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控制

论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控制

作者:杨新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12期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失,金融机构频发巨额损失事件,这也是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进行阐述,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内容分类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较为复杂,银行包括声誉在内所有的资产基本都被覆盖在其中,国内和国外的金融界赋予操作风险的定义也都各有不同。主要包括下面一些观点。(1)操作风险较早的定义就是指除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风险,这个定义较为模糊,没有针对性,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信用风险在不同银行的定义是不同的,这样就将导致对操作风险的划分不同,(2)英国银行家协会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3)美联储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违规操作、不完善的系统及欺诈造成的非预期性的损失。(4)目前来看,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操作风险是指因为失灵或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导致的损失。

(二)操作风险的内容分类

巴塞尔委员会依据银行损失事件的类型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分类,其主要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业务中断及系统失败、实体资产损坏、执行与流程管理等。

我国商业银行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操作风险内容也做出了分类,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关键人员流失等;外部因素包括外部欺诈、经营环境恶化等。

二、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其主要风险点

(一)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

银行业几乎所有经营业务的运营都与会计有关,这使会计操作环节成为被关注的高风险区域。一般来说会计风险可划分为会计管理风险、会计系统风险与会计操作风险。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会计操作风险就是指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后台的会计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二)会计操作的主要风险点

随着业务品种在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加,会计操作风险也不断地加大,其主要的潜在风险点体现在核算与结算风险、账户风险、授权风险、轮岗风险、金库管理风险、会计信息化风险等方面。

三、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商业银行一直在延用一种纵向的、以分行为主的科层式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的特点是分行主导、分权管理,管理链条过长、信息传递不及时、分行的权力过大,行长负责制更是使各业务岗之间的彼此监督成了一种摆设。在这种环境下,绝对的权力就容易产生腐败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操作风险案例多发生在基层分支机构,所以对基层营业机构的会计操作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对此的认识不足,对基层会计操作风险的管理通常由内控合规部门负责。商业银行一般是一级分行以上内审部门来组织实施非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系统也不能完全覆盖基层内审机构,基层分支机构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职能不完善,总行对分行是不可能进行实时监督的,这就容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

(二)人员的配置水平无法满足会计风险管理的要求

银行的工作多是由人来完成的,银行的制度和流程也是人去设计和执行的。操作风险和人员配置紧密相关,对人员管理不到位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在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员任用机制,特别是在选拔任用银行管理层方面,既没有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估过程,又没有完整的岗前培训,上级对干部使用的考察重能力、轻品德,重外部业务内力、轻内部管理能力,这就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另外,中小商业银行人员流动性大且储备不足,部分银行的业务增加量远远高于人员增长,造成了会计操作运营人员的缺失。过多银行强调网点柜员的压缩,而压缩却不能与网点的调整同步,人员、岗位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分强调减员增效,使网点人员不足,一人多岗、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的情况时有出现,造成人员素质与岗位设置都难以符合风险控制的要求。

(三)会计操作风险的评估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要加强管理,必须要能够对每个机构会计操作风险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评估手段还比较落后。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可量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不多,差别化管理难以实施,管理重点不能精确地定位。商业银行评价会计操作风险的体系还不成熟,管理者基本还是凭借主观经验来确定

风险管理的重点,其客观性及准确性都较差,机构风险点的变化和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反映,差别化管理遇到瓶颈。

其次,风险评估工作达不到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要求。新业务及金融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使会计操作风险不断增加,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发展速度却落后于业务的更新,这就难以满足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要求,无法准确识别风险点,不能有针对性地警示员工,会计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出现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在市场上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就使银行及分支机构极为关注绩效指标、存款贷款等市场指标。部分银行的管理层只重视业务发展,轻视风险控制,对会计操作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出现了为取得业务发展而干预会计操作的情况。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获取客户,片面地强调市场业务的发展,必将导致违规操作的发生,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失去了平衡点。

存款与贷款的扩张完全以绩效为导向、存款任务指标与绩效奖金挂钩,这容易引发违规操作,导致内部风险控制失控。近年来的很多会计操作风险案例就是由于盲目揽储造成的,部分银行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将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抛于脑后,给商业银行经营造成的危害极大。

