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双重读者--毕业论文正文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题目:从《小公主》看儿童文学的双生花

——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Study the geminate flow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系 别:人文与传播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 五 月

从《小公主》看儿童文学的双生花

——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摘 要:本论文以家喻户晓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

内特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小公主》为例,就对儿童文学拥有双重读者(儿童读

者和成人读者)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论述国内(特别是现当代)的儿童文学

缺乏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即作者在创作儿童文学时忽略了它拥有双重读者的特

点,并据此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做出展望。对于儿童文学双重读者的研究,有助于

准确的、多方面理解儿童文学的本质、作用、创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有助于儿童

文学的重要性得到突显;也可以通过文学的接受过程从而影响儿童文学的创作过

程,从而使得儿童文学更加飞速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 双重读者 《小公主》 问题

Study the geminate flow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bstract: This essay is taking the book called which is

written by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who is a famous children’s literature writer

in America for example,aiming at discussing the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the children reader and the adults reader, then discuss the reason

why the internal lack of great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t age is

when the writer is writing, they forgot to consider that children’s literature have

double readers, and depend on it to look into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of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well, contribute to make the importanc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tand

out, can also improve the create progress through influencing the accepting

progress, and then help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develop quickly.

Key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Double reader

Issue

正文目录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 4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重要区别——双重读者....................... 6

三、《小公主》中如何表现双重读者................................... 7

四、引起儿童文学的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的原因......... 9

五、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结合作品《小公主》)..................... 10

(一)教育意义 ................................................. 10

(二)认识意义 ................................................. 11

(三)美感意义 ................................................. 11

六、国内的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忽略双重读者..................... 12

(一) 数字的丰收和质量的贫弱形成鲜明对比。 .................... 12

(二) 快乐文学和儿童小说主导文坛,其他类型作品被严重被排挤。 .. 13

(三) 作品严重脱离现实。 ...................................... 13

(四) 作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作家的艺术创新精神严重缺失。 .... 13

(五) 媒体批评取代文学批评。 .................................. 14

七、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展望......................................... 14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著名小说《小公主》是儿童文学中一颗璀璨的

星星。因为其受人欢迎,所以不止一次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在书中既有流露

感伤的情感,也拥有浪漫的色彩,再加上充满童趣的情节以及注重人性的光明与

温暖,所以老少皆宜且广为流传,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儿童文学。那么,何为儿童

文学呢?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

研究儿童文学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儿童的准确定义。儿童研究是儿童文学

研究的前提,是建立儿童文学大厦的基石。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曾说:“我们随着

长大,逐渐远离了儿童的心灵。„„我们明显的不能像儿童一样来感受和思考。”

1如此,对儿童的研究也就出现了巨大的障碍。儿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给出的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其中“少年”指“人

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研究儿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有两个儿童存在:

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个是成人意识形态中的儿童。2对于儿童研究的理

想状态,是要努力使后一个“儿童”与前一个“儿童”走向重合,但是,理想状

态终究是理想状态,现实只能是无限接近而永远无法到达。儿童文学作为成人作

家为儿童创作并被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涉及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哲学。虽然

儿童文学中有以成人或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但是,仍然可以说,儿童文

学基本上描写、表现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文学,借用勃兰兑斯的观点,儿童文学是

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学。

在讨论了何为儿童之后,接下来需要讨论的是儿童文学是什么。那到底何为

儿童文学呢?在定义儿童文学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儿童文学有一个

限定:第一,是以文字(含图画上中的图画)阅读(包括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

式的文学作品,故不含影视、喜剧文学;第二,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

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故不含儿童自己创作的文

学创作。世界上各国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有很多,东西方的研究方式不同,思维

特点也不同,所以儿童文学的土壤条件也肯定不同。下面主要引用的是较为著名

接受度也较高的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

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1[日]有岛武郎:《儿童的世界》,转引自[日]西本鸡介著:《儿童书籍的作家们》,东京书籍1983年8月31

日第1版,第193页。

2朱自强著:《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

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1

——浦漫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

“所谓儿童文学,是指成年人强烈地意识到为儿童预读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

品。„„儿童文学的特质,在于能够适应儿童的生活体验的广狭程度和精神

发展阶段,易懂、有趣,并能循序渐进的陶冶孩子们的精神资质,具有适宜

于各发育阶段的教育性。在形式方面,对于语言和文字的使用,也应悉心加

以注意。”2

——国分一太郎,见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

“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

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

3

——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

在上面的四种定义中,在内容上面比较接近,都是从教育性、年龄阶段性、

文学性这三个方面阐明了儿童文学的本质,但是对具体内容的理解以及侧重点还

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蒋风强调“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说明

了他对儿童读者的关注,浦漫汀的定义则透露着对儿童文学教育性的理解。在认

识儿童文学的本质时,各种定义会给我们很多具有帮助性的启示,不过,也仍然

要求我们需要丰富的感性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和相关理论著作阅

读,我想表达我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

我认为儿童文学不单纯的儿童+文学,因为在研究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要考虑“成人”这一在儿童文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因素,所以也有定义是

说是: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我认为这个定义也过于片面化,因为“儿童”

和“成人”之间不是互相孤立、分隔、没有融合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双向互动的关系,所以朱自强老师就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提出了儿童文学

=儿童×成人×文学的关系式,这具有很大的里程碑意义,虽然我认为儿童文学

中的儿童、成人和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用有效的数理关系表达清楚的,而

且“×”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说也不能明显的表达出“儿童”、“成人”、

“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朱自强老师的定义至少表达出了这三者之间的比1

2浦漫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见[日]上笙一郎著,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3见[日]上笙一郎著,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更形象的交流互动关系,而且着重强调了三者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只

要有一者的内涵更丰富,儿童文学的内涵就会倍数的扩大,而不只是单单的增加。

那儿童文学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周作人在汲取了西方关于儿童及儿童文学

的思想之后,提出了“儿童本位”的理论雏形,他指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

位的,此外便没有什么标准”1。周作人对此文学观的提出也是因为他对于历史

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不满,“一种是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一是太艺术的,即偏

于玄美。教育家主张多属于前者,诗人多属于后者。”2朱自强老师在他的作品

《儿童文学概论》中提出“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思想资源的一种关于儿童

的哲学思想。的确,我们不应该把儿童看成是未完成的作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

的意愿去教训儿童,当然更不能从成人自己的精神需要去利用儿童,而是应该从

儿童自身的原始生命欲望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将自身

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因为童年时代并不是随着成长就要

像旧衣服一样脱去扔掉的一种存在,而是永远不能摘下的一环,是一个价值永存

的领域。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重要区别——双重读者

接下来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的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区别。儿童文学有

很多特质,基本上逃不开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性、成长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语

言的活泼性,既然这些均是儿童文学的特质,那这也便是儿童文学区别于其他文

学特别是成人文学的典型性特质。但是在我看来,儿童文学与成人最显著的区别

还是儿童文学拥有双重读者。何为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呢?也就是说儿童文学的

读者的结构是双重构造的,由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构成。

一般文学,也就是所指的成人文学,当然也有儿童读者,不过,一般文学的

研究很少将儿童读者纳入视野,因为儿童读者对于一般文学发生的影响和制约甚

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难说一般文学也具有双重读者的构造。但是,对

儿童文学来说情况就大有不同了,由于成人读者也会成为作家在创作时的重要的

“隐含读者”3,比如安徒生、马克·吐温都曾明确的表示,自己的创作也考虑

了成人读者,因此,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形成了对儿童文学创作发生的双重构造。 1 周作人:《儿童的书》,载于1923年6月21日《晨报副镌》,见周作人著,止庵校订:《自己的园地》,河

