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齐襄公私通文姜而怒杀鲁桓公

【原文】鲁桓公夫人文姜,齐女也。公将如1齐,与夫人皆2行。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3也,谓之有礼。”公不听,遂以文姜会齐侯于泺4。文姜通于齐侯,桓公闻,责文姜。文姜告齐侯,齐侯怒,飨5公,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6之,公薨7于车。竖曼曰:“贤者死忠以振8疑,百姓寓9焉;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今彭生二于君,无尽言而谀行,以戏我君,使我君失亲戚之礼,今又力成吾君之祸,以搆二国之怨,彭生其得免乎?祸理属焉。夫君以怒遂祸,不畏恶亲,闻10容11昏生,无丑12也。岂及彭生而能止之哉?鲁若有诛,必以彭生为说。”二月,鲁人告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返,无所归咎,请以彭生除之。”齐人为杀彭生,以谢于鲁。五月,襄公田13于贝丘,见豕14彘15。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公子彭生安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下,伤足亡屦。反,诛屦于徒人费,不得也,鞭之见血。费走而出,遇贼于门,胁而束之,费袒而示之背,贼信之,使费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孟阳代君寝于床,贼杀之,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杀公而立公孙无知也。

【译文】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国女子。鲁桓公将要到齐国去,想与夫人同行。申俞劝谏说:“不能这样。女有夫家,男有妻室,不能轻慢不敬,这称之为有礼。”鲁桓公不听,于是带着文姜与齐侯在泺水之滨相会。文姜与齐侯私通,鲁桓公听说后,责备文姜。文姜告诉了齐侯,齐侯发怒,宴请鲁桓公,派公子彭生在扶桓公上车时挟持他,鲁桓公受惊死于车中。竖曼说:“贤惠的人死于忠心以终止人们的怀疑,使百姓有所寄托;有智慧的人推究事理而有长远的考虑,使自身能免除祸患。如今彭生仅次于君主,不尽力劝谏而阿谀奉承,戏弄国君,使我国君主失去亲戚的礼节,如今又极大的造成了我们国君的祸患,结成了两国的仇怨,彭生岂能免罪呢?祸患的根源应属于他。国君因为恕气造成祸患,不畏惧交恶亲戚,在屏风里听说闲话就生出昏乱,是无耻。难道只祸及彭生就能了事吗?鲁国如果兴师问罪,必以彭生作为借口。”二月,鲁国的使者告诉齐国说:“我们的国君畏惧你们国君的威望,不能安宁地生活,前来齐国增强以往的友好。完成了礼节而不能活着返国,没有什么可以责怪,请以彭生来解除这个仇怨。”齐国为此杀了彭生,以向鲁国道歉。五月,齐襄公在贝丘打猎,见到一只野猪。随从说:“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发怒说:“公子彭生怎么敢来见我!”就用箭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啼哭。齐襄公害怕而从车上跌下,跌伤脚丢了鞋。回来后,向侍臣费要鞋子,费不能找回来,就鞭打他直至流血。费逃跑出来,在门口遇到叛贼,叛贼威胁他并把他捆绑起来,费袒露背上的伤痕来证明遭到国君毒打,叛贼相信了他,命费先进入内室。费把齐襄公藏好才出来,与叛贼打斗死在门中。石之纷如也战死在台阶下。孟阳代替国君躺在床上,叛贼杀死了他,然后说:“不是君主,不像。”又看见齐襄公的脚在一扇门下露出,于是杀死了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说明】本节故事说的是齐襄公私通文姜而怒杀鲁桓公,最后招致自身死亡。作为一个统治者,齐襄公的所作所为确实太无耻了,文姜本是齐国人,是齐襄公的亲戚,两人私通,大大有悖于伦理,而齐襄公又指使彭生害死鲁桓公,然后为消弥两国战争,不惜杀死彭生来谢罪,这种人必定招致众怒。所以他的死亡在所难免。

