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 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 知道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培养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 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 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然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吸引。

2. 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探究方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体验静电现象

1. 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梳子会吸引纸屑。

2. 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观察到的现象是:梳子会吸引头发。

3. 发生上述现象是由于静电的作用,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4.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冬季里,女孩在摘掉毛线帽的瞬间,头发竖立起来”

(2)“在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

(3)“闪电”。

5. 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有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不一样的电荷

1. 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有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不显示带电)。

2. 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带电呢?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 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

3. 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的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气球会吸引头发。

4. 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两个气球会相互排斥

5.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如何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的步骤如下。

(1)假设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当用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相互吸引)头发可能带什么电荷? (正电荷)

(2)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相互排斥)

(3)结论: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即当两个物体带相同电荷时(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 就相互排斥, 当两个物体带不同电荷时(正电荷和负电荷) 就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我们了解的磁铁的两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三)让电荷流动起来

1.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2.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电源(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二是电路(供电荷流动的通道)

3. 电源:电池、发电机等。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知识链接:电荷简介 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电荷。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 的属性, 它使基本粒子互相吸引或排斥。 古代人类很早就观察到“摩擦起电”现象,并认识到电只有正负二种,同种

相斥,异种相吸, 但是,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都有着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古人因不明白电的本质,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因而称其为“电荷”,并把显示出这种斥力或引力的物体称带电体。有时也称带电体为“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即物质、原子或电子等所带的电的量。电荷的符号是Q C )简称库。我们常将“带电粒子”称为电荷,但电荷本身并非“粒子”,只是我们常将它想象成粒子以方便描述。因此带电量多者我们称之为具有较多电荷,而电量的多寡决定了力场(库仑力)的大小。

根据库仑定律,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吸引。排斥或吸引的力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 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琥珀经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物体带电的最早发现。继而发现雷击、感应、加热、照射等等都能使物体带电。电分正、负,同号排斥,异号吸引,正负结合,彼此中和,电可以转移,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

知识链接: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除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科学阅读: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避免穿化纤衣服。勤换衣服,最好穿全棉内衣。勤洗澡虽然可以有效的减少身体上的静电积聚,但注意冬天澡洗多了对皮肤不好,有条件的可冲淋浴15分钟以内。

2、冬天尽量减少看电视、开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的时间。看完电视后最好洗一下脸、手,消除静电。

3、居室内种植一些有利于消除静电的植物。如水仙,养鱼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居室内静电的积聚。

4、定期使用加湿器,保证居室内湿度适宜。也可以洒些水。

5、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6、脱衣服、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的时候先摸一下墙壁,开门前先洗手,可消除静电危害。

7、装饰家居时尽量不要使用化纤地毯、饰品、塑料制品等小件。

8、女性尽量选择保湿的化妆品,减少静电的积聚。

9、有暖气的房子,可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 ,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

10、为了减少因静电引起的电击,注意避免直接触碰铁门、铁把手等,需要时可先用钥匙接触铁器,然后再用手接触,可有效减少静电危害。

11、如遇特殊情况需用塑料桶向车内加油时,注意在加油站绝对不可以用塑料桶直接加油,应加在铁桶内,选离加油机5米外转注入塑料容器内。(当然,这一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会提醒!)

12、手机也会产生一定的静电危害,建议打手机的时间不要过长,不需要24小时开机的,晚上睡觉时最好关机,并且将手机放置在远离头部至少1米的地方。

记录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 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 知道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培养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 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 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然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吸引。

2. 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探究方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体验静电现象

1. 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梳子会吸引纸屑。

2. 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观察到的现象是:梳子会吸引头发。

3. 发生上述现象是由于静电的作用,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4.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冬季里,女孩在摘掉毛线帽的瞬间,头发竖立起来”

(2)“在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

(3)“闪电”。

5. 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有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不一样的电荷

1. 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有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不显示带电)。

2. 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带电呢?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 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

3. 用一块羊毛制品反复摩擦充气的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这个侧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气球会吸引头发。

4. 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两个气球会相互排斥

5.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的整理和分析,如何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的步骤如下。

(1)假设气球和羊毛制品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当用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相互吸引)头发可能带什么电荷? (正电荷)

(2)两个都和羊毛制品摩擦后的气球,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相互排斥)