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此语为周作人翻译《儿童的世界》一文后所作“附记” 3 “隐含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尓提出的概念。所谓隐含读者的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指

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当然,无可厚非,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这不仅仅是指与成人读者相比,儿童读者在数量上占压倒性的比例,而且更是指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发生的根本影响。很多文学作品是在为儿童直接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产生的,当然,很多的儿童文学是在“隐含读者”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在作家创作过程中,毫无疑问,与成人这一“隐含作者”产生的影响力相比,儿童这一“隐含作者”在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中发挥着更为巨大的影响力。安徒生也曾经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受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点东西,让他们想一想。”“把童话变成孩子和成人都能看的读物,我相信这也是今天任何一位童话作家的写作目标。”1那在创作过程中同时照顾到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会不会引起冲突呢?朱自强老师的《儿童文学概论》中指出:如果作家因为照顾成人这一“隐含读者”而与儿童的审美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发生在一流作家的身上),就会在创作中发生根本矛盾,这时,作家恐怕只有两条出路,要么牺牲成人这一“隐含读者”,要么放弃成为儿童文学这一初衷。一方面,儿童文学要拥有成人读者,就必然会使它变得更加难以创作;另一方面,双重读者意识也可以使儿童获得活力和张力。好的儿童文学不单有孩子喜欢的单纯的故事,也有值得成人品味的淡淡的人生讽刺和蕴藉的人生哲学,所以越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越容易拥有双重读者。接下来,通过对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小公主》来窥视经典的儿童文学是如何顾及双重读者的。

三、《小公主》中如何表现双重读者

《小公主》是一部灰姑娘式的儿童小说,写的是十九世纪的故事。小主人公,英国女孩萨拉·克鲁,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父亲克鲁上尉在印度十分富有。她之前住在印度,在她七岁的时候,她被父亲送回伦敦,在明卿小姐办的一所女子贵族学校寄宿住读。她刚入学时,待遇就像小公主一般。萨拉特别爱幻想。可是后来,就在她生日那天,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萨拉的父亲已经破产,并患疟疾身亡了。顿时,明卿小姐对她的态度完全改变,反而觉得她成了自己的累赘,把她从“小公主”变成了低贱的使女,从原来漂亮的房间赶到寒冷简陋的阁楼上去栖身。但是在她生活困难时,还是不忘帮助别人。萨拉尽管遭到变故,只能暗中想念父亲,但是最困难的时候始终坚强地生活下去,不卑不亢,和过着同样日子的女伴贝琪相濡以沫,互相支持。到头来,原来她父亲死后还留下了一大笔遗产,1 [丹]安徒生著,傅光明译:《我的童话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他的朋友经过许多周折,终于找到了她。萨拉一下子又成了一位“小公主”,被接走了,使明卿小姐恼丧不已。这本书既刻画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萨拉,使人对她又是同情又是佩服,又对明卿小姐那种势利小人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从这本书中,儿童读者可以看到同样身为孩子的萨拉因为父亲去世和破产的消息顷刻之间从令人羡慕的“小公主”沦为寄宿学校的女佣,即使面对巨大的落差也丝毫不自暴自弃,面对失去最爱的父亲,仍然勇敢是面对生活,友善的对待他人,积极的改善自己,可以让儿童读者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巨大的挫折,如何通过过程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萨拉刚好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学习榜样,为儿童读者树立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当他们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自处时,当他们这时想起萨拉所经受过的苦难,他们会认识到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即使他们也同样不幸,当他们看完这本书时也会充满力量。

同样的,在这本书中,成年读者也会看到很多自身需要学习的闪光点。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萨拉在女校长伪善、恶毒的怜悯中艰难度日,受尽苦难,然而且依旧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在日渐浮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丧失了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追求,可以通过萨拉的苦难拾起和加深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书中的很多哲理,不但适合儿童的成长,也同样对成年人的教育作用也非常深刻。比如我印象最深刻的萨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是:“我不抱怨,因为士兵是从来不抱怨的,而我可以假装我是一个士兵。”对人生对事物不抱怨不但是儿童应该学习的行为处事方式,更是成年人对于面对和处理现实世界的一种生活态度。书中像这样通过小细节或者是一句话所传达出来的哲理足以慰藉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创伤。这是一个港湾,我们累了,随时可以回到这温暖的地方感受温暖。

《小公主》里面有很多经典语录,诸如:“要是这个时候,我想动手还击,那我得立刻想些别的事,免得说出一些难听的话来。”、“有时候我的确假装自己真的是公主,只要我这样想,就可以努力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像个真正的公主。” “我喜欢假设,假设比什么都要美妙,那简直成了神仙了。要是你尽心尽力去假设,结果就会像真的一样了。”、“不管你遇到什么事——不管什么事——你还是公主——什么也改变不了你。”、“一切的一切全是故事,你是一个故事,——我是一个故事。”、“当别人侮辱你的时候,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声不响——眼睛盯着,只管想自己的事。”、“面对人家的挑衅,你能最到不动声色吗,他们就会觉得你比他们强,因为你能压住自己的怒火,可他们不能,他们只能说些蠢话,事后想起来悔恨莫及。大发雷霆算厉害了吧,可要是能压得住不发火,那才厉害呢。给你的敌人来个不理不睬那才是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如果我是位穿着破衣烂衫的公主,那我是个精神上的公主。穿金戴银时当个公

主固然轻而易举,但默默无闻时始终保持一颗公主的心。难道这不是更大的胜利吗?”1每一句话都扣入人心,都值得被我们斟酌再三。即使儿童读者不能完全理解句子背后所蕴含的具体的含义,但是可以被他们所领会到的意义至少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带入到《小公主》中类似的情境中,而萨拉便是他们前方永不暗淡的指明灯。成人读者也不仅可以找到可以汲取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教育。

四、引起儿童文学的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的原因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解读方式有很大的区别,那引起儿童文学的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的原因是什么呢?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说:“孩子们都是直接地去感受艺术的,就像对空气和水一样,要用手摸,——这太凉了,或者是太烫了。”2你若问一个小孩子——“好吗?”——“好!”——他回答说。“你懂吗?”——“懂!”——“那你说说,你懂了什么?”——小孩子什么也说不出来。3与儿童的超理念的审美相比,成人的审美则是一种渗入了理性关照的审美。以家喻户晓的《拔萝卜》故事为例,儿童读者会在故事的最关键处,表现出感同身受的感动,是因为他们她们悟到了这个故事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拔呀,拔呀”这重复的简单节奏所具有的意味和魅力。这个节奏是故事的内在呼吸节奏。一次次地“拔呀,拔呀”——这种在困难面前不断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吗?但是,当我们去问一个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他们一定说不出。成人读者很难像儿童那样全身心投入,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感受《拔萝卜》就是要表现 “团结力量大”的主题,那么我们把小狗、小猫、小老鼠置换成其他人物比如小孙女的三个小朋友,儿童读者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在大家一起竭尽全力都拔不出萝卜的关键时刻,弱小的小老鼠一助战,就大获全胜、满载而归了,儿童读者领悟了这个故事的幽默处,又看到了弱小的小老鼠原来是如此的不可缺少,如此重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和成人分别是采用着感受的和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因为儿童没有文学意识,只有生活意识。但是正是儿童这种生活意识使文学具有了一种点石成金的魔法。米勒曾说:“要想正确阅读文学,必须成为一个孩1

2 [美]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范翼译:《小公主》,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苏]阿·托尔斯泰:《儿童读物》,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3 [俄]尼·瓦·舍尔古诺夫:《评阿·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编辑出版的儿童杂志》,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子。”1同时儿童文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也说,“儿童是真正文学的最好的读者。”2