——————————————————

【注释】1.如:《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皆:(jiē阶)通“偕”。一同。《书·汤誓》:“予及女皆亡。”《战国策·燕策》:“皆陈殿下。”《仪礼·聘礼》:“皆行至于阶让。”《吕氏春秋·离谓》:“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

3.渎:(dú独)《左传·昭公十三年》:“渎货无厌。”《国语·周语》:“不亦渎姓矣乎。”这里用为轻慢、不敬之意。

4.泺:(luò落)古水名。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

5.飨:《书·顾命》:“上宗曰:‘飨!’”《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这里用为请客吃饭之意。

6.胁:(xié协)《左传·庄公八年》:“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国语·晋语》:“乃胁栾中行。”《礼记·礼运》:“是谓胁君。”《荀子·不苟》:“易惧而难胁。”《淮南子·本经》:“淫而相胁。”《汉书·常惠传》:“使使胁求君主。”这里用为威胁、挟持、威逼之意。

7.薨:(hong轰)《管子·戒》:“而力伐四邻。公薨。”《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8.振:(zhèn震)《易·恒·上六》:“振恒,凶。”《管子·小问》:“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尹知章注:“振,止也。礼乐者所以止人淫放。”《庄子·齐物》:“忘年忘义,振於无竟。”陆德明释文:“振,崔云:‘止也’。”《荀子·王制》:“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荀子·尧问》:“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字汇·手部》:“振,止也。”这里用为停止、终止之意。

9.寓:(yù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得臣与寓目焉。”《礼记·曲礼》:“大夫寓祭器于大夫。”这里用为寄托之意。

10.闻:(wén文)《易·夬·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书·尧典》:“俞!予闻,如何?”《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说文》:“闻,知声也。”这里用为听说之意。

11.容:(róng茸)《周礼·夏官》:“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尔雅·释宫》:“容,谓之防。”郭璞注:“形如今床头小曲屏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这里用为古射唱礼者用以防箭的蔽障物——屏风之意。

12.丑:(chǒu瞅)《管子·势》:“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广雅》:“丑,耻也。”宋叶适《上西府书》:“而忘其疏贱之丑,是谓之赏。”这里用为羞耻、耻辱之意。

13.田:(tián甜)古同“畋”。《书·无逸》:“不敢盘于游田。”《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庄公八年》:“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见丘。”《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本纪》:“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里用为打猎之意。

14.豕:(shu史)《易·大畜·六五》:“豶豕之牙,吉。”《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传:“豕,猪也。”《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玉篇·豕部》:“豕,猪烯之惚名。”因此,豕指为猪。

15.彘:(zhi至)《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礼记·月令》:“食黍与彘。”《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韩非子·说林下》:“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小尔雅》:“彘,猪也。”《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原文】鲁桓公夫人文姜,齐女也。公将如1齐,与夫人皆2行。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3也,谓之有礼。”公不听,遂以文姜会齐侯于泺4。文姜通于齐侯,桓公闻,责文姜。文姜告齐侯,齐侯怒,飨5公,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6之,公薨7于车。竖曼曰:“贤者死忠以振8疑,百姓寓9焉;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今彭生二于君,无尽言而谀行,以戏我君,使我君失亲戚之礼,今又力成吾君之祸,以搆二国之怨,彭生其得免乎?祸理属焉。夫君以怒遂祸,不畏恶亲,闻10容11昏生,无丑12也。岂及彭生而能止之哉?鲁若有诛,必以彭生为说。”二月,鲁人告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返,无所归咎,请以彭生除之。”齐人为杀彭生,以谢于鲁。五月,襄公田13于贝丘,见豕14彘15。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公子彭生安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下,伤足亡屦。反,诛屦于徒人费,不得也,鞭之见血。费走而出,遇贼于门,胁而束之,费袒而示之背,贼信之,使费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孟阳代君寝于床,贼杀之,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杀公而立公孙无知也。