(3)结论: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即当两个物体带相同电荷时(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 就相互排斥, 当两个物体带不同电荷时(正电荷和负电荷) 就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我们了解的磁铁的两极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三)让电荷流动起来

1. 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2. 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电源(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二是电路(供电荷流动的通道)

3. 电源:电池、发电机等。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知识链接:电荷简介 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电荷。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 的属性, 它使基本粒子互相吸引或排斥。 古代人类很早就观察到“摩擦起电”现象,并认识到电只有正负二种,同种

相斥,异种相吸, 但是,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都有着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古人因不明白电的本质,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因而称其为“电荷”,并把显示出这种斥力或引力的物体称带电体。有时也称带电体为“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即物质、原子或电子等所带的电的量。电荷的符号是Q C )简称库。我们常将“带电粒子”称为电荷,但电荷本身并非“粒子”,只是我们常将它想象成粒子以方便描述。因此带电量多者我们称之为具有较多电荷,而电量的多寡决定了力场(库仑力)的大小。

根据库仑定律,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之间会互相吸引。排斥或吸引的力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 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由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琥珀经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物体带电的最早发现。继而发现雷击、感应、加热、照射等等都能使物体带电。电分正、负,同号排斥,异号吸引,正负结合,彼此中和,电可以转移,此增彼减,而总量不变。

知识链接: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漆黑的夜晚,我们脱尼龙、毛料衣服时,会发出火花和“叭叭”的响声,这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在手术台上,除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科学阅读:如何消除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避免穿化纤衣服。勤换衣服,最好穿全棉内衣。勤洗澡虽然可以有效的减少身体上的静电积聚,但注意冬天澡洗多了对皮肤不好,有条件的可冲淋浴15分钟以内。

2、冬天尽量减少看电视、开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的时间。看完电视后最好洗一下脸、手,消除静电。

3、居室内种植一些有利于消除静电的植物。如水仙,养鱼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居室内静电的积聚。

4、定期使用加湿器,保证居室内湿度适宜。也可以洒些水。

5、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6、脱衣服、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的时候先摸一下墙壁,开门前先洗手,可消除静电危害。

7、装饰家居时尽量不要使用化纤地毯、饰品、塑料制品等小件。

8、女性尽量选择保湿的化妆品,减少静电的积聚。

9、有暖气的房子,可在暖气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条旧毛巾(或吸水好的布) ,一头放在水里,一头搭在暖气上,这样一昼夜可以向屋里蒸发大约三升水。如果每个暖气都这样做,整个房间就会感到湿润宜人。

10、为了减少因静电引起的电击,注意避免直接触碰铁门、铁把手等,需要时可先用钥匙接触铁器,然后再用手接触,可有效减少静电危害。

11、如遇特殊情况需用塑料桶向车内加油时,注意在加油站绝对不可以用塑料桶直接加油,应加在铁桶内,选离加油机5米外转注入塑料容器内。(当然,这一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会提醒!)

12、手机也会产生一定的静电危害,建议打手机的时间不要过长,不需要24小时开机的,晚上睡觉时最好关机,并且将手机放置在远离头部至少1米的地方。

记录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相关内容

  • 2017四川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 2017四川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 ...

  • 教案电场中的导体
  • 第4节电场中的导体 开课教师:李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场强叠加原理 (2)了解导体导电机制.静电平衡状态.静电感应现象: (3)理解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 (4)了解静电屏蔽现象. (5)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 教后反思: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本学期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他们都经历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只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首先用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 ...

  • 3-1优秀教案:静电现象的应用
  • 教学设计(二)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静电平衡状态. 教学难点: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验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教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 ...

  • 参观科技馆有感
  • 参观"白马科技馆"有感 伏山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五班 邵浩然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去白马的宁阳县青少年活动基地,在路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在议论着一些关于科技馆的问题.虽然路途比较遥远,但根本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终于到了白马的科技馆,同学们先去了厕所,然后飞快的来到了里面,进去后我们大家东 ...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1
  •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2010-2011 (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

  •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教案
  • 第一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 化学键与物质变化 高一化学 殷吉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奠定学生对物质形成的理论基础. 2.了解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的实质和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清化学键存在于 ...

  • 四年级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翠峰中心小学 童 琳 教学内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 ...