刘易斯说:“必须是在十岁阅读有价值,到了五十岁重读时同样具有价值(不如说往往具有更多的价值)的书„„成人后就变得不值得阅读的书,在童年时就根本不要读它”3。双重读者对儿童文学又有什么影响呢?一方面:如果儿童文学作品一定要拥有成人读者,就会必然会使使它变得更难以创作。如此一来,更有文学的余韵,但是未必符合作品的故事逻辑,以至于引起后来的研究者的牵强附会的“深刻”解读。但是为了赢得成年读者(特别是文学评论家)的青睐,就可能故弄玄虚地向成人文学靠拢,比如说是过度追求哲学、使用华丽的辞藻。等等。另一方面,双重读者也可以使儿童文学获得活力和张力。一个天才的或者优秀的儿童作家,当他具有双重读者的意识时,往往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安徒生、马克·吐温、刘易斯就是这样,童书作家、诗人希尔弗斯坦也是这样的。他说:“我希望不论什么年龄的阶段的人,都能在我的书中找到认同,拿起一本书能够体验自己去发现去领悟的感觉,那真是好极了。”他的作品中有孩子喜欢的单纯的故事,也有值得成人品味的淡淡的人生讽刺和蕴藉的人生哲理。越是优秀的儿童文学,就越容易获得双重读者。

五、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结合作品《小公主》)

那儿童文学具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也很多的领域,我就简单按自己的理解的说几个小方面:

(一)教育意义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染于仓至仓,染于黄则黄。为什么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1

2 [美]希利斯·米勒著,秦立谚译:《文学死了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见艾·巴·辛格著,任溶溶译:《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译者的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3 转引自[加拿大]利丽安·史密斯著,石井桃子、濑田贞二、渡边茂南译:《儿童文学论》,日本岩波书店1964年版,第13页。

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的分辨能力,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就《小公主》的教育意义而言,通过对萨拉这一儿童形象的塑造,并赋予萨拉这一人物坚强、懂事、好学、友好、善于思考、不惧苦难等可贵的品质,不管是儿童读者还是成人读者(对儿童读者尤为重要)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而且,有目标、有榜样的学习更加有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途径。当萨拉失去父亲失去一切的时候,她一直不断的告诉自己“可以假装是一个公主”来给予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具有教育作用的地方,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二)认识意义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坏会决定你以后对他的看法,第一印象很深刻,很难改变。儿童时期对一件事,或者一个领域的认知,当第一印象深刻的注入脑海后就很难再改变,而这种认知会伴着你一直存在,即使将来由于某种原因得知这个认知是错误的,那么也很难改变,宁愿继续错下去。所以要如实的反应现实,易于儿童读者去接受,这样不仅使儿童拓宽认识领域,提高认识能力,而且也能使儿童记忆深刻,同时对于成人读者增加认识事物和思考的深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小公主》为例,书中有很多对于人(如明卿小姐的世故)、对于事物(对于她自己所处环境)的描写,蕴含着萨拉她自己非常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明白在某些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常言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美感意义

第三,是儿童文学具有一定的美感作用,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可大可小,这取决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程度如何,教育作用依附于美感作用中,并通过美感作用来实现。只有这样,儿童文学才能充分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在儿童的诗歌作品中,背景图片都是与之相符的,而且只要看见图片

就能联想起诗歌的内容。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体现,没有美就没有文学,这是和丑相对的。儿童文学也是如此,把生活中一切丑陋的经过提炼,概括和重新整合成美的东西体现在文学中,来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培养美的生活情趣,提升儿童的感悟能力和对现实的领悟能力。《小公主》在美感方面就表达的非常好,她的语言虽然不是很华丽、很诗意,但却非常符合作为一本儿童文学的定位。它的美感表现在用简单朴实的语句刻画了逼真的、让读者身临其境的一幅幅图画。例如该书开篇就写到:“从前,有一个阴暗的冬日,昏黄的雾笼罩在伦敦的街头,浓厚密实得需要打开一盏盏灯,商店的窗户像在夜间那样带着水汽闪闪发亮,一个模样古怪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一起坐在出租马车里,缓缓地驶过一条大街。”1这一段话,就像是画笔用绚烂的颜色一笔一笔勾勒出一幅画,笔触轻柔却也有力,非常生动地表发出了萨拉将要离开父亲走入学堂走向独立的心理,让读者很想继续揣摩,继续阅读下去。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文学的意义日益渐重,不论是对文学创作者还是家长,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要明确它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孩子的正确思维方向和开阔孩子的想象思维,要做到真正的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国内的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忽略双重读者

关于当前的中国儿童文学,许多人抱乐观的态度。出版作品的数量大大超过从前,作品的销售数量,也“东风压倒西风”。每个稍有名气的作家,都突然成了“香饽饽”,被多家出版社看中,许诺以包装、数字和金钱,原本连课本里的作家的名字都记不住的孩子们,突然成了某些作家的铁杆粉丝。看上去一切都显得那么乐观。但实际的情形又如何呢?

东方要压得西方不是依赖大跃进式的数字,而是应该依赖于作品的质量。同样是幻想文学,试问当前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哪一部能和《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比肩在儿童教育理念上的前瞻性呢?从童话角度来说,哪一本童话能像《夏洛的网》那样打动人心呢?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在多元共生、作品众多、成绩突出的同时,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 数字的丰收和质量的贫弱形成鲜明对比。

有很多是模仿、抄袭的浮躁社会屈服于利益之下的产物,此些跟风之作,对作家来说,没有怀揣创作的热情,对读者来说,只是作品的重叠,信息的叠加,没有任何信息的增值。一位作家一年可以创作上百部儿童文学,通过炒作向市场1 [美]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范翼译:《小公主》,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传输着“名家出品必属精品”的概念。大量这样的信息,被以各种推荐之名送到儿童及成人的手中,不断的谋杀着孩子们及成年人宝贵的阅读时间。

(二) 快乐文学和儿童小说主导文坛,其他类型作品被严重被排挤。

因为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推崇大团圆结局,也是为了给儿童读者营造一种未来生活无限美好、要满怀憧憬的一种期许。似乎在儿童文学中“死亡”是一个禁忌,即使提到,也是诗意化的轻微带过,可能是认为孩子不能深刻的体会这种情感,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怕带给孩子一种残酷的真实性。虽然这种导向性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长此以往,就等于将儿童读者安置在一个没有风雨的巨大温室里,使得孩子不能真切的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缺少与艰难困苦抗争的力量,不切实际和好高骛远的情绪在空前膨胀。但是苦难痛苦恰恰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懂得痛苦,孩子才可以更好的成长,成人也可以更好的面对痛苦缓解痛苦。

(三) 作品严重脱离现实。

快乐文学主导文坛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作品严重脱离现实,对当下问题的关注不足,甚至没有关注当下的勇气和决心。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不仅在艺术上进行了尽可能多的探索,他们直面现实的决心和勇气也值得褒扬。《我要我的雕刻刀》《独船》《少女的红发卡》等等作品,都可以称为“问题小说”。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作品概念化,艺术性不足,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有着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当我们在述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历史时,我们不可能绕过这个话题。它们用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孩子和大人们的所思所想、教育方式、人生态度。然而现在呢?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吗?虽然艺术上可能不够完美,但至少我想一个作家应该表现出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农民工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校园暴力等等。虽然也有作家关注,但这种关注却没有被重视,反而虚拟的童年生活作品却倍受青睐。这样的作品其实是另一种“概念化”的东西,它缺乏生动的细节,因而也就缺乏感染力,在孩子们读过以后,留不下任何痕迹。