(五)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监管制度并不缺乏,但这些制度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却被变通打破,有效性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方法过于偏重事后监督、审计范围不够全面、不重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等方面。

四、防范商业会计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

首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合理,公司的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的运作必须保持独立性,务必明确各位置的权力与职责,建立起各个机构相互制衡来管理银行的组织架构,权力、执行、监督、经营等机构要相互分离。银行管理机构要合理的行使各自的权利,保证银行内部各部门及员工各司其责、相互监督。

其次,会计操作风险全程检查体系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来。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时,应该注意权利相互分离的原则,应建立分层次全程监督系统,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监督。

(二)形成内部控制文化,全面提高内控意识

会计操作风险是很难把握的,也确实较为复杂。在银行中要全面普及内控意识,内控文化的宣传对象也不仅仅是银行的管理人员,具体执行操作的银行普通员工也要覆盖到。银行内部员工只有提高自己的内控意识,才能更有助于银行的平稳发展。内控文化的传播目的就是要提升员工的能动性,使银行的运营更加稳健。

首先,银行内部不能仅仅注重银行业务量的增长,也要在内部树立起会计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意识。银行的管理层应该从全局把握会计操作风险,将风险始终控制在萌芽状态。

其次,在银行内部要明确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不仅仅是银行内审部门的工作,也关系到银行的管理层及银行的各个部门,各部门间应相互合作、彼此监督,共同规避可能发生的会计操作风险。

最后,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内控文化,银行的管理层要大力对这一文化建设给予支持,提升银行全员的内控意识。

(三)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奠定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

要在银行内部建立培训机制,全面提高银行员工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

首先,要在银行内部大力宣传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银行可通过先进事例报告、内控案例分析、内控知识竞赛、行业经验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强化会计人员、监察人员的职业道德,使银行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员工对法律法规与内部制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银行内部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岗位进行适当、有效的培训,人员上岗必须有相关培训合规证书,切实做到岗前有培训、上岗有证书,改变原来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教育办法,鼓励学习、鼓励创新。

(四)量化综合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管理

选取一些内控措施重要环节的执行情况、内外部检查出的风险性问题等能反映会计风险控制状况的指标,将这些指标纳入风险评价体系,根据各个指标风险重要程度的不同来分别设定分值,然后根据综合分值对机构的风险防范水平做出全面的评价。对风险不同的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将管理精力向管理薄弱的机构倾斜,通过整改汇报、加强培训、跟踪验收等形式,改进其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状态。

(五)建立银行内控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首先,银行内部要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数据均可联网体现,便于内部信息的实时获取,也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从而进行及时的整改。

其次,信息管理员应该将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及提炼,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平台,负责内控的人员获取相关信息后要完成风险分析,及时控制风险并有效减少风险。

(六)充分发挥审计在会计操作风险中的监督作用

要建立起独立的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审计职能更充分地发挥;通过网络技术采取非现场稽核手段对业务操作进行监督;重视内部审计的同时也要大力借助外部审计手段;审计部门要对各部分风险防范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建立全面风险预警体系及应对风险的预案。 参考文献:

[1]季学凤.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王淑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J].山西财税,2011(07). (作者单位: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论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及控制

作者:杨新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12期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失,金融机构频发巨额损失事件,这也是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进行阐述,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内容分类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较为复杂,银行包括声誉在内所有的资产基本都被覆盖在其中,国内和国外的金融界赋予操作风险的定义也都各有不同。主要包括下面一些观点。(1)操作风险较早的定义就是指除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的风险,这个定义较为模糊,没有针对性,实际意义也不是很大。因为信用风险在不同银行的定义是不同的,这样就将导致对操作风险的划分不同,(2)英国银行家协会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或外部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3)美联储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违规操作、不完善的系统及欺诈造成的非预期性的损失。(4)目前来看,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操作风险是指因为失灵或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及外部事件所导致的损失。

(二)操作风险的内容分类

巴塞尔委员会依据银行损失事件的类型对操作风险进行了分类,其主要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操作、业务中断及系统失败、实体资产损坏、执行与流程管理等。

我国商业银行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操作风险内容也做出了分类,主要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关键人员流失等;外部因素包括外部欺诈、经营环境恶化等。

