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读后感

《文化漫谈》读后感

制药工程1101 冯天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伙儿面前应有尽有,大伙儿面前一无所有;大伙儿正在直登天堂;大伙儿正在直落地狱。

这段话来源于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读的并不多的工科男生,这句话我熟记于脑,并且深思于心。它常常启发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驻足沉思,重新观察社会,我们人类生存与依赖的社会。而在读了老师所编写的《文化漫谈》后,这句话不知为什么又浮上心头,也许是书中的一些人文精神与思想启蒙主题给了我些启迪吧。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先说说贯穿本书的核心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起源于13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的教会钳制人们的思想,人的本质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一些新新资产阶级终于从沉睡的愚民中站出来,高喊“现世的幸福,”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宁可不要“来世的幸福”,因为他们明白,这一说法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文艺复兴同时也为5个世纪后发生在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这就涉及到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思想启蒙。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 反思这两个思想运动,那时的人们都仿佛生活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有人愚昧,有人胆怯,有人自甘于沉沦中世纪的宗教黑暗中,有人屈服于专制政权的淫威之下。但我们也看到,有些人智慧,有些人怀疑,有些人敢于跳出来高喊“现世的幸福”,有些人高举理

性、自由之火炬,驱散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我一直很敬佩这些伟大的思想先驱,不,更准确的说,是敬佩那些“异类的声音”。我爱好读一些社会学书籍,记得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曾分析过现代社会的特征就是怀疑与反思,这与传统社会的确信特征形成对比。但在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概念仿佛颠倒过来,就拿中国的教育模式来说,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模式是灌输知识,先把定理讲清,然后去证明它,这一先结果后源头的“确信”教育模式如何启发学生以“怀疑”的观点去审视问题,“巨人的肩膀”总是高不可攀,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在此定性,“只唯书,不唯实”,鲜有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跳起来质疑某个定理。

而这种模式搬到生活中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攫人眼球,不惜凭空制造各种无厘头的噱头,也就是老师在书中提及的“恶搞文化”。也许有的恶搞存有深意,或批判社会现实,或讽刺社会现状,以这样的方式消除身心的紧张、疲惫、不满与郁闷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在捧腹大笑过后,有没有去独立思考过这些“恶搞”背后的现实?或者说在它无意间以“恶搞”的形式将它的价值观灌输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去探究事实的真相?拿普通的新闻报道来说,比如今年春节发生在南通启东县的“万人游行”事件。当网上舆论指责游行时警察的暴力拦截,有人无辜受伤时,一些网友不由分说偏倒向群众一方,而当舆论站出来为代表政府的警察辩护,并举出种种无奈,恳请大家体谅时,网友又倒向警察一方。其实,他们都没有做出独立思考,当事件发生时,总是偏好于做出道德判断,谁值得同情偏向哪一方,而不是事实判断,谁有理有证据支持哪一方。我们中国人欠缺的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两点。望我们国人能够多些怀疑、多些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要求能够再次掀起一场思想运动,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这两种精神也能够让我们受益良多。

《文化漫谈》读后感

制药工程1101 冯天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伙儿面前应有尽有,大伙儿面前一无所有;大伙儿正在直登天堂;大伙儿正在直落地狱。

这段话来源于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读的并不多的工科男生,这句话我熟记于脑,并且深思于心。它常常启发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驻足沉思,重新观察社会,我们人类生存与依赖的社会。而在读了老师所编写的《文化漫谈》后,这句话不知为什么又浮上心头,也许是书中的一些人文精神与思想启蒙主题给了我些启迪吧。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先说说贯穿本书的核心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起源于13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的教会钳制人们的思想,人的本质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一些新新资产阶级终于从沉睡的愚民中站出来,高喊“现世的幸福,”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宁可不要“来世的幸福”,因为他们明白,这一说法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文艺复兴同时也为5个世纪后发生在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这就涉及到了这本书的另一个主题———思想启蒙。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 反思这两个思想运动,那时的人们都仿佛生活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有人愚昧,有人胆怯,有人自甘于沉沦中世纪的宗教黑暗中,有人屈服于专制政权的淫威之下。但我们也看到,有些人智慧,有些人怀疑,有些人敢于跳出来高喊“现世的幸福”,有些人高举理