(四) 作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作家的艺术创新精神却严重缺失。

目前作家出书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因为许多人选择了没有难度的写作,众多的系列作品的推出就是一个例证。沿着已经有的人物故事,把同类型的故事反复写下去却不再专注于艺术的创新。写作本身的乐趣、文体试验的乐趣、语言表达的乐趣,都被金钱的快乐所取代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门前的一块巨石上,刻有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做得更好、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

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好。”一部文学作品,应该能给读者阅读的快感、思考及其反省,要有理想、有精神的向往。作家自己理想的丧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象。不只孩子们在作品中找不到榜样,也找不到依赖的伙伴,找不到陪伴童年的人。作家的职责应该是为社会创造精神价值和生命食粮,同时为艺术的丰富多样性提供的样式。以自己的探索精神,去创造人类新的价值或者艺术的新的样式,虽不能及,但一定要心向往之,因为文学是能帮助人实现梦想的,儿童文学尤其如此。

(五) 媒体批评取代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应该重建经典、维护文学的价值,这才是文学批评存在的意义所在。1如果批评沦为与时尚、商业利益合谋,共同制造流行,并推动流行,误导作家的创作,这样的批评是有罪的。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目前随处可见这样的现实:主流的媒体、强势的声音,告诉我们流行的、赢利的、可复制的、大量生产的消费型的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儿童文学,这种主导方向,以媒体推介、评奖等等手段,在反复强化中遮蔽了另外一些优秀作品的声音,从而扼杀了作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活力,这是非常可悲的,却少有人去改变。

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追根究底都可以归结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缺乏双重读者的意识,或者没有意识要去兼顾成人读者和儿童读者的双重需求,因此就自然出现了顾前不顾后、两者无法兼得的状况。所以只有作家培养了双重读者的意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创作出不朽的作品。新时期儿童文学呈现出两大走向,一是走向文学,一是走向儿童,并因此继20世纪50年代之后,打造出儿童文学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走向儿童的过程中,曾遭到批判的五四时期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童本位”理论得到重新评价。这一理论行为,推着儿童文学迈上了现代化的更高一层台阶。但是人们对“儿童本位”理论的重新评价以及对其进行的当代阐释中,存在着深层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给儿童文学的新一轮艺术攀升造成相当大的阻力。

七、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展望

在建立新时代的儿童本位理论时,存在着肤浅阐释以及认识停滞不前的问题。比如,将儿童本位解释成是以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的儿童为中心;将儿童本位观解释成是对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性、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的理解与尊重。儿童文学以自己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的儿童为中心,儿童文学要对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性、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给予理解与尊重,这样的观点1 王一川主编:《文学批评教程》前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用来作为儿童本位论的当代诠释,则将儿童本位理论矮小化了。这种矮小化了的“儿童本位论”并不能把中国儿童文学引向阳关大道。建立真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应该从自卢梭以来,通过“儿童”进行思想的思想家、教育哲学家那里汲取理论的资源。比如,卢梭就认为,儿童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儿童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是因为儿童本身就是重要的,儿童时代绝不只是迈向成人的一个台阶,而是具有自身的价值,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的最完美的形式。1与将儿童比喻成白纸的约翰·洛克截然不同,卢梭将儿童看作自然中的植物。在洛克那里,成人将白纸填满,便是成熟;而卢梭所要做的是使儿童避免受到文明中病态东西的污染,有机地、自然地成长。所以,真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就不仅是服务于儿童,甚至不仅是理解与尊重儿童,而是更要认识、发掘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成人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自己人性中的可贵品质,也就是说要在儿童文学的创造中,实现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赠予。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是什么呢?那就是敏锐的感受性、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而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绝大多数成年人在所谓“成熟”的路途上已经遗忘或失去的财富吗?在这个意义上,儿童文学不仅是解放、发展儿童的文学,而且还是教育、引导成人的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评价是:起点高但发展曲折、依赖性强但潜力无限、成就突出但与世界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尚有差距。2进入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历史经验与教训,正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提醒人们因势利导,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纵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运兴则儿童文学兴,小小文学折射大千世界。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辉的荆棘路”(安徒生语),每一位儿童文学家就是照亮这条荆棘小道上的一盏微不足道的“小橘灯”,但许多盏小橘灯连在一起,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之火”,昭示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回顾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儿童文学家与时代一同前进,写下了不朽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相信儿童文学一定会有一个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1

2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页。 王亚玲:《追踪与阐释—论方卫平对当代儿童文学现象的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27卷第1期。

正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周慧 定稿时间:2012-05-11

[1] 专著:有岛武郎.《儿童的世界》[M].转引自[日]西本鸡介著.《儿童书籍的作家们》.东京书籍1983年8月31日第1版.

[2] 专著: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 专著: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 专著:上笙一郎.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5] 专著:周作人.《儿童的书》.载于1923年6月21日《晨报副镌》.见周作人著.止庵校订.《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 专著:安徒生著.傅光明译.《我的童话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

[7] 专著: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范翼译.《小公主》.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8] 专著:阿·托尔斯泰.《儿童读物》.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9] 专著:尼·瓦·舍尔古诺夫.《评阿·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编辑出版的儿童杂志》.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10] 专著:希利斯·米勒.秦立谚译.《文学死了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专著:艾·巴·辛格.任溶溶译.《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译者的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 专著:转引自[加拿大]利丽安·史密斯.石井桃子、濑田贞二、渡边茂南译.《儿童文学论》.日本岩波书店1964年版.

[13] 专著:王一川主编.《文学批评教程》前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4] 专著: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5] 报纸析出:王亚玲.《追踪与阐释—论方卫平对当代儿童文学现象的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27卷第1期.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题目:从《小公主》看儿童文学的双生花

——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Study the geminate flow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系 别:人文与传播学院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 五 月

从《小公主》看儿童文学的双生花

——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摘 要:本论文以家喻户晓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

内特的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小公主》为例,就对儿童文学拥有双重读者(儿童读

者和成人读者)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论述国内(特别是现当代)的儿童文学

缺乏经典之作的重要原因,即作者在创作儿童文学时忽略了它拥有双重读者的特

点,并据此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做出展望。对于儿童文学双重读者的研究,有助于

准确的、多方面理解儿童文学的本质、作用、创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有助于儿童

文学的重要性得到突显;也可以通过文学的接受过程从而影响儿童文学的创作过

程,从而使得儿童文学更加飞速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 双重读者 《小公主》 问题

Study the geminate flow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rom

--the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bstract: This essay is taking the book called which is

written by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who is a famous children’s literature writer

in America for example,aiming at discussing the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the children reader and the adults reader, then discuss the reason

why the internal lack of great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t age is

when the writer is writing, they forgot to consider that children’s literature have

double readers, and depend on it to look into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of

double reade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well, contribute to make the importanc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tand

out, can also improve the create progress through influencing the accepting

progress, and then help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to develop quickly.

Key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Double reader

Issue

正文目录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 4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重要区别——双重读者....................... 6

三、《小公主》中如何表现双重读者................................... 7

四、引起儿童文学的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的原因......... 9

五、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结合作品《小公主》)..................... 10

(一)教育意义 ................................................. 10

(二)认识意义 ................................................. 11

(三)美感意义 ................................................. 11

六、国内的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忽略双重读者..................... 12

(一) 数字的丰收和质量的贫弱形成鲜明对比。 .................... 12

(二) 快乐文学和儿童小说主导文坛,其他类型作品被严重被排挤。 .. 13

(三) 作品严重脱离现实。 ...................................... 13

(四) 作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作家的艺术创新精神严重缺失。 .... 13

(五) 媒体批评取代文学批评。 .................................. 14

七、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展望......................................... 14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著名小说《小公主》是儿童文学中一颗璀璨的

星星。因为其受人欢迎,所以不止一次被翻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在书中既有流露

感伤的情感,也拥有浪漫的色彩,再加上充满童趣的情节以及注重人性的光明与

温暖,所以老少皆宜且广为流传,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儿童文学。那么,何为儿童

文学呢?