【译文】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国女子。鲁桓公将要到齐国去,想与夫人同行。申俞劝谏说:“不能这样。女有夫家,男有妻室,不能轻慢不敬,这称之为有礼。”鲁桓公不听,于是带着文姜与齐侯在泺水之滨相会。文姜与齐侯私通,鲁桓公听说后,责备文姜。文姜告诉了齐侯,齐侯发怒,宴请鲁桓公,派公子彭生在扶桓公上车时挟持他,鲁桓公受惊死于车中。竖曼说:“贤惠的人死于忠心以终止人们的怀疑,使百姓有所寄托;有智慧的人推究事理而有长远的考虑,使自身能免除祸患。如今彭生仅次于君主,不尽力劝谏而阿谀奉承,戏弄国君,使我国君主失去亲戚的礼节,如今又极大的造成了我们国君的祸患,结成了两国的仇怨,彭生岂能免罪呢?祸患的根源应属于他。国君因为恕气造成祸患,不畏惧交恶亲戚,在屏风里听说闲话就生出昏乱,是无耻。难道只祸及彭生就能了事吗?鲁国如果兴师问罪,必以彭生作为借口。”二月,鲁国的使者告诉齐国说:“我们的国君畏惧你们国君的威望,不能安宁地生活,前来齐国增强以往的友好。完成了礼节而不能活着返国,没有什么可以责怪,请以彭生来解除这个仇怨。”齐国为此杀了彭生,以向鲁国道歉。五月,齐襄公在贝丘打猎,见到一只野猪。随从说:“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发怒说:“公子彭生怎么敢来见我!”就用箭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啼哭。齐襄公害怕而从车上跌下,跌伤脚丢了鞋。回来后,向侍臣费要鞋子,费不能找回来,就鞭打他直至流血。费逃跑出来,在门口遇到叛贼,叛贼威胁他并把他捆绑起来,费袒露背上的伤痕来证明遭到国君毒打,叛贼相信了他,命费先进入内室。费把齐襄公藏好才出来,与叛贼打斗死在门中。石之纷如也战死在台阶下。孟阳代替国君躺在床上,叛贼杀死了他,然后说:“不是君主,不像。”又看见齐襄公的脚在一扇门下露出,于是杀死了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说明】本节故事说的是齐襄公私通文姜而怒杀鲁桓公,最后招致自身死亡。作为一个统治者,齐襄公的所作所为确实太无耻了,文姜本是齐国人,是齐襄公的亲戚,两人私通,大大有悖于伦理,而齐襄公又指使彭生害死鲁桓公,然后为消弥两国战争,不惜杀死彭生来谢罪,这种人必定招致众怒。所以他的死亡在所难免。

——————————————————

【注释】1.如:《尔雅》:“如,往也。”《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2.皆:(jiē阶)通“偕”。一同。《书·汤誓》:“予及女皆亡。”《战国策·燕策》:“皆陈殿下。”《仪礼·聘礼》:“皆行至于阶让。”《吕氏春秋·离谓》:“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纣、幽、厉皆也。”

3.渎:(dú独)《左传·昭公十三年》:“渎货无厌。”《国语·周语》:“不亦渎姓矣乎。”这里用为轻慢、不敬之意。

4.泺:(luò落)古水名。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

5.飨:《书·顾命》:“上宗曰:‘飨!’”《国语·周语上》:“神飨而民听。”这里用为请客吃饭之意。

6.胁:(xié协)《左传·庄公八年》:“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国语·晋语》:“乃胁栾中行。”《礼记·礼运》:“是谓胁君。”《荀子·不苟》:“易惧而难胁。”《淮南子·本经》:“淫而相胁。”《汉书·常惠传》:“使使胁求君主。”这里用为威胁、挟持、威逼之意。

