层面 ,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不能重复发达国家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价值观上,破除那种认为工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是弱质农业,增产不增收的观念,发展生态农业。

1. 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辨证法》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的发展逻辑,把科技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生产力范畴,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

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3.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 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 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 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 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 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但是STS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他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他们的成果时,必须做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4. 谈谈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我认为我们作为一名研究生,是一群走在科研前列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们研究的是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是正确的,避免我们犯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自然辩证法能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科学技术问题,这对我们进行技术研究是十分有帮助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树立辩证自然观,缩短对自然界认识的历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为科研提供认识原则,为我建立和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指导,为衔接研究中的空白提供指导切合理工科研究生实际的公共理论课,建立一种面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特殊性与概括性科学研究需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关内容

  • 环境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9年版)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环境化学 5. 环境工程学报 6.环境科学研究 7.环境保护 8.环境污染与防治 9.环境工程 10.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1.化工环保 12.工业水处理 13.海洋 ...

  •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
  • 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版 1.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 ...

  •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0年最新版)
  •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于 1992.1996.2000.2004 年出版过四版,主要是 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为了及时反 ...

  • 自然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表
  • 自然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表 第四编自然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序号刊名1科学通报[***********][1**********]02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同 ...

  • 华侨大学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分类
  • (自然科学类) 华侨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EI收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A辑,力学学报,力学进展,信息与控制,系统工程学报,物理学报,物 ...

  • 国内一级学报期刊
  • 国内列为一级学报的期刊 1 高校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医学版) 2 高校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3 高校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4 高校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5 高校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6 高校学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7 高校学报 东北大 ...

  • 经济管理类文章发表期刊
  • 2008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 学术月刊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 学术研究 8 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 ...

  • 201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F034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C096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B030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 ...

  •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版)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律 A/K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学术月刊 4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 浙江大学学 ...

  • 2015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 2015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 CODE期刊名称F034C096B030I051C105M100G001I062I282I072I139I710E158B023D031*I154I207I122G011I037T100C070E012D017I200I201G126I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