一、儿童文学的定义

研究儿童文学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儿童的准确定义。儿童研究是儿童文学

研究的前提,是建立儿童文学大厦的基石。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曾说:“我们随着

长大,逐渐远离了儿童的心灵。„„我们明显的不能像儿童一样来感受和思考。”

1如此,对儿童的研究也就出现了巨大的障碍。儿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给出的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其中“少年”指“人

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研究儿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有两个儿童存在:

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个是成人意识形态中的儿童。2对于儿童研究的理

想状态,是要努力使后一个“儿童”与前一个“儿童”走向重合,但是,理想状

态终究是理想状态,现实只能是无限接近而永远无法到达。儿童文学作为成人作

家为儿童创作并被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涉及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哲学。虽然

儿童文学中有以成人或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但是,仍然可以说,儿童文

学基本上描写、表现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文学,借用勃兰兑斯的观点,儿童文学是

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学。

在讨论了何为儿童之后,接下来需要讨论的是儿童文学是什么。那到底何为

儿童文学呢?在定义儿童文学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儿童文学有一个

限定:第一,是以文字(含图画上中的图画)阅读(包括读给孩子听)为传播形

式的文学作品,故不含影视、喜剧文学;第二,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或成人未

必专为儿童创作,但实际上已被儿童广泛接受的文学,故不含儿童自己创作的文

学创作。世界上各国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有很多,东西方的研究方式不同,思维

特点也不同,所以儿童文学的土壤条件也肯定不同。下面主要引用的是较为著名

接受度也较高的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

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

——蒋风《儿童文学概论》1[日]有岛武郎:《儿童的世界》,转引自[日]西本鸡介著:《儿童书籍的作家们》,东京书籍1983年8月31

日第1版,第193页。

2朱自强著:《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

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1

——浦漫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

“所谓儿童文学,是指成年人强烈地意识到为儿童预读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

品。„„儿童文学的特质,在于能够适应儿童的生活体验的广狭程度和精神

发展阶段,易懂、有趣,并能循序渐进的陶冶孩子们的精神资质,具有适宜

于各发育阶段的教育性。在形式方面,对于语言和文字的使用,也应悉心加

以注意。”2

——国分一太郎,见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

“所谓儿童文学,是以通过其作品的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

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是成年人适应儿童读者的发育阶段而创造的文学。”

3

——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

在上面的四种定义中,在内容上面比较接近,都是从教育性、年龄阶段性、

文学性这三个方面阐明了儿童文学的本质,但是对具体内容的理解以及侧重点还

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蒋风强调“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说明

了他对儿童读者的关注,浦漫汀的定义则透露着对儿童文学教育性的理解。在认

识儿童文学的本质时,各种定义会给我们很多具有帮助性的启示,不过,也仍然

要求我们需要丰富的感性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和相关理论著作阅

读,我想表达我自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

我认为儿童文学不单纯的儿童+文学,因为在研究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要考虑“成人”这一在儿童文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因素,所以也有定义是

说是: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我认为这个定义也过于片面化,因为“儿童”

和“成人”之间不是互相孤立、分隔、没有融合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双向互动的关系,所以朱自强老师就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提出了儿童文学

=儿童×成人×文学的关系式,这具有很大的里程碑意义,虽然我认为儿童文学

中的儿童、成人和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用有效的数理关系表达清楚的,而

且“×”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说也不能明显的表达出“儿童”、“成人”、

“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朱自强老师的定义至少表达出了这三者之间的比1

2浦漫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见[日]上笙一郎著,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2页。

3见[日]上笙一郎著,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更形象的交流互动关系,而且着重强调了三者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只

要有一者的内涵更丰富,儿童文学的内涵就会倍数的扩大,而不只是单单的增加。

那儿童文学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周作人在汲取了西方关于儿童及儿童文学

的思想之后,提出了“儿童本位”的理论雏形,他指出“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

位的,此外便没有什么标准”1。周作人对此文学观的提出也是因为他对于历史

上的两种错误倾向不满,“一种是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一是太艺术的,即偏

于玄美。教育家主张多属于前者,诗人多属于后者。”2朱自强老师在他的作品

《儿童文学概论》中提出“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思想资源的一种关于儿童

的哲学思想。的确,我们不应该把儿童看成是未完成的作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

的意愿去教训儿童,当然更不能从成人自己的精神需要去利用儿童,而是应该从

儿童自身的原始生命欲望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将自身

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因为童年时代并不是随着成长就要

像旧衣服一样脱去扔掉的一种存在,而是永远不能摘下的一环,是一个价值永存

的领域。

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重要区别——双重读者

接下来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的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的区别。儿童文学有

很多特质,基本上逃不开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性、成长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语

言的活泼性,既然这些均是儿童文学的特质,那这也便是儿童文学区别于其他文

学特别是成人文学的典型性特质。但是在我看来,儿童文学与成人最显著的区别

还是儿童文学拥有双重读者。何为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呢?也就是说儿童文学的

读者的结构是双重构造的,由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构成。

一般文学,也就是所指的成人文学,当然也有儿童读者,不过,一般文学的

研究很少将儿童读者纳入视野,因为儿童读者对于一般文学发生的影响和制约甚

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难说一般文学也具有双重读者的构造。但是,对

儿童文学来说情况就大有不同了,由于成人读者也会成为作家在创作时的重要的

“隐含读者”3,比如安徒生、马克·吐温都曾明确的表示,自己的创作也考虑

了成人读者,因此,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形成了对儿童文学创作发生的双重构造。 1 周作人:《儿童的书》,载于1923年6月21日《晨报副镌》,见周作人著,止庵校订:《自己的园地》,河

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此语为周作人翻译《儿童的世界》一文后所作“附记” 3 “隐含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尓提出的概念。所谓隐含读者的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指

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当然,无可厚非,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体读者,这不仅仅是指与成人读者相比,儿童读者在数量上占压倒性的比例,而且更是指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发生的根本影响。很多文学作品是在为儿童直接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产生的,当然,很多的儿童文学是在“隐含读者”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在作家创作过程中,毫无疑问,与成人这一“隐含作者”产生的影响力相比,儿童这一“隐含作者”在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中发挥着更为巨大的影响力。安徒生也曾经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受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点东西,让他们想一想。”“把童话变成孩子和成人都能看的读物,我相信这也是今天任何一位童话作家的写作目标。”1那在创作过程中同时照顾到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会不会引起冲突呢?朱自强老师的《儿童文学概论》中指出:如果作家因为照顾成人这一“隐含读者”而与儿童的审美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发生在一流作家的身上),就会在创作中发生根本矛盾,这时,作家恐怕只有两条出路,要么牺牲成人这一“隐含读者”,要么放弃成为儿童文学这一初衷。一方面,儿童文学要拥有成人读者,就必然会使它变得更加难以创作;另一方面,双重读者意识也可以使儿童获得活力和张力。好的儿童文学不单有孩子喜欢的单纯的故事,也有值得成人品味的淡淡的人生讽刺和蕴藉的人生哲学,所以越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越容易拥有双重读者。接下来,通过对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小公主》来窥视经典的儿童文学是如何顾及双重读者的。

