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召献的教学实录---[成语故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成语故事》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

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生:说成语

师: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师:这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请大家读一读。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复述的基础上背诵《画

龙点睛》

2. 朗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揣摩寓言故事蕴含的

道理。

3.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三则成语给我们的启示

4. 积累成语,运用词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生:读教学目标

师:你能读准下列词语吗?(多媒体出示词语)

戳——戳穿 禄——俸禄 滥——滥竽充数

繇——张僧繇 爪——张牙舞爪 僧——僧人

生:同桌互读,齐读。

师:请大家注意这些字音: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

是二声,不能读成三声;“爪”是多音字,读“zh ǎo ”表示鸟兽的脚。不读“zhu ǎ”。

生:默写生字词

师:你能解释这些词语吗?

戳穿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俸禄 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

生:学生解释

师: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

四个字组成的。

师:你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举例

师:板书:

书本记载: 古代神话、寓言; (后羿射日 揠苗助长)

古典文学作品; (学而不厌)

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

民间口语: (敲门砖 马后炮 青黄不接 )

师:读一读三则成语故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则成语故事的体裁都是:古代寓言。

师:你知道寓言是怎样构成的吗?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寓言的寓意有的直接说出;有的需要读懂故事

感受寓意。

师:《自相矛盾》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古时候,一位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

师:指导朗读:找到楚国人的语言和神态。读出楚国人“夸口” (板书:夸口)的语

气和“张口结舌”的神态。结合上下文理解“张口结舌”的意思:因理屈而张着嘴说不出话

来。还要读出围观人嘲笑和讽刺的语气。

生1:读

生2:读

师:重点比较楚国人的两处语言描写。请大家反复诵读比较,特别是红色字体所表达

的“自吹自擂,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

生:读:“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楚国人夸盾的画外音是什么?

生:盾最坚固,无所不胜,能抵挡住一切进攻。

生:矛最锐利,所向披靡,能戳穿所有的盾。(板书:矛----盾)

师:面对群众的质问楚国人有什么反应?看到“张口结舌”你想了哪些词语?

生:举例。

师:小结学生想到的词语: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理屈词穷 吞吞吐吐

慌慌张张 理屈词穷 无话可说

(板书:张口结舌)

师:我们看书上的插图,想想楚国人当时是什么状态?

生:楚国人当时流着虚汗、 落荒而逃、窘态毕现、狼狈不堪的状态。

师:看着楚国人的狼狈相,想想,围观的人说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生:“嘲笑”、“ 哈哈大笑”

师:如果你是围观者,你会说什么?你会怎么做?

生1:发言

生2:发言

师:小结: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还是要老老

实实的好。

师: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生: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师:联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生:自由发言。

师:布置作业

作业:(1)熟读《滥竽充数》,熟读背诵《画龙点睛》。

(2)用抓住关键词句方法,试着揣摩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师:指名朗读课文。

生:读

师:南郭先生以前为什么不跑,现在跑了?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齐宣王和齐湣王各自的爱好分析原因。

生:答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师:“总是” “不要„„而要„„”两个词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给

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板书:总是)

生2:“不要„„而要„„”是表示并列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

者。齐湣王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地吹。让南郭先生原形毕露。(板书:不

要„„而要„„)

师:练习用上这两个词语造句。

生:造句。

师:齐宣王在位和齐湣王在位时南郭先生的境遇分别是怎样的?抓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语分析人物形象。

生:找出重点语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他居然得到了和别人

一样多的俸禄。”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师: “居然”有怎样的含义。

生:“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蒙混过关,

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是很不应该的。(板书:装)

师:“只好”说明了什么?

生:“只好”表明了南郭先生当时无奈、沮丧、黔驴技穷只好逃走的窘相。(板书:溜)

师:概括南郭先生的形象特点。

生:南郭先生是一个投机取巧、以假乱真、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没有真本事的人。

师:看看他现在的样子,你能看着插图想象一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动作、神态、和心

理活动吗?

生:回答。

师:从南郭先生身上能吸取什么教训?

生: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

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

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师:说说这则成语的寓意。

生: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

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学生自学《画龙点睛》

师: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提示:点睛前后龙有怎样的变化?游客的心理有怎样的不同?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板

书:点睛前 点睛后 )

生:复述。

师: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

生:“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传达出的惋惜的、美中不足的情感。)(板

书:但缺少神韵 )

师:“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

生: “腾空飞去”说明观众的惊叹、佩服心理和张僧繇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绘画

功力。 (板书:腾空飞去)

师:“点睛”前后游客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生:奇怪 不信 佩服 (板书: 奇怪 不信 佩服)

师:《画龙点睛》的寓意。

生: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师:“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

生: 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

装,就是“滥竽充数”

师:三则成语感情色彩的不同。

生:三个成语前两个是贬义,后一个具有褒义色彩。同学们应当明确:成语有褒贬之

分,不可乱用,用错了则要闹笑话。

师:现在做课堂练习,你能否全部完成。

生:做随堂练习

1.成语大观园

(1)趣味成语:

最重要的一笔:(画龙点睛)