二、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其主要风险点

(一)会计操作风险的定义

银行业几乎所有经营业务的运营都与会计有关,这使会计操作环节成为被关注的高风险区域。一般来说会计风险可划分为会计管理风险、会计系统风险与会计操作风险。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会计操作风险就是指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后台的会计综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二)会计操作的主要风险点

随着业务品种在商业银行的不断增加,会计操作风险也不断地加大,其主要的潜在风险点体现在核算与结算风险、账户风险、授权风险、轮岗风险、金库管理风险、会计信息化风险等方面。

三、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组织结构与机构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商业银行一直在延用一种纵向的、以分行为主的科层式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的特点是分行主导、分权管理,管理链条过长、信息传递不及时、分行的权力过大,行长负责制更是使各业务岗之间的彼此监督成了一种摆设。在这种环境下,绝对的权力就容易产生腐败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操作风险案例多发生在基层分支机构,所以对基层营业机构的会计操作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对此的认识不足,对基层会计操作风险的管理通常由内控合规部门负责。商业银行一般是一级分行以上内审部门来组织实施非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系统也不能完全覆盖基层内审机构,基层分支机构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职能不完善,总行对分行是不可能进行实时监督的,这就容易引发会计操作风险。

(二)人员的配置水平无法满足会计风险管理的要求

银行的工作多是由人来完成的,银行的制度和流程也是人去设计和执行的。操作风险和人员配置紧密相关,对人员管理不到位就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在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员任用机制,特别是在选拔任用银行管理层方面,既没有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评估过程,又没有完整的岗前培训,上级对干部使用的考察重能力、轻品德,重外部业务内力、轻内部管理能力,这就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另外,中小商业银行人员流动性大且储备不足,部分银行的业务增加量远远高于人员增长,造成了会计操作运营人员的缺失。过多银行强调网点柜员的压缩,而压缩却不能与网点的调整同步,人员、岗位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分强调减员增效,使网点人员不足,一人多岗、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的情况时有出现,造成人员素质与岗位设置都难以符合风险控制的要求。

(三)会计操作风险的评估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要加强管理,必须要能够对每个机构会计操作风险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评估手段还比较落后。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可量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不多,差别化管理难以实施,管理重点不能精确地定位。商业银行评价会计操作风险的体系还不成熟,管理者基本还是凭借主观经验来确定

风险管理的重点,其客观性及准确性都较差,机构风险点的变化和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反映,差别化管理遇到瓶颈。

其次,风险评估工作达不到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要求。新业务及金融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使会计操作风险不断增加,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发展速度却落后于业务的更新,这就难以满足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要求,无法准确识别风险点,不能有针对性地警示员工,会计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出现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在市场上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就使银行及分支机构极为关注绩效指标、存款贷款等市场指标。部分银行的管理层只重视业务发展,轻视风险控制,对会计操作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出现了为取得业务发展而干预会计操作的情况。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获取客户,片面地强调市场业务的发展,必将导致违规操作的发生,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失去了平衡点。

存款与贷款的扩张完全以绩效为导向、存款任务指标与绩效奖金挂钩,这容易引发违规操作,导致内部风险控制失控。近年来的很多会计操作风险案例就是由于盲目揽储造成的,部分银行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将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抛于脑后,给商业银行经营造成的危害极大。

(五)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监管制度并不缺乏,但这些制度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却被变通打破,有效性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主要体现在缺乏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方法过于偏重事后监督、审计范围不够全面、不重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等方面。

四、防范商业会计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操作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

首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合理,公司的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的运作必须保持独立性,务必明确各位置的权力与职责,建立起各个机构相互制衡来管理银行的组织架构,权力、执行、监督、经营等机构要相互分离。银行管理机构要合理的行使各自的权利,保证银行内部各部门及员工各司其责、相互监督。

其次,会计操作风险全程检查体系要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来。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及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时,应该注意权利相互分离的原则,应建立分层次全程监督系统,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监督。

(二)形成内部控制文化,全面提高内控意识

会计操作风险是很难把握的,也确实较为复杂。在银行中要全面普及内控意识,内控文化的宣传对象也不仅仅是银行的管理人员,具体执行操作的银行普通员工也要覆盖到。银行内部员工只有提高自己的内控意识,才能更有助于银行的平稳发展。内控文化的传播目的就是要提升员工的能动性,使银行的运营更加稳健。