性、自由之火炬,驱散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我一直很敬佩这些伟大的思想先驱,不,更准确的说,是敬佩那些“异类的声音”。我爱好读一些社会学书籍,记得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曾分析过现代社会的特征就是怀疑与反思,这与传统社会的确信特征形成对比。但在中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概念仿佛颠倒过来,就拿中国的教育模式来说,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模式是灌输知识,先把定理讲清,然后去证明它,这一先结果后源头的“确信”教育模式如何启发学生以“怀疑”的观点去审视问题,“巨人的肩膀”总是高不可攀,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在此定性,“只唯书,不唯实”,鲜有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跳起来质疑某个定理。

而这种模式搬到生活中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攫人眼球,不惜凭空制造各种无厘头的噱头,也就是老师在书中提及的“恶搞文化”。也许有的恶搞存有深意,或批判社会现实,或讽刺社会现状,以这样的方式消除身心的紧张、疲惫、不满与郁闷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在捧腹大笑过后,有没有去独立思考过这些“恶搞”背后的现实?或者说在它无意间以“恶搞”的形式将它的价值观灌输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有多少人能够去探究事实的真相?拿普通的新闻报道来说,比如今年春节发生在南通启东县的“万人游行”事件。当网上舆论指责游行时警察的暴力拦截,有人无辜受伤时,一些网友不由分说偏倒向群众一方,而当舆论站出来为代表政府的警察辩护,并举出种种无奈,恳请大家体谅时,网友又倒向警察一方。其实,他们都没有做出独立思考,当事件发生时,总是偏好于做出道德判断,谁值得同情偏向哪一方,而不是事实判断,谁有理有证据支持哪一方。我们中国人欠缺的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这两点。望我们国人能够多些怀疑、多些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要求能够再次掀起一场思想运动,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这两种精神也能够让我们受益良多。


相关内容

  •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 <班主任工作漫谈>是一本班主任教育用书,它讲述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如何当好一个班主任.我读过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班主任工作漫谈>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以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全面叙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搞好班 ...

  • 中学生阅读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学生阅读  >> 首页                  为了方便阅读,请点击此处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隐形的翅膀 04-05 [初中作文]别样舞剧 03-07 [初中作文]雨的诉说 02-23 [初中作文]种子的对话 02-23 [初中作文]幸福 ...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教师用)
  •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用) ( ) 课题 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成员 王乃华 王洪侠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 握文 章内容. 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

  • [人文读本]读后感
  • 什么是教育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读书氛围,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文化含量,"三八"妇女节,学校给每个教职工发了一套教育局领导向全区教职工推荐的一套好书<教师人文读本>.<教师人文读本>是由 张民生.于漪任总主编,商友敬等三人 ...

  • 科普读物的读后感
  • 读后感 <物理世界奇遇记> 这本书通过了汤普金斯先生在物理世界的奇遇,为我们讲述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可以说是概括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全部研究成果. 由于我们的爱丽丝--汤普金斯先生很容易在聆听或思考抽象的物理问题时酣然入梦,也就将我们一次又一次带到了他那些稀奇古怪的梦境,一个个想 ...

  • 屈原[涉江]漫谈
  • <涉江>漫谈 这个学期,我也读了一些关于楚辞.关于<涉江>的研究著作,但对于屈原<涉江>里的一些问题,终归形成不了有体系的思想,因此,在这里只好取名"漫谈"来解读<涉江>. <涉江>作为<九章>里的一篇文章, ...

  • 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
  • <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 ...

  • 大学生文化漫谈
  • 亚文化 -------从"屌丝文化"漫谈开去 今天上网浏览新闻时我被一条用<党报关注"屌丝心态">为标题的文章所吸引.说实话,对作者所写内容我并不感兴趣,但这则新闻让"屌丝"如此不雅的一个词登上了人民日报这样的大雅之堂,着实值得 ...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