最贵重的东西:(价值连城)

最短的见识: (鼠目寸光)

最紧急的情况:(十万火急)

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最难过的日子: (度日如年)

最贵重的稿费: (一字千金)

最大的嘴巴: (气吞山河)

(2)成语对对碰

妙手回春 手舞足蹈 爱不释手 握手言和 情同手足

形容极为兴奋:

形容医术高明:

形容重归于好: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

形容十分爱惜:

(3)成语接龙

滥竽充数——数一数二——二龙戏珠——助人为乐——乐不思蜀„„

(4)成语猜猜猜

下列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谁?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草船借箭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图穷匕见 望梅止渴

师:对答案并布置作业:

1、复述《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背诵《画龙点睛》。

2、读成语故事在班级举行“成语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 矛 ---------- 盾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总是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点睛前 缺少神韵 奇怪

不信

点睛后 腾空飞去 佩服

附1预习单

8、成语故事

一、自主识字

1. 我能读正确。

戳——戳穿 禄——俸禄 滥——滥竽充数

繇——张僧繇 爪——张牙舞爪 僧——僧人

2. 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

3. 词语我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关键的字,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戳穿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俸禄 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

二、按要求积累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4.出自古典文学作品的词语:

5.非四字成语:

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熟读《画龙点睛》并试着背诵。思考 :三则成语故

事各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试着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故事蕴含的道理。

《自相矛盾》的寓意:

《滥竽充数》的寓意:

《画龙点睛》的寓意:

2. 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成语故事》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

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生:说成语

师:板书课题——8、成语故事

师:这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请大家读一读。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复述的基础上背诵《画

龙点睛》

2. 朗读课文,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揣摩寓言故事蕴含的

道理。

3.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三则成语给我们的启示

4. 积累成语,运用词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生:读教学目标

师:你能读准下列词语吗?(多媒体出示词语)

戳——戳穿 禄——俸禄 滥——滥竽充数

繇——张僧繇 爪——张牙舞爪 僧——僧人

生:同桌互读,齐读。

师:请大家注意这些字音: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

是二声,不能读成三声;“爪”是多音字,读“zh ǎo ”表示鸟兽的脚。不读“zhu ǎ”。

生:默写生字词

师:你能解释这些词语吗?

戳穿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俸禄 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

生:学生解释

师: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

四个字组成的。

师:你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举例

师:板书:

书本记载: 古代神话、寓言; (后羿射日 揠苗助长)

古典文学作品; (学而不厌)

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

民间口语: (敲门砖 马后炮 青黄不接 )

师:读一读三则成语故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则成语故事的体裁都是:古代寓言。

师:你知道寓言是怎样构成的吗?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由故事和寓意两部分组成。寓言的寓意有的直接说出;有的需要读懂故事

感受寓意。

师:《自相矛盾》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古时候,一位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

师:指导朗读:找到楚国人的语言和神态。读出楚国人“夸口” (板书:夸口)的语

气和“张口结舌”的神态。结合上下文理解“张口结舌”的意思:因理屈而张着嘴说不出话

来。还要读出围观人嘲笑和讽刺的语气。

生1:读

生2:读

师:重点比较楚国人的两处语言描写。请大家反复诵读比较,特别是红色字体所表达

的“自吹自擂,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

生:读:“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楚国人夸盾的画外音是什么?

生:盾最坚固,无所不胜,能抵挡住一切进攻。

生:矛最锐利,所向披靡,能戳穿所有的盾。(板书:矛----盾)

师:面对群众的质问楚国人有什么反应?看到“张口结舌”你想了哪些词语?

生:举例。

师:小结学生想到的词语: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理屈词穷 吞吞吐吐

慌慌张张 理屈词穷 无话可说

(板书:张口结舌)

师:我们看书上的插图,想想楚国人当时是什么状态?

生:楚国人当时流着虚汗、 落荒而逃、窘态毕现、狼狈不堪的状态。

师:看着楚国人的狼狈相,想想,围观的人说话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生:“嘲笑”、“ 哈哈大笑”

师:如果你是围观者,你会说什么?你会怎么做?

生1:发言

生2:发言

师:小结: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还是要老老

实实的好。

师: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生: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师:联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生:自由发言。

师:布置作业

作业:(1)熟读《滥竽充数》,熟读背诵《画龙点睛》。

(2)用抓住关键词句方法,试着揣摩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课时

师:指名朗读课文。

生:读

师:南郭先生以前为什么不跑,现在跑了?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齐宣王和齐湣王各自的爱好分析原因。

生:答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师:“总是” “不要„„而要„„”两个词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1:“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给

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板书:总是)

生2:“不要„„而要„„”是表示并列关系复句的关联词语,表示否定前者,肯定后

者。齐湣王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地吹。让南郭先生原形毕露。(板书:不

要„„而要„„)

师:练习用上这两个词语造句。

生:造句。

师:齐宣王在位和齐湣王在位时南郭先生的境遇分别是怎样的?抓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

语分析人物形象。

生:找出重点语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他居然得到了和别人

一样多的俸禄。”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师: “居然”有怎样的含义。

生:“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蒙混过关,

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是很不应该的。(板书:装)

师:“只好”说明了什么?