首先,银行内部不能仅仅注重银行业务量的增长,也要在内部树立起会计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意识。银行的管理层应该从全局把握会计操作风险,将风险始终控制在萌芽状态。

其次,在银行内部要明确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不仅仅是银行内审部门的工作,也关系到银行的管理层及银行的各个部门,各部门间应相互合作、彼此监督,共同规避可能发生的会计操作风险。

最后,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内控文化,银行的管理层要大力对这一文化建设给予支持,提升银行全员的内控意识。

(三)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奠定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

要在银行内部建立培训机制,全面提高银行员工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

首先,要在银行内部大力宣传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银行可通过先进事例报告、内控案例分析、内控知识竞赛、行业经验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强化会计人员、监察人员的职业道德,使银行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让员工对法律法规与内部制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银行内部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岗位进行适当、有效的培训,人员上岗必须有相关培训合规证书,切实做到岗前有培训、上岗有证书,改变原来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教育办法,鼓励学习、鼓励创新。

(四)量化综合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管理

选取一些内控措施重要环节的执行情况、内外部检查出的风险性问题等能反映会计风险控制状况的指标,将这些指标纳入风险评价体系,根据各个指标风险重要程度的不同来分别设定分值,然后根据综合分值对机构的风险防范水平做出全面的评价。对风险不同的机构,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将管理精力向管理薄弱的机构倾斜,通过整改汇报、加强培训、跟踪验收等形式,改进其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状态。

(五)建立银行内控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首先,银行内部要实行信息化管理,信息数据均可联网体现,便于内部信息的实时获取,也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从而进行及时的整改。

其次,信息管理员应该将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及提炼,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平台,负责内控的人员获取相关信息后要完成风险分析,及时控制风险并有效减少风险。

(六)充分发挥审计在会计操作风险中的监督作用

要建立起独立的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审计职能更充分地发挥;通过网络技术采取非现场稽核手段对业务操作进行监督;重视内部审计的同时也要大力借助外部审计手段;审计部门要对各部分风险防范有一个系统的分析,建立全面风险预警体系及应对风险的预案。 参考文献:

[1]季学凤.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王淑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J].山西财税,2011(07). (作者单位: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内容

  • 银行会计论文
  • 目 录 一.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1 (一)确保银行业务处理各环节的安全运行„„„„„„„„„„„„„„„1 (二)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2 二.柳江农村合作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及现状„„„„„„„„„„„„„2 (一 ...

  • 农村信用社风险
  • 摘要 风险是与农村信用社相伴生的产物,农村信用社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最具决定意义的管理实践之一,也是衡量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风险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存在着风险.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化,金 ...

  • 银行如何防范支付结算业务风险
  • 银行如何防范支付结算业务风险 有偿征集原创文章,为您创收 投递文章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在运用结算工具从事货币活动.资金清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随着银行支付结算渠道的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各商业银行在注重加强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支付结算的管理和风险的防范.支付结算风 ...

  • [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 [阅读全文]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第二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 ...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 ...

  • 浅谈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人们理财意识的加强,银行作为人们储蓄财务的主要地点,社会经济枢纽,会计风险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银行会计风险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字]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前言: 银行会计是银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客观反应银行的经济业务,贯穿 ...

  • 支付结算风险防范与管理
  • 支付结算风险防范与管理 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如果一家银行经营管理不善,除了对其本身的发展产生影响外,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构成威胁,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因此,防范各种各样的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支付结算风险就是商业银行一种重要的金融风险. 一.支付结算业务 ...

  • S市农村信用社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 S市农村信用社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1. 概述 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此概念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会计风险是指金融会计业务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金融会计业务工作中,因制度安排.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导致经济损失 ...

  •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理论体系初探_戴志华
  • 金融论坛(总第218期)2014年第2期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理论体系初探 戴志华 [摘要]基于对中国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发展历程的研究,本文将事后监督归纳为分散.集中.重点和风险导向监督四个阶段,并提出了一个事后监督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事后监督理论框架体系由监督目标.环境.主体.对象.职能构成:监督目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