三、《小公主》中如何表现双重读者

《小公主》是一部灰姑娘式的儿童小说,写的是十九世纪的故事。小主人公,英国女孩萨拉·克鲁,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父亲克鲁上尉在印度十分富有。她之前住在印度,在她七岁的时候,她被父亲送回伦敦,在明卿小姐办的一所女子贵族学校寄宿住读。她刚入学时,待遇就像小公主一般。萨拉特别爱幻想。可是后来,就在她生日那天,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萨拉的父亲已经破产,并患疟疾身亡了。顿时,明卿小姐对她的态度完全改变,反而觉得她成了自己的累赘,把她从“小公主”变成了低贱的使女,从原来漂亮的房间赶到寒冷简陋的阁楼上去栖身。但是在她生活困难时,还是不忘帮助别人。萨拉尽管遭到变故,只能暗中想念父亲,但是最困难的时候始终坚强地生活下去,不卑不亢,和过着同样日子的女伴贝琪相濡以沫,互相支持。到头来,原来她父亲死后还留下了一大笔遗产,1 [丹]安徒生著,傅光明译:《我的童话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284页。

他的朋友经过许多周折,终于找到了她。萨拉一下子又成了一位“小公主”,被接走了,使明卿小姐恼丧不已。这本书既刻画了心地善良、不怕困苦的萨拉,使人对她又是同情又是佩服,又对明卿小姐那种势利小人作了淋漓尽致的讽刺。

从这本书中,儿童读者可以看到同样身为孩子的萨拉因为父亲去世和破产的消息顷刻之间从令人羡慕的“小公主”沦为寄宿学校的女佣,即使面对巨大的落差也丝毫不自暴自弃,面对失去最爱的父亲,仍然勇敢是面对生活,友善的对待他人,积极的改善自己,可以让儿童读者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巨大的挫折,如何通过过程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萨拉刚好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学习榜样,为儿童读者树立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当他们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自处时,当他们这时想起萨拉所经受过的苦难,他们会认识到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即使他们也同样不幸,当他们看完这本书时也会充满力量。

同样的,在这本书中,成年读者也会看到很多自身需要学习的闪光点。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萨拉在女校长伪善、恶毒的怜悯中艰难度日,受尽苦难,然而且依旧保持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在日渐浮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丧失了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追求,可以通过萨拉的苦难拾起和加深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书中的很多哲理,不但适合儿童的成长,也同样对成年人的教育作用也非常深刻。比如我印象最深刻的萨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是:“我不抱怨,因为士兵是从来不抱怨的,而我可以假装我是一个士兵。”对人生对事物不抱怨不但是儿童应该学习的行为处事方式,更是成年人对于面对和处理现实世界的一种生活态度。书中像这样通过小细节或者是一句话所传达出来的哲理足以慰藉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创伤。这是一个港湾,我们累了,随时可以回到这温暖的地方感受温暖。

《小公主》里面有很多经典语录,诸如:“要是这个时候,我想动手还击,那我得立刻想些别的事,免得说出一些难听的话来。”、“有时候我的确假装自己真的是公主,只要我这样想,就可以努力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像个真正的公主。” “我喜欢假设,假设比什么都要美妙,那简直成了神仙了。要是你尽心尽力去假设,结果就会像真的一样了。”、“不管你遇到什么事——不管什么事——你还是公主——什么也改变不了你。”、“一切的一切全是故事,你是一个故事,——我是一个故事。”、“当别人侮辱你的时候,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声不响——眼睛盯着,只管想自己的事。”、“面对人家的挑衅,你能最到不动声色吗,他们就会觉得你比他们强,因为你能压住自己的怒火,可他们不能,他们只能说些蠢话,事后想起来悔恨莫及。大发雷霆算厉害了吧,可要是能压得住不发火,那才厉害呢。给你的敌人来个不理不睬那才是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如果我是位穿着破衣烂衫的公主,那我是个精神上的公主。穿金戴银时当个公

主固然轻而易举,但默默无闻时始终保持一颗公主的心。难道这不是更大的胜利吗?”1每一句话都扣入人心,都值得被我们斟酌再三。即使儿童读者不能完全理解句子背后所蕴含的具体的含义,但是可以被他们所领会到的意义至少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带入到《小公主》中类似的情境中,而萨拉便是他们前方永不暗淡的指明灯。成人读者也不仅可以找到可以汲取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教育。

四、引起儿童文学的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的原因

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解读方式有很大的区别,那引起儿童文学的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对作品的不同解读的原因是什么呢?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说:“孩子们都是直接地去感受艺术的,就像对空气和水一样,要用手摸,——这太凉了,或者是太烫了。”2你若问一个小孩子——“好吗?”——“好!”——他回答说。“你懂吗?”——“懂!”——“那你说说,你懂了什么?”——小孩子什么也说不出来。3与儿童的超理念的审美相比,成人的审美则是一种渗入了理性关照的审美。以家喻户晓的《拔萝卜》故事为例,儿童读者会在故事的最关键处,表现出感同身受的感动,是因为他们她们悟到了这个故事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拔呀,拔呀”这重复的简单节奏所具有的意味和魅力。这个节奏是故事的内在呼吸节奏。一次次地“拔呀,拔呀”——这种在困难面前不断努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吗?但是,当我们去问一个孩子,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他们一定说不出。成人读者很难像儿童那样全身心投入,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感受《拔萝卜》就是要表现 “团结力量大”的主题,那么我们把小狗、小猫、小老鼠置换成其他人物比如小孙女的三个小朋友,儿童读者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在大家一起竭尽全力都拔不出萝卜的关键时刻,弱小的小老鼠一助战,就大获全胜、满载而归了,儿童读者领悟了这个故事的幽默处,又看到了弱小的小老鼠原来是如此的不可缺少,如此重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和成人分别是采用着感受的和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因为儿童没有文学意识,只有生活意识。但是正是儿童这种生活意识使文学具有了一种点石成金的魔法。米勒曾说:“要想正确阅读文学,必须成为一个孩1

2 [美]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范翼译:《小公主》,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苏]阿·托尔斯泰:《儿童读物》,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3 [俄]尼·瓦·舍尔古诺夫:《评阿·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编辑出版的儿童杂志》,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子。”1同时儿童文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也说,“儿童是真正文学的最好的读者。”2

刘易斯说:“必须是在十岁阅读有价值,到了五十岁重读时同样具有价值(不如说往往具有更多的价值)的书„„成人后就变得不值得阅读的书,在童年时就根本不要读它”3。双重读者对儿童文学又有什么影响呢?一方面:如果儿童文学作品一定要拥有成人读者,就会必然会使使它变得更难以创作。如此一来,更有文学的余韵,但是未必符合作品的故事逻辑,以至于引起后来的研究者的牵强附会的“深刻”解读。但是为了赢得成年读者(特别是文学评论家)的青睐,就可能故弄玄虚地向成人文学靠拢,比如说是过度追求哲学、使用华丽的辞藻。等等。另一方面,双重读者也可以使儿童文学获得活力和张力。一个天才的或者优秀的儿童作家,当他具有双重读者的意识时,往往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安徒生、马克·吐温、刘易斯就是这样,童书作家、诗人希尔弗斯坦也是这样的。他说:“我希望不论什么年龄的阶段的人,都能在我的书中找到认同,拿起一本书能够体验自己去发现去领悟的感觉,那真是好极了。”他的作品中有孩子喜欢的单纯的故事,也有值得成人品味的淡淡的人生讽刺和蕴藉的人生哲理。越是优秀的儿童文学,就越容易获得双重读者。

五、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结合作品《小公主》)