生:“只好”表明了南郭先生当时无奈、沮丧、黔驴技穷只好逃走的窘相。(板书:溜)

师:概括南郭先生的形象特点。

生:南郭先生是一个投机取巧、以假乱真、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没有真本事的人。

师:看看他现在的样子,你能看着插图想象一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动作、神态、和心

理活动吗?

生:回答。

师:从南郭先生身上能吸取什么教训?

生: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

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

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师:说说这则成语的寓意。

生: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

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学生自学《画龙点睛》

师: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提示:点睛前后龙有怎样的变化?游客的心理有怎样的不同?抓住关键语句复述。(板

书:点睛前 点睛后 )

生:复述。

师: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

生:“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传达出的惋惜的、美中不足的情感。)(板

书:但缺少神韵 )

师:“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

生: “腾空飞去”说明观众的惊叹、佩服心理和张僧繇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绘画

功力。 (板书:腾空飞去)

师:“点睛”前后游客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生:奇怪 不信 佩服 (板书: 奇怪 不信 佩服)

师:《画龙点睛》的寓意。

生: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师:“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

生: 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

装,就是“滥竽充数”

师:三则成语感情色彩的不同。

生:三个成语前两个是贬义,后一个具有褒义色彩。同学们应当明确:成语有褒贬之

分,不可乱用,用错了则要闹笑话。

师:现在做课堂练习,你能否全部完成。

生:做随堂练习

1.成语大观园

(1)趣味成语:

最重要的一笔:(画龙点睛)

最贵重的东西:(价值连城)

最短的见识: (鼠目寸光)

最紧急的情况:(十万火急)

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

最难过的日子: (度日如年)

最贵重的稿费: (一字千金)

最大的嘴巴: (气吞山河)

(2)成语对对碰

妙手回春 手舞足蹈 爱不释手 握手言和 情同手足

形容极为兴奋:

形容医术高明:

形容重归于好: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

形容十分爱惜:

(3)成语接龙

滥竽充数——数一数二——二龙戏珠——助人为乐——乐不思蜀„„

(4)成语猜猜猜

下列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谁?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草船借箭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图穷匕见 望梅止渴

师:对答案并布置作业:

1、复述《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背诵《画龙点睛》。

2、读成语故事在班级举行“成语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 矛 ---------- 盾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总是 装

不要„„而要„„ 溜

画龙点睛: 点睛前 缺少神韵 奇怪

不信

点睛后 腾空飞去 佩服

附1预习单

8、成语故事

一、自主识字

1. 我能读正确。

戳——戳穿 禄——俸禄 滥——滥竽充数

繇——张僧繇 爪——张牙舞爪 僧——僧人

2. 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

3. 词语我理解。( 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关键的字,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戳穿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俸禄 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

二、按要求积累成语。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3.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4.出自古典文学作品的词语:

5.非四字成语:

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熟读《画龙点睛》并试着背诵。思考 :三则成语故

事各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试着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故事蕴含的道理。

《自相矛盾》的寓意:

《滥竽充数》的寓意:

《画龙点睛》的寓意:

2. 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相关内容

  • 教学案例的写法技巧
  • (2014-03-15 18:45:04) 转载▼ 分类: 教研资料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 ...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集教学实录
  •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集 13. <说勤 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 ...

  • 2.[揠苗助长]教学实录
  • <寓言两则>课堂实录 --"批注.对话式阅读教学"低段朗读指导课 二龙小学 周文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要急于求成.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寓意,做事不要急于 ...

  •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优质课教学实录
  •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 ...

  •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 2月12日,有幸去海宁参加了航嘉湖地区第二届教学评比和观摩活动,感受了异域的"风情",领略了别样的美,特把五册第七单元25课<矛和盾的集合>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希望也能让浏览过的你,有所收获! 习目标总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quo ...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学实录和反思
  • 一年级 品德与生活<课堂上>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是学生要做到的最基本的行为 规范,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行为有认真听讲.积 极发言.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等 ...

  • [称赞]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称赞>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18称赞 青州市旗城学校 孟祥蕊 教学目标: 1. 认识文中"刺.猬.板.凳.糙.但.傍.椅.瞧.留"等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 3. 4. 结合课文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学会运用修饰词. 能够正确.流利.有 ...

  • [狼]教学实录
  •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2.理清故事结构,体会人物形象. 3.品味精彩语言,感悟故事哲理. [教学设计]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他是济南"泉城广场"文化长廊里十二位齐鲁名人之一:他生于山东淄川,但他视济南为第二故乡:他是清朝人,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 ...

  •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
  • [教学设想] <庖丁解牛>的文本主题,是要阐发"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的社会动荡.复杂,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哲学观点也有其复杂性.他的养生思想也如此,既有合理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学应注重促进学生的上进心,而短短的一节 ...

  • 如何撰写案例
  • 2011-01-17 11:26:45   晴 如何撰写案例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 ,又被译为个案.事例.叙事.实例. 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创始者可能出现在法学界.医学界.1869年哈佛法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