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著[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主要内容:主要写的是中国的美学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明清结束,主要以每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特点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编写。具体有:龙飞凤舞----青铜时期-----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写意---明清文艺思潮。

第一章:龙飞凤舞---远古图腾,原始歌舞,有意味的形式

1,暴力是文明的产婆,炫耀暴力和武功是这一整个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奴隶制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至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P38

2,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复杂、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多样流动的自然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P43

第二章:青铜艺术(狞厉的美;线的艺术;解体和解放)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

一:儒道互补

1, 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一条基本线索。P49

2,理性实践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P50

3,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人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礼乐》一书成为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美学文献。P50-P51

4,从表面上看,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P53

5,儒家强调的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用功利;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P54 6, “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观念,这样才能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知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成为溶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

客观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P57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

一:屈骚传统

1,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P68

2,楚汉浪漫主义是继承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P70

3,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像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第五章:魏晋风度

一:人的主题

1,两汉时期啊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P87魏晋时期开始从人的角度来看待世事,以前宣扬的神论和宿命论,都是从外部事物看待世事,魏晋时期正是对外界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只要人必然要死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是真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珍惜时光,享受人生,活出精彩呢?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无耻地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迫求。P89

2,魏晋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人的觉醒,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正是由于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P90

3,竹林七贤成了六朝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代表特征是放浪形骸,饮酒享乐,此时不再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态度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由于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操守、道德、儒学、气节的品评,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性分、能力变成了重点所在。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性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质,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必须能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重点在于展示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多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P91-P92

4,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P93

5,文的自觉(形式)和人的主题(内容)是魏晋的产物。P97

第六章:佛陀世容

一:悲惨世界

1, 天上到底只是人间的折射。P108

2, 马克思: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3, 下层老百姓的无穷苦难更不待言,他们为了逃避兵役和剥夺,便只好抛家弃子,披上袈

裟,“假慕佛门,实避调役。”总之,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悲苦,生命宛若朝露,身家毫无保证,命运不可捉摸,生活无可眷念,人生充满悲伤、惨痛、恐怖、牺牲,事物似乎没有什么“公平”与“合理”,也毫不遵循什么正常的因果和规律。在此情况下,于是佛教便走进了人们的心灵。P112

二:虚幻颂歌

三:走向世俗

1,在宗教的雕刻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概括起来说,大体有三种:一是理想胜(魏);二是现实胜(宋);三是两者的结合(唐)。P124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主要内容:主要写的是中国的美学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明清结束,主要以每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特点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编写。具体有:龙飞凤舞----青铜时期-----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写意---明清文艺思潮。

第一章:龙飞凤舞---远古图腾,原始歌舞,有意味的形式

1,暴力是文明的产婆,炫耀暴力和武功是这一整个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奴隶制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至吃掉非本氏族、部落的敌人是原始战争以来的史实,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P38

2,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复杂、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多样流动的自然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P43

第二章:青铜艺术(狞厉的美;线的艺术;解体和解放)

第三章:先秦理性精神

一:儒道互补

1, 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一条基本线索。P49

2,理性实践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P50

3,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人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礼乐》一书成为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美学文献。P50-P51

4,从表面上看,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P53

5,儒家强调的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用功利;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P54 6, “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观念,这样才能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知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成为溶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

客观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P57

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

一:屈骚传统

1,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P68

2,楚汉浪漫主义是继承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P70

3,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像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第五章:魏晋风度

一:人的主题

1,两汉时期啊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P87魏晋时期开始从人的角度来看待世事,以前宣扬的神论和宿命论,都是从外部事物看待世事,魏晋时期正是对外界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只要人必然要死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是真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珍惜时光,享受人生,活出精彩呢?表面上看似乎是在无耻地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迫求。P89

2,魏晋思想实际上是一种人的觉醒,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正是由于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P90

3,竹林七贤成了六朝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代表特征是放浪形骸,饮酒享乐,此时不再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态度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由于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操守、道德、儒学、气节的品评,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性分、能力变成了重点所在。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性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质,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必须能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重点在于展示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多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P91-P92

4,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P93

5,文的自觉(形式)和人的主题(内容)是魏晋的产物。P97

第六章:佛陀世容

一:悲惨世界

1, 天上到底只是人间的折射。P108

2, 马克思: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3, 下层老百姓的无穷苦难更不待言,他们为了逃避兵役和剥夺,便只好抛家弃子,披上袈

裟,“假慕佛门,实避调役。”总之,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悲苦,生命宛若朝露,身家毫无保证,命运不可捉摸,生活无可眷念,人生充满悲伤、惨痛、恐怖、牺牲,事物似乎没有什么“公平”与“合理”,也毫不遵循什么正常的因果和规律。在此情况下,于是佛教便走进了人们的心灵。P112

二:虚幻颂歌

三:走向世俗

1,在宗教的雕刻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概括起来说,大体有三种:一是理想胜(魏);二是现实胜(宋);三是两者的结合(唐)。P124


相关内容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术组 王蓓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的重要美学著作.它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和美学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宏观把握.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对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作详细具体的解释阐述,而是总结概括性地对各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思想精神做出精练的归纳,并从中发表自 ...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 <读书报告-> 引言:这次读书报告,我选择了著名的美学名著<美的历程>.在经过了十几天对本书孜孜不倦的阅读后,我无尽感慨,作者李泽厚在30年前写的这本书居然能如此唤起我的共鸣,现在我只希望用详细的报告向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一下这本书的精妙之处. 一.内容概述: <美的历程& ...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这本书比较宏观简略的介绍了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中艺术的演变和意义.虽然宏观简略,但又不乏精辟和独到.从我最概况的意识中我仅把这一脉络初步分为三分,分别为图腾,精神和诗词文赋.从这三个大的抽象事物中细分为本书中原有的具象事物, ...

  • 李泽厚学术研究方法管窥
  • 李泽厚学术研究方法管窥(上) 易中天在<盘点李泽厚>的文章里说过:"想当年,李泽厚的人气多旺啊!80年代的大学生.研究生,有几个不知道李泽厚?就连他那本其实没多少人读得懂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也是许多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有人甚至宣称,以77.78级本科生和7 ...

  • 审美主义读书报告
  • 关于美学的读书报告: (一)艺术与审美的思考 艺术不等于审美,审美先于艺术艺术源自于古老的巫术,审美起源于劳动.成功的艺术 作品不仅具有历史性,也会具有开放性,读者观众不断的更新,艺术会展示出它的新的意味. 书中说艺术并无进步可言,却又能够在每个不同的时代,扣住人的心理让人感受新的艺术意 味中符合现 ...

  • 宗白华美学散步
  •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一. 关于"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一般说来,将拉奥孔的嘴巴雕刻得张大或微开显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能力的评判.观众评价这件艺术品是按照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即以是否产生或产生何种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来评价它的优劣程度,进而以此评价创作者的能 ...

  • 自我设计的读书计划
  • 自我设计的读书计划 提供一个系统完备的人生自我设计的读书计划. 懂得读好书. 会读书. 会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会制作个人主页.读书不走弯路而走捷径,不浪费时间精力,在两三年内可读完一个高素质 人才所应必读的书籍.实现人生自我启蒙,构建较为完备的,高远.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寛厚 的知识基础,获得较好的进一 ...

  • 美的历程读后感
  • 借用书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本书,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记得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有一期介绍的就是此书,当时请到的嘉宾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李泽厚先生的弟子,看样子也已是年过半百了, ...

  • 小学生阅读活动计划
  • 朱林小学"快乐周三"--阅览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 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为学校内涵发展增设平台. 二.目标与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