那儿童文学具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也很多的领域,我就简单按自己的理解的说几个小方面:

(一)教育意义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染于仓至仓,染于黄则黄。为什么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1

2 [美]希利斯·米勒著,秦立谚译:《文学死了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见艾·巴·辛格著,任溶溶译:《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译者的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3 转引自[加拿大]利丽安·史密斯著,石井桃子、濑田贞二、渡边茂南译:《儿童文学论》,日本岩波书店1964年版,第13页。

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的分辨能力,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就《小公主》的教育意义而言,通过对萨拉这一儿童形象的塑造,并赋予萨拉这一人物坚强、懂事、好学、友好、善于思考、不惧苦难等可贵的品质,不管是儿童读者还是成人读者(对儿童读者尤为重要)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而且,有目标、有榜样的学习更加有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途径。当萨拉失去父亲失去一切的时候,她一直不断的告诉自己“可以假装是一个公主”来给予自己坚持下去的力量,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具有教育作用的地方,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二)认识意义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坏会决定你以后对他的看法,第一印象很深刻,很难改变。儿童时期对一件事,或者一个领域的认知,当第一印象深刻的注入脑海后就很难再改变,而这种认知会伴着你一直存在,即使将来由于某种原因得知这个认知是错误的,那么也很难改变,宁愿继续错下去。所以要如实的反应现实,易于儿童读者去接受,这样不仅使儿童拓宽认识领域,提高认识能力,而且也能使儿童记忆深刻,同时对于成人读者增加认识事物和思考的深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小公主》为例,书中有很多对于人(如明卿小姐的世故)、对于事物(对于她自己所处环境)的描写,蕴含着萨拉她自己非常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明白在某些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常言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美感意义

第三,是儿童文学具有一定的美感作用,儿童文学教育作用的可大可小,这取决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程度如何,教育作用依附于美感作用中,并通过美感作用来实现。只有这样,儿童文学才能充分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在儿童的诗歌作品中,背景图片都是与之相符的,而且只要看见图片

就能联想起诗歌的内容。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体现,没有美就没有文学,这是和丑相对的。儿童文学也是如此,把生活中一切丑陋的经过提炼,概括和重新整合成美的东西体现在文学中,来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培养美的生活情趣,提升儿童的感悟能力和对现实的领悟能力。《小公主》在美感方面就表达的非常好,她的语言虽然不是很华丽、很诗意,但却非常符合作为一本儿童文学的定位。它的美感表现在用简单朴实的语句刻画了逼真的、让读者身临其境的一幅幅图画。例如该书开篇就写到:“从前,有一个阴暗的冬日,昏黄的雾笼罩在伦敦的街头,浓厚密实得需要打开一盏盏灯,商店的窗户像在夜间那样带着水汽闪闪发亮,一个模样古怪的小女孩和她的父亲一起坐在出租马车里,缓缓地驶过一条大街。”1这一段话,就像是画笔用绚烂的颜色一笔一笔勾勒出一幅画,笔触轻柔却也有力,非常生动地表发出了萨拉将要离开父亲走入学堂走向独立的心理,让读者很想继续揣摩,继续阅读下去。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文学的意义日益渐重,不论是对文学创作者还是家长,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要明确它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孩子的正确思维方向和开阔孩子的想象思维,要做到真正的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国内的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忽略双重读者

关于当前的中国儿童文学,许多人抱乐观的态度。出版作品的数量大大超过从前,作品的销售数量,也“东风压倒西风”。每个稍有名气的作家,都突然成了“香饽饽”,被多家出版社看中,许诺以包装、数字和金钱,原本连课本里的作家的名字都记不住的孩子们,突然成了某些作家的铁杆粉丝。看上去一切都显得那么乐观。但实际的情形又如何呢?

东方要压得西方不是依赖大跃进式的数字,而是应该依赖于作品的质量。同样是幻想文学,试问当前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哪一部能和《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比肩在儿童教育理念上的前瞻性呢?从童话角度来说,哪一本童话能像《夏洛的网》那样打动人心呢?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在多元共生、作品众多、成绩突出的同时,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 数字的丰收和质量的贫弱形成鲜明对比。

有很多是模仿、抄袭的浮躁社会屈服于利益之下的产物,此些跟风之作,对作家来说,没有怀揣创作的热情,对读者来说,只是作品的重叠,信息的叠加,没有任何信息的增值。一位作家一年可以创作上百部儿童文学,通过炒作向市场1 [美]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范翼译:《小公主》,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传输着“名家出品必属精品”的概念。大量这样的信息,被以各种推荐之名送到儿童及成人的手中,不断的谋杀着孩子们及成年人宝贵的阅读时间。

(二) 快乐文学和儿童小说主导文坛,其他类型作品被严重被排挤。

因为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推崇大团圆结局,也是为了给儿童读者营造一种未来生活无限美好、要满怀憧憬的一种期许。似乎在儿童文学中“死亡”是一个禁忌,即使提到,也是诗意化的轻微带过,可能是认为孩子不能深刻的体会这种情感,但是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怕带给孩子一种残酷的真实性。虽然这种导向性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长此以往,就等于将儿童读者安置在一个没有风雨的巨大温室里,使得孩子不能真切的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缺少与艰难困苦抗争的力量,不切实际和好高骛远的情绪在空前膨胀。但是苦难痛苦恰恰是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懂得痛苦,孩子才可以更好的成长,成人也可以更好的面对痛苦缓解痛苦。

(三) 作品严重脱离现实。

快乐文学主导文坛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作品严重脱离现实,对当下问题的关注不足,甚至没有关注当下的勇气和决心。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不仅在艺术上进行了尽可能多的探索,他们直面现实的决心和勇气也值得褒扬。《我要我的雕刻刀》《独船》《少女的红发卡》等等作品,都可以称为“问题小说”。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作品概念化,艺术性不足,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有着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当我们在述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历史时,我们不可能绕过这个话题。它们用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孩子和大人们的所思所想、教育方式、人生态度。然而现在呢?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反思的吗?虽然艺术上可能不够完美,但至少我想一个作家应该表现出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农民工子女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校园暴力等等。虽然也有作家关注,但这种关注却没有被重视,反而虚拟的童年生活作品却倍受青睐。这样的作品其实是另一种“概念化”的东西,它缺乏生动的细节,因而也就缺乏感染力,在孩子们读过以后,留不下任何痕迹。

(四) 作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作家的艺术创新精神却严重缺失。

目前作家出书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因为许多人选择了没有难度的写作,众多的系列作品的推出就是一个例证。沿着已经有的人物故事,把同类型的故事反复写下去却不再专注于艺术的创新。写作本身的乐趣、文体试验的乐趣、语言表达的乐趣,都被金钱的快乐所取代了。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门前的一块巨石上,刻有巴金先生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做得更好、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

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好。”一部文学作品,应该能给读者阅读的快感、思考及其反省,要有理想、有精神的向往。作家自己理想的丧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现象。不只孩子们在作品中找不到榜样,也找不到依赖的伙伴,找不到陪伴童年的人。作家的职责应该是为社会创造精神价值和生命食粮,同时为艺术的丰富多样性提供的样式。以自己的探索精神,去创造人类新的价值或者艺术的新的样式,虽不能及,但一定要心向往之,因为文学是能帮助人实现梦想的,儿童文学尤其如此。