7.薨:(hong轰)《管子·戒》:“而力伐四邻。公薨。”《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尔雅》:“薨,死也。”《孟子·滕文公上》:“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韩非子·和氏》:“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昭王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8.振:(zhèn震)《易·恒·上六》:“振恒,凶。”《管子·小问》:“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尹知章注:“振,止也。礼乐者所以止人淫放。”《庄子·齐物》:“忘年忘义,振於无竟。”陆德明释文:“振,崔云:‘止也’。”《荀子·王制》:“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荀子·尧问》:“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字汇·手部》:“振,止也。”这里用为停止、终止之意。

9.寓:(yù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得臣与寓目焉。”《礼记·曲礼》:“大夫寓祭器于大夫。”这里用为寄托之意。

10.闻:(wén文)《易·夬·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书·尧典》:“俞!予闻,如何?”《书·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说文》:“闻,知声也。”这里用为听说之意。

11.容:(róng茸)《周礼·夏官》:“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尔雅·释宫》:“容,谓之防。”郭璞注:“形如今床头小曲屏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这里用为古射唱礼者用以防箭的蔽障物——屏风之意。

12.丑:(chǒu瞅)《管子·势》:“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广雅》:“丑,耻也。”宋叶适《上西府书》:“而忘其疏贱之丑,是谓之赏。”这里用为羞耻、耻辱之意。

13.田:(tián甜)古同“畋”。《书·无逸》:“不敢盘于游田。”《诗·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庄公八年》:“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见丘。”《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本纪》:“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里用为打猎之意。

14.豕:(shu史)《易·大畜·六五》:“豶豕之牙,吉。”《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传:“豕,猪也。”《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玉篇·豕部》:“豕,猪烯之惚名。”因此,豕指为猪。

15.彘:(zhi至)《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礼记·月令》:“食黍与彘。”《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韩非子·说林下》:“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小尔雅》:“彘,猪也。”《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相关内容

  • 四年级预习方法总结
  • 预习之我见 殷都洹滨小学 齐艳霞 预习从字面上讲,是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预先学习,是课堂的前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抓好预习,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经过实验,我们四年级指导学生采用了"四读一练四查"的预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读:读课文,边 ...

  • 2011年编辑部工作总结
  • 尊敬的董事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下面我就《祥通之路报》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向大家汇报。 《祥通之路报》编辑部在董事长、公司领导、各部门的直接关心、领导、支持、大力配合下,在公司员工的积极参与下,2011年共出版《祥通之路报》12期,《鲁宝风采报》3期,鲁宝产品宣传彩页1 ...

  •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雷玉梅)
  •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涪陵城七校 雷玉梅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 ...

  • 梁启超的公私观
  • 2007年9月史学集刊 CollectedPapersofHistoryStudiesSep.,2007 第5期 No15 ・博士论坛・ 梁启超的公私观 那 瑛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是 承袭传统与汲取西方文化的成果.,."私,从"朝廷为 公& ...

  • 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
  • [时效性]:已失效 [颁布日期]:1954-09-05 [生效日期]:1954-09-05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颁布机构]:政务院(已变更) 目录 * 1 href="#heading_1" class="txt"> 第一章 总则 * 2 href ...

  • 建国初期我国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
  • 民生轮船公司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一家民族资本轮船公司,也是旧中国企业中经营上带有事业性的三大企业之一,在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2年9月它实行了公私合营,成为全国私营企业公私合营的一面旗帜,为1955年在全国范围内对 ...

  •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对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不动产等等.但 ...

  • [老照片]1955-1956年,惊心动魄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2016年 6月20日 罕见老照片    总第383期 老照片是历史永恒的凝固 1955年,上海信大祥绸布店换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 1952年,土改完成后,1953年8月,毛泽东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造. 1953-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 ...

  • 中国法理网 - -法律社会-中国之公私观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
  • RSS订阅最新文章 | RSS订阅最新评论 | 精品课程 | 中国法律发展数据库 | 法理bbs | 管理登录 首页|法理论坛|法律哲学|法律社会|法律政治|法律经济|法律文化|法学方法|部门法理|法学教育|法理教室|西窗法雨|学术翻译|阅读批评|学术人生|学术信息|朝阳法律评论|法理基金|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