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

日本媒体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

今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将中国称为“世界的工厂”。因为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的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第一名。1999年世界彩电市场销售了11787万台,其中4成是中国生产的。世界上顶尖的彩电大企业中的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机四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师中国。世界市场上的复印机,中国生产的大约占6成。

除彩电以外,录像机主要是东芝在中国的工厂生产;CD、单放机等主要是三洋电机和夏普公司在中国的工厂生产;DVD主要是三洋电机在中国的工厂生产,且据说在日本市场上很难看到DVD,若有也会很贵,故很多日本人从中国买了带回日本去,颇像80年代中国人出国回来带大件。还有微波炉,主要由松下电器、三洋电机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空调主要由夏普公司中国的工厂生产;复印机由夏普和美能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手机主要由松下通信工业公司在中国的工厂生产。

除家用电器外,各种纺织面料,包括加工成服装、领带、袜子等。日本的一大面料公司与中国60多个服装加工厂有合约。不仅由于中国的人工费用仅为日本的1/20,成本低,而更重要的是使用中国的质量。

利用外国的专利技术及经营管理,甚至关键部件还要用洋品牌,所以中国制造出口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冠以洋品牌的。像“海尔”那样,用中国人自己的名字,能在美国市场占领一块阵地,甚至将日本名牌挤出市场者,微乎其微。因而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但遗憾的是工厂生产基本上全是别人的品牌。如何能使世界的工厂生产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牌,看样子任重而道远。

资料来源:青年报 作者:张佩颖

在华日商评中国世界工厂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识但不会写,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世界工厂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江浙一带,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中国人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他们是全球工资最低的。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长达12小时以上,不被工头逼着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一声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能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它工厂的卫生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呀,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

2、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们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同时由于工厂也缺乏长远计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时间的,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日本在技术开发上不占优势,但有一支世界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他们灵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练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炼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象流沙一样今年在这明年在那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3、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算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

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也没有一家达到起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

4、以低技术为主体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5、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象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政府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煅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以我个人观点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的选拨标准,大量无能、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技的无能之辈占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中国有世界上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造成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并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中国离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资料来源:《国际观察》20070614

日本媒体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

今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将中国称为“世界的工厂”。因为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的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第一名。1999年世界彩电市场销售了11787万台,其中4成是中国生产的。世界上顶尖的彩电大企业中的松下电器、东芝、三洋电机、三菱电机四个公司,都已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移师中国。世界市场上的复印机,中国生产的大约占6成。

除彩电以外,录像机主要是东芝在中国的工厂生产;CD、单放机等主要是三洋电机和夏普公司在中国的工厂生产;DVD主要是三洋电机在中国的工厂生产,且据说在日本市场上很难看到DVD,若有也会很贵,故很多日本人从中国买了带回日本去,颇像80年代中国人出国回来带大件。还有微波炉,主要由松下电器、三洋电机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空调主要由夏普公司中国的工厂生产;复印机由夏普和美能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手机主要由松下通信工业公司在中国的工厂生产。

除家用电器外,各种纺织面料,包括加工成服装、领带、袜子等。日本的一大面料公司与中国60多个服装加工厂有合约。不仅由于中国的人工费用仅为日本的1/20,成本低,而更重要的是使用中国的质量。

利用外国的专利技术及经营管理,甚至关键部件还要用洋品牌,所以中国制造出口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冠以洋品牌的。像“海尔”那样,用中国人自己的名字,能在美国市场占领一块阵地,甚至将日本名牌挤出市场者,微乎其微。因而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但遗憾的是工厂生产基本上全是别人的品牌。如何能使世界的工厂生产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牌,看样子任重而道远。

资料来源:青年报 作者:张佩颖

在华日商评中国世界工厂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识但不会写,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世界工厂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江浙一带,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中国人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他们是全球工资最低的。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长达12小时以上,不被工头逼着不肯休息。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一声不吭、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能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它工厂的卫生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呀,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

2、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了。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们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同时由于工厂也缺乏长远计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时间的,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日本在技术开发上不占优势,但有一支世界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他们灵巧的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育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练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炼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象流沙一样今年在这明年在那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3、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算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总产值。一样的产品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

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也没有一家达到起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

4、以低技术为主体的工厂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品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5、效益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象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政府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煅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以我个人观点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的选拨标准,大量无能、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技的无能之辈占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中国有世界上任何地方无可比拟的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造成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并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中国离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资料来源:《国际观察》20070614


相关内容

  • 中国成为_世界工厂_的国际影响
  • !""#年! 月 第! 期#总! "#期$中国工业经济'()*+,*-./01)+234&*&56$%&$%!""#%&$! ! 国民经济运行" 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的国际影响 杨丹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 ...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作业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作业 案例分析1: 日本人惊呼: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2000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因为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产品中,中国制造的已占世界市场的第一名.1999年世界彩电市场销售了11787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力稳步提升,我国的制造业也是飞速发展,随着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的比重的剧增,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然而中国制造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现实的困境:第一,中国制造业没有核心技术,劳动生产率不高,缺乏具有强大世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 ...

  • 世界制造业中心升级与中国制造业的定位
  • 在世界经济规模空前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条件下,世界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正向相对均衡化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将是多中心和多层次的,世界制造中心再也不可能由一家独揽.中国不会取代现有的三大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的定位是成为继美国.欧盟.日本的第四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备劳动力优势.市 ...

  • 蒙牛乳业(集团)工业旅游区导游词
  • 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乳品企业,它生产的早餐奶.酸酸乳.随便雪糕等已经在广大的市民当中流传已久,而在2005年该集团联合 "湖南卫视"成功举办了2005.2006"超级女生"歌唱比赛,更加使它名扬海内外,在全国人民 ...

  • ["蒸汽"的力量]课件12(40张PPT)(人民版必修2)
  • 概念: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 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工厂制度手工工场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英国(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 1. 发源地和中心: 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 ...

  • 植物工厂的发展策略
  • 植物工厂的发展策略 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由计算机对作物生育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自动控制,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由于植物工厂充分运用了现代装备工程.生物技术.营养液栽培与信息技术等手段,技 ...

  • 四面出击:家居流通商业模式之探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居建材生产和消费国家,虽然家具行业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支柱型产业,并以每年20%速度在增长,但由于中国家居行业区域分布不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流通环节多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家居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态势下,中国家居产业经营流通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居然之家模式" ...

  • 中国VS印度"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的较量
  • 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国世界制造工厂优势正在削弱,很多跨国企业正考虑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将制造业放到成本更低的印度和越南等国家.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就中国和印度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竞争,中国印度该如何相处等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非洲研究部主任徐长文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