(五) 媒体批评取代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应该重建经典、维护文学的价值,这才是文学批评存在的意义所在。1如果批评沦为与时尚、商业利益合谋,共同制造流行,并推动流行,误导作家的创作,这样的批评是有罪的。然而令我们惊讶的是,目前随处可见这样的现实:主流的媒体、强势的声音,告诉我们流行的、赢利的、可复制的、大量生产的消费型的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最优秀的儿童文学,这种主导方向,以媒体推介、评奖等等手段,在反复强化中遮蔽了另外一些优秀作品的声音,从而扼杀了作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活力,这是非常可悲的,却少有人去改变。

中国当代的儿童文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追根究底都可以归结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缺乏双重读者的意识,或者没有意识要去兼顾成人读者和儿童读者的双重需求,因此就自然出现了顾前不顾后、两者无法兼得的状况。所以只有作家培养了双重读者的意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创作出不朽的作品。新时期儿童文学呈现出两大走向,一是走向文学,一是走向儿童,并因此继20世纪50年代之后,打造出儿童文学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走向儿童的过程中,曾遭到批判的五四时期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童本位”理论得到重新评价。这一理论行为,推着儿童文学迈上了现代化的更高一层台阶。但是人们对“儿童本位”理论的重新评价以及对其进行的当代阐释中,存在着深层的问题,这些问题将给儿童文学的新一轮艺术攀升造成相当大的阻力。

七、对儿童文学的未来展望

在建立新时代的儿童本位理论时,存在着肤浅阐释以及认识停滞不前的问题。比如,将儿童本位解释成是以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的儿童为中心;将儿童本位观解释成是对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性、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的理解与尊重。儿童文学以自己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的儿童为中心,儿童文学要对少年儿童的人格独立性、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给予理解与尊重,这样的观点1 王一川主编:《文学批评教程》前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用来作为儿童本位论的当代诠释,则将儿童本位理论矮小化了。这种矮小化了的“儿童本位论”并不能把中国儿童文学引向阳关大道。建立真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应该从自卢梭以来,通过“儿童”进行思想的思想家、教育哲学家那里汲取理论的资源。比如,卢梭就认为,儿童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儿童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是因为儿童本身就是重要的,儿童时代绝不只是迈向成人的一个台阶,而是具有自身的价值,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的最完美的形式。1与将儿童比喻成白纸的约翰·洛克截然不同,卢梭将儿童看作自然中的植物。在洛克那里,成人将白纸填满,便是成熟;而卢梭所要做的是使儿童避免受到文明中病态东西的污染,有机地、自然地成长。所以,真正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就不仅是服务于儿童,甚至不仅是理解与尊重儿童,而是更要认识、发掘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成人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自己人性中的可贵品质,也就是说要在儿童文学的创造中,实现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赠予。儿童生命中珍贵的人性价值是什么呢?那就是敏锐的感受性、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而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绝大多数成年人在所谓“成熟”的路途上已经遗忘或失去的财富吗?在这个意义上,儿童文学不仅是解放、发展儿童的文学,而且还是教育、引导成人的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评价是:起点高但发展曲折、依赖性强但潜力无限、成就突出但与世界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尚有差距。2进入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历史经验与教训,正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鉴,提醒人们因势利导,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纵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运兴则儿童文学兴,小小文学折射大千世界。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辉的荆棘路”(安徒生语),每一位儿童文学家就是照亮这条荆棘小道上的一盏微不足道的“小橘灯”,但许多盏小橘灯连在一起,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精神之火”,昭示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回顾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儿童文学家与时代一同前进,写下了不朽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相信儿童文学一定会有一个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1

2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页。 王亚玲:《追踪与阐释—论方卫平对当代儿童文学现象的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27卷第1期。

正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周慧 定稿时间:2012-05-11

[1] 专著:有岛武郎.《儿童的世界》[M].转引自[日]西本鸡介著.《儿童书籍的作家们》.东京书籍1983年8月31日第1版.

[2] 专著: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 专著: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 专著:上笙一郎.郎樱、徐效民译.《儿童文学引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5] 专著:周作人.《儿童的书》.载于1923年6月21日《晨报副镌》.见周作人著.止庵校订.《自己的园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 专著:安徒生著.傅光明译.《我的童话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

[7] 专著: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著.范翼译.《小公主》.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

[8] 专著:阿·托尔斯泰.《儿童读物》.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9] 专著:尼·瓦·舍尔古诺夫.《评阿·奥斯特罗果尔斯基编辑出版的儿童杂志》.见周忠和编译.《俄苏作家论儿童文学》.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10] 专著:希利斯·米勒.秦立谚译.《文学死了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 专著:艾·巴·辛格.任溶溶译.《傻瓜城的故事及其他》“译者的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12] 专著:转引自[加拿大]利丽安·史密斯.石井桃子、濑田贞二、渡边茂南译.《儿童文学论》.日本岩波书店1964年版.

[13] 专著:王一川主编.《文学批评教程》前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4] 专著: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5] 报纸析出:王亚玲.《追踪与阐释—论方卫平对当代儿童文学现象的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27卷第1期.


相关内容

  • 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论文正文
  • 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引 言 金庸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当代作家,其武侠作品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及其巨大的影响,作品的学术性和思想性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金庸把通俗的武侠小说带到了学界研究的大雅之堂,让更多阶层的人们认识了金庸世界中的大侠,让侠义精神深入每个读者的内心并让人们感到现代社会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 ...

  • 论文规范写作
  • 论文规范写作课程论文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姓名:梁金凤 学号:210814053 技术规范与道德规范作为双重标准 近年来,学术论文的重要性已引起了多方的注意,学术论文作为评先进.评职称的重要依据.学术界人士纷纷发表大量文章作为自己前进的阶梯,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论文生产国,但是在寻求数量的 ...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大一上)
  • 基础写作复习题 一.填空题(主要看笔记) 1.文章具有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2.体验的方式有亲身体验和感情体验两种. 3.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首绝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清渠"指的是好文 ...

  • 英语专业学年.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 本科生英语专业学年/毕业论文格式及装订顺序 (MLA格式) 1. 论文封面:汉语,由教务处统一格式和印制,各学院制作.论文题目用汉语. 2. 封二:学生对论文写作内容的声明,文责自负,由教务处统一格式和印制,各学院制作,学生本人填写. 3. 封三: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语页,统一印制. 4. 封底:( ...

  • 试论新闻英语的文体学特点
  • 第4卷第2期2003年6月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报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Vol14No12 Jun12003 Ξ 试论新闻英语的文体学特点 薛 荣 (江苏工业学院外语系,江苏常州213016)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讲授<英美报刊选读>的一些经验体 ...

  • 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
  •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处理私事时所使用的一种实用性 文体,由于其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也有人把它称作实用文. 应用文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自有文字开始,可以说就有了应用文.我国奴隶社 会的 殷商时期,人们把占卜吉凶的结果.祭祀祖先的活动经过等用符号刻记在龟甲兽骨上, ...

  • 函授毕业论文:夜大函授毕业论文要求
  •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指导09级业余专升本科毕业论文程序及评分基本原则一.日程安排1. 本学期,为毕业班学生开设学士论文指导课:2. 2月20日之后毕业生与指导教师联系,导师确定大致范围,提出初步要求,初步确定论文题目:3.3月20日前学生向导师提交论文提纲(提纲格式附后,提纲只提交导师,不收入论文 ...

  • 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
  • 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 共5篇 1 徐渭戏曲与戏曲论研究 2010. 作者:郑恩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中文关键词 :戏曲;;徐渭;;<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 导师:叶长海 论文级别:博士 学科专业名称:戏剧戏曲学 ...

  • 应用文写作第四版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 <应用文写作>(第四版)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应用写作的一般原理 1. 应用写作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应用写作的特点有: (1)明确的实用性 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有明确的实用性.应用写作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的,有很明确的实用性.如写一